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教案

2024-06-24

抗战教案(通用8篇)

篇1:抗战教案

大班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周 9月2日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2、初步感受旋律中深沉的情感色彩。

3、大胆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重点:欣赏歌曲,了解歌曲中的英雄事迹。活动难点:感受歌曲旋律中出悲伤的情绪。活动准备:

1、视频《歌唱二小放牛郎》

2、音乐CD

3、歌曲中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片,请小朋友们看看,你认识图片上的小朋友吗?

2、教师讲述故事

师:这个图片上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图片上的小朋友叫做王二小。他是一位小英雄。在60多年前的抗日时期,人们生活的很辛苦,日本鬼子经常侵略我们国家,杀人,放火,故事发生在9月16日那个秋天的早上,鬼子准备到一条山沟里干坏事。王二小正在山上放牛,看到了鬼子往山沟里走,他眉头紧皱,心想他们干了许多的坏事,老百姓恨死了他们。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昏头昏脑的迷了路,看见王二小在放牛,就抓住了他叫他带路。王二小心想:“机会来了!前面有个包围圈,我们的八路军都藏在包围圈里面,我要把他们带进包围圈消灭”,王二小表面上装作很顺从的样子给鬼子带路,心里却想着要把鬼子带进我们的包围圈消灭。他知道如果鬼子知道后会杀了他,可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死了却可以救许多的老百姓。于是,王二小就把鬼子带进了我们的包围圈。忽然,四周响起了乒乒乓乓的枪声,是我们的八路军来了,敌人这时才发现上了当。他们生气地抓住王二小,把他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牺牲了,可他的脸上却带着微笑。老百姓得救了,当他们知道了王二小牺牲了,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教师播放课件

师:大家为了纪念王二小,把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先来听听看。

2、讨论歌曲

师:大家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你能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吗?

3、小结

师:这首歌里唱了王二小的故事,这首歌听上去心里酸酸地,感觉很伤心。

4、再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

师:故事里的小英雄叫什么名字?平常是做什么的?

敌人抓住他逼他干什么?王二小这样做了吗? 他把敌人带到哪里去了?敌人后来又是怎样对他的?

最后他怎么样了?他牺牲了我们有什么感受?

5、总结 师:王二小是一位小英雄,虽然他小小年纪就牺牲了,但是我们都会记住它,纪念他。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段

师:这首歌大家都很喜欢,我们来学一下,先听老师怎么唱。

2、学习歌词

师:歌曲里的歌词大家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3、幼儿跟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大钢琴来唱唱,看谁已经会唱了。

4、幼儿演唱

师:歌曲中的王二小牺牲了,我们都很伤心,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要唱出悲伤地感觉,大家来试试看。

三、活动总结

师:小英雄王二小在面对鬼子的时候毫不畏惧、坚强、机智,他为我们的祖国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自己却牺牲了,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爱自己的祖国,祖国、祖国我爱你。

篇2:抗战教案

四年级语文组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教学重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70年胜利”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剪辑的视频资源等,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具:Powerpoint 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自制powerpoint课件。

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如果说通过学习“全民族的抗战”看到一片片国土的沦丧让我们悲愤;如果说通过学习“日军滔天罪行”看到一幕幕侵华日军的暴行让我们气愤,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自强不息,经过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的抗战胜利的曙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新课讲授

(1)中共七大

(讨论并归纳出本次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①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学生回答)②背景(在肯定学生回答后详细讲解)

A、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战即将胜利(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1943年意大利溃败;1945年此时的德国受到英美两国的东西夹击,德国投降已成定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中共抓住这一时机,将日军压缩在铁路沿线及较大城市,此时的日本已经处于中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B、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中国面临着光明、黑暗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正当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大反攻的前夜,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国民党企图在抗战胜利建立独裁专制政府,这给即将到来的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实现光明前途,中共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全国121万党员。)③ 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归纳讲解)A、提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什么报告? 生:《论联合政府》

师:报告中科学地、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郑重提出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建设新中国的需要。

B、提问:在这个报告中,党为争取走向光明前途,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

生: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大会通过新党章的规定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特别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他个人的观点和主张而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了解更多。有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同事更加团结)

D、提问:大会还选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是? 生:毛泽东 ④ 意义:

A、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此次大会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期,中国处在两种前途选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B、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提问:团结体现在哪里?胜利体现在哪里?

