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024-06-19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精选8篇)

篇1: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关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讨

[摘 要] 生物制药作为一种高科技产业,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提高,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制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给予语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分析研究之下,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的解决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本文主要就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生物制药产业 现状 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代表技术的生物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的生物制药产业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渗透,成为了当今的又一个战略性高科技产业。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

国内的总体环境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生物技术制药业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具备一定规模。目前,我国正式注册的生物科技公司已达200多家,并且这其中有多家企业取得了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的批文,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最近的十几年里,我国自主研发了一些新的特效药,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物不仅能够有效地对抗一些疑难杂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世界销售额排名前10名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我国均已研制成功并实现了产业化。截止2003年,我国医药工业已经实现了连续25年年均15%以上的增长。2003年上半年的SARS疫情从客观上刺激了药品保健需求,预计生物制药业将保持每年20%一25%的增长速度。总之,虽然我国在生物制药方面起步较其他国家晚,但发展势头却十分迅猛,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大环境。

目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研发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研发创新不足,这是由于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需要遵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一10亿美元的赔款。这使得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下,只拥有少数生物药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在一些市场畅销药品的开发研究中,我过于世界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由于我国多数的生物制药企业在研发的思想意识上还比较落后,新药研发的过程仍沿用了学术工作的方式,从文献索引开始,实际上仍然走模仿(me―too)的路,缺乏原创性等原因,使得我国生物制药的研发创新能力欠缺。

2.融资渠道不畅通

生物制药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它前期的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自身的盈利;二是政府部门的资助。而目前,我国政府对于生物制药业的资金投入状况却是:在经历了1999―2000年的发展高潮后,投资额在2001年开始急速下降,从2000年的26亿元减少至16.3亿元,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投资,2001年也迅速回落到5.96亿元,与最高年份1999年的6.99亿元相比,投资额萎缩近15%。资金的不足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使其自主创新能力极大的下降,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下滑。

3.产业格局混乱

就目前看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的生产进入壁垒低,企业难以拥有排他性的产权独占。医药产业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持续的技术先导型产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高产业集中度,使企业集中足够投资强度形成稳定的技术输出。而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并未形成一定的格局,更没有做到高产业集中度,不利于生物制药产业快速有效地发展,导致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无法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前景

重视新兴生物医药的研制与开发鉴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还处于多数模仿,无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而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的现状,未来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向着重视新兴生物医药的研制与开发的方向发展的。我国将会逐步结合人类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研究进展,开展药物相荚基因的药理学研究,揭示药物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与临床药理学研究相结合,运用新的生物技术,开展新的生物药物的研制与开发。

生物制药产业呈集群式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推进,加之政府适时的引导,我国必将会形成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并且逐渐地形成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夏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药厂)、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完善生物制药产业规模,推动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逐步健全生物制药产业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必将会要求建立完善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未来的生物公共技术平台必将会包括以下的一些内容:建设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二是建设中试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建设产业化平台,促进科技产品转化为科技商品;四是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加速企业酶发展壮大。通过公共技术平台的建立,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技术共享,能够有效地提高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能力,有利于推进我国整体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壮大。

重视生物人才的培养: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因此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必将是未来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所重视的一个问题。首先,国家应该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其次,企业以及国家应该对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给予一些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最后,企业与国家应该为相关的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使其推动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虽然存在着创新不足、融资不畅、产业格局混乱等问题,但是经过国家以及相关行业的积极改革治理,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必将会朝着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文晖.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2004(01).[2]程跃.银路.李天柱.中国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创新现状可视化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专利数据分析[J].技术经济.2010(05).[3]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4]吴凤麟.邵红伟.沈晗.黄树林.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04).[5]周伟强.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5(4).

篇2: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

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企业只有家,其中已向上级部门申报基因药物、并登记立项的企业只有家左右,而已经取得生产生物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仅为家。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⒉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种基因工程药物。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⒊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型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初步获得临床疗效,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组凝乳酶等多种基因工程新药正在进行开发研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到××年总产值可达亿元人民币,利润可达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年的时间,平均花费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⒉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

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还应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⒊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

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⒋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

这方面的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等。

⒌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轻骑海药开发研制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就属于该类药物。它已于年月正式投放市场。

⒍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

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⒎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目前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源抗体,注入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抗体或激发免疫反应。目前国外己研究噬菌体抗体技术,嵌合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以解决人源化抗体问题。

⒏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由于人血难免被各种病原体所污染,如爱滋病病毒及乙肝病毒等,通过输血而使患者感染爱滋病或乙型肝炎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开发血液替代品引人注目。上海海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日前开发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血清白蛋白,给患者带来福音。

⒐人体基因组的研究。

篇3:生物丁醇的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丁醇,生物燃料,技术现状,可持续性发展

由于石油资源不可再生和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 生物燃料因其低污染且环保而倍受瞩目。丁醇可采用生物质原料来生产, 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发展有巨大潜力。由于生物丁醇的能量密度高、燃料经济性高, 腐蚀性小, 蒸汽压力较低, 易于管道输送。因此, 生物丁醇已成为新型醇类生物燃料产品, 同时广泛应用在医药工业、塑料工业、有机工业、印染等方面, 是重要的大宗化工原料。

