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024-05-29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共9篇)

篇1: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方兴未艾。截至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73.02万公里,桥梁达59.46万座,隧道为5426处。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热门专业,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相关人才供不应求。

本专业主要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急需的,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力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领域内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核心能力

1.掌握数学、力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领域内系统的专业知识;

3.具备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5.了解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前沿技术;

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开设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及伺服、舟艇设计、舟桥结构与计算、军用桥梁、道路勘测与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岸滩工程及其器材的设计与使用、濒海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工程兵战术等

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 名:胡xx 性 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民 族:汉

户 籍:江西 年 龄:25

现所在地:福建 身 高:177

联系电话:135********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安全主任

工作年限:3年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xx年3月—至今 xx有限公司,担任安全巡查员。主要工作是:负责监督管理业主、施工、监理三方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督促完善安全工作。

xx年3月—xx年7月 xx有限公司,担任施工员。主要工作是:中建三局四公司路桥分公司武汉市中环线十一标段。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长沙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07

专 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语言能力

英语水平:良好

国语水平:优秀

粤语水平:一般

自我评价

掌握了路桥方面的专业知识,能适应路桥方面的施工工作,善于与他人沟通,能熟练运用CAD软件,OFFICE办公软件,路桥预算软件。

篇2: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016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

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篇3: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现有教学体系落后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

调查表明, 目前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都是在原有专业本科教学基础上做了部分调整, 本质上没有发生改变, 与社会对该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要求不协调, 需要及时调整。现有教学体系将难以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2. 课程教育体系偏理论讲授、轻工程应用。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应侧重实用性, 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中的知识基于工程实践, 又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但目前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重基本理论的讲解, 而忽视其工程应用背景。如对书本计算公式进行讲解时, 偏重公式的推导过程, 而忽视了公式中各符号的由来及其代表的工程意义。这样导致学生把理论公式与工程应用完全分裂

3. 依旧重课堂教育、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努力去对一些知识主动学习与掌握, 不仅能有效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能有效激发其创新能力。

4. 缺乏卓越工程师职业规划指导, 学生学习针对性不强。

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科专业, 其就业方向相当广泛, 主要面向从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教学、管理及科研等岗位。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帮助卓越工程师规划其职业生涯,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作用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 它是全新的培养模式。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急需的高级人才。本项目研究促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 有助于改变目前我校高校实践教学薄弱的现状, 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培养卓越工程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可加强卓越工程师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项目拟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特点制定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大纲, 对卓越工程师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内容、基本设施、指导教师、课时和学分等, 都要提出明确要求, 以确保卓越工程师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3. 可加强卓越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核心问题是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或通过政策引导, 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 以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4. 有助于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 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 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为卓越工程师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三、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内容

培养模式研究旨在通过审视卓越工程师工程人才培养定位, 结合院校特点, 对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 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确定。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应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 遵循工程教育内在规律与特有的价值取向, 从工程需求、学生能力结构及教育资源出发, 界定地方院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凸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

2.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课程体系设置应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出发, 借鉴国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经验, 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研究, 设计新的课程体系。

3.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根据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应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根据行业对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急需人才、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人才学生培养的特点, 突破传统培养阶段的界限, 主动适应企业需求, 初步构建起更加合理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4.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践研究。

为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应针对学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班、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交通行业大型国有企业联合等培养方式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条件。

5.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否实现, 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合理的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宜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证制度、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出发, 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四、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方法

1.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学校及企事业走访等多种方式, 了解交通行业人才需求, 制定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2.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及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比国内外各高校本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模式的异同, 从中分析原因, 从地方院校培养目标、师资能力、社会需求等角度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并通过问卷方式, 征求各方面对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意见, 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构建具有地方院校特点的培养模式。

3. 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与企业指导教师交流, 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 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制定卓越计划的标准和实施卓越计划教学质量监控。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本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在对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的培养经验和专业建设成果, 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改革, 探索了卓越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摘要:针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培养实践和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以期为参与高校制定、实施和完善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与构想[J].教育教学研究, 2010, (1) :19-2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2) :49-51.

