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2024-06-22

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精选14篇)

篇1: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化学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化学所特有的特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元素

元素化学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所以必须针对性的给出可操作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备战高考化学考点

1.元素化学的“3条线”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可以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3)价值线

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

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2.元素及其化合物的“3个结合”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

(1)与基本理论结合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篇2: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一、紧扣教材,以“本”为纲

历年高考试题都没有超出教学大纲,都注意了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考查某一知识点的试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回归课本,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而不能只顾资料而忘了“本”。阅读课本时,要全面、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做到只字不漏,如教材上例题、习题,阅读材料,以及边框中的文字叙述等,都要认真阅读思考。在高考前一定要熟读课本两三遍以上,做到理解重点和难点,对于哪些属于了解内容、识记内容,理解内容,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近5年来化学在高考中都不难,难度系数大都在0.5~0。65范围内,化学难度为0.63,难度为0.58,最难的难度系数也只不过是0.48。从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占57分,占试题总分值的52.78%,属于了解范畴的有24分,属于理解范畴的有63分,这两部分共87分,占试题分值的80.55%,还有所谓的难题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如05年高考的27题,是包括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反应、化学用语等知识的综合,也就是说难题是多知识点综合,并不是又偏又怪。从几次的训练来看还有很多同学对基本的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的书写都还没有过关,因而在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也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能的承载作用。也就是说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多个简单的问题组成。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撑握。

三、适度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能力

做题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不是说做题就可提升能力,能力是在观察、思考和不断尝试中提高的,我们决不能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做完练习后,要进行反思,进行联想对比,对题目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这样虽花费了较多时间,但这远比盲目做题有效率,这有助于使自己将原来单元分章节的知识纵向和横向对比归纳整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这样有助于将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四、认真审题,避免粗心

多数考生高考答题时,由于粗心,把一些本来应该知道的题答错而丢分,以至后悔不已。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十分细心,切不可马虎大意,马虎粗心是高考的大敌。粗心也不是一时的毛病,考试时有的考生加了小心,却照样马虎。应该认识到一丝不苟不仅是细心的问题,而且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项基本功。既然如此,要避免考试时的粗心,关键是应该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平时就应狠下功夫,养成从不含混的习惯。平时做题时就应该何处马虎,就在何处找原因,找克服的方法。天长日久,不马虎才能成为一种基本功。作为临场考试时避免粗心的一个实用的补救措施是每做完一题后快速回扫一下,尽量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扫一遍往往可一眼看出破绽或觉出不妥,进一步检查以证实,譬如,回扫一下,完全可以避免将选择题中选“不正确的”选项选成“正确的”选项,可以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还是摩尔质量,是元素符号还是名称,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这样我们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五、建立错题本

很多高考状元的`一个经验就是有一个错题本,把高中三年的错误都作好记录,每半个学期整理一遍,然后把已经很熟悉的已经改正过来的错误删除,接着再增加新的错误。到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时间短,要再进行系统的复习已不太可能,这时可以翻看这里面的旧帐,这叫温故知新吧,好处是可以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犯错误之处,针对性强,目的明确。