1 发酵与化学法制丁醇

工业生产丁醇的方法:羰基合成法、醇醛缩合法和发酵法, 丁醇生物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丙酮 (Acetone) 、丁醇 (Butanol) 和乙醇 (Ethanol) , 其含量约为6∶3∶1, 简称AB或ABE发酵, 一般是利用丙酮丁醇梭菌在严格厌氧条件下进行的。传统丁醇发酵的原料为玉米、糖蜜, 这样会产生与人争粮导致资源紧张等问题。丁醇对真菌等菌体有毒害作用、产物抑制作用, 这样会导致丁醇产量、产率较低。因此, 使用传统的ABE发酵, 加大了后期丁醇回收、分离的成本。

2 生物法制定醇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了生物法制备丁醇, 当时生产合成橡胶的最理想路线是以产溶剂梭菌厌氧发酵的方式来合成丁二烯橡胶。因此, 以碳水化合物 (玉米粉等) 为底物的溶剂发酵也飞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 ABE发酵逐渐衰落, 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停止了生产。中国第一家ABE发酵工厂使用玉米发酵 (上海溶剂厂) 于1955年投产, 随后北京、天津、江苏等省市陆续建立了近30家ABE发酵工厂, 随着石油合成化工的兴起, 发酵法生产ABE在生产成本上失去竞争优势,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国内ABE发酵企业逐步停业关闭。

由于石油资源紧张和不可再生等原因, 发酵法生产ABE技术近年来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已建成数十家ABE发酵企业, 另有5家在筹备建设中, 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 国内ABE发酵生产总量将高达年产100万t的规模。

3 影响丙酮丁醇发酵的因素

丙酮丁醇发酵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历程, 综合归纳各项因素, 影响丙酮丁醇发酵历程的因素如下。

(1) 丁醇对菌种的毒性较大。由于丁醇能产生较大毒性, 导致其不能正常生长, 最终影响溶剂浓度[30]。 (2) 溶剂的最终浓度偏低。 (3) 溶剂产率低。 (4) 产物比例与所需不相符。 (5) 发酵原料价格高。

4 生物丁醇技术的研究进展

4.1 菌株的改良

传统的ABE发酵中使用的工业菌种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工业用的产溶剂梭菌分4个“种” (Species) 。此类菌的淀粉酶活力较强, 具有独特的系统发育特性, 广泛应用于玉米和谷类等原料的发酵;另外3个种为糖乙酸多丁醇梭菌 (Clostridium saccharoperbutylacetonicum) 、拜氏梭菌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糖丁酸梭菌 (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大多数糖-发酵菌株属于拜氏梭菌,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等通过土样分离和诱变筛选技术获得了高丁醇比例菌株EA 2018。

最常用的丁醇代谢途径来源于产溶剂梭菌, 产溶剂梭菌能生成丁醇 (60%-70%) , 丙酮 (20%-30%) 和的乙醇 (10%) 这三种产物。丁醇途径的重构和优化在提高丁醇耐受性、扩宽生物丁醇的底物生产范围的菌株研发也被研究者关注。

4.2 ABE发酵工艺的改进

4.2.1 萃取发酵

萃取发酵的最关键的环节是选取高质量的萃取剂。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在1992年发现使丁醇的产量显著增加的方法就是利用间歇萃取发酵方式。萃取发酵可降低并消除代谢产物对微生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4.2.2 气提法

在稀释液中通入惰性气体, 使发酵产物及时分离的气提分离技术与间歇发酵相比, 前者对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较大。

4.2.3 渗透蒸发

利用膜对混合物的不同性能产生不同反应的特点, 在蒸汽分压差的制约下, 对混合物进行部分蒸发使之分离。

4.2.4 两步发酵法发酵

在传统发酵的基础上发展两步法发酵, 首先用厌氧梭菌将糖高温发酵得到丁酸, 然后将生成的丁酸发酵生成丁醇。这样有效可显著降低丁醇的毒性, 从而保证发酵反应持续稳定的进行。

4.2.4 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技术是利用细胞内酶来实现酶催化反应的新兴技术, 它将细胞固定在载体上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反应速度快, 产率高, 控制方便。

5 生物丁醇技术发展前景

作为工业企业生产中新一代生物燃料, 丁醇的制备方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根据我国生物丁醇发展状况,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生物丁醇的制造成本:

5.1 利用现有的资源能源, 积极研究新技术开发非粮作物, 利用木质纤维素及木薯、菊芋等非粮类底物研发溶剂发酵。

5.2 大量可再生资源已投产在丁醇的发酵生产中。

5.3 为提高丁醇发酵的经济竞争力, 除使用廉价原料外, 改善工艺技术来提高发酵产出率。

5.4 培育新型生产菌种, 采用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随着生物化工技术的进步, 生物法制丁醇将会成为清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丁醇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顾阳, 蒋宇, 吴辉, 刘旭东, 李治林, 李键, 肖晗, 沈兆兵, 赵静波, 杨蕴刘, 姜卫红, 杨晟.生物丁醇制造技术现状和展望, 2012, 生物工程学报, 26 (7) :914:923.