篇4: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9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个进程中,教育和人才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也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以往 “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文化素养不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欠缺。

国际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大体可分为注册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文凭工程师培养模式。[1] [2]注册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美国为代表,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社会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训练, 通过专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文凭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其基本模式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工科基础教育外,还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时获得一个文凭工程师学位, 同时也是职业资格。目前我国工程师在大学期间的培养模式更接近于美国的培养模式,即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工科基础教育,而工程师的职业训练严重不足。[3]但是我国的企业总体上还不能像美国企业那样为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工程师职业训练,学生毕业后要通过若干年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逐渐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之后才能获评工程师职称,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直接参与工程师的培养, 但它们一般都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改革现有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因此,路桥工程师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贯彻“工程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理念,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订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人才。

一、专业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概况

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称“卓越计划”)专业旨在分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开设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目前, “卓越计划”的师资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以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主。企业兼职教师遴选以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工程师为主,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经验丰富,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1216学时)、专业基础课程(552学时)、专业必选课程(460学时)和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86学时),以及实践环节,总学时不低于2514学时。理论与实验教学学分148,实践学分39,总学分1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企业有待扩充,企业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明确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卓越计划”新增的教学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方式。根据教学计划,每年将有2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顶岗工作。目前,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偏少,有待进一步与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同时,进一步明确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培养标准、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

2.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本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是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课程体系的简单集成,只是通过专业选修课实现分方向培养。与其他试点高校比较,各方向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待加强,各模块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而且,在目前课程体系下,需要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与实验教学新理念,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3.执业能力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注册工程师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要通过若干年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逐渐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之后才能获评工程师职称,成为合格的工程师。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直接参与工程师的培养,但它们一般都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针对于此, “卓越计划”应该在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执业资格教育,需要开设我国工程专业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引导学生获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4.国际化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交通土建行业的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急需外语好、专业好且熟悉国外规范、标准及游戏规则的专业技术人才。[4]因此,应该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外资项目建设需要,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工程技术人才。[5]但是,双语(全英)教学只是践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初步探索,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应引导学生重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体系改革与特点

立足“本科工程型人才”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突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构建出凸显工程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践类课程”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应用课程”的模块化培养体系。本专业设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三个方向,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安排,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建设(如图1所示),为“卓越计划”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较之普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卓越计划”的三个模块都开设共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选课,并且增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选课的学时与学分。针对各模块的工程应用实际需求,开设了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各模块之间可以交叉选修,规定选修课程最低学时和学分数,为“宽口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践行国际化教育理念,有计划地拓展双语(全英)教学。在已开设的20余门双语课程中,进一步遴选6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教材稳定的英语授课课程:在师资上,进一步扩大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同台授课的课程;在教学资源上,引用原版教材,并自编部分英语教材;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稳步向英语课程过渡,为接受国外学生到我校学习,或国际合作的双学位项目提高硬件支持。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稳定师资队伍,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优秀人才。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聘请科研院所和行业名企或国际企业的专家为兼职授课教师,并鼓励校内教师到科研院所和行业名企或国际企业进行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和国际影响力。

(三)实践性教学改革

1.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以实验体系的改革为重点,指按照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要求划分为课内三层次和课外二层次,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内三层次为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实验,包括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专业应用型实验;课外二层次为生产实践、科研实践,是为高年级学生设置的。各层次由低至高难度递进,实现从基本动手能力到设计能力,从实践能力到科研能力,从科研能力到创新意识的层次化、模块化、贯通式培养。五层次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2.完善企业培养方案,践行工程教育理念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从培养计划制订时起就进一步加强了与合作企业的沟通联系,截至目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已签订了5个合作企业,均为行业的领军者。共建单位将重点开展模块化、实境训教、项目导向等实训实习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生产性实训环境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企业文化氛围建设等,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条件;编制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基础文件,开发、研制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实习讲义、指导手册等;继续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课教学与管理;继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共同制定学生实训实习评价标准,共同建立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三、结语

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长安大学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定位,充分发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学科优势,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等措施,构建体现“大工程观特色”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时,以工程师资格认证为依据,结合长安大学的办学实践,调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 注 释 ]

[1] 顾佩华.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3] 沙爱民,等.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大发展的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13-2014[R].2014.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70/2012-09/21/20120921100607359322144_1.html

[5] 汪海年,张久鹏,杨光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国际班)双语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2:84-85.1

