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经验教训

2024-05-03

火灾事故经验教训(精选6篇)

篇1:火灾事故经验教训

防灾减灾工程论文

题 目:浅析哈尔滨“1.2”仓库火灾事故原

因及经验教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

学 号:

2015年1月8日

浅析哈尔滨“1.2”仓库火灾事故原因及经验教训

摘要:

2015年1月2日13时17分,时值元旦假期,哈尔滨道外区太古街与南勋街合围地段陶瓷大市场一日杂仓库发生大火,大火造成仓库上方居民楼塌方,造成5名消防员牺牲,12名消防员受伤,549户2000多名居民以及部分的临街商户受灾,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自己所学的防灾减灾工程课程知识,浅析此次大火事故原因及经验教训,由于官方权威调查尚未出结果,所做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关键词:火灾

建筑倒塌

耐火极限

消防职业化

Abstract:

On January 2,2015,It’s New Year holiday, there is a conflagration at between taigu street and nanxun street daowai district Harbin.A fire broke out in a General merchandise warehouse of a ceramic maket,the fire caused the residents of the building collapsed, and 5 firemen Sacrificed,12 firemen were injured.What’s more, it had bad influences for 549 households more than 2000 residents and some businessmen and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es.In this papar,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that I learnd in school,I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fire accident and some experience.Because the official authoritative survey isn’t pubulished, these analysis only represents my personal opinions.Key words: conflagration Building collapse fire endurance fireman Occupation 正文:

1.哈尔滨“1.2”仓库火灾事件 1.1 事发背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头道街有一座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钢混结构商厦。商厦地面三层是库房和商铺,共有约1500个商户,4到11层是居民住宅。商厦的仓库里多为

塑料制品、木制品。商厦白天正常营业,晚上则在装修电梯。商厦实用性质为批发零售小商品。1.2 事发经过

2015年1月2日13时17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头道街的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的三层仓库起火。

图1 火灾前建筑原貌

发生火灾的仓库位于一栋总层高11层的居民楼,其中1—3层为仓库,4—11层为居民楼,火灾最初只是近千平方米的过火范围,但是由于库房内存放的多是纸张和塑料等易燃物品,而且对货品的仓储情况和小区的结构当时是没有足够的了解的信息,导致了火烧连营的状态。

一直到2015年1月2日21时37分,明火基本已被扑灭,但持续了9个多小时的大火导致了仓库所在居民楼大面积坍塌,导致正在二层救援的消防官兵瞬间被埋,造成部分消防人员伤亡。

1月3日凌晨明火又复燃导致二次坍塌,整个救援过程持续近20多个小时才彻底结束。

图2 火灾后建筑

1.3 事故后果

造成11层居民楼坍塌,549户2000多名居民以及部分临界商户受灾,13名消防人员及一名保安受伤,5名消防员殉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2.火灾事故原因

主要从起火的直接原因,火灾持续时间长原因和建筑受火倒塌原因,这三个方面对整个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2.1 起火直接原因

使用超负荷电暖器取暖引发的火灾。从事发背景可看出,此栋建筑建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时间比较早,电线的负荷量可能相对较小,部分电线可能还老化了,一旦商场中某户使几个大功率电暖器取暖,电线很可能就超负荷,引起电线燃烧,波及周围易燃物品,从而引发这场火灾。

2.2火灾持续时间长原因

此次火灾事故从起火到完全将火扑灭经历了20多个小时,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火灾持续时间如此之长:

1)市场商铺及库房内部储存了大量的纸、塑料等易燃物品,当天的风势也很大,易燃物由于电线起火被点燃后,迅速传播,造成过火面积很大,火势很难控制。2)商场内部私自改建,占用了很多消防通道,商场内部商铺密度大。内部消防通道被占用,消防员不能第一时间赶到商场内起火位置,错过了灭火最佳时机。商铺密度大,火势蔓延迅速。

3)起火仓库位于哈尔滨老旧小区,街道狭窄,没有畅通的外部消防通道,车辆及人员密集,给救援增加了很多困难,许多支援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核心区。4)中国消防法规定,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此次大火中,起火建筑更是生产、仓储、居住三合一的低质建筑,执法部门多年未检查消防安全,也未对其进行整改或处罚。从而造成商场内部消防设施匮乏,经营人员相关火灾防范意识薄弱。

5)市场楼体坍塌后,未被全部扑灭的火被埋在废墟下面,火势虽然得到控制,但未全部扑灭,存在“阴燃”部分未被完全浸水和扑灭,导致明火复燃又发生二次坍塌增加了救援难度。

6)哈尔滨当日气温非常低,达到零下15摄氏度左右,水一喷出去,刚到废墟表面便结冰,未被扑灭的火捂在冰层下面,增加了灭火难度。

2.3 建筑受火倒塌原因

图3 灭火过程中建筑物倒塌

此次起火还引起了建筑物的坍塌,纵观历次火灾事故,如若火灾引起的建筑物坍塌往往会加重经济财产的损失,甚至会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有:

1)高温下混凝土强度下降,混凝土中的C3S2H3、Ca(OH)2,以及其他水化产物,在火灾高温作用下,会发生脱水分解反应,使水泥结石中的胶体、结晶体遭到破坏,强度随之下降;同时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卵石、碎石)在火灾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微裂缝增加,混凝土强度下降。具体规律为400摄氏度内近似认为强度不变,400摄氏度以后强度逐渐下降,从下图的曲线可以看出700摄氏度时混凝土强度只有正常的40%左右。

图4 立方体强度与温度关系曲线图

2)灭火过程中,混凝土经历的温差大。混凝土在受火过程中,温度达到400~600摄氏度,灭火射水落在高温的砖石或混凝土表面,由于突然的冷却造成结构表面因收缩而开裂,表皮剥落,甚至混凝土爆裂。特别关键的是破坏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在火未熄灭前,使水直接浇到主拉钢筋,钢筋立即失去强度,而使结构破坏。此次火灾,哈尔滨气温低,水枪喷出去的水甚至在混凝土表面结冰,更加重了这种影响。

3)发生火灾的场所为仓库商场,仓库商场的跨度往往很大,且存放了大量货物,承重大,在混凝土强度降低时极易使结构坍塌。

4)任何建筑都有耐火极限,而此次火灾建筑建于20世纪90年代,在规划和建筑的规范、施工质量和消防投入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楼体的抗火能力差,加上此次火灾持续时间较长,楼体达到了其耐火极限,部分梁柱结构破坏而造成楼体坍塌。

3.经验教训

哈尔滨“1.2”仓库大火事件的火已经熄灭,事件的调查和善后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中,我们必须从事件中反思,得到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改善我们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1)重视消防安全,对于消防措施不到位的建筑,私自乱改乱建,占用消防通道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2)火灾重在防患,防患火灾的发生才能最大化的避免损失,强化消防责任意识不应该只是“喊口号”,企业及学校应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组织逃生演练。

3)实习消防职业化运作,而不是采用服兵役消防兵的模式,相比国外,我国消防牺牲总比国外要多,究其原因,就是国外使消防职业化,喜欢干的可以一直干下去,消防人员累积的经验丰富,面对火场紧急突发事件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而国内采用服兵役模式,服役期满后如若不能晋升士官,好不容易积累起来一些消防经验的战士就退伍了,留下的很多都是经验少的新兵。

结语

哈尔滨“1.2”仓库火灾事故具体的原因还在调查中,本文只是学生我以所学一些知识对其进行的简要分析,其中难免有错误和个人的偏见,对于事件的最终进展我还将持续关注,感谢李老师的教导!

最后,希望在此次火灾中受伤的消防战士早日康复,受灾的家庭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向在灭火过程中牺牲的5位英雄赵子龙、付林超、张小凯、杨小伟、侯宝森默哀致敬!

参考文献

[1]周云等.防灾减灾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1 [2]]李新乐等.工程灾害与防灾减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1 [3]过镇海等.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4]罗文培等.消防射水对持续燃烧建筑物结构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2.05 [5]王峥等.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6

篇2:火灾事故经验教训

西宁市开展建筑工地专项安全检查

为切实加强我市建筑工地防火安全工作,吸取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教训,根据市委市政府预防重大火灾专题会议要求,西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建筑工地防火安全专项检查。

2010年11月19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成立了以市建委副主任为组长的建筑工地防火安全检查小组,重点对全市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动火情况,外墙保温隔热、密目式安全网等材料使用情况,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及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监控措施等进行了集中检查。

在全市建筑工地防范火灾安全事故专项检查中,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发现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建筑工地,一律要求现场整改;现场整改不达标的下发了停工通知单,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并由专人负责跟踪复查;对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做好安全生产及发生安全事故或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进行不良行为公示,并同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业绩评价、资质晋升等挂钩,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下一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还将建立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机制,并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的监管,彻底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

篇3:火灾事故经验教训

1《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防范大型油库极端火灾事故设想

在本世纪初,我国很少有超过100万立方米的特大型石油库,而大连新港油品储存区现在投用油罐总容量已经达到975万立方米,在建油罐总容量520万立方米,规划拟建油罐总容量600万立方米,形成特大型储油区。特大型储油区如果发生极端火灾事故,将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故在设计规范时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设想是增加的防范措施应遵循“有效、适当、可行”的原则。从国内外已经发生过的石油库极端火灾事故案例看,油库自身的消防设施没有能力扑救小概率的极端火灾(如大面积流淌火灾、大型油罐全面积火灾、防火堤内大面积火灾),要求一个企业具备扑救极端火灾的能力,将使企业付出难以承受的沉重代价,扑救极端火灾只能借助其他企业的消防力量,依靠政府消防部门的力量。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这次扑救大连新港油库火灾,消防部门先后调集了3 000余名消防官兵、348台各类消防车辆、17艘海上消防船只参与扑救,这样的消防能力是一个企业无法具备的。据大连消防支队介绍,这次灭火共消耗900吨泡沫和6万吨水,一个企业也是不可能储备这么多泡沫和消防用水的。国外发生的油库大型火灾事故,也主要是依靠消防部门的力量进行扑救的,例如:

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地震造成当地石油储罐严重受损,处于地震波及区域的油罐共352台,其中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有196台,其中6台沉顶,66台发生溢油,发生火灾2台。发生火灾的2台储罐是日本出光石化炼油厂的油罐,均为外浮顶罐。其中1台容量为3万立方米石脑油罐为全面积火灾,灭火时间持续44小时,调用了全日本消防泡沫还不够用,还需紧急进口泡沫灭火。

2005年12月11日,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大型火灾事故,烧毁油罐20余台,是英国和欧洲迄今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火灾。伦敦消防局全力救援,150多名消防队员奋战60余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根据以往经验和这次事故的启示,设想的防范措施主要作用应该是,改善大型油库安全条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一旦发生,将事故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增设必要的应急设备,加强重要设施的安全可靠性;适当加强消防设施,扩大消防水和泡沫液储备量。

2 针对大连7·16油库火灾事故教训而编制的规定

根据调研得到的信息,经研究分析认为,这次火灾事故暴露出目前已建成的特大型石油库主要存在八个方面需要改善的问题,《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2.1 关于防范输油管道和油罐漏油

(1)存在问题:《石油库设计规范》设定的火灾主要防范对象是油罐,对输油管道漏油和火灾防范措施较少,一旦发生类似大连新港油库这样的事故,便很难控制。

(2)防范措施:建立四级漏油防范体系,实施逐级防范策略,在发生极端事故时能阻止漏油流向库外。一级漏油防范体系由罐组防火堤构成,防火堤有效容量能容纳一个最大罐容油品;二级漏油防范体系由罐组周围路堤式消防道路构成,收集罐组或管道的少量漏油;三级漏油防范体系由漏油及含油污水收集池、漏油导流沟或管道组成,收集池容积不小于一次最大消防用水量,按隔油池形式设计,漏油导流沟或管道分段设置液封或封堵结构;四级漏油防范体系的主体是库区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应具有防漏油功能。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油流出库外。

(3)相关规定如下:

规定中5.2.1每个油罐组均应设环行消防道路。

规定中5.2.2油罐组周边的消防道路路面标高应高于防火堤外侧地面的设计标高,其高度不宜小于0.5 m。位于地势较高处的消防道路路堤高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3 m。

规定中5.3.1油罐组应设防火堤。

规定中5.3.2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大罐公称容积。

规定中5.4.4石油储备库应设高度不低于2.5 m的不燃烧材料的实体围墙,围墙下部0.5 m高度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行政管理区与生产区之间应设用不燃烧材料建造的围墙,围墙下部0.5 m高度范围内应为无孔洞的实体墙。行政管理区应设单独对外的出入口。

规定中6.4.3-1管道穿越道路处,其交角不宜小于60°,并应采取涵洞或套管或其它防护措施。套管的端部伸出路基边坡不应小于2 m,路边有排水沟时,伸出水沟边不应小于1 m。套管顶距道路路面不应小于0.6 m。管道桥涵应充沙(土)填实。

规定中8.4.2-3应在管道桥涵、雨水支沟接主沟处、消防泵房、油泵站、变配电间等重要建筑物或设施,以及行政管理区连接生产区的出入口等处配置灭火沙,每处不应少于2 m3。

规定中9.4.1应在库区内设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收集池容积不应小于一次最大消防用水量,并应采取隔油措施。

规定中9.4.2在防火堤外有输油管道的地方,地面应就近坡向雨水收集系统。当雨水收集系统干道采用暗管时,干道宜采用金属暗管。

规定中9.4.3雨水暗管或雨水沟支线进入雨水主管或主沟处,应设水封隔断设施。

2.2 关于油罐阀门设置

(1)存在问题:此次大连油库大量原油泄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事故初期,爆炸气浪或烈火毁坏了供电系统,使油罐电动阀门失去动力,不能迅速关闭,原油持续向外泄漏,使火灾难以控制,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面积的流淌火灾。此外,该关的阀门没有及时关闭,造成事故时多处漏油。

(2)防范措施:大型油罐或高风险油罐的罐根阀和操作阀,应采用在事故状态下(包括停电事故)能够迅速关闭的阀门或采取能快速关闭阀门的措施。选用的电动阀可手动操作,手动关闭阀门的时间不得超过20 min。对输油管道阀门进行监控。

(3)相关规定如下:

规定中6.5.2工艺阀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油管道上的阀门应选用钢制阀门;

(2)通过清管器的阀门应选用全通径阀门;

