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024-06-25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通用6篇)

篇1: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2007 07-26 来源:新浪财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城市功能定位,紧抓奥运机遇,推动人文奥运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经过一年来稳步、扎实推进,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从摸索起步阶段步入到快速上升阶段,2006年,《朝阳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伴随奥运脚步临近,作为奥运主场馆所在地,在“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下,随着CBD、电子城、奥运等三大功能区的快速建设,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加速聚集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关于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1、总量扩大、发展提速

截止到今年5月,我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1107家,资产总额816.4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收入374.83亿元,同比增长26.9%;上缴各项税金合计11.8亿元,同比增长20.1%;从业人员达10万人,同比增长20%。从2006年全年新增法人单位登记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已在我区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计2310家,占全区新增法人单位的42.4%;新增从业人员为1.9万元,占全区新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27.6%。

2、特色鲜明,实力初显

(1)从发展总量规模看,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其它辅助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行业总资产、单位数量以及上缴税金、从业人员等指标都位居前三位。三者单位数量分别为235、231、150家,总资产分别为106亿元、199亿元、248亿元,上缴税金分别为1.84亿、5.14亿、2.51亿。

(2)从行业发展速度看,旅游休闲服务、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发展势头最为迅速,市场占有量迅速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休闲服务实现收入增长22.8%,税金增长15.2%,资产总额增长68.8%,增速位于各产业之首,艺术品交易业收入增长34.7%,税金增长173.5%,从业人员增长30%,资产总额增长10.2%,从业人员增长速度居行业首位,文化艺术收入增长67.7%,税金增长20.1%,总资产增加20%。设计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三大产业发展相对比较平稳。

3、项目加速聚集,产品多样,投资主体多元

从我区申报2007年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情况来看,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申报55个项目,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居全市首位。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占43.6%,1个亿以上的项目有11个,总建筑规模约141.7万平米,总投资为106.8610亿元。

第二、项目建设地点相对集中。主要位于朝阳公园、酒仙桥、高碑店、CBD等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区,并逐步由中心区域向外拓展;

第三、产品建设周期较短,投资主体以非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三分之二的项目将在2008年之前完成并投放使用。

4、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以收入为指标,2006年1-11月,各行业收入数据朝阳区与北京市对比情况看到: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689.6亿元,达到占全市总收入的27.4%,在全市占一定份量。其他辅助服务、旅游休闲娱术乐业、艺品交易业以及广告会展业等四类行业具备较强的区域优势,占北京市同行业收入比重均在三成以上。其他辅助服务业所占收入比重最高,达60.1%,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5、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程度提高

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分布于我区约40个街道和地区办事处,重点集聚在奥运功能区、CBD功能区、电子城市功能区里,其中CBD区域集中程度最强。截止至去年11月,CBD区域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计457家,占54.7%;实现收入238.3亿元,占62%;实现利润7.4亿元,占40.7%;年平均从业人员达3.9万人,占51.3%。随着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知名企业的进入,未来CBD将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进入。

在园区建设上,已经授牌有798艺术区、潘家园古旧文化产业园区等11家集聚区,新出现集聚区有:正东创意产业园、三间房动漫产业园、高井传媒产业园、安家楼创意园等。其中NEC已经进入崔各庄一号地集聚区,新闻集团、CNN、路透社等国际传媒企业有意愿进入朝阳公园集聚区。

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建立机制,出台政策,形成良好的政府引导体系

1、初步建立起统一协调、规范有序的政府决策和部门执行机制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我区在全市较早建立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2006年2月,区长办公会决定成立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和促进中心;2006年5月,书记会决定成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此外,还成立了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会,朝阳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朝阳区知识产权局,明确了相关街乡文化创意产业负责人,为积极推动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街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开展工作

建立办会会制度、集聚区联系会议等工作机制。2006年7月,召开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领导小组、相关机构及其主要职责。2007年1月,组织召开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通过了办公室工作办公会制度。2007年2月,召开集聚区第一次联席会议,建立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各项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统一思路、整合资源,加大力度组织实施。

与此同时,研究中心逐项开展系列专题研究,有序推进规划、政策及重点项目研究工作。促进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开通了创意朝阳网和706朝阳创意缘,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研究制定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应急机制,统筹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区统计局根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体系研究,建立了产业数据定期监测机制,定期通报分析产业发展状况。

