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管理局述职报告

2024-06-23

民间组织管理局述职报告(精选6篇)

篇1:民间组织管理局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2010年11月14日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引,以构建和谐双塔为目标。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和工作思路,围绕激发民间组织工作活力,以培育发展为目的,以监督管理为手段,以调研掌握情况,以创新推进发展,积极做好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管理工作。构建行为规范、分类管理、分类引导、分级管理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体系。努力开创民间组织工作新局面。下面将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作为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基础和源泉,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学习党的新时期 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区党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了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在全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上有了新的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政治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认真学习政治、经济、历史、法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范围,加强知识更新步伐,力求在学习上求深、求精,力求用学习的效果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二、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一)扎实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1、坚持依法行政,把好登记、备案关。在社会组织登记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登记程序,仔细审核材料,严把入口关。把登记管理与培育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登记,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免收公告费,积极培育发展,较好地完成各类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手续。在民间组织数量 2

不断增加的同时,整体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区现有民间组织205家,其中社团3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71家。

2、完成了检查工作。今年的年检工作与往年不同,年检工作与清理整顿工作同时进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允许在专业类社团中兼任领导干部职务,同时也不许同时担任两个单位的法人职务;国家公务员不许再行业类协会中兼任任何职务。再年检中,特别强调财务管理,社团必须有财务账目和独立账户,连续三次通知不来年检的单位,超过5月31日,都列入限期整改行列。今年参加年检的社会团体3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5家,新登记社团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家,年检率达到90%,合格率达到90%。通过年检,一是加强了社会组织的自身管理,提高了社会组织的整体素质。二是有效加强了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使社会组织财务初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三是业务主管单位增强了责任感,从而落实了双重管理体制。

(二)大力推进民间组织培育与发展工作

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在发展中提升质量,在发展中培育规范,在发展中优化布局。着力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新社会组织发展体系。

1、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为加强基层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在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医疗卫生等方面共登记了111家社会组织,以其灵活的体制和全方位的服务,极大的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又有效的实施了社区的规范、整合与培育发展和管理。银河社区服务站在年民服务中为居民发放“便民服务一卡通”,居民持卡可以减免相关服务费用。新华社区服务站成立了“爱心加盟店”,为困难户发放爱心服务卡33多张,困难户持卡购买商品实行打折优惠,受到了困难户的欢迎。振兴社区开展了“暖春基金会”,有社区党员、居民主动捐款5320元,为居民的突发事件进行援助、救助。这些社区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坚实的保障平台,有利的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健康科学协调发展。

2、加强对基层社会组织的备案管理,我区基层社会组织的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运作不规范、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管理不到位等情况,我们把对基层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度。我们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凡是具备法人资格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服务类、有利于慈善救助的公益类和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的维权类等社会组织,将社区内松散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书画民俗等暂时有民政局委托街道办事处进行登记管理,按照社区民间组织的不同性质,进行归类备案,现有备案的社区组织200多家。如:燕园社区成立了“绿丝带”志愿者队伍,队伍成员320多人,以“一帮

一、多帮一”的形式开展为弱势群体服务等活动。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扶贫工作

我区现有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协会8个,主要分布在区、乡镇、村三级,有果业协会、蔬菜协会、种植协会、养殖协会等4种。共有会员1000多人,扶持贫困农户170多户,重点扶持特困农户35户,大部分困难户已经脱贫,5

辐射带动了周遍地区2000多户农户脱贫。这些协会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从事同一专业的农民做为会员,由协会提供产、供、销过程中的服务,组织会员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上进行合作。

协会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建立起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有、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依托一定的产业链条把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协会具有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局面。使一大批的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生产基地脱颖而出。农村有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当地就有什么样的协会,而协会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当地产业链的发展。

(四)进一步落实城乡协会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 我们以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结对帮扶促民生为出发点,对城乡6对协会进行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对35户特困农户进行扶持带动脱贫活动。首先协会根据帮扶户实际情况确定帮扶工作内容,明确帮扶工作重点,制定帮扶计划,签定帮扶协议,建立帮扶跟踪档案,6

帮扶成果显著,帮扶资金共折合人民币近五万余元。如驼山子梨业协会帮扶困难户15户,实行专业技术服务队统一科学管理,进行剪枝、拉枝、疏果,并严格按有机食品生产规范管理,使用农家肥,平均提高产量35%以上,总产量提高105万公斤,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本村的果业发展,为困难农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协会支部也充分的发挥了服务为民的核心作用,人均收入直接增收了一万多元。

(五)认真做好其他社会组织工作

1努力完成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中央、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社会组织参加创先争优活动,从2010年7月开始,到2011年7月基本结束。由区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区司法局参加,成立社会组织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负责对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指导。

为贯彻落实好市区委组织部的文件精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成立了指导机构,组建了双塔 7

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设立了指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双塔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城乡社会组织“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指导小组办公室、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员会议。

2、举办社会组织业务培训班

为加大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民间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年初我们召开了协会会长、秘书长及其会计人员培训会,参加会议人员70多人。重点培训政策法规、民主办会、社团收费,财务会计账目建立、制度建设等重要文件,还有市民政局、市监察局等文件,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增强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打造一支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民间组织工作人员队伍,引领民间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3、对全区社会团体小金库检查

根据朝纪发【2010】16号文件精神,我局召开了紧急会议,成立了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对全区涉及收取会费的社团进行了财务全面检查。于10月20日配合区财政局,历经10天的时间,对区部分社会团体进行了重点小金库检查。此次检查,对不规范财务管理单位,进行了清理整顿。

