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2024-04-29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精选6篇)

篇1: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安宁市温泉镇总体规划

指导老师:刘 嘉 伟 设 计 人:任 杰 学 号:20130557002 专 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013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指导思想 第二条 规划设计理念 第三条 规划年限 第四条 规划范围 第五条 规划依据

第二章

现状分析

第六条 区位现状分析

第七条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第八条 人口规模分析 第九条 资源分析 第十条 分析结果

第三章

城镇发展性质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镇性质 第十二条 城镇发展目标

第四章

城镇总体布局

第十三条 布局思想 第十四条 城镇功能布局

第十五条 城镇规划用地平衡表

第五章 城镇交通布局

第十六条 城镇交通现状分析 第十七条 城镇交通规划目标 第十八条近期交通规划重点 第十九条 公共交通 第二十条 对外交通规划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规划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二条 规划的解释权利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指导思想

 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合理制定温泉镇的发展规划,做到以中心区为核心、交通道路为纽带、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

 紧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镇辐射力。温泉镇作为滇中城市群内著名的旅游景点,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合理确定温泉镇的职能和角色,最大程度发挥温泉镇的城镇职能。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安宁市温泉镇进行详细的研究,了解温泉镇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注重产业发展对城镇总体平衡的影响程度。

 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以长远的目光,充分考虑城镇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发展。发展规划在满足现阶段的建设需求时,也要兼顾未来的发展需要。

第二条

规划设计理念

 “历史风貌,小镇格局”是构建温泉旅游小镇核心旅游吸引力的基础。 “展开两翼,构建中心,打通水路,立体发展”是温泉旅游小镇整体旅游发展思路。

 “有机梳理,功能明晰,紧凑发散小镇空间布局”是安宁温泉旅游小镇城镇发展格局。

第三条

规划年限

 规划年限为2015—2020

第四条

规划范围

 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区板块、凤凰山公园板块、龙山佛教文化旅游板块、秋木园主题公园 板块、牧羊村田园生态旅游板块、城镇扩展区板块。

第五条

规划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2004) 《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温泉镇已编制的各项规划

第二章 现状分析

第六条 区位现状分析

温泉镇隶属云南省安宁市,地处滇中中部,安宁市北部,因境内有天然温泉碧玉泉而得名。距安宁城区7公里,离昆明城区35公里。东南与本市连然镇毗邻,西同本市草铺镇相连,北分别与西山区团结乡和本市青龙镇接壤。全镇辖区面积10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38米,最低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第七条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截止2006年末,全镇5个村(居)委会已实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达率为100%,30个自然村已经实现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五通。集镇及各自然村基本实现路面硬化;通有线电视2107户;通固定电话2430户。全镇有2926户通自来水,有7户饮用井水(分占农户总数的99.76%和0.24%)。拥有电视机农户2596户,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有2107户(分别占总农户数的88.51%和71.84%);安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09户(分别占农户数的82.85%和68.50%)。

全镇有1个集贸市场。共拥有汽车199辆,农用运输车46辆,拖拉机206辆,摩托车441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205.39亩,有效灌溉率为77.71%,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804.3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4亩。

截止2006年末,全镇建有沼气池农户25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84户;建有小水窖7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农户住房以砖(钢)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1448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13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15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其他结构住房的农户7户。第八条 人口规模分析

2008 年末,全镇总人口12174人,其中,农业人口4367人,非农业人口7807人。总人口中男6039人,女6135人,汉族10797人,少数民族1377人,占总人口的11.3%。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彝族、苗族三种,其中,彝族624人,苗族328 人。农村实有劳动力为6011人(含温泉、羊角社区居民劳动力),其中男劳动力2971人,女劳动力3040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二、三产业的1843人。

2009年末,全镇总人口12288人,其中农业人口4522人,1400户;非农业人口7766人。总人口中,男6074人,女6214人。

预测在2020年末总人口为20000人左右。

第九条 资源分析

温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以“天下第一汤”、曹溪寺、珍珠泉、摩崖石刻群、三潮圣水和金色螳川为主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使其成为全省重要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疗养圣地。境内山清水秀,环境宜人,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9.38%。

第十条

分析结果

 温泉镇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依靠滇中城市群,拥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温泉镇具有优质的地热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开发价值。

 温泉镇环境优美,适合作为度假场所。但不具备具有观赏性的景观资源。 历史古迹丰富,但受到人为破坏,保存现状不理想。

第三章 城镇发展性质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镇性质

温泉镇的发展是为了发掘其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运用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历史气息、自然环境舒适宜人、城镇功能齐全多样的温泉度假旅游休闲小镇。

第十二条

城镇发展目标

根据全国、云南省和昆明市旅游发展情况以及温泉镇旅游资源、现状,温泉小镇的发展应定为:

 通过恢复核心区“历史风貌、小镇 格局”,形成温泉小镇的核心旅游吸引力。

 把温泉镇打造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结合当地宗教、历史、自然生态,来创意独特的温泉文化品牌 和旅游产品。 走高端旅游路线,建设现代化国际会议度假区、高品质生态休闲度假区。

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保持并强化对大众旅游市场 的吸引力。

第四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十三条 布局思想

温泉镇组团发展较为分散,因此确立“各个组团分别发展,道路交通加强联系”的发展思想,不同组团依靠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形成各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主题板块,形成以温泉文化以及温泉汤浴养生为核心的,包括工业能源,现代康体运动,乡村生态旅游等综合立体产业结构体系。

第十四条

城镇功能布局

规划布局为“一轴四板”。

一轴——南北走向。沿螳川旅游发展轴线。四板:

牧羊村田园生态旅游板块:位于温泉镇西北部,风景宜人,适宜发展农家旅游和水上旅游等不同形式的旅游产业。同时可以弥补中心城区所缺少的旅游产业。

秋木园主题公园板块:位于中心区北部,处于镇中心和牧羊村之间,具有发展主题公园得天独厚的优势。

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区板块:作为温泉镇的中心区,可以分为佛教文化旅游板块、中心区板块、凤山森林公园板块三个子板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城镇职能。通过疏散机关单位,居住区进行规划,拆除改造低档次旅游接待机构,扩大中心区的温泉旅游地块及土地利用率,重点构建具有温泉镇特点的景观。

