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

2024-06-27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共8篇)

篇1: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

邻水县鼎屏镇第四小学冯华伟

教育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但是当前农

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小学的体育没有

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之内,所以有的学校只注重语数等主科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管理方面的力度。其次有部分的农村小学缺少完整的体

育设备器材,甚至有的学校连篮球场也没有。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中大多数都是采取“放羊”的形式。像这样的农村

体育教学现状令人深思。

目前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下面

简单阐述一下现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

第一、思想观念的落后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农村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意识里仍旧存

在歧视体育教学的观念。他们以为学生到校,好好学习,只要专心致

志读好文化课,发展好智育就足够了,至于体育锻炼那是可有可无事。

况且许多地方以学校成绩排名,“一肥遮百丑”,只要学校的教学成绩

好,就是好学校,而忽视了体育及其他各方面的教育。

第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

现在农村小学普遍对体育重视不够,把体育课当做可有可无的副课。甚至有些学校在课程表上排了体育课,但实际并没有上体育课,而是用来上其他文字课。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首先要重视体育,把体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第三、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配备还不能到位,出现许多任教体育课的教师不能专职专用。有许多非体育专业的兼职教师,也有体育专业的教师还得兼其他课,甚至不上体育课直接调配去上其他学科。使得教师责任心不强,很多是应付式的上课。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一到体育课就让学生自由活动,或扔一个篮球出来就没有事了。

第四、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就专职教师而言、在冬天的寒风、夏天的烈日下都不大愿意上室外课,更别说兼职教师了。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活动课。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就无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五、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走向新课程改革的唯一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一般来说,在农村小学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区。就以目前的状况来说,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器材也买进了不少,但是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甚至连教材教参都没有。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是很难得到改变的,这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第六、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不规范、器材少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现有场地器材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现今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不尽人意。要改进现今之状况,还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同时更期待能引起相关决策者、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篇2: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

自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校园建设上,许多泥瓦房改建成砖混结构的楼房,宽敞明亮;校园内的地板硬化、绿化美化、文化长廊都逐步进行了规划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在硬件设备上,由过去破旧的桌椅板凳,变成了配套的全新桌椅,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配备的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更使所有师生得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凸显,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小学持续发展发展的巨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方面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改由政府拨付,加上生源的逐年减少,一所学校的办公经费所得有限,而学校所需要花费的地方又多,如支持日常运转的开销、教学设备设施的添置维修、“五室”的完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舍的建设与维修、教师的培训费用、学校教育教研费用等等,造成了经费的严重短缺。如果再加上使用不合理的话,无疑是雪上加霜。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是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加大教学设备设施的投资,其次是做好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杜绝乱用、挪用。

二、学校管理方面

1、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流于形式。

我们经常说“以制度管人”,但归根揭底制度是靠人来实施的,于是就由了这种现象:学校有明显的条条框框,可谓“制度健全”,可事实却是到处充斥着“人情味”,校长怕得罪人不敢管,教师怕得罪人不提意见,学校里一片“和气”。所定的制度流于形式,结果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的不如看的。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选出一位合格的校长,因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次是加强对教师的纪律教育,让每一个教师都清楚一学期要出勤多少天,请一般事假不能超过多少天,每天上班应不少于多少时间。同时,上级各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对农村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第三,要让广大群众进行监督。

2、评价机制不合理。

一面高喊要素质教育,不要应试教育,一面却在评价学生和教师时都看重学生的成绩,让许多老师无所适从、不知所谓。由于评价的重结果轻过程,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思维过程,用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用简单的一元化的标准评价所有学生,从而压抑了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当然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就不会高了。

因此,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可行的评价制度,是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关键。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师方面

一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科学

等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二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三是教师分布不均衡。有些学校教学点多,学生又少,由于现实原因无法撤点并校,有限的教师无法合理安排使用,极大地浪费教师资源。有些偏远的学校教师少,而生活条件的比较好的地区的学校教师又比较多。

四是教学理念陈旧

(1)教与学的位置颠倒了,教为主,学为辅。教师习惯那种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做法,认为不讲周到、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就显得没有水平,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年纪较大的教师不放心学生,三翻五次地讲,五次三翻地强调,导致学生依赖性增强,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所学知识肤浅,应变能力差,没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学以致用。

