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的悲哀

2024-06-28

中国式养老的悲哀(共8篇)

篇1:中国式养老的悲哀

中国父母的三个悲哀

总结一下几位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成功之处无外乎这四点:建立了融洽的亲子关系;既关心孩子的聪明,也关心孩子的善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同时,我也想指出几个我观察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由于父母自负导致的悲哀。

为何教孩子学“乖”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DD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具体就是听话,按师长和家长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语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

而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

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比如那些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虽然常会被老师教训,但每次挨批后,都能立刻抖擞精神继续调皮。所以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学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调节心态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能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为何孩子心胸狭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围墙式”的`家庭教育,校园也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孩子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师资以及硬件设备。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

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增长上,已经无暇将英雄式的理想灌输给孩子。在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认的,可这种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变得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何孩子不愿回家

刚才听那么多家长介绍“育儿经”,我发现大部分父母的言谈间还是把“儿童”的概念缩小为“学生”。孩子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以此来换取成功,代价未免太大。我们应该牢记:“儿童”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儿童除了在学校要当好一个学生外,在家里、在社会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因此,家庭不止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现在有的家长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

篇2:中国式养老的悲哀

计划生育工作“三部曲”

目前计生工作形势严峻:“政策不硬评估太硬;群众不怕干部很怕。”以前是有钱人和穷光蛋可以违法生育,现在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想违法生育绝对不会是难事,以前只有纯女户想违法生育,现在不管是生了什么都想违法生育,就算自己不想生也会被家庭成员逼着生:大家都生你为什么不生?这种状况计划生育抽样调查时能过关吗?调查员这么牛;群众这么牛,说得不好听点乡镇干部连狗都不如,除了摇头摆尾之外连跳墙都不敢!群众想生育,基层拦不住,报表又不敢全报,全报直接过不了关。尽管检查也很难过关。但是报了就是死路一条,不报还有一线生机:

1、可能查不到这个村镇,2、烧香拜佛求菩萨保诺不要抽查到这个地方来,3、走歪门邪道。一句话:计划生育工作不是人做的!到底要怎么样才能缓和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呢?主要还是希望上级能正视现实,调整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率。其次我们自己该做的就是“对策”。除了平时扎实工作,说穿了就是还要会做假。现在流行一句话:假都不会做你搞什么计划生育?有的地方大胆地说:计划生育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既然这样,何不大大方方把计划生育迎检摆到桌面上来认真对待?

一、掌握政策、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制造高压态式。

做好基本工作要求所有乡村干部(特别是计生办主任、村计生专干、微机员、统计员、流管员、法规员)必须掌握政策,苦练内功,提高业务水平。熟悉各级抽样调查方案和方法,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贻。业务精了,处理问题游刃有余,钻点空子做点假也不困难。现在是软政策,干部手脚被束缚,群众有持无恐。干部被群众漫骂,殴打现象时有发生。干部受了气,领导和派出所都无能为力,群众受了气,干部就要背时。所以工作积极性打了折。现在唯一可行的就是宣传力度加大,对群众可能有点震慑作用。好多群众违法生育之前都会侧面了解情况:

1、现在计划生育抓得紧不紧?

2、还搞不搞“株连”;拆不拆房子;搬不搬东西?

3、违法生育之后处罚重不重?

这三个问题群众一般都要搞清的,他们也不打无把握的仗。所以宣传车;宣传标语;特别是结合法院经常性执行的同时搞宣传,还是能对群众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的干部为了保全自己,和违法生育对象达成协议:只要你在几年之内不把小孩子带回来,不让其他群众知道,配合应付了上级的检查,保证以后少罚钱,包上户。如果能换种政策“不怕你违法生育,生了就从快从重查处,也能对群众起作用,他们也是不会迎风屙尿,顶风作案的。但是谁敢这样做?想引火烧身吗!如果宣传——教育——处罚都达到了一定的力度,情况也许好会好些。在这基础上做好四件事:

1、科学报表,2、根据报表和抽样调查方案做好相应的基层基础工作及综治工作。

3、制订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目标考核方案,要区分作为与不作为,真作为与应付作为,做到重奖较重罚。整合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必须是精兵强将,说得白一点,这些人就是乡镇主要领导的贴身护卫,舍不得用人用钱的话,最后可能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计生部门是个要害部门,要想晋升就要通过计生部门的实战。计生办主任至少是副科,权力仅次于书记乡长,4、制订工作清单:期内所有对象分村和镇计生办做好工作清单,如出生,在村级和镇计生办要登记哪些资料,必须有一个祥细的清单,只要根据这个清单去做就不会漏项,相反如果要注消哪个对象也只要根据这个清单去做就不会留下把柄给调查组。平时需要更改资料的要加一项村级报镇计生办的祥单,同样要按清单更改。还有一种就是为了平衡性别比和控制出生率而引入的出生,一定要事先看引入那个省的计划生育条例,看符合生育政策不?及时做好流入又流出资料。

所有资料要环环相扣,不能有逻辑错误和漏洞。特别是一些低级错误,如果调查组在群众中没有查出问题而在资料上查出了问题,如果没有查出违法生育的问题而是查出了合法生育的问题,你说冤不冤?做资料要及时、准确,不能提前做也不能拖拉。

二、迎检、干扰、做假。

首先是样本点到底有多少违法生育对象没有上报你自己掌握了吗?

其次是样本点有多少特殊对象需要哪些佐证材料你都准备好了吗?一般来说重点对象有六种:

1、群众知道了的,如违法生育对象将小队带回了家,有的还做了满月酒之类的。

2、在派出所上了户口的。

3、已经罚了钱的。(征收资料或对象手中的条子都要注意)

4、接生员,防疫员,村会计,幼儿园,医保站、诊所药房有记录的。

5、医院,计生服务所的B超,接生,防疫,优质服务,四术提示有生育情况的。

6、非法带养,寄养,抱养和流动人口的生育。

这些情况最好是上报为好,没有上报就要重点监控。

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迎检应急预案。所有没有上报的违法生育对象都要有十分祥细的预案,哪个对象是什么情况

1、房屋的具体位置,家里有什么人,邻居的情况,那个地段有哪些刁民,有哪些喜欢多嘴多舌的,都要了解并安排人员负责,2、假如查出来了,可以用哪种最佳方案在调查组消化这个问题,具体到这种方案要提供哪些资料和证件,每个对象的预案要明确一个总负责人,所有要提供的资料和证件都要指定专人负责。不要到时手忙脚乱,要事前细化和强调,出事后只要按部就班就行了。

3、最好与做假证明的有很有效的联系,做到能随时提供各种你想要的证明证件,不能做到的要准备各种空白假证和印章。如有要能,可以事先将每个重点对象的资料和证件都做好,做到每人一个档案袋,出了问题直接拿出来就行了。

(二)、干扰。

1、提前干扰,按预案的要求走在调查员的前面第一时间将重点对象移出样本点,可以由专人安排到宾馆或租车去名胜古迹进行一日游,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出现调查组没有走对象就回家了的情况。同时隐藏其尿片、奶粉、摇篮等物,做好家属工作关门大吉,然后做好邻居工作不要乱讲。了解调查组成员和车辆的来源,通过多方面跟调查员打招呼,如调查员的主管领导等。