篇5: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个人简历

姓 名:胡xx 性 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民 族:汉

户 籍:江西 年 龄:25

现所在地:福建 身 高:177

联系电话:135***27758

电子邮箱:XXX@XX.com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安全主任

工作年限:3年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xx年3月—至今 xx有限公司,担任安全巡查员。主要工作是:负责监督管理业主、施工、监理三方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督促完善安全工作。

xx年3月—xx年7月 xx有限公司,担任施工员。主要工作是:中建三局四公司路桥分公司武汉市中环线十一标段。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长沙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篇6: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1.哈尔滨工业大学_“C9”大学联盟高校:研究生专业既有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又有桥梁结构工程专业:张树仁、盛洪飞、王宗林、刘贵位、谢礼立、欧进萍、李惠、吴斌、翟长海、郭安薪、王玉银 等。道路方面有:侯相琛、冯德成、谭忆秋、马松林、董泽蛟、解晓光、王彩霞、赵茂才、王龙、曹丽萍等。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北京长安大街的道路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改造的,能承受装甲车及超重型车辆。哈工大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土木建筑系,是我国著名的“土建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同济大学_“985”高校:道路方面有:孙立军、郭忠印、谈至明、凌建明、方守恩、潘晓东、李立寒等。桥梁方面有:范立础、项海帆、姚玲森、葛耀君、肖汝诚、胡世德等。我国著名的“土建老八校”之一。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3.东南大学_“985”高校:道路方面有:黄晓明、程建川、钱振东、沙庆林、顾兴宇、邓学钧等。桥梁方面有:刘钊、丁汉山。

4.长安大学_“211”高校:道路方面有:王秉纲、张登良、戴经梁、沙爱民、杨少伟、王选仓、郝培文、王晓谋、郑传超、许金良、陈忠达等。桥梁方面有:徐岳、贺拴海、胡兆同、邬晓光。

5.西南交通大学_“211”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钱冬生、强士中、郑凯峰、赵人达、李亚东、李小珍等。

6.北京交通大学_“211”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夏禾、雷俊卿。

7.中南大学_“985”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戴公连。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8.湖南大学_“985”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邵旭东、陈政清。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9.浙江大学_“C9”大学联盟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项贻强。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10.福州大学_“211”高校:主要是桥梁方面有:陈宝春、卓卫东、房贞政、彭大文

说明:

篇7:道路与桥梁工程

《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刚性横梁法的基本假定为(C)

A横梁的刚度与主梁相同

B横梁的刚度为无穷小

C横梁的刚度为无穷大

D上述三个答案都不对

2、我国现行规范中,将桥梁设计荷载分为(A)

A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B永久荷载、基本可变荷载、其他可变荷载

C恒载、可变荷载、地震力

D结构自重、车辆荷载、偶然荷载

3、下列试验中哪一个可以用来测定土基的回弹模量(C)

A.重击试验B.三轴压缩试验C.承载板试验D.简支小梁试验

4、以下哪种属于路基的地面排水设施()

A.边沟B.渗沟C.暗沟D.渗井

5、下列哪种土的路用性能最差(B)

A.砂性土B.粉性土C.粘性土D.砂土

6、特大桥梁控制网应(A)复测一次。

A.1年B.2年C.3年D.4年

7、重力式挡土墙若向外移动,墙身承受的主动土压力(C)

A.不变B.增大C.减小D.增大或减小

8、大跨桥梁的设计阶段划分为(C)

A.初步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B.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

C.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D.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列度为(D)

A.4、5、6B.5、6、7C.6、7、8、D.7、8、910、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C)

A.1.0mB.1.5mC.2.0mD.2.5m11、下列哪一种桥台形式不属于重力式桥台()

A双柱式桥台

B重力式桥台

C八字式桥台

DU型桥台

12、刚性横梁法的基本假定为(C)

A横梁的刚度与主梁相同

B横梁的刚度为无穷小

C横梁的刚度为无穷大

D上述三个答案都不对

13、非线性温度场在连续梁桥中将(A)

A产生结构自应力和次应力

B只产生结构自应力

C只产生结构次应力

D既不产生结构自应力也不产生次应力

14、单向板是指长宽比(B)的周边支承桥面板。

A 大于2

B 等于和大于 2

C 等于和小于2

D 小于2

15、徐变引起的徐变变形(C)

