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导

2024-06-27

基础会计教学导(精选6篇)

篇1:基础会计教学导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沈建强

摘要: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探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以便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学习和教学应用中去。

关键词:思维导图;理论基础;中小学

图在教学中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直观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如果说文字、语言侧重于逻辑表达,那么图则以直观形象见长。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擅长用“图、表”来说明问题,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解题,总要借助图进行分析、计算。那么,在教学中是不是应多关注图的作用呢?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有的教学中没有将“图”置于更重要的地位,仅是辅助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不仅在理科,甚至在文科中也太过于强调严谨的逻辑表达,忽视了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在国外,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已较普遍,但在国内,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还不多,还不够系统。所以,本文试图探究一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意义和它的理论基础,以便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70年代所创,经过三十多年的实验与深化,已经得到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的认可,风靡欧美数十年,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为止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目前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思维导图的应用和推广。

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是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如图1)。它组织信息的方式是非线性的。

图1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不仅提升工作效率,更让莘莘学子快乐轻松地面对学业。在学校,有人成天都在玩,成绩还很棒;有人昏天黑地,整日埋在书堆里,功课还是不理想。关键不在资质天分,而在于读书的方法。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因为传统的笔记模式一般都只用到圆珠笔、钢笔、铅笔来书写,很少用到图像及分类,传统的笔记模式一般只调动了大脑的2~4项功能。而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时,它不但用文字、数字,还用到关键词、分类、色彩、图像。使用思维导图,充分地调动了整个大脑的功能,左右脑同时打开,并谐调地运作,可以提高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能综观整体,又能关注细节,让大脑愈来愈灵活, 愈来愈聪明。思维导图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心智图法。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简单易用的思维导图有如此强大的功能,那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它的理论基础吧。

1.脑科学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据表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管语言、计算和逻辑推理,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特点,右半球主管想象、创造和形象思维,具有不连续性、弥散性、整体性等特点。因此,左脑又被称为思维脑,右脑又被称为创造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杰.斯佩里的“左右脑”研究认为: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词汇、逻辑、数字、次序、线性、分析、序列,右脑负责节奏、空间知觉、维度、想象、白日梦、色彩、整体意识。

“左脑+右脑”的“全脑”思维模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脑科学研究发现,目前人类右半脑的开发和利用非常有限。人类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加以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思维导图利用“左脑+右脑”的“全脑”思维模式,有利于激发大脑的潜能,并使大脑平衡协调发展。无论是在效率、效果还是效益上,思维导图都比传统学习方法更有效。“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你一下子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美国管理学作家DR.Tony Turrill)

着眼于对构成大脑物理结构的神经元网络的分析和研究,托尼?巴赞认为,人脑的思维具备类似庞大的分支联想模式,即从婴儿出生起直至其整个一生,“成根的思维线条从一个几乎无限的数据节点数放射开来……,产生无限制的联想序列。大脑正是以分类和关联的方式,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神经树突上,并可以据此综合地研究学习者所关心的任何主意和问题。”(Tony Buzan,1994)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记住知识的原因在于:它运用了学生的左右两边大脑一起参与学习和记忆。一般而言,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形象记忆更轻松、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以前,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人的右脑处在被动和闲置状态。思维导图调动了人的右脑的机能,使人的左右大脑一起配合,让人的神经通路更畅通,人的思维潜力挖掘得更充分,因而记忆更轻松,学习起来更容易。所以,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全面锻炼学生大脑的综合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变得聪明的原因。思维导图不仅带给了学生轻松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而且带给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思维导图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着学生的创造思维。

图2 大脑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让思维过程外显,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思维过程的全局,是一个发散性的、非线性的思维过程,较好地训练了人的右半脑,使左右脑协同工作,或者说“全脑”工作,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如图2是对大脑功能思考的一个例子。