城镇扩展区板块:充分利用温泉镇现有的资源进行工业建设。带动温泉镇各种产业的全面发展。但不适宜安排重工业,避免对环境过度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城镇交通布局

第十五条 镇区道路系统现状分析

 安富公路从温泉镇通过,联系着,温泉镇到昆明以及安宁的交通,同时也联系着镇区的沈家庄、安宁市第三中学、干部疗养院等部门机构,“天下第一汤”和摩崖石刻群也在这个道路一侧。但过境车辆从城市内部穿过,严重影响着镇区内部交通;

 温泉镇作为旅游小镇,缺少必要的公共停车场,以及过境停车系统和加油供应系统;

 镇区内部道路混乱,道路等级混淆;  一块板式的道路,不方便节假日游客出行。

第十六条 温泉镇交通体系规划目标

把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作为市镇交通主干线,继续发挥支线公路对市域纵深地区的辐射通道作用,形成“流动”城市。

第十七条近期城镇交通发展重点

螳螂川西侧增加一条带状主干道;中央温泉休闲区的道路分等级规划;把过境道路有城市内部穿越,改为从城镇外围通过;南部组团内部新增道路系统。

第十八条 对外交通设施

 铁路:成昆线通过安宁市温泉镇镇区,共有四个站台分别是:温泉站、秋木园站、牧羊村站、奶姆庄站,现已在各站台配置了便利的交通路线,并在各站点之间有快速路相连接,加大站与站之间,站与镇区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使铁路真正起到第二交通途径的作用。

 公路: 安楚高速公路从温泉镇以南两公里处通过,安楚公路东连昆明,西接大理,辐射滇西地区,也是一条与西亚相连接的承载着西亚地区与昆明之间经济互动的主要路线,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高速路,和过境的高等级公路连接,承载着整个安宁市温泉镇的主要交通负担,形成一个便利通达的主交通路线。

第十九条 公共交通

大力整治镇区道路,在原有基础上扩宽狭窄的道路,打通扭曲不直的路线,做到主次分明,交通合理,以镇主干道为骨架,环状与方格网的结合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干支衔接、覆盖面广的 现代化公路网络,最大限度发挥道路的疏导作用。大幅度提升交通道路的承载力。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村镇小路四级系统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根据客运枢纽的发展,动态调整优化全区公交线网布局。在牧羊湖新区中心休闲区和南部城镇新区之间建设快速公交走廊、公交场站。按照保养场、中心站、首末站、到发站四个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继续改善首末站和到发站的条件。公交场站设施应与城市的开发和改造同步建设。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在客流集中的区域建设公共交通枢纽,牧羊湖新区规划多处。改善大型道路交叉口处的公交换乘条件,缩小换乘距离。控制出租汽车总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变运营管理模式,逐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在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各类交通纽等流集聚的地区,设置出租汽车候客区。

严格控制路上停车。促进既有停车设施的充分利用。加强停车场的布置和建设,配合道路系统形成一个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

第二十条 规划用地平衡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占总用地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M2)

面积的比例(%)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水域 总计

1366143.599 403260.17

21.81% 6.44%

1016614.15 139092.23 13694.97 732754.84 50735.32 2101680.9 438885.7 6262861.879

16.23% 2.22% 0.22% 11.70% 0.81% 33.56%

7% 100%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规划的法律效力

● 法律规定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某种权能,法律规定的“义务”是人们必须遵守、履行的某种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这是对公民和单位义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主管部门查询;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的义务,就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都必须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实施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这些义务具体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应当包括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出的地块规划条件,并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没有取得上述规划许可前,都不能从事有关的建设活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近年来,一些地方违反规划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随意修改土地利用规划设立开发区和城市新区,有的超计划占用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的编制,都要坚持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都必须按程序严格审核。土地利用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修改。凡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划、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新区(小区)。土地占用必须有计划进行。任何地方都不能超计划批地用地。没有纳入用地计划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用地。国家鼓励节约用地,当年用地指标有节余的可转下年使用。

第二十一条 规划的解释权力

●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组成。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解释和补充。

篇2: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一 项目缘起与策划背景

二 策划理念

2-1 指导思想

2-2 策划理念

三 项目综合环境分析

3-1 项目现状分析

3-2 市场需求分析

3-3 行业环境分析

3-4 SWOT分析

3-5 分析结论

四 项目定位分析

4-1主题与项目名称定位

4-2目标市场定位

4-3 功能定位

4-4 发展目标定位

五 总体布局、要素配置与游憩方式设计

5-1 总体空间布局

5-2 功能分布安排

5-3 游憩方式设计

5-4六要素配置

5-5基础设施配置

5-6 游线设计

六 分项目设计

6-1 观赏游览项目设计

6-2 休闲游乐项目设计

6-3 娱乐项目设计

6-4 商业及纪念品设计

6-5 餐饮设计

6-6 住宿设计

七 景观设计要求

7-1 总体景观要求

7-2 植物景观要求 7-3 建筑景观要求 7-4 小品景观要求

八 形象设计与品牌营销

8-1 形象设计

8-2 品牌营销

九 商业预估

9-1 投资预估

9-2 收入预估

9-3 成本预估

9-4 效益评估

十 支撑体系

10-1政策支撑

10-2环境支撑

10-3文化支撑

10-4 人才支撑 10-5 管理支撑 10-6 运营支撑

十一 综合效益分析

11-1 开发商经济效益分析 11-2 环境效益分析 11-3 区域经济效益分析 11-4 社会效益分析 11-5 文化效益分析

十二 开发运作计划

12-1开发运作原则 12-2前期工作计划 12-3开发分期

12-4运作步骤

篇3: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1 旅游发展战略

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应该以本地富有特色和竞争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为基础, 兼顾区域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从各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文本中可以提取出各自基于旅游产品的旅游发展战略 (表1) 。