A 只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

B 只在静定结构中产生

C 在超静定结构和静定结构中都产生

D 在超静定结构和静定结构中都不产生

二、填空题

1、无推力拱是指拱的推力由系杆承受,墩台不受水平推力。

2、箱形拱桥截面挖空率大,可达全截面的50%-70%。

3、拱桥的矢跨比是指拱桥的矢高与跨径之比。

4、钢管混凝土中,钢管不仅起的作用,而且对混凝土起的作用,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

5、拱桥轴力自 拱顶向拱脚逐渐增大,但弯矩变化复杂与 结构体系和 截面惯性矩I 有关。

6、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修正刚性横梁法、杠杆原理法和 刚性横

梁法。

7、汽车荷载包括 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

8、支座的作用包括 传递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和保证结构在活载,温度变化,混

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作用下能自由变形。

9、简支梁桥一般一端采用 固定支座,一端采用 活动支座。

10、连续梁一般每一联中的一个桥墩设 固定支座。

11、公路桥涵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结构稳定和疲劳设计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2、简支T梁桥的横向连接有 钢板连接和 现浇接缝。

1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常用跨径为25~50M。

14、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计算包括 行车道板的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的计算和 主梁计算。

15、桥面板计算时,桥面板的两种类型为 中板计算和 悬臂板计算。

三、名词解释

1、顶推施工法

答:是在沿桥纵轴方向的台后设置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梁,并用纵向预应力筋

将预制节段与施工完成的梁体联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

顶推出预制场地,然后继续在预制场进行下一节段梁的预制,直至施工完成。

2、面层

答:指的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路面结

构层。

3、设计通行量

答:指待建道路远景设计年限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4、标底

答:是由业主组织专门人员为准备招标的那一部分工程或设备,或工程和设备都有而计算出的一个合理的基本价格。

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答: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6、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答:当把单位荷载按横向最不利位置布置在荷载横向影响线上,求得各片主梁分配到的横向荷载的最大值为m,此m。表示主梁在横向分配到的最大荷载比例,即称为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7、设计车速 答: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design speed】指的是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

8、平均坡度

答:指在某一线路范围内将其各段线路的实际坡度折算成的一种平均坡度值。

四、问答题

1、混凝土的外加剂类型有哪些?试举出5种。

答:早强剂、减水剂、缓凝

剂、抗冻剂和加气剂等。

2、缓和曲线有何作用?

答:(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稳定。

(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3、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衔接有哪几种?

答:基本形、S形、卵形、复合形、凸形、C形等。

4、变速车道的布置条件如何?变速车道有什么作用?

答:变速车道的布置条件:

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明确规定:高速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变速车道是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加速车道是为了使车辆在进入主线之前,能安全地加速以保证汇流所需的距离而设的变速车道。减速车道是为了保证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能安全减速而设置的变速车道。

5、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其中哪级公路为公路网骨干线?

答: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高速公路为公路网骨干线。

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下列优点:

a、不会过早地出现裂缝,抗裂性高,甚至可保证使用荷载下不出现裂缝,从根本上解决了裂缝问题;

b、合理有效地利用高强钢材和混凝土,从而大大节约钢材、减轻结重。它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可节约钢材30~50%,减轻结构自重达30%左右,特别是在大跨度承重结构中更为经

济;

c、由于混凝土不开裂或较迟开裂,故结构的刚度大,在预加应力时又产生反拱,因而结构的总变形较小;

d、扩大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由于强度高、截面小、自重轻,能建造大跨度承重结构或桥梁;由于抗裂性高,可建造水工结构、储水结构和其他不渗漏结构,如压力容器及原子能电站的安全壳等;此外抗裂性高对于处在侵蚀性环境中的结构也是一大优点; e、由于使用荷载下不裂或裂缝处于闭合状态,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f、疲劳性能好。因为结构预先造成了人为应力状态,减少了重负荷载下钢筋应力的变化幅度,所以可提高结构承受重复荷载的能力;

g、预加应力还可作为结构的一种拼装手段和加固措施。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点,所以他的应用范围极大,已成为土建结构工程中应用很广的一种结构材料。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缺点:

a、设计计算较复杂;

b、施工工艺亦较复杂,所要求的材料、设备和技术水平等都比较高;

c、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单方造价也比较高;

d、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延性一般要差一些;

7、钢筋的连接方式有哪些?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一般分三种:

绑扎搭接:方便、快速,但是浪费钢材,且直径大于28MM时或者特殊情况下(受拉),不易使用;

机械连接:质量可靠、耗时;

焊接:方便,节省钢材,不宜承受动力荷载。

8、道路工程总平面图的内容有哪些?