[2]黄潇, 蔡颖慧.生物丁醇研究现状及进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2010, 20 (35) , 148-149.

[3]黄格省, 李振宇, 张兰波, 李顶杰, 任静.生物丁醇的性能优势及技术进展, 2012, 30 (3) , 254-259.

[4]靳孝庆, 王桂兰, 何冰芳.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进展及其高产策略, 化工进展, 2007, 26 (12) , 1727-1732.

篇4:我国制药机械设备现状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机械设备;状与;前景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迅猛发展,药品生产和包装设备开始走上前台,成为医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制药装备的生产大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研究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竞争策略,我们首先要对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解。

制药装备指的是生产、加工和包装药品、保健品的机械和设备。制药装备水平高低、质量好坏、时间和数量能否适应需要以及售后服务水平,都直接关系到制药厂的药品质量、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出口创汇和药品能否达到GMP要求等等,因此制药装备的发展对医药工业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作用,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1.行业概述及分类

制药机械设备行业是指化学原料药和药剂、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专用生产设备的制造。制药机械设备行业在医药行业具有特定的作用,它所提供技术装备的质量好坏、水平高低、时间和数量能否及时满足与适应需要,直接关系到全国中、西药厂的药品质量、经济效益以及能否低消耗高效率达到GMP 要求等等。总之,制药机械设备行业对药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行业发展现状,据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制药机械销售额大幅下滑;随着2012年经济情况的好转以及中国医药工业的高速发展,2012年中国制药机械销售额大幅增加,创下了5年最高,达52%。我国制药设备业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业务收入都是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特别是2012年较2009年有较大增幅,利润总额增幅达43.66%。企业个数和业务收入也实现较大幅度增加,增幅达11.76%及38.97%。

2013上半年,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虽带来医药行业的收入增加,但是受累于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的双重影响,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的行业利润却急剧下降,企业利润一旦大幅缩水,企业就根本没有实力去加强研发,更换设备提高生产了,这无疑对我国制药设备行业短期来说打击巨大。

行业存在问题,我国制药机械设备行业目前存在着产品技术水平低、行业复合人才缺乏、行业竞争不规范等主要问题。首先,我国制药设备技术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耐久性差、配套设备缺乏、同质化严重等几个方面,国产设备不仅较进口设备效率低、耐久性差,且国产设备单机多,生产线少,设备配套的机电组件的配置也缺乏。同时由于多数企业起步低,以仿制国外设备为主,在技术上不求甚高,导致同一产品复制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技术水平。其次,行业复合人才奇缺。制药装备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融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化工机械、机械及制造工艺、声学、光学、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运用等专业于一体。制药装备研发的思路是要把这些相关专业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而我国现在从事于制药装备研发的人员能熟练兼顾其中两三个专业的人寥寥无几,而单一专业人才难以在研发构思中注入这些专业元素;最后,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由于“散小乱”等行业特点导致我国制药设备行业竞争不规范。有些制药设备企业步入了竞相压价的销售误区,提供零首付、使用后再付、低于利息价销售等情况,而产品利润低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更无力投入技术开发与创新,对企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健康发展极其不利,更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本钱,偷工减料,低档配置,呈现了不能确保整机质量和售后服务差等弊端,降低了国制药装备的国际信誉。种种原因严重影响行业发展。

3.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企业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是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医药市场的容量巨大,单种药品的需求量较大。此外,我国制药行业集中度近年不断提高,大型制药企业和集团不断涌现。大型制药企业和集团倾向于使用高速设备,以提高人均产值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规模效应。而刚性需求以及医疗改革的持续推动将带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今年新版GMP等医药新政策的实施,新版GMP苛刻的升级条件为广大中小企业达标造成巨大压力,行业洗牌在即,其庞大的技改需求和市场容量,将为我国医药设备制造业带来无限商机。

面对如此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国外设备供应商的挤压,国内制药设备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才能取得部分优势呢?本文认为我国制药机械设备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即成本领先策略、差异化服务策略、目标聚集策略。成本领先策略。企业全力以赴降低生产成本,控制成本与管理费用,以及最大限度减少研究与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使自己处于成本领先优势;差异化服务策略。企业应形成一些在全行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这些差异既可以来源于企业价值链的任何部分,从产品本身到销售交货体系、营销渠道及一系列其他因素;目标聚集策略。企业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段或某一国家或地区市场。