(3)需要经常操作的阀门应选用电动或气动等自动控制阀门。自动控制阀除应能在现场操作外,也应能在控制室进行控制和显示状态。

(4)选用的自动控制阀门应具有手动操作功能。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600的阀门,手动关闭阀门的时间不宜超过15 min;公称直径大于DN600的电动阀门,手动关闭阀门的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6.5.2-3条文说明:要求“自动控制阀除应能在现场操作外,也应能在控制室进行控制和显示状态。”是为了随时掌握阀门的开关状态,提醒操作人员关闭该关闭的阀门、打开该打开的阀门。

6.5.2-4条文说明:2010年发生的北方某大型油库火灾事故教训之一是,供电系统被毁坏后,储罐进出油管道上设置的电动阀不能快速人工关闭,致使事故规模扩大。本款规定意在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3 关于油罐区分隔

(1)存在问题:有的大型油库集中区域,存在不同管理单位的油库,之间没有设置有效的封堵设施,且相互协调能力不够,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大范围火灾。各个库区之间、罐组之间的距离,在遇到大连7·16油库这么大的火灾事故时,显得距离偏近。

(2)防范措施:大型油库集中区域,不同管理单位的油库之间应有围墙等封堵措施,避免相互影响。当大型油库储量超过一定规模时,划分若干个储油区,适当加大储油区与储油区之间的距离。适当加大毗邻油罐组之间的距离。

(3)相关规定如下:

规定中5.1.5油罐组内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0.4 D。两个油罐组相邻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0.8 D。油罐总容量大于240×104m3的石油储备库,应将储油区划分成多个油罐区,每个油罐区油罐总容量不应大于240×104m3。两个油罐区相邻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0 D。

说明:现行《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对浮顶油罐防火间距,无论是罐组内还是罐组间,一律规定不应小于0.4 D。本条规定,相对《石油库设计规范》加大了罐组间浮顶油罐防火间距。

2.4 关于消防道路

(1)存在问题:7·16油库火灾主要是由罐区外管道爆炸引起,现有的灭火设施主要针对油罐火灾,管道火灾的扑救主要靠消防车来完成,所以短时间内,大连新港库区集结了大量消防车,而罐组的消防路路面按《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要求约为6 m,对大量消防车来说宽度不足,易造成交通堵塞,车流不畅。

(2)防范措施:主干消防道路应适当加宽,消防道路上设置火灾施救时用的临时错车或回车场地。

(3)相关规定如下:

规定中5.2.3油罐区周边的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1 m,其中路面宽度不应小于7 m;油罐组之间的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于9 m,其中路面宽度不应小于7 m;其它消防道路宽度不应小于6 m。消防道路的内边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 m。

规定中5.2.6消防道路两个路口间的长度大于300 m时,该消防道路中段应设置供火灾施救时用的回车场地,回车场不宜小于18 m×18 m(含道路)。

2.5 关于重要设施的安全间距和防护

(1)存在问题:7·16油库火灾爆炸首先破坏了供电线路及配电间,造成局部停止供电,无法及时关闭油罐阀门,加大了火灾扑灭的难度;其次,消防泵房也在火灾初期被烧毁,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防范措施:适当加大重要设施(变配电、消防站、消防泵站、控制室、办公楼等)的防护距离要求,或采取增加防火墙等防护措施。

(3)相关规定如下:

m

说明:相对于《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消防泵房与油罐防火距离增加了21%,表中其它项增加了100%~200%。

规定中5.1.7消防泵房、专用消防站、变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办公室、控制室、宿舍、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与地上输油管道之间的距离小于15 m时,朝向输油管道一侧的外墙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不燃烧体实体墙。

规定中5.4.2行政管理区、消防泵房、专用消防站、总变电所宜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场地上。

2.6 关于消防设施规模

(1)存在问题:石油储备库的油罐都是浮顶油罐,本规范和相关规范对浮顶油罐火灾设定工况都是浮顶油罐的密封圈着火。本规范要求的油罐冷却范围、冷却水供给强度和供给时间与《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以及《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是一致的;本规范要求的泡沫混合液保护面积和供给强度,是与《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一致的。本规范要求油罐消防以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和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为主,以移动式灭火设备(包括消防车、移动水枪、灭火器材)为辅。这些要求对扑救浮顶油罐的密封圈着火已足够,但在遇到类似大连7·16油库这种极端火灾事故时,则显得消防能力不足。

(2)防范措施:适当加强消防设施,扩大消防水和泡沫液储备量;消防系统与邻近同类企业互通互联,建立区域联防体系。

(3)相关规定如下:

规定中8.1.6储备库消防综合能力应符合区域消防规划要求。储备库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储备库的具体条件与邻近单位的消防协作条件等因素确定。

规定中8.2.5储备库的消防用水量,应为下列用水量的总和:

(1)扑救一个最大油罐火灾泡沫用水量;

(2)冷却一个最大着火油罐用水量;

(3)移动消防用水量120 L/s。

说明:平衡建设投资和实际的需求,规定“移动消防用水量为120 L/s”可以满足2台大型消防车的用水需要。此要求大于GB50074-2002、GB50183-2004、GB50160-2008以及《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的要求。