答:内容有沿线的地形、地物、路线中心及其里程桩号、断缝、主要桩号水准点和大中桥、隧道、主要沿线设施的位置及省、市、自治区、县分界线,并示出平面线的要素。

9、桥梁由哪几部分组成,桥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桥梁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及附属设施。

桥梁实际上就只分为三大类,梁桥、拱桥和吊桥。

梁桥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传向桥柱。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悬桥是如今最实用的一种桥,桥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桥柱、铁索与桥面组成,早期的悬桥就已经可以经住风吹雨打,不会断掉,现在的吊桥基本上可以在暴风来临时无动于衷。

其他分类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种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10、桥梁总体布置的用途是什么?

答:是指导桥梁施工的最主要图样,它主要表明桥型、路径、孔数、总体尺寸、桥梁标高、桥面宽度、桥梁各部分标高、材料数量以及总的技术说明等作为施工时确定墩台位置,安装构件和控制标高的依据,主要由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组成。

11、拱桥的受力特点和适用范围?

答:拱桥的主要优点:①跨越能力较大,适应的跨径范围较广;②经久耐用,养护、维修费用较少;③造型美观。此外,对于圬工拱桥,还有便于就地取材、构造简单等优点。

同时拱桥也存在以下缺点:①拱脚水平推力较大,下部结构的工程数量也相应增加,对地基条件要求较高。②施工工序较多,工艺较为复杂;在圬工拱桥施工中,难以实现高度的机械化和工业化方法,需要劳动力多,施工工期长。③多孔连续拱桥,为防止因一孔破坏产生不平衡推力而影响全桥的安全,需要采取较复杂的措施,或设置单向推力墩,增加了造价。④上承式拱桥的建筑高度大,当用于城市及平原区的桥梁时受到限制。在山区道路跨越深沟峡谷时,上承式拱桥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在平原地区及城市桥梁中,中承式、下承式拱桥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2、试述墩台大体积混凝土常见危害和处理方法? 答:墩台是大体积圬工,为避免水化热过高致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裂缝措施:

(1)用改善集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材料与外加剂,掺入片石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2)采用C3A、C3S含量小,水化热低的水泥,如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低强度水泥等;

(3)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4)(4)混凝土用料应避免日光暴晒,以降低初始温度;

篇8: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1.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很多高速公路为世界开发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这要求工程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图纸的制图规范、制图标准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均采用英文。

2.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国内建设企业,已经把寻找海外合作项目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海外建设项目常需执行当地设计及施工规范或第三方国际通行的规范,如美国、英国或法国等规范。海外合作项目,对企业技术人员除要求专业知识扎实外,还要有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并能用英语表达交流专业知识,特别是能读懂按欧美主要国家制图规范编制的工程图纸并能代表国内施工企业向国际监理清楚地解释按我国制图标准编制的工程图纸。

3.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是高等学校交通土建类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施工等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研究阅读与绘制工程图样、图解空间问题,并具有一定绘图技能的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的选择

现有土木工程制图教材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画法几何部分是整个土木工程制图的基础,但传统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讲解得过于详细,适用于机械类专业,但对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则内容相对难懂,不太实用,针对性不强。土木工程制图部分及计算机绘图则存在内容陈旧、图示单一及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缺点。

1.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现有教材特别是画法几何部分,应根据交通土建类工程结构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2.教材方面,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画法几何部分的双语教材,但具体内容应适当取舍。而土木工程制图部分首先介绍我国道路工程制图标准;其次介绍欧美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及法国的制图标准;最后按对欧美主要国家的各类交通土建结构物制图,包括道路工程图、立体交叉与交通工程图、桥梁与隧道工程图、涵洞与通道工程图、道路交通电子工程图等的形成、内容、图示方法和特点进行讲解。其重点内容为各国制图标准,欧美主要国家交通土建结构物制图的各自主要特点及区别。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对各国制图规范有足够的了解,在设计、施工及咨询过程中能有效地与各国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就工程图纸进行沟通。

