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永王东巡歌其六》全诗鉴赏

2024-06-29

李白《永王东巡歌其六》全诗鉴赏(共2篇)

篇1:李白《永王东巡歌其六》全诗鉴赏

李白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评析此诗当作于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正月。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

据《新唐书·永王璘传》,永王璘,少失母,肃宗自养视之。长,聪敏好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封永王后,兼任荆州大都督。安禄山反,玄宗至扶风,诏璘即日赴荆州镇所。俄又兼任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以少府监窦昭为副。璘至江陵,募士得数万,补署郎官、御史。玄宗委永王如此重任,其初衷是让他巩固后方。璘生宫中,不通事务。时江淮租赋巨亿万,堆积如山。璘遂起占领江左之意。以薛鏐(liú)、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麟、蔡駉(jiōng)为谋主。肃宗闻之,诏璘赴蜀觐见上皇,璘不从。璘子襄城王李偒(dàng)刚烈少谋,劝璘取金陵。于是引舟东下,甲士五千趋广陵(扬州)。然未敢明言。据《新唐书·李白传》,时白在庐山,被璘召为僚佐。李璘的思想动向及皇族内部的政治斗争,李白当然不清楚。于是他从爱国热情出发,写下了这组热情洋溢地赞颂永王李璘“功绩”、抒发自己“远大抱负”的`七言绝句。

六章言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这两句是说,李璘的军队军威很盛,人数众多,浩浩荡荡可直抵沧海,行军途中旌旗满布,环绕碧山。形容军容很有气势,反映了诗人出师必胜的信念和喜悦的心情。

篇2:李白《永王东巡歌其六》全诗鉴赏

试借君王玉马鞭, 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

赏析:

李白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象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这首诗就透露出李白的这种心情。

诗人一开始就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试借君王玉马鞭”,豪迈俊逸,可谓出语惊人,比起直向永王要求军权,又来得有诗味多了。这里超凡的豪迈,不仅表现在敢于毛遂自荐、当仁不让的举措上;也不仅表现在“平交诸侯”、“不屈己不干人”的落落风仪上;还表现在“试借”二字上,诗人并不稀罕权力(“玉马鞭”)本身,不过借用一回,冀申铅刀一割之用。

有军权才能指挥战争,原是极普通的道理。一到诗人笔下,就被赋予理想的光辉,一切都化为奇妙。“指挥戎虏坐琼筵”,就指挥战争的从容自信而言,诗意与“为君谈笑静胡沙”略同,但境界更奇。比较起来,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都变得平常了。能自如指挥三军已不失为高明统帅,而这里却能高坐琼筵之上,于觥筹交错之间“指挥戎虏”,赢得一场战争,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写战争没有一丝“火药味”,还匪夷所思地用上“琼”“玉”字样,这就把战争浪漫化或诗化了。这又正是李白个性的自然流露。

那时不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局面几乎不可收拾么?但有了这样的英才,一切都将变得轻而易举。“南风一扫胡尘静”,几乎转瞬之间,就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南风扫尘来比喻战争,不仅形象化,而且有所取义。盖古人认为南风是滋养万物之风,“南风”句也就含有复兴邦家之意。而永王军当时在南方,用“南风”设譬也贴切。

当完成如此伟大的统一事业之后,又该怎样呢?出将入相?否,那远非李白的.志向。诗人一向崇拜的人物是鲁仲连,他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这一点诗人屡次提到,同期诗作《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中的“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就是此意。

这里,诗人再一次表达了这一理想,而且以此推及永王。“西入长安到日边”(日是皇帝的象征;而言长安在日边),这不但意味着“谈笑凯歌还”,还隐含功成弗居之意。诗人万没想到,永王璘广揽人物、招募壮士是别有用心。在他那过于浪漫的心目中,永王也被理想化了。

上一篇:咬文嚼字赏析下一篇:怎样回答英语面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