师:(肯定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团结是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全体党员空前团结。胜利是此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过渡一:大会闭幕时,陈毅作了一首诗肯定了“七大”的成果,那么中华九州最后有谁做主? 生:共产党。

师: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 生:人民

师: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日本无条件投降(2)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 日本无条件投降

A、学生活动:找一找哪些因素促使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苏联投入174万人与日本最为精锐的陆军关东军进行殊死搏战)

c、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将原本分散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一一连通,彻底粉碎了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迷梦)

B、课件打出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图,直观的了解这三股强大攻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C、播放视频:抗战胜利和日本投降

过渡二:抗战胜利后,举国欢庆,阔别大陆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②台湾光复

A、课件打出台湾光复的图片及资料

B、师提问:近代台湾是如何和祖国分离的?

生: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 C、师提问:现在的台湾呢?

生:蒋介石退居台湾后,与大陆分离。

D、师:近年来台独分子气焰嚣张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哪些史实可以说明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流球。

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元朝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彭湖和流球。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国内: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一百年是从1840年开始算起;为什么说是第一次反帝侵略取得胜利?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中国以失败告终)

B、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洗雪了近代以来的哪些耻辱?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领土完整和各种主权而这一次是日本无条件的投降)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三巨头”对中国抗战的评价及中国伤亡人数的说明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

④抗战胜利的原因(学生根据已给资料进行讨论)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路线;国共两党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

3、小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4、巩固练习

①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惨烈,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接受了你们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D)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③八年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50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地区是(C)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山东

5、情感升华

大家都知道在今年10月16日,西安的大学生举行了游行,导致这次游行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在抗日战争之后的这65年里反省意识太弱,反思成果太少,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迹象越来越明显。比如:(课件打出日本右翼分子的过激行为)

A、(学生讨论)面对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B、学生的答案很多。教师一一评价。最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贡献。(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同学们,让我们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吧!!)

6、课外活动

制作一期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的小报

7、板书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日本无条件投降

台湾光复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之一)

六、教学反思

优点:课前播放革命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进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当堂讨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争论,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散等创新思维品质,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总体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篇3:抗战教案

《抗战家书》一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锋的近百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家书, 带着战火纷飞的气息, 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感情, 抒发着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 “国将不保, 家亦焉能存在”。一封封凝结着国敌家愁的家书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家国观,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抗战家书》的特点

(一)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新。

1. 视角新。

《抗战家书》不仅收集了左权、吉鸿昌、蔡炳炎、戴安澜等英雄人物和革命志士的家书, 而且收集了那个年代普通民众的家书, 一个个生动、鲜活, 且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 展现了他们侠骨柔肠的爱家之情和视死如归的报国之志。对抗战家书的研究, 为抗战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家书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和为国为家的情感。家书的作者亲历了那个时代, 见证了那段历史, 他们在家书中有深沉热烈的情感表达, 这是不同于一般史书的记载和描述的。

2. 材料新。

《抗战家书》征集了大量抗战时期家人、亲友之间的通信、手稿、照片, 并在每个人物家书后面介绍家书故事的背景, 附书信照片和人物相关照片。通过一个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和朴实生动的照片, 还原了那段令人难忘的中华民族抗争史。这些家书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保存至今,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有些家书是名人的遗物, 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如1937年9月, 即将率军出川抗战的傅常将军给家人留下一封简短的“遗书”, “遗书”后被刻在灯柜上, 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这封特殊的家书成为川军舍家为国、奔赴国难的历史证物, 弥足珍贵。

(二)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实。

1. 材料翔实。

全书分为上篇、下篇两部分。上篇收录的是抗战前线将士们的战地家书, 包括战斗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下篇收录的是各阶层民众与抗战有关的家书, 并以写作时间为序排列,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4年抗战的历史。全书对相关人物做了详细注解, 附了当时的家书照片和人物合影, 并介绍了家书相关的背景资料, 内容丰富翔实, 可读性高。