2、制订规划、研究政策,构建政策引导支持举措

(1)从研究入手,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框架

围绕产业概念内容及发展规律,形成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围绕高碑店等聚集区发展案例,形成了《如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调研报告;在充分了解文化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应尽快实现区域优惠政策向产业优惠政策的转变》的调研报告等。

此外,还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产业人才集聚等研究,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承接的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工作已基本完成;三间房、高碑店以及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七星集团等也分别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和文化体制创新等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参考。

(2)加快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总体政策方面,一是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指南》,同时编制了产业指标范围及说明;二是在全市率先制订《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三是在全市率先发布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了聚集区认定标准和程序。

在专项政策方面,一是对北京市财政局出台的《关于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颁布资金下拨的实施与管理办法。二是借助CBD等较为成熟的政策环境,加强了传媒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搭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为更好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区积极搭建各类政府公共平台,为企业、政府、学界的相互沟通、创意成果转换、企业品牌培育创造条件。

一是加强商会、协会、联谊会、俱乐部等多形式的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成立了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广泛吸收会员参与,为其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成立了北京CBD传媒产业商会及俱乐部,为政府与传媒企业沟通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召开了朝阳区文化创意企业家联谊会,推出文化创意产业朝阳共识。

二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进入提供方便。由区投资促进局负责建立了产业投资绿色通道,为文化创意企业登记注册、选址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整理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汇编》,为文化创意产企业提供较为完备的政策信息资讯。利用朝阳有限24小时频道建设机会,启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其它便利。

三是利用国际商务节、文博会、科博会、风情节、论坛等活动平台,扩大宣传与影响。2006年北京首届文博会期间,朝阳区人民政府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政府推动奖。

(三)点面结合,打造立体化产业促进体系

1、以集聚区、重点项目为突破点,提升产业整体质量。

按照边调查研究、边推进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区明确了发展特色、重点突破的产业发展思路,第一,初步确立了重点扶持并推动的6大产业门类,即:传媒产业、古玩艺术、演出及展示、时尚消费、设计与咨询、版权服务等。第二,正式授牌了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第三,积极做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收集包装,争取市里支持。2006年8月,我区向市里筛选申报了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35个,占全市重点项目的40%,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其中竞园、朝阳公园露天演出中心、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798艺术区公共服务平台等4个项目获批为北京市重点项目,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已拨付6500万元资金支持。2007年5月,申报北京市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工作也已完成。我区共受理、上报文化创意产业项目55个,项目建设总规模141.7万平米,总投资106.8610亿元,项目数量、规模、总投资均居全市各区县前列。

2、加强宣传推介,提高产业整体品牌。

一是加强活动推介。充分利用北京商务节、北京文博会及深圳文博会等平台,有效推介我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及重点项目。二是组织特色活动。开展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精英人物榜评选,继续开展朝阳国际风情节、潘家园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北京798创意文化节、北京欢乐谷冰雪狂欢节等创意文化活动,积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三是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工作思路

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属于初期阶段,今后主要的工作思路是“加强领导、培育市场,统筹规划、发展特色,研究政策、科学引导,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实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共建机制,通过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抓重点项目服务等手段,实

现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目标。

下一步,抓住2008年奥运盛会带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点,围绕“四大心,六大产业”,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形成区域特色。

一、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引导产业科学发展

主要是落实好《北京市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35条,同时研究出台我区相关配套实施细则。重点要加强投融资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融资扶持政策)、税收政策(特别是注册在朝阳的企业和项目的政策兑现、引导企业到朝阳区注册等税源建设政策)、人才政策(主要是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政策等)、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研究落实。同时加强重点集聚区及重点产业门类等专项政策的研究落实。

二、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商(协)会组织的建设,加强行业规范与自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四是建立公共营销平台。积极组织参与宣传推介活动。利用好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北京CBD国际商务节、国际投资贸易会等平台,做好产业宣传推介,搭建产业展示交易平台。组织文化创意产业专场推介会,宣传推广我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特色及重点集聚区、项目等,提升产业招商引资水平

三、积极推进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是科学引导集聚区发展。加强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引导,尤其是自发形成集聚区的基础建设、发展定位和规范管理等的引导,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和政策服务。