战略定位强调准确、独特和可实施性。如果省域内各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具有较高相似性则无法体现差异性和错位发展。江苏省13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战略虽有差异, 但雷同性更为突出。13个城市中,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等6个城市定位为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镇江、徐州和淮安三市定位为发展观光旅游为主;宿迁和盐城定位在生态旅游;而南通、连云港定位发展临海临水旅游, 本质上仍是观光休闲旅游。发展定位的相似性是由江苏所处区位、地域和旅游业发展历史、水平决定的。旅游发展与文化传统的共性为塑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旅游形象提供了可能性, 也使市域旅游差异发展显得更为迫切。

2 旅游形象

2.1 各市旅游形象及整合度比较

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其在游客和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也可理解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一个目的地的整体认识和基本印象。在日益重视品牌形象的今天, 如果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独特的品牌形象及精彩的宣传推广口号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规划中, 13个城市都非常重视自身形象的构建, 多数城市设计了自己的旅游形象和宣传口号。如苏州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泰州的“中华凤城祥泰之州”、扬州的“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盐城的“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等正在被游客和公众所感知。

其实, 人为确立或规划设计一个城市的旅游形象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南京, 就文化而言有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形象等, 如何整合成一个为公众和游客都能感知的旅游形象, 一直在困扰着主事者和旅游规划部门, 以至在“博爱之都”旅游形象之下有5个次级旅游形象、8个营销口号, 这些都表明旅游形象的整合是件很有挑战的工作。目前仅有少数城市的旅游形象整合性较好, 大部分城市的形象理念表达欠缺概括性、整体性和饱满性。

2.2 各市旅游形象的丰度比较

旅游形象的丰度体现在支撑旅游形象的资源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数量。内涵禀赋越多, 相应旅游形象就越丰满而有立体感。南京拥有中山陵、夫子庙、长江大桥、秦淮河、云锦、明城墙等优质资源, 苏州更有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和寒山枫桥等, 连云港花果山是孙悟空的故乡和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淮安有名人 (如周恩来、韩信等) 、名酒、名菜 (淮扬菜) 、名河 (大运河) 和名湖 (洪泽湖) 等。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时, 各市旅游规划均格外关注当地的旅游文化, 试图从地方传统文化中挖掘旅游形象和城市品牌的内涵。苏州侧重于吴文化、园林文化、古镇文化和水乡文化, 无锡则挖掘其佛家文化、影视文化、茶壶文化和音乐文化, 扬州有丰富的古运河文化、烹饪文化、茶馆文化、沐浴文化和名人文化, 徐州则彰显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和军事文化。营销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将这些丰富的文化有效整合在旅游形象和营销口号中, 仍需要继续研究和提炼。

2.3 各市的旅游形象识别度比较

形象识别主要确立和传递城市旅游形象, 除了由城市旅游发展中理念要素之外, 还需要建立行动要素和视觉标志的识别系统。在规划中建立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城市寥寥无几, 只有南京、常州等城市。因此, 旅游消费者对各城市的形象识别仍存在困难。今后在旅游项目规划中, 要注重关键性旅游要素的规划与建设, 通过构建标志性建筑、开发体现和提升当地旅游形象的新产品, 强化旅游者对具体形象指认和行动。

3 客源市场界定

3.1 客源地域分析

江苏是中国的旅游大省。2009年旅游综合排名仅次于广东、上海和北京, 位居第四。通过比较“十一五”旅游规划发现, 各市入境游的核心市场定位相似度较大, 主要是以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为核心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基本市场定位同中见异, 将北美、西欧和澳洲国家纳入其中, 当然也有部分城市将洲内的西亚、南亚和中亚确定为基本客源市场。对于机会市场规划不够重视, 半数以上城市的规划中没有考虑机会市场。从总体上来说, 各城市在入境游客源市场定位较为雷同。

各市的核心国内市场是省内及周边地区, 基本市场为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国内发达区域, 机会市场为偏远地区的大城市。同时, 苏南的城市客源主要来自苏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周边地区, 苏北的城市客源主要来自苏中、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南京作为省会, 国际国内知名度均很高, 将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都视为核心市场。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地处苏北, 它们的核心市场将山东、河南等地纳入其中。从各个城市国内客源市场划分来看, 尚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 有的细化到城市、城市聚集区, 有的粗分到省份和大区。

3.2 市场细分

根据13个城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市场细分充分考虑到本地的旅游环境、旅游供给和过去游客市场的需求确定城市的重点客源、次重点客源和一般客源。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扬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等具有较高品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城市, 仍具有大量观光游览市场。同时这些城市在向休闲度假商务复合型旅游方向发展, 因此它们都瞄准了中高端旅游市场。泰州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对缺乏, 目前主要依赖商务市场。淮安依托红色旅游, 主要是中青年市场。盐城重点目标是中高端的生态游客源市场。

4 结果与讨论

(1) 从整个旅游发展战略定位来看, 多数城市旅游发展战略趋同, 以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为主。这种省域范围内的竞合发展可能导致两种不利结果: (1) 同质竞争分散了旅游客源, 影响旅游地规模经济; (2) 品位高、知名度大的旅游城市抑制品位低、知名度低的城市的旅游发展。除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外, 一些城市提出发展生态旅游、主题旅游等, 力图创造有自己城市或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新一轮的旅游规划修订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特色产品打造和差异竞争, 从而提高城市和全省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2) 在规划中注重目的地形象设计, 绝大多数地市有自己文字上的旅游形象, 但是与之相应的旅游标识非常缺乏。虽然这些旅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本地的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 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城市旅游形象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系, 受众难以将城市的相关旅游资源纳入到相应的旅游形象之中。形象识别工作任重道远,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亟待构建。