2. 情感真实。

从该书选编的家书来看, 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 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 涵盖14年中国抗战的全过程。从该书选编的家书来看, 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 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 涵盖14年中国抗战的全过程。该书收录的家书既有战场上给亲人写的绝笔信, 又有爱国志士慷慨就义前对子女爱人的叮嘱, 对战友兄弟的临终托孤。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人的不舍与眷恋, 在严峻的现实中闪耀着不灭的希望和乐观的精神。在血与火的历史中, 抗日志士们绵长醇厚的骨肉亲情, 前仆后继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在一封封家书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 语言朴实。

由于作者文字水平各异, 语言习惯不同, 编者在保持家书原貌又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进行了整理, 因此该封家信中的语言朴实又个性鲜明, 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该书对家书的背景和人物进行了介绍, 加深了读者对特定情境下家书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领悟, 读来使人身临其境, 真实感人。

二、《抗战家书》中的家国观

(一) 国泰方可民安, 国为家之基。

1. 国之不存, 家何在焉, 革命志士舍生忘死赴国难。

“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 国将不保, 家亦焉能存在?”这是著名抗日将领蔡炳炎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书写的亲情家书, 他由常州赶赴上海阵地前写给夫人赵志学的亲笔信, 搁笔四天之后, 蔡将军即在与日军的拼杀中英勇殉国。大敌当前, 作为丈夫、军人, 蔡将军选择了为国尽忠, 用生命维护了中国军人的尊严[1]P21。革命志士为了家园, 保卫祖国, 舍生忘死。胡孟晋家书中说:“大难当头, 应踊跃赴前线杀敌, 而妇女们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希望你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 宣传和教育他们, 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 毛何附焉’?‘国之不存, 家何在焉’?”[1]P75有国才有家, 这也是革命志士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奔赴国难, 至死不渝的原因。

2. 国家和平、社会稳定, 普通民众才有家庭亲情温暖。

国家和平昌盛, 才有家庭天伦之乐。一位抗战时期颠沛流离的普通民众在家书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古人早有此言, 我为什么要舍却你们千里迢迢地在外面奔走呢?但是, 千不得已、万不得已, 终究舍却你们到了温州, 看着信如追他的两个儿子, 我便想起你们来了!到了南昌, 看着明哉祖孙三代都那么快乐呢, 我又想起你们来了……现在我离开了上海, ‘几时亦回上海’这句话已不在我希望之中了, 但是难道和你们终不相会了吗?那么我仓皇奔走, 究竟为了谁呢?究竟为些什么呢?在我的意思, 宁可带了你们喝粥汤, 不愿舍却你们吃鱼肉。”[1]P174这封家书真实记录了一位失去家园的难民辗转流徙、悲凉无助的人生轨迹, 通篇贯穿着醇厚的父爱和亲情。对于当时只有5岁的姚慰瑾, 父亲留给她的记忆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父亲走后, 接连寄回的10余封家书则伴随她的一生。“听说我父亲是1938年8月去世的”。60多年后的今天, 一提起父亲, 姚慰瑾还是伤感不已。她一直都不知道父亲去世确切时间和地点, 更无从寻找他的遗骨。“一下子人就没了, 我母亲也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父亲的死讯的。当时兵荒马乱, 我们孤儿寡母的, 又到哪里去找呢?”[1]P177战争夺走了年幼孩子的父亲, 给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封家书的作者是一个因战火流离失所的教师, 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家的关切和热爱, 以及相聚无望的无奈、凄惶和悲凉的生命状态。参加衡阳保卫战的余子武将军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中说:“长沙已失守, 我军到湖南后仍未遇敌。湖南已沦陷七八县, 老百姓扶老携幼逃难者不计其数, 真是可怜!”[1]P150有国才有家, 国泰方可民安。

(二) 舍小家为大家, 家为国之本。

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秘书胡孟晋1939年11月28日写给妻子的辞别信中, 时时以“舍小家, 顾大家”的道理与妻子儿女共勉, 又不免在信中抒发对妻子儿女的思念和对家中的关切。家中妻子不仅在情感上支持丈夫, 而且不辜负丈夫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的期望, 投身家乡“妇女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 在丈夫逝世后又抚养几个孩子长大成才。正是一个个这样的家庭支撑着抗战的胜利。