二是积极引进培育重点项目。重点加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798公共服务中心等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落实。加快推动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凤凰国际传媒中心、木偶城堡等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落地。

三是培育品牌企业和领军人物。吸引并培育更多品牌企业在我区发展。同时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秀人才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创意朝阳人才、创意文化精英、创意人才榜等区域产业领军人物。

篇2: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朝阳区文化创意网

为进一步加快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北京市朝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文创办”)面向社会征集2011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主体

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朝阳区登记注册并纳税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和相关机构。

二、申报时间

$2-$2

三、支持重点和范围

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原则和方向,2011年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范围如下:

(一)重点产业行业:重点支持文化传媒、高端会展、旅游休闲、设计创意、信息服务等行业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积极支持古玩及艺术品交易、文艺演出、时尚消费等领域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二)重点产业环节: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内容原创和研发、原创成果产业化、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品牌塑造、投资交易等产业环节的项目;重点支持版权服务、版权投资及数字版权等重点功能性的项目;大力支持数字新媒体研发核心环节的项目;大力支持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文化品牌、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

(三)重点产业区域:重点支持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奥林匹克公园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区、大山子艺术和设计产业区、潘家园古玩及艺术品交易产业区等重点区域的项目;大力支持市、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产业基地的综合性项目。

(四)重点产业平台: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型平台、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服务机构等领域的项目。

四、支持方式及条件

专项资金共有贷款贴息、奖励、直接补贴等三种支持方式。同一法人单位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同一个项目只能申报一种方式的支持。如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项目单位联合申报,须确定其中一个项目单位作为项目申报主体,合作单位应出具同意其作为申报主体的证明。

(一)贷款贴息(须同时符合条件1-3项)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状况良好。

2.项目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正式立项并开工,项目进展顺利且预期收益良好。

3.项目应在$2至$2期间获得银行贷款并已开始支付利息,且偿贷情况良好。

4.对已获得朝阳区文化创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贷款项目贴息给予优先支持。

5.每个项目单笔贷款贴息总额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二)奖励(须符合条件第1项,并符合条件2-4项之一)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状况良好。项目本已经完成并投入运营,且经营状况良好。

2.项目申报单位在2010-2011年期间累计纳税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且经营状况良好,主要经营指标在过去两年内持续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贡献。

3.自2010年以来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项目,或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或具有较强聚集能力和行业示范作用的项目,或市、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重点项目。

4.凡引进国际传媒产业领域的知名传媒企业集团在朝阳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并且出售和出租给上述企业办公用房面积占物业总建筑面积70%以上的,对业主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

5.每个项目单笔奖励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三)直接补贴(须同时符合条件1-2项,并符合条件3-6项之一)

项目(包括活动类)申请直接补贴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状况良好。

2.项目申报单位的注册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且于$2前在朝阳区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3.由国家相关部委、北京市立项或授牌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建成后预期年纳税额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4.落户朝阳区并已完成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活动且形成的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5.已经在朝阳区投资建设,具备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且项目申报单位年纳税额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6.综合效益好、原创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或功能性、平台性重大项目可申请项目直接补贴。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专项资金不予以支持

1.项目申报单位不在朝阳区登记注册并纳税;

2.项目申报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3.项目已获得本朝阳区其它产业专项资金支持;

4.知识产权有争议的项目;

5.不符合北京市城市规划的项目;

6.申报材料中存在不符合事实的项目;

7.应由政府其它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

8.未通过项目评审的项目。

五、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单位请于$2(截止当日17:00)前向区文创办报送申请材料,逾期不受理;

2.区文创办按公告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3.区文创办分别组织专家和区相关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初步确定2011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拟支持的项目名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支持方式及支持额度的建议,报请区政府相关会议审定。

六、申报材料

(一)申请贷款贴息须提交的材料

1.《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申请报告》(加盖公章,含电子版,见附件

1);

2.项目单位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及银行出具的《借款凭证》、《还款凭证》复印件(加盖双方有效印鉴、单位财务章);

3.银行出具的利息支付凭据复印件(加盖银行章、单位财务章);

4.银行出具的该笔贷款信贷记录情况证明原件(加盖银行章);

5.项目单位2010及2011年1-9月完税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6.法人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7.项目申报单位对报送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8.其他补充说明的材料。

(二)申请奖励须提交的材料

1.《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奖励申请报告》(加盖公章,含电子版,见附件2);