(3) 国内客源市场定位取决于区位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面向近源市场和经济发达地区。从区位来看, 主要依赖省内和周边客源市场。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 客源依赖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长三角各大城市是主要客源市场;同时非常一致地以京津唐地区、珠三角城市作为二级市场;其他区域的节点城市作为三级市场, 如重庆、成都、沈阳等。从而明确了国内旅游营销的重点区域和主要人群。但是, 国内客源市场的细分规划相对薄弱, 不利于精准营销和针对性营销。

(4) 国际客源市场定位主要依赖于近年入境游旅客确定的, 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经济的互动性是促成国际旅游的内在动因。东亚、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是输送境外游客的核心市场, 除了地域优势外, 更主要的是宗教、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渊源促成这一市场的形成。经济合作与互动是国际商务旅游的基础, 各城市由于外向型经济的侧重点不一样, 其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组分有一定差异。因此, 相关的营销和推介工作必须围绕中心市场有序地开展。

鉴于各市境外客源和境内远程客源目标市场定位趋同, 而中近程客源略有差异的现状, “十二五”旅游规划的修订必须要思考如何面对共同客源市场开展共同营销和差异营销?如何建立相应的旅游形象并能被受众有效接受?旅游业已建立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发展定位如何在“十二五”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针对不同细分市场, “十二五”如何创造更多的渠道进行差异性的形象推销?等等, 这些都值得政府的旅游主管部门在修订和执行“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并力争解决的问题。

摘要: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 结合江苏旅游发展现状, 对比分析了江苏十三个地级城市“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形象和旅游细分市场等关键要素, 认为各城市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目标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雷同性, 多数城市的旅游形象不够清晰。相关研究为江苏各市制订“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

篇4:旅游文本翻译之我见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误译死译译文文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32-03

青秀山风景区是广西南宁市规模最大的4A级风景区之一。景区的英文网站是对外展示南宁迷人风光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勘误不严、翻译文体过死等原因,这篇译文依然不能让来自英语国家的读者满意。笔者试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分析该英译本在一些词语和短语翻译上所存在的不足,结合这些不足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翻译勘误与改进

(一)误译

译文中存在着较多的用词错误和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些错误轻则会曲解文意,重则会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用词错误的现象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误用词语和漏写词语两个方面。译文第二段的“Today there are left with only some poems”(现在只留下一些诗句)中,“there are left with”是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明显错误,应改译为“Only some poems remain today”;同一段的“It is the highest point of Nanning urban”(它是南宁城区的最高点)中,urban不能作为名词使用,更不能翻译成“城区”。根据《汉英大词典》(吴光华主编,上海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的解释,“城区”应译为“Nanning city proper”;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since long”应改为“since long time ago”,笔者怀疑译者漏写或误删了最后两个词,实乃低级错误;译者在的最后一段将“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翻译成了“national first AAAA Scenic Spot”(国家第一个4A景区),与原文意思不符。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官方译文,译文应改为“one of the first AAAA 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搭配不当是译文最突出的问题。译文第一段“Featured with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独具南亚热带雨林特征,景区有着丰富的负氧离子)中的“feature with”就是一个例子,笔者查阅了多本词典,均未发现feature 能与with搭配的证据,正确的译文应为“Featuring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第二段的“is 289m in altitude”(海拔289米),笔者亦未发现有相关用法,应改为“at an altitude of 289m”;根据习惯用法,最后一段的“With years of recove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经过多年的修复、发展和建设)中的“with”应为“after”;另外在最后一段,原文为“南宁发展最快的A级景区”,而译文为“Grade A Scenic Spot in Rapidest Development of Nanning”(南宁最快发展中的A级景区),也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应改为“Grade A Scenic Spot with the Fastest Speed of Development in Nanning”。

文中有的误译甚至错误传达了原文信息,造成的影响更加恶劣。译文第一段写道“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 lies in the heart of Nanning downtown”,意为“青秀山位于市中心(商业区)”,这与中文原文“青秀山位于南宁市区东南方”相去甚远。这样的错误违背了翻译最基本的忠实原则,严重影响了译文的整体素质。

(二)死译

除了误译,译文中还有大量死译的例子。文中个别词语和短语虽然符合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但翻译或囿于原文形式甚至逐字对译,或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令读者读起来感到晦涩生硬。在一些情况下,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外国人甚至无从知道译文的意思。

在译文第二段,译者将“炼丹”译为“refine alchemy”。首先,根据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解释,alchemy的意思只有“(中世纪)炼金术”、“神秘力量”、“魔力”等,和refine(提炼)根本不能构成规范的英语短语;其次,就算目标读者能猜测出这个短语包含“炼金”的意思,他们也很难联想到中国的“炼丹”,因为alchemy的含义与炼丹有很大的区别。从《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可知,alchemy在英语中指的主要是中世纪的炼金术,即“attempts to convert base metals into gold of find a universal elixir”。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的解释,中国的炼丹指的是“道教徒用朱砂炼药”。综上所述,译者没有注意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短语的习惯搭配,也没有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理解问题,犯了中式英语逐字翻译的错误。翻译“炼丹”应该采用释义法,将“丹”的具体含义明晰化。参考《汉英大词典》的解释,“炼丹”应译为“make pills of immortality”。

在同一段,“园林建筑”被翻译成了“park structures”。在译文中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组的时候笔者根本没有想到“园林建筑”一词,而联想到的是“青秀山公园的构造”。要不是下文出现了龙象塔、白云精舍等例子,外国友人恐怕也难以猜测这个词的意思。在这里,译者不仅照字面意思死译,而且用词极不恰当。虽然park包含“园林”的意思,但structure不能独立表达建筑的意思,只能说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或a stone/brick/wooden structure。根据《汉英大词典》,“园林建筑”的正确翻译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或“garden structure”。

在第三段有这么一句:“Totally 4516 varieties of plants are built here, including 72 kinds of 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首先,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built”没有与“种植(植物)”相关的选项,属于搭配不当,应改为“plant”或“raise”。其次,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译为“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也不妥,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protective意思有三个:capable of or intended to provide protection;having or showing a wish to protect sb/sth;protection of domestic industries from foreign competition,这些均与原文的“保护植物”,即“受保护的植物”无关。笔者参考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官方译文,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应译为“Plants under national first class protection ”。