2.认知心理学

结构性知识也称理性知识,是指某一领域内各概念如何相互关联的知识。结构性知识将陈述性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结构,描述了个体对不同内容领域概念的组织(知识结构)。结构性知识有助于促进先前知识的运用。学习者对某一领域内各概念相互关联方式的清晰程度和独立描述的能力,是先前知识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高阶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知道“是什么”是不够的(通过记忆来测试),还应该知道“如何用”(先前知识的运用)以及知道“为什么”。结构性知识为知道“为什么”提供了概念基础,它描述了先前知识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对此种关系的理解。就知识的表现来说,思维导图非常直观形象地表现了由事实、概念、命题以及原理构成的知识。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怎样理解整体和构成整体的部分之间的关系。格式塔理论认为如果对构成部分有恰当的认识,将有助于形成整体的意义,了解各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从整体上表现了某个较为广域概念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使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联系,新旧知识发生相互渗透,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新意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正是由反映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复杂的概念结构系统构成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超越了有关知识的分类,有利于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3.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即将新知识结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意义学习就产生了,意义学习的心里机制是同化,学生能否得到新知识、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是否有有关概念和新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心理学家把人脑看成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输入的信息按层级架构来选择和加工,并和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进行对照、组合、变换和重新排列。当学习者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正确联系在一起时,新知识即成为其已有知识网络中一个新联结点和知识生长点而整合到其认知结构中。认知科学证明,知识结构便于长时间记忆,知识结构的存在便于概括理解,有助于问题解决。而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恰好与上述理论相符,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加工、概括,并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备的层级结构形式进行排列;它注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注重学习者理解科学概念的过程,强调从事物的关系中把握和拓展概念本身:它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帮助学习者组织、建构知识,并使之概括化、网络化,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提高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更好地把握思维过程和知识的整体架构,以便于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三、小结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你提高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制定生活和工作计划,轻松自如地掌控前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工具,可以增强使用者的思维广度和清晰度,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它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一把金钥匙。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思维导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这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推广和应用思维导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2005(5)[2]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 张豪锋,王娟,王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5] 徐亮.语言习得神经机制性别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6] 孙景丽,刘罡.“友善用脑”中思维导图的运用[J].北京教育(普教),2006(4).[7] 郏伯荣.思维导图在英语单词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4).发表于《浙江教育科学》2009年第6期(双月刊)。

篇2:基础会计教学导

作者:李健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思维导图教学,可将单调繁复的软件操作变得有章可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个详尽的了解;可将平面的知识生动完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教学设计更趋于科学合理。

关键词:思维导图 思维管理工具清晰的逻辑链路教学节奏知识脉络 备课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75-01 半个多世纪前一个叫东尼·博赞的小男孩子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因学习成绩被分在D班的他会为世人开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法。该方法形式简单,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却又十分有效,我们称它为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这种图文并重,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的关系图就是思维导图。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原本复杂的知识结构被简化为一些知识节点,然后再辅以插图说明,使得读者对知识系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让人记忆深刻,在学习活动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明显作用。那么这种方法是否也可以用在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探索出了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方法。1 思维导图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

尽管我们倡导并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多年,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仍在高职院校大行其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习惯于以单向讲授为主、以板书和图示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遑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凸显出“既定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办公软件应用环节为例,如果学生在学习该软件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些功能应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或者这些软件功能可以给自己的工作、学习带来什么样的益处,而教师的教学活动还全部以板书或PPT的形式讲解,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懵懂和茫然,进而感到索然无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开始尝试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情况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几乎全部是在机房里通过对软件功能演示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准备过程中一方面要准备实例教学,另一方面也要输写文字教案,而再严谨、简练的文字也比不上一张简单明了的图画更能说明问题。试想我们如能将一个繁杂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用一个简单的图形表述出来,并且,这些操作的关键点和软件功能之间的逻辑链路也十分清晰,那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龙源期刊网 http:// 学习就会更加直观、生动,收效显著。而一种能够理清我们思维的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恰恰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采用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担当这样一种相对完善的思维管理重任,是因为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后,证明它具有以下几点突出的优势。2.1 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节奏