2.项目单位2010及2011年1-9月完税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3.相关部门出具的获奖证书、证明等材料复印件;

4.法人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5.项目申报单位对报送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6.其他补充说明的材料。

(三)申请直接补贴需提交的材料

1.《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补贴申请报告》(加盖公章,含电子版,见附件3);

2.《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明细表(项目总投资)》(含电子版,见附件4);

3.《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明细表(申请补贴部分)》(含电子版,见附件5);

4.法人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5.2010审计报告及财务状况相关材料复印件(加盖单位财务印章);

6.有自筹经费及配套资金来源的,须提交由银行出具的该项目有关账户的银行对账单原件(加盖银行章),项目单位关于自有资金的证明材料(加盖单位财务印章);

7.项目单位2010及2011年1-9月完税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8.项目申报单位对报送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9.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四)材料制作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交书面材料及电子版材料,书面材料与电子版材料内容必须严格一致;

2.项目申报材料应规范制作,封面应注明项目申报单位与项目全称;

3.书面材料均应按A4规格,将所有材料按顺序排列,使用胶订方式装订成一式二份,并加盖公章,电子版需提供光盘一张;

4.项目申报单位须对所有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并须自行承担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在内的一切责任。

七、注意事项

1.项目申报单位自项目征集公告发布之日起,可通过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网(4.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享有对本项目征集公告内容和《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最终解释权。

咨询电话:65099847传真:65099848

地址:朝阳区日坛北街33号朝阳区人民政府主楼224房间

相关附件: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申请报告.doc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奖励申请报告.doc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补贴申报表.doc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明细表(项目总投资).xls5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明细表(申请补贴部分).xls

篇3: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一、辽宁朝阳创意文化的依托

辽宁朝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市。这里有“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三燕文化、民俗文化”,这四大精品历史文化资源并称为“朝阳四大文化”;其次还有革命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文化等丰厚的现实文化资源。

朝阳创意文化主要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围绕朝阳独特的四大文化资源,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建立产业结构;完善市场运作。合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创意文化产业关联效应,打造出辽宁朝阳知名文化品牌,改造并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扩展创意文化新形势。坚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提升知名度、塑造精神、彰显风格、突出旅游功能,更新理念思维,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经济快速发展与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城市发展新亮点。

二、辽宁朝阳创意文化的表现形式

辽宁朝阳创意文化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意文化市场正在逐渐起步。

辽宁朝阳重点推进创意文化项目,让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产业资源转化为朝阳创意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崛起,也让我们认识到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改善投资环境、打造旅游产业链,提高辽宁朝阳这座文化古都的知名度,将辽宁朝阳建设成为新的知名旅游胜地,进而发挥关联带动作用,给当地交通、住宿、餐饮服务、特产、景区等都带来了经济价值。旅游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支撑辽宁朝阳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朝阳经济创收。

辽宁朝阳现阶段重点培养具有创意文化的实力企业,招商引资,加快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品牌建设与树立、产品生产、市场开发与营销,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发挥创意文化产业关联效应,建立朝阳经济发展的创意文化产业新形势,完善创意文化的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从而拉动朝阳经济增长。

三、辽宁朝阳创意文化的发展现状

朝阳创意文化正在逐步形成。现阶段朝阳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朝阳文化产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努力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朝阳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2项、省级13项、市级31项,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推动了朝阳燕都新区、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朝阳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新框架,从而推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园区的发展活力,成立了辽宁红山玉科技有限公司、凌源英熙皮影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朝阳传奇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红山文化、化石文化、皮影艺术等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向创意文化产业;开发了北票白石漂流、凌河第一湾、喀左县天龙源风景区、天秀山风景区等多个旅游项目。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在表演艺术方面,国内首部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红山女神》。该剧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文物基础上,以舞台剧形式,立体化、艺术化地传播牛河梁红山文化。

辽宁朝阳依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独占性的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三燕文化等精品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辽宁朝阳注重开发剪纸、紫砂、皮影戏等民间地域性文化宝藏,推动创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链相融合,采取成立文化旅游发展总公司等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旅游相关产业链总收入实现了翻番增长。