2、跟踪干扰调查员。乡镇干部不要出面,要出面的话就要象个农民的样子,或者化妆成收破烂的,送报纸的等。最好利用村组干部,信息指导员,协会会员,亲戚朋友实现跟踪,只要看到调查员入了哪个的户就要安排哪户的邻居去干扰并与被调查对象打清招呼,当然可以是用邀其打牌、打麻将、看戏、赶集等多种名义进行。做到杜绝签字,有干扰者在场,就算有的群众想讲也不好讲得了,干扰者要提醒被调查者,别人家里的事你又搞不清,不要乱讲„„。当然干扰者要灵活点,不要被调查员看破为好。一般不许一个人在多个地方与调查员接触,也不许调查员关起门来审问个别人。要做到就算是调查员明知道是干扰也无可萘何,就算他们摄了影,我们也可以用其身份证证明只是当地群众。干扰后的人员不要集合在样本点,要散开,最好是选一合适地方等待任务。最好是组织邻近的3—5个村的村干部(以专干为主),事先搞一次预案模拟,重点对象包干上门。一旦迎检时这几个村的干部就集中入样本点干扰。调查员也不会太多怀疑,而且解释时也说得通。

3、没有有效干扰的,在调查员走后要上门了解情况,看被调查群众到底说了什么。

(三)、了解调查结果。

调查员回来查资料时,村专干,微管员,派出所户籍管理员一定要看他们在重点查、问哪些人,做到提前了解、提前准备,他们每查问一个人,乡村干部就要马上祥细了解那个对象的情况,如果是属违法生育对象就要马上按预案着手准备相关证件了。

(四)、成立几个内部领导小组。

1、计划生育攻关领导小组(乡镇长为组长,财政所、计生办和本地与上级计生部门有关系的干群为成员,负责平时联络,人情、请客送礼,被检查时送礼品礼金,掌握调查时

间、车牌号码,打听被查样本点„„)。

2、分组轮流设关守卡行动小组(以责任区或管区为单位,准备持久战)。

3、迎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以村为单位,每个重点对象都有祥细方案、分工明确的预案,要把领导和计生办的同志例入)。

4、干扰调查应急小分队(以村、责任区或管区为单位)。

5、迎检接待领导小组(很重要,要安排接待室,让调查员就在那做资料)。

6、资料和假证提供小组。

7、问题消化、协调领导小组(这个组最重要,要是真正的领导,有用的领导,负责消化在样本点查出的问题)。

分工合作也很重要,不要都象热锅上的蚂蚁,要做到井井有条,各司其职,临危不乱。到乡镇计生办后由计生办主任为总指挥,不要安排微机员、流管员,法规员、服务所所长等有迎检任务的同志去做其它的事。

三、以钱开路,搞好接待。

不主张临阵抱佛脚,要注重平时关系的建立,特别是重量级人物一定要想方设法收买,如果有这样的内线能提前告诉你样本点,那么你就成功一大半了,可以考虑在关系的建立上实行全县联动。对侍调查员一定要既尊重又舍得,要是能用红包和礼金在样本点分组送进去更好,不能的话就要争取在他们汇总之前送进去,迟送不如早送。可能有的问题在样本点几千块钱到万多块钱就能“了难”,到了乡镇就要好几万了,出了乡镇可能十万也难摆平。接待要安排专人,做到及时、热情、周到。不管哪一级的检查,乡镇一、二把手一定要到场,而且要扮“孙子”。

篇3:浅析养老院养老在中国的发展

一、我国养老院养老的背景

当前, 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民政部门权威信息显示, 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至900万人, 到2020年, 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较当前增长1个亿。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口将达4.37亿, 约占总人口30%。也就是说, 到本世纪中叶, 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那时, 中国人口的1/3都将是老年人, 这对我国的养老事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我国特殊的生育政策, 普通家庭越来越小型化、核心化, 已无力承担养老的重担, 因此社会养老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养老方式之一的养老院养老更是由于其专业化、人文化满足了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和精神关爱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热捧。

二、我国养老院养老面临的困境

养老院养老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目前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我国公办养老院供不应求

据保守估计, 目前我国养老院的床位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 专业的护理人员缺口也很大。全国所有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仅有20余万人, 而拿到护理证的只有2万多人, 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养老院养老的发展。

现在, 很多地方存在着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和排队等床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公办养老院具有天然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它们往往在市中心且靠近居住区, 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齐全, 更大的优势在于公办养老院收费很低, 所以广受欢迎。

2、民办养老院发展受阻

在我国, 养老院仍以公办为主, 民办养老院则发展滞缓。

目前, 我国民办养老院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如下困境:

(1) 资金短缺。这是最大的困难。按现行制度设计, 养老院大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其基本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资源提供者不取得经济回报, 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由此不难看出, 养老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是明确无误的。也正因如此, 其社会融资受到限制, 我国《物权法》规定, 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贷款人的主体资格至今没有明确界定, 各商业银行依照各自理解决定贷款条件。而依据养老机构的性质和目前经营状况, 其社会融资的渠道就受到了限制。

(2) 民办养老院负担重。国家规定的免征所得税、营业税和车船使用税, 以及水、电、气、暖等鼓励性优惠政策长期难以得到落实, 导致民办养老院负担较重。

(3) 用地困难。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民办养老院靠租赁房屋经营, 房屋租金一般达到机构经营收入的25%。由于近年来房屋租金大幅攀升, 费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民办养老院只能多收入住老人的钱来维持经营, 于是恶性循环, 住的人越来越少。

三、促进我国养老院养老发展的建议

如今, 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 我国的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国的养老必然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 养老院养老是老人们安度晚年的最好选择, 因此办好养老院是利国利家的好事, 这是个人, 组织, 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1、从养老院方面来说,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 养老院服务者要责任和爱心并重

要办好养老院, 领导很重要。养老院的领导必须负起责任, 管理工作要细化, 遇到问题, 领导要勇于承担责任, 不要敷衍塞责, 一推了之。同时, 要加强护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护理技能的培训很重要, 而尊老爱老、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更加重要, 应该以此来激发全体工作人员对老人的爱心和责任心。

其次, 养老院要有一定的公益性

养老院是带有一定公益性的, 这是一个不成文的准则, 养老院在创办过程中要遵循这条准则, 不能脱离正确的轨道。

第三, 对于养老院的管理要有针对性措施

提高养老院的护理质量, 一是要有门类齐全的规范性细则, 其中包括管理、护理人员的资质要求等。二是重视提高养老院工作人员的素质, 择优聘用,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三是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从政府方面来说, 更应关注的是:

首先, 政府要加强监督和扶持

目前, 各地养老院存在的问题很多, 解决这些问题, 完全靠养老院自身行动和家属督促显然是不够的, 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力监管才行。民政部门可就养老院养老护理要求制定比较细致、切实可行的标准, 各区和街道也应设专人负责对属地养老院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处理有关养老院的各种投诉反映。这些简单有效的措施对改善、提高养老院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 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 政府要极大资金投入力度, 兴建新的养老院并改善硬件设施。还要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一套详尽的包括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在内的资质评估认证标准, 明确管理认证机构。对养老院进行积极的扶持和有效的监管, 有利于使养老院养老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

第二, 加强设施与服务建设, 培训专业护工

目前的养老院有部分护工其专业素质修养不够, 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护工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修养, 掌握照顾好老人的各种技艺, 这既是养老院安身立命的扎实根基, 也是其长远发展的可靠依托。

3、从老人和家属方面来说, 也有很多要做的:首先, 家属帮助老人尽快适应环境

老年人年龄大了, 适应力就变弱。到了养老院这个陌生的环境, 心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为了帮老年人尽快适应目前的环境, 家属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 做好老人的心理辅导, 经常来看看老人等, 帮助老人度过艰难的第一阶段。同时, 在以后的时间里要经常和老人联系, 不要忽视了老人。

其次, 老人应善待护理人员

讲到提高养老护理质量, 我觉得, 从老人自身来说也要调整好心态, 有些老年人脾气倔犟, 性格古怪, 不能善待包容护理人员, 总认为自己交了费用, 就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护理人员一味苛求, 过度要求。有的老年人还故意挑剔找茬, 刁难护理人员, 使院方和护理人员左右为难, 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养老院有许多地方确实需要改进提高, 但老年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 作为家属来讲, 送老人进养老院以后, 要经常去看望老人, 而且还要积极与养老院的领导和护理人员沟通, 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只有养老院、老人们及其家属的相互配合、相互尊重, 养老院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四、结论

目前, 我国正处于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中。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于是这就更需要专业的、有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来满足社会大众对养老的需求, 养老院养老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 当前我国的养老院数量不足, 一床难求, “养老难”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因此, 大幅增加养老设施和服务投入已是当务之急, 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家共同建好养老院, 做好养老院服务, 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让孔子“老有所终”理想社会最终在中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周玉萍、薛仲、康永征:《老年社会工作》,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年。

[3]坞沧萍:《老年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4]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年。

[5]民政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001—2005。

[6]民政部:《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08年。

[7]兰方:《社会全面养老难》, 《新世纪》, 2010第3期16—19。

篇4:养老产业不应是悲哀的产业

国外养老经验

日本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日本出差你会发现不少大巴司机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据日本的朋友们讲,日本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少,为了解决劳动力的不足,不少日本老人退休后还会再找一份工作,甚至工作到80多岁。因为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70多岁老人身体还相当不错,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工作也都做得非常好。我也认识一位日本国立大学的知名教授,前几年退休后转到一个民营大学当校长去了。朋友们讲这是日本通行的做法,国立大学条件好,吸引了不少知名教授,而民营大学条件差,难以吸引名师。但民营大学不与国立大学直面竞争,他们善打时间差,专门去吸引退休后的国立大学教授,让这些退休教授在退休后还可以多工作十多年。从教授的角度来看,从60岁退休,到70多岁,其实是一段蛮好的年龄阶段,教授们也没有原来年轻时的升职压力了,可以比较尽心地培养人才。所以日本不少国立大学的教授退休后都选择到民营大学去继续发挥余热,这对日本的民营大学发展其实也是一种蛮宝贵的资源补充。

近年来北京的不少高校也开始这样做,那就是重金聘请欧美名校退休的教授来讲学和做讲座教授,效果也挺不错的。海南的一所大学近年开始从上海、北京名校聘请一批退休的教授来继续授课带年轻老师,做法值得肯定。早在改革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也得益于吸引上海国企的优秀退休工程师下乡指导,这些技术的援助与后来整个苏南的工业腾飞应该有不少的关系。所以讲养老产业其实发展前景广阔,应该积极地提供舞台,让那些退休的老人们能够继续发挥余热,可以用来整体提升国家发展水平的光辉产业。以教师为例,目前我国规定高校教授60岁就退休。其实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60到75岁的老人身体还相当硬朗,如果这15年整天待在家里养老,既是浪费也对老人们的健康不利。西方不少国家的退休年龄已延迟到近70岁了。我国在目前延迟退休年龄有阻力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鼓励身体健康的老人们继续发挥余热,比如让高校退休教授到民营或者中西部老师资源比较缺乏的高校继续工作,让东部企业的退休优秀技术人员向中西部转移继续工作。完成这种转变,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战略,让60至7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再为国家继续做贡献。应该建立相应的布局规划,而不是老人们自己去地方上苦苦追寻。

应提倡“养老下乡”

去意大利调查发现其首都罗马的养老方式很有借鉴意义,不少在首都罗马市区工作的老人退休后“养老下乡”,到郊区买房养老。意大利的农村跟我国的农村相似,虽然建得很漂亮,但年轻人基本上都走光了,郊区农村变成了空心村。年轻人和老年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年轻人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而老人更喜欢清静的地方。意大利罗马农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跑到市区人多的地方工作去了,那里的工作机会也比较多,收入会更好些,这样郊区农村的房子就空了下来。在市区工作的老人退休后会更喜欢到清静、人少而环境质量好的地方,郊区农村刚好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意大利的老人自然就选择了“养老下乡”,退休老人选择从市区移到郊区去买房子养老。

前几年我们做过一个北京市小产权房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北京郊区农村买小产权房的相当比例是原来生活在城里的老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回答是在郊区生活成本低,房子便宜,生活环境很好,也很安静。城里腾出的房子要么让孩子们住,要么出租出去贴补家用。因为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单位与工作岗位都集中在市区,大部分年轻人刚开始工作,基本上是买不起市区的房子的。以我们单位为例,单位在三环边,这里房价太高,基本上没有新房,二手房年轻人也不可能买得起。所以不少年轻人选择到六环附近的郊区昌平与通州等地买房,这样每天在路上的时间来回就要3~4个小时。当下的情况中,大多年轻人在市区买不起房子,住在郊区的年轻人大好的时光都花费在路上了。而与此同时,市区的小区却居住着很多退休老人,这些市区小区的周边都是马路,人口多,也十分拥挤,生活环境与郊区要差不少。如果能够进行一种置换,让在市区居住的老人到郊区去养老,而让年轻人在市区居住,这种互换就可以解决目前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大把的时间都耗在路上带来许多拥堵与污染,而城里老人也可改变被迫在无清静不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把郊区村庄的集体建设用地拿出来一块,专建养老公寓让市区老人们搬去居住养老。我国不少城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产业,值得提倡去搞“养老下乡”。

这种养老下乡,宜在一个城市的市区与郊区转换。中国的养老政策完全可以提倡“养老下乡”,而这种养老下乡更宜在同城的市区与郊区互换。如果太远的距离则不太现实。比如在江西的婺源,那里风景如画,环境很好,最近几年也正在大力发展养老业。但我对这些远距离的养老并不太看好,原因很简单。人不是个体人,而是社会人。如果到太远的地方养老,会割裂原来的社会关系,对老年人的健康也不利。但如果在市区与郊区互换,比如北京市区的老人到郊区去养老,距离也就一两个小时的车程,随时可以到城里见到老朋友,以及儿女。这样的养老模式会适合大多数老人养老。 广东是一个大都市,选择在郊区县清远来做养老产业其前景就相当不错。