(2)教学中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课堂中以我为中心,要求学生围着教师转。上课时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独霸讲台,学生消极被动,忘了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教师讲课时,只讲知识,只讲现成的结论,不讲方法,不讲得出结论的过程。缺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及时鼓励和肯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死读书,读死书,学习兴趣和自我价值失落。

五是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精疲力竭,效果不佳。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以上种种,导致农村小学教师业务水平偏低,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减轻教师的负担,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就很有必要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对外加强交流,要走出去,引进来;对内要挖掘自身潜力,加强校本研究,立足自己,发展本身。

2、充分开展集体文娱体育活动,让教师身心得以放松的同时,增进教师的归宿感与集体荣誉感。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教师的为人师表与责任感。

4、加强对教师的关心,提高教师的待遇,不光是物质上的,还应有精神上的。

四、社会与家庭

1、重智育轻德育。

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农村大多数家长素质偏低,不能正确地管理孩子,只看重结果(即考试成绩),不重过程,不能正确地配合学校督促学生的学习。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造成一些农村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可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留守儿童问题。

这些年;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学生基础薄弱,差生面广,个体间的差异较大,从一开始就良莠不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基本上是被教师逼着学。如此种种,加重教师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的教育的行为标准与社会的行为标准相冲突。

在学校里,我们教育孩子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而在社会上呢?学生们见到的或受到的教育却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又或是“拳头硬才是硬道理”„„如此矛盾的教育,又怎么能说服学生呢?又何谈思想教育呢?

5、“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上学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下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个打工仔。”这句来自农村村民的话简单地概括“新读书无用论”。它正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和家长对教育的投入。

篇3: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良课型

1. 完成任务型

这种课型是教师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上课本着传授知识的思想, 只管自己的任务完成, 不管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 没有课堂反馈, 没有课后补救。如一堂关于写人的作文课, 教师是这样上的:上课首先让孩子们先小组交流昨晚上积累的关于写人的有关句段, 其次是抽个别孩子在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交流, 提炼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几个词语板书, 教师开始讲解, 要写好人物形象就要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而且要写实写细, 这样人物的形象才鲜明。接下来学生自己写作。我们说文章是有感而发, 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没有激发学生丰富的感情内涵, 他们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吗?再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写好作文, 让学生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这位教师居然把这还节给省略了, 结果学生所写的内容大多都是来自积累的一些词句, 一些套话, 一些空话, 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即使有同学写的看似内容充实, 其实则是抄袭例文。这种类型的课就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 是对学生的贻误, 是对社会的损失。

2. 专家讲座型

有的教师给学生上课, 好似显示自己知识渊博, 讲课洋洋洒洒、漫无边际, 从上课到下课都是教师讲述, 好似专家教授办讲座。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走进诗歌的殿堂》综合性学习单元, 教师用了一周时间给学生讲解, 从诗歌的源头《诗经》讲起, 讲诗经、讲楚辞、讲唐诗、讲宋词、讲现代诗, 的确, 走近诗歌的殿堂让学生了解我国诗歌的博大精深是没错, 但你知道吗?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 这样海阔天空地讲, 孩子能接受吗?能接受多少呢?而课本编辑这个单元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自己设计学习方案, 收集有关诗歌的知识, 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3. 预案设计型

现在的教师所上课的模式都是事先做好准备, 备好教案, 上课时根据自己的教案来完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确实没错, 教师上课是要认真备课, 设计好教案。但我认为, 教案只是上课前的一个预设, 课堂情况也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所生成的东西也是预料不到的, 那么你预设的教学方法此时适不适合当时的教学呢?适不适合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有时要因事而变, 该调整的就得调整, 而有的老师却一成不变地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如有位教师上《两小儿辩日》, 关于早晨中午太阳大小问题的讨论, 有的说早上的太阳大, 有的说中午的太阳大, 有的说早上中午的太阳一样大, 学生的思维本来就打开了, 而这位教师生立即停止了讨论, 而一本正经地讲:“早上、中午的太阳一样大。”把一堂鲜活的课给抑制了, 把学生动脑的机会给抹杀了。我是个爱看战斗故事节目和武打故事节目的人, 我认为打战时, 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 那么我们的作战计划呢?也要一成不变地按照原计划进行吗?两人在格斗时, 别人所用的套路是不是就是你所设计练习的呢?总得随机应变、见招拆招吧!那么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必须按照设计的预案一成不变地进行呢?为何不可以灵活机动呢?如像这位老师, 学生已经活动开了, 为何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甚至说不定孩子还有很多创新呢?而他非得要把学生的思维拉到他的思路上来, 说早上和中午是一样大呢?