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 表达出对女儿的思念及渴望全家团聚的心情, 透露出左权将军对刚刚投身革命的亲密伴侣的款款深情和无尽关爱, 对刚出生女儿的无比疼爱和牵挂, 让我们看到这位驰骋疆场的英雄对亲人冷暖关爱的侠骨柔情。正是这种骨肉亲情和对家的热爱使将士们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获得心理的支持力量。“此间一切如常, 唯生活较以前艰难多了, 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今年没有种花, 也很少打球”[1]P136。左权将军通过种花思念自己的爱妻, 在家信末尾发出“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何日相聚?念、念、念、念!”[1]P136的感慨。可以体会到家庭对抗日英雄的支持力量。

(三) 尽忠报国与育儿孝老, 家国密不可分。

“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所念者, 老母外出, 未能侍奉。端公仙逝, 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 当更痛苦……我要部署杀敌, 时间太忙, 望你自重, 并爱护诸儿, 侍奉老母”[1]P99。在给妻子写了寥寥数语的绝笔信后, 戴安澜又悄悄给三位亲友写了一封托孤信, 信中流露的是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对家人的眷恋不舍:“余如战死之后, 妻子精神生活, 已极痛苦, 物质生活, 更断来源, 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 贵相知心, 想诸兄必不负我也。”[1]P100这是戴安澜在缅甸同古保卫战中歼灭日军4000余人, 北撤回国途中遭日军伏击, 受伤殉国后, 人们在他的皮包中发现的两封家书, 其爱国情怀、报国之志, 催人泪下。

爱国绅士于登云在临刑前给其长子留下一封遗书。信中这位慈父舐犊情深, 谆谆教导, 语重情长。“你年纪不小, 本拟父子天年, 未想半途分别, 你之命, 父之运也!所望读书尽心, 务必前途。侍母要孝, 勿劳其生气, 以便领你们兄弟姐妹过日子。如你母有生气时, 你要跄之请罪, 以何时欢喜为止。兄友弟恭, 妹妹之领导, 你的责任太大。将来各地处你要均应前往看看, 以长经验。择友慎行, 要比为父有不好之日, 你不要口出怨言, 以免招祸生此地。善法也。勿得犯口为要。”[1]P157这位爱国志士对家人的遗嘱令其子一夜长大, 遵照父亲的教导努力学习, 孝顺母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带弟妹, 为母分忧。

革命烈士在抗日救亡、为国捐躯的前夕, 最不舍的牵挂是家人, 或者临终托孤, 或者谆谆教导, 他们不屈的抗日爱国精神是家人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他们抗日的宗旨是为国为家, 可见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

三、《抗战家书》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一) 青年学生应从家书中汲取抗日英雄的民族精神, 牢记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青年学生要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 但不被仇恨蒙蔽双眼, 真正全面了解日本民族, 学习长处并且努力寻求超越。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自身做起, 不发牢骚不抱怨, 用行动影响和改变周围环境, 树立我是怎样的我的祖国就会是怎样的主人翁意识。青年学生通过阅读抗战时期的家书, 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屈辱的民族史和不屈的抗争史, 从细微之处深入体会“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 以及革命志士誓死保卫家园, 绝不让列强侵犯和践踏祖国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已经胜利70周年, 这样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依然激荡在人心, 鼓舞青年学生铭记历史, 奋勇前进, 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捍卫民族的尊严, 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青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在新时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的宏图伟志, 将个人发展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统一起来, 必将汇成最伟大的力量。

(二) 青年学生从家书中体验家庭亲情的珍贵, 领悟家庭的养育之恩, 进而升华为对社会和祖国的热爱。

《抗战家书》中收集的家书很多都是在危难中写就的,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 家书除了体现对祖国的热爱外, 还体现了亲人间暖暖的温情, 有与抗日救亡, 躲避日寇轰炸相关的仔细叮咛, 有对家人的不舍和牵挂, 也有对亲友的临终托孤。青年学生应深入体会父母舐犊之情, 领悟家庭养育之恩, 培养对家的深厚感情。和平时代, 青年学生应深入社会实践, 传承中华文化, 提高自身修养, “入则孝, 出则悌”。在家孝敬父母, 在外像对待兄弟姐妹那样团结和关爱身边的人。将对家的深厚情感迁移到对社会成员的情感, 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在此之上, 青年学生可以通过饱览祖国河山, 培养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真挚热爱的情感。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力量的报国之志, 体现在爱亲人、爱故乡、爱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朴素情感, 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 青年学生应将爱国与爱家之情融合起来, 将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与民族振兴统一起来。

