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心得体会

2024-06-22

火灾事故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火灾事故心得体会

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连,它无私的带给我们必不可少的光明和热量,但是,如果我们对火缺少警惕,调皮的火苗不断的扩散,以至于吞噬人的生命,俗话说:“水火无情、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这一点也没错,有多少例子可以证明,火灾大多是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比如丢一个烟头,就会引发一场火灾。

为了提高我们对发生火灾的应对能力,我们全体科室成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关于火灾的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分工明确,清楚各自的职责,有序的完成了管辖区病患的疏散逃生。在这次演练中自身也学到了很多,当发生火灾时,我们要保持镇定,清晰的头脑,火势可控时直接用灭火器扑灭火源。

火势不可控时,发现者通知主班护士拨打报警电话,然后启动消火栓,转运病人及贵重仪器等,在这过程中,更加明白了打消防电话也是不少的学问,消火栓的使用方法和各班的职责。同时,通过这次演练也更加强了我们对预防火灾及应对火灾的意识,对病人的安全指导方面也加强了宣教。“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在平时,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宣告安全知识,让大家都有这种意识,为我们的工作、生活盖上一层坚硬的保护罩,让我们的生命更快乐,更幸福,更美好!

篇2:火灾事故心得体会

近年来过快的社会发展速度导致城市现状布局不尽合理,工业企业与居民混杂,建筑密度大,再加上建筑先天设计缺陷,导致了城市消防布局不合理;居民居住区密集且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低,火灾隐患非常大;城市消防通道不能满足大型消防车荷载要求,消防装备始终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消防救援工作不能得到速度上的保证,事故损失便无限的被扩大化了。

要保证消防安全,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一是高层、超高层建筑项目必须强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灭火系统,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傻傻等待消防官兵的到来;二是强化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落实,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三是强化建筑施工队伍资质管理,严禁无资质队伍承接建筑装饰工程。四是严格建筑施工及装饰材料管理,严禁使用阻燃性能差的绿色密目网、不阻燃的装饰材料。

二、强化宣传教育是提高安全意识的手段

大量火灾案例分析表明,绝大部分特大型火灾是由于人们缺乏防火知识,没有自救能力所造成的。在火灾刚刚发生的时候是人为可以控制住的,往往是因为人们在这方面的无知导致了火势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并最终导致恶性的事件的发生。

提高全民消防意识,切实做好消防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国民消防安全素质,火灾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利用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和媒体宣传,积极主动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发放纸质宣传资料,手机短信,举办消防演练,举行消防竞技比赛等等,让宣传的手段多样化,普及群众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尽最大的努力,广泛、充分地发动社会一切力量,将消防知识和自救知识深入到社会上每一个公民心中,只有每个人都掌握了消防技能,才能真正减少火灾。

三、强化日常监管是避免消防事故的保障

上海特大火灾是一起责任事故,装修工程违法层层多次分包,私营承包主的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上岗作业,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燃了易燃物直接导致火灾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导致了大火迅速蔓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该工程为停产复工项目,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对停产后复工的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让火灾发生成为可能。

面对这种人为火灾,特种作业人员的严格规范管理是控制此类事故发生的关键。首先,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全面摸排,确保全部持证上岗。其次,监督指导各企业建立各工种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加强证件变更的管理工作。再次,强化对各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按规程操作,杜绝因特种作业发生恶性的事故。同时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整治,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各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到位。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责任。

四、强化消防设备更新是提升救援效率的基础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过大的建筑密度本身就增加了消防队伍火灾救援的难度,建筑内部的消防设备则更是作为黑手狠狠的推了一把。建筑内部消防设备配置不全、人为损毁、老化损毁,灭火器材未及时检测,隐患迭出。尤其是当高层建筑出现火灾事故时,消防官兵所配备的消防装备因为射程高度的限制往往不能够进行有效地救援,“内忧外患”,事故就此形成并朝坏的方向发展。

篇3:隧道火灾事故分析

关键词:隧道火灾,火灾危害,火灾原因,事故分析

一、隧道火灾特点

1. 火灾燃烧速度快、温度高

隧道火灾经常发生在行驶的汽车上, 车辆上即使没有货物, 仍装有燃油, 一旦起火, 其燃烧的能量是相当大的, 火灾的扩散速度非常快。

2. 易发生二次火灾

高温烟气具有快速流动的特点, 流动过程遇到易燃物、可燃物即可使其快速着火燃烧, 进而导致火源附近其它车辆燃烧, 使火势扩大。如1979年日本坂隧道火灾, 由于高温烟气在隧道中的高点积聚, 成为二次火灾的发生的导火索, 该起事故共导致189辆车前后着火燃烧。由此可见当火灾发生时隧道内常常会碰到车辆的拥堵, 容易引起二次燃烧。

二、火灾危害

1. 高温严重破坏隧道结构

隧道是密闭环境, 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出, 热量聚集导致隧道内的温度可达1100℃以上, 如此高温会导致隧道建筑本身的被严重破坏, 使其隧道内很难通行。如1979年发生在日本坂隧道火灾, 火灾燃烧时间长, 隧道约长1000多米的顶部结构严重破坏;1999年意大利—法国的勃朗峰隧道火灾, 高温导致混凝土结构穹隆全部沙化。