篇5: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制药设备行业市场调研与营销模式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制药装备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技术从简单仿制发展到合作开发和自主创新研发,中国也逐渐发展成为制药装备生产大国。目前国内的药机企业有800余家,分布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可生产原料药机械与设备、制剂机械、药用粉碎机械、饮片机械、药用包装机械等八大类、3000多个品种规格的药机产品。不仅为中国5000多家制药企业与数千家保健品企业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装备,而且还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制药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该协会统计的277家会员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183.73亿元,是2006年的3倍;利润总额为20.27亿元,是2006年的3.6倍;出口交货值为20.34亿元,是2006年的2.8倍,保守估计全行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具体产品销售中,药品包装机械、灭菌设备、离心机、萃取设备、送料设备等销售量相对较大。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来说,我国制药机械产品整体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中药生产过程与制造工程技术的陈旧落后,是制约我国中药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先进的制药装备仍需进口国外的产品。

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于2011年2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并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新版药品GMP将加快医药企业的兼并整合,同时将使制药机械行业迎来景气高峰。

制药机械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在宏观经济层面,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家投入医保的费用相应增加;在需求层面,人口老龄化增加医疗需求,而全民覆盖的医保体系建立、报销水平不断提高,还将激发农民的治疗需求;在产业层面,全球医药制造业正向我国转移。这些说明中国医药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将带动制药机械行业快速平稳发展。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制药设备行业市场调研与营销模式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国内制药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随后,报告对制药机械市场的运行情况做了剖析,接着介绍了制药机械行业细分领域的运行状况。紧接着报告对制药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做了预测,最后分析了重点制药机械企业的运营状况。

篇6:转基因动物制药现状及发展前景1

摘要………………………………………………………………(3)引言………………………………………………………………(3)

1.转基因动物……………………………………………………(4)

1.1转基因动物概念

1,2 转基因动物技术

2.转基因动物制药………………………………………………(4)

3.转基因动物制药的优势和不足……………………………(5)

3.1 优势

3.2 技术不足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6)

5.结论……………………………………………………………(7)

6.参考文献……………………………………………………(7)

转基因动物制药现状及发展前景

张亮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012050691)

摘要 : 转基因动物技术始于上个世纪80 年代, 20 多年来,转基因技术不断发展, 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质即转基因动物制药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转基因制药成为了各国科学家、生物制药公司争相研究的重点领域。目前, 转基因动物制药正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快转基因动物制药的研究对我国生物技术、医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 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制药现状发展前景 Abstract:Transgenic animal technology began in the 1980s, more than 20 years, transgenic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use of transgenic animals to produce pharmaceutical proteins gene animal pharmaceuticals that turn also made a breakthrough, transgenic pharmaceuticals became national scientists,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competing for researching focus areas.Currently, transgenic anim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moving towards the road, with a very broad prospect.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bio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not a small gap, so the study of gene transfer for animal pharmaceutical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medical

technology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keyword: transgenic animal ; Transgenic animal pharmaceutical ;present situation ;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转基因动物技术和转基因动物制药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各国学者竞相加入研究行列, 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一些大的生物技术公司都给予其极大的关注, 相继投入巨资进行研究。转基因动物制药是基因制药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生物基因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发展重要成就。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基因工程:即把目的基因导人大肠杆菌等工程菌中,通过微生物 来表达目的基因蛋白,目前已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均采用此法。二是细胞基因工程,用哺乳动物细胞株表达目的产物,如 生产凝血因子Ⅸ。三是转基因动物:将人们所需的目的基因直接导人鼠、兔、羊、猪体内,使目的 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从而获得目的产品,是当前极具发展前景的药物生产方式。本文将对转基因动物制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回顾和展望。

1.转基因动物

1.1 转基因动物概念

转基因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它是指遗传物质在生殖细胞间跨物种的转移。转基因动物就是所有组织细胞携带有外源基因的动物,而这一遗传物质可以由亲代向子代传递,通过遗传物质的转移,使生物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人们的意愿表现某些性状。

所谓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就是在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结构遗传学和DNA重组技术的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将人们所需要的外源目的基因,整合的外源导入动物的生殖细胞受精卵里,并整合该细胞后发育成为个体整合的外源基因,整合外源基因又能影响其后代遗传的动物。若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整合在一起,外源基因就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的表达,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其实质就是按人们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向改造动物的遗传组成,赋予转基因动物新的特征,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

1.2 转基因动物技术

若使动物组织能够特异性地表达外源蛋白质,必须人为地将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转移到动物的胚胎中,使目的基因能够整合到动物染色体上,进而得到表达。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主要有: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精子载体法、原生殖细胞法、胚胎干细胞法、体细胞移植技术、腺病毒载体法和精子头与转移基因共注射法。目前一般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法(应用较为成功的方法)、显微注射法、精子载体法及等来制作转基因动物。【2】

2.转基因动物制药

转基因动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可以用来生产重要的蛋白质药物, 即转基因动物制药(Try ansg enic animalpharming)。70 年代后期, 随着DNA 重组技术的问世,诞生了基因工程药物, 高产值、高效率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出现给药物的生产带来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因药物的发展经历了细菌基因工程、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制药三个阶段,转基因动物制药就是利用动物来生产药用蛋白。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主要通过3种渠道。一是通过血液,Dnx 公司将人的血红蛋白基因转移给猪种,这样可以通过转基因猪来生产人血红蛋白。二是通过尿腺,利用膀胱中尿腺合成和分泌蛋白的功能作为反应器的优点是,转基因动物终其一生都将产尿,并且尿中几乎不含脂肪和其他蛋白,容易纯化。三是通过乳腺,泌乳是动物的一种生理活动,对动物健康没有影响,加之乳腺摄取、合成、分泌蛋白质的能力很强,并且能对重组蛋白质进行多种翻译后加工,包括羟基化、糖基化、氨基化等,同时能将重组蛋白质折叠成有功能的构象,。【3,4】

那怎样来实现转基因动物制药的过程呢?