六、注重细节,规范作答

篇3:高三化学复习技巧

一、注重课本, 巩固双基, 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 现已相当成熟, 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 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 也就是说,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 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 学生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 讲究方法, 注重实效, 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 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 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 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 ‘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思考, 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对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 学生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 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 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 明确其共性, 认清其差异, 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二、经常联想, 善于总结, 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 有些学生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 在高考考场上, 学会仅是一方面, 学生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 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 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 化学学习, 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 化学难学, 要记的东西太多。这话不全对。实际上, 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 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 (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 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 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 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 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 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结成网, 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 归纳技巧, 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 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 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 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 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推陈出新, 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 联系教材, 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 讲究方法, 归纳技巧, 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安排, 注重做后反思, 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 灵活应用简单方法, 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 支链由整到分散, 位置由中移到边, 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能避免遗漏或重复, 十分快捷, 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 消除盲点, 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 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 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 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 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学生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 找出错误根源, 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 要提高复习效率, 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 总结行之有效的招数, 对总复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4: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关键词:目录式教学法;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能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8–003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上课听得懂,但遇到习题则不知从何下手或看似简单的题目却一做即错。这是许多高三师生在一模、二模考试后经常遇到的困惑和不解。为什么在如此充分的复习后还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提高?这是笔者多年任教高三一直重点关注并思考研究的问题。通过学生问卷发现,大多数学生知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但让学生独立从试题信息提取所需知识,并对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推演和相似、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迁移、应用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困难,问题根源突出表现在知识的“储存、提取、迁移和应用”等四个主要环节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的问题,是学生在高考前二轮复习中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知识的存储是第一环节,如何使知识梳理有序、分类存储、规律记忆,从而便于快速取用,客观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充分理解、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归类、自我存储、自我管理,就如同一位图书管理员一样,要构建知识目录,使知识“目录化、结构化、有序化”。为此,笔者采用“目录式”教学法进行单元知识的二轮复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架构知识目录,厘清重点知识目录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相关的应用性问题进行检测来考察知识目录的提取、迁移、转化与应用情况,不断检验、完善、发展目录,达到“纲、目、点”结合,最终起到巩固双基、提升能力的目的。

2 目录式教学法介绍

目录式教学法是应用于高三化学二轮单元性复习中的一种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它一般包括“学生小组活动(分析单元核心知识与关键概念、合理构建概念与知识的根目录、完善对应子目录、分析理解同级目录间的关系等)、互动交流完善(小组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评价与修改完善等)、实践与应用(针对核心知识与关键概念的理解、应用、纠错精编精选习题,创新知识考查形式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练习)和总结归纳”四个主要步骤进行。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目录式教学法主要有“建构目录、完善目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应用训练和问题反馈”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的具体关系与教学基本流程如图1。

目录式教学法是在以学生自主分析学科单元知识重点、难点基础上,主动建构学科单元知识根目录体系,不断生长、丰富并完善知识子目录内涵,教师辅以应用性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自我整理、自行分析判断、确定知识间的联系与概念关系(上位、下位、并列),并不断自我优化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涵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概念的内涵、外延等的准确理解与高效应用。

3 目录式教学的实施

3.1 学生建构单元知识目录

目录式教学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就是第一步,即学生在整体理解单元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分析单元知识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寻找单元主干知识,建立单元知识的根目录。这也是目录式教学法改变教师复习课堂中一讲到底“灌输式”教学的第一步。刚开始,学生长期习惯复习课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目录显得十分不适应。此时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方式推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分析,构建学生理解基础上的知识目录结构,做到“想透、构建、巩固、取用”的有机衔接。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单元的二轮复习中,本环节教师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任务一:本单元中教材讲了哪些知识?请列出本单元中你理解的主干知识。任务二:分析所列知识间的联系,哪些是最上位的知识?把它们作为单元知识的根目录。一开始,多位学生竟然首先想到的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平衡常数,令笔者大吃一惊。这正反映出学生对单元知识整体性理解与把握的缺失。通过与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记忆的知识是点状的、散乱的、无序的,教师讲得多的他们记住了,往往知识越细小、越具体,他们记忆越深刻。大多数学生并不关注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此,教师在开始一周内主要精力花在单元知识关系的分析与根目录构建的指导上。教师首先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学习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本单元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化学平衡)的理论。因此,不难得到这两大问题必然是根目录,是最上位的知识。同时,理论要与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学习以后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不难发现,工业生产问题也应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为同位的关系。随后,本单元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根目录结构。

随后,教师进一步追问,根目录知识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联系?从知识属性看,前两者为化学反应理论(速率理论与平衡理论),分属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研究范畴,后者是理论的实践与应用;从学习目的看,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的学习主要为指导工业生产服务的,工业应用是落脚点,也是今后考查的重点;从两条理论的关系看,化学动力学关注的是化学反应的快慢、应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而化学热力学是应用热力学三大定律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化学平衡关注反应的限度,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速率快慢不代表反应限度大小,理论上反应限度大的反应速率可能很慢(如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氨反应);同时,只有反应方向可行且具有一定反应限度的反应,研究提高反应速率的条件和措施才有意义;因此生产中两者均要关注,如有冲突时,要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如合成氨反应中温度条件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宏观思维、联系观点和辩证方法的结合。随后,学生分别就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影响因素等)和化学平衡知识(概念、特征、影响因素、移动、平衡常数)及工业生产(合成氨工业、工业制硫酸)进行分析研究,逐级建立子目录,如图3所示。