2. 烟气对隧道内人员危害严重

隧道中通风条件差, 遇到火灾时, 燃烧需大量氧气, 氧气无法得到补充, 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大量的CO及烟雾等有害气体, 氧气浓度要大于10%时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逃生, 同时还要求CO的浓度要不大于标准值。如果氧气浓度低于要求值或CO的浓度超过允许值, 会导致人体由于缺氧或携氧能力下降, 从而失去自主行动能力, 丧失逃生机会。

三、隧道火灾起因分析

火灾事故的起因是多方面的, 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引起。下面按照燃烧车辆类型和引起事故的原因两个角度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起因进行分析。

1. 按起燃烧车辆类型分析

发生火灾事故车辆主要有四类:轿车火灾、货车火灾、大客车火灾及其他车辆火灾。研究的火灾中由货车引起的火灾占到总量的80%左右;小轿车、大客车及其他车辆引起的有占到火灾总量20%左右。显然大部分隧道火灾是由货车引发的。在货车火灾中, 由货物自燃引发的火灾事故主要和所装货物的类型有关。由货物自燃导致的隧道火灾很少。而由货车发生交通事故进而引起的火灾占很大比例。虽然货车自燃的事故不多, 但大部分货车是载有货物的重型汽车, 安全系数偏低, 很多的货车司机安全意识差, 又常常出现疲劳驾驶的现象, 从而导致和货车有关的火灾事故发生地较多, 成隧道的安全隐患。

2. 按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

公路隧道火灾按照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可分以下3大类:车辆故障火灾、交通事故火灾和其他事故火灾。据瑞士对以往八百多起安全事故的分析和研究, 90%以上的隧道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例如托恩隧道火灾就是由司机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引发的。

车辆故障引起的火灾是指由于车辆发生机械故障或电路发生故障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包含发动机起火、电路短路及制动片过热等事故。1994年在南非由公共汽车电机损坏导致的火灾事故和1968年联邦德国汉堡—莫尔弗雷特公路隧道由制动系统故障引发的火灾。

四、结论

1. 避免单洞双向隧的建设

根据欧洲地区对隧道火灾事故的分析结果表明双洞单向隧道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要比单洞双向隧道小60%。隧道火灾事故主要多发生在单洞双向隧道中, 随着隧道建设的技术改进和时代的发展, 在今后的建设当中, 应避建设免该类隧道。

2. 强化行车管理

人为因素和不能保障行车间距是造成隧道交通事故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隧道安全水平就首先要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和制定出适用于隧道的交通规则。保障合理的行车间距可降低隧道内事故发生的概率。如英—法海底隧要求大型车辆的行车间距需大于100m, 小型车辆的行车间距需大于50m。

3. 加强对货车及载有易燃、易爆物品车辆的管理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是指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90) 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品。货车与载有这些类危险的物品车辆在通过隧道发生火灾时, 造成的损失会相当严重。欧美国家从1995年起就在控制或严禁载有这些类危险物品的车辆在隧道中通过, 使得隧道中的火灾发生率得到大幅降低。

4. 通过火灾测评提高隧道安全水平

欧洲国家在1999年后逐年开始对境内的229条隧道分批进行安全评估, 针对评估结果做了数据的统计, 调整现有隧道安全体系, 以提高其安全防护水平。2000年时测评了25条隧道, 结果显示没有能够达到评定”好”的标准的隧道, 测评隧道被评为好的也只占所测评隧道的32%, 而未达标的隧道所占比例却高达32%, 由此可见此时欧洲国际隧道整体安全水平并不高;到2006年时, 对52条隧道进行了评估, 结果“非常好”标准的隧道占评估总数的43%, “好”或者标准更高的隧道数占到了59.6%, 不合格隧道的数量仅为测评隧道总数的15.4%。由此可见随着隧道安全评估工作的逐年进行, 欧洲隧道整体的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依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对隧道火灾事故而言, 避免单洞双向隧道的建设、强化行车管理、加强对货车及载有易燃、易爆物品车辆的管理及逐年对隧道进行测评等方法都可降低其发生的概率, 能有效的提高隧道火灾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立道.道路隧道火灾预防与控制研究.上海《上海建设科技》, 2001年02期

[2]王辉, 王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统计分析[M].河北交通科技, 200年6月第6期第2卷.

[3]王少飞, 林志, 余顺,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特性及危害, 消防科技与技术2011年第4月第30卷第4期.