生物机体对能量的利用和转化效率是当今世界上任何机械装置所望尘莫及的。因此,通过转基因动物来生产药物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想象得出的最有效、最先进的系统。

动物的乳房是一种天然的高效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反应器,有强大的生产蛋白质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首先在鼠的乳腺组织中 高效表达了人抗胰蛋白酶因子基因,开创了研制动物乳房生物反应器的先河。1991年,他们又在绵羊乳腺中表达了人抗胰蛋白酶因子基因。在这只名叫“翠 喜”的母羊初乳中,该药品的含量高达35g/L。

在动物体内,细胞的分化需要发育基因来调节。这种调节是由多种蛋白质因子对增强区(enhancer)和 启动区(promotor)中成丛的顺式元件进行作用实现的。最有效的顺式调节元件丛之一就是“基因座控制 区”(LCR)。用乳汁蛋白质基因的调节元件,不仅有可能使转基因的表达只限于乳腺组织,而且可能使转基 因表达产物得到高水平表达和大量生产。各种酪蛋白,以及乳清蛋白和乳球蛋白等基因的调节元件已相 继被克隆和投入使用。时至今日,已经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昂贵的医用蛋白质在转基因动物乳腺组织 中合成并分泌,如用绵羊乳球蛋白基因启动区产主了人凝血因子Ⅸ和α-抗胰蛋白酶(α-AT)基因的转 基因绵羊;用乳清酸性蛋白(WAP)基因启动区,转基因山羊表达人的组织型溶纤酶原激活因子(tPA)。据 美红十字会和美国遗传学会预测,到2005年,全美动物乳房反应器生产的药物,年销售额可达350亿美元。到2010年,所有基因工程药物中利用动物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份额将高达95%。

发展乳房生物反应器首先要选择好目的基因。目前国际上都选择医用蛋白基因在动物乳腺中表达,这些基因产品市 场价值较高,作为首选对象是可以理解的。也有选择治疗性抗体基因作为目的基因的,这些产品一般需求量大。【5】

3.转基因动物制药的优势和不足

3.1 优势

(一)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动物的乳房有强大的生产蛋白质的能力。1只优良品种的乳牛,在305d的泌乳期中可产 奶>10t。鲜奶的蛋白质含量占3.2%~3.6%,每天蛋白质产量lkg。1只绵羊la可产奶300~500kg,奶中蛋白质含量约 占7%,折合每只母羊产纯蛋白20~30ks。即使1只小小的家兔,1a可以产奶20kg,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0%,la可产奶蛋白2kg。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上已成产了数10家转基因动物公司,转基因羊、绵羊和猪的成功实例有10多种,生产出 贵重的药用蛋白,如α1-抗胰蛋白酶、人红细胞生成素、乳铁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人血红蛋白、人凝血因子Ⅸ、Ⅷ、抗凝血 酶Ⅲ、胶原、血纤蛋白原、LAI-PA、蛋白质C、tPA等。用动物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蛋白质药品,生活活性好,非常接近天然产品。

(二)生产成本低 应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来制造基因药物也是一种可以获得巨额

经济利润的新产业。以 转基因动物生产目的新产品,可极大地降低成本和投资风险。国外经济学家曾算过一笔帐,若用其他生产工艺(如哺乳动物 细胞培养方法)来生产1g药物蛋自,成本需800~5000美元,而利用转基因动物只需0.02~0.50美元。

(三)设备简单,不耗能,元环境污染动物乳房生物反应器 生产药品,基本上是一个畜牧业过

程。虽然饲养乳腺分泌药品的牛羊需要养在特别洁净的环境中,但仍是给牛羊草料,牛 羊产奶,奶中可提取药品,原料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动物生产奶蛋白并不需要什么珍贵原料,也不需要复杂的设 备,不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动物吃的是饲料,生产出的是高营养价值的动物蛋白。

(四)生产周期短 目前一种新药从研制开发,通过新药评审,直到上市需15~20a。如果利用转

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 器,新药生产周期约5a,如以动物生命的周期计算,转基因羊从显微注射到泌乳的周期是18个月,而转基因牛只要25~29个月。

3.2 技术不足

目前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但是目前转基因动物制药已经显示出了极大地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当然,目前转基因动物制药还有一些技术上的不成熟。

首先,转基因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目前转基因动物的外源基因成功率和成活率极低,这是限制转基因动物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小鼠成活率仅为2.6%,大鼠4.4%,兔1.5%,羊0.9%,猪0.7%,牛0.7%。