由于思维导图可将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标注在图中,教师通过这一张全面的、具体的既包括教学目标又包括实施方案的图表可以摆脱章回式的教案首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课堂中的接受情况和课堂反馈,可以参照教学设计的图形脉络,实时调整授课节奏,便于教师把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2.2 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脉络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随着教师的讲授记录笔记,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录笔记而无瑕听讲,影响他们吸收、消化学习内容,造成事倍功半的尴尬情形。采用思维导图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阅读思维导图、梳理出整节课的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进而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注重分类、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2.3 通过优化提高备课效率

目前许多职业学院的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他们一方面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一方面又承受着职称晋升和专业进修的多重压力;所以他们急需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方法,使自己能够尽可能提高课堂准备效率。而思维导图的采用可以让教师快速整清教学思路,只需按照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要求,制定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在思维导图软件上完成内容的梳理与优化,使自己始终站在把握整体目标的高度掌控课堂教学。3 思维导图的使用要点

思维导图虽好,但真正要将其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下面我为大家举出一个教学案例来介绍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在本案中我们以MindManager9做为制图软件来介绍计算机基础课程中excel2003电子表格第一讲学习前准备这一章节。首先可让学生打开MindManager9的工作界面,新建一个空模版,在“核心主题”中输入“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第一讲)准备工作”并用鼠标选中“核心主题”后按回车键;加入所要讲授的知识主题;进而,向下延伸至具体知识点,直至将所表述的内容在图上一一列举。

龙源期刊网 http://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文字的数量,只在导图中标明关键步骤的关键词即可,切记不要长篇大论。在完成知识框架结构的编排后可在主题内添加编号,并加入与之配套的图形标识以加深阅读者的印象,直至最终完成这一章节教学内容的设计。

篇3:基础会计教学导

思维导图是由Tony buzan在六十年代创立。至今, 在全球已经为成千上万的人使用。它所依据的原理就是人大脑的思维模式。人大脑的思维模式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庞大的、分枝联想机器———一台超级生物电脑, 成根的思维线条从一个几乎无限的数据节点处放射开来。这个结构反映了构成大脑物理结构的神经元网络。正是大脑的这种放射性思维模式, 人具有了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就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 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 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 包括词汇, 图像, 数字, 逻辑, 韵律, 颜色和空间感知, 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

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 可以用于自我分析、解决个人问题、记日记、做方案、讲故事、家庭学习、思考、记笔记、进行教学等等, 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用“纸+笔”进行手工制作, 也可以使用计算机。现在, 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 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 这些软件都非常容易掌握, 不仅是教师可以使用, 学生也可以使用, 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中所附思维导图都是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的。

二、学科式专题研习

专题研习, 也叫研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专题研习的题材多与学生的学习或日常生活有关, 可以是围绕某一科目或学习领域, 也可以是跨学科或超越学校课程的界限。围绕某一科目进行的专题研习称作学科式专题研习。基础会计专题研习就是学科式专题研习。

目前在学科式专题研习中教师和学生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四点:

1.教师给出的参考题目范围较狭窄, 学生不感兴趣。

学科式专题研习的题目一般由教师按照学科特点给出范围, 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或者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既不愿意自己想题目又对教师给出的题目不感兴趣, 通常是“这题目是老师叫做的!”或者“这题目是我们抽签得来的”。学生对研究的问题缺乏内在的兴趣和动力, 造成为研习而研习。

2.教师给予的指导和反馈不够及时, 学生得不到及时的鼓励。

由于采用的是大班制, 一个班通常有四五十人, 教师要看完每个同学的资料才能给予指导和反馈, 而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大段的文字, 造成指导和反馈滞后, 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3.很多学生的作品只是资料的堆砌, 因此结论一般也就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 很少有新的体验或新的见解。