篇4:火灾事故心得体会

关键词:“三小”场所 调查 教训 体会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5(c)-0000-00

1 火灾基本情况

2015年**月**日**时**分许,东莞市**镇**“**药店”发生较大火灾,过火面积约40平方米,火灾烧损部分建筑结构及物品一批,造成3人死亡。

2起火建筑基本情况

起火建筑位于东莞市**镇**“**药店”(负责人:***),所在建筑共五层,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为小商铺,共有六间小商铺,二至五层为住宅,小商铺和住宅部分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独立分隔,每间商铺有一个铺门直通室外,住宅部分有一条独立的楼梯。

起火场所为“**药店”,该药店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属“三小”场所的小商铺,位于建筑首层西面第二间小商铺,药店南面为道路,东面、西面分别与小商铺相连,北面是菜地。“**药店”天花是轻钢龙骨石膏板,墙面是无机涂料,地面是瓷砖。“**药店”内有阁楼,阁楼设置了居住场所,阁楼与经营区域未进行防火、防烟分隔,窗户上均设置了防盗网,未开设逃生窗,店内堆放可燃物多(图1)。

3 起火部位与起火点的认定

3.1起火部位的认定

经调查,认定起火部位为位于“**药店”内中部,主要依据如下:

3.1.1证人证言:据参与救火的群众康**、谢**、李**、李**、何**等人反映,看到是“**药店”内中部先着火的。

3.1.2现场烧损情况:①“**药店”内经营区域烧损痕迹严重,呈南重北轻,西重东轻(图2)。②“**药店”内生活区域的客厅有部分物品过火,有明显的烟熏痕迹;洗手间、厨房基本没有过火,有轻微的烟熏痕迹。③夹层仓储堆放的药品表面部分基本过火,呈南重北轻,西重东轻;夹层生活区域的部分物品过火,呈南重北轻。④西面药柜烧损严重,呈南重北轻,烧损痕迹呈南面低位严重,北面高位严重,形成斜面“/”的痕迹;中间药柜(玻璃柜),玻璃柜上有明显的烟熏痕迹,部分玻璃破碎,南面破碎严重,北面没有破碎;东面药柜药柜烧损较轻,呈南重北轻,烧损痕迹呈上重下轻,形成斜面“/”的痕迹。⑤对卷帘门展开后发现卷帘门内侧距离底边1m左右的部分变色较轻,1m以上的部分变色变形严重,上 重下轻。内侧烧损重,外侧烧损轻。综合上述烧损痕迹,说明“**药店”内中部烧损最重,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3.2起火点的认定

3.2.1证人证言,据参与救火的群众何**、李**、李**等人反映,看到店内停放的一辆摩托车在燃烧。

3.2.2现场烧损情况,①玻璃柜部分玻璃破碎(靠近摩托车处破碎最重),下方的木质烧损严重,靠近摩托车处下方的木质烧损最重。②椅子(摩托车西侧)烧损并碳化,靠近摩托車车头的坐垫部分烧损严重,向摩托车方向倾斜。③电脑桌(西北角)烧损严重,呈北重南轻,东重西轻;桌面东面基本过火,西南过火较轻,有碳化痕迹。④摩托车表层可燃物烧损严重,车架受烧变形变色,车头重车尾轻;前轮轮胎烧损脱落,后轮轮胎部分脱落;摩托车上方的楼板石灰层剥落,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图3)。⑤对店内部分地面进行水洗后发现,摩托车停放处的地砖裂开、破碎、变色,其余地方的地砖完整。综合上述烧损痕迹,说明摩托车处烧损最重,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上述表明,认定起火点为停放在店内中部的摩托车处。

3.2.3物证情况,对火灾现场进行勘验,并对摩托车处的残留物进行水洗,发现部分电线,部分电线上有电熔痕。

3.2.4鉴定情况,对摩托车上的电线和水洗后发现的熔珠进行提取,经广东震华痕迹司法鉴定所鉴定,电线为一次短路形成,证明该电熔痕处为起火点。

上述炭化、痕迹、物证鉴定等火灾痕迹证明,认定起火点位于店内中部的摩托车处。

4起火原因的认定

4.1排除放火引起火灾

根据东莞市公安局**分局调查的情况、视频监控和现场勘验的情况,排除人为纵火刑事犯罪的嫌疑。

4.2排除自燃、遗留火种引起火灾

经调查火部位处没有点蚊香或存放能自燃的物品。同时火灾现场无阴燃起火痕迹特征,另发生火灾时间为凌晨,排除自燃及吸烟遗留火种引起火灾因素。

4.3排除雷击引起火灾

发生火灾时东莞市**镇**区域无雷电现象发生。

4.4起火原因

4.4.1鉴定情况:经现场勘验,起火点处有摩托车的电气线路存在,而且该电气线路发现有熔痕(图4),提取该熔痕经广东震华痕迹司法鉴定所鉴定,该熔痕为一次短路形成,具备引起火灾的条件。

4.4.2物证情况:起火点处是摩托车,且摩托车相邻处有可燃物,具备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的条件。

4.4.3证人证言:据参与救火的群众何华忠、李绍红、李诚等人反映,看到店内停放的一辆摩托车在燃烧。

4.4.4现场勘验:结合现场烧损情况,摩托车处烧损最重,并形成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烧损痕迹(图5)。

综上所述,根据现场勘验、证人证言、司法鉴定等证据,认定该起火灾起火原因是:停放在“**药店”内中部的摩托车电气线路故障引燃相邻可燃物起火所致。

5事故教训

5.1“三小”场所违规住人易造成人员伤亡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居住在“三小”场所内的一家三口一夜之间全部殒命,对一个完整家庭造成的伤害是无可估量的。这起事故给社会敲响了发人深省的警钟,也说明“三小”场所违规住人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易造成人员伤亡。“**药店”内违规设置了居住场所,阁楼与经营区域未按规定进行防火、防烟分隔,窗户上均设置了防盗网,未开设逃生窗,店内可燃物多。火灾发生后,大量有毒烟气迅速扩散到阁楼,造成逃生、自救困难。