1937年9月, 即将率军出川抗战的傅常将军给家人留下了一封简短的“遗书”。“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 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 努力学习, 强我中华!”傅常将军出征后, 其妻子让工匠照丈夫笔体原样将这封家书雕刻在灯柜上, 一是教育后人报效国家, 二是为能长久地保存这封家书, 让家书随灯柜陪伴自己, 陪伴儿女, 永远流传下去。由此可见, 家与国是水乳交融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国家的支持力量。对父母的关爱与孝顺, 对兄弟的友爱和恭敬是人伦道德, 也是社会责任, 更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刻苦学习, 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庭的期望又是现阶段爱国的实际行动。因为努力学习, 努力增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这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也是关乎个人成长和家庭期望与幸福的事。此外, 青年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逐利的幸福观不仅毁坏自己的幸福, 后代的生存和幸福条件也遭到破坏。青年学生在谋求个人发展和家庭富足的时候, 要站在社会和民族长远发展角度, 将二者统一起来, 只有这样个人才能真正在历史框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获得个人的充分发展和内心的幸福安宁感。

摘要:抗战时期的家书最能体现这一特殊时期的家国观。左权、吉鸿昌、张自忠等舍生忘死赴国难的抗战先锋的近百封家书集中体现了国之不存, 家何在焉, 国为家之基;舍小家为大家, 家为国之本;尽忠报国、育儿养老家国密不可分的家国观。青年学生应从中汲取抗日英雄的民族精神, 牢记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体验家庭亲情的珍贵, 领悟家庭的养育之恩, 进而升华为对社会和祖国的热爱。

关键词:抗战家书,家国观,青年学生,启示

参考文献

篇4:“抗战档案”专栏铭记抗战岁月

读今年的贵刊,更觉可亲,它以清新的面孔、火热的文字,记录、重现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题材相当精妙,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经历的峥嵘岁月,富有极强的哲理性,颇能启迪人的心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贵刊又辟出“抗战档案”专栏,以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为抗战胜利英勇献身的英雄和所有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从而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不忘过去,更加热爱今天的世界。

多年以来,我幸运地与贵刊相遇、相知、相伴,真是获益匪浅。愿《同舟共进》杂志在新起点上再次远航,我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2015年7月19日)

“民国人物在台湾”专题对了解真实的台湾有裨益

黑龙江哈尔滨 熊治球(農民)看了2015年第7期“民国人物在台湾”的专题策划,我对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情况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昔日只知道位列“战犯”名单前茅的陈诚,对他在台湾的政绩和家风(是值得借鉴、深思和学习的)的朴实介绍,使人耳目一新,对了解当今真实的台湾是有裨益的。能写出特别是能发表这样的文章,是要有

“微历史”栏目:新、特、精

山东济南 郭树荣(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8期杂志通读下来,觉得美术编辑做得好,不论封面还是题图、插图、照片,除了题目位置占版面过多,其余均各有特点,值得点赞。“专题策划”四文各有侧重,讨论的主题及时,涉及面广,如今的为政者当思之、用之。王龙《抗战:重塑 “国家认同”的艰难之路》文,言之有理;高尚全《“三创”可以改变中国》文中所提建议很好。陶短房《“中等收入陷阱”的迷思》文,是为一番高论。叶永烈写万里文,适时,也是史实;文云乡《政坛上的夫人侧影》文,增广见闻。“抗战档案”栏目的两篇,童志强关于“新四军”一文,着重战绩;郝在今写滇军文,有文采,有气势。安立志《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文,言之有理,结语尤其好。新开辟的“微历史”栏目,可用三个字概括:新、特、精。“编读往来”栏目的各短文均不错。(2015年8月6日)

可继续增设适合杂志的新栏目

广东连州 黄志超(第十一届连州市政协委员,连州市图书馆助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同舟共进》栏目众多,版面厚重清新,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此刊具有浓厚的知识性,一册在手,总有一种眼界开阔、受益匪浅之感。杂志气势宏大,国内热点、人物春秋、底层民生、世界纵横、文化小品……谈古论今,博采众长,编者可谓独具匠心。里面颇多知名学者的撰文,为国为民,情之切切,意之拳拳,更为杂志添彩。