4. 唯我至上型

现在的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 奉行所谓的师道尊严, 认为教师就是教师, 教师就应该有教师的样子。认为课堂就是课堂, 课堂就相当于大堂, 就应该有个严肃的样子。上课严肃、气氛紧张、学生在这种高压下学习生活, 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 好多孩子的天性受到磨灭。我校有一位教师, 上课时学生自始至终坐得整整齐齐, 没有一个孩子动一下, 只听见教师讲课的声音, 其余没有一点声响, 有时静得连学生呼吸的声音都能听见。老师上课讲一, 孩子不能说二, 即使教师讲错了, 孩子也只有跟着老师错, 不准有人对教师评头品足, 发表言论。这样教出的孩子考试成绩蛮高, 教师还受表扬。试想这样的教学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呢?培养了孩子什么个性呢?只是把孩子教成了会做作业的机器, 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

二、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采取的对策

以上这些种种现象, 都是我在一线所看到和所收集到的, 细细想来, 这样的教学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反而对教学也是很不利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设计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望同行借鉴参考。

1. 互动学习型

这种课型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三维目标, 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孩子们根据这个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条件 (时间和空间) , 让学生动起来。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比如:古诗词三首的教学, 我们可以在明白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内容的基础上, 再根据不同程度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诗人介绍组、诗文朗读组、诗词讲解组) , 每个组都分配不同的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教师检查巡视并作个别解疑, 最后各组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上把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充分让学生完成, 如果学生实在不能完成的教师加以引导讲解。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真正做到让学生动手、动脑,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能力。远比教师先讲诗人简介, 后读古诗, 再讲解诗句意思, 最后讲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有效得多。

2. 问题讨论型

这种类型的课就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标、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设计成具有典型性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巧妙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 师生根据所产生的问题查阅资料, 互动交流、讨论、研究, 从而解决这些问题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 就根据大纲要求设计为: (1) 圆明园在没有遭到毁灭时的样子及其艺术价值。 (2) 圆明园是谁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了? (3) 圆明园毁灭后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 (4) 圆明园毁灭了的是什么?而没有毁灭的是什么?而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 再通过学生查阅资料, 同学与同学之间研究讨论, 同学与老师之间研究讨论, 最后总结归纳。从而解决问题, 得到新知。这种课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一起根据本课的目标讨论设计问题, 对于有些学生能够知道的、明白的问题也可以不讨论, 这样不但能节约教学时间, 还能达到课堂的高效。这样的课没什么花架子, 课堂也不热闹, 但我们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读书, 教师可以和学生同等地学习研究, 既教会学生学习, 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 何乐而不为呢?

3. 教师带动型

这种课型,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孩子毕竟是孩子, 其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都还得要教师去引导、去带动。如古代诗词的教学、古典文言文的教学, 小孩子的阅读能力较差, 知识的积淀也不深, 孩子在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就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在阅读理解、学习方法上给予带动, 甚至给予一定帮助。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中的《伯牙绝弦》, 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生从未见过这样的文章, 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满篇之乎者也的文章, 教师更应该交给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对实在难以理解的教师还要给予帮助, 给予讲解, 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工作是一个科研型的工作,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全新的过程, 而我们很多老师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这无不让一个热爱教育的人而心痛。教无定法, 但贵在得法。我真想大声疾呼:我们的教育不能空泛, 要追求真实, 追求效果, 为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教学。窦桂梅老师的观点——回到教学的原点, 使我拍手称快, 但愿我们所有的教学都回到原点吧!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 但在农村的边远山区仍然未冲出应试教育的樊篱, 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老套。为了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罗列出一些不良现状, 也寻求出一些应对措施, 望同行参考指正。

关键词: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文质, 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农村小学教育之现状及安全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安全教育;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26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6-050-02收稿日期:2012-04-20

