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体育发展

2024-06-27

全民体育发展(共8篇)

篇1:全民体育发展

创新发展 全民行动

科技改变生活。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无法预知的巨大影响,科普活动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协就将每年9月的第三周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普活动已成为了广大群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重要节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的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本月20至25日举行。

记者从市科协获悉,“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市各级科协和各相关单位将以“创新引领未来、创新改变生活、创新在我身边、创新圆我梦想”为主线,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等地,面向农民、青少年、社区居民及广大公众开展广覆盖、多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共40多项。

据悉,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为抓手,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科普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三个服务、一个加强”工作的落实,科协各项工作和事业都取得新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市科协组织紧紧围绕中心,创新工作载体,更新工作理念,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优势,在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10年来,市科协连续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成效显著。每一年都突出工作主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切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的成效,抓好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农村、社区、学校,面向青少年、社区居民及广大公众,创造性的开展广覆盖、多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科普,人人受惠科普的社会氛围,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市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2012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奖。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动员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创新,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期间,我市将重点开展提升自立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及科技惠及民生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群众喜闻乐见,影响较大的科普和科教活动40多项。仅活动启动当天,汕头科技馆内各主题科普展厅和全市各科普基地就将全面开放,开展“科普一日游”自由行活动,提供新的科普感受和体验,激发公众“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此外,还将举办“2014极地学府—南极科考”科普讲堂进校园系列活动、积木科普巡回游活动、机器人亲子体验互动活动,并启动科普微信阅读号和“科普漂流书屋工程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助力美丽幸福汕头建设。

全国科普日到今年已经是11个年头了,每年都有这个主题,今年为什么选定“创新发展 全民行动”为主题?

[尚勇]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为国家主题战略,也就是我们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取得很大成就,但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这种情况靠什么?主要是换发动机了,要创新驱动,原来是要素驱动,各种投入和资源消耗,现在是创新驱动。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特别提出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重要支撑,要放在全局核心工作位置,特别提出来把人才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最优先位置。我们现在能不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所以创新驱动关键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最根本不光在科学家,还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素质,使广大公众能够理解科学、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能够把创新驱动战略转化成全民自觉的社会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公民对我们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把这个主题确定下来,就是要把创新战略化成全民的一个自觉行动,让大家都来自觉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我们发展,不光是换挡,而是换上发动机,实现我们又好又快持续快速发展。

据了解,“全国科普日”活动是纪念《科普法》颁布和推动《科普法》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把每年9月的第三个双休日定为科普日,活动时间持续1周,旨在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公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为科学普及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今年“全国科普日”的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我区将围绕“创新引领未来、创新改善生活、创新在我身边、创新圆我梦想”等内容,开展青少年学生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

篇2:全民体育发展

1.全民健身:是指全体人民为了增强体质,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达到健身的目的。

2.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是满足居民在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运动体育休闲等方面的活动需求,是现代城市表现具备和完善的重要功能设施。

3.全民健身法治:是指国家权力依照既定的法律规范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运作形态。4.法律性质:

5.全民计划纲要: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别定本纲要。

6.全民健身管理:指全民健身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资源,实现全民健身目标 的活动过程。7.全民健身管理体制:是全民健身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8.全民健身活动设施:包括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建筑物、场地和固定的器材设备,它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

9.健身路径:是指在一系列健身器械上完成各种健身动作,比赛中及健身娱乐于一体,适宜于各类人群参加,属于大众趣味健身比赛项目。

10.健康负荷:是指在大众健身锻炼中能有效发展健康机能又可以使运动风险为最低的健身负荷。

11.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12.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社区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人员。13.俱乐部;是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人自愿结社,形成的群众组织。14.社区体育:是邻里型体育模式。

15.弱势群体: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1、全民健身工程的内容 ?

1)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3)雪中送炭工程4)绿色体育工程5)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纲要》的主要特点?

(1)通过政府行为建设全民健身事业

(2)用系统工程的办法建设全民健身事业(3)整体性地建设全民健身事业

(4)通过社会化的途径建设全民健身事业(5)用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建设全民健身事业

3、学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式?

1)体育课与健康课2)课外体育活动3)体育节4)健身俱乐部(少年宫)(5)其它方式

4、从10个角度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分类?