规定中8.3.12石油储备库应设置消防水储备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水储备宜采用钢罐,补水时间不应超过72 h;

(2)水罐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应用带阀门的连通管连通。采用水池时,水池应分隔为两个池,并应用带阀门的连通管连通;

(3)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地区的水罐(池)应设防冻设施;

(4)储备库附近有江、河、湖、海等合适的地面水源时,地面水源宜设置为储备库的应急消防水源。

规定中8.2.18储备库的消防给水主管道宜与临近同类企业的消防给水主管道连通。

规定中8.3.12泡沫液储备量应在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不少于50%的富裕量。

说明:此条规定的泡沫液储备量大于GB50074-2002、GB50183-2004、GB50160-2008以及《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的要求。

规定中8.5.2消防站内消防车的数量和规格,应符合表8.5.2的规定;当符合本规范第8.5.3条的依托条件时,按依托情况可减少1辆消防车。

说明:本条要求的消防车规格和数量均大于《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要求。

2.7 关于供电可靠性

(1)存在问题:大连7·16油库火灾事故爆炸起火初期就造成低压供电全部中断,使所有油罐根部电动阀无法电动关断,电动阀手动操作即危险又很慢,给灭火造成很大困难。火灾最终被扑灭,其中消防方面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调来一辆应急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供电车,给电动阀门临时供电,关闭了漏油管道的阀门,使火灾得以被控制,这次事故的教训之一是大型油库应有应急电源。

(2)防范措施: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保证重要负荷供电不中断。

(3)相关规定如下:

规定中10.1.7变配电所应设置于爆炸危险区域以外,变配电设备应设在室内。

规定中10.1.10石油储备库主要生产作业场所的配电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并应埋地敷设或采用充沙电缆沟敷设,局部地方确需在地面敷设的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

规定中10.1.13石油储备库宜配置可移动式应急动力电源装置。

规定中11.4.1室外仪表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生产区敷设的仪表电缆宜采用电缆沟、电缆管道、直埋等地面下敷设方式。采用电缆沟时,电缆沟应充沙填实。

(2)生产区局部地方确需在地面敷设的电缆应采用保护管或带盖板的电缆桥架等方式敷设。

规定中12.1.7室外电信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生产区敷设的电信线路宜采用电缆沟、电缆管道埋地、直埋等地面下敷设方式。采用电缆沟时,电缆沟应充沙填实;

(2)生产区局部地方确需在地面以上敷设的电缆应采用保护管或带盖板的电缆桥架等方式敷设。

2.8 关于油罐操作

(1)存在问题:大连油库火灾事故中,有多个10万立方米油罐在10余米的近距离受到火焰的烘烤,但只有103号罐被引燃并最终被烧毁,主要原因是该罐当时浮顶已落地,浮顶与油面之间存在气相空间,对原油来说有气相空间就会有爆炸性气体,在火焰的烘烤下就很容易爆炸起火。

(2)防范措施:在规范中制定限制浮顶在正常操作过程中落地的规定。

(3)相关规定:

规定中11.1.2每座油罐应设置液位连续测量仪表和高高液位开关、低低液位开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连续液位计应具备高液位报警、低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联锁关油罐进口电动阀的功能,低液位报警设定高度(距罐底板)不宜小于2 m;

b)低低液位开关应具备低低液位联锁停输油泵并关闭泵出口管道控制阀的功能,低低液位开关设定高度(距罐底板)可不小于1.85 m。

11.1.2条文说明: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除检修油罐外,须避免浮顶落底。浮顶一旦落底,就会在油面与浮顶之间出现气相空间,对于原油来说,有气相空间就会有爆炸性气体,就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浮顶支腿一般高度是1.8 m,故规定“低低液位开关设定高度(距罐底板)可不小于1.85 m”;考虑报警后需有10~15 min的处理时间,故规定“低液位报警设定高度(距罐底板)不宜小于2 m”。

摘要:大连7·16油库火灾事故暴露出特大型石油库在规范层面存在输油管道和油罐漏油防范、油罐阀门设置、油罐区分隔、消防道路设置、重要设施的安全间距、消防设施规模、供电可靠性和油罐操作等八个方面要求不足的问题。新编国家标准《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篇4:从“DS”轮碰撞事故中吸取教训