其次,体细胞克隆等技术环节还有待于成熟,并且有些技术会对动物健康产生危害,这就需要研究者在转基因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第三,外源基因在目的基因中的整合率低,效果不稳定。

第四,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难以控制,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插入可能造成内源基因的破坏,还可能激活原本已关闭的基因,使其进行表达,导致动物出现异常。

第五.对转基因过程中的精细理论及其过程不甚清楚。例如整合的拷贝数、整合的机理、宿主染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同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在不同种系的差异与其宿主的遗传背景、外源基因的结构及其各种调控因子结合位点之间的关系等,都不是很清楚。

第六.尽管转基因动物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益处,但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如外源基因的插入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对生态平衡以及物种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转基因移植可能加大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机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等等。

4.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尽管利用转基因动物制药是一项新兴技术,但是发展速度极快,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转基因动物技术和转基因动物制药将为人类解决许多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问题, 是蛋白质药物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 这就决定了在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将不断的深入,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国外的经济学家估计, 大约在10 年后,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药品就会鼎足于世界市场, 销售额将超过250 亿美元(不包括营养蛋白质和其他产品), 成为最具有高额利润的新型工业。目前, 我国“8 63”计划已将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列为重大项目, 用于生产重要的重组白质药物的转基因牛、奶山羊和转基因兔等已相继诞生, 这标志着我国在转基因动物制药方面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的α1—AAT用于治疗肺气肿,美国genzyme公司AT-Ⅲ(抗凝血因子Ⅲ)在1999年完成临床研究,在2000年提出新药申请。在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施履吉院士就提出构建乳腺生

物反应器的构想,并获得了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转基因兔。在90 年代一些单位继续在此领域做了积极的努力。目前,欧美等国在转基因动物方面开发了至少120种以上的药物。如包括$+ 种药用单抗,一些抗245 的药物。从蛋白本身来讲既有复杂的多亚基蛋白,也有较小的多肽如降钙素。美国对奶牛除开展生产血清白蛋白、人纤维蛋白原研究之外,还开展了对预防疟疾病菌的研究。英国正在研制生产治疗束性纤维变性和肺气肿的蛋白质,这种药物可以预防因粘液积聚所致的肺部损伤。荷兰正在开展对治疗血友病的研究,目前对该病主要靠从人血中提取凝血蛋白来治疗,如果改用转基因动物制药,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供的量也可更多。据专家介绍,目前研制的上述药物,预计在今后的10年内能够上市,而最快的第一批药物年内就能投入市场。总之,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可行性已毋庸置疑,而且技术已经成熟。目前,国际上有13 家公司开发乳腺生物反应器,最领先的已经做临床Ⅲ期。也就是从2000年的AT-Ⅲ和α1—Ⅲ提出新药申请开始,很快会有多种由转基因动物生产的商品上市。美国权威机构红十字会预测:到2010年转基因动物生产的商品将达到350亿美元的销售额,生产的药物将占整个基因工程药物的90%以上。【6】

总之,转基因动物制药是21世纪生物医药产业的一种新的药物生产模式。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可行性已毋庸置疑,该项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制药业带来了全新而巨大的变革,也为制药业发展提供了良机,处在世纪之交,政府和制药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加强研究及增加投资强度,加快我国转基因动物制药(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速度,尽快使其实现产业化,使我国的转基因动物制药在21世纪的生物医药产业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该项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制药业带来了全新而巨大的变革,也为制药业发展提供了良机。而相关法规的出台,也必将加速和正确引导转基因动物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结论:鉴于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广阔发展前景和我国生物医学技术的相对落后,我国应该大力加强基因工程制药的研制和生产,制定转基因动物制药的长期发展战略,规范医药市场的秩序,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研人员在基因制药领域的创新,促进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捷,冯波,王建辰.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1)

2.刘文献.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综述[J].生物技术,2003,13(4)

篇7: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日期: 2005年10月22日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以至于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奶业也是节粮、高效、行业关连度高的产业。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初,中国奶业协会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中国奶业发展战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下面谈几点意见,供业界思考。

一、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市场消费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04年全国奶牛存栏1063万头,比1998年增长了149%,年均增长16.4%;奶类总产量2368万t,比1998年增长了217%,年均增长21.2%;生产干乳制品142.4万t,比1998年增长159.4%,年均增长17.2%;生产液态奶806.7万t,比2000年增长501.6%,年均增长56.6%。2004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18.4kg,其中人均牛奶占有量17.3kg,比1998年分别增长208.2%和225.8%,年均增长分别为20.64%和21.76%。但是,我国奶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新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奶牛养殖仍处于“小、散、低”的状况

