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二重点

2024-05-25

政治必修二重点(通用6篇)

篇1:政治必修二重点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2、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性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7三个代表的内容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国际关系的内容——

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方式——贸易;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缔结条约或协定;使用武力

9、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来源: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0政协职能的内容

1所谓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2所谓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3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多种形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等。

1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3.人身自由权利4.社会经济权利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6.特定人的权利7.监督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12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有:1.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权利;2.提出人事罢免案的权利;

3.提出质询案和进行询问的权利;4.在全国人大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

5.在大会开会或闭会期间,非经许可,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6.对围绕人大审议议题及有关内容,有视察的权利;7.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和执行其他属于代表职务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实际需要为代表提供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有:1.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行使职权,保守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13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基本权利:1独立权2平等权3自卫权4管辖权

基本义务:1不侵犯别国2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4自治权的内容

(1)行使立法权利。(2)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4)培养干部的权利。(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7)进行贸易活动的权利。(8)管理财政的权利。(9)自主发展文化教育的权利。

15主权的内容

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予。主权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国家所固有的,并非由国际法所赋予的。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只是对这一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16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内容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7政府依法行政的内容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8、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我国对外政策的内容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主张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0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角度看,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正确方向;2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看,只有坚持人民民

主专政,才能确保国家稳定、社会主义长治久安。3从警惕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的需要看,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从而保障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4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21民主选举的意义

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23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有利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出谋划策的主人翁形象。24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25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②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③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④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6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9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

1.最大限度地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

2.具有较大的整合功能。

3.具有协调党际关系和互相监督的功能。

3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31“三个代表”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2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3民族团结的意义

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

3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根本保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5国际组织的作用为成员国展开各种层次的对话与合作提供场所2管理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社会公共问题3 在成员国之间分配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收益4组织国际社会各领域的活动5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6继续维持国际和平7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渠道和推进器

36联合国的作用

1避免战争,加强合作,有效的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2促进了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3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

37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8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不涉别国内政,没有在外国驻过一兵一卒.2,中过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3,积极维护世界和平.4中国经济在世界中占有重要比重,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9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2 参与乃至帮助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3同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与行为做斗争;4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事等。

40公民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首先,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有序”、“合法”的原则:1指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要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3要提高民主参与能力。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民主参与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国内外政治事件,提高自己的政治辨别力、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热情。4要积极参加民主参与实践。这是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提高民主参与能力的最终落脚点。作为公民应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41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选举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42公民怎样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权益,要敢于向邪恶势力进行斗争,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3在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中,怎样对人民负责

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人们还有私生活,这是政府不能也不应干涉的,比如思想信仰。公民如果有什么事都找,那么将导致政府权力泛滥,影响社会正常发展。政府只有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44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向政府求助和投诉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拔打12315投诉);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主

要是看侵害你权益的是哪个行业,找他的主管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5怎样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46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

47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利益。保守国家秘密。48怎样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各国要求同存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强政治互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寻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为合作奠基

49面对国际竞争,我国该怎样做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发展,这是机遇。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上的差距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国带来了挑战。另外霸权主义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崛起,我们还面临着霸权主义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的压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聚精会神谋发展,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50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该怎样做我们应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2 我们应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3 我们应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4 我们应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5 我们应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51怎样才能有序的参加政治生活

首先,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有序”、“合法”的原则:1指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要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3要提高民主参与能力。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民主参与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国内外政治事件,提高自己的政治辨别力、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热情。4要积极参加民主参与实践。这是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提高民主参与能力的最终落脚点。作为公民应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52怎样树立政府的权威

①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②政府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行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要做到情为民所系。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

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要及时解决。要坚持利为民所谋。要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通过扎实的工作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

5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应逐步建立、加强和完善“无产阶级专政”,使得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根本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2应该大力宣传和宏扬无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深入民心;3应该深化和普及无产阶级民主政治,使之“制度化”和“具体化”,将“监察”和“制衡”的权力逐步下放到基层劳动群众手中,让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真正能够行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民主政治”。

54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篇2:政治必修二重点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篇3:政治必修二重点

一、让教材更严谨、规范

1.概述应完整

以我国通过间接选举产生的职位为例。教材P17页的“相关链接”意在让学生明确各种选举方式在我国的适用情况,但内容概括却不够完整,遗漏了不少重要岗位。该“相关链接”指出,“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由间接选举产生”。这样的表达固然不错,却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映象,即只有这些职位是通过间接选举产生的。事实上,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人员、地方国家司法机关领导人员是由同一级人民大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除国务院总理(由全国人大根据国家主席提名进行表决后任命)以外,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这些选举都属于间接选举。因此,建议将教材中的相关表述改为:“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人员、各级国家司法机关领导人员、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由间接选举产生。”