农村养老形式严峻

过去的养老主要指城镇养老,未来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也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关注农村养老,是关系到我国养老产业全面发展的大事件。现在中国因为巨大的转型导致农村养老比城市养老还要艰难,我国过去农村的养儿防老在新的情况下将难以为继。在中国的农村,过去几千年来都是家庭养老,但是近年来随着两三亿人口涌进城市打工,大量的村庄形成空心村,村中的老人们儿女不在身边,自己又没有退休金,出现不少极端的案例,包括前不久媒体报道的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被饿死的惨例。城市老人至少还有退休金,而农村老人却没有。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需要从长计议。浙江金华的“居家养老”探索挺有价值,他们在村庄建一个老年社区中心,每天让老人们集中在一起免费吃两顿饭,加强老人间的交流,改善老人们衣食住行的条件,也便于及时发现老人们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养老产业应该提倡养老下乡,让有能力的退休老人发挥余热,以便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沉稳睿智。农村养老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家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

养老产业不是提起来就觉得非常悲哀的产业,而是一个很温暖,很健康和光明的产业。

篇5:中国式养老的悲哀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中国的大学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其实早就没有了大学,大学的灵魂早就被抽空,大学早就成为行尸走肉,不成其为大学了。在笔者看来,中国的大学危机还突出地表现在,大量的党团机构充斥在大学之中控制并垄断了大学教育的一切权力和资源,大学已经完全沦陷为官场的附属品。这是政治权势侵入大学之后的显著表现和后果。从一些大学生们盲目入党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浮躁、犬儒化和功利化倾向我们也能窥视当今中国大学的内在忧患和精神危机。

大学生入党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大学的一个潮流,一个特色。一方面是来自于执政党自身超强势的宣传造势,另一方面来自于一些大学生对个人前途的考量。于是,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入党,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这个问题原本不必大惊小怪。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确实有大学生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自愿申请入党的。但是,当我们追溯到大学精神的本原,再观察一下身边的一些大学生入党的动机及其表现,我们不能对这个问题无动于衷。至少,据笔者的观察,一些大学生处心积虑谋求入党存在着盲目、浮躁和势利化的不良倾向,而一些政工老师对大学生入党的不恰当的引导和鼓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对中国高校出现的大学生盲目入党的现象深感忧虑。

首先,大学生盲目谋求入党背离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精神,违背了

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现代大学的基本精神首先体现在它的内在价值追求——“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还体现在大学和政治的关系上——大学应该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保持对政治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受德国教育家洪堡思想影响颇深的蔡元培,提出把北大建成一个像柏林大学那样学术独立、追求自由的教育机构。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就开宗明义地宣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席演讲虽然名为对北大学生求学宗旨的校正,但实际上也提出了大学本身与政治的关系。蔡元培认为大学既然是纯粹传授和研究学问的地方,那么,尽可能地防止政治干预就是大学实现独立自治和维护学术自由最重要的外部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则根本无从谈起大学精神的塑造。众所周知,自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之后,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执政党全面统管中国大学的一切权力和资源,并确立了党对大学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自此大学完全沦为政权的婢女和庞大官僚专政机器上的一个部件,中国大学自蔡元培先生开创的优良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遭到彻底破坏,至今还没有恢复。与此同时,一股独大的党团活动占据了大学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和全部领地,大学生也被教导驯化积极入党、向党表忠心和一切跟党走,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阉割自己的精神追求,这和现代大学所追求倡导的自由、独立精神完全相背离,也扭曲了大学和政治的正常关系,使得政治权势通过党团活动实现干预、控制大学教育之企图。

其次,一些大学生盲目谋求入党呈现出犬儒化、功利化的倾向,以牺牲个人人格和独立思考为代价换取入党的门票。东西不少大学生写入党申请书或者所谓的思想汇报材料,完全是网上一大抄,而且有许多网站提供了现成的范本和模式,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是八股文之类,表现出来的是令人作呕的“表态”文化、“太监”风格。有的大学生为了能入党,委曲求全,畏首畏尾,报喜不报忧,自我矮化、自我阉割,甘愿被“统一思想”,为五斗米折腰。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入党不惜把自己天赋的自由思考判断之权轻易转让与人,全然不懂得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和自由思想,只知道一味地表态顺服,不珍惜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由精神、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为何物,更不知道大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为何物,其实也没有人教育引导他们这样去思考。相反,他们倒是学会了圆滑世故、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言行不

一、见风使舵、拉帮结派、官本位崇拜等等这些和大学精神格格不入、完全世俗化的东西。在这里满是世俗利益的铜臭味,哪能见得上一点人文理想的气息呢?我为中国大学教育结出这样的苦果而深感悲哀。笔者刚上大一的时候,班长就号召大家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当时笔者也写了,但是笔者所写的申请书和别人的很是不同,因为笔者在申请书中提到了并反思了执政党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错误和悲剧以及由此导致的灾难。某同学看了笔者写的这篇入党申请书后说道:“你这么能这样写?你还想不想入党了?”我辩驳道:“我怎么就不能这样写?我写的都是事实呀,我说的都是实话呀,难道仅仅只说„伟大、光明、正确‟就是对党忠心吗?”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大学生入党动机很是功利化。我以前曾听班上一个同学说:“我将来要到政法机关混,不入党绝对是不行的。”我还有个大学同学为了报考公务员突击入党,许多程序都省略了,因为和某老师的关系好,真让人瞠目不已。原来入党在一些大学生眼中完全成了混入官场的敲门砖。在他们心中官本位意识是多么的顽固,这和现代民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意识完全背道而驰!

再次,不恰当地鼓动大学生入党,完全不看人品学识,而是用单一化的政治标准这把剪刀裁剪大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使广大青年学子们“于不知不觉之间从党的立场和一孔之见来看世界,看人,看事”,“憎恶党所憎恶的事物,喜好党所喜好的事物”,完全抹煞了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和大学本应有的自由精魂。实施党化教育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批毫无节操的顺民!这不仅是大学的悲哀,也是执政党的悲哀!