通过这样的一个单元知识目录的构建训练,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知识梳理和应用之中,初步学会了二轮复习中构建知识目录,形成知识目标体系框架,激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归纳、内化与实践应用能力。通过不断拷问知识结构、内涵与外延的方法和程序,促进学生学会宏观视角、发散思维、分层分析的思维方法;学会“由主入干、由干到支”的递进式深化,在目录构建中思考、在思维中统整、在统整中研究、在研究中理解,从而更加清晰、准确掌握理论与知识的本质,最后再由知识目录回馈宏观应用。

3.2 师生共同修改完善目录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知识目录进行修改完善,每位学生都会感到有所收获。通过目录构建过程中的思维与讨论,那些原先对知识目录结构不太清晰的学生感觉收获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基础较好的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应用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最终在小组讨论合作和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形成了如下的单元知识目录结构,如图4所示。

3.3 找出目录中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3.4 重点知识的应用性训练

单元知识目录构建完成后,教学中需要针对重点知识目录进行应用性训练,教师以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运用知识目录帮助学生提取、迁移、应用,达到检验、反馈和完善知识目录,不断提升能力的目的。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中,教学中选择了下面两个典型例题:

3.5 问题反馈

目录式教学最后的一个环节是问题反馈环节,教学实践中也是师生共同反思的环节。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如,学生通过应用性训练发现,关于反应速率的计算往往需要利用到物质间的速率关系,如例2的第③问。因此,学生在“反应速率”这一子目录下增加“速率关系”这一非常重要的二级子目录,并简要注明“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同时,学生总体感觉在判断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定”这一特征时经常出现困难。此时,教师设计了相关的变式训练,在变化中总结寻找不变之规律。

学生通过三次变式练习,分析在不同反应、不同条件下气体质量、物质的量、容器体积等的“变与不变”,在感悟中理解“前变后不变”才是化学平衡状态中“定”的特征,进而从本质上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与规律。

4结语

就高三学生而言,学生在经过短暂的几个月的学习之后,高中化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框架初步建立,这为目录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知识保障(前提);从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出发,学生基于知识理解基础上的迁移、转化和应用等的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处在一个“内化提升”的关节点上,学生要求“能力提升”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为目录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时机保障(内需);在经过高三一轮复习后,就化学知识本身而言,知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大大进行了拓展、丰富,内容繁多,客观上必须要求建立高效的知识目录结构,这为目录式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内容与案例保障(外需)。多年的实践证明,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实施目录式教学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强化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

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3.2006年2月17日,新加坡卫生暑公布,新加坡近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激增。去年5月以来,当地主要医院收治的19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18名曾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H2O2),下列有关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每个H2O2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每个H2O2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4.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不同,它是()

A、食物腐烂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C、干冰升华 D、农药中毒 5.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6.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7.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白色的硫酸硐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③胶体的电泳

④十水合碳酸钠的风化

⑤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

⑥给装有氯化铵的试管加热,管口又有白色晶体产生

⑦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A.只有②③⑥

B.只有①③⑦ C.只有③⑦

D.只有③⑤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风化、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D.为除去蛋白质溶液中少量的NaCl,可以将其放入半透膜袋中并置于蒸馏水中浸泡的方法

9.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B.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是合成高分子

C.硫酸铜、醋酸、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 D.盐酸、漂白粉、铝热剂都是混合物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篇6: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类汇编—成语使用

2、(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敬鬼神而远之”的理解和翻译各家基本一致,解说或结论更是众口一词,均认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这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解。....B、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 致19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C、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异军突起,出现....了FLASH动画、三维动画、网游等崭新的形式。

D、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近日发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南部城市,对此以色列总理威胁要在“选择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展开反击。分析人士担忧加沙地带的局面会变得不绝如缕。....