5.2相关部门消防监督工作不到位

事后调查发现,所在镇火灾隐患整治办公室的对对于事发社区长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督促整改不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虽曾经对事发单位虽曾下发责令整改文书,但回访和核查未落实,工商行政管理局塘厦分局核查工作不细致,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不足,执法不严。 “三小”场所的监管存在监管漏洞和盲点,消防工作既需要相关部门各施其职,更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法律来破解“三小”场所火灾隐患多,整治难度大,火灾发生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局面。

6体会

篇5:火灾爆炸事故心得体会

为了预防火灾及爆炸大事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削减人员损害,保证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后,抢险工作准时有序。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预案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工程工程的自援自救;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

3、组织机构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工程经理统一领导下,由工地办公室、安全部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亲密协作,快速、高效、有序的绽开。

4 、救援小组职责

建立工程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把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20、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平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番值班,值班者必需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工程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既为临时救援组长。

现场抢救组职责:实行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状况实行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

后勤效劳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给。

保安组职责: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爱护现场。

5、救援器材

(一)、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塑料袋、小药箱;

(二)、抢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根本满意使用;

(三)、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四)、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五)、交通工具: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该车轮值班时不得跑长途;

6、预案的实施

(一)、接到事故后5分钟内必需完成以下工作:

1、马上报告公司主要领导,并快速上报市建委。

2、指挥小组依据事故或险情状况,马上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组织抢救力气,快速赶赴现场。

3、马上通知就近地方建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组织抢救力气,做好增援预备。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依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状况,最大可能快速调集人员、车辆快速投入开展抢救突击行动,调查现场状况,同时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必要时恳求武警、消防部门帮助抢险,请公安部门协作,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2、伤员抢救马上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恳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预备,确保伤员得到准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自我爱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爱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7、事故报告和现场爱护

(一)、重大事故发生后,工程部必需以最快捷的方法,马上将所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状况报公司救援指挥小组办公室,并在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工地、施工规模;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量;

4、事故缘由,性质的初步推断;

5、事故抢救处理的状况和实行的措施;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部门事宜;

7、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二)、重大事故发生后,工程部必需严格爱护事故现场。并快速实行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通交通等缘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需做出标志、拍照、具体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当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8、其它事宜

(一)、定期召集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开展安全事故预案的研讨。

(二)、定期对有关成员抢救抢险人员进展专业培训,提高其实战力量。

(三)、确保救援领导小组成员的通讯联系准时便利,如有变化准时通知救援领导小组。

(四)、本救援预案是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帮助上级部门进展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意见,可在实施过程中依据不怜悯况随机进展处理。

(五)常常组织有关部门人员仔细学习。把握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状况下根据预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篇6:火灾事故心得体会

事故主要原因就是动火作业前没有有效处理动火作业现场,动火作业许可证开具流于形式,在加上一些间接原因造成的。通告这个事件的学习我感觉:

1.安全无小事,一时的疏忽造成这么大的事故。

2.出了安全事故处罚非常严厉,任何人不能幸免,这就要求我们各级人员都要对安全负责。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和专家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并提出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

2.动火作业许可证应严格按照程序办理,谁签字谁负责,不能马虎了事。

篇7:7火灾逃生及火灾事故处置

第一节

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一、高温对人身的侵害

高温对人的侵害即高温灼伤,俗称烧伤,亦称烫伤。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

第一度:因血管麻痹而充血。

第二度:形成充满血清的烧伤水疱。

第三度:组织坏死。

第四度:组织的炭化

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温是引起烧伤的唯一原因,然而,某些化学物质和电流也能引起灼伤。皮肤常常只是身体烧伤的一部分,皮下组织也可能被烧伤,甚至没有皮肤烧伤时,也可能有内部器官烧伤。例如,饮入很烫的液体,吸入高温烟气或腐蚀性的物质(如酸等)能灼伤上呼吸道、食管和胃。在建筑物火灾中,吸入烟或热空气,可能造成肺部烧伤

组织烧伤时,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引起组织水肿。大面积烧伤时,血管渗透性异常,丢失大量液体,可能引起休克。休克时,血压很低,流到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一)、高温灼伤的症状

Ⅰ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烧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

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

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二、毒气烟雾对人身的侵害

火灾现场通常会伴随大量的高温、有毒的火灾烟气。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象中的可见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在火灾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称为火灾烟气

(一)火灾烟气的组成

火灾烟气的组成成分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条件。大部分可燃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氢、氧、硫、磷、氮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硫、磷等燃烧时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汽、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等产物,氮在燃烧过程中不起反应而呈游离状态析出,氧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掉了。上述这些产物除一氧化碳外,都不能再燃烧,故称为完全燃烧产物。可燃烧在不完全燃烧时,不仅可以生成上述完全燃烧产物,还会生成一氧化碳、醇类、酮类、醛类、醚类及其他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一)火灾烟气的组成