2.表达应规范

以教材照片说明中的领导人身份介绍为例。教材对领导人身份介绍存在着格式不统一的情况,如P88的一幅图片说明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早餐会”,P93的一幅图片说明是“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P104则是“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会议”。这种不统一,会给人留下随意的感觉。

课本照片说明中的领导人称谓还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如“1972年,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P107),这一照片说明,由于没有规范标注毛泽东的职务,加上书中其他照片说明中的“主席”一般是指“国家主席”,就使不少学生认为毛泽东是当时的国家主席。其实,由于历史原因,从1966年开始我国的国家主席一职是缺位的,1975年宪法还一度取消了国家主席职位,直至1982年宪法才重新设立这一职位。由此可见,当时的毛泽东不是国家主席,而是中共中央主席,所以建议课本将这句说明改为:“1972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针对上述现象,建议课本依据照片所反映的事件对照片中领导人的身份作出格式统一的说明。如果在课本编写或使用时,领导人已经卸任,可以考虑标注领导人任职的时间,如“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2013) 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会议”;也可以在照片说明中写明事件或活动的具体时间,如“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P106)。

当然,也可以统一取消照片中人物的身份说明,这样既可以减少标注的不规范,还可以使说明文字更加简洁。

3.行文应严谨

我国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许多不同。教材在这些方面应加强行文的严谨性,以减少学生的疑惑甚至误解。建议编者在课本引言“致同学们”中通过恰当的文字对此加以说明,以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的概念与事实。

二、让教材更贴近生活、符合事实

1.能准确呈现事实

以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历程”为例。教材P23用图示的形式,展现了从1981年广西合寨村成立“村民委员会”,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再到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的“基层民主自治历程”,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产生和发展轨迹。但该图示以1981年作为起始时间,却会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基层民主自治的误解。事实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12月就制定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该条例在第一条中即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

尽管广西合寨村是我国的村民自治“第一村”,但“基层民主自治”包含了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两个方面,因此广西合寨村并非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第一村”,故而建议教材在上述图示中,将我国基层 民主自治 的历程从1981年前推至1954年。

2.能有效解读生活

以教材对“立法权”的界定为例。教材P56在介绍“立法权”时指出:“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应该说,这一界定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其与现实政治生活存在着不符之处,或者说这一界定不能有效解读现实政治生活。

2014年广东省高考文综卷的第30题之所以引起全国高中政治教师的热议,原因就在于,题中所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根据教材的界定,难以判断其属于行使“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这两个决定草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作说明时指出:“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十分必要的。”可见,从现实政治生活角度看,这一行为属于立法行为,这一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可以说,正是这道高考题,才使许多教师知道了在政治生活中,行使立法权还包括制定法律以外的其他情形。

因此,为了使教材更准确地反映和解读现实政治生活,减少师生的困惑,建议教材将“立法权”界定为:“主要是指制定法律的权力,同时也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及以立法形式作出重大决定的权力。”同时,设置“相关链接”,用实例加以说明。

三、让教材更便于学生学习

1.充实重难点内容

以“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这部分内容为例。无论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的角度,都对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四个具体表现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感到不好理解。问题主要有两个:既然是“社会”管理,为什么将它归之于经济建设职能?既然政府职能中还有与“经济建设职能”并列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经济建设职能中为什么还有“公共服务”这一内容,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处理办法一般就是向学生强调,经济建设职能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是面向经济生活的。这样解释尽管正确,但还是难以帮助学生把握其具体表现。因此,建议课本能够对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也包括“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主要表现作出简要的归纳。

同时建议教材在此强调政府要正确地发挥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政府与市场构成了一对矛盾。怎样恰如其分地发挥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建议课本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加上如下文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而政府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时,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防止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理顺知识间关系

以“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框为例。该框的第一目是情境导入;第二目讲述了依法行政的含义、必要性、意义和具体要求;第三目首先明确了“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然后讲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向我提出如下问题:“依法行政”与“政府权力行使”是什么关系———两者是一回事,即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就是依法行政的环节?还是“依法行政”仅是指政府权力行使中的“执行”这一环节?