一、“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缺以及依靠薄弱

随着“进城热”一浪高过一浪,如今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大量“留守儿童”“留守村”随之出现。绝大部分学龄儿童被父母留在家里,依靠年老的爷爷奶奶或者寄养于亲戚或者学校。第一监护人的分离,所导致的不仅仅是孩子在学习上的放任自流,还有孩子感情的缺失,很多孩子断乳开始就离开父母的监护,他们一年或者两年见到父母一面,也有的孩子几年也见不到父母的面,依靠电话建立的感情显得空虚而薄弱。所赖以依靠的爷爷奶奶不负重荷,除去务农这些繁杂的体力劳动还有老无依靠的情感压力,致使其能给孩子一口饱饭就是最高保障。

“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所表现的对于老师同学的不信任以及弱于律己是小学教育面对的一道障碍,在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纽带。唯一依靠的隔代老人过分的溺爱或者对于正面教育的不理解,使一线教育工作者颇感压力。

二、新的农村政策下出现了年龄最小的“工薪阶层”

国家对于农村的补偿性政策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生住宿费,取消中小学校借读费,只能按照原“一费制”相关标准收取作业本费,除此之外,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各种基本办学支出,一律在财政安排给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中开支,不允许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解决。省财政承担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寄宿中、小学生,每生每天最低生活费1元,全年300元(每年在校天数按300天计算,下同)的费用。其中,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寄宿生,小学生每生每天最低生活补助费2元,全年补助600元,初中生每生每天最低生活补助费3元,全年补助900元。

这些新的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教育支出的变化,还滋长了包括家长在内的惰性和优越感。很多学生变成了“工薪阶层”,不依赖于父母反而有助于父母,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再是理想或者改变命运的阶梯,而是“有偿劳动”,显得理直气壮。

三、就业形势对于农村教育的误导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新的变化,很多学生以及家长觉得上学不再是唯一途径。很多大学毕业就业困难,少数就业的收入也不是很理想。在家长和学生眼里,大学毕业和在外打工收入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工,也在县城或者是条件好的地方买房置业,孩子也有了不错的学习生活环境。反而那些按部就班上大学毕业就业的显得清贫很多。一味强调表面的物质利益,误导了很多家长以及学生,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也受到了影响。

四、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上述一系列新的状况,需要工作在第一线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心血使农村教育“更上一层楼”。最重要的是要强调安全工作,因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要学校明确领导及教师责任,真正从制度上完善学校安全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学校是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负总责,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2.要把学生安全放到学校价值观中,真正从根本上给予重视。具体来说,要把安全工作当做成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安全问题纷繁复杂,特别是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发生。还有就是课间学生在操场、教室玩耍,或是自己不小心,或是他人推搡打闹,或是学校设施设备的因素,引起伤害事故。 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等方式让老师真正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师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定期放一些宣传安全教育的影片来宣传其重要性。

3.学或放学时的伤害是学校安全管理最为薄弱、也最为艰难的环节。既包括上学前放学后这一时段发生在校园的伤害事件,也包括发生在路途中的伤害事件。 因此学校可以和村委会达成一致,定期对家长做一些安全教育的宣传,这样可以使学校家长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保障力,从各方面对孩子们的安全得到保障。对那些“留守儿童”,建议形成互助组,不能在安全这道环节忽视任何一个人。

人身安全固然重要,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媒体的强大作用,使得很多孩子出现“早熟”,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性教育也显得格外重要,对于这一点,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课或者心理辅导工作室,给孩子健康的心理教育,正确认识周围发生的事情。及时解除内心阴霾,使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灵。

第二,进行实时的家长培训,或者印发宣传册,要求每一个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做出好的表率,比如不看淫秽内容的光盘,不谈不适合孩子的成人话题等等。遇到问题,正确教导,不避讳更不能误导。

第三,对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要有正常的生理卫生讲解。让孩子们对于自身有正确的认识。

篇5: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军的重任。20世纪我市培养出了以郑凤荣、董贤林、陈玉香等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而近几年我市在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和立定跳远五项指标均低于20世纪90年代,现在的学生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因素 1.学校体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虽然素质教育已实施了多年,但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学生健康方面的发展。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但有很多教师认为培养兴趣不如提高成绩更实际,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上不去,影响自己的考核.对学生家长也不好交代。学校安排了体育课近乎于应付,不得不上,即使上了工作量也不能与主要学科同等对待。更有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只是蹦蹦跳跳玩玩而已,只要是学生不出现安全事故,在操场里随便玩,玩得高兴也是属于创新教学。情景之一:有的个别小学体育课上只见学生不见老师,问其学校领导得知,该教师刚上完数学课,利用体育课休息休息;情景之二:问及学生上体育课时常使用哪些体育器械?学生含糊其辞的说:没用过。问学校领导得知,几年前上体育课时,从双杠上摔下一学生,学校赔了不少钱,从此上体育课时基本就不用器械了。问到使用篮球、足球器械时,学