火灾烟气的组成成分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条件。大部分可燃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氢、氧、硫、磷、氮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硫、磷等燃烧时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汽、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等产物,氮在燃烧过程中不起反应而呈游离状态析出,氧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掉了。上述这些产物除一氧化碳外,都不能再燃烧,故称为完全燃烧产物。可燃烧在不完全燃烧时,不仅可以生成上述完全燃烧产物,还会生成一氧化碳、醇类、酮类、醛类、醚类及其他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2)火灾烟气的有毒性

据有关资料统计,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窒息或中毒而致死的。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为0.5%时,人呼吸半小时有死亡危险;达到1%.时,呼吸数次便会失去知觉,1-2分钟即可中毒死亡。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为0.05%时,人在短时间内会有生命危险,达到10%.时,接触几分钟即可致死;

氰化物(如氰化氢)是火灾中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杀手,是一种有剧毒的化学物质。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通过抑制人体细胞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不能正常进行,造成细胞内缺氧而导致细胞内致死死亡的。当人体吸入大量氰化物后会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立即昏迷,1-2分钟内呼吸停止;轻者先有昏厥、呕吐,以后是呼吸困难、惊厥、昏迷,最后停止呼吸。当人在吸入0.24-0.36mg/L浓度的氰化氢后,5-10分钟内便可死亡,若吸入的浓度达到0.42mg/L时,则可发生闪电般死亡。

(3)火灾烟气的减光性

火灾烟气中烟粒子的直径为几μm到几十μm,这些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即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隐蔽作用。当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是能见度大大降低,这就是烟气的减光性,加上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眼有强烈刺激作用,使人睁不开眼,从而使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进行速度大大降低。

火灾发生时表明烟气浓度的减光系数Cs多为25~30m-1。而极限视程的减光系数Cs则只有0.1~0.3 m-1,这就意味着,为了确保疏散时的必要视距,应将烟气浓度稀释100~300倍。

当发生火灾时,疏散通道上的能见距离在整个疏散过程中都必须给予保障,随着对建筑物的熟悉程度,极限视程也应当不同。当熟悉建筑情况时,极限视程为5m;当不熟悉建筑情况时,其极限视程为30m.(4)火灾烟气的恐怖性

发生火灾时,特别是轰然出现以后,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感到十分恐怖,因此,在火场上人们往往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影响了人们的迅速疏散,其危害也是相当大的。

发生火灾时,特别是轰然出现以后,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感到十分恐怖,因此,在火场上人们往往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影响了人们的迅速疏散,其危害也是相当大的。

三、逃生人员缺乏逃生知识而延误逃生时间

发生火灾时,身处火场的人们由于受到火灾的瞬时性刺激,心理意识和行能力要比日常生活中脆弱和迟钝的多,尤其是当受到高温和浓烟侵袭时,极易失去以往的应变能力而变得束手无策,或不假思索,坐以待毙;或惊慌失措,轻易跳楼;或盲目从众,相互拥挤,慌乱中延误了有效的逃生时间,导致不能有序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以至造成非死即伤或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例: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在举办演出时,由于舞台上方的光柱灯引燃了附近的幕布突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剧场内顿时一片火海。场内人员乱作一团,相互拥挤,盲目逃生,加上组织者没有进行有效合理的疏散,造成325死亡的惨剧。

第二节

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

一、火场逃生的基本原则

火场避险的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逃生第一。具体地讲,一是沉着镇静——果断作出应急反应;二是争分夺秒——迅速逃离火场;三是判明火情——正确选择逃生之路;四是严防伤害——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身安全;五是争取外援——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二、火场逃生的途径

建筑物(构筑物)根据建筑结构和设计功能的不同,其门、窗、走道、楼梯、阳台及其它安全疏散设施的形式,布局也有所区别。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何种布局的建筑安全疏散,火灾时都可以作为人员逃生的途径。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在出入某幢建筑、某个场所之前,都应该养成对其内部结构,尤其是安全疏散设施有所了解的习惯。对久居的家庭、单位办公场所,以至入住的宾馆、进出的商场、影剧院、歌舞厅等,要熟悉其内外部的环境,弄清其安全疏散设施的布局和设置情况,留意观察太平门、避难间、安全出口的位置;一旦发生火灾方可迅速、快捷的逃离火场。也可利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自救或利用其它通道及安全出口逃生,做到有备无患。

三、火场逃生的方法

(一)及时采取防烟防火措施

(1)当身处某一场所,听到火灾报警信号或受到烟火刺激时,不论附近有无烟雾或火焰,均应立即采取防烟防火措施。常用的防烟防火措施主要有:用干、湿毛巾或其它织物捂住口鼻,用水浇湿被褥披裹在身上或将身上衣服打湿等。

(2)若用干毛巾,则宜多层折叠,折叠层数越多防烟效果越好。用湿毛巾防烟效果更佳,但毛巾的湿度应以不造成呼吸困难为宜。使用干、湿毛巾防烟时一定要将口鼻捂严再穿过烟雾区,否则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