(1)按照内容分类

(2)按照活动组织规模分类(3)按照性别的分类

(4)按照体育消费分

(5)按照目标优先级分类

(6)按照是否使用体育器材分类

(7)按照参与人群活动地域分类

(8)按照广义与狭义的健身活动来分类(9)青年期学生从事健身锻炼的要求

(10)按照运动项目的运动强度分类

16.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

17.体质:是运用有关理论和专门手段,选取受测者身体形态、机能、职责和运动能力的若干指标,按规范要求进行测定,然后根据相应的数据模型,对其体质状况加以综合定量评价。

18.健身法制:是指法律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状态,是区别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法律制度,是以民主政治为内容的法律制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规范调整,是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19.正式制度:是指一些成文规定,包括国家中央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合同等、20.全民计划纲要: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别定本纲要。

21.全民健身管理:指全民健身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资源,实现全民健身目标 的活动过程。22.全民健身管理体制:是全民健身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23.正式体育设施:是指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锻炼活动的建筑、场地和固定附属的器材设备。

24.个体健身性:是指健身项目的选择。运动强度大小,兴趣爱好要符合个体实际水平的需要。25.运动负荷:指人体在运动中所完成客观的工作量。

26.身体负荷:指人在运动中身体所承担(感受)的工作量。

27.体育科学素养:人在运动中体育锻炼知识、动机、行为的总称。

28.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人员。29.家庭健康活动:是指由家庭成员(亲友)共同参加的健身活动。

30.残障人:是社会中有着特殊困难的群体。是指在心里、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1、全民健身任务?

1)增加参与健康的人口2)改善全民健身的环境3)刺激健身与健康投资 4)提高全民健身的效果

2、全民健身工程成效? 1)扩大体育人口2)拓展群众体育工作的思路3)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4)美化环境

3、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近期发展的几个特点?

(1)数量发展势头很猛

(2)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开始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3)社会和群众体育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进程形式强大的外在动力(4)“证出多门”到“一证统一”

(5)逐步形成保证和激励社会指导员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4、学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健身活动的科学基础。在制定健身计划时一定要按照生物科学最基本的原则,适宜安排健身强度。

二、健身活动的科学原则。全面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适宜负荷、区别对待(原则)

篇3:全民体育发展

这一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了精辟的阐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健康资本国家的根本原因所在。研究发现,我们党对人民健康的关心一直与创建和发展医疗保障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1 新中国成立前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建立和发展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着力点。从以下几个时间节点和史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对建立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各项保障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1922年5月1日至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合法机构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拟定的《劳动法大纲》中明确提出劳动者应当参加一切保险,其保险费应当完全由雇主或国家负责。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实行劳动保险的主张。

1927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还提出“政府应设立劳动保险局,由资本家每月缴纳工资总额的3%作为劳动保险基金”。

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颁布,第十章就是养老、工伤等各项保障的规定,其中包括支付工人和其家属的医药费。

1948年1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并决定于1949年4月1日起在铁路、邮电、煤矿等七大国营行业试行。东北行政委员会还专门为这一条例的试行制定了试行细则,具体项目包括医疗费、医疗补助、丧葬费、丧葬补助及救济金、家庭抚恤金、生育补助金等,涵盖了除失业保险之外的所有项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实施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劳动保险法规,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劳动保险条例奠定了基础。

2 与新中国同时诞生的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真正成为全国普遍执行的规范化制度,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这就是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企业劳保、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

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劳保医疗制度的确立。劳保医疗制度覆盖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社经营的工厂、矿场及其附属单位,后来扩大到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建筑等行业。

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标志着公费医疗制度建立。适用范围为各级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

劳保、公费医疗制度都是以工资收入者为主要对象。劳保医疗由企业出钱,企业管理;公费医疗由财政出资,成立公费医疗办公室负责管理。两项制度在筹资上个人不缴费,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实际上是“免费医疗”,是福利而不是保险。劳保、公费医疗制度实行了40多年,对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否认的重要历史作用。

3 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新型基本医保制度

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职工基本医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其中,职工基本医保制度建立最早。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简称44号文件)颁布。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保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基本医疗保险阶段。