校领导说:“现在的篮球、足球质量不好,几天就损坏了,总不能几天就买一个吧!再说资金也不允许呀!”从以上可见,这样的教学观念怎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呢?学生的体质健康能得到保障吗?更谈不上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后备运动员了。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农村小学体育管理体系落后

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比较落后,体育工作在整个工作规划中还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不安排不行,而实际上却根本达不到国家的有关要求;业余运动队的训练搞突击,应付比赛,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等等。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学校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

3.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当前,我市有的城镇学校拥有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和健身房等良好的体育设施,而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很大。沙土地跑道、煤渣跑道遇到下雨下雪,体育教学很难实施。在现有的农村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也导致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也较快,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落实,出现放羊式的教学,很难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体育课,也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

4.师资力量落后

一方面,农村小学师资比例严重失调,体育老师得不到专职专任,人力资源严重浪费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农村小学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的专业思想不够巩固;一方面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活动相对较少,学习范围窄也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5.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调查的15所农村小学中,12所小学制定的教师考核方案中,只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的评价,忽视了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严重地打击了体育教师的上进心,迫使许多年轻体育教师转任“主课”。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较多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给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和消极因素。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难题,找到突破口,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呢?我认为,我们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1.学校方面

学校领导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各学科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把增强学生体质纳

入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校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给体育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认真扎实开展好体育教研组的活动。备课、听课、研讨、交流环环相扣;鼓励体育教师培训、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境界,提高文化素质,切实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使教学与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要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学校必须保证课间操及课外活动的开展,保证全体学生在校l小时的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立小学兴趣小组。提高对特长生的培养。

2.体育教师方面

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实际,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因材施教。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师要勤于动脑,农村教学环境和设施有它的特殊性,场地大,器材缺,可以利用传统体育项目弥

补器材不足的状况。利用场地大的优势增加一些队形的变换,使成套的动作更丰富多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如沿着花坛跑、绕树慢跑;利用围墙对墙投掷、曲臂撑或推隔离墙练习。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容易调动学生情绪,运动量也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将农村民间的体育活动和当地的风俗加以整理,结合体育游戏,适当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如“跳格子,跨垄沟”等,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组织进行一些小型的比赛并正确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此开展,一定会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市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许多学校已经淡化了体育教学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紧抓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各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体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当前章丘市开展的争创特色项目学校为契机,在农村小学学校有目的地选择一到二个体育特色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运动基础,自编校本教材,认真加以实施,迅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对缩小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现状,并非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我们坚信,只要学校校长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

篇6: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初探

作者单位:晋源区姚村镇实验中心小学 姓名:孙吉芬 性别:女

联系电话:*** 邮编:030054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农村的孩子耳濡目染毕竟有限,受家庭条件的约束,作文也就成了“言之无物,言而无味”,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甚至成为制约农村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归纳总结一些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关有所突破。

{关键词}作文教学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指导途径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原教学大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订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提出,虽然竭尽心智,花了不少功夫:鼓励学生写日记;要求写周记;每单元教学完后都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对上交的作文详批详改;作文课上,讲了许多写作技巧,也要求学生记在心上……但是,花了不少功夫,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农村小学,师资、生源、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状况、家长素质等诸因素都严重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滞后,在语文科目的作文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困境。

要想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最有意义的是探索如何在三年级作文教学启蒙阶段把学生引上路,进而搞好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为此,应从教学的主客体方面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及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指导途径。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

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仍有许多“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会道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挤不出一点墨水。、地区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制约着作文的进步。很多教师由于功用、功利思想作怪,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禁锢了部分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去作文,例如段落是三大段结构:第一段开篇点题,第二段介绍主要内容,第三段谈体会、感受。结果学生的文章谋篇布局是一样的,如出一辙。又如只注重于仿写、忽略了创造性的写作练习。无可否认,仿写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但无创造性、发散性的写作练习,就不会有后来的超越,文风呆板而不活泼。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跳跃的,我们不要给学生定框框条条,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写出他们的习作来。