很多学生在作专题研习时, 只是将不同来源的资料剪下来或抄下来, 对内容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理解。学习能力停留在搜集和整理的低层次阶段, 很少有分析、综合、批判、反思等高层次思维。

4.教师和学生感到作专题研习只是加重了双方的负担, 缺乏成就感。

学生做的报告, 除了精美的手工外,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他感到自己拥有原创性, 因此也不会感到自豪。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熬夜赶报告的痛苦回忆。

教师加班加点看报告并给予评价, 看到的只是堆砌的资料, 毫无新鲜感, 学生没有进步, 教师觉得费时费力又不见成效。

上述四个问题, 在引进思维导图后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进。

三、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的应用

专题研习一般包括六个阶段:确定课题、策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表达成果和评估优劣。在这六个阶段, 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下面以确定课题阶段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的应用。

确定课题是所有专题研习中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在专题研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与课题不明确有关。在确定课题阶段, 教师所遇到的最大矛盾是:如何在受到学科局限的同时, 又可让学生享受高度的自主权及感到所落实的研习题目是内发的或符合自己的兴趣?要两者兼顾, 采用的方法一是先由教师给出参考母题, 再协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确定子题。

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教师先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了十几道题, 然后要求对这些题目感兴趣的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制作思维导图。根据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最终确定课题。例如, 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题目是“假如我有10万元”, 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如图: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了, 但是没有一个重点。此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一个或几个分支最感兴趣, 期望得到哪方面的知识, 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一个学生表示对办厂很感兴趣, 因为她自己家里就有亲戚开厂, 很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毕业后有条件的话自己也想试一试。经过进一步的讨论, 最后她将课题确定为《风采布娃娃厂》。下面是她制作的课题思维导图 (部分) 。有的学生表示对买债券、基金、股票等很感兴趣, 确定课题为《我的投资组合》;有的对储蓄很感兴趣, 确定课题为《我的储蓄组合》等等。每位学生都可根据确定的课题制作课题思维导图。

采用的方法二是, 对于那些既对教师给出的题目没有兴趣又不愿意自己选题的学生, 让他们先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与学科有关的资料, 附简短读后感, 并随时写下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感想。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 从中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例如, 一位不愿选题的同学, 在他的随感中谈到有些学生有问题也不愿意提问。教师发现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就和他一起讨论他自己提问的时间、方法以及周围人有疑问时的处理方法, 并建议他以此作为专题研习的主题, 最后确定课题为《浅谈学业求助》。

学生选题后按照题目组成学习小组, 有的小组每个人的题目都不一样, 如刚才例举的“假如我有10万元”组;有的小组每个人的题目都是相同的, 如“我的专业”组。在后一种情况下, 由于组内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所制作的课题思维导图也不相同, 此时就需要进行讨论, 将小组中每个人的想法统合起来, 最后形成课题思维导图。在讨论问题时, 可以由一人担任秘书工作, 把整个讨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对于每一个新的观点, 秘书决定应该加在哪一个分支的下面。每个讨论者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符号框图 (或颜色) 。利用这种方法, 首先使每个观点都可以在图上根据它的位置而判断出其重要性。其次, 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讨论正在向哪个方向发展, 可以使参与讨论的人员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而避免跑题。再者, 通过每个人使用不同的符号框图 (或颜色) 可以显示出是否有一两个人正在控制整个讨论过程, 而刺激其他人员多发言。经过讨论, 全组学生一起确定课题思维导图。学生总结说:“在专题研习期间, 让我感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虽然途中有很多争吵, 可每次争吵完之后的结果都是美好的。经过这次经历, 我相信自己以后能更好的与人沟通与合作。”

确定课题后,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内容, 实施的方法、工具与过程以及预测结果, 教师要求学生以下图为模板制作课题思维导图, 学生在每个问题上填上自己的答案, 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增加内容。

这幅思维导图在整个专题研习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题, 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在专题研习全过程中按照这幅图进行, 可以少走弯路, 少做一些无用功。