2、B(A存而不论:存:保留;论:讨论。把问题保留起来;暂不加论述或讨论。B痛不欲生:指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这里应该用痛心疾首。C异军突起:“异”,不同。异军:另外一支军队。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比喻指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量一下子崛起。D、不绝如缕也作‘不绝如线’。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易混为“代代相传,从不间断”。)

2.(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蔡惠媚是蒋孝武的第二任妻子,她和蒋孝武的相恋属于“婚外情”,但婚后却也琴瑟..甚笃.恩爱多年。..B.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都自发唱起了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C.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D.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2、A(B“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而题中“我”就在现场,不存在“就像”的问题,使用不合语境。C“熟视无睹”的意思是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这里不是“经常看到”,而是假装没看见,应用“视而不见”。D将“等量齐观”理解成各种风格作品在数量上没有大的差别,质量很好,值得观赏,是理解错误,成语“等量齐观”指的是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带批评色彩。)

2.(湖南四市九校2012届高三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D.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在一定时期内,它堪称不易之论。....

2.(衡阳市2012届高三12月六校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C、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D.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注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2.C解析:A.应为“一蹴而就”; B “当务之急”与“目前”相重复;D“鱼龙混杂”应为“鱼目混珠”。2.(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备受关注的2012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已经开始报名。据悉,昨天网上报名不很拥堵,..抢着在第一天“出手”的考生并不是太多。

B.《帝国的惆怅》中,作者打通文史关节,勾兑世事人情,静观辅以动察,仰视继之俯瞰,..使自己的见解,踩在宽广而坚实的地基上。

C.政府应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让它们有能力实现自身升级转型,避免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而伤及经济稳固增长的肌体。.. D.峨眉山气吐如兰、秀甲天下,作为武林翘楚之一,峨眉风骨不逊于少林、武当,不少影视作品演绎出了峨眉不可言说的神秘色彩。.. 2.C/稳固意思是安稳巩固,不易变动,多形容建筑物或者政权。可改用“稳健”,表现出经济增长稳定而有力。A.拥堵意为拥挤,堵塞。常用来指由于车辆多、秩序乱或道路狭窄等造成车辆拥挤、道路拥塞。这里指由于服务器繁忙而造成网络不通畅。B.勾兑本指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添加调味酒,进行配制。这里指写作时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适当穿插一些相关的世态人情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D.演绎有展现、表现的意思,可用于描述影视作品。

2.(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纷至踏来 火中取粟 宽宏大量 金瓯无缺 B.拾人牙慧 骨鲠在喉 苦心孤诣 责无旁贷 C.泾渭分明 食不果腹 改斜归正 铭心缕骨 D.开源节流 焚膏继晷 旁征搏引 寥若辰星

2.B(A.纷至沓来 火中取栗 C.改邪归正 铭心镂骨D.旁征博引 寥若晨星)......2.(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B.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C.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D.对中国人来说,在国与国无时无刻都用“软权力”较量的年代,我们除了张艺谋之....外,还有孔子做文化大使,更是值得庆幸。

2.B。【解析】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A.搭配不当。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学子,即学生。指众多的学生。前面不宜用表数量的词语。B.褒贬不当。蔚为壮观:蔚,茂盛;壮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也作“蔚为大观”“蔚为奇观”。C.“无时无刻”与“都”搭配使用错误。“无时无刻”是没有哪个时刻、无一时无一刻的意思,其含义与“每时每刻、时时刻刻”相反,用法也与后者不同。“每时每刻、时时刻刻”常与“都”搭配,而“无时无刻”则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2.(澧县一中、岳阳县一中2012届高三11月联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场由“小悦悦事件”引发的全民性的道德大讨论中,人们在自省的过程中也在期待,我们的社会能够痛定思痛,就此开始在公民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社会诚信道德建设。....B.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卓尔不群的人属于孤僻种群,虽说和自闭症等病因形成的孤僻状....态不一样,但同样是不健康的社会行为模式,是需要矫正的自我心理状态。