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读写并未做到真正结合,很大一部分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总是占去大量的时间,正当要涉及写法时已临近下课,于是蜻蜓点水,大有走过场之嫌。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作甚至套作上,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优秀的作文。

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现今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二、教师的作文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对影响学生作文质量诸因素的分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

(一)语言知识的指导与训练

在语言功底方面,首先应当是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写作的最基础部分。小学生作文时提笔忘字,写起来错别字连篇,就在于识字基础差。教师要高度重视识字积词,字词之于文章就像砖瓦之于高楼大厦。识字时充分注意字的音、形,对于字义则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因字扩词,因词说话、造句,连句成篇。如此,不但真正掌握了字,而且训练了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其次,要高度重视语汇积累,如好词佳句、名诗名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目前教材很有重视语汇积累的趋势,说明语汇积累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当然,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巩固了积累。并且,如果不善于运用所积累的语汇,可能形成僵化的“掉书袋”或者只积不会用。所以要积累,更要在说话、交际、作文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再次,训练语言要重视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多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指导、鼓励、督促其说流畅、说通顺、说完整,说得有艺术水平。口语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一种途径,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成正比。

最后,在语言因素方面,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我们应该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破万卷”说的就是博览群书,因读得多,下笔做文章自然就会如有神助;诗读得多,自然也就会作诗了。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影响最直接的一面。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阅读文章大多都是优美、标准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在教学中多指导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赏析,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作文水平。学生仅限于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不少成功的语文教师的经验之谈,意即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真正受益。

课外阅读要作好指导,具体地说:

1、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把一些好词佳句、谚语警句、精彩片断以及激人上进的材料等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并加以分类整理,熟记于心,有所感时提倡多写读后感。

(二)立足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留心日常生活,做生活有心人——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家乡、学校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学校老师的工作表现,观察班上同学的学习变化,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通过参与不同活动,学生对活动过程了然于胸,情感体念较深,写出的作文有内容,有真情实感。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而且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三)拓宽知识面的指导 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大原因,还在于知识面、视野的狭窄。为此,教师并非无所作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充分利用课堂、学校条件拓展知识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向学生介绍各种常识,各种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课外尽量让学生多阅读。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还可以无限地扩展知识、开阔视野,间接地对作文水平发生影响。“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弥补学生接触面狭窄的不足。对于作文,知识面广了,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内容怎么可能不充实呢!

其二,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养成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习惯。让学生不光具有丰富的书面知识,更具有丰富的结合实际的生活积累。事实上,农村的有些事物也是城市学生从未深刻体验的,大可加以开发:自然本真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人们在寒来暑往中的生活劳作、喜怒哀乐,大可引导学生去细细观察,用心感悟,并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在平凡、单调、枯燥中发现美,记录美,化腐朽为神奇。不管何时何地,告诉学生,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只要善于去挖掘,去发现,作文的素材真是俯拾即是。

(四)重视讲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老师改”为“学生互评互改”等形式,就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爱学爱思,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适时予以指导,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鼓励竞争,激活士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好品质;其次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的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自由争论,在争辩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进行调整,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只要走好每个“一小步”,结果就是大进步。

总之,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诸因素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促成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发面都具有不可偏废、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即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的困境,进而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联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也应该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读内容,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⑴《昭通教育》2005年第一期

王家秀 施汝坤 吴静等人作品 ⑵《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主编

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版 ⑶《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任长松著

篇7: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时候,我最怕做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我常常为了一篇作文而翻遍家中所有的作文书和好词、好句摘抄本,但还是写不出一篇好作文,直到我初中时那位知识渊博的王兆康老师拿着我的一篇作文说 :“这篇作文写得不错,材料选择恰当,中心明确┈┈。”就是这么几句看似普通的话,使我的眼睛一亮,才知道写作文并不可怕,而是件有趣的事。现在也为人师的我在教学生涯中,也觉得有许多孩子正重复着我当年一样的经历,他们也常常为作文而苦恼,每每作文课时,苦思冥想,抓破头皮也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针对这种现象有过相同经历的我,如何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也不再“惧怕写作文”,在此我定出我的一些小小的心得,希望在教学中当一个好向导,为孩子们做一个好的引路人。