关键词: 海上碰撞事故 《规则》 两个避免 吸取事故教训

1 概况

“DS”轮于1980年3月21日离开黄埔港驶往不来梅、安特卫特。4月7日22:42,该轮在塞得港外雾航中与希腊籍“OX-LZ”轮碰撞,两轮船体均受损。

1980年4月7日,该轮通过苏伊士运河抵达塞得港。当天22:36,引航员离船,由船长操纵驶往外海。23:10,在航路浮标附近,船长目测陆标船位在北纬31°21′7,东经032°24′2,逐转向走315°。23:25,“DS”轮通过“等待区”,随即通知机舱“定速”,当时天气晴好。不久,船长在雷达上发现船首右侧5°~10°、距离约7.3海里有一回波亮点,认为可能是同向船,即向左5°避让,走310°,并告诉三副“右前方有一条船,现在走310°,注意一下”。23:35,船长测得一雷达船位后,进海图室标船位,换海图,并对跟随进来的见习三副讲解雷达定位的注意事项。不多久,能见度明显变坏,三副从雷达上发现船首右侧约10°,距约2~3海里有一雷达回波,认为可能是先前避让的同向船或锚泊船,令操舵水手“不要偏右”!接着又感到来船会遇距离太近,令走“308°”。随后,船长走出海图室。这时雾更浓,三副报告“右前方有一条船离我很近,已向左让了2°,走308°”,船长又用雷达观察,未见有来船回波,即令“左舵10”。约过l~2分钟(即碰撞前2分钟),听到前方来船雾号,船长即令“把定”“停车”“鸣放雾号”!当航向刚把定时,看到来船灯光自右向左快速迫近,又令“左满舵”“慢速倒车”“全速倒车”!23:42时,倒车刚开出的同时,即与“OX-LZ”轮碰撞。“DS”轮船首插入来船左舷第一舱内,可能由于该船快速旋转,碰后很快就脱开,并以其左舷挤压“DS”轮右舷第二仓附近,随之向“DS”轮右前方驶去。

2 事故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严重的雾中碰撞事故,而且“DS”轮所采取的严重违反《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9条第4款的规定,即: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应判定是否正在形成紧迫局面和(或)存在着碰撞危险。若是如此,应及早地采取避让行动,如果这种行动包括转向,则应尽可能避免如下各点:(1)除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它转向。“两个避免”的规定非常重要,也非常正确,它指导雾中航行的船舶避让他船时“转向避让”的原则,并帮助雾中航行的船舶避免发生避让过程中的盲从性。

尽管在所有的雾中碰撞事故中可以找出双方的很多致碰因素,但几乎绝大多数的雾中碰撞事故都是由于违反了《规则》“两个避免”所致的。本起事故同样如此,从两轮的碰撞过程和结果来看,尽管存在瞭望疏忽、没有对探测到的物标进行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没有使用安全航速、没有及早采取大幅度的避让行动、没有采取雾航措施等等违反规定的情况,但从“DS”轮采取了一系列不协调的左让措施来看,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假如在碰撞前的最后2分钟,甚至不到2分钟,船长对正横前的他船不采取有违规则的“左舵10”、“左满舵”,而是按照《规则》要求对正横前的他船采取“右满舵”的避让行动,那么相信就会发生截然相反的“有惊无险”的结果。

本起事故并不复杂,好像就在不经意中碰撞事故就发生了,其实这样的局面是非常多见的。“DS”轮主要是对发现的船首右侧5°~10°,距离约7.3海里的一回波亮点没有保持连续的观察和引起重视,更为致命的是船长在没有经过仔细分析就认为该船“可能是同向船”,从而采取了向左5°避让的第一次错误行动,也是酿成这次事故的前因,假如没有采取向左5°避让的第一次错误行动,后面的情况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种盲目判断的结果既违反了避碰规则的要求,也是对当值三副的一种误导。按理来讲,该船长能对跟随进海图室的见习三副讲解雷达定位的注意事项,说明该船长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不会太差。在随后能见度明显变坏和变得更坏的情况下,未见值班三副采取任何有效的雾中航行的避让措施,仅仅是下令操舵水手“不要偏右”和向左让了2°这种“不痛不痒”毫无效果的避让措施。当三副报告船长:“右前方有一条船离我很近,已向左让了2°,走308°。”船长又在雷达中未见有来船回波时,即令“左舵10”这种盲目的避让行动,况且这还是不协调的避让行动。如果船长在紧迫危险的情况下第一反应采取的是停车-倒车-全速倒车的措施,或者没有采取有违《规则》的“左舵10” 、“左满舵”,也许在最后1~2分钟的紧急关头,使本起碰撞事故侥幸逃避。

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其实简单中透着复杂,首先船长和值班三副安全意识较差,船长对雷达探测到的物标不加分析就盲目自信地认为“可能是同向船”,三副在遇到能见度不良时不及时采取雾航措施,这是酿成这起事故的前因。未遵守避碰规则,没有及早采取避让行动和最终还采取了多次有违《规则》的不协调避让行动是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23:35,船长测得一雷达船位后进入海图室标船位(此时能见度还没有变坏),至23:42,倒车刚开出的同时,即与“欧欣-郎者”轮发生碰撞,其间仅有7分钟的时间,估计在能见度变坏前,该轮与“欧欣-郎者”轮的距离也仅在3海里左右,此时根本就不用看雷达就能很容易地用目视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到来船的态势了,可见“DS”轮的三副其业务能力实在是太差,有这种素质的驾驶员在,发生碰撞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3 事故教训