C.《渔光曲》音调起伏,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唱着唱着,就好像自己也在渔船上摇橹,尽情呼吸着海上带腥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在震撼人的心灵。....D.作为教师,严格地要求,严厉地批评,其实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对那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春风化雨的话语更能渗入孩子的心田。....2.B(“卓尔不群”是指超群出众,不能误解为不合群。A“痛定思痛”指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含有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的意思。C“无时无刻”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常与否定词连用。D“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上海取得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有一些因考分低于协议所规定的分数而未被录取,招生部门借此表示,自主招生绝不是对人才降格以求。....B.在过去的30多年风云激荡的改革历程中,中国青年释放出无限活力和创造力,一次又一次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书写了青春的壮美和祖国的辉煌。....C.中国小说史上的很多“续书”,质量有好有坏,评论有褒有贬,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不容置喙的。....D.“敬鬼神而远之’的理解和翻译各家基本一致,解说或结论更是众口一词,均认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这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解。....2.C(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应改为“毋庸置疑”。)

2.(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辉煌成....绩。

B.一些官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讲排场,比阔气,一言九鼎,终因贪腐罪行丢....官。

C.我们习惯于为大改革鼓掌,却忽视了那些看似不足挂齿却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变....革。

D.官窑瓷器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这些藏家却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

篇7:高三化学复习建议

一、高三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薄弱,主要体现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书写错误较多。

2.化学实验知识不过关,化学实验现象不熟悉、学生的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较差和制取气体的原理、反应、收集、干燥不清,实验装置图不会画。

3.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的例题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2005年高考形势展望

1.稳定是高考理综中化学命题的一个特点。包括试题难度、内容要求、试题结构等估计都会保持相对稳定;

2.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

3.学科内综合是今年理综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估计会继承和发扬;

4.实验和计算是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试题与其他内容的有机结合,受到广泛好评,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复习备考建议如下:

三学:一是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领会新课程高考有所收获;二是学习2005年考试大纲,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命题不拘泥大纲,不拘泥于教材,及时调整第二轮复习起点和落点;三是学习2004年评价报告中学生失分点,制定防止学生失分可行性计划。

三研:一是研究新程理念下的命题思路和考纲的知识,能力要求;二是研究考纲的变化及命题的趋势和题型示例;三是研究和探讨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

三重视:一是重视实验复习,因为实验是高考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复习过程中要把化学实验与有关基本概念、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实验考察要求对课本上出现过的演示实验进行全面复习;二是重视教材,课本是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是化学知识的载体,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运用化学语言的工具和基本的化学思维方法,离开了这些,任何有关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成为无稽之谈,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双基不扎实而造成的无谓失分占有相当比例,因些重视课本,落实双基,仍是今后中学化学教学的重心;三是重视扩大备考的视野,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大气资源、生态环境等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的领域,是进行复习和高考命题的切入点,要善于将这些内容与所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篇8:高三化学复习浅谈

一、结构导入式

从知识结构入手, 以结构带知识, 先讲后练, 讲练结合, 这种方式适合高三无机的第一轮复习和高三有机的第二轮复习。如高考常考的S、N、Na、Cl等元素及化合物, 有机物的合成等。

以硫为例, 上课可先展示出知识结构, 以结构引导学生复习。

二、问题导学式

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教材, 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中找答案。

如 (2007年重庆卷) 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为C5H8O2, 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 且1 mol A能与4 mol Ag (NH3) 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提示:CH3—CH=CH—R CH2Br—CH=CH—R

(1) A中所含官能团是—CHO。

(2) B、H结构简式为、OHC—CH2—CH2—CH2—COOH。

(3)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E→F (只写 (1) 条件下的反应) :

(4) 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此题为有机物的推断题, 涉及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而学好有机物的关键是掌握好官能团的性质, 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在解题前可先让其做好下列填空题:

(1) C=C的化学性质:___;

(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___;

(3) 醇的化学性质:___;

(4) 醛的化学性质:___;

(5) 酯的化学性质:___;

(6) 羧酸的化学性质:___。

基础好的也可以在完成上述题目后再总结知识点。

三、习题导入式

以题目带知识、知识习题化, 此法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时尤为适用。如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 对这一知识点的复习就可先由一道试题引入。

例: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的无色溶液中, 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

针对此题在解出答案后, 还应给学生归纳出离子共存的三个特点:即一色、二隐、三反。一色就是首先看溶液是否有颜色, 如为无色溶液, 则Cu2+、Fe3+、Fe2+、MnO4-等不存在。二隐就是找隐含条件, 此题中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 表明是抑制了水的电离 (加酸加碱均可抑制) 溶液既可呈酸性, 也可呈碱性。三反则是看所给离子在上述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 ( (1) 复分解反应 (2) 水解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 , 能反应就不能共存, 不能反应则可共存。此法也避免了二轮复习简单重复的枯燥无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复习课的上法多种多样,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复习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复习阶段不同和学生基础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 以求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篇9: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关键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1-01