一、撒播爱心--呵护创新的萌芽

回想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总是抱着“鼓励”为先的思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朝着自己创设新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那就是:给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唱”赞歌。所以在每篇习作里,我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闪光点,诚恳地表示肯定、赞扬。哪有学生不为自己创造出来的闪亮闪光的东西所感动的?连我也常常被自己找到作文中的闪光点而感动,比如在一篇描写小草的习作中,也许城里孩子大多会写一些赞美小草如何如何美的作文,而我的一个学生却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小草,无时无刻地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这样的语句,也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山里孩子才有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除了完成老师规定的作文之外,每周还主动多写一篇。让我评评他们习作的优劣。这样要评改额外的相当数量的作文,我的精力与时间投入更多,但为了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我情愿,也值得。

曾记得,这群孩子读三年级时,做了一篇小作文,上交后,我还未批阅。刚好与我校的一位老师在探讨山里孩子的作文教学,这位老师随手拿来一本,翻开一看赞了起来:“呵,写得这么长,这么好。”。“长”,指作文本写了一页字,“好”字写得清楚和端正。她仔细地看完后又微微一笑,说:“可惜,是笔流水帐。”对此作文我应如何批改?用老眼光批它一个“60分?”算是给加分了。此时,我想起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观念不改变,而望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地够得上得标准,那便是缘木求鱼。”这就是告诉我们批改作文的观念也必须更新。这篇作文在我笔下却得了“85分”。不是“60分”!我是从爱护学生出发,以新的视点进行批改。我把这篇作文的好坏,该得多少分以及为什么给了85分的原因,向学生作了分析、讲评:“写作态度、字迹端正,篇幅长等”。文章的小作者叶雪灵同学看过评语和分数之后欣喜万分,同时也激起她写作的兴趣。

说来也奇怪,叶雪灵同学虽然小学毕业好几年了,但她 对写作兴致还是很高,直到今年考上高中,在全段来说她的作文水平也是名列前茅的。回想起那次“流水帐”。假如我给批个沉甸甸、冷冰冰的“60”,或写一句“你怎么记一笔流水帐”的话,也许永远也激不起她的写作激情。经过这件事后,我给作文打分从不“铁面无私”、“严

格把分”,而是“小心翼翼,”舍不得扣分,还写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评语,为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找闪光点,唱赞歌。

二、激荡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

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可以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坦,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问题好象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

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烧面条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 ┈┈。想不到,学生竞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的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

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使我感触很深:

第一次是运用传统的命题方法。这就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而且教师命题的题目只有一个,学生只能以这个题目作文。这种命题作文有几个明显的弊端。其一,我们知道题目既定,就规定了这篇文章应写什么,不应写什么;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因为题目的本身已经在某些方面提出要求,这样做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多向性,往往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但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不一定有利。其二,题目既然老师出,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意愿而作,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讨厌、害怕、应付的心理,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大负担。

第二次作文指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在教学中的尝试。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设计提问方法和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总趋势。

三、慎下禁令――忌以死板之“箍圈”框孩子的思维

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感到最懊悔的作文教学是在我教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写一件“我喜爱的玩具”时,我要求学生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为了便于指导,我安排一堂指导观察玩具的作文训练课。

上课时,我就拿出一辆小汽车玩具让学生观察。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小汽车怎样?”学生说:“小汽车真漂亮”、“小汽车真可爱”┈┈。当时,我把学生说得较好的词语摘在黑板上。接着,围绕重点词语,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小汽车的可爱、特别之处。我按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先观察小汽车的外形、颜色以及使用方法等等。同时,把学生描述时出现较好的词汇一一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观察体会写出这篇作文。

当同学们交上作文时,我发现他们的文章开头都是:“我有一辆可爱的小汽车”或“我有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大部分同学都把黑板上的词语用在自己的作文里,虽然文章都写得相当不错,但我总觉得什么地方“缺”了点东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事后我们班里最小的女同学叶华告诉我:“梅老师,我家有一个洋娃娃更漂亮,它整天都陪着我睡觉┈┈”我的心为之一颤,是啊!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喜爱的玩具,都有自己“玩”的方式,并不经同于课堂上的“小汽车”。虽然学生也按老师的思路写出了“小汽车”,但没有联系生活、拓宽眼界,无法抒发真情实感。

每每想起这堂作文指导课,我都觉得异常的懊悔。如果课前让每个学生带上一个自己喜爱的玩具,教学时,我只教给学生观察的方

法,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玩具;如果指导观察玩具时能围绕总起句,按一定顺序观察,扩大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这样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根据个性自由发挥,也就不会出现那样千篇一律的文章了。