一是实行强制参保原则。规定国有、集体、中外合资、股份制、私营、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城镇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这里的“强制”是个好词,其目的是确保人人享有公平的参保机会,同时有利于发挥大数法则和互助共济效应。

二是首次实行权利义务相对等的保险原则。规定医疗保险费由单位与个人共同缴纳,体现了资金筹集上的责任分担。医疗费用方面,规定了起付线、共付比例、封顶线“三条线”政策,体现了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起付线为职工年均工资收入的10%,封顶线为职工年均工资收入的4倍。2009年以来,按照新医改文件的要求,封顶线普遍达到6倍。个人缴费和“三条线”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告别了国家和用人单位大包大揽的“免费医疗”,建立了个人分担机制,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或避免浪费。

三是实行“第三方”付费原则。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主管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登记、权益记录、待遇支付等经办服务,发挥医保经办机构第三方付费的作用,代表参保人团购医疗服务,以改变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单个就医者的弱势地位。

除上述三大原则外,44号文件还规定了保障范围、管理制度和费用结算办法,即“三二一”管理规范;将原来享受劳保、公费医疗的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到一个制度,打破了国家干部与企业职工的界线,统称“城镇职工医保”,2011年7月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又将“城镇”二字去掉,称为“职工基本医保”,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实际,因为已有5000多万农民工参加了职工医保,而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再用“城镇职工”显然不合时宜和实际。

综上所述,44号文件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确立了“保基本”的基本方针,建立了责任共担、互助共济的保险机制,是由“福利型”向“保险型”的跨越,赋予了制度可持续的内涵。它为后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体制机制、行政管理及经办服务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依据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的要求建立的,标志着国家对农民的医疗保障有了制度安排,数亿农民无医保的历史宣告结束。新农合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筹资渠道实行政府补助与家庭缴费相结合。这种筹资方式改变了纯粹的农民合作模式,且以政府补助为主。筹资模式决定制度性质。因此,新农合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医疗性质,变成了一项真正的基本医保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是按照2007年7月10日《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建立的,标志着基本医疗保险的最后一块空白——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医疗保险也有了制度安排。

4 新医改成为全民医保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4.1 中央提出“一个完善、两个全面”覆盖目标

2009年3月1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明确提出“一个完善、两个全面”:一个完善,即“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两个全面,一是“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比“试点意见”提前了一年;二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乡参保参合总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达95%以上,全民覆盖目标基本实现。

4.2 政府补助和待遇水平实现双升

在实现人员全覆盖的过程中,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农合由2003年试点时财政补助每人20元,提高到2008年80元,2010年120元,2011年200元,2012年240元,2013年280元,2014年320元,2015年380元。个人或家庭缴费标准由各省自定。城镇居民医保2007年试点时人均财政补助40元,2010年以后与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完全相同。待遇方面,农民的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75%,城镇居民达到70%。两项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均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4.3 顶层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2016年1月3日,《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国发〔2016〕3号,以下简称3号文件)发布实施,到目前已有北京、湖北等9个省份实现了符合社会保险发展规律、国家社会保险基本法律和社会保险制度模式等“三符合”的整合,加上3号文件出台前整合的9个省份,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实现了“三符合”的整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提出的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意图和目标一定会实现。个别因遭受干扰在管理体制上另搞一套的地区迟早会回到符合规律和法律的轨道上来,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上述历程清晰地显示,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我们党一直是顶层决策者、组织领导者、制度政策设计者、改革方向的指引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全民医保。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医保目标仍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

5 几点思考

5.1 全民健康离不开全民医保

2003年9月,原卫生部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在27696例患者中,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为14152例,占患者总例数的51.1%,应就诊未就诊的占48.9%,其中38.2%的患者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就诊,应就诊未就诊达到23.5亿人次。住院方面,在调查出院患者的出院原因时,43.3%的患者自己要求出院,其中因经济困难要求出院的占63.9%;调查对象中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比例为29.6%,达6.3亿人次,其中因经济困难应住院未住院的占70%。因为那时新农合试点文件刚刚下发,并未实施;城镇居民医保4年后的2007年才开始试点。这就意味着当时除了职工一个群体外,城乡居民都没有医疗保险。这是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甚至住了院又要求出院的真实原因。