三、廉洁自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锻炼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我深知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思想上不敢倦怠,时刻把自己的举动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认真遵守组织纪律,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市区有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工作的有关规定办事。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 做起,带头和抵制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始终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做到廉洁勤政。在工作中,坚持按原则规定办事,依法进行社会组织注册登记,不讲人情,不 9

走过场。在生活上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公道正派做事,清廉正直为官,上不愧党,下对得起人民。

回首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与组织的关怀、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急躁情绪和工作方法简单的不足,今后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拼搏,奋发进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认真履行一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努力工作,克服困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纠正错误,扎实干事,把我区的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为构建和谐双塔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民间组织管理局述职报告

关于南非民间组织的情况,过去我们基本不了解。这次,根据专家的推荐,受南非社会发展部的邀请,我们一行11人于2005年底考察了南非民间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尽管考察非常浮浅,但总算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而且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在非洲大陆,南非是比较发达的国家。虽然在1994年经历了政权的演变,民间组织的发展有了一些变化,但总的看发展势头不减,民间组织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南非习惯把民间组织称为公民社会或非营利组织。据南非有关民间机构与大学研究机构的调查,南非的民间组织数量超过十万个以上,包括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志愿服务协会,以及工会等。南非的民间组织有四个特点:一是社区民间组织在总量中占大多数;二是大部分是由最初的反对种族歧视为宗旨的组织转化过来的;三是大部分是提供福利服务的机构;四是志愿服务机构资源丰富,每年创造超过100亿兰特的收入(6.3兰特约合一美元)。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律框架

1、南非宪法承诺每位南非人拥有结社自由。这是民间组织形成的基础。

2、1997年,南非议会通过了第71号法令即非营利组织法并于1998年9月1日实行。南非非营利组织法以宪法为依据,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繁荣发展的环境,建立一个正常的法律框架,促使非营利组织依法行事。保持合适的内部治理准则,建立透明以及对公众负责的机构。

(1)法令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强调了两点:

a、民间性。指明其非政府系列。

b、非营利性。指出建立机构的目的只为公共利益;机构的收入和财产不能在会员或办公室工作人员中间进行分配(对服务的合适补偿除外)。

(2)法令规定成立非营利组织申请人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a、受托机构(政府授予权利机构)必须到高级法院法官处登记。

b、一般组织到非营利组织委员会主任登记处登记。

c、一部分组织也可选择到福利部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登记。

(3)法律鼓励民间非营利组织向政府申请登记。一是政府规定经过登记的机构才能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二是规定经过登记的机构才有资格获得政府的资金援助和其他优惠待遇。社会福利部是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管理部门。

3、南非国会?000年通过了南非共和国福利发展管理法案。该法案是为福利部门提供一个旨在建立并融合政府与公民社会伙伴关系的管理框架。依据这个法案,民间组织可以履行法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参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1)法案对“公民社会”的定义是:除政府之外的研究机构、组织或个人,其中包括商会、消费者组织,正规和非正规福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宗教组织和其他社会福利机构。

(2)法案明确了政府与公民社会通过规划分担责任的伙伴关系和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共同“管理”。

(3)法案把公民社会中的各机构对社会福利政策和项目抱有兴趣者确认为“利益相关方”。

(4)法案决定成立南非社会福利发展理事会。而理事会建立的目的就在于推动和巩固公民社会和政府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5)法案规定在理事会成员中(9人),政府官员理事不得超过4人,即其余至少5人来自公民社会。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3次会议,每次至少2天。

理事每人每年可得到国家给予的229700兰特(约合3800美元)的差旅费,补贴和咨询服务费。国家还为理事会办事机构支出办公费用456000兰特(约合76000美元)。

(6)法案规定了的南非福利发展理事会的职责,其中还特别规定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条款,主要是:

a、推动政府和公民社会间就社会福利方面的对话。

b、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福利发展,特别是消费者和草根部门的参与。

c、在政府与公民社会间制定信息和交流策略。

d、加强公民社会、相关政府部门和部长之间的磋商,决策社会福利重点关注项目等。

3、设立社会发展部。规定该部门的职责是致力于向全体南非人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与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非营利组织、商业界,劳工组织和其他参与者展开合作,监督社会政策的执行,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推动扶贫的发展。

2000年,在社会发展部部长确定的其后5年的工作重点中,主要包括帮助贫困人群,资助弱势家庭,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利益,社区关怀和对艾滋病影响人群的帮助,如:因艾滋病而丧失双亲的孤儿的帮助、减少青少年犯罪和失业现象等。

该部的各项工作都要求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

4、颁布《国家发展机构法》,设立国家发展署

《国家发展机构法》规定国家发展署的职能,就是直接向特定的社区民间组织和其他帮助贫困社区提高能力的民间组织提供资金、达到减贫的工作目标。

国家发展署为专门执行上述任务的法定机构,原归财政部领导,后转社会发展部领导。

二、登记与管理

1、登记要求

(1)陈述组织名称。

(2)陈述组织的主要和次要目的。

(3)承诺组织的收入和财产不得在会员和工作人员中分配。

(4)规定该组织成为一个法人,具有法人地位。

(5)规定该组织的存在不受其成立或机构负责人变动的影响。

(6)规定该组织的成立或机构负责人不会对组织的财产享有权利。

(7)规定组织的业务范围。

(8)规定该组织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机制。

(9)陈述会议规则,包括会议召开有效人数,会议记录的保存,会议作出决定的方式。

(10)规定财务必须经过银行帐号运行。

(11)规定财务的起始日期。

(12)规定章程的修改程序。

(13)规定该组织终止或解散的程序。

(14)规定该组织终止或解散后剩余财产应转移到与本组织宗旨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2、登记结果

准予登记的组织应发给登记证书,证书是非营利组织具有法人资格的证明。

对不予登记的组织,应通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一般在申请登记起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申请者在收到不予登记的通知后一个月内,可以向特设的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法庭立案审查。