在工艺与设计方面,2016年6月,由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朝阳市工商联、朝阳市双塔区政府主办,朝阳市玉润鸿乾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朝阳玉”文化大会在我市的国家AAA级景区“玉润鸿乾”朝阳玉文化旅游产业园举行。文化大会以“让世界认识朝阳玉、让朝阳玉走向世界”为主题,旨在弘扬“朝阳玉”文化,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朝阳文化旅游,提升辽宁朝阳城市魅力。集文化交流、慈善义卖、展览展销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诠释“让世界认识朝阳玉、让朝阳玉走向世界”的深刻内涵。

2016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朝阳展团展品荣获多个奖项,其中喀左紫砂(壶)作品《红山神韵》、《龙源壶》和《大美喀左》酒具套壶获辽宁工艺美术金奖,朝阳县崖柏雕刻作品《燕山山脉》获银奖。

朝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荣获优秀组织奖,朝阳市赏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朝阳市玉润鸿乾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喀左天佑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朝阳北陶实业有限公司、喀左县玉龙紫砂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建平县国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朝阳县波罗赤镇古韵轩工艺制品厂、凌源红山古陶艺术馆,这八家企业分别荣获优秀展示奖并与域外相关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依托朝阳的优质紫砂、陶瓷和化石等产业基础,促进紫砂、陶瓷等工业艺术品和化石衍生品设计研发,拓展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积极发展皮影动漫产品的创作及其数字衍生品的开发,将传统皮影技法融入现代数字动漫技术,培育皮影动漫产业,形成创意、制作、衍生产品的产业链,打造朝阳特色原创品牌,创造文艺精品。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村的保护利用,将文化资源注入到村落中,赋予村落新的价值点。合理利用整合资源,做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性开发,有效保护个别地区民俗风情的传承、古建筑及历史遗留文化街区。在保护历史遗存和改善人居质量环境的同时,带动红色旅游、考古旅游、科普性旅游。推动朝阳的创意文化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带动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加快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辽宁朝阳创意文化的发展劣势

辽宁朝阳创意文化起步较晚,最具优势性和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如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等都属于创意文化的范畴,但大都处于培育和尝试时期。目前现状,产业发展观念陈旧,大文化的产业意识淡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的很不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及措施等还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薄弱;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完善;人才缺乏是制约朝阳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朝阳创意文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创意文化单位数量、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增长速度低。创意文化规模还有待提升。基本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等企业集团缺乏。

朝阳创意文化产业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产业集聚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效应,朝阳有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遗产,认识朝阳创意文化发展的现状,明确加快发展朝阳创意文化的措施,对于形成创意文化产业模式,传播、弘扬民族精神和发展朝阳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玉刚.发掘文化资源,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J].上海文化,2016.

篇4:朝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聚集发展;存在问题

一、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

(一)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2010年以前,我市的文化产业以个体私营文化业户为主体,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2011年,我市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了主导文化产业、制定了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文化发展目标、加大了领导力度和扶持力度,使我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亿元,占GDP比重0.39%,平均增速为22%。2013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4亿元,占GDP比重0.75%。

(二)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以文化旅游发展为牵动的园区景区建设取得突破、以特色文化工艺品生产为主体的工艺美术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特色文化节为载体的文化会展得到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朝阳市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朝政发[2008]4号),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

二、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

朝阳化石文化堪称世界之最,以年代最久、化石数量最多、属种最全、层位最多、未知领域最广等为5个世界之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牛河梁红山文化堪称中国之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朝阳的佛教文化在东北地区最为悠久,朝阳作为东北乃至东北亚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誉为“东北佛教圣地”;朝阳历史文化遗存和民俗文化堪称辽宁之最。出土文物总量占辽宁全省出土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北燕定都朝阳,形成了长达百年的三燕文化。朝阳独特的地理形式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形成了稳定而不封闭的文化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文化。

(二)自然资源丰富

朝阳文化在地产品丰富,紫砂土储量丰富,紫砂土矿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温泉资源水质上乘。尤其是凌源热水汤温泉被称为为全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山水风光景观以凸显了北方山地、山峰、植被、湖泊雄奇壮阔的景观特征而独具特色。

(三)区位优势明显

从地理区位看,朝阳市地处辽、冀、蒙三省交界,衔接着东北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从交通环境建设情况看,朝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经构建起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三、朝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朝阳文化产业虽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但与国内省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资金投入总量偏小渠道单一