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圆了中国城乡百姓世世代代“病有所医”的医保梦。从此,长期压抑的医疗需求得到空前释放,就医人次直线上升:2002年,全国居民就诊总人次为21.45亿,人均就诊1.67次;2008年,随着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实施,就诊总人次达到35.3亿,人均就诊2.7次;2011年就诊总人次达62.7亿,人均就诊4.6次;2012年再创新高,达到68.9亿人次,人均就诊5.1次。到2015年,人均就诊一直保持5.1次以上。住院方面,2002年入院人数为5991万人,2011年达到1.5亿人,2012年达到1.78亿人。急剧增加的就医人次揭示了一个道理:老百姓有医保了,有病敢去医院治疗了,健康有了保障。健康连着小康,所以是天大的好事。这个道理提示我们,全民健康离不开全民医保作基础。

5.2 全民医保与“四更”目标相距尚远

“四更”目标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全民医保。这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四更”目标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担当起全民健康的基础性大任。

目前的全民医保,与“四更”目标相距尚远:一是缺乏统一性。至今仍有十余个省份未作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决策。二是缺乏整体性。基本医保制度要与医疗救助、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各项补充保险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衔接紧密的整体,才能“以多层次保障应对多元化利益诉求”,就现状而言,多层次之间最缺的就是整体性的理念和机制,加强基本医保与补充层次的衔接或统筹管理势在必行。三是缺乏系统性。从扩面征缴、待遇支付到监督管理,尚未形成环环相扣的机制,其中监管尤其薄弱。异地就医之所以成为欺诈骗保的重灾区,其原因就在于只强调结算方便而监管缺失。四是缺乏协同性。首先是三医难以联动是协同缺失或错位的直接原因,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消蚀了不断增加的医保基金投入和不断提高的报销比例,看病难、看病贵并未缓解。其次是三项医保不协同。由于居民医保“大病保险”个人不缴费,待遇水平与职工医保逐步接近,许多参加了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纷纷中断医保、养老保险关系,转而参加居民医保和新农保,严重冲击了参保机制的稳定性。五是缺乏社保与商保功能的清晰界定。导致二者错位或混淆的现象严重存在。

医保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只这“五个缺乏”,但却足以说明建设“四更”全民医保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5.3 坚定信心,弥补缺陷,建设“四更”医保

解决上述几个缺乏,要深刻领会和弄懂悟透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弄懂悟透全民医保与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内在关系,从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这是建立“四更”医保的思想基础。现实存在的城乡居民医保难统一,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难提升,不是难在方法上,而是难在大局观念的缺失上。其次,深刻领会全民医保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弄懂悟透保障人民健康、造福全国百姓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主张,增强按党的宗旨办事的自觉性,提升建设“四更”医保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三,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深化医改的方针政策,弄懂悟透坚守社会保险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法律)的重要性,以敢于担当的勇气,排除干扰,正本清源,弥补缺陷,健全全民医保。第四,深刻领会建设法治医保与建设“四更”医保的关系,弄懂悟透法制在治国、施保中的重器和利器作用,不断提升依法办事的觉悟。第五,深刻领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重要性,弄懂悟透坚定中国特色全民医保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何等必要,为建设全面小康要求的“四更”医保不懈奋斗。我们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越战越勇,终于取得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还应该看到,上述“五个深刻领会”与“五个弄懂悟透”,不是指会说会道,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做。做得好才算真正弄懂悟透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Z].2009.

[2]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Z](.2016.

[3]王东进.跨上公正和谐医保新征程[J].中国医疗保险,2010(12):6-9.

篇4:创新发展 全民行动

中国石油学会将全国科普活动日主场落户在中国石化长炼,安排一系列创新交流活动和“科技创新与质量效益提升”产学研对接活动,并将长炼科技馆确定为中国石油学会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既是对湖南省石油学会、长炼科协创造性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营造科技创新文化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科研生产水平,促进湖南省石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湖南省的科学发展贡献积极的正能量。