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免费。

3、非营利组织的义务

(1)遵守非营利组织法的要求及遵守已经登记的章程开展活动。

(2)在活动中展示本组织的登记的状态和登记证号。

(3)保留规定期限内的会计记录和相关支持性文本。

(4)在财政结束后6个月内,草拟出财务报告。该报告至少应包括本机构的收入、支出和资产负债表。

(5)在草拟财务报告后两个月内,会计主管应起草正式财务报告书,陈述机构的财务状况。其中包括以下说明:该组织的财务报告与同期会计记录是否一致;该组织的财务政策是否恰当,在制作财务报告过程中是否保持遵循;是否遵守非营利组织法及本机构章程有关财务的规定。

(6)向董事会提供工作报告,在财政结束后9个月内完成。

(7)提交董事会首席执行官的详细联系方式(须在每次任命和选举后一个月内提交,即使任命和选举没有导致负责人的变更),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4、监督与惩处

(1)登记机关认为非营利组织不遵守本机构的章程和不按非营利组织法的要求承担的义务时,可通知其注销登记。在规定期限内,登记机关将作出取消该机构登记资格的决定。

(2)登记机关认为该机构有可能构成犯罪时,将向南非警察总署建议进行刑事侦查。

(3)受处罚的非营利组织可按程序提出申诉。

(4)公众有资格获得任何一个营利组织向登记机关提供的全部文件,参与非营利组织的问责。

(5)登记机关有义务保留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所有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状态、注销状态、终止状态或解散状态。

(6)未经登记却声称自己已依法登记,或向登记机关提供虚假资料的,有可能受到起诉。

三、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

南非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委托非营利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并因此给予免税待遇;二是通过拨付公益项目资助款的形式,对非营利组织给予支持。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后者。

1、规定国家发展署的首要目的是关注消除贫困及造成贫困的根源,加强公民社会的扶贫能力。

2、国家发展署规定9项公益事业(包含43类活动)为慈

善性质活动,这9项是:(1)、福利和人道援助、(2)、宗教、(3)、信仰和伦理、(4)、健康保护、(5)、文化、(6)、土地和住房、(7)、自然保护和环境及动物保护、(8)、教育和发展、(9)、研究和体育。

3、提供拨款和捐助资金。一般是发展署公布资助项目的范围,非营利组织向国家发展署提出资金申请,发展署根据申请情况与之沟通协商后,实施一定数额的拨款或捐助。在具体运作上,发展署将权力下放到省,每个省都有签约机构。据介绍,2003/2004,发展署拨款总额为10300万兰特(6.3兰特约含1美元),每年递增。

4、发展署通过能力建设的培训,帮助非营利组织开展本组织擅长的活动。

5、尽管政府在扶持非营利机构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关专家也提出了质疑。如发展署规定的工作范围过窄,对扶贫的支持减少;偏重于资助社区组织,而不愿支持志愿服务机构,造成了这部分机构的资金匮乏;项目的申报程序复杂,办理效率低下,以及法定机构存在官僚作风等。

四、目前南非民间组织发展中存在几个问题

1、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外部社会,约占86%。而外部社会的资助采取“保守策略”,即只投在教育、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限制了其他民间组作用的发挥。

2、非营利组织普遍缺乏专业的筹款能力,没有制定筹款战略。筹款一般都是机构的主管或副主管的工作范畴,但他们用于筹款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超过20%)。

3、非营利组织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缺少有创造性、有活力和有远见的领导人。

4、人才竞争压力太大。非营利组织为了吸引有能力的人才,不得不提高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来与商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竞争,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生存压力。而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则因为没有雄厚的财力而造成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流失,影响组织可持续发展。

五、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

1、政府明确公布慈善事业的范围,有利于倡导民间组织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也有利于社会监督。南非对公益事业列出9项43类活动,很具体,我国也可以作出这方面的规定,使之与一般的社团活动相区别。

2、政府对公共服务项目拨款购买,既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也能为民间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南非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多数能从政府获得资助,有的甚至全部依靠政府资助。在南非就不存在类似我国社团的那种乱收费的现象。

3、税法应对公益事业以至民间组织业务作出明确的减免税收的规定,对捐赠人的公益捐赠给予抵税待遇,有利于全社会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有利于民间组织的生存发展,也有利于杜绝偷漏税现象。

4、应赋予登记管理机关要求非营利组织注销登记的权力,和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取消该机构登记资格的决定权力。南非的这一规定对非营利组织的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民间组织管理规定应当借鉴这一经验。

篇3:民间组织财务管理情况浅谈

一、存在的问题

其一,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收入少的组织, 自称有账, 实际上就是“流水账、包包账”, 而且几年的账混在一起, 支出单据还有白条。有的记账不凭记账凭证, 自制资金平衡表, 且等式两边不平;还有的连流水账也没有, 就是用一张纸写了几个数字。一些收入多的组织,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记账, 有的是电脑记账, 有的是手工记账, 存在的问题一是支出单据由会长以外的行政领导签报;二是没有独立的账户, 挂靠业务主管单位的账户;三是记账凭证和账簿该合计的不合计, 该划线的不划线, 该签章的不签章, 账务处理不规范, 责任划分不明确。会计人员配备和使用不符合《会计法》的规定, 大多数情况是业务主管单位的会计人员兼民间组织的会计人员, 也没有专门的财务室, 他们在业务主管单位拿薪水, 兼职单位没有回报, 使得他们在兼职单位没有工作积极性;少数组织还存在一人多岗的问题;其次是部分民间组织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没有经过会计专业培训, 没有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学习和考试, 没取得上岗证就上岗, 不懂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以致造成账务处理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