本起事故发生在航行设备还是较为落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的船上导航设备确实比较落后,船上还未装有ARPA雷达,需要得到对方物标的数据只能依靠人工标绘采集,那时驾驶员们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航海经验等与现在的驾驶员不可同日而语,各方面的素质绝没有现在的航海人员那么高,而且那时驾驶员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只有小学或初小文化程度的驾驶员和船长也不再是少数,所以尽管那时的通航密度没有现在高,船舶航行速度比较低,但发生事故的频率却不低。

nlc202309041203

在当今的海运环境下,虽然通航密度非常高,通航环境不是很好,船速又快,但驾驶员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也较强,更为主要的是现在的航行设备有了突飞猛进的改进善,特别是ARPA雷达在船上应用后,成为驾驶员们不可或缺和得心应手的帮手,它不但能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可发现物标,还能对探测到的“多物标”进行捕捉和较快地得到被捉物标的参数,现在ARPA雷达的功能越来越全,它与电子海图、GPS等设备连接后使用更为方便。另外,AIS在船上应用后,对航海人员的帮助就更大了,驾驶员们不但可以对周围的物标及早发现,还能便捷地掌握周围物标的重要参数,更为主要的是可以在能见度不良和雷达图像不清(受海浪和雨雪干扰)的情况下照样能够采集到物标船的重要信息,这更是为海上安全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现代航海设备对减少海上事故真是功不可没。按目前船上配备的航行设备,客观上发生事故的概率已很小,但为什么事故还是难以避免,这除了通航环境有待改善外,主要原因可能是年轻驾驶员的经验不足、部分驾驶员的责任心不强、驾驶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太大、应对各种检查太多、船员在船时间太长、船舶的节奏太快,特别是集装箱船很少有抛锚时间及在码头停留时间太短,船员的身体就根本得不到调节等等,反正原因也是很复杂的。

从每年发生的雾中碰撞事故来看,大多数碰撞事故都存在与“DS”轮相同的错误,即违反雾中避让中《规则》所规定的“两个避免”,同样的事故重复发生,而且复制得那么像样,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作为船舶驾驶人员深刻领会《规则》中的“两个避免”极为重要。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外轮上的驾驶员,我们经常会发现无论船舶处在雾航还是晴天,他们对于右舷的“红灯船”绝对能做到早让宽让,而对于左舷的“绿灯船”不到万不得已决不避让,除非两船已得到了沟通。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的法规意识比较强,其实他们的这种操船风格就是《规则》所要求的。记得有一次,我轮从盐田港起航去欧洲,航行至香港水域时,处在我轮的左前方,有一艘国内大型航运公司五千多箱的集装箱船正从外海要进入香港水域,距离已较近了还不让,我轮就呼叫对方,但对方的回答是:“我不会让你的,你让吧。”我说:“你是让路船,而且你只要稍微向右让一下就很容易地从我船的船尾通过。”但对方的回答还是:“我不会让你的,你让吧。”气得我连说,这种疯子,无法和他沟通。无奈之下,本来可以很安全地从香港出来的几艘出口船的前方通过,现在只能大幅度向右避让,以从出口船的船尾通过。这种“闯红灯”的行为既是违章又是不道德的职业行径,且在我们驾驶员的队伍中绝不是个别的,他严重败坏了海上安全航行的风气,理应受到谴责。

4 结束语

本起事故虽然发生的时间离现在较远,但给我们的教训同样是深刻的。作为海上驾驶人员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确实需要加强和提高法规意识,还应加强业务学习和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安全无小事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要贯穿于我们的行为之中,将事故拒之于门外应从我做起,相信海上事故一定能得到遏制,海上安全环境一定会得到改善。

篇5:火灾事故经验教训

9月21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报,通报深圳市龙岗区“9.20”特大火灾事故。

《通报》指出,深圳市龙岗区“9.20”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省长黄华华等领导同志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妥善处理好事故,做好善后工作,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切实抓好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发生。黄华华等领导同志接报后迅速带领省、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

篇6:火灾事故经验教训

安保函〔2017〕36号

关于吸取社会火灾事故教训 切实加强邮政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分公司,省分公司直属各单位:

近期,全国先后发生北京市大兴区“11.18”、天津市河西区“12.1”、广东汕尾市海丰县“12.9”等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12月8日国务院安委办召开全国消防安全专题视频会议就深刻吸取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火灾事故预防措施,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进行动员部署。12月10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了全省消防安全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传达中央和省领导批示精神,分析近期火灾事故教训,对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近日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消防安全专题会议和全省消防安全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精神,落实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的具体指示要求,现结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于切实做好邮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国邮政传〔2017〕146号,附件1)的有关要求,就进一步加强邮政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今年10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附件2)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规定消防安全工作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坚持消防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等。各单位要贯彻落实国务院《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精神,进一步明确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根据本单位实际,层层传导压力,将单位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切实履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二、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邮政企业的办公楼、生产作业场地、营业网点等建筑设施众多,部分办公楼、生产作业场地或营业网点易受周边复杂环境影响。当前我省邮政企业部分单位仍存在消防设施不完整、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灭火器材配置不规范、电源线路凌乱、杂乱堆放纸张等可燃物品、消防控制室管理薄弱等问题,一旦疏于管理而发生火灾事故危害性极大,尤其是冬春季节是企业生产旺季,也是火灾易发高发季节,消防安全管控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据集团公司通报,今年以来快递行业发生火灾事故共计32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财产损失,社会上的火灾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的重要指示和做好邮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思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切实将加强邮政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摆上重要位置,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部署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坚 2