四、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

(一) 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好处

1.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思维导图启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很多职中学生不喜欢书写, 认为文字的东西很难理解和掌握;他们喜欢图画, 觉得图画更容易理解和制作。一幅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图画。在运用各种颜色的笔、多种多样的线条和随意想到的图形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他们享受到思维自由流动带来的快乐和原创的喜悦当中。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颜色鲜艳、形状各异、思路流畅, 令人赏心悦目。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 主动要求制作越来越多的思维导图。

2.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要求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的每个分支都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进行发散性思维, 又要进行抽象、概括等收敛性思维;在小组讨论中更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判断、综合、反思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专题研习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组与不使用思维导图的组相比, 简单堆砌资料的现象下降了43.5%。

3.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只是将资料剪下来或复印下来, 学生是学不到什么知识的。将每一来源的资料做成思维导图, 就是将别人表达出来的思想记下来, 并把它们组织成一个结构, 让它反映出原来的思想。在做思维导图时可以合并从外部采集的信息 (书籍、报纸、讲座和媒体) 及从内部采集的信息 (决策、分析和创造性思维) , 实现制作人与作者或讲座者之间的思想对话, 进而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评估。制作一幅好的资料思维导图,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提高一步。做得越多,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越强。

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自学了《市场营销》、《证券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等多门功课并能学以致用, 为今后系统地学习这些课程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讨论, 可以了解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 在统合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有一个组, 全组都是女生, 开始时经常当面吵架, 背后找老师告状, 随着专题研习的深入, 合作越来越融洽, 大家都对对方有了一份宽容和理解。

(二) 使用思维导图对教师的好处

节省了大量的阅读时间, 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使用思维导图后, 学生的思路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简洁且一目了然, 教师可以迅速了解到学生所处的状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节约了时间。

摘要:在简要介绍思维导图和学科式专题研习的基础上, 针对学科式专题研习中常见问题, 说明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及其优点。

关键词:思维导图,专题研习,学科式专题研习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12

[2]朱立峰著.《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5

[3]赵李婉仪.《专题研习——学会学习的实践》.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跃进学校计划

篇4:基础会计教学导

和谐教学主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发展;诱思探究教学法主张教师创设问题,学生自主探求;创新教学法强调把知识、技能教学和能力、情感培养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另外,还有发现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环境的创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以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为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笔者初步提出“学、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阅读自学——议论研讨——引导点拨——能力训练。

一、“学、议、导、练”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该教学模式中,“学、议、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引导点拨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就《电工基础》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谈一谈具体的操作。

1.阅读自学

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一般安排在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后。首先,提出问题或阅读提纲,按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如,根据该节内容可提出问题:什么是非静电力?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如何做功?如何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对抽象的内容利用教学媒体演示。例如,演示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让学生看到电荷的移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并做好必要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议论研讨

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一般安排在阅读自学之后。例如,经过前面的阅读自学,部分学生对非静电力做功、电动势的概念以及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内容还有疑惑,可以让同桌或前后位的同学组成讨论小组,自由交谈、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开拓创新。此时,教师应以讨论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这样既可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又可收集信息,以便下一步精讲。

3.引导点拨

此阶段旨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掌握解题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一般安排在议论研讨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研讨过程中采集到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备课时所提问题进行精讲,重点解决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例如,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出现新的问题:如何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它需要哪些条件?对此展开分析,从而形成系统的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既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4.能力训练

此阶段旨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一般安排在最后进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有中下层次学生完成的紧扣教学重点的基本题,又有优等生能完成的开拓思路、发展思维能力的综合题。例如: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可直接给出题目,让他们掌握解题过程;对于优等生,可让他们根据不同的仪器、设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题目,再根据不同的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过程。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及时反馈纠正,确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以上的“学、议、导、练”四大环节,又可细分为“灵活导入——目标问题——阅读自学——议论研讨——引导点拨——达标练习——反馈矫正——布置作业”等八个小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既要注重其稳定性,又不应局限于各个环节的全面性和顺序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对各环节进行必要的增、删、并、调等,但必须体现“三为主”的原则,增加学生的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学、议、导、练”教学模式的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实行了“学、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1.导入的灵活性