面对高考进行的复习,教师不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连接成“知识网”,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高考复习效率。

一、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听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25%,如果把试听结合起来,则能够记忆的信息量不是两者之和,而是65%。①高考化学复习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二、常见几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的运用

1.辐射式提纲教学法在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三一轮复习时,各知识点就如散落一地的拼图块,彼此孤立、分散。所以教师在复习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梳理高中化学,整理成知识联系图,如图1。

2.表格式提纲法在实验事实性知识复习中运用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事实性知识与概括类知识②。像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类实验事实性知识,学生常常容易相互交叉混乱。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例如,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的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表格式提纲法,把相关性质整理对比进行记忆,如下。

镁、铝化学性质比较

(1)与O2:常温下生成氧化膜,点燃燃烧,

2Mg+O2===2MgO(点燃);常温下生成氧化膜,

4Al+3O2===2Al2O3(点燃)

(2)与其他非金属:Mg+Cl2===MgCl2(点燃);

2Al+3Cl2===2AlCl3(点燃)

(3)与水反应:Mg+2H2O(热水)===2Mg(OH)2+H2;2Al+6H2O(沸水)===2Al(OH)3+3H2

(4)与强氧化性酸: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不放出氢气;常温下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加热反应,不放出氢气。

(5)与非氧化性酸:Mg+2H+===Mg2++H2;

2Al+6H+===2Al3++3H2

(6)与碱:不反应;2Al+2H2O+2OH-===2AlO2-+3H2

(7)用途:制造合金,制造照明弹、焰火等;制造合金,电力工业上作导线、电缆等,贮存和运输浓硫酸,铝箔常用作食品饮料的包装等。

3.网络式提纲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中化学教材将有机化学分散在必修2和选修5中,在复习中如按照教材編写顺序,就必须兼顾两本教材,重复复习关于烃、醇、酸的知识,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劳动。复习中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复习,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类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使有机化学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如图2。

三、小结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构成的,这些因素的有机组合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因而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为主,选择其他方法与其进行优化组合,从而真正提高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奇.2000.脑与行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20.

篇10: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

篇11: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组

一、复习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考纲以及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热点及走向。

加强对“知识点(知识内容和范围)、常考点(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总结高考热点)、能力点(能力层次和要求)、应用点(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中蕴涵的能力要求)”和结合点(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不同部分之间的综合点)的研究,并关注“变化点”(即新、旧课标、《考试说明》中增加和删减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重点对专题间的相关联系、学科内综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等内容进行梳理,科学组织复习,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注意三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学生)和三个到位(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二、复习时间安排

2014年1月至3月,复习形式:专题复习

三、复习方法

吃透教材,落实考纲

认真学习、钻研《考试说明》,按《考试说明》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同时要把《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教材、练习相结合,重在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把握领会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注意今年高考命题的可能趋势,增强备考的目的性。

建立知识网络,注重学科内综合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可以将历届高三经典试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做到分析透彻,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做到“精”、“细”结合,加强习题教学

“精”、“细”结合即选题要“精”、讲评要“细”,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选题要精,就是要在选题过程中,注重试题的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需要注意的是,历年高考试题均是非常经典和有效的选题素材。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就是要在讲评试题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帮助学生反思过程、形成能力,严谨规范、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认真查漏补缺

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要有效果,要有效率。老师可以按照“百日识记”的形式,把课本知识以提纲的形式转化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逐一检查。若遇到不懂,再通过查阅课本

来解决。这样效果会好一点。

四、专项突破策略

选择题突破策略

1、指导思想要明确

要确立“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的复习指导思想。要针对化学试题选择题相对稳定的特点,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作为化学选择题备考的“四个基本点”。要做中等题,抓边缘生,提高普本进段率。

2、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①依纲,突出重点 :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在选择题上是主要呈现方式。

②扣本,有效处理教材:对一些分散在不同模块的知识点,既要依据教材又要打破模块界限,进行联想和发散思维,充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等理论知识来理解物质性质及其反应规律,并将相关的概念、实验和计算融入其中,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

非选择题突破策略

1、强化读题、审题训练,形成信息素养 ..