希望今后杂志能励志前行,大胆创新,继续增设适合杂志风格气质的新栏目,开拓编发更多社会各界或政协委员的作品,使之成为一道大众喜爱的文化和精神盛宴。(2015年2月27日)

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重庆 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2015年第8期每个栏目都有好文章,可谓精彩纷呈,让人流连忘返,但从什么角度切入来做点评,却踌躇再三,好不容易才理出个头绪,那就是“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对于名目繁多、无处不在的审批事项,李克强总理曾多次作过猛烈的批评,同时,这也是群众十分关注、感受很深的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呢?专题策划“四问简政放权”从不同角度作了探讨。

汪玉凯认为,李克强总理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在首位,强调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下放权力,这是抓住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核心。通过构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财政资金使用清单,来重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跟上社会发展进步的节奏。唐昊指出,在一些地方,本来应该简化或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现在“换个马甲儿”,改由行业协会间接行使。要警惕这些“红顶中介”截留简政放权的改革成果。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打破行业协会的垄断地位,实行行业协会的开放化,让其在竞争中获得良好发展。袁刚强调,中央雷厉风行自上而下推进改革,“县团级”的处长是执行政策的关键环节,处长“会签”成为体制机制运转的“堵点”。因此,简政放权要解决问题,还得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舟共进》推出“抗战论坛”和“抗战档案”两个专栏。王龙指出,战争是塑造现代国家的黏合剂,也是考验公民对一个国家认同程度的试金石。从甲午战争开始,国人才明白了只有先保“国”后才能卫“家”的道理。现代中国的形成,实始于甲午战争,终于抗日战争。在重塑“国家认同”的艰难道路上,经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空前高涨,保家卫国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董志铭指出,朱德为开辟国共两党和两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良好战略局面作出了独特贡献。朱德明确提出了“总力战”的思想:“抗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许有着超出我们想象之外的困难,它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这需要我们动员与集中全国一切人力、智力、财力与物力以赴之!我们应该把握住抗战的胜利条件。”朱德把中国抗战分为正面防御、运动战和游击战三种基本战法,凭借高超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水平,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童志强用国民党的文献档案阐明,新四军敌后作战功勋卓著,所谓新四军“不打日军专搞摩擦”,“一分抗战、九分发展”等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郝在今《保家卫国话滇军》为我们呈现了滇军的传奇经历与英勇壮举,不可不读。

此外,还有几篇文章从各自的角度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高尚全先生提出,“三创”可以改变中国。他说:什么是“三创”?就是“创业、创新、创牌”。创业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创牌是目标。“创业、创新、创牌”虽是市场的行为,但是政府必须要为“创业、创新、创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司法环境。陈四益在《忽然想到——千古清官侠客梦》中指出:“集权确有集权的方便。一呼百应,咄嗟立办,不必因扯皮耗费精力。但实行的结果,许多事却因无充分的论证与诘难,铸成大错。而这些大错,又因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无制约,便于遮掩。所以对于无监督、无制约的绝对权力可能造成的恶果,人们往往估计不足。‘清官侠客梦’已到梦醒时分。否则,旧梦重温,必然是噩梦再现。这不是危言耸听。”

关于孟庆树的去世年龄和入党时间

篇5:汤永萍抗战教案

汤永萍 班级:一(1)班 时间:9月8日 地点:教室 对象:全体学生

主题内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 目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过程:

班主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高奏凯歌走向和平。那是一段沧桑的历史,那是一段为了正义与和平战斗的历史,他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勿忘国耻,共同回顾那场空前的灾难吧!

1、法西斯是什么意思?

法西斯(拉丁文: fasces)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后来束棒被用做意大利法西斯党的标志。

现在“法西斯”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摘自百度百科、讲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3、小测试:抗日战争知多少?

(1)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年?

(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哪一年?