3.计算机绘图部分除介绍中英文版Auto CAD软件的安装、基本操作、图形的修改标注及打印外,应重点介绍道路路线图、路基路面工程图、路线平面交叉图、桥梁工程图及涵洞工程图的一般图示特点、图示内容及图示方法。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国内外常见道路桥梁设计绘图软件,如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桥梁大师、CARD/1及Micro Station等进行简要介绍。

教学手段的选择

1.通过课堂上对三维模型的分析,提高学生立体感,进而提高剖析交通土建类结构物平面、立面及侧面视图能力。

2.增强学生规范绘图意识及能力。交通土建工程图纸的表达应统一,且清晰易于识读。为保证工程设计图纸的质量,满足设计施工的要求,工程图纸中线条的粗细、字体的样式、尺寸的标注、材料图例的标识及索引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道路工程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因此在土木工程制图双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及欧美主要国家的制图标准作为重点内容。

3.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如何快速读懂欧美施工图纸主要内容及其中的关键控制因素。选取大量美国、英国、法国及加拿大等国已建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辅以项目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将设计思想表达到施工图纸中及其关键事项。

4.将工程结构物的理论知识讲解与其图纸表达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绘图实践环节设计在相应工程结构物的理论知识介绍之后,既可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土木工程制图双语课程的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制图双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考查的重点是动手绘图能力及读图、识图能力。成绩由平时作业、限时绘图及限时读图、识图组成,平时成绩应占主要部分。

1.平时作业包括二维及三维形体的构造、表达及绘图,投影表达,常见交通土建结构物的图形表示,欧美主要国家设计标准图及施工图纸的阅读与识别。

2.考试部分由施工图纸的读图及识图,基本形体及交通土建结构物的绘制组成。若考试无法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时,建议将图形绘制部分放在考试的前半部分进行。

结语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三个方面对土木工程制图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培养学生对国内外交通土建结构物的图形表达能力及读图识图能力,打造既熟悉国内外交通行业制图规范专业知识又具有流利英语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琳.工程制图(英汉双语对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9: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摘要 卡里尔·菲利普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移民作家,也是极为重要的殖民主义批判作家。《渡河》是菲利普斯的代表作之一,曾获英国布克奖的提名。在《渡河》这部作品中,菲利普斯试图解构由殖民主义所建构的黑人自我意识,由此重构一种作为主体的黑人自我意识,从而为解决黑人身份认同问题寻找到一条出路。

关键词:《渡河》 卡里尔·菲利普斯 自我意识 解构 建构 殖民主义

在卡里尔·菲利普斯的作品中,“渡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菲利普斯自己也是一个“渡河人”,在英国、美国、非洲、加勒比海地区来回穿梭。《渡河》是菲利普斯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渡河”意象,一种对于自我的重构欲望,一种寻求历史真相的意志。

一 关于“自我”的叙事

在西方文化中,“自我”是一个核心概念。对于“自我”的研究,也可为层出不穷。“自我”到底是什么呢?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的谜语让无数人丧命,对于人来说,“自我”是最神秘的一种知识。按照道理来说,每个人都是应该有“自我”的,可是它却如此难以认识。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可以说是“自我”研究的大师,他不仅区分了“自我”、“本我”及“超我”,而且将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生直接归结为生命倾向与死亡倾向的交互作用。在《绝望之巅》中,罗马尼亚作家齐奥朗将“自我”的诞生归结为一种抒情化,“自我”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一种意识的强烈爆发。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多强,他的死亡意识也就有多强。法国思想家福柯晚年将“自我”与伦理学相关联,系统性地追溯了人类认识自我的历史。据福柯所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认识自我的大师,正是他创造了一种名为“自我技术”的自我构建术。除理论家之外,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与“自我”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针对的就是作者的“自我意识”。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自我意识的体现,“作者不死”,读者永远在作者的阴影之中,读者永远不可能藉由作品去认识自己。上述关于“自我”的理论,只是西方“自我”理论,“自我”叙事的冰山一角。回到菲利普斯的《渡河》,他想要传递的又是怎样的一种“自我”呢?