(3)若用湿被褥防火逃离火场时,应将浇湿的被褥披裹在身上,快速穿过着火区。在打开身居房间的门、窗之前,一定要先用手触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已经发热,则不可打开,应迅速选择其他逃生路径。因为此时门、窗外极可能已充满烟火,打开后烟火会立即涌入房间,使人员很快丧生。如果门比较凉,说明门外尚未遭受烟火的侵袭,则可以小心打开少许快速通过,后关闭房间门沿逃生通道逃生。

1.利用救生绳自救

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手握滑降救生的绳子。火灾中将救生绳固定在阳台、窗户或其它固定物体上,如水管、暖气管道等,人顺绳滑下而脱离险情。也可以用布匹、床单、窗帘及其它织物等代替,自制救生绳逃离火场。

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手握滑降救生的绳子。火灾中将救生绳固定在阳台、窗户或其它固定物体上,如水管、暖气管道等,人顺绳滑下而脱离险情。也可以用布匹、床单、窗帘及其它织物等代替,自制救生绳逃离火场。2.利用缓降器自救

缓降器是由挂钩(或吊环)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器等组成,供人靠自重缓慢滑降的安全救生装置。它可以由专用安装器具安装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平屋顶等处,火场人员可进行逃生自救。

3.利用救生袋自救

救生袋是两端开口的长条形袋状物,可供人从高处在其内部缓慢滑降。被困人员进入袋内后,依靠自重和人体的不同姿势来控制降落速度,缓慢降落至地面。

(二)紧急避险

在火灾中各种逃生途径完全被封堵的情况下,采取紧急避险也常常是保全性命的有效方法。

避难间是指在火灾中为使被困人员避开烟、火的威胁而设置的相对封闭的安全区域。避难间多设置于楼梯、电梯、卫生间附近,以及袋形走道的末端,发生火灾时短时间内无法撤离的人员,可被疏散到避难间,起到暂时的紧急避险作用。

对于没有设置避难间的建筑物,或者疏散通道及其它的逃生路径已被烟火封堵,而无法逃出时也不必惊慌。应尽可能地寻找一烟雾不大的房间,关闭门窗,浇湿房间内的所有可燃物,用湿床单、毛巾、布条等塞紧门缝,同时不停向房间门浇水进行冷却,设法将门顶住,防止门外的热气流膨胀把门推开。另外还应该利用手电、向外扔东西、呼喊等方法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例:

克拉玛依市友谊馆那场大火中,有一位10岁的小男孩看到舞台上方的纱幕布起火后,立即拉起比自己小4个月的表妹跑往通道,钻进厕所,结果大难不死。当事后人们问起他时,他说看过电视里的消防知识竞赛,火灾发生时厕所里没有易燃物,火势无法蔓延因而就相对安全,从而得以火场逃生。

(三)等待救援

一般情况下,在火灾发生后不久,消防人员和其它救护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火场,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将被困者救出。被困者应向救援人员发出声响、明显标志物及灯光等表明自己被困的确切位置,以便救援人员尽早发现,及时施救。

火场逃生时应注意的事项

※逃生自救注意事项

(1)在火场中或有烟雾的室内撤离时,应尽量采取低姿势前进,防止烟火对人体的侵害。(2)在火灾逃生过程中,尽量避免携带物品,应迅速逃离火场,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最为重要。

(3)要正确估计火灾发展和蔓延趋势,运用切实有效地逃生手段和措施,不得盲目采取行动。

(4)要做到火灾逃生、火灾报警和火场求救相结合,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与呼救或只顾呼救而不顾逃生等,造成失去逃生或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

(5)为了以防万一,身居单元式住宅的居民,尤其是住楼房的居民平时家中最好要准备几根足够长的结实绳子,有孩子的家庭还应多准备几样东西,如:滑轮、大号水桶、木箱子等。

一、了解环境、熟记在心

二、采取措施、巧妙防烟

三、镇定沉着、不惊不慌

四、积极主动、自救互救

五、彼此协助,互助互救

六、组织,疏散人员

七、用好设施,灭灾避难

一、了解环境、熟记在心

常言道,不怕万一,就怕一万。为此,久居的宿舍楼、工作单位,入住宾馆、购物的商场都有可能发生火灾。因此,我们一定要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心中要有逃生的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

首先可以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确定住口,如门、窗、天窗、阳台等。除了门外,窗户也能作为紧急出口。

其次要老人和孩子等家庭成员了解怎样开关门窗。最好画一张图纸表明门窗的位置和逃生路线,以及逃生后的集合地点。

当我们入住宾馆、饭店、步入商场、影剧院时,都要留心看一下太平门、楼梯间、安全出口及各个疏散指示标志的位置。同时也应留意固定的消防器材和设施,这些将会成为我们逃生的物品和工具。

1991年5月28日辽宁大连饭店火灾发生时,入住的有中国的客人、香港的客人林飞康、日本的荒井良男等,这场火灾有6人丧生,其中5人是中国客人,1人是日本客人。

那么逃生者和死难者又是怎样做的呢? 5楼的林飞康、荒井良男以毛巾捂住鼻口,从楼梯得以疏散逃生,另有2名日本客人先用从浴缸里浸湿的棉被堵在门的缝隙上,然后将窗帘、被单拧成绳子,拴在暖气管上,从窗户上下滑,安全逃生。日本客人楠登也是具备这样的逃生知识,可惜他年事已高,手脚不灵便,终于没有逃过一劫。