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市文化企业处于规模小、质量低、总量少的发展状况,靠政府投入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巨大的投资需求,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

(二)资源整合开发措施滞后

我市的文化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化石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资源在各个县区都有分布,资源整合不到位,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区域发展战略,缺少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能力较差。

(三)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低

一方面,朝阳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能力有限,没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园区),大部分为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产业核心带动力、联动能力差。另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和以在地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的在地产品居多,缺少在线产品。缺少以数字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意型文化企业,新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偏低。

(四)文化产业政策尚待完善

我市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过于笼统,相关部门在政策解读、细则制定等方面又缺少具体措施,没有真正发挥政策引导和产业推动作用。

(五)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我市实用性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是对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由于我市没有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对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生产和流通领域,而且整体水平不高。而我市尤其是缺乏文化创意、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等高端复合型人才。

四、“十三五”期间朝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确定目标、做好规划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国家有关“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意图,深入理解我市“文化旅游牵动”、“融入京津冀”新战略、新思维,对我市文化产业资源、业态、特色、分布及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等基础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充分认识到目前正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从政府渠道和大众舆论两方面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大众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确定目标。我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应当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明确定位,明确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努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十三”五期间,全市要完成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园(景)区3个,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园(景)区7个。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上下游产业链顺畅、对本地经济推动明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10个,以旅游业的发展牵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产业大市。

3.制定战略。要坚持以“文化强市“战略为引领,加强协调,集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朝阳合力”。一是“文化旅游牵动”战略。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多以旅游、演艺、会展为突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我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有效牵动全市文化产业的重大突破。二是“融入京津冀”战略。我们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京津冀地区进行全方位的产业交流与合作,以加强基础建设为先导,倾力建设依托京津冀地区的休闲养生基地、文化产品的输出基地、文化服务项目的承接基地。

(二)依托优势、合理布局、聚集发展

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在宏观布局上按照“一核、两翼、多园区”的格局展开,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1.建设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核心聚集区。

以朝阳中心城区、双塔区以及龙城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核心聚集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的集聚、扩散、示范、带动功能,形成以核心聚集区强势引导的发展空间。

2.构筑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东西两翼。

东翼着力打造自然风景文化旅游聚集区。以上园镇四合屯化石文化资源和清风岭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建设好朝阳文化产业的“东大营”。

西翼主要依托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打造中华文明祖源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厚重的产业聚集区。建设朝阳文化产业的“西大营”,向西辐射京津冀地区。

3.打造朝阳文化产业特色园区。

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全力打造朝阳十大文化产业特色园区,让特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强化园区建设,加大宣传、提升质量、拉长产业链、建设精品产业园区,开发最能反映朝阳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要抓住契机,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朝阳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2]《辽宁省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30)》.

篇5: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2013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元法的指示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协助下,我委主动与市旅游局和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征求意见后,拟定了调研计划和方案。在市内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又分别赴开封、洛阳、驻马店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收集整理了国内一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的城市经验资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表现形式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展、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前景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欧盟旅行委员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的旅游业,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运行方式,旅游景区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自然景区,二类是近代和古代景区,三类是人造景区。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的需求也在改变。中国由点线旅游体系转变成板块旅游体系,旅游载体变成一个城市。以景区开发为主转向旅游目的地开发,这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所以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后形成的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旅游业主要有四。

摘节、石榴采摘节等各种节庆活动,涵盖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四种表现形式。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是比较好的。

**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悠久的传统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无限希望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的工作思路,依托**文化积淀和工业科技基础,以重大项目带动,以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研究制定《打造**市国家文化动漫创意中心实施方案》,结合**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重点谋划动漫业、演艺娱乐业、数字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达282.136亿元。目前,加快建设**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市动漫产业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区、石佛艺术公社文化产业园、《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旅游总收入每年保持13.7%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共接待游客6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将超过6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左右;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左右。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开展“三走进,三**”活动中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2013年09月省旅游局正式出台《关于旅游业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实验区建设成为以旅游业为驱动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足。

(一)投入和扶持不够。北京、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在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及土地政策等方面均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有较大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如深圳市在“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5亿元,并于2009年分别筹建和创建了中国(深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相比之下,我市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投入的资金有限。

(二)创新动力不足。一是我市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目前我市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补贴来推动此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使得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缺乏发展动力。二是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有产业趋同现象,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三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上缺乏创新和特色,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标志。