长岭炼化公司党委书记、湖南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文志成致欢迎辞,代表长岭炼化向中国科协、中国石油学会、湖南省科协、湖南省石油学会、岳阳市科协的领导、专家和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长岭炼化公司副总经理、湖南省石油学会副秘书长刘建平主持启动仪式,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宣布活动启动,并在启动仪式上作了题为《创新·方法·人才》的主题报告。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廖任强在会上讲话,中国石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抚生为公司科技馆授牌“中国石油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并讲话。启动式上,对2014年“科学与生活”网络科普知识竞赛的获奖者代表进行了表彰并颁奖。最后,湖南省首届“十佳”科普使者、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获奖者代表进行了“石油里的石化”和“隐形的翅膀—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科普演讲。

全国科普活动日期间,长炼科协通过开放“科技之家”展示科技信息和创新成果、为中老科技工作者开办健康养生知识咨询和中西医专家义诊、为学生组织“科技创新小制作”科普课堂、为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家属提供湖南省科技馆科技创新体验、在科教馆展出创新方法科普系列挂图等方式,向公民普及科普知识,提升大家的科普意识。

在中国石油学会全国科普活动日期间,9月18日,长炼科协还组织举行了石化企业创新方法与科技创新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会,会议对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项目进行了汇报,6名长炼科技人员做运用创新方法及创新成果展示;9月19日上午,举行了科技创新与质量效益提升产学研论坛,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湖南建长等4家企业在会上作主题报告,湘潭大学罗和安教授、清华大学魏小波博士等8名相关领域专家在会上做了新技术推介;9月19日下午,组织召开了学会工作座谈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湖南省石油学会工作交流研讨,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周抚生一行参加研讨,并指导提升学会工作。

自2004年起,全国科普日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成效显著,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动员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创新,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决定共同组织开展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定于9月20至26日在北京和全国各地集中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部分科普活动提前启动,主题宣传贯穿全年。

篇5: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

校长动员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在11月至明年4月举办以“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我校十分重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在今天举行隆重的第四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

目前,有些中小学生缺乏运动,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为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为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从今天开始,学校将利用课间操、体育课组织同学们参加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长跑属于有氧代谢,对提高同学们的心肺功能有很大帮助;长跑可以消除脑力疲劳,使同学们情绪高昂、精力充沛;长跑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大家保持标准体重;长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磨练一个人持之以恒的意志。

长跑是一项简单但效果明显的健身运动,古希腊有句格言“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更加健美,跑步吧!”跑步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我们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希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这项冬季长跑运动中来。为开展好此次活动,学校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1.同学们每天坚持参加长跑锻炼,六年级每天跑步参考路程为1000米,七、八、九年级每天跑步参考路程为1500米。

2、利用体育课、课间操等时间分时段进行跑步,争取一天完成规定路程。

3.跑步前要做好准备运动,跑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4.各班安排班级记录员,每天记录好同学的跑步路程。

5.希望老师们积极带头,参与到长跑活动中,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天记录好长跑路程。

同学们,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中,在我们的环形跑道上尽情奔跑,舒展每一个关节,激活每一个细胞,强健我们的体魄,展示我们的活力!让运动成为我们终生的兴趣爱好!让健康成为我们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让快乐成为我们成长过程的伴奏音符!

最后,祝我校的第四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篇6:全民体育中心四年级作文

穿过兰墅大桥,在世南西路,有一个体育馆,叫全民体育中心。那里风景优美,树木茂盛,是娱乐休闲的好地方。

走进体育馆主路口,有一棵参天大树,大树下有喷泉,两边有一排排树木,远远望去,真像一条绿色的围巾。树下,全是绿茸茸的小草,草里夹着一些红色的、白色的、鹅黄色的野花像一块毛毯铺在土中。

向东走去,那有沙滩排球场、排球场和两个篮球场。在篮球场中,许多人在打篮球,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

向西走去,有一座大楼,里面有一个室内游泳池,那里的水清澈见底,人们跳下去,渐起很大的水花,美极了。大楼里还有球类活动室、上网室、书吧、休闲吧……真是应有尽有。

向北走去,这里的设备可多了。头一座市民综合健身楼,里面有高温瑜伽室、水吧、茶吧、大小操房,还有汗蒸吧……真是五花八门。外面还有儿童戏水区和室外游泳馆。大家在游泳馆做自己想做的.,有的在游泳比赛,两人游得可不分上下;有的在打水仗,一边拨水一边用手遮着;还有的靠在岸上,晒日光浴呢!大家玩得可高兴了。