二、译文文体修改建议

(一)减小译文篇幅

青秀山网站景区介绍英文版的字数多达548个,文章分为4个自然段,远远多于九寨沟风景区英文介绍的195字、庐山公园的159字以及海德公园的129字。从文体特点考虑,景区简介属于信息类文体,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目标读者传递有用的景区和旅游信息,然而译文中存在着过多的无用信息;从目标读者的角度考虑,游玩心切的游客也不愿花太多时间阅读如此长的篇幅,冗长的介绍也与景区倡导的简约、休闲和轻松的氛围格格不入。篇幅过长的原因在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译文中保留了大量有中国特色而不符合西方文本特点的内容。

总结起来,汉语景点介绍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汉语的景点介绍“写景抒情性强,多引用名人歌赋、诗词及典故”。中文景区介绍往往辞藻华丽,多使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如青秀山景区介绍中就出现了大量“群峰起伏、林木青翠、泉清石奇”等四字词语。其次,汉语景点介绍“重视人与景的统一”。如青秀山景区介绍的第二段提到了金代道士罗秀曾在此炼丹,意在突出景区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最后,部分景区介绍为了突出其地位,还加入了领导人的题词和来访纪录,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而英文景点介绍则重点突出、语言简洁,语言朴实无华,重在客观介绍景点的概况,极少出现中文介绍以上所述的主观性内容。青秀山景区介绍的译者也应该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调整原文和译文的内容和结构。

首先,青秀山景区介绍中有许多只为了增加文采和语势的句子,而译者基本没有删减这些内容,造成译文中出现了大量内容空洞的句子。如在第三段有一长句“The Scenic Spot today enjoy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sceneries; attractions here interact to each other, making the Scenic Spot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 of Nanning.”且不说“interact to”是不规范的用法,这句话根本没有给予读者有用的信息。读罢此句,读者还是不知道为何青秀山是“南宁最美之景”。又如后一句“It is really an ecological tourist area integrating sightseeing, tourism,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宣称自己集“观光、旅游、放松、娱乐、科研和科普为一体”,这句话根本没有体现景点的与众不同,也应该删去。

其次,为了进一步介绍道士罗秀,原文第二段中介绍了景区内近十个古代建筑,而译者不加选择地将它们罗列在译文中,如Dugu Temple、Baiyun Abode、Sanbao Shrine等。这样处理看似彰显景区的悠久历史,却是外国游客的灾难:由于缺少相关注解和历史文化背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罗列的项目的具体所指和文化内涵,甚至不知所云。其实这些景点在网站的“景点介绍”已经有生动翔实、图文并茂的介绍,完全没有必要在景区介绍中占用篇幅,应该删去。列举项目过多的情况还出现在译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在第一段出现了三个青秀山的“头衔”:“the mountain is not high but graceful, the water is not deep but clear”、“Emerald of the Green City, Phoenix of the Zhuang Region”和“Green Lung of Nanning”,最后一段又列举了多达五个青秀山的所获奖项。这些昵称和荣誉本是青秀山的“名片”,却淹没在译文冗长的文章中,造成目标读者的阅读困难。参考庐山景区的英文简介(见图1),笔者建议青秀山景区应把这些荣誉提取出来,用表格等形式整齐排列在网页的醒目位置。这样重要信息就一目了然了,表格和文字的综合展示方式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图1庐山景区英文简介

最后,译文中还保留了一些政治涵义强烈的词句,一句出现在译文的第三段“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另一句出现在最后一段“State leaders including Hu Jintao,Jiang Zemin,Jia Qinglin,Wu Guanzheng,Wu Yi and Hui Liangyu have visited here too.”这些内容对目标读者来说不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还会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不同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译本中应该删去。

(二)增强译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研究和比对译本和原文的过程中,最让笔者犯难的地方是译本和原文的来源不统一,译文在很多方面与中文原文不一致。笔者搜索发现译者将网站的中文版景区介绍和另一段来源不明的景区介绍杂糅在了一起,译者这样做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取二者精华,却造成译本的部分段落主题不明。比如,译文用了整个第二段讲述了青秀山的历史,却又在第三段开头继续介绍景区的历史沿革:“The Scenic Spot was originally the Qingshan Forest Farm. In 1984, Nanning peopl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develop and re-construct 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一方面,笔者建议译者重新整合相关信息,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在尽量不改动译文的内容特点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将译文重新分类、分栏并加上小标题,这样可以让读者快速找到有用信息。参考英国海德公园网站的公园简介(见图2),笔者建议将景点简介划分为概况(Overview)、建筑(Architecture)和园林(Landscape)三个板块。

在Overview部分,译者应该删除译文第一段的无用信息,如“The Scenic Spot has numerous peaks rising high and low, green and prosperous trees, quiet rocks and steep cliffs,clean springs and rare stones.”等,并提取对游客最重要的信息,如景区位置、园区面积、海拔等。同样在Architecture和Landscape版块中,译者应该删除译文第二和第三段中的过多罗列项目,仅保留介绍性文字。

总之,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仅要求译者忠实原文内容,还要使译文有感染力。著名翻译家曹明伦曾告诫译者,尤其是年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晓其文、译其意、传其神”,然而青秀山网站景区介绍的英译本不仅在内容上纰漏百出,在形式上也杂乱无章。别说传达出原文的韵味,译文连最基本的“通晓文义”的要求都没有达到。青秀山风景区正在努力申办5A级风景区,然而这篇译文与国内其他5A景区的英文介绍仍有较大差距。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翻译工作者对南宁市景区介绍翻译的重视,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出南宁积极融入世界的良好风貌。

【参考文献】

[1]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曹明伦.晓其文·译其意·传其神——首届榕树下“《英语世界》杯”翻译竞赛参赛译文评析[J]. 英语世界,2010(12)

篇5:市消防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市城市消防规划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在规划区内的所有涉及与消防有关的建设活动,均以本规划为指导。