作为一个移民,一个有色的移民,菲利普斯很早就感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他自我意识产生的根源。在“自我意识”产生的过程中,差异或者说区分是一个重要因素。差异越大,区分越大,自我意识就会越发强烈,个体也会越发焦虑。一个焦虑的“自我”,对于任何来说,都是不适宜的。上世纪60年代,由于移民法、种族歧视等因素的影响,类似于菲利普斯这样具有一个焦虑自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社会冲突。正如上述已经提到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它是一定会向外释放的。然而在一个高度规训的社会之中,个体的这种自我意识释放不会引起丝毫的关注,只会被解读为一种反社会行为。由于接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菲利普斯比同龄的其他有色移民青年要更加冷静。在深入观察后他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依靠暴力抗争是不可能改变现状的,而且这种由于外部环境所产生的畸形自我,必须被解构及重构。

“解构”是法国思想家德里达的核心概念,德里达的思想被称为“解构主义”。作为同时代的思想家,德里达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结构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解构”是必要的,但不是目的。解构的目的是重构,为个体寻找到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菲利普斯的小说中,也表达了这样一种解构思想,他所要解构的就是由西方殖民主义所建构起来的关于少数族裔,有色人种的身份认同。他想要重构的是少数族裔的自我意识。

在殖民主义的叙事中,少数族裔都是蒙昧的,对此菲利普斯表达了一种坚决的反对。在漫长的殖民历史过程中,数千万的少数族裔被从祖先的土地上剥离了出去,成为了漂泊无依的浮萍,他们根本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又如何能为自己叙事。在殖民叙事的扭曲下,他们只是活的工具,没有内容的赤裸生命。为了打破这种扭曲的叙事,菲利普斯开始了一段寻根之旅,他首先成为了一个“渡河者”。在希腊神话中,冥界有一条名为忘川的河。据传说,渡过忘川的亡灵将忘记自己的前世今生。对于那些少数族裔的后代来说,在他们远离故土的那一刻,就渡过了一条忘川。菲利普斯所要做的就是逆流而上,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为了打破殖民叙事的霸权,菲利普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叙事策略。菲利普斯的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被打破了。菲利普斯似乎更加倾向于一种谱系学的方式,追溯一种叙事结构的产生过程,从而获得结构它的方式。因此在他的小说中书信、日记等其他文学体裁都会成为小说的一部分。按照福柯的说法,书信与笔记是“自我技术写作”的重要形式。笔记是自我关照的重要手段,书信则是自我构建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作家,必须保持一种中立的立场。如果一味采取偏激的话语,不仅不能说明问题,反而会被殖民叙事所反击。正如菲利普斯强调的那样:“我必须让各种声音同时说法,看看它们谁更加真实,谁更加有力。”无疑,菲利普斯的这种叙事是更加有力的,它不是自说自话,也不是自怨自艾的。“任何一种声音都不应该凌驾于另一种声音之上”,这是菲利普斯所追求的。在现代社会中,冲突应当靠对话来化解,暴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且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二 “自我”的解构

在《渡河》的扉页上,菲利普斯称此书是献给“那些曾经渡过河的人们”。所谓“渡河人”就是那些被贩卖的黑人,他们从天堂坠落到地狱之中。在二百五年的殖民史中,诞生了数千万这样的“渡河人”。他们没有自己的话语,没有自己的名字,没有自己的故事,没有自己的形象,没有自己的自我。他们被称为“渡河人”,仅此而已。他们是荒凉的,他们是模糊的。他们只具有一个“渡河人”的称谓,一个由殖民主义构建的“渡河人自我”。这个自我必须被解构,否则他们永远是无名的,永远是被遮蔽的。

在小说的开篇,一个充满负罪感的非洲父亲,愧疚地讲述了出卖自己孩子的不幸。非洲父亲,苦难非洲的象征,无罪的受难者。他的孩子,众多黑奴中的一员,在被出卖的那一刻,他们就失去了自己的命運。

长子纳什接受了白人的基督教文化,成为了殖民主义的协同人。他将自己视为白人中的一员,可是他黑色的肌肤始终在提醒他,或者说刺破他白人自我的幻象。当他回到自己的故土,作为白人的代理人,他成了一个他者。他将同胞视为“异教徒”,同胞则将他视为叛徒。随着深入了解祖先文化后,他虚假的白人自我开始瓦解,他意识到殖民主义的真相,他开始反抗,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逆流而上是渡河人必然的选择,或许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然而类似于纳什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在经历巨大的苦难后变得消沉,甚至是绝望。纳什的妹妹,另一个孩子玛撒就是如此。作为一个女性,她所遭受的苦难远比男人要多。“一个女人被卖给一个白人意味着什么?”这不是在提问,而是在控诉。难以启齿的痛苦与耻辱,让她深陷在绝望之中,或许只有彻底绝望才能让她能够活下去。由于绝望,玛撒变得非常麻木。对于追寻自我,她的态度极为冷淡,甚至是反感。回溯意味着揭开伤疤,她没有勇气去面对。