其二, 擅自扩大开支范围。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将具有行政事业编制的干部工资奖金在协会列支, 将预算内专款拨到协会, 然后在协会开支费用;还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将开支的招待费、会务费在协会列支;有的组织将账面资金无偿转移到主管业务单位使用。这种转移支付的结果, 一是形成违纪支出, 滋生腐败, 二是造成国家预算收支和统计上报数据不实。

其三, 收费票据使用混乱。收费票据有的是在市场上购买的, 有的是自制的, 当然也有在民政局和财政局购买的正规票据;票据保管、领用、核销手续不健全, 出现收入不上账, 少收不收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其四, 公办民办难以区分。有些学校对上是公办, 对下是民办。所以, 市财政不给预算经费, 他们就自己向学生收费, 加重学生负担;再如某中学, 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 既是公办, 又是民办, 会计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也可以;还有学校是公办, 因为事业经费不够, 或者说是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福利待遇, 所以又办了个校中校, 属民办性质, 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 将结余资金转移到学校的账上, 解决教师的待遇, 而他们也是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

其五, 法人代表轻视财务。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就像他们的会计人员一样, 大都是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兼任会长、秘书长, 其主要精力放在了本职工作上, 而忽视了协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加之民间组织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和社会监督不力, 也使得他们疏于管理, 这样就造成了资金使用不合理, 财务管理不规范。

其六, 会计制度执行错误。2004年8月18日, 财政部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制度的颁布实施, 给民间组织规范会计核算, 提高信息质量带来了福音, 可是, 到现在为止, 该市民间组织不管是手工记账, 还是电脑记账, 都是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而没有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形成这种局面, 一方面是职能管理部门宣传和培训不到位, 另一方面说明民间组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 不注重知识更新和参加继续教育, 单位负责人对此事不够重视。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有外部因素, 也有内部因素, 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政府社会监督不力, 二是业务部门管理不严, 三是行业自律机制不强, 四是内部制度建设不全。

二、提出的建议

一是制度建设。做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 必须坚持从管理制度建设入手, 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管理规定。特别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要按照自律与诚信的要求, 健全各项制度, 增加民主理财的氛围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法规建设。除了现有的各项登记管理条例外, 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法》, 让所有民间组织的作为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不严, 违法必究, 解决他们行业自律约束机制问题。

三是人员培训。根据行业和人员素质高低不同的实际, 采取多种形式, 分期分批地对民间组织的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请会计专家讲理论, 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讲实际操作,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深入浅出, 学懂学透, 然后必须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结合单位业务量的大小, 该简单的则简单, 该复杂的则复杂;无证会计人员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学习和统考, 然后持证上岗;定期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学习, 广泛开展异地培训与交流活动, 拓宽培训形式, 加强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宣传, 切实让广大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各项规定和具体办法;民间组织负责人和会计都要学习《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按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民间组织负责人要重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是清理整治。对部分财务管理有挂靠行政主管单位的, 登记管理机关要深入调查核实, 并根据有关规定将其混合账目进行分离;对于兼职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 除经相关机构培训已取得会计资格证或本人曾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而又暂无其他合适人员外, 其他已在非营利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均不得兼任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没有设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非营利组织, 登记管理机关应指导和督促其配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

五是检查指导。应按照财政部、民政部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 做好该制度的实施。在财政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 将民间组织财务管理情况作为检查指导的重要内容, 在民间组织登记、年检和日常管理中要重点检查民间组织是否认真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有关财务指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六是监督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 加强对我市民间组织的监管, 还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局) 的作用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性, 共同参与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

篇4: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升格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从今年开始对外称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1月31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说。

这就意味着,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已经实现升格。“机构升格意味着独立性增强,权威性增强,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另一位官员表示。

民间组织发展现状促使机构升格

一个新的数字呈现在人们面前。据孙伟林介绍,到2006年底,民间组织数量增长至34.6万多个(其中社团18.6万,民非15.9万,基金会1138家),比去年增长了8%。

而国内的部分地区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如广东省民间组织保持每年10%至15%的增长率,目前该省登记的民间组织共2.2万家,其中社会团体1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万多家,基金会136家。云南省的机构数量也飞速发展,至2006年底,云南登记的民间组织达到8 249个,与1999年的3 988个相比,增长1倍以上,增速为年均15.3%。

2006年12月中旬,全国民政系统社工队伍建设推进会议在深圳召开期间,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曾经谈到,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各地都在根据当地发展形势,加大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力度。

这种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培育政策,给予民间组织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更加注重民间组织在社会建设与管理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引导民间组织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三是加强民间组织诚信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民间组织承担更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各级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正在进一步研究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规范管理,保证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愈加凸显民间组织的作用,无论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还是推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对民间组织改革发展提出了现实而又迫切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职责升级比机构升格更重要

机构的升格不仅意味着职权的扩大,权威的上升,更意味着职责的升级,使命的加重。“现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称呼已经叫出去了,中央编委为民政部增加了30个公务员编制,财政部为民管局增加了预算,配备了执法设备,具体的进展还在商谈过程中,但是这也意味着责任增大了。”民政部的一位官员表示。

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升格的同时,民政部还特别为敦促地方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升格付出了诸多努力。

在深圳民间组织管理局成立之前,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就对这件事深表赞赏,“这次到深圳,了解到深圳将成立副局级机构专门负责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升格,人员和编制也有所增加,这是件大好事。”李学举表示,深圳成立民间组织管理局这个决定,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出的,这对推进深圳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对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孙伟林对这样的升格没有流露出喜悦,他把问题和责任看得更重要。主要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社团条例和民非条例亟需出台,以应对涉外民间组织带来的挑战;部分地方对民间组织重视不够,在税收优惠、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仍然缺乏健全配套的优惠政策;民间组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社团行政色彩浓,行为不规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在机构建设方面,去年中央文件下发后,一些省市动作迟缓,力度不大,解决机构编制问题没有进展。总起来说,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民间组织的任务仍很艰巨。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名归实至,它在2007年的举动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新历程。