(3)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4、阅兵的意义

彰显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展示我军贯彻强军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和威武之师、文明之

师的良好形象,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班主任: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通过班会大家一起来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感受先烈们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勇豪情。虽然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并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虽然我们已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报效祖国,但是肩上的任务并不轻,祖国的发展和腾飞要靠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贡献出他自己的力量。我们现在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只有利用我们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回报祖国。我们要以这次主题班会为契机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各项任务,到时候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4、教师总结

篇6:铭记抗战历史主题班会教案

四年级组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讲抗日英雄故事,朗诵抗日是诗歌,听抗日歌曲等形式,让学生重温历史,受到抗日精神的熏陶和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让学生在抗日精神的鼓励下,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灿烂的明天而奋斗。

二、活动的准备:

学生准备抗日故事。朗诵抗日诗歌

查找抗日的有关知识 老师准备抗日歌曲

抗日知识问答题目

三、活动过程 :

1、听抗日歌曲《黄河颂》

主持人: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边听边想一想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2、讲抗日英雄故事

主持人:刚刚我们所听的是著名的歌曲《黄河颂》。这首歌诞生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们再听着首雄壮的歌曲,相信又是一翻滋味。今年正好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因而,今天我们在此开展《感动、抗日精神》的主题班队活动。接下来,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给我们带来的几个抗日英雄故事。

3、抗日诗歌大连颂

主持人:听完了刚刚的几个英雄故事,相信大家的心理一定是汹涌澎湃。那么接下来的抗日诗歌一定会让你更受鼓舞。

4、讲述抗日历史

师: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虽然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但是回顾那段历史,我们的心依然无法平静。

5、进行抗战历史知识问答比赛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有关抗日知识问答比赛。现在宣布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不扣分。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

6、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对抗战这段历史的感受

7、说说:心里话

通过今天的主题班队活动,通过了解有关的抗战故事、知识,你最想对今天的生活说些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8、齐唱《爱我中华》

9、总结

篇7:抗战教案

五(2)班

活动目的:

在教育显得日益规范完善的今天,我们都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刻,对少年儿童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各种形式表示牢记历史、振兴中华的信念,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

活动过程:

一、出旗仪式。

二、主题活动。

1、引入:

(1)谈话引入:1945年8月13日,中华民族正义的抗日战争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我们的胜利告终,算一算,到今年是多少年了?

(2)生答,师简介。

(3)出示主题:不忘历史 努力奋发 开创未来

2、主持人主持活动:

(1)听歌曲:《我的祖国》

(2)谈感受。

(3)教师补充背景材料。

(4)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七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快板剧《培培的脸红了》

(6)小组朗诵:《祖国妈妈真漂亮》

(7)歌曲《黄河颂》

(8)讲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

(9)教师讲述“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

(10)齐唱《大中国》

3、说说你自己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

4、教师总结。

三、退旗仪式,活动结束。

小学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为深切缅怀抗战英烈的光辉业绩,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激发广大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中心小学安排全校于8月28日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活动,缅怀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虽然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但是并不能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要发扬先烈们奋力拼搏的精神,积极迎接新学期新挑战,做好新学期规划,珍惜自己的少年时光,努力学习,用坚实的知识基础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日本侵略者太残忍了,那时的人民生活真不容易啊。”在老师带领下,仔细观看了“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宣传画,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拉近了同学们的历史记忆,让他们重温了这段泪中带血、耻辱中彰显刚毅的民族奋斗史。

篇8:抗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提高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难点】

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歌创作于什么时期?歌词中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面对危险,中华民族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教师出示材料,并请学生根据材料总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可以得出: 1.“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2.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

3.中国国内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给了日本可乘之机。(二)日本侵华进程

教师出示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并提出问题: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什么?日本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这些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总结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到半年东北沦陷;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三)中国人民的抵抗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结果如何?

结合材料分析后学生归纳并展示: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且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制定了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

2.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请同学们总结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其地位。

学生观看视频后,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战争,并进行总结: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太原会战: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3)徐州会战: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大一次胜利。

(4)武汉会战:广州、武汉失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从此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正面战场的评价

教师引导:尽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除了平型关、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我们却不能就此论定它一文不值,应当用辩证的眼观看待。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有何积极作用

学生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1)迟缓了日军的作战进程,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日军陷入中国战争的泥潭中。(2)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将战争拖进了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拖住了日军80%的兵力。(3)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上一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测试卷下一篇:国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