从审题角度看,化学试题的特征是“三多”:信息源多、信息类型多、信息加工方式多。审题目的,要明确求解问题,找出解题条件(表面信息、隐含信息),发现条件跟问题之间的联系,预测可能遇到的障碍。如关键文字、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图和表、解题说明、题中数据、转化框图等。

2、严格规范性训练,降低失误失分;提高表达能力,减少无谓失分

答题时字应尽量写规范,要求尽量地清晰,尽可能避免写连体字。对简答题,要注意将化学原理表达正确,现象要完整、准确。(描述准确:血红色溶液与血红色沉淀要弄清)对符号书写,要准确清晰。

3、要反复纠错

篇12: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如电离度、二烯烃、平衡常数、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硫化氢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等),复习不要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

要明确理综高考化学科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研究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学习有方。

篇13: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1.高考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的要求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构成了化学用语的三大支架。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有如下要求。

(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分子式, 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化学用语失分原因分析

(1) 许多学生对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认识不够, 缺少足够的重视, 对化学用语掌握不够准确, 书写不规范, 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化学用语区分认识不足, 造成相互之间混淆, 在许多情况下, 电子式写成了化学式, 结构简式写成了结构式, 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不是缺少了反应条件就是丢了“↑”和“↓”符号, 热化学方程式缺少了物质的状态, 等等。

(2) 化学用语符号性强, 理解记忆难度大, 符号之间关系复杂, 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某种反应物过量或少量生成物又不同, 还有如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判断;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物质该拆成离子形式, 哪些又必须写成分子形式, 电极反应式中要考虑生成的离子能不能与电解液共存等问题, 有一点没有掌握清楚, 写出来的式子就可能要错误。因此, 化学方程式被许多学生称为“第二外语”。

(3) 化学用语不单单出现在客观题中, 还是许多主观题的设问点和赋分点, 而且这些主观题往往从化学用语延伸出去, 涉及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问题等其他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要求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展开计算, 求电极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等等, 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而丢分的现象更多、更严重。

3.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1) 提高重视程度, 明确化学用语的地位。

化学用语是最重要且最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 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同时, 它还是发展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 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可以说, 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学习, 化学用语没有学好, 化学就学不好。

化学用语本身也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 掌握了元素符号才能根据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或分子式, 而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 离子方程式要通过离子符号来表示。如果不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不懂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无从谈起, 更不用说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所以说, 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工具, 也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重要知识点。

(2) 统筹安排, 分散难点, 阶段落实, 强化训练。

高考前的复习是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 查漏补缺, 形成知识网络, 在大脑里有序地储存起来, 再经过必要的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我认为有关化学用语的训练放在高考前去突击可能太迟, 应该穿插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 分散难点, 把化学用语中的各个知识点分散落实, 从掌握情况来说也会更简单些, 不用在考前急急忙忙地去记忆。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可以放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进行讲解, 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书写可与晶体的类型同时复习, 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在复习元素化学时分段掌握外, 我觉得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进行讲解比较好。

整个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初中时的好几倍, 所以学生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去死记硬背, 记不住就罚抄十遍二十遍的。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 准确判断出产物, 然后配平检查,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中每年的必考内容, 学生书写氧化还有反应方程式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 我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发生反应后的产物, 如KMnO4的还原产物是Mn2+, Cl2的还原产物是Cl-, SO32-的氧化产物是SO42-, 等等, 在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后, 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 化合价升降法配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前的系数, 然后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其他物质和它们的系数, 再仔细检查, 从而写出一个正确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进行分散掌握, 逐步理解, 从而能正确快速书写化学方程式, 甚至一些未曾谋面的化学方程式也能正确快速地书写。

(3) 注重细节, 强调规范, 发现错误, 及时纠正。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离不开平时反复的训练和记忆。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正确示范, 不管是在课堂板演上还是在课后解疑过程中, 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 规范化书写。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必要时要进行一对一的示范, 直到学生书写正确为止。还有在每一次的评卷过程中, 在化学用语方面也要严格要求, 特别是在评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 对一些学生易忽视的地方, 如“↑”和“↓”符号、反应条件有无漏写、配平是否正确等, 更要从严把关, 对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不能手软, 一定要从严扣分, 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4) 注意收集, 归纳总结, 找出规律, 快速书写。