政治权力凌驾在教育之上,政客领导教授,权术控制学术,大学教育缺乏最基本的自治权,并成为限制和控制青年思想和言论的驯化工具。这就是今天中国大学的苦涩现实。有学者就此尖锐指出:“只讲政治标准,不讲学问人品,是中国大学百疴缠身、是中国大学不成其为大学的根本原因。”

最后,大学生盲目入党是党化教育侵入大学之后的表现和结果。中国党化教育运动的始作俑者是国民党,对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国民党时期,党化教育开始是强迫所有教育行政人员、教师等全部入党,同时鼓励学生入党,在学校里设立国民党党部支部,树立党团组织,企图控制学校机构;进而规定“三民主义”为必修课,控制与改订教科书,强行灌输某种思想和主义,传播政治神话,全然不顾学生的个性成长。三民主义成了不容批评的金科玉律,虽然没有写进宪法要求国民必须坚持,却强行灌输,在公立的学校中培养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虽然国民党没有能够把知识分子完全纳入体制枷锁,却曾经试图通过政治思想工作而对其思想和言论进行限制,并且试图通过学校教育灌输党派的私货,使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党派的利益服务。这样的做法严重践踏了大学教育应该有的自治权利和自由独立的精神。台湾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殷海光曾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判,并指出:“在世界的现状之下,党化教育是不会成功的。退一步说,党化教育即令成功,充其量也不过是造出一批只听一党的话的盲从之众而已。这样的人,离开了党的窝子,根本不能适应外界的新环境,只有成为废料。”在今天的中国,党化教育继续毒害着青少年的人生和思想,侵蚀着他们的人格和精神,真是贻害无穷!

中国大学要走出“百疴缠身”的局面,首先必须使大学教育从政治权势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恢复和实现大学的自治,这也是我们国家建

立现代化民主社会的根本问题。大学的自治是保证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根本要求。美国大学在20世纪初就确立了三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的原则,来保证教授的权利,真正做到教授治校。中国近代现代大学的开拓者

蔡元培先生认为“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胡适是蔡元培后继者中在大学理念与蔡元培最接近的,也是继蔡元培之后名声最响的北大领导人(先后任北大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校长)。但胡适一生在办学实践上更能体现他对大学自治的追求的,并不是在他的北大校长任内(1945-1949),而是在他的中国公学校长任内(1928-1930)。他在主持中国公学校务时,学校不挂国民党旗,不上总理纪念周,这在其它受所谓“党化教育”影响日深的大学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篇6:国外养老经验对中国养老的启示

1欧美国家

法盛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各国财务状况、物质福利、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出全球退休指数。评出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十大国家,位居榜单前十位的国家,其中7个欧洲国家,1个北美洲国家,2个大洋洲国家。

(1)瑞士是全球公认的、名副其实的“最适合养老的国家”。居住环境一流:面积不大,但星罗棋布地盘踞着山川、河流、湖泊、森林……它包含了太多我们所能想象的美。还有各种高尔夫、登山、滑雪运动,让老人退休生活更精彩。这里的人平和、朴实、包容,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相处融洽。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和强制性养老金制度等让瑞士成了“最适合养老”的国家。

一是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由瑞士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即人们在退休以后,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间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时间银行”会将服务时间统计出来,并颁发一张“时间银行卡”,在未来自己需要他人照顾时,可取出使用。另外,对于那些已经把时间存起来,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使用“时间”的老人,“时间银行”便把义务服务的时间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返还给老人。

二是,先进贴心的养老院。

瑞士大概有1700家养老院,其中60%为公立,40%为私立。瑞士养老院的规模都不大,每家通常设有几十至三百张床位不等。虽然容纳人数不多,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士养老院基本可以做到1个专业护工照顾1个老人。

(2)挪威建立的石油基金(2006年更名为养老基金),目前资产达到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基金。除以挪威520万人,相当于每人拥有19万美元的养老财富

在挪威并没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他们更乐于去到养老院养老。挪威养老机构的环境静逸、空气清新,关注老人的身体心灵。很多养老院都会为长者开设演讲比赛、歌舞表演、电脑课程、外语培训等活动,甚至连心理医师、音乐理疗师、牧师等工种都配备了!

2亚洲

在亚洲也有养老很好的国家,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

(1)韩国的社会保障做的很好,社会保险(四大保险)、公共扶持(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服务。

韩国现代养老金体系的发展起源于1960年设立的公务员养老金计划。1963年,韩国从公务员养老金计划中分离出军人养老金计划;1975年,韩国设立了私立学校教师养老金计划;1988年,韩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国民养老金计划。公务员、军人及私立学校教工等特殊职业养老金与国民养老金计划形成了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和2005年,韩国分别引入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和第二支柱退休养老金计划作为国民养老金计划的补充。2008年,韩国引入基础老年养老金计划,资金由财政拨付,用于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构成了零支柱。至此,韩国形成了以第一支柱为主体、第二和第三支柱特色发展、零支柱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2)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年化特别严重,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高龄工作者。

日本的养老保险有三个层次,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基金和企业年金,这些福利几乎包括了社会中所有年龄及阶层的人,所以说日本的养老机制福利,社会福利都是很好的。

日本的养老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并具备了有以下特点,多结构形式的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的金融上的运用。

3我国

我国的养老机制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在制度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我国老年人的福利也在不断改进,比如我们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家乡老年人出行就享受了很多福利,公共交通上老年人有很多优惠,有老年免费卡和老年优惠卡,对老年人出行有很大的便利。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特别惊讶于瑞士的时间银行制度。因为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在这种双刃剑的条件下,我感觉这个制度能很好的弥补劣势并把它转为优势。因为养老对于我国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护理人员,比如很多敬老院都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部分老人得不到足够的照顾,以及必要的聊天谈心的精神照料。在家的老人虽然能得到儿女的照顾,但是儿女都是有工作的,对于一个孩子的老人,必要的照顾更是不够的,也会给孩子加大负担。而如果实行这种制度,创建这么一个组织,参与这个组织的很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老人都可以安排照料年纪更大的老人,这些老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爱好,能更好的省去一大部分护理人员,甚至可以几个老人配备一个有医学知识的护理人员也是可以的。

篇7:中国式养老的悲哀

对当前中国养老模式的检讨

A、传统居家型养老

即老年人在传统的街坊、社区、在自己或者儿女的居所养老。传统的街坊、社区、居所对老年人需求来说,极不完善。第一,几乎所有传统模式社区、居所、街坊,在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比如:无障碍设计、清楚的方向指示、明确标志系统、医疗保健中心,更谈不上齐全的老年交流场所、老年运动场所、老年人所需要的健康居住环境。而且,中国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子女分居,年轻人将要供养4—8个老人。随着城市扩展,分居距离拉近,孝心、亲情难以满足。而与子女合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子女不一样,老年人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难以满足。因此,目前这种国家传统居家型养老模式存在着较大缺陷。

B、养老院、敬老院养老

目前,中国的养老院、敬老院主要以孤寡老人养老为主,带有政府、社会福利性,由于养老院、敬老院的居住环境不完善,生活设施不齐全,专业护理水准欠缺,老年人没有家庭亲情感,没有家庭生活感,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去居住。同时,带有政府、社会福利性质,以孤寡老年居住为主,子女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长辈送到养老院、敬老院。因粗目前养老院、敬老院养老,也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

C、老年公寓养老

现在在中国一些城市和地方出现的老年公寓,多为房地产泡沫时滞销楼盘的烂尾商品房改建而成,并且大多在城市偏远地段。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多为企业经营,收费亦不低。这样的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生活方便、居住环境优美、生活亲情化、精神生活丰富的需求。