(三)创意高端人才短缺。从近十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目前,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尽管专业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动漫人才,但由于创业环境、待遇水平等原因,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设计及策划人才纷纷流向沿海等发达地区。虽然**市有一所旅游学院,但是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长于创意、精于创作、动手能力强、谋于市场的复合型高级创意人才。

(四)产业链的延伸还需扩展。目前,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缺乏产业链的完整性,尚无法充分实现创意产业的最大价值,可延伸的空间还很大。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形成产业链。产业聚集的目的就是把产业的上游研究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有创意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一城两带四区”建设,即:中心城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生态交通旅游带,华夏文明朝觐区、功夫宗教创意体验区、时代文化娱乐区和城市慢享休闲区,构建新型文化旅游融合、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复合发展的新格局。一是时代文化娱乐区,增加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二是功夫宗教创意体验区。深度开发功夫文化,延伸功夫产业链,活化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岳嵩山的历史文化,建设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三是华夏文明朝觐区。整合新郑、新密黄帝文化资源,联动黄帝故里、具茨山和黄帝宫等景区,增强游憩功能,完善旅游服务。四是**黄河国家公园。整体提升和包装沿线景区点,有序建设一批不同主题的旅游景区、特色乡村,大力开展以黄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整体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的大品牌。五是古商都文化旅游区。创新大遗址保护开发模式,打造全景展现**历史,适应都市休闲娱乐需求的休闲街区。六是大伏羲山休闲度假区。整合大伏羲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打造区域领先的休闲观光百姓喜爱的乐园和**郊野游憩基地。七是市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重点建设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宣传推介、旅游集散、旅游接待设施,力争将其建成全国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

篇6: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2014年8月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专门于今年七月上旬就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工作思路,高起点、大力度,全方位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两年,根据各市、区文化部门统计上报的数据显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5.08%提高到2013年的6%,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根据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在京公布的2013年《两岸城市文

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苏州排名第九位,是省内唯一进入前十的地区。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总量规模日益扩大。2013年我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617.3亿元,增加值达148.6亿元,比2012年比重净增加0.6个百分点。

2.产业集聚成效显著。以重大项目为龙头,聚集发展要素,扩大产业规模。全市各级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依托当地历史、文化、人才、科技等资源优势,开发多元运营模式,不断加大投入,凸显创新功能,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产业集聚特征正在显现。

3.文化科技融合类发展态势良好。去年我市软件销售收入达到1008.98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居全市八大新兴产业之首;当前累计认定软件产品6261个,两年来增长了一倍多。高速发展的软件服务业助推了以数字内容为主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阳澄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12年总产值22.5亿元,2013年总产值实现超100亿元。以苏州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苏州金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和数字传媒企业群,以蜗牛电子、士奥动画等为代表的原创动漫游戏企业群在我市已初具规模。

二、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为切实加强对全市

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2009年,我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25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同时还成立了由5个核心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通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部门联审会、集聚区联席会、专家座谈会、企业联谊会等方式,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协同配合,实现了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争取国家级、省级项目的同时,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人才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极大地营造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相继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仅市本级这几年共投入约1.65亿元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同时争取到国家及省资金约1.36亿元。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推进产业集聚。近年来,依托工业遗存、历史文化建筑、楼宇建筑等载体,我市已经创建了“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这其中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小块创意产业集聚,比较多的是由政府引导形成的产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进驻法人单位5371家,吸纳从业人员12.9万人。苏州工艺文化城、香山工坊园林古建文化创意集聚区、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已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7个国家级、12个省级和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争创品牌特色。按照产业梯次发展的思路,我市重点推进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第一梯次产业,大力促进媒体信息、广告会展和旅游休闲等第二梯次产业,支持鼓励古玩及艺术品交易和文艺演出等第三梯次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核心行业优势显现,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文化产业总收入的20%,成为支撑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苏州全市共有44部20707分钟原创动漫片获准发行,其中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5部12307分钟,昆山园区8部2956分钟,张家港园区8部4784分钟,吴江区3部660分钟,动漫业产量居全国前列。苏州欧瑞动漫的《开心宠物店》、昆山合谷数码科技的《粉墨宝贝》分别入选“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中的动漫品牌项目和动漫创意作品。媒体信息、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等领域的收入也逐年递增,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创意品牌。如以“中国苏州旅游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等为引领的文化节庆活动品牌,以“苏绣”、“香山帮营造工艺”、“舟山核雕”为代表的工