“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要特别注意导入的灵活性。一般可采用复习法、练习法、故事法、设疑法、实验法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目标的出示、问题的提出、习题的呈现中,可分别采用小黑板、投影片、刻印讲义、口叙等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同时,还应尽可能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室、多媒体室、实验室等的作用,避免单一形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的层次性

职高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应在制定教学目标、问题选择、提出问题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同时在引导启发、讲解等方面注意区别对待,确保差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做到人人创新,人人成功,全面提高。

4.实验的趣味性

《电工基础》是电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也明显看到,学生喜欢该课程的原因是实验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环节的实施。在做好分组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做好一些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多补充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学生评价的完整性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方面,要注重其完整性。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能力的考查。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性,练习测试时要多选一题多解的题目,打破答案的惟一性,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评分标准要侧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评价,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习惯,养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当然,除以上问题外,在教研活动中,还要采取“一人先教,集体听课,共同研讨,他人再教,再听再研,节节不漏”的方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相应的修改措施,又可以及时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篇5:《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是全面而成功的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是第六章的第一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账户设置和复式记账,所以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熟练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这四个账户。

(2)根据经济业务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用于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四个账户的设置和应用。教学难点: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方法应用符合这堂课所授内容的要求

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去分析,难点的知识采用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

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问原有知识便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通过三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四个账户,然后通过例题讲解四个账户,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四个账户的学习。然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账户,帮助学生记忆。

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本节课的课堂达成度也挺好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四个账户,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存在的问题是一小部分学生分录做的正确率不高,容易混淆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个账户,课下可以出的这方面的习题强化训练。

三、需要改进的问题

1、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会计课本来就比较枯燥,学生的话除了借就是贷,所以要把一堂会计课上生动了就感觉特别难。怎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需要逐渐提高的地方。

2、课堂容量有点大,一部分同学做不完练习题。在设计课练习这个环节的时候不能片面的追求知识面的完整,还是应该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班级的特点,从符合学生的角度出发,挑一些重点的练习,比较简单的可以做课后作业。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2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针对《基础会计》课的“销售过程的核算”这一堂课,我进行如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应该说是全面而成功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销售过程的核算一节,是基础会计第六章主要业务核算举例中的第四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会计分录编制,前三节学过企业资金筹集,供应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核算。

2、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

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幅秋景图导入,那是因为收获给人带来喜悦,与产品销售给人带来的喜悦有内在的联系。而新课内容举了好多例子,而每一个例子代表一种类型,因为学生学过基本知识,能正确把握借贷的方向,只要把有特征的会计科目提醒学生,他们就会很快写出会计分录。对于容易混淆的销售产品和销售材料的会计科目进行比较,把已学过的入库产品成本结转和新课的销售产品成本结转进行比较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科目并明确方向。然后把销售过程核算与供应过程的核算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能温故知新。

3、教学方法运用也符合这节内容教学的要求。

对记忆的内容,强调朗读,加深理解;对重点理解的内容,进行比较,便于巩固;对小组讨论来完成难理解的内容,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时还综合运用提问、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1、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三分二以上的学生能明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至于个别学生进校时成绩差,来校后学生目的性又不明确,自己也不想上进的学生,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大悲哀,即使再给予不断的辅导,也不一定全部理解。

2、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三、需要探究和改进的问题

1、多媒体设备最终只是帮助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有时候想想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课效果未必比今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就差,所以不涉及大题量或者是大容量的课,是否可以考虑就用传统方式授课,因为传统方式授课师生的眼神交流机会会更多,印象也许会更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许会更加准确,这也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