养儿防老的时代已渐渐的离我们的生活遥远了起来。社会保障体系所提供的只能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未来,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我们为自己打算退休计划的时候,储蓄并不能为我们的退休生活带来更积极的变化。为了获得富足悠闲的“金色时光”,我们“被逼”选择走上投资之路。在众多的养老投资组合中,房产投资以其投资收益稳定,投资风险小的优势成为我们钟爱的一种养老工具。

有关发展报告预测,房地产价值显示个人占有的财富,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转让或租赁获得短期收入,并寄希望于长期增值。由于房产是实物资产,可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春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评估认定,过去两年,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新西兰等国的房地产价格每年上涨15%,甚至更高。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很低。发达国家房产尚且有如此的升值表现,相信我国未来房产投资必将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和投资价值。裴先生的购房理财经验:我和房产新政“耍太极”

房产投资应在养老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房产在价格上长期存在上下波动的可能性,但从长远看,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只会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房产价值总体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我们的养老规划的投资计划中,应当为房产投资留下一席之地。理财:投资房产先算笔帐“三个经典公式”供你用

作为养老计划的一部分,房产投资首先必须目标明确。确定一个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房产投资目标。这就是根据自己的投资模型,合理安排房产投资在养老投资计划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科学选择房产投资的品种。在房产投资中有住宅、商铺、写字楼等形式的物业可供选择。不同的物业形式对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获利模式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理财:月入3千不如租房 小夫妇月入万元买房合算

其次,应当对房产作为一种不动产,其相对于股票、基金、储蓄等投资方式变现能力差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过多的投资房产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在晚年生活发生意外,需要大量现金的时候,或者给你的现金周转带来麻烦,或者低价出售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所以,投资房产的比例在养老计划中应当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百姓购房支招:买房不是小数目 考虑周全再出手

再次,与养老计划中必备的其他投资方式相比,房产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占用资金数额巨大。在出资方式的选择上,中产们一般选择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投资置业。动辄几十万的房屋总价款,按揭压力可想而知。香港房产咨询专家说,通常业主将自己家庭收入的30%用于按揭还款,尤其是当我们还身陷孩子教育贷款、消费贷款和其他账单的重负时。这也决定了,为了减轻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同时买入两套以上的房产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夫妻月入8千存款4万 如何理财实现再购房计划?

最后,虽然与养老计划中其他的投资工具相比,房产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房产投资没有风险,我们在选择一种投资方式是应当对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又充分的认识和预见。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闻鸡起舞,趁早打理自己的退休计划,为将来收入的“冬眠期”准备好充足的“粮草”。详细筹划买房方案:月省400元租房变买房

“中国式”房产投资养老计划

房产投资,有着投资收益稳定、投资风险较小的优势。因而,可以适当的增加房产投资在整个养老计划中所占的比例。理财专家建议:中国式房产投资养老计划最好采用住宅(最好是二手房)+商用房(写字楼或者商铺)的投资策略。如何买房不吃亏?教你买房投资六招“杀手锏”

二手房一般面积较小,单位价格与新的商品房相比低出很多。所以,相应的房屋总价款也可以说是廉价。一次性付款买入房产的可能性变大。而且,二手房的地段优势使房产的出租收益得到保障。如果选择一次性付款购入二手房作为自己的房产投资,不但可以化解因为进行房产投资而带来的按揭还款压力,而且可以集中“火力”进行新的房产项目的投资。家庭理财故事:工薪阶层背负房贷后该如何理财?

从房产投资的层面上来说,商用房的投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养老计划的房产投资组合,虽然理财专家们一再强调养老退休计划的安全性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完全排斥风险。我们不能一味的选择控制风险,也应当看中房产投资的获利能力。与普通住宅投资相比商用房产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平均可以高出2至4个百分点。而且,虽然商用房产的单位价格较高,但是商用房产的购买面积和购买方式较为灵活。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甄别、选择。

购房者注意:买二手房的五招经典杀价技巧秘籍

收益情况:

组合这两种房产投资工具的目的是为了在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利润,以满足养老规划的需要。

住宅,以一套已经使用十五年的八十平米的两居室二手房为例。其价格大约在三十五万左右。简单装修和配备生活用具的支出大约为五万元。总投资40万元。用于出租后租金收入约为每月两千元。

用于出租的收益:

2000元*12个月*(70-15)年=132万元

132万元-40万元=92万元

当然这个计算结果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数字,没有考虑租金的上涨或下跌以及房屋空置以及通货膨胀的因素。但房产的保值功能从以上的计算中可略见一斑。

以出租五年后出售为例,升值后出售的收益:

五年的租金收益:2000元*12月*15年=12万元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五月我国的住宅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3%。按照这个升值速度,剔除房产折旧后,该房产大约:

40万*(1+8%)5-40万*(1/55)*5=551800元

共获利:12万元+55.18-40万元=27.18万元

商用房产,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统计显示:2004年5月于去年同期相比,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价格分别上涨22.5%和12.8%。由此不难看出:在现阶段的市场条件下,商用房产的升值能力要大于普通住宅。

老话说,一铺养三代。投资商铺的优点太多了,在这里碍于篇幅原因就不再赘述。

养老护理服务需规避风险

新华社南京3月21日专电(记者姜涛 孙彬 李晓虎)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有关专家指出要注意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注意规避风险。

专家指出,养老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特殊群体,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均表现出老化的现象,身体功能退化和心理特征的变化导致养老护理存在许多预知和不可预知的风险,例如生活护理上有可能遇到老人跌伤、突发疾病、走失,心理护理上会有老人悲观厌世,医疗护理上产生医疗纠纷等等。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以化解和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护理专业化水平。养老护理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包括老年营养、安全、生活、急救、特殊护理技巧等。同时要加强护理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全面考核,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3、确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与护理对象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或合同以明确互相的权利和义务。

养老护理员也需要“专业”

据新华社南京3月21日专电(记者姜涛 孙彬 李晓虎)2002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针对养老护理员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均提出了具体标准。自此,养老护理员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而不再是保姆或下岗女工可以直接干的工作。

专家建议,对于那些寻求培训的从业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考察培训单位的资质,是否具备劳动局认可的培训资格以及是否能够签发国家承认的职业证书。

其次,要考察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养老护理培训的课程设置必须涵盖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老人营养、职业守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交礼仪等。对于师资的考察也是非常重要的,按照目前的培训内容,师资上比较偏重医疗方面的专家。最后,要看培训单位有没有对口的单位安排工作。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总数两成半

“空巢老人”呼唤养老护理服务

新华社南京3月21日专电(记者姜涛 孙彬 李晓虎)在都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生活着一批这样的“空巢老人”:他们或无儿无女,或儿女在外工作,或与儿女分居两处。他们必须忍受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孤单和寂寞。养老护理服务员迅速成为老人们最需要的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现象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老龄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总数的25.8%,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尤其突出。南京市老龄委最近的一份抽样调查表明,60岁以上独居和夫妻双居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41.3%。如此高比例的“空巢老人”催生了老年保姆市场的繁荣。