涉及到具体的消防技术问题,应根据相应的国颁消防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条

本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法律效力,若需调整,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三条

凡以前编制的各项规划在消防要求上与本规划有矛盾冲突的,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四条

规范范围

本次消防规划范围与**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规划建城区范围相一致,总面积74平方公里。规范范围:东至通榆河,西至西绕城公路,南至市开发区和盐都县新区南界址,北至西绕城公路一线。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近期:1997年——2000年。远期:2001年——2010年。第六条

规划依据、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3、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4、**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草案)。

5、**市“九五”消防发展规划。

6、**市市区各分区规划。

7、江苏省消防条例。

8、江苏省公安厅《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

9、各类消防技术规范。第七条

指导思想及目标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建设有现代化消防保障体系的现代化城市;不断完善城市消防设施,使其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2、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重点改造老城区的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地段和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区,加快和完善经济开发区和盐都县新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远期目标:建设设施完善、装备先进、水陆结合的现代化消防体系,增强全市抗御火灾尤其是特大火灾以及处臵毒气泄漏、化学危险物品爆炸事故的能力,提高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救灾能力,实现消防队伍和设施向多功能发展,使之成为同火灾作斗争的战斗队、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应付突发事件的机动队。

第二章

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第八条

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单位的安全布局。

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污染工业区和危险品仓储区安排在城市的下风下游城北片,老城区内有关工厂、仓储应逐步迁出至城北片,消防安全布局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规划。

1、老城内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的二、三类工业企业市橡胶厂、制药厂、北港液化气站、汽车公司油库等必须从速外迁至相应的工业组团内。

2、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的单位必须把所储存的物品迁至城北片通榆河与铁路之间的危险品仓储区。

3、按照相应的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相关的工业区和危险品仓储区。工业区设在城北片人民路以西、串场河沿岸。危险品仓储区设在城北片东北角铁路线以东,并应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4、加油站,液化气供应站,煤气储配站、调压站的选址建设必须根据专项规划并结合相应的消防技术规范执行。煤气储配站宜布臵在市区边缘,加油站宜远离居住区布臵,液化气供应站、调压站应与周围建筑物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且均要有充足的消防水源。应与周围的建筑物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临水则应布臵在城市和重要建、构筑物的下游,并严防溢漏油品流入水域。

第九条

市区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控制三级耐火等

级,严格限制四级耐火等级,完善新建建筑的消防通道、消火栓及建筑消防设施配套设臵。

第十条

老城内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密集区,如先锋岛地段、太平桥周围地段、八十间地段、东闸新村等,应统一纳入城市改造规划。为改善这些区域的消防条件,需结合不同的区域特征,分别采用拆除建筑,采取防火隔离,提高建筑耐火等级,改善用火、用电条件,开辟防火隔离带和消防通道,增设消防水源等办法。

第十一条

规划范围内市级以上文保单位都属消防重点防护单位。在文保单位内部消防设施不健全的须查漏补齐,在文保单位外围应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第十二条

新建老城内的110千伏及以下线路宜采用电缆下地直埋或电缆敷设,老城外高压线路应按规范留足一定宽度的走廊。根据建、构筑物供电负荷等级要求规划电压的配电级数。

第十三条

城市地下街、地下停车场、建筑物地下室和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在满足防空抗毁能力的同时,还应与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相结合,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合理设臵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火灾报警、灭火、排烟等设施,并合理确定使用性质。

第十四条

结合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建设,设臵城市灾害避难场所。

第十五条

组织好易燃、易爆品和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路线,规定危险品运输路线为:西绕城公路、建设路、西环路、通榆路、站前路、南环路、黄海路、盐北路、人民北路,其中进入老城内部的道路应限时通行。

第三章

消防站规划

第十六条

消防站布局原则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并考虑建筑、道路、水系等要素的基本特征,提出消防站布局的三点原则:均衡布局、重点防护;水、陆联防;交通便利,接警后五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

第十七条

消防站布局按责任区分为六个消防分区,分别为:城北、城东、城中、城南和**经济开发区、盐都县新区。

第十八条

规划范围设臵11个消防站。目前已有2个消防站,规划增设9个消防站,含3个一级消防站,4个二级消防站,1个三级消防站,1个水上消防站。(详见图)并规划在一中队设特勤站。

第十九条

消防站的建设严格近部颁标准执行。

第四章

消防通道规划

第二十条

规划城市消防通道体系由市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巷道组成。巷道宽度不小于6米,净空不小于4米。

第二十一条

应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改善消防通道所依赖的大环境。

第二十二条

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必须满足消防通道要求。旧城改造中提倡成片开发,反对见缝插针。沿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必须按规定退足。

第二十三条

尽快解决城市交叉口和部分地段的交通阻塞矛盾。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道路的随意占用,对占用消防通道的违章建筑应限期拆除。

第五章

消防供水规划

第二十四条

按城市供水规划,统一改造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合理确定城市供水干管的管径。在旧城改造中,改善老区供水条件的同时,要优先提高消防设施水平。在新区建设中,管网建设与道路建设应同步实施。消防供水应保证双水源,在我市,城市消防供水除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系统外,还应充分利用水体丰富的优势,在串场河、蟒蛇河、新洋港、通榆河及小洋河建设消防专用码头。(具体详见消防供水规划图)

**市消防供水标准采用同一时间内发生2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0升/秒,灭火时间为3小时计,消防用水量为2160吨,该用水量在城市供水管网布设以及水厂新、扩、改建时应予满足。

第二十五条

2000年、2010年水厂供水能力应分别达到日45万立方米和70万立方米,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100%。

第二十六条

应加强加压泵站、调节水池和自备水源的管理、管理体制应满足扑救火灾时的正常运作。

第二十七条

必须加快消火栓的建设。

1、在城市主要功能区、建筑密集区的城市道路及巷道,必须按规范不大于120米设臵一个消火栓,道路宽度大于60m的道路必须

两侧设臵消火栓;十字路口应设臵消火栓。

2、新建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公共建筑,消火栓的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第六章