2、创新能力还要加强,没有创新的教学形式,其结果是平淡而没有吸引力。如何运用风趣和幽默的语言,配上笑容和严肃表情的交替,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甚至是让学生开怀大笑,这也是今后要提高的方向.我曾经羡慕历史老师和语文英语老师可以轻松的讲故事或者以影片的形式创设情景,扣人心弦,所以让学生学习很容易成为一种享受,会计专业课如何也能扣人心弦,让人流连往返,这也是一个课题。

3、如何加强会计实务训练,缩小编会计分录与填写记账凭证的差别,使学生尽量置身于企业财务室的办公环境,这也是今后可以探索和改进的地方.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3

本学期有幸接手14五年制会计1班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课程,接到通知初期我便利用寒假时间通读《会计基础》考试大纲,了解相关的考试信息,收集相关的考试资料,为本学期《会计基础》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学第一课,结合自己前两年备考中级会计师的经历,告诉学生:不跟别人比幸运,要跟别人比坚持。我也常拿高中老师的一句话激励学生:“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有斗志,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教授学生教材上的知识,还时常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努力和刻苦,才能熟能生巧,并从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目前无纸化的考试知识面广,考试较细。因此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预习,在课内要做到专心,在课后要做到全面复习并进行练习,并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上的各种从业资格考试的题库加以巩固练习。只有这样,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我的工作时间大部分都耗在给学生准备练习、复印练习和细究练习上,看着一份份练习,心里窃喜:这下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做题了。可是,当批阅练习的时候,我的心情一下跌到低谷。有说练习丢失的,有发现抄袭的,更有甚者拒交作业的。总之,学生就是各种的不自觉,各种的不在意。

面对那些抄袭、拒交作业的学生,我苦口婆心的找他们私聊,可是收效甚微。天气不总是天天阴霾的,也总有那些能让我阳光灿烂的孩子。晚自习下课后还在背书的孩子,周末到图书馆看书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笨鸟”要先飞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学习态度让我很是欣慰。当然,他们在各章节的测试中,成绩也居前列。

半学期要过去了,虽然现在还不能对学生的从业资格的考试情况下定论,但至少我在尽力,也看到了大部分在努力的学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希望我现在种下的种子,在学生不断努力的耕耘中,将会有满满的收获和巨大的幸福感。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4

本学期我担任了13级17班、18班《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从第三周开始,到现在第九周,我的班级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前三章的内容,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六要素和借贷记账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这两个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跟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与资深教师探讨研究,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教学方法有以下反思:

首先,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其次,在我的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商务管理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再次,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13级17、18班的教学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

篇6:会计基础教学总结

《会计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我担任12级财电1班的《基础会计》教学。该门课程我能够积极完成教学计划,对教学工作我丝毫不敢怠慢,认真教学,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好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一个学期下来收获不少,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与问题。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有教者就必然要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刚接触教学时,我还是不太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钻研课本,教材,设法令课堂生动,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现在已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能易于掌掌握握学生的心理。

在教学当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但要备学生,而且还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如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备课,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环节的时候,这节内容相对比较少,且多为文字性法规性的内容,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乏味、沉闷。为此,我要上好这堂课,就必须认真研究了授课内

容,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准备用接近学生平时生活事例形式进行讲述,效果得相当好的好评。假若备课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课堂气氛肯定是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是对教学十分重要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有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制止,结果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另外一方面,教学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因材施教。07财1班的同学有些是比较活跃,思维比较灵活,反应比敏捷,上课认真积极;有些是接受能力差,反应比较迟钝,上课纪律比较差等等。因此,在讲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既要兼顾好生又不失差生,既要讲得深入一点,又要让学生易于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会计基础》是一门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而言,打好基础尤其重要,要教好会计基础,就要让学生喜爱管理,让他们对基础会计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基础会计实例,让他们更了解基础会计,更喜欢学习基础会计。因为只有扎实地掌握了基础会计知识,才能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LIS系统与HIS系统接口解决方案下一篇:美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