2007年,民管局将着力培育新型民间组织。一是按市场化原则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赋予行业协会相应职能,消除不利于行业协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二是积极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坚持登记和备案相结合,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能力进行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等措施,广泛吸纳、利用民间资金、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四是积极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发展。适当放宽对社区民间组织的准入条件,制定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公共政策,尤其是鼓励社区志愿者组成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五是加大公益慈善类民间组织扶持力度。激活公民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动力和责任感,鼓励和扶持企业、个人创办各类公益性、慈善性民间组织。

在民间组织法制建设方面,正在抓紧修订出台《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充实实体性规定,增强可操作性,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

财政支持政策也许最受民间组织欢迎。姜力表示,民管局将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制度,落实税收减免政策。

在调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的同时,通过政府委托管理、奖励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对民间组织的资助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分类制定民间组织财政补贴政策,或者建立民间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公益性、服务性民间组织发展。

不久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对经民政部门批准登记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其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促进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发展的重大利好政策,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民管局还将完善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建设,重点研究制定《民间组织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使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对于民间组织内部建设,民管局从优化人员年龄、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秘书长持证上岗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素质,逐步实现专职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还要求各民间组织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等社会保险。

篇5: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经过近年的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我县2009年共有民间组织41个,其中社团组织20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个。09年,经过年检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现有已登记的合格民间组织41个,其中社团21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1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0个(详见下表一)。

年份

名称 2008年 2009年 备 注

社团组织 20 21 亲增1个(沼气协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 9 10 亲增1个(八什坪幼儿园)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14 10 新增4个

结合我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县大力提倡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鼓励民间组织发展。通过年检年审,我们看到了我县民间组织在发展中的亮点不少,表现在一是基层服务群众。我县41个民间组织都是群众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生活发送的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业人员虽然只有318人,但服务对象达23.6万人。二是服务经济突出主题。我县是一个发展中的贫困小县,如何加快发展是当前的主题。我县的民间组织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如为发挥农村新经济的示范作用,**县武溪镇五里洲无公害蔬菜协会通过自身努力,不仅给会员(村民)致富,还打响**无公害蔬菜的品牌,蔬菜还供应到吉首、沅陵等周边地、县、市。三是彰显特色做大做活。不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其他方面,我县民间组织在自身发展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围绕自身优势,做大搞活。如浦市老龄协会,就是明显一例。通过组织老人开展各种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扩大协会的影响,还促使社会风气的好转。又如**县洗溪镇椪柑协会,不仅每年帮助农民实现了椪柑的销售,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还在活动中自身也不断得到了壮大发展,目前其在东北、西北、华南、华东等地区都有了自己的销售基地。不仅如此,还通过县乡镇企业局牵头,红山椪柑协会还成功申报了全州农产口深加工项目,并引资成功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但从上表一可看出,去年来,我县民间组织的发展基本是平衡的,这明显有点与我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合不上拍,有待持续加强,表现在:一是去年一年新增了有利新农村建设的社团组织一个,即:能源沼气协会。二是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开发的农村经济专业协会却因各种原因注销了4个(**县梁家潭乡桔橙协会、**县八什坪乡桑蚕专业合作社、**县浦市镇荣旺科学养殖协会、**县洗溪镇椪柑销售协会)。三是一些有利招商融资为发展工业的中介服务组织没有涌现。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也不是我县特有的,是我们地区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一是虽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倡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但大的政策环境还未形成,未形成机制化。前几年有好的政策,比如每发展一个农村经济专业协会,州财政补1000元,县财政补1000元,如是跨地区的州财政补10000元,但这一利好政策未能坚持下来,挫伤了民间组织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宣传力度不到位。这表现在民间对党和政府在民间组织发展和发挥作用上的政策宣传不够,大家对此还不是很了解,这也抑制了民间组织发展的势头。三是管理无序混乱,也导致了民间组织不能健康良性发展。虽然县里成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但由于职权分工不明确,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民间组织多头监管。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由于部门利益和协调不够,造成对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管理上的不到位。这些问题亟待今后的工作中去克服解决。

篇6: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自 评 报 告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单位名称:北京市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组织类型:民办非企业单位 登记证号:0230066 法定代表人:张翠琴 理 事 长:张翠琴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20号703室 联系电话:82203881 联 系 人:张翠琴

电子邮箱:xchstb509@163.com 传 真:82203881 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 行业分类:社会服务

业务范围:为民间组织提供培训、交流、咨询服务 概况

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我们工作人员都是退休的老同志。中心的性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业务是按照区社团工作规划的内容,为全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服务,重点工作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按照社团办领导给我们中心工作的定位是区社团办“管理工作的补充,服务工作的延伸”。监督检查各街道社区社 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情况。自中心成立以来,在业务主管单位民政局和社团办的大力帮助下,按照章程,我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活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已经走在了北京市的前列: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初步形成体系健全、运行顺畅的社会管理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团队;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2011年中心被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先进社会组织”。

西城区现有15个街道办事处,255个社区,人口为166.7万人,户籍人口为133.3万人。截止到去年底,全区备案复核的社区社会组织团队共有2239个(平均每个社区有8.78个社区社会组织),其中社区服务福利类498个,社区治安民调类270个,社区医疗计生类136个,社区文体科教类1094个,社区环境物业类107个,社区共建发展类134个。占全市备案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建设“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是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心的宗旨是:“以一流的服务水平,提供一流的服务质量”。中心的共同愿景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共享和谐”。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在同类组织中,争取“西城第一,北京领先”。中心的培育工作方针是:具有引导示范作用,更可感可亲可学 中心的基本培育方法是: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中心的培育目标是:更强、更多、更规范。