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的底线,确保企业安全平稳运行。

三、多措并举,深化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和管控

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和省分公司以及监管部门有关业务旺季、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系列部署,深入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一)健全和完善建筑消防设施。韶关、河源和佛山市分公司综合办公楼、梅州和湛江分公司邮件处理场地、省培训中心培训楼的消防设施不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或规范要求,明年要做好投资建设或整改计划,逐步消除安全隐患。整改未完成前要制定和实施“一点一策”防控措施。

对综合办公楼、邮件处理场地内的员工宿舍、或出租物业有人员居住的建筑物未安装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单位要参照公安部等六部委《关于积极推动发挥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火灾防控作用的指导意见》(公消〔2015〕289号)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安装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并通过联网将火灾报警信息接入监控中心,做到及时探测火灾和发出警报,提醒现场人员迅速报警、扑灭初起火灾和疏散逃生,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整治“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场所。要全面摸清生产、经营、储存和住宿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数量、建筑状况及安全管理等情况,严格落实集团公司“五个一律”要求:即住宿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合用,一律按规定进行防火分隔;疏散设备设置不符合要求、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的,一律依法整治;住宿10人以上的,一律加装独立式火灾报警探测器;住宿30人以上的,一律按照标准安装自动灭火、火灾报警等消防设施;楼内、屋内电动车违规停放或充电的,一律依法清理(“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指导意见和检查表见附件3),彻底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三)深化电气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今年各单位按照省分公司《关于开展电气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部署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期在开展建设“平安邮政”工作考核检查中,仍发现有的单位存在乱接电源线或电源线凌乱、多个移动电源插座串联使用,电动车充电设施没有定时和过载保护设施等现象。各单位要深化电气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突出加强综合办公楼、邮件处理场地、信息网机房、员工宿舍、出租物业等场所和施工作业现场、动火作业现场的检查,大力整治私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电器产品、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现象,严禁违规敷设电气线路,严禁超负荷使用充电设备、严禁违规用电取暖,切实降低电气火灾风险。

强化电动车充电的安全管控。电动车充电的电源线路要敷设专用线路,电源线的线径(截面积)必须与充电负载功率相匹配。充电区域要配置消防器材、安装定时开关、过载或短路保护、监控设施等设备,并设置专人管理,严禁将电动车停放在办公或生产场所内充电。

(四)严格执行国家、省和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设施维护公司的资质审查(维护公司资质可通过“广东消防信息网”上的“广东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平台”http://jsfw.gdfire.gov.cn信息系统查询)和监管,严格监管其维护保养服务工作,杜绝“以包代管”。对消防设施维保合同到期的维护公司要严格对照“广东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平台信息系统查询”

审查其资质(一级或二级)是否符合本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取消其续保资格。对在消防设施维护工作中弄虚作假、维护质量差或在考核不合格的维护公司要停止其维护保养工作,重新组织招聘资质符合要求的维护公司。

(五)强化消防控制室和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值班室的管理和检查,严格落实每日24小时双人持证值班制度。消防控制室或消防值班室要将其设备的使用说明、值班人员的职责、应急处置流程、应急电话和联系人等内容上墙。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安装视频监控,加大消防控制室或消防值班室值守人员日常工作考核力度,确保值守人员熟练掌握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和掌握火灾报警处置流程,提高火灾报警处置和火灾自救的能力。

(六)加强微型消防站和义务消防队伍建设。各单位要按照公安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和义务消防队伍建设,完善义务消防队管理办法。要强化消防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完善灭火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提升义务消防队伍扑灭初起火灾和组织应急疏散的能力。

四、广泛宣传,开展演练

紧紧围绕增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其消防安全素质这一重点,以生产第一线的员工为重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多运用视频、图片、案例的视觉宣传形式,充分利用QQ、微信、短信等媒介平台,以生动活泼、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案例向他们“零距离”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及技能,确保员工熟练掌握消防安全“四懂”、“四会”,提高单

位“四个能力”。同时要通过开展以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灭火器使用、火场逃生自救为主要内容的演练活动,健全完善岗位火灾风险识别、消防器材使用、灭火疏散预案演练等消防安全内容,提高员工处置初起火灾和应急疏散能力,筑牢企业的“防火墙”。

附件:1.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于切实做好邮政消防安全管 理工作的通知(中国邮政传〔2017〕146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的通知

3.“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指导意 见和检查表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安全保卫部 2017年12月18日

(联系人:张伟辉 电话:38183928)

上一篇:《金刚经》开场白之密义下一篇:升降机技术规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