“小”是指奶牛饲养规模小,平均饲养规模在5头左右;“散”是指奶牛饲养分布在千家万户,人牛混居,非常分散;“低”是指生产水平低。我国奶牛养殖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奶牛良种数量不足,单产水平低。在全国1063万头奶牛存栏量中,真正属于优良品种的荷斯坦奶牛不到1/3,总数在300万头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良种覆盖率接近100%。我国成年母牛平均单产为3500 kg,而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成年母牛平均单产在8500kg以上,瑞典、丹麦、法国、日本等国平均也在6500kg以上。有许多农牧区养殖的奶牛是荷斯坦与我国地方母牛的杂交改良牛,多年来没有对这些品种进行以乳用为目的的系统选育。二是奶牛饲料开发不足,饲养管理水平低。我国奶牛饲料研究与开发较晚,已不能满足奶业发展的需要,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十分缺乏,能量饲料供销日趋紧张,蛋白质饲料原料也出现匮乏。同时,天然草场由于长期过度利用,退化沙化严重,大部分草场已经处于急需减轻利用强度的状况。饲料工业生产结构也不尽合理,奶牛专用饲料仅占工业饲料总产量的4%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可达到30%以上。大部分奶牛

养殖户采取的是低水平粗放饲养,日粮结构不合理,缺乏优质饲草、饲料。奶牛营养代谢疾病发病率高,生产水平低。对分阶段饲养、机械挤奶、TMR全混日粮技术,定期防疫检疫等科学适用的奶牛管理方法还未完全推行。三是奶牛生产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凸出。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仍是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全国总存栏数的70%,多数奶牛饲养在房前屋后,牛舍简陋,卫生条件差,一般没有专门粪污处理设施,对周围环境污染很严重。据测定,一头体重为500-600kg的成年乳牛,每天排粪量为30-50kg,尿量15-25kg,由于缺乏有效的粪污防治措施,对周边空气、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四是原料奶质量问题突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由于奶牛种质、饲料质量较差,直接导致原料奶营养价值不高。我国80%以上的个体散养户仍采用手工挤奶,致使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我国国家标准对原料奶的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总数的要求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我国原料奶及奶产品各地区质量标准不一,缺乏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及配套检测技术。已颁布的原料奶和奶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食品安全的要求。

(二)乳品市场消费增长趋缓

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2002年增长30.85%,2003年为19.03%,2004年为6.15%。我国乳制品消费人群的范围小,消费主体主要为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村的特殊群体,乳品消费人群有很大的局限性,农村尚未形成商品乳制品的消费格局。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单一,消费需求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农村居民消费主要是奶粉,城镇居民主要是液态奶。受收入水平的制约,高浓缩乳制品如奶油、黄油、奶酪等消费量很小。从总体上看,我国多数居民对乳制品还缺乏了解,对乳品的营养价值知道较少。

(三)乳品加工企业利润下滑

由于奶类消费增长趋缓,加上市场竞争无序,互相杀价,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乳制品实际销售价格降低。2004年与2003年相比,白糖上涨30%,成品包装材料上涨55%,水、电、煤价格也不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亏损面扩大。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的亏损面,2002年占24.2%,2003年占27.5%,2004年占30.8%。乳品企业利税总额增幅下降,2004年比2003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四)受进口乳制品冲击较大

从2000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逐年增加,2004干乳制品进口量34.36万t,年均增长14.3%,其中奶粉14.5万t,年均增长18.8%;奶油1.24万t,年均增长41.5%;奶酪0.72万t,年均增长38.5%。干乳制品进口量已占我国生产总量的1/4,奶粉占国内生产的1/5。仅按目前奶粉进口量计算,等于替代国内原料奶120万t,相当于6万多户奶农生产总量。奶业是世界各个国家最保守、保护性最强、最封闭的产业。世界奶的平均关税是100%左右,欧洲达到200%。美国和加拿大为150%,巴西、南美略低些,也为75%。中国在加入WTO后,关税被压到鲜奶15%,奶粉10%,我国奶业在关税上已失去了保护。

我国奶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促使奶业由跨越式增长转入渐进式增长,由超常规发展转入正常发展,由速度型转为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式转为集约式,我国奶业就能够持续增长。反之,则可能徘徊,甚至滑坡。

二、新时期我国奶业的发展前景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业发展不仅有巨大的需求,而且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奶类消费量将持续增加。最近《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表明,居民人均奶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人均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935(最大相关系数为1)。这表明,中国奶类消费的快速增长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是一致的。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我国GDP年增长率如果保持在7%左右,GDP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GDP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拉动奶类的消费,专家估算,到2020年,我国奶类消费年均增长将保持6%左右。另外,居民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农村居民也会增长0.27%。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牛奶消费量将大幅度增加。

——我国奶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饮奶水平很低的国家。2004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仅为18.4kg,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

5、亚洲平均水平的1/2,奶类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在百名之后。如果到2020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目前亚洲平均40kg的水平,奶类总产量将超过5000万t,即可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美国,步入世界奶业大国的行列。