为了贯彻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的工作意见》精神,中心及时召开了会议,局主管领导王景彪在会上提出,希望中心以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规范化水平,真正实现以评促发展。中心从今年上半年就着手准备评估的相关材料,制定了评估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工,明确了工作责任人,保证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先导,提升规范化水平

(一)丰富学习内容。中心的全体同志认真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一是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牢记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这 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工作中把这一思想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必须在认识上明确的事情。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学习国家民政部、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文件和领导讲话;学习现代管理科学,主要是彼得·圣吉关于第五项修炼的著作和沃斯《学习的革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

在学习这些理论中,努力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心全员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理念,形成了共同目标和愿景,基本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系统和学习氛围,建立了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创新发展机制。

中心的全体人员在内心有学习的迫切愿望与需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需求。只有激发起每个人心里的真正需求,才能使其真正去学习。可以说,我们中心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普遍的学习需求。如:段文明同志是中华孔子学会最早的会员,《人民日报.海外版.中 华文化之光》的特约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来钻研中国儒家思想理论,撰写的论文分别被《纪念孔子诞辰2540年国际研讨会》等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入;发表在核心期刊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华文摘》的封面、《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新华社《北京内参》《北京日报》、《中国社会报》《中国老年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晋阳学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内蒙古社会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中华文化论坛》等报刊和期刊上。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当前中心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各级领导对中心的发展寄予厚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中心和谐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理论素养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在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心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中心引导大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北京精神和西城精神,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中心努力学习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知识,国内外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先进理念、科研成果,学习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

(三)努力拓展学习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探索富有特点、形式活泼、寓学于乐、成效明显的学习方式,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影响力。加强和改进专题调研、进行深度研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分析研究我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形势和社会组织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改进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大家一致认为,一个不学习的组织,是没有前途的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社会,还要为更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和创造。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学习,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即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的管理思想是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先进的管理科学方法论,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履行职责。学习意义的真正核心,是透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做 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大家在中心这个组织内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中心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增强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仅仅依靠个人素质和聪明才智不能保证中心的持续进步和发展;真正出色的组织是那些能够使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即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才能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随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中心由于有共同的愿景,成员之间能够坦率地相互沟通;主动将个人利益和中心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心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

通过学习,中心在自主管理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中心工作人员能够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中心通过对各类社会组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总结。中心工作人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了中心的快速应变能力。

中心工作人员将每一项工作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把工作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把工作中的反思看作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成长。中心积极鼓励每个人主动承担工作,通过每一次的工作与活动,达到充分的自我超越。

(四)坚持定期学习制度。除参加社团办科务会的学习活动外,确 定每周三下午为中心学习日,在中心营造“人人想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重学习”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持续开展。并且注意将个人学习转变为组织的学习,通过互动研讨等形式,将学习转变成获取新知识的创新过程,将个人兴趣与工作需要有机结合,实现双向强化。

(五)对创建规范化社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一是通过学习十七大文件,领会精神,学习民政部、市、区政府和民政部门的文件,充分认识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是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是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为社会做好服务,贡献更大力量的客观需要。二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是通过中心成立以来规范化建设的实践看,对社会组织进行综合评估,是不断加强基础建设、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由于充分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全体同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一是思想高度重视,行动积极自觉。中心多次学习文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分析和评估自身的情况,明确成绩,查找不足。二是中心全员参加迎接评估,认真起草自评报告并反复讨论修改。三是请主管局领导为大家讲社会组织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四是重新对全部档案资料进行了认真整理和分类。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建章立制的各项工作,是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中心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把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作为基本环节,抓紧、抓实,为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制定《章程》。中心从成立之初,就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了中心章程,按照法律程序产生法定代表人、监事、制定章程,在第二次理事会上章程又做了部分修改,这是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据,增加了民主法制意识,使理事会的工作更加法制化、条理化。

(二)健全组织。成立中心理事会,理事会由3人组成,根据工作进度,理事会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认真做理事会会议纪要。设立监事,监事1人,理事会并听取监事的建议和意见。

(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建章立制工作,堵塞漏洞,严格约束,制定有较强约束力的切实、可行、管用的规章,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作为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度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等特征,用制度来规范中心成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应当对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做好了如何对待、没有做或者做错了怎样处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通过严格而有效的监督来保证制度的落实。这样,就能使人们有所遵循。用制度指导、规范、约束中心的成员,有利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有利于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中心的创造力、凝聚力。

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一起作为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为中心工作打开良好局面和长效机制。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市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将各类规章制度汇编成 册。

制度分为理事会、监事、工作人员、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学习、会议、考评岗位变动、接受捐赠、诚信自律、信息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印章管理、证书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等18类27项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强化了内部管理,保证了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坚持标准。我们制定了《西城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标准》及打分表,有领导重视、组织管理和基础工作三大部分,8项内容,包括培育创新、申报项目、制度建设、工作计划、管理规范、宣传篇幅、规范达标、档案管理和备案复核符合流程等30多个采分点,以考评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此项工作最后的打分排序已经纳入区政府考核各街道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街道主管领导和主管科长参加会议次数的情况也被作为考评的内容。通过考评工作,提高了各街道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两年的考评工作,使各街道档案整理更加规范,年年有计划,培育有重点,宣传力度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科学创新、规范管理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五)强化培训。由于各街道和社区社会组织的专干调动频繁,每年进行一次不同形式的备案复核工作的培训,以及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作用、意义和规范化管理的目的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我们还应各街道的邀请到街道、到社区培训,提高备案复核管理工作业务的水平。