篇8: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现状

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投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初级中学相继建起了物理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合一实验室模式的“农村初中实验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装备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加之原有的实验器材老化,损耗严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生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也做不了。本该作实物操作的实验却被搬到了黑板上,成了“黑板实验”。长期的“黑板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感到学习物理很乏味。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认识到这一点,加大了实验的投入,实验教学才得以正常开展。例如,江苏省于2006年面向农村中小学的“四配套工程”,使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验教学场地和器材基本得到满足。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状况

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以临近退休年龄人员为主。工作上精力不足,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差,业务水平不高,参加培训机会少,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相距太远。

教师思想上的麻痹:小看“小实验”

在中考中,物理实验占有很大的比例,约在30分左右。在新教材中,教材列出了许多小实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小看了这些“小实验”,认为这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小实验,没必要做。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一些小实验。而这些“小实验”是“大”实验的基础。且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的有益活动。

实验教法单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出结论的步骤进行,而没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教材特点去设计教法,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发思维的积极性。同时教法单一也显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电教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视觉效果差,而电教媒体可通过图、文、声、像,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能大大提高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四“少”

实验教学中,实验记载少。准备学生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项经常的工作,有的实验年年做,但以前没有记载。上次实验出现的问题隔一年就忘了,这次还会重复出现,多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因此,教师要做好实验记载,斩断工作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记载需改进的地方,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往往是升学率,评价学生就是看分数。很自然地,大家仍以应试、升学为轴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过程怎样并不注重。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学生实施考核势在必行,但应摒弃传统的书面考核的单一形式,用书面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地衡量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操作考核中应以“易行”“可靠”为原则,操作考核的内容要覆盖所有的考核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评分要以学生的操作动作、操作结果论英雄。

实验搀扶的多,自主的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写好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完成实验,归纳结论,而学生真正能自己完成的实验可谓凤毛麟角。其实有的实验可完全放开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讲《磁体和磁极》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足够的实验器材:指南针、各种铁钉、漆包线、钢丝、铝片、大头针、钢条、几块形状不同的磁铁。然后学生逐步实验得出磁体、磁极的概念以及磁体的四个基本性质:1.吸铁性;2.指向性;3.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习内容。有的教材中虽然是演示实验,也可改为边教边实验,增加自主实验的机会。如:《滑轮和滑轮组》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通过实验正确判断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去“发现”,从而找出F与G间的关系,这样比强行灌输胜千倍、万倍。增加学生自主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分析、观察、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注重结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得少。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能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引起物体体积、密度、比热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变化引起像的性质的变化,反映了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教学,学生逐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了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但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实验现象及结论,不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辩证思想的渗透了。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现状,必须从人员配置、思想、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考查力度上抓起。

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培训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理论技能,懂得运用一定的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器材进行信息传播的技能,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维护知识。此外,还要求能根据新课标要求,具备选择器材的基本能力,尽量用最简单的器材,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专职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江苏省于2008年举办了“江苏省‘四配套工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是省教育厅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以来,为巩固建设成果,提高使用效益,倡导教育装备“保障教学、融入教学、促进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举办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是教师做实验、学操作、比技能的重要方式,是所有参赛选手个人专业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的演绎,更是对各地区、各学校重视实验装备和实验教学,提高教师实验技能素质的一次检验,对提高理科教学质量,发挥“四配套工程”所配教学仪器使用效益,探索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依照新课程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观,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究、分析、归纳出结论。要将封闭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幻灯投影将一些在实验现象不太清楚的实验制成课件,以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加大考查力度

近几年来,各地对物理学科的检测不仅有书面考试,还进行了实验操作的考查。例如:2009年盐城市中考物理操作考查题为: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水的质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各学校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并不如人意:实际操作的成绩并不计入中考总分,学生、老师、并不太重视;操作流程有待规范;物理实验考查基本上由各地区、各学校自行组织,各学校的物理老师自己监考,教育主管部门巡查,考试成绩的虚实有待进一步的论证;考题往往是事先公布,即使平时不做实验,到考查之前加强训练一下也没有什么问题等。因此,要建立健全实验考核的评价、督导、激励机制,确保农村中学物理实验的正常开展,提高物理素质,造就一代新人。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得以稳定的发展,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是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大学教育应该严下一篇:给爸爸的信四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