艺美术市场品牌,以“科文艺生活”、“四季周庄”为代表的演艺娱乐品牌等。

四是探索金融支持,助力中小企业。我市通过“拨改担”、“拨改投”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文化金融创新产品逐步发挥效应。“文贷通”实施一年多时间,已为16家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累计提供了2.41亿元的融资担保;“文投基金”启动运作,与苏州国发创投签订了2.5亿元的合作协议,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已募集到位,将重点投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企业;首期2000万元的市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已由市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与苏州银行、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签订了合作协议。首笔900万元贷款已成功与苏州米粒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用于帮助该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以及扩大公司产量提供资金支持。

五是构建公共平台,优化服务职能。为切实支持帮助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整个产业做大做强,我们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引导成立了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等中介组织,搭建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据库、项目管理系统,同时着力组织开展各种推介活动、搭建招商平台。近几年,分别以大市组团的形式参加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截至今年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累计共吸引近33万人入场参观,达成交易总额约32.7亿元。注重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姑苏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姑苏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精神,近两年,分别评选表彰了4名文化产业领军人才,14名文化产业重点人才,涵盖了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游戏开发、动漫等专业。我市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晓东、昆山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喜入选江苏省第一期“科技企业家培训工程”。苏州蓝海彤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鲁永泉团队获得2013年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文化类资助团队,在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联合市文创联、市金融办等部门举办《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及赢利模式》讲座、“中小企业融资沙龙”等活动,促进金融机构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我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化层次偏低、缺乏品牌龙头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等

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还较为宏观,适用性、操作性等方面还较欠缺,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引导作用尚待加强。

2.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工作尚不准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范围、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从实际操作来看,各地统计口径仍存在较大差异。3.人才结构不合理,加工类人员较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从事创意、策划、营销、经纪的中端人才较为缺乏;现有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尚需加强。

4.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程度不均衡,除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类的企业集聚化程度较高,总体较为分散。

5.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效应不强,以中小企业居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控制,产品附加值还不高。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培育亟待加强。

四、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1.修订完善规划,统筹协调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软实力的提升及对相关产业的长期带动作用,在下一轮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中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要加快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发展,这些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涉及到多部门的沟通协作。政府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对“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这一全国性、专业性文化创意产业展会的扶持力度,打造专业展会品牌。

2.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更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创新完善各类扶持形式。

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企业龙头企业,助推发展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支持专业化的中小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企业群。鼓励创意和设计优势企业根据产业联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苏州地方特色和原创类国内知名的企业品牌,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对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品牌企业。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重视文化企业自主研发、营销能力的提高,整合资源、强强联合,把全国屡屡得奖的品牌艺术与我市在资金、创意、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企业紧密结合。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引进战略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造,实施重组,实现新生,乃至做活做强。

3.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

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苏州,有重点地打造苏州的文化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平江路等打造成文化娱乐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姑苏〃69阁”这样的老企业,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大项目的实施,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同时,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14年南京举办青奥会和2015年苏州举办世乒赛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4.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鉴于我市目前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成功经验,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一是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量身打造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加强金融服务,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助力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等。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加强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

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完善有利于创意和设计发展的产权制度。完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强数据保护等问题研究。加强知识产权监督执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三是加大对创新型、紧缺型、高层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扶持力度,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突出加强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文化团队的引进,提升人才引进的综合效益。加大核心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创意和设计人才奖励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同时引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专业培训机构,根据文化创意企业需要实施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努力实现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四是进一步重视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要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认真研究涉及文化创意、科技等交叉领域的统计工作机制,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正常工作范围,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当前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情况。

5.适时考虑在苏州设立“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区”。建

立健全管理机制、沟通机制和考评机制,对“创新区”文化旅游、数字内容生产、文化创意产业等予以各类资源上的优先供应,为区内重大工程实施、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配套、数字文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文化进出口、高成长性文化企业及风险投资跟进提供政策保障。着力培育引进一批牵引力强、示范性好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动建立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整合资源,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高层次、专业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加快园区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体系的架构。

上一篇:精彩的英语广告宣传词下一篇:lesson4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