三、特点与特色 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基本特点和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位居北京市前列

1、出台规范性文件。在没有可借鉴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先后下发了《关于西城区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西城区各街道建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关于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复核工作意见》、《关于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心对备案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备案程序、统一备案方法、统一备案标准、统一备案格式、统一备案模式。这些创新管理与服务的做法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市社团办领导的好评。

2、培育的先进典型可感可亲可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我们对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出严格要求:制定值班制度、工具、设备管理使用制度、派工单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并且必须做版上墙公示。同时要求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全部人员花名册、组织管理状况,备有记事本,做好资料积累等等。我们在培育、发现、挖掘先进典型,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上下功夫,使社区社会组织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团队。我们经常深入到社区面对面地倾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他们共同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从而使社区社会组织都显示出自己的地域、人群特点的服务亮点。现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品牌示范效应的社区社会组织,基本形成了一个组织一个特色、一个组织一个亮点。金融街二龙路社区马广明便民服务队的特点是以服务明星为榜样,带动整个团队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什刹海柳荫街社区连心便民服务队将社区便民服务的对象,从为老服务和为弱势群体服务扩大到了社区公益事业和社区全体成员。西长安街街道西黄城根南街社区技防维修服务队逐步改变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服务能力。德胜街道裕中东里社区健康咨询室准确定位服务项目,围绕老年人健康开展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街口街道前公用社区为老志愿者服务队为居家养老巡视服务提供了规范服务的范例。培育的12个社区社会组织共有成员:818人,共开展活动1221次,受益人群约35510人次。

3、协助社团办组织开展的全区性“社会组织风采展示”社会影响广泛。结合国内重大节日,举办有数万人参与的大型社区社会组织丰采展示周活动,共进行了4届,活动中,组织社会组织免费磨刀、理发、教授编制手工工艺、修理小家电等,受益人群近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培育支持特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2009年,从政府福利彩票资金中拿出38万多元,用以购买大屏幕彩电、大功率音响设备、自行车、舞蹈服装和体育用品等总共四大类15种物品,2010年和2011年,各申请政府资金15万元,培育了以公益服务为主要特点的12个社区社会组织。

5、坚持信息报送制度。为执行好制度,我们专门请段文明老师就如何写好新闻稿和信息进行培训。考评标准中规定:每个街道每年 报送12条信息,媒体宣传文字和图片各3篇。仅今年1-5月各街道就报送了216条,超过20条的就有5个街道,分别是展览路街道43条、德胜街道34条、椿树街道27条、白纸坊街道20条和什刹海街道20条,在216条中选出了其中写的信息详实、文字生动、活动特点突出的17篇刊登在中心的信息简讯上。通过信息的报送,了解了各街道开展活动的情况,通过刊登在中心的信息简讯,达到了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

(二)调查研究取得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好评。多年来,中心积极配合区社团办结合中心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调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每年确定一个调研主题,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一抓到底,直至实现成果转化。1、2006年,为使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确定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调研课题。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社会组织建设与社区建设应当互融、互动、互利、共进”的理念,成为出台《关于各街道建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的主导思想和确立“二级服务”格局及在社区层面建立第一个社区建设协会的客观依据。2、2007年,配合区社团办完成了2万多字的《西城区社团评估研究报告》,提出建立社会团体监督评估机制,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实施后,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组织的自律意识和规范发展。3、2008年,确立的 《关于西城区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的调查与 思考》调研课题,被市政府确定为当年的重点课题。4、2009年,与社团办共同撰写的《按照社区居住环境分类指导,行之有效的培育方法》调研报告,被民政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社会组织论坛评为一等奖。5、2009年,在全国老龄办主办的百余家媒体报道的第二届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再加些助力 态势会更好》的调研报告被评为三等奖。该调查报告是北京市区县民政系统中唯一入选大会论文集的文章。

6、对系统思考的成果、在对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筛选、整理、分类的同时,与社团办一起从2006年开始每年编辑印制成册调研材料汇编,截止到2011年已编印6册。

(三)落实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的力度逐年加大。结合西城区开展“

十、百、千工程”,组织百支优秀社区社会组织评选工作。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受社团办的委托,对各街道上报的百支优秀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评选,经过历时近二个月的20项内容测评,从全区100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中保质保量的筛选出100个社区社会组织为优秀社区社会组织,编辑印制西城区百支优秀社区社会组织风采图册。

(四)协助社团办圆满完成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系列活动。我们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负责承办西城区社会组织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歌咏比赛和征文活动。有近万人同时参加的社会组织歌咏比赛的规模在西城区是史无前例的,由于计划周到,组织有序,使活动取得了预 期的效果。中心从各社会组织提交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122篇征文中筛选出18篇优秀文章,在民政部主办的《中国社会组织周刊报》以专版的形式进行了刊发。

(五)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考评推动了各街道的管理工作,这在全市是唯一的。根据《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细则》文件,我们制定了《西城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标准》及打分表,有领导重视、组织管理和基础工作三大部分,8项内容30多个采分点,以考评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此项工作最后的打分排序已经纳入区政府考核各街道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街道主管领导和主管科长参加会议次数的情况也被作为考评的内容。通过考评工作,提高了各街道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社区社会组织科学创新、规范管理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四、社会评价

自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社区报》等媒体都不同形式的介绍了西城区培育社会组织的成绩和经验,其中《社区建设腾飞的双翼》一文在《中国社会报》发表,文章以述评的形式,介绍了西城的经验。《构建和谐社会:民间组织全新的发展空间》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报》头版。文章对我区提出的民间组织与社区“互融共进”的理念给予了肯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播发了相关消息。2011年,中心被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先进社会组织”。