调查资料表明,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护理种类很多,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心理护理等。同时养老护理的需求量也很大。南京市资料显示,仅拿入户陪护和钟点工为例,养老护理的需求量占老年人总数的7.09%,也就是说南京市有5.7万老人需要养老护理服务。养老护理服务在国外

新华社南京3月21日专电(记者姜涛 孙彬 李晓虎)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业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在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渗入到养老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和人性

化护理的特点。其养老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集中反映“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总的可以归纳成“在宅服务”和“设施服务”。日本政府更为鼓励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所谓“在宅服务”,并为之提供了非常全面服务,如家庭护理员上门对卧床老人进行包括身体护理、家务以及生活咨询服务;定期早晚用车接送老人到设在养老院里的或单独设立的“日托护理中心”,对他们进行包括入浴、用餐、日常生活训练、生活指导等各种服务;把老人暂时送到养老院等机构接受短期的护理服务。除此之外,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还包括“上门入浴护理”“上门看护”“福利用具的借贷”等多项服务。种类繁多的服务项目和福利设施,为那些因护理老人而身心疲惫的家庭成员提供了休整的时空,使得居家养老得以顺利进行。日本的“在宅福利服务”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公营、民营、非盈利团体在内的一个数量众多、种类多样的规模。

美国的老年公寓也办得有声有色。美国老年公寓有三类:自住型(Independent-living)老年公寓,不为老年居住者提供任何与日常生活、药物服务有关的协助,只是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居住社区,包括所有的生活配套设施,甚至可以完全容纳一个高尔夫球场。

陪助型(Assisted-living)老年公寓,向居民提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服务,包括做饭、帮助洗澡、喂饭、洗衣、体检、喂药和其它个人生活方面的需求。

篇8:中国式养老的悲哀

关键词:古代养老,农村养老,养老方式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养老”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重要内容。据史料记载, 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养老制度, 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养老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考察, 理解和把握其演变规律, 进而为建立中国农村养老制度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一、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与背景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早在母系氏族社会, 老人已开始受到氏族成员的尊敬。在先秦时期, 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又提出的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伦理思想。这些尊老传统和敬老思想对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尊老尚齿的传统

尊老尚齿 (意指敬老) 是中国传统美德。它形成于尧舜, 发展于夏商, 到了周代, 已经形成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先秦三代虽然各有侧重, 但是在尊敬老人上是一致的, 并且还都拥有养老礼制。《礼记·祭义》载:“凡养老, 有虞氏以燕礼, 夏后氏以飨礼, 殷人以食礼, 周人修而兼用之。”在先秦三代, “燕礼”、“飨礼”和“食礼”是用来款待宾客的不同礼仪。用款待宾客的礼仪来对待老人, 足以表明先秦三代尊老尚齿的程度。尊老尚齿不仅有利于吸引人心, 更为重要的是还利于安邦定国, 故成为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之一。

2、“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推行孝道是先秦三代治国的首要措施。孟子认为, 子孝则家齐。天子养老, 等于养天下之父亲, 以父统子, 则天下归心, 忠君则天下太平, 这就是“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思路。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 高祖刘邦后的每一位皇帝的谥号前都加了一个“孝”字。不仅如此, 汉统治者还通过举荐的方式, 把民间那些“孝悌力田”者吸收到朝廷做官。由此可以看出, 尊老敬贤作为古代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 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控制力极强的精神武器。

3、重视发挥老人的作用

对老人的尊敬不应仅仅体现在解决温饱问题上, 还应体现在通过让其从事代表性的工作和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来发挥他们的作用上。因此, 养老在古代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在先秦时期, 天子养老, 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 根据其出身分别供养在不同的学校。据《礼记》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 养庶老于下庠;夏侯氏养国老于东序, 养庶老于四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 养庶老于虞庠。”这里所说的“国老”即有爵位的老人, 而“庶老”就是指普通百姓中的老人。

二、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主要内容

老人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老人的尊敬与赡养是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养老礼仪和制度, 现将内容见于典籍的归纳为如下几点。

1、设专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

之所以说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已具有初步框架, 不仅是因为当时已有养老思想的发轫, 还因为先秦时期设有专门负责养老的官职, 使得养老有了组织保障。从《周礼》中可以看到, 养老相关的官职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太宰”, 其职责是通管全国事务, “以生万民”。二是“大司徒”, 其职责为“以保息六养万民, 一曰慈幼, 二曰养老, 三曰振穷, 四曰恤贫, 五曰宽疾, 六曰安富”。三是“乡大夫”, 具体负责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等事项。尽管当时还未设立专门的养老机构, 但还是可看出当时国家对养老事务的重视。

2、对鳏寡孤独者进行特殊照顾

让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是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孟子·梁惠王下》的说法, “老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对这些人的特殊照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定期救济。对鳏寡孤独者进行定期救济的政策史料上记载得并不详细, 但是通过《月令》和《王制》, 还是能对夏商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根据《礼记·王制》的说法, 夏商时期政府对鳏寡孤独者均定期发放生活必需品, 主要是粮食;结合《月令》来看, 日期主要是在仲春和孟冬。

(2) 人身权利保护与照顾。夏商周三代的政府对鳏寡孤独者的照顾还体现在对他们人身权利的保护上。商王告诫臣民不要欺负鳏寡孤独者;周公则在告诫周人不要欺侮鳏寡之人的同时, 还要他们像殷先王祖甲和周文王那样去关怀他们。这不仅有政府专职官吏负责, 而且还有特定的经费来源。前面提到的“大司徒”, 其职责范围中的“振穷”就是救助鳏寡孤独者。根据《周礼》的记载, 国门和关门所收关税除留足国用外, 节余要用于赡养老人和小孩;而没收“非民”的常用物品所得, 则用来赡养那些为国死难者的父母和小孩。

(3) 问病。问病就是询问鳏寡孤独者的病情, 是周代实施“养疾之政”的重要内容。据《管子》的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问病工作由“掌病”一职负责。公职人员生病, “掌病”以国君的名义进行慰问。70岁以上者, 3天一问;80岁以上者, 2天一问;90岁以上者, 则要每天问病一次。平民生病, “掌病”5天问病一次。对于患病特别严重者, “掌病”要向国君汇报, 国君亲自看望。不过这些对鳏寡孤独者的福利政策到战国时代已因政治原因而难以实行了。

3、设立居养机构, 以养鳏寡孤独者

居养机构是专门收养孤老贫病、不能自存者的机构, 最早设立于汉代。公元521年, 梁武帝颁布诏令, 决定在京师建康置“孤老院”, 目的是让“孤幼有归, 华发不匮”。隋唐五代也继续设立这类机构, 并派官吏专门负责相关事宜。元代设有养济院, 收养“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明清两朝更制定明确法规, 加强对这类机构的管理。