向南走去,那里的设备还要多。有两片门球场、4片篮球场、4片网球场,还有一个休息庭。让我们做运动,增强抵抗力。如果累了,可以坐在亭子上,看河边的美丽风景,给人们带来一种轻松、悠闲的心情。

篇7:全民科普抓实效 创新发展促和谐

——广东省扎实推进创建特色社区科普工作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张平华 通讯员 黄善辉 李志 谢智慧

核心提示:2008年12月23日,广东省科协、广东省文明办联合召开了首次全省社区科普工作会议,对近几年广东省的社区科普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表彰了先进,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科普工作。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广东省社区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区科普新局面的要求。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浩也在会上对广东省全民合力、创特色社区科普品牌,致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广东省的社区科普工作进行了指导。

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随着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职责。而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广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围绕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的目标,积极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深入开展了“科教进社区”等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有1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有11人荣获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有300多个社区获得了省级以上“文明社区”称号。

上下同心 营造社会化科普氛围

在开展社区科普工作中,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把科普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努力改善社区科普工作环境。同时,加强与教育、科技、财政、劳动、人事、工青妇、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建、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据统计,全省90%的城区成立了“科教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广州、佛山、东莞等市和金平、禅城、曲江等有关城区还专门出台了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文件,在政策措施上对科普工作给予保障。各级财政对社区科普工作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各级财政投入社区科普工作1.9亿元,引导带动社会投入2.2亿元兴办各类科普事业,为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对科普工作投入的不断加大,也使广东省社区科普的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省建有各级科技馆102座,展厅面积109.8万平方米;科学技术博物馆85座,展厅面积9.5万平方米;社区科普活动中心2184个,社区科普图书室2198个,社区科普画廊4737座、43400多平方米,社区科普文化广场661个,各类科普教育基地731个。同时,还通过建立广东科普资源信息库和共享机制、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表彰活动等,开发了一大批科普图书、挂图、动漫、声像资料,共享服务面覆盖至全省城乡和华南地区,成为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的重要基地。如广东省科普信息中心在各级科协的支持下,与相关企业合作,投入3000多万元在广州市城区建设了1000多座高标准的科普画廊,实现科普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开发利用与社区科普活动、社区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深圳市宝安区近两年投入了700多万元用于科普画廊建设维护、实施“百家社区书库工程”,目前所有社区均已建立了科普画廊和藏书5000册以上的图书阅览室。

此外,在社区科普工作实践中,广东省各级科协上下同心,坚持重心下移,十分注重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社区科普资源,使各项创建活动取得实效,营造了社会化的科普氛围,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广东全省已有12个城区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创建了科普示范街道120个、科普示范社区228个、科普示范家庭34961家。其中,广州市科协、市文明办开展了科普进社区示范街道创建活动,并列入广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圳市龙岗区把科普工作纳入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将科普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创建文明示范区责任制范畴,推动了社区科普工作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广东全省已建立了街道科协(科普组织)943个,占全省街道总数的60%以上;社区科协(科普组织)2119个,科普志愿者队伍1730支、人数超过13万人,基本建立了城乡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建立了由科技专家、高校教师、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大学生为主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全民参与 创建经常性活动品牌

社区科普工作环境的改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科普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使得广东省各地群众性、社会性的社区科普活动蓬勃开展。据初步统计,近5年来,广东全省共举办社区科普活动31650场次,参加人数4208万人次;科普讲座10860场次,参加人数839万人次;科普展览11707场,参观人数4237万人;放映科普影视10804场,举办科普文艺演出2745场。全省各级科协在探索“科教进社区”、“科普进万家”的活动中,也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大家乐科普舞台”、“广场影视科普”、“社区科普文化节”、“社区科普论坛”、“社区科普大讲堂”、“漂流书屋”、“科普旅游”、“科普志愿者社区工作室”、“万人科学传播大行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使科普活动更加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推动广东省的社区科普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其中,深圳市南山区积极创新社区科普活动方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每年面向社区居民举办近千场科普讲座,全区每年参加科普活动的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又如广州市的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以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为抓手,扎实推进社区科普工作,使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行政区域常住人口的60%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科技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此,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的科技需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科普活动,面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据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07年,广东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群比例为3.1%,高于全国2.25%的平均水平,比2003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其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和“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社区”等方面的主题,广东省科协及各地方科协,采用科普影视、科普文艺、科普论坛、科技培训、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展览以及科技馆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国科普日以及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科普活动,向广大社区居民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引导他们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近年来面向社区举办了各种技术培训班8905个,培训人数158万人次,接受继续教育人数近10万人次;发放科普图书资料1400多万册(份),张贴科普挂图70多万套。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广东省社区居民讲科学、讲文明的多了,陈规陋习现象、愚昧迷信活动少了,全省城乡社区科学文明建设蔚然成风。