然而,另外的几名身强力壮的本国遇难着呢?他们四处寻找逃生之路,却没有逃生常识,直立行走,未能逃过毒烟的追击,一氧化碳中毒后,无力瘫坐在地上苦苦挣扎,然后死亡。

二、采取措施、巧妙防烟

在使用毛巾捂住口鼻时,一定使过滤烟的面积尽量增大,切实将口鼻捂严。在穿过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阻力增大,也决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一旦拿开,就会立即导致中毒。

采取了防烟的措施以后,就可以使用灭火器或采用其它措施灭火了,如果火势较大或受灾者没有能力灭火,就一定把房间的门窗关好,用湿的衣服添堵空隙,同时向消防队或室外人群求救。

三、镇定沉着、不惊不慌

对于火场受灾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惊慌失措。因此,保持镇静,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恐惧心理,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旦产生惊慌怎么办呢?现介绍一种简单的解除方法——自我暗示法。

紧张的情绪恢复后,应迅速采取措施,然后选择一条切实可行的逃生路线。如经常使用的门、窗、走廊、楼梯、太平门、安全出口等。在打开门、窗之前,必须首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应选择其它出口。如果不热,只能小心地打开少许并迅速通过,然后立即关好。

当经常使用的通道被烟火封闭后,应该先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然后向下疏散。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应以水平疏散为主,尽量避免向楼上疏散。同时,一旦到达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绝不要停留在原地,应迅速采取措施,向着火层以下疏散。当然,最好能到达地面。

四、积极主动、自救互救

自救是在火灾现场使自身免于受害的积极行为。互救是在火灾现场使他人免于受害的疏散行为。互救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织互救疏散二种。

逃生应注意的事项:

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没有任何珍宝值得以生命为冒险代价。

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缩.由于对烟火的恐惧,受害者往往向狭窄的角落退去,如床下、墙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其结果总是凶多吉少,九死一生。

不要乘坐电梯。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雾和热气流很容易涌入。在热的作用下会造成电梯变形,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同时,毒气和烈火又无时不在威胁电梯中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不要重返火场。受灾者一经脱离危险区域,就必需留在安全区域。如有情况即时向救助人员反映,决不应重新返回火场。

五、彼此协助,互助互救

互救是在火灾中使他人免于受害的救助行为。互救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织互救两种。

六、组织,疏散人员

在火灾初期,消防队未到场的情况下,起火单位的干部、职工自然就是疏散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人员集中场所的疏散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口头引导、广播引导和强行引导。

口头引导——口头引导对疏散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引导员熟悉路线,了解火情,增强了受害者的信心。加之引导员与受害者同舟共济,使受灾者对他产生了尊敬感、亲切感和信任感。

广播引导——广播引导与口头引导同属于语言引导。所不同的是广播引导是由控制中心发出的告知在场人员起火位置和燃烧程度,说明哪些部位的人员需要疏散,哪些部位是安全的,指明防火分区中的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的位置,使受害者确实认识到已经到达了比较安全的地方。

广播引导还要指明疏散方向,说明利用那条疏散通路,到达何处最安全,并说明指示标志的高低位置和颜色,以及如何使用救生器材或怎样利用就近物制作救生器材的方法。

强行疏导——对没有行动能力的受害者,如老弱病残、昏迷者,要运用推车、担架等器材或背、抱、抬、扛等救人手段,实行疏散。在由于惊慌和混乱而造成疏散通路堵塞时,应组织公安、武警等有关人员,采取必要手段,进行强行疏导。

七、用好设施,灭灾避难

避难是在火灾现场躲避灾难的行为。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避难间避难,一是创造避难间避难。

八、等待救援,绝处逢生

发生火灾后,楼层较高人员千万不要跳楼,应该尽可能地寻找安全区域等待救援。封堵好门窗,阻挡烟火,积极争取救援时间。呼救时,切记不要惊慌失措,尽量节省体力,降低呼吸频率。

篇8:火灾事故心得体会

火灾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见灾害种类。现代社会, 人类生产活动日益频繁, 大量物资的积聚和火源的广泛使用使得火灾发生频率逐年递增。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高峰期, 加强火灾防控工作, 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火灾事故证据收集和事故调查是火灾防控的重要措施和组成部分。通过对火灾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和信息采集, 对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准确的评估, 找出火灾发生原因, 分析火灾起火发展过程, 明确火灾的性质,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火灾,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制定并实行针对性的消防措施, 避免同类火灾事故再次发生。此外, 火灾事故现场调查对于火灾起火原因的分析结果, 对于火灾发生责任认定工作很有帮助, 是处理火灾导致的法律纠纷中的前提要件。由于火灾起火原因和过程十分复杂, 再加上火灾对现场的严重破坏, 使得火灾原因分析、还原火灾发生前的现场情况、评估火灾损失等工作难度增大。要保证火灾事故取证工作质量, 就要求取证人员在火情得到控制后立即进入现场, 采集证据, 询问相关人员。这项工作就是消防工作中最艰苦、最细致、最复杂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1 火灾证据基本情况概述