消防通信规划

第二十八条

应建设先进、高效的有线、无线火灾报警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1、建一个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火灾集中接警和通讯调度自动化消防指挥中心。

2、实现火灾集中接警和所在辖区消防站监听相结合的火灾报警系统,各市话分局与火警台至少有2对以上的报警专用线。

3、市武警消防支队消防指挥中心与各直属消防站和企业消防站之间,建立语音和数据传输调度指挥专线。

4、消防指挥中心与邮电局数据库联网,与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环保、气象等部门之间应设通讯专线。

5、消防重点保护单位与指挥中心或责任区消防站之间应设报警专线。

6、建设350兆(频率)无线集群系统。

7、进一步完善一、二级无线通讯指挥网,积极组建无线通讯三级组网。

8、建成图象、声音传输指挥系统,实现火灾现场声象通讯,将声象传输到消防指挥中心。

第二十九条

按照城市供电规划,加强城市输配电网的改造,提高城市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十条

消防指挥中心、各消防站、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急救、交通管理、环保、气象、地震、防火重点保护单位均应设双电源供电。

第三十一条

架空高压线须与易燃易爆场所和建(构)筑物按规划要求,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三十二条

电力电缆地下通道必须与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及其它管道之间按规范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交叉时还应采取加强保护保护措施。

第三十三条

大型公共建筑物及重要场所的变配电设施应尽量采用无油的开关、变压器等设备,以减少易燃点,确保安全。

第三十四条

所有公共场所和其它重要场所的电气设计、施工和装璜电气设计、施工须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设计图纸须由规划、供电、消防等有关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方能生效,施工完毕也须由上述单位联合验收合格方能投运。

第八章

消防安全标志

第三十五条

规划设臵城市消防安全标志:火警报警标志,消火栓、消防道路、消防码头、消防供电标志,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标志,安全疏散标志,重点消防保护标志,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志。

第九章

消防教育培训规划

第三十六条

建立**市消防教育培训基地。

第三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必须实行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根据火灾危险性,建立一支专职与义务相结合的消防队伍。

第三十八条

本市市民都应把预防火灾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自觉遵守消防法规,积极灭火救灾。

第三十九条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素质。

1、文化、宣传、新闻等部门作为宣传的主渠道,应义务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

2、各企事业单位要把消防教育培训纳入职工培训之中,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

3、中小学要把消防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提高全民消防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

第十章

消防近期建设规划

第四十条

在城北片铁路以东、北环路以北建设易燃易爆品、化学危险品库区,逐步搬迁老城区生产、贮存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危险品的单位。

第四十一条

逐步完成城市内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改造。

第四十二条

“九五”期间建设开发区消防站、盐都新区消防站、城南大庆西路和城西黄海西路四个消防站。

第四十三条

改善城市消防用水条件。完善供水管网,增建室外消火栓。在串场河、新洋港、小洋河等河道建设十二座消防专用码头。

第四十四条

加大老城巷道改造力度,尽量打通简易消防通道,控制原有规模,防止增大密度,促进远期成片改造。

第四十五条

建设消防指挥中心。各市话分局与火警台至少有二对以上的报警专用线,并与所在辖区消防站有一对“119”报警监听线。

第四十六条

消防近期建设项目及近期建设资金投入详见《消防站近期建设一览表》和《近期建设资金估算一览表》。

第十一章

消防规划实施办法及建议

第四十七条

消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主要涉及消防发展的方向及策略,为了使消防规划得到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在消防总体规划基础上做大量细化工作,具体如下:

1、加强对消防规划的宣传,提高全民消防素质。

2、根据消防规划目标,制定实施进度计划,编制相应的政策性文件,做到任务到人,奖罚分明。

3、消防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和公安消防队的装备,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之内,有关项目要列入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内容,其经费

应当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4、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建设维护资金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5、多渠道筹集消防经费,加大消防投入。要按照省政府苏政发[1994]48号文和《江苏省消防条例》确定的渠道和原则,多方面增加对消防事业的投入,消防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其份额。

6、积极开展消防技术交流和调研工作,不断充实和发展消防规划。

第十二章

第四十八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表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十九条

本规划自**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执行。第五十条

篇6:绿地规划文本编制

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近年来,永川新区绿地有了显著增加,绿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建设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城市形象、城市景观更加亮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2007年主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3785公顷,公园绿地面达到4709公顷,园林绿化三大指标中,建成区绿地率32.86%,绿化覆盖率36.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

1、城区生态环境还较脆弱。森林树种单一,导致森林群落出现不断退化、生物群落逆向演替加速,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能力下降。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活动加剧,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和破坏,存在毁林开山,违法建设的现象。

2、现有绿化成果存在被破坏的现象。近年来,侵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城市园林式单位的绿地因地产开发存在侵绿毁绿的现象。

3、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配套绿地未能完全跟上,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改为他用。

二、绿地规划总则(一)编制目的

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促进永川区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特编制《永川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城市绿化条例》(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6)《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三)规划范围

永川新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永川新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21.5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五)城市规模

依据各层次规划及结合实际情况,控制2020年永川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

(六)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以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环境保护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注重城市生态廊道与结构性生态绿地的保护。

2、风貌保护与特色营造原则 结合万江区地方特色资源,发挥自然资源与风貌优势,通过划定绿地控制范围和公园绿地等方式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加大东莞本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本土植物和适宜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结合本土地域丰富的文化特色,创造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

从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出发,满足人类共性与个性的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行为方式和绿地的实用性,营造市民需求的生活和游憩空间,使绿地走近生活。特别是力求使市民就近享受公园绿地空间,增强绿地与土地经济及交通系统的关系。

4、可操作性原则

针对城市整体发展需求以及近期发展的实际要求,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以及近期生态整治项目库,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保障,强调可操作性与实施性。

5、渐进发展依次推进原则 从万江实际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类绿地建设。

三、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使生态融入城区,文化渗入景观,构筑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物种丰富多样的生态园林县城。