我在高三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准备一本手抄本, 将易错的化学用语, 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认为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记下来。不断收集, 每天抽几分钟时间去翻一翻、看一看, 避免出现同样错误, 并且把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规则提炼得更加简明, 书写更加快速规范, 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化学用语书写技巧。

总之, 对化学用语的教学, 在整个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都不能放松, 要提高重视程度, 严格要求, 规范书写, 加强训练, 对一些易错点进行收集记忆消化, 多回顾反思, 不能急于求成。

摘要: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的化学文字, 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也是许多考试题目中的设问点和赋分点。学生在化学用语这个知识点上失分现象很严重, 甚至造成一个主观大题完全丢分。作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 并对新课程形势下高三化学用语的复习策略提出了一些见解。

篇14: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抓基础;树立奋斗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13-01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高三化学教师要有全局、全盘思想。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运用恰当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处理好课本、考试说明、模拟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经过这几年的高三教学,我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阅读教材,抓基础

我们要善待课本,全面认真阅读教材,夯实双基,彻底查漏补缺,完全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必修一、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共五本教科书,那么该怎么看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能盲目看书,同时还要要处理好“精读”和“泛读”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宜精则精,宜详则详。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的内容整体强,重在理解其原理,若原理真正弄懂,遗忘率一般较低,可以泛读;而一些比较零碎、记忆性强的内容,如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内容要细读。另外阅读的时候不能老是从头开始,因为每次刚开始读的内容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每次都从不同的章节开始。

二、选择适合的资料,做好错题集

据这几年的经验总结,一轮复习一定要选择基础性强、贴近考试说明的资料,选择之后同学们一定要用好这种资料,在复习每一章节、每一知识模块之前,都应该先将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和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去听讲,最终达到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在练习中,同学们最好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一次做错的题进行认真分析,纠错不仅在于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关键要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解题中所犯的“错误”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它花时少,回报却不少,能使同学们储备一些题目,解题时思维更敏捷。

三、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同时能够灵活应用,达到高考考高分的目的。如元素守恒原则、电子得失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的移动、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反应中断键成键的一般规律等,要重点回顾,同时这些内容也是重难点。当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就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技巧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当然这要求在平时练习中学生要锻炼这种能力。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

四、加强计算题的训练

化学计算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计算包括:物质的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热、化学式的计算等等!

但是化学计算一直是学生的心头病,学生看到计算题头就发大,从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很多学生更是把化学计算题打入冷宫,但是高考不可能不考这个内容,所以还要求我们老师要给学生耐心讲解。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反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它具有情景新颖,信息量大,化学知识丰富,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能用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用来考查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方法是解题的钥匙,掌握好这些方法无疑对化学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在解题中往往用到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在解题中融会贯通,临危不惧,快速解答。

五、考试认真,重视教师讲评

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一定要认真,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是高考,而最后要把高考当成平时的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在解题速度、解题方法很多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认为平时考试不重要,到高考时就自然而然认真了,这种思想是不可存在的。高三化学复习要求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对待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树立信心,答题规范

让学生有所进步时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如何增强自信心呢?我引用一位名人的几句话:学会微笑;挺胸抬头走路,不要攀比;在每次做题时,要先做几道容易题,为每次练习奠定顺利的开端;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增强学习实力。”同时规范答题也很重要,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看清题号,并把答案书写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不得擅自更改答题卡上题号顺序,否则答案无效。尤其在作答选做题时,必须注意将自己选做的题号旁边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满涂黑,不能漏涂、错涂、多涂选做题信息点。减少过失性丢分,是我们获得满意成绩的重要保证。

总之,不管高考模式如何改革,试题的结构怎么变化,但有一点我们要坚信,那就是不能离开我们的课本,只要我们重视教材、吃透教材、把考试说明研究透彻,打好基础,抓好主干,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高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化学教学论》2006(6)

上一篇:关于通货膨胀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调查问卷下一篇: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公开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