根据损失结果严重程度不同, 火灾案件一般分为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2种, 而火灾案件证据依照证明力的大小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所谓直接证据, 是指证据力强, 可以单独、直接地无需推理或借助其他信息就能说明火灾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这类证据多为言辞证据。而间接证据不能单独承担起证明火灾事实的作业, 必须和其它证据结合使用, 彼此互相印证, 从多个方面描述, 才能呈现出火灾发生的原貌。在进行火灾事故证据采集工作时, 必须保证证据信息的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 如此一来, 收集到的证据才能发挥出应有的证明效力。下面就对火灾事故证据所具有的着三个基本属性分别进行介绍。

1.1 火灾事故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

火灾发生后, 会对现场存在的事物造成影响, 留下各类痕迹。常见的有火灾报警人、起火位置、火灾扩大蔓延过程留下的痕迹等内容, 这些信息收集、掌握的越全面, 越有利于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图短处火灾发生原因, 确定火灾事故责任。

1.2 火灾事故证据必须具有关联性

一场火灾中的证据信息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各项证据间彼此连结。在收集火灾现场证据时, 要注意证据间的关联性, 在取得一个证据后利用这个特性查明与之相关的其它证据, 从而对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损失和责任分析进行准确判定。需要注意的是, 在查找证据时要对各类信息进行甄别, 防止大量无关信息对分析工作造成干扰。

1.3 火灾事故证据必须保证合法性

火灾事故调查的结果, 往往被用于火灾案件责任认定工作中, 是解决因火灾而引发的法律纠纷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个原因, 火灾事故证据必须要保证其合法性。一般来说, 只有公安消防机关认定的火灾事故证据, 才能作为火灾案件中责任认定合法依据。

2 火灾事故证据的收集工作的基本内容

由于火灾事故调查的困难, 为尽可能提高调查工作质量, 确保调查结果准确, 调查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各个方向、各种渠道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大体上来讲, 火灾事故证据收集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火灾现场提取证据

火灾现场是火灾发生、发展的场所, 也是火灾事故证据收集的第一选择。调查人员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 详细调查火灾发生的场所、物品、尸体等一切火灾相关因素, 并收集证据。在进行火灾现场取证工作时, 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1) 原本性与完整性原则。在进行现场取证时, 要避免取证行为对现场造成的破坏和干扰, 确保取得的证据符合取证要求, 具有应有法律效力。

(2) 系统性原则。证据收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 兼顾时间和空间层次, 确保证据收集全面、彻底。

(3) 准确性原则。现场信息的采集必须保证准确和精度, 避免因为信息不准导致误判。实际工作中, 调查人员往往使用各类先进科技设备进行采集, 对信息的准确性很有保证。

2.2 调用监控视频证据

监控系统是当前火灾事故调查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通过检查火灾事故现场安装的监控设备在火灾发生前后所录制的视频, 调查人员能够直接掌握火灾发生前甚至发生后的部分实际情况, 条件允许的话, 有的监控系统还能将整个火灾发生过程记录下来, 从而成为火灾事故证据中最直观有效的证据。

2.3 灭火过程中收集证据

由于火灾对现场的巨大破坏, 许多与火灾直接相关的证据往往湮灭于火灾之中, 无法被调查人员发现, 火灾结束后时间越长, 这种现象越明显。因此, 尽早进入火灾现场, 取得火灾现场第一手资料是提高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措施。调查人员于灭火救援工作的同时使用各类现代化设备对火灾现场予以取证、调查, 全方位收集信息、采集证据。这些信息和证据往往保留了火灾发生的重要线索。在火灾调查工作中起到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关键作用。

2.4 询问证人获取证据

询问征询现场证人也是取得火灾事故证据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火灾现场周围人群征询信息时, 要注意辨别证人证言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证人证言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从而使得其证言与火灾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证人的切身利益和火灾密切相关时, 证言的主观性更为强烈。

3 火灾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

3.1 尽可能提早开始工作

火灾现场的证据时间越长越难以保留, 实际工作中, 可以有效收集现场证据的最佳时间为火灾发生后的72小时, 这段时间能否取得关键性证据, 对于整个事故调查至关重要。

3.2 尽可能扩大收集面, 确保证据对实际情况的反映

调查人员要系统排查每一个与火灾有关的线索, 避免因为证据收集不全影响对火灾事故的分析。

3.3 完善证据收集手段

现代科技在火灾事故调查领域的应用, 极大地降低了调查难度, 提高了火灾事故证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方法无法涉及的微小信息得以充分利用。

4 结束语

当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发展势头强劲, 如火如荼。加强消防安全管控, 避免重大消防事故发生, 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是公安消防机关的重要职责。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要高度重视火灾事故证据收集工作, 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正确使用收集方法, 确保火灾事故证据采集工作科学高效, 为查明火灾发生原因, 准确定位事故责任作出保障。

参考文献

[1]田世荣, 罗笑虎.对兰州“3·10”火灾事故做出要求彻究火灾事故责任[N].甘肃经济日报, 2006.

上一篇:信息约稿范文下一篇:被忽略的伤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