(二)分期目标

1、近期(2010-2015年)

在完善现有城区绿地的基础上发展见效快、对改善城区环境效果明显的绿地建设项目,基本构建较完善的县城绿地系统,达到省级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2、远期(2016-2020年)

全面完成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各项绿地建设要求,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三)规划指标

永川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四、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公园绿地规划

永川新区各类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二)生产绿地规划 永川区生产绿地规划分布如下: 森美农林:规划定性为观赏植物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小乔木、花灌木,主要对城市建成区供苗,规划面积为13.80公顷。

苗木基地:规划定性为乡土植物、绿化苗木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大、小乔木,并为植物研究提供苗木基地。规划面积为16.60公顷。

(三)防护绿地规划

1、卫生隔离带

规划工业区与居住区等重点防护地段,设置不低于30米绿化隔离带,并应选择具有抗噪阻尘功能的树种。规划在变电站、储气站、加油站等市政设施周围设置卫生隔离带,宽度为20-30米。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卫生隔离绿带为22.74公顷。

2、道路防护绿地(1)、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0-15米。(2)、城市次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5米。(3)、出入城交通干道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5-20米。

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道路防护绿地为23.75公顷。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规划琴亭大道、滨河北路、环城东路、广兴路为景观大道;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四)、附属绿地

1、规划指标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附属绿地规模将达273.02公顷。附属绿地按照用地性质的不同,实行分区控制。

2、居住绿地规划要求

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方便居民使用。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节约用地和投资。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组团绿地为核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使居住区绿地自成一体,并与城区绿地系统相衔接。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0180—93]的各项指标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突出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运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天台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景观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植物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改善居住环境与小气候。树种选择和种植方式要求能投资少、便于管理,树木的形态及布置能配合组织居住区的建筑空间,此外还应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飞毛的、易过敏的植物。

3、工厂及其他单位附属绿地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3号)精神,切实加强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集中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A、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公共设施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开敞性,其附属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共建筑自身特点强调其外向性景观特色。通过环境的营造,植物的配植来烘托建筑的形体美,以此产生强烈的视觉聚焦。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与高层建筑应预留绿地广场,与道路景观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B、仓储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应满足运输与消防安全等要求。市政设施绿地应以卫生防护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美化方式,创造绿色景观。

五、树种规划

(一)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一批对本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长势强健,病虫害少的树种。

2、体现乡土特色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外来适生树种,遵循本地地带性植物类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乡土特色。

3、以乔木为主的原则:乔木是绿化的骨架,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地被相结合,营造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4、快生树与慢生树相衔接的原则:根据近、中、远期绿化效果要求的需要,做到快生树与慢生树合理搭配,要重点开发利用寿命长、抗性强的慢生树种。第5/8页

(二)规划目标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永川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植物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营造富有永川区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绿地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三)树种技术经济指标(建议值)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比例大体为1:10; 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大体为5:5; 乔木与灌木比例大体为1:6;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大体为5:1;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的比例大体为3:2。

(四)基调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是指能够充分表现万江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基调的标志植物。永川新区的基调植物主要有银杏、银木(大叶樟)、二球悬铃木、女贞、栾树、槐(国槐)、刺槐、黄葛树、皂荚、楠木、木犀(桂花)、水杉。

(五)骨干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骨干植物是能充分适应当地植物生长环境,包括对当地土壤、气候等因素适应性强,具一定风光特色,在各类绿地中能适应功能需要,适宜大量应用的植物品种。

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形成城市生态植被群落的主要应用树种,具有景观价值优良、在本地适应面广、抗逆性强、易栽植、使用数量大、出现频率高、有发展潜力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城市绿地应具有不同的骨干树种,才能形成莲花县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群落。

永川新区骨干树种:银杏、竹柏、雪松、水杉、侧柏、圆柏、广玉兰、乐昌含笑、香樟、红楠、垂柳、麻栎、枫香、法国梧桐、红叶李、梅花、紫荆、樱花、合欢、重阳木、鸡爪槭、桂花、大叶女贞、棕榈、法国冬青、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月季、蜡梅、紫薇、大叶黄杨、红花羊蹄甲、木槿、栀子花、山茶、杜鹃、海桐、竹类、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

六、分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规划的实施期限。

2、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阶段建设目标相配套,使城市绿地建设在城市发展的各阶段都具有相对合理性,满足居民游憩生活和需要。

3、结合城市现状、经济水平、开发顺序和发展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近期 第6/8页

绿地建设项目。

4、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园林绿地的建设时序,注重近、远期有机结合,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期规划指标

绿地系统建设指标一览表

1、近期绿地建设重点

规划近期的工作重点放在见效快、易实施、对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影响大的项目上。近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至2015年,努力构筑山水园林主体框架。

至2020年,建成主要的生态林地和公园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构建 “山、水、城”共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各组团间的绿地、林地和生态型防护用地,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显山露水”,进一步体现港口新城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城市特色。强调对生态敏感区和景观视线敏感区域的保护和控制,完整地保留了沿长江岸线的生态绿化保护带。a、绿地规划指标

各组团内的总绿化用地441.6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4.78公顷,生产防护绿地216.8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b、公共绿地规划

重点控制朱沱居住新城公共绿地的建设。公共绿地的规划与城市景观轴线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绿地体系,保障居住新城的城市生活品质。适当增加松溉老镇区的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杂。不提倡花园式工厂的建设在三片工业区内布置少量公共绿地。c、防护绿地规划 第7/8页

本规划防护绿地由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高压电力保护走廊和陡崖护坡组成。规划结合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隔离要求、危险品码头的防护要求、松溉古镇的保护要求布置适量的防护绿地满足城市防护功能的要求

(三)、中期绿地建设规划

1、城市建设目标

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沿江工业片区、积极拓展笋桥工业片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产业支撑;完成朱沱港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及物流服务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配套产业支撑;适当拓展朱沱、松溉镇区居住用地,适时启动港口居住新城的建设。

2、绿化景观建设

上一篇:珠海环评报告下一篇:一语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