集聚力量 形成科普长效机制

在全面总结广东省社区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广东省科协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社区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明在工作总结中强调指出,就是要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的目标,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和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科普活动方式,着力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努力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社区科普工作 “大联合、大协作”长效机制。其中,广东省科协、文明办在今后5年将组织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即创建10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开发1000种适合社区居民学习的科普读物、创建1000个科普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建设1万个社区科普图书室、建设1万座社区科普画廊。

在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方面,广东省各级科协、文明办将坚持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把社区科普工作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的工作有机结合,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工作相结合,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目标,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同时,还将以社区居民科技需求为导向,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不断增强社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结合社区居民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机构,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举办与群众生活密切的健康与保健、老年医学、幼儿教育、心理卫生、减灾防灾等专业知识讲座、科普报告;依托社区科普学校、市民学校、远程教育网等各类培训机构和手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再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为人民群众提高就业技能和提升生活质量创造条件,努力营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为构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在探索和建立社区科普工作长效机制方面,广东省科协、省文明办将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活动,计划在今后4年内创建100个有地方特色、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科普示范社区,通过各地申报、推荐,由省科协、省文明办联合组织评审、命名。通过制订科普示范社区申报和管理办法,明确创建标准条件、规范评审程序、建立激励机制。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抓手,广东省将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和科学技术传播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科技需求的社区科普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建、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篇8:共享发展与全民阅读

共享发展的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是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论, 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也是我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它是几任总书记和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1997年9月,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007年10月, 胡锦涛同志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2013年3月, 习近平又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坚持共享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增强发展动力, 增进人民团结, 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2]

二、全民阅读的内涵

全民阅读就是要求人人阅读, 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 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997年, 我国提出以全民阅读为基础的“知识工程”。2006年, 我国在全社会提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6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三年在“两会”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 同时“全民阅读”还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正式对外发布, “全民阅读”已被列为国家战略。

三、共享发展与全民阅读的关系

(一) 共享发展为全民阅读保驾护航

1.共享发展是全民阅读的经济基础。《史记》中记载,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的粮仓充足, 丰衣足食, 才能顾及礼仪, 重视荣誉和耻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 其中,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缺乏型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成长型需要。一般来说, 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可能实现。因此, 只有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才可能实现全民阅读。如果人民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那么怎么可能有条件实现全民阅读?

2.共享发展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良环境。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广泛影响, 需要在社会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 而图书馆无疑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最理想场所。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民众开放的公益单位, 对全民阅读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是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主力军。各年龄段、各种阅读需求的人群几乎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共享享有什么?公共服务是共享享有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的建设属于公共服务, 也得益于共享发展。近年来, 我们国家在推进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2016年8月23日, 全国公共与高校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建设研讨会在兰州举办。泸州市江阳区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于2015年3月开始动工, 与南城街道三星街社区综合体建设项目进行打捆实施, 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项目预算资金为2000万元, 现已投入1450万元。完成项目主体工程, 接下来将进行图书馆的室内装修设计及图书购置工作, 预计2016年年底建成并免费开放。青海省实施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 国家和青海省财政共投入公共文化建设资金16.6亿元, 全省基本形成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三位一体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目前, 青海省现有图书馆49个、文化馆5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69个, 并且实现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2016年8月16日, 合肥市图书馆与“四县一市”和各区图书馆“牵手”, 成立合肥公共图书馆联盟, 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读者可随时随地访问。此外,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 可实现读者一卡通用, 通借通还, 甚至还可以通过快递在家借阅。据文化部2015年年末统计, 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39个, 比上年末增加22个。其中少儿图书馆113个, 增加5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6422人, 比上年末增加35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5746人, 占10.2%;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8475人, 占32.7%。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3844万册, 增长6.0%, 其中古籍2712万册;电子图书83041万册, 增长63.9%;阅览室座位数91.07万个, 增长6.5%;计算机21.18万台, 增长6.6%;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2.67万台, 增长4.2%。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5721万个, 比上年增长45.1%;总流通人次58892万, 增长11.0%。书刊文献外借册次50896万, 增长8.9%;外借人次23085万, 增长1.5%。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14544次, 增长10.6%;参加人次5908万, 增长17.8%。[3]