——奶业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崛起成为一个大的产业。世界许多国家奶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奶业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并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印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印度过去奶业并不发达,从1970年开始,政府发起“白色革命”,把发展奶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赖以就业的扶贫产业,在总理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全国奶业发展委员会,对发展奶业给以大力支持,使全国奶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牛奶产量从1970年的2722万t飙升至9000万t,成为世界第一奶业生产大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印度奶业具有发展热带奶水牛的优势,而我国不仅有发展热带奶水牛的优势,还有发展温带奶牛的优势。在奶牛良种繁育、饲料资源、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基础。只要奋起直追,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亚洲平均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三、奶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夯实奶业发展基础

奶牛养殖业应积极转变养殖方式,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奶牛的单产和养殖效益。在改善奶牛饲料品种结构和饲养管理方面,利用退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应享受退耕补贴政策;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应视作种植粮食作物予以补贴;按照农业用地的原则,优先安排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的用地;对采用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和机械挤奶予以扶持。在奶牛防疫和环境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大防疫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制定重大疫病应急预案,并在组织上、财力上、物资上予以保证,做到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采取国家、地方、奶牛场(户)共同出资的办法,建立奶牛保险制度,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建设环保设施,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解决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在奶牛品种改良方面,完善奶牛育种、繁育推广体系;扶持推广奶牛优质冻精、胚胎移植技术;扶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良种登记、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等基础性工作,为加快品种选育和改良创造条件。

(二)培育开拓规范乳品消费市场,拓展奶业发展空间

这是发展奶业的原动力。一是广泛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文明消费、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建议各新闻媒体把宣传喝奶的好处,作为公益性事业,开辟专栏,常年坚持不懈,使广大城乡居民真正认识到喝奶的好处,养成喝奶的习惯。二是加大“学生饮用奶”实施力度。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养成喝奶习惯,要从儿童抓起。因此,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都要提倡喝奶。建议教育部门把“饮奶与健康”纳入小学生课本。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修订“学生饮用奶计划”方案,并加大实施力度。三是调整乳制品结构。改变目前产品同质化的现状,针对

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产品。调整营销策略,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销售网络建设。四是规范消费市场。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精神。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保障产品质量,保障食用安全,这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要提高乳制品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者,坚决打击,决不姑息。

(三)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

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度非常紧密,迫切需要产业化经营。应当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我国发展奶业的长久之计。国家应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大型乳品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改造和布局调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乳品市场富有竞争力的“航空母舰”或“联合舰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创品牌、开拓市场的功能。龙头企业与奶农应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吸收奶农入股,逐步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与奶农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要严格履行公证的合同或契约,按原定的价格收购奶农的原料奶,要在良种、饲料、防疫等环节,加大对奶农扶持的力度,逐步建立配套的服务体系。引导并扶持奶农联合起来,建立奶业合作社、奶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联结龙头企业与奶农的桥梁纽带。

(四)加强奶业科研投入和基础性研究,为奶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进步是推动奶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奶业科技水平还相当落后,因此,必须加强奶业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一是依托国内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加强奶业技术的自主研发,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二是要加强国家奶业科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优势、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有效吸引社会资源,加快优秀科技人才和高新科技成果的聚集,提高奶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奶业战线上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不断提高广大基层技术人员和奶农的技术水平。四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尽快缩短我国与奶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五)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我国奶业法规标准不健全,缺乏规范奶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行业规范和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奶业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制订和修订全国奶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奶业管理条例、生鲜牛奶生产和收购办法、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乳和乳制品的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二是要建立权威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奶业生产各环节的产品进行检测,为加强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使我国奶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纳入法制化轨道,保护民族奶业的发展。

篇8: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 石油储量又很有限, 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 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 专家认为, 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 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据专家预测, 到2010年, 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 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 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 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 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 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生物柴油, 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国幅员辽阔, 地域跨度大, 水热资源分布各异, 能源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 主要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菊科、豆科、山茱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 要从总体上降低生物柴油成本, 使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有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实行集约经营, 形成产业化, 才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 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 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形成产业化, 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

生物柴油不仅可以缓解人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正是基于这些特性, 目前, 生物柴油正形成一个商机诱人的绿色产业, 生物柴油独特的优势决定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柴油和传统的柴油相比, 具有润滑性能好, 储存、运输、使用安全, 抗爆性好, 燃烧充分等优良性能。目前, 世界各国大多使用20%生物柴油与80%石油柴油混配, 可用于任何柴油发动机和直接利用现有的油品储存、输运和分销设施。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 生产生物柴油的能耗仅为石油柴油的1/4, 可显著减少燃烧污染排放;生物柴油无毒, 生物降解率高达98%, 降解速率是石油柴油的2倍, 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生物柴油生产使用的植物还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固化在土壤中, 因此, 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废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 可以减少肮脏的、含有毒物质的废油排入环境或重新进入食用油系统;在适宜的地区种植油料作物, 可保护生态, 减少水土流失。

发展生物柴油, 有利于柴油的供需平衡。业内人士指出, 随着我国原油加工量的上升, 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 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预计到2010年, 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t, 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到2015年, 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t左右。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 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 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因此, 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 而且意义深远。

上一篇:第一次杀鸭六年级作文900字下一篇:两学一做讲党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