鉴于区社团办和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在培育社会组织工作中取 得的成绩,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信息》以专刊形式介绍了西城区的经验,肯定了西城区做法,认为:“西城区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积极探索社会团体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渠道和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市场之间的中介、沟通和服务职能,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五、基本工作经验及体会

(一)切实把学习作为先导。把学习贯穿到了每项工作,真正体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所以才能够始终坚持积极进取,不断进步。学习是工作的取胜之道。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当前,哪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强,哪个组织就能赢得主动、取得成功。

把学习看作是素质之基。我们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努力实现以学养德、以学增智、以学促干。

把学习看作是创新之本。当前,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社会组织有许多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如何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根本上还在于善于学习、不懈学习。

把学习看作是务实之举。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是工作的核心,“只有把学习作为起点,事业才有支点;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

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思想上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文件是行动依据、是工作遵循。我们在认真学习好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基 础上,充分认识到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好各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上级文件精神、领导指示,虚心向学者专家学习,通过实践向广大居民群众学习,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形成共识:

一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营造居民自治和谐氛围,有利于维护和谐社区建设成果。广大居民在参加社区社会组织举办的科教、文体等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社区的魅力,而且会产生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提高了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二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居民广泛参与程度,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社区社会组织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民主权利、社会责任、志愿奉献观念对居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培育了共同理想,倡导了和谐精神,使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逐步提高,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推动社区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的党组织通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播先进政治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推动社区文明建设。

四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保障,构建新型社区救助体系,维护居家养老居民的利益,建设新型社会养老体系。政府部门目前为老有所养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短缺的状况难以在短期 改变,营利组织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而社会组织具有不以营利为目的和志愿参与的特点,它在提供社区慈善救助服务方面独具优势,是社区养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载体。

五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保障,构建新型社区救助体系。社区社会组织具有的民间性、志愿性、群众性、公益性等特点,使它在理顺居民利益关系、满足弱势群体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他们的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服务。

六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服务社区多元化需求,促进社区服务向专业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它可以把政府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驻社区单位对社区服务的支持、社区居民的公益心等,整合转化为社区公益行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七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架起政府与社区居民沟通桥梁,化解社会矛盾。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放松焦躁情绪、温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为居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多种渠道与合法性的表达方式。作为政府与社区居民联系的纽带,其公正的立场极易被社区居民认同。

(二)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年来,区民政局对社区社会组织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我们对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考评工作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明确街道层面的管理职能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组织。西城区在区划调整后,街道由原来的7个增加到15个,为统一全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三级管理(区、街、居)、两级服务体制(区、街),多次召开全区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各街道做到“三个明确”和“三个着力”,即:要明确责任,完善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明确任务,强化管理力度;明确工作平台,做好区划调整后的资源整合;着力发挥区、街两级管理实施和统筹协调功能,着力扶持公益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着力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专业化服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西城区对备案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实施五统一:统一备案程序、统一备案方法、统一备案标准、统一备案格式、统一备案模式。街道主管部门从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参加人数、活动地址是否固定,社区团队服务社区和对周围群众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以得分情况评价社区组织的作用,以此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力度。德胜街道成立了以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会长、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理事,各类社区组织为成员的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严格规范志愿者工作档案,为每支社区社会组织队伍、每名志愿者建立统一管理档案,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地址等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存档备案,并根据志愿者不同的工作经验、专业特长、身体状况等分别编排在相应的志愿者队伍。

(四)以调查研究为基本工作方法,寻找工作突破点。调查研究 不仅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科学的工作理念。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工作重点,并以此寻找工作突破点。几年来,中心配合区社团办结合社会组织管理实际,每年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先后写出数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并完成了成果转化。课题组深入社区,通过填写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有的调研在时间上达到2个月,范围多达100多个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从而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五)把培育典型作为日常工作,实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下功夫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身边典型的宣传。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需要从培育、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到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一步一步做实。这需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摆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总体布局的突出位置。为进一步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社区民主自治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心为落实市社团办关于加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精神,在区社团办的指导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典型工作。

2009年争取福利彩票资金38.4万元,为部分社区社会组织购置了手风琴等乐器和多功能音响、数码照相机、液晶电视机、演出服装、体育用品和自行车等物品;2010年和2011年两年,每年争取15万元,为12个社区社会组织分别提供了近3万元的资金,进行重点培育,这是西城区第一次以政府专项经费的形式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培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事迹才具有最强的感染力。我们在宣传社区社会组织先进典型时,注重还先进典型的平民本色,以平民的视角、平民的欣赏习惯来表现典型团队和典型人物,而不是随意拔高。如对马广明便民服务队等服务类团队的宣传,坚持用事实说话、用事例说理,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品德得到了生动直观、亲切自然的呈现。

近年来,我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团办和各街道的积极培育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平均每年增加15%以上,与此同时,涌现出的一批争先创优的先进典型团队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公认,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了西城社区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载体,服务我区改革大局、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新西城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010年下发了《关于开展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评比的通知》,对全区各街道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做的好的进行了评比表彰。

各位领导和专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自身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还需要加大力度,一些工作落实还有差距。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有关社会组织的新认识、新发展和新要求,结合我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新 形势、新课题,新挑战开展工作。更要从培育、扶持和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要在社会管理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上下功夫。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民间组织管理局述职报告】相关文章:

南非民间组织考察报告04-20

民间组织管理管理制度05-28

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08-20

民间组织财务管理制度01-20

青海省民间组织管理局01-31

民间组织总结06-11

民间收养组织06-15

民间志愿组织05-17

社会民间组织06-14

民间慈善组织07-06

上一篇:我市建材工业发展调研报告下一篇:法语生活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