3.共享发展能提升全民阅读的品位。图1是2014年全国十大公共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沈阳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西安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 借阅情况分布图。[4]社会节奏加快, 使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阅读趋势日益浅层化。从阅读者的目的来看, 带有功利性目的的阅读不在少数。大数据时代下“全民阅读”的人云亦云、重视功利, 缺乏人文情怀、抗拒主流文化、崇尚亚文化的困境重重。

共享发展注重能力提升。当代西方国家福利改革的重大成就之一, 就是变被动的事后救助为积极的事先预防, 强调劳动者个人能力的提升, 提出变“福利”为“工利”, 建立积极的社会投资型国家。共享发展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把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 提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相关举措,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从而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人民的素质提高了, 全民阅读的品位自然也就提升了。

(二) 全民阅读加快实现共享发展

1.全民阅读能提升参与共享发展的能力。共享发展不是“大锅饭”坐吃山空, 也不是“高福利”养慵懒之人, 共享发展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天赐食于鸟, 而不投食于巢”“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共享发展的主体不是政府, 也不是企业家, 而是人民。只有人民的个体素质都提高了, 我们实现共享发展才有希望、才有可能。

如今的世界早已步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如何变“人口大国”为“人口强国”, 根本途径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 全民阅读则是教育最基本、最普遍的手段。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 在继承前人经验和了解最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 犹太人占多数的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也遥遥领先。有数据表明:从1901年到2001年这十年间, 全世界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仅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就有152位获奖, 占总获奖人数的22.35%。2001年以后, 又有17位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在这些诺贝尔奖得主中, 人口仅有710万的以色列就有10人获此殊荣。犹太民族成功的例证告诉我们, 阅读是提升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最重要的手段。

2.全民阅读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已经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这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而且还包括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要。

国际统计表明, 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 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 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6]。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3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上升至7575美元。也就是说, 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文化消费、需求的旺盛期。

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近年来全民阅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从2010年到2014年, 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52.3%增长到58.0%, 提高5.7个百分点;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率由32.8%增长到58.1%, 提高25.3百分点;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25本增长到4.56本, 增加了0.31本。

3.全民阅读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一种表现。共享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它是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的。全民阅读是实现全社会人民在精神上公平平等的前提。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 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 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 城市中也有相当数量的阅读条件缺乏的贫困儿童, 他们不仅需要阅读资源, 更需要阅读指导, 否则, 他们长大成人后, 不仅不能成为共建社会的中坚力量, 反而可能成为国民阅读素质乃至文化素质的短板,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 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阅读优先计划”及“早期阅读优先计划”, 日本的《少年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和英国的“阅读书包计划”等项目的经验, 都值得我们深入借鉴学习, 动员全社会为儿童阅读营造空间、创造条件。[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世界读书日宣言中提出:“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 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 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 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 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是全民阅读活动的内涵所在, 也是共享发展的一种体现。

摘要:讲述共享发展与全民阅读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全民阅读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全民阅读需要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全民阅读会加快实现共享发展;而共享发展为全民阅读保驾护航, 它是全民阅读的经济基础, 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良环境, 提升全民阅读的品位。

关键词:全民阅读,共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树.财税政策与共享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2) :28-31.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R].

[4]韩晗.“大数据”语境下“全民阅读”的困境与破局——以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为中心[J].中国图书评论, 2016 (5) :68-75.

[5]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49.

[6]杨君.提升消费原动力?[N].光明日报, 2015-09-10.

上一篇:2017年单独对口招生联合测试工作总结会讲话稿下一篇:感悟话题作文:冬日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