相较于纳什,玛撒这样的人更加悲剧,他们的精神被彻底摧毁了,他们失去了求知的意志,他们如同行尸走肉。这是殖民主义最为可怕的之处。或许有人会说,为何不积极地融入到白人文化之中呢?在后殖民语境中,融入白人文化是最佳的选择。对此,菲利普斯表达了强烈的反对。融入白人文化或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不是一种正义的选择。殖民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丑陋的罪恶,是堪比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这样的罪恶必须被彰显。抹去创伤,甚至让它显得从未发生过,那是不正义的。

三 “自我”的建构

在后殖民时代,对于殖民历史的解读始终是由白人主导的。菲利普斯认为,只有白人的声音是不够的,必须让黑人发声。因此“解构”殖民主义的自我,“建构”黑人主体的自我是一种历史责任。殖民历史,用菲利普斯的话来说,是一部“渡河史”,白人也是“渡河者”。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白人的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不是唯一的贡献者。黑人,作为另一个历史主体,他们被遮蔽了。在白人殖民话语的扭曲下,他们只是一个客体,只是一个生产要素,他们成为了非人。因此想要重构黑人的自我,必须重新确立黑人在殖民历史中的主体位置。

在关于殖民批判的话语中,黑人知识分子往往认为殖民是黑人的耻辱,他们不愿意多谈黑人在殖民地的生产活动,而会集中讨论黑人所遭受的暴力。在菲利普斯看来,这种批判方式只会削弱批判的力量,让人觉得黑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贡献。如果殖民历史不是黑人的历史,只是白人的历史,那么黑人将成为没有历史的人,又如何能成为主体,如何去构建自我呢?当然,作为当代黑人,可以去追溯古老的历史。但那只是过去,不是现在,更加不是未来。黑人要往前走,殖民历史是必须要面对的,是无法回避的。

在小说中,菲利普斯详细地描写了黑人的殖民生活,他没有将大量的笔墨耗费在赤裸裸的暴力上,而是将目光集中在生产上。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将自己的文明归结为科技进步的结果,完全掩盖殖民的贡献。如果没有殖民地所提供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靠什么来发展科学呢?因此,作为奴隶的黑人是资本主义文明的缔造者,他们是历史的主体,他们拥有分享文明成果的权利。

不同于一般的殖民主义批判者,菲利普斯并不认为黑人只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黑人对于殖民主义的叙事也不应该停留在苦难这个层面上。作为当代文化的缔造者,黑人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应当正视由殖民主义所缔造的当代资本主义,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与自己割裂开来。但也不是完全地融入其中。殖民是现代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事件,它让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向,由此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当代资本主义。殖民的罪恶是资本的罪恶,它是不应该被抹去的,而应该永远被看到。对于当代黑人来说,构建自我是当务之急,是一种伦理责任。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来自于加勒比地区的少数族裔,菲利普斯对于当代黑人的自我意识,身份问题的认识是非常客观且深刻的。菲利普斯从根本上摆脱了一种狭隘的种族主义视角,积极地寻求对话,尤其是追溯历史的方式,对于解决当前的种族冲突,文化冲突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萍:《论卡里尔·菲利普斯〈渡河〉中流散思想及其演变》,《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3期。

[2] 李永梅、赵素华:《卡里尔·菲利普斯作品中的“渡河”现象透析》,《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3] 张建萍:《错位、混杂、超越——流散视阈中的卡里尔·菲利普斯〈渡河〉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4] 张建萍:《错位人生中的复调、移情和互文——流散视阈中卡里尔·菲利普斯创作特点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10期。

[5] 李永梅:《湮没的声音,忘却的历史——卡里尔·菲利普斯作品中的复调叙事》,《作家》(下半月),2009年第14期。

上一篇: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下一篇:文学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