4、赐予爵位、官衔, 使之地位显赫

这里的爵位是指非品官之爵, 官衔也多是荣誉性的。孝文帝对于尊老极其虔诚, 他不仅尊敬“三更”、“五老”, 还对平民老人屡有赐衔。如太和十八年 (公元494年) “沼冀、定三州民百年以上假以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而北魏孝明帝也诏令“京畿百年以上给大郡板、九十以上给小郡板、八十以上给大县板、七十以上给小县板。诸州百姓百岁以上给小邵板、九十以上给上县板、八十以上给中县板”。端拱元年 (公元988年) , 宋太宗诏令:“民年七十以上赐爵一级。”洪武十九年 (公元1386年) , 明太祖诏令:“其应天、凤阳三府, 富民年八十以上, 赐爵里士, 九十以上, 赐爵社士, 皆与县官平礼, 并免杂役, 正官岁一存问, 著为令。”

5、赏赐物质, 改善老人生活条件

从秦汉到晚清这一时期, 帝王养天下平民老人最主要的就是物质赐予。汉文帝在即位当年就定制:对年龄在80岁以上的平民老人, 每月赐米一石, 肉二十斤, 酒五斗;90岁以上者, 每人再赐帛二匹, 絮三斤。唐高宗也下诏赐百岁老人毡、衾、粟、帛, 后来又把赏赐范围扩大到“凡民八十岁以上者”。洪武十九年, 明太祖诏令:“耆老不系卒倡优, 年八十、九十邻里称善者, 备其年甲行实, 具状闻奏。贫无产业者八十以上, 每人月给米五斗, 肉五斤, 酒三斗;九十以上, 岁加给帛一匹, 絮五斤, 虽有田产, 仅足自赡者, 所给酒肉絮帛亦如之。”由此可以看出, 在众多人口急需救济时, 老年人已经成为政府优先考虑的对象了。

6、推行“给侍”制度, 优待照料老人

“给侍”是唐朝给予“侍老”以生活方面的优待制度。唐令规定:“诸年八十及笃疾, 给侍一人;九十, 二人;百岁, 五人。”充侍的人称为侍丁, 作侍丁的人, 要“先尽子孙, 听取近亲, 皆先轻色。无亲近外取白丁者, 人取家内中男者并听”。此外, 《唐律疏议》指出:“侍丁, 依《令》免役, 唯输调及租。”天宝元年 (742年) , 唐玄宗在改元《大赦文》中说:“侍丁者, 令其养老;…比者王政优容, 俾申情理, 而官吏不依令式, 多杂役使。自令已后, 不得更然。”可见, 侍丁享有免役的待遇。为了侍奉老人, 老人亲属中的服刑人员也可权留侍养。根据唐朝的规定, 除“十恶”之外, 家有80岁以上亲及笃疾, 应侍养者可向刑部申报, 暂缓流刑, 以充侍养。待亲终满一周年后, 方押送流放之地。

7、行乡饮酒礼, 以明长幼之序

乡饮酒礼, 即乡人聚会饮酒之礼, 是自先秦以来流行于社会的一种民间仪式。它由政府出面主持, 劝励人们尊敬长老是其重要目的之一。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 唐太宗时期, 州贡明经、秀才、进士以及旌表孝悌均须举行乡饮酒礼。季冬之月, 行正齿位则由县令为主人, 乡之老人年六十以上有德者为宾, 次为介, 次为三宾、众宾, 与之行乡饮酒礼。县行乡饮酒则重在敬老养老, 即“孝子养亲及群物遂性之义”。明朝比以往各朝更重视乡饮酒礼, 并明确要“叙长幼, 论贤良, 别奸顽, 异罪人”, “其坐席间, 高年有德者居于上, 高年淳笃者并之, 以次席齿而列”。但是, 明朝最有特色的乡饮酒礼是在里社举行的乡饮酒礼。里社在“每岁春秋社祭会饮毕”之时行乡饮酒礼, “所用酒肴于一百家内供办”, “百家内, 除乞丐外, 其余但系年老者, 虽至贫亦须上坐;少者虽富, 必序齿下坐, 不许搀越, 违者以违制论”。这种乡饮酒礼直至清朝光绪年间才被废止。

8、实施刑律优免, 给老人宽宥待遇

对老年人的刑律优免主要体现在量刑准则上。也就是说, 在同样的犯罪事实面前, 对老年人, 特别是对年龄特别高者, 在量刑处罚上给予减轻或免除。汉惠帝在即位当年就诏令:民年70以上犯法, 不加肉刑。元康四年 (公元前62年) , 汉宣帝也诏令:民年80以上, 若非犯有诬告、杀伤人之罪, 它罪皆不究。而汉成帝时期, 对于老人宽宥待遇的年龄已经降到70岁以上, 且规定只有亲手杀伤人方追究法律责任。唐律规定:年70以上、79以下, 犯流罪以下, 收赎;年80以上、89以下, 犯谋反、大逆、杀人罪当处死者, 需要禀奏皇帝裁决, 犯其它罪则不究;年90以上, 无论犯何罪皆赦免不究。宋律亦是如此。明律规定:年70以上, 如果犯死罪者, 可减免为充军;流放以上刑罚者, 收赎。

三、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对当前农村养老制度建设的启示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预测, 2001年到2020年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04年底, 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 占总人口的10.97%。到2020年, 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 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老龄化水平也将推进到30%以上。与此同时,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要高出城镇1.24个百分点, 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这一切都已表明, 中国农村不仅已完全进入老龄化, 而且老龄化程度还要高出城镇。在此情况下, 如何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 国家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农村养老制度。无庸置疑,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关系和损益前代的基础之上的, 具有很大局限性, 但是它在保障当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却是客观事实。因此, 有必要结合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实际, 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建立健全中国农村的养老制度。

1、要突破传统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 实现农村养老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通过宣传教育改变观念外, 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 大力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同时, 通过政策引导, 积极鼓励非营利性老年公寓建设, 让农村老年人能有更多的选择。此外, 还要支持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建设, 从而实现居家养老与农村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

2、要拓展多渠道筹集养老资金, 实现农村养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农村养老需要大量的资金, 因此, 政府必须承担起财政投入的责任, 同时还需要依靠社区和家庭的支持。通过建立政府、农村社区和家庭共同支撑的多方筹资机制, 避免出现财政资金短缺问题。

3、要扩大养老制度的适用范围, 实现农村养老保障覆盖的全民化

一方面, 同城镇居民一样, 农民也是中国公民, 也有“老有所养”的权利。另一方面, 农村养老制度要能将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纳入到制度覆盖范围之内, 避免让农村养老制度只成为富裕老人的保护伞。而对于那些极少数的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国家应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岩:周代的尊老尚齿礼俗[J].兰台世界, 2006 (22) .

[2]王卫平: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J].江海学刊, 2002 (5) .

[3]龚书铎、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 (先秦卷)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陈明光:唐朝的侍老制度[J].文史知识, 1991 (11) .

[5]徐连达:论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历史传统[EB/OL].http://re-tiree.fudan.edu.cn/tgh/publication/publication_view.jsp?id=143, 2004-10-22.

[6]刘德增:古代中国的养老与敬老[J].民俗研究, 1992 (1) .

[7]龚书铎、毛佩琦:中国社会通史 (明代卷)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监狱双述双评工作总结下一篇:Saucy食品有限公司采购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