两种理解似乎都说得通。通过查阅百度百科中“行政”的定义———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特定手段发生作用的活动。我觉得“行政”与“政府行使权力”可视为基本相同的概念。同时,将该框标题(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与该框主题(依法行政)结合起来看,“政府行使权力”与“行政”应是两个基本一致的概念,“依法”则是对“行使权力”或“行政”的基本要求。基于此,为更好地明晰两者关系,建议将这一框的标题改为———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并按照三个环节的逻辑顺序,对其结构作如下调整:

第一目不变。第二目的标题建议改为“依法行政意义重大”,内容包括依法行政的含义、主要环节、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目的标题建议改为“依法行政需要正确决策”,内容主要是“决策”环节的有关内容。第四目的标题建议改为“依法行政重在执行”,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在这一目的结束处,可以通过过渡语,自然引出下一框内容———“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即政府权力行使的“监督”环节。这样调整,就使政府权力行使(依法行政)的三个主要环节理顺且完整了。

四、让教材更有说服力

以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为例。这一探究活动乃至整个《政治生活》,都运用了较大的篇幅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但据不少教师反映,在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看似理直气壮,学生未必心服口服。究其原因,也与课本相关内容的空洞无味有一定关系。

因而笔者建议教材在“综合探究”中,从三个方面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对中国发展进步的保障作用。一是通过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同时还可用事实说明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陷以及当今部分中东国家推行西方政治制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呈现的数据和事实要准确、生动、精炼,有冲击力和说服力,要注意纵向和横向数据和事实的对比。二是列举中外政治家、学者和媒体对我国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优越性的评价、报道及研究成果。呈现的观点要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三是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中的不足,介绍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措施和成果,呈现的内容要客观、有力。

摘要:2013年第五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相对于第四版而言,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仍需要从让教材更严谨、规范,让教材更贴近生活、符合事实,让教材更便于学生学习,让教材更具有说服力等方面继续修订和完善。

关键词:《政治生活》,修订建议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N].北京日报(第一版),2014-02-26.

篇4:选修内容趋同必修考查重点

关键词:地理 选修 沙尘暴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分阶段教学开展已经为中学地理教师所熟知,而高考试题中选做题分值少的考查方式往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受其影响,形成了重视必修内容、轻视选修知识的现象。但是,笔者从近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角度及考查内容来看,发现借助选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素材,重点考查必修教材主干知识,同时侧重考察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正是近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的一大趋势。

下面,笔者通过对几道沙尘暴相关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引起师生们对选修教材的重视,揭示相关命题趋势。

试题一:(2014年全国卷Ⅰ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图1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试题分析:本题四个问题均围绕风沙这一自然灾害展开,在问题设置上,已基本符合我们学习自然灾害的一般方法,即分析原因、明确危害、提出防治措施,此题可以说是典型的自然灾害试题了。在分析本题时,学生更多的是照搬脑海中记下的要点,缺乏自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沙源分析上,大多学生仅答出了河流的泥沙沉积,难有进一步的分析,对河流和湖泊水位变化造成河滩泥沙及湖滩泥沙裸露这两个问题的分析不到位,主要是没有联系冬春季节这一特殊时期;第二问原因分析上大多学生仅提出冬春多大风和植被缺乏等,而湖面阻力小和东部河谷的位置对风力的影响却很少分析,脱离了图表信息;第三问危害分析上,侧重从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两方面作用,对路基、轨道、设备及列车运行安全等进行分析;第四问从阻沙措施和固沙措施两方面出发,结合教材宁夏沙坡头保护包兰铁路的草方格沙障进行分析。

试题难度主要集中在一、二问,涉及自然地理原理分析,学生较难从图表及题干细节分析出相关因素,与平时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案例,发现细节,培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二:(2013年全国卷Ⅱ36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少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2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22分)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沙源丰富的原因、影响风力大小因素、沙丘群规模大小的因素等。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沙丘群的形成条件,而沙丘属于沉积地貌,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因此,试题分析主要也是从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泥沙沉积、枯水季节河床裸露的角度出发,再就是加上风沙在此沉积来考虑。而第二问则重点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等。可以说,此题前两问的考点基本上与2014年的错那湖试题的前两问相似,教师在复习选修地理时,如能对该题进行精讲精练,那应考必得心应手。第三问是开放题,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还是缩小和水源丰富与否、风力沉积、流水沉积、地形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此题借沙尘天气的沙源、风力及等高线地形图等相关背景材料,考查必修一教材中河流地貌、风力地貌的知识,以及风力大小与地形的关系,狭管效应本属大学教材知识,但一般高中地理教师会适当补充,学生答题时较难联系到。

试题三:(2013年安徽卷地理部分34题)图3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1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气压分布特点,并借沙尘暴这一气象灾害种类,进一步考查其形成的天气条件,考查学生结合气压图分析自然地理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第一问,根据等压线分布图描述区域气压分布特点,这是地理分布类试题常见题型,答题时要找出图中气压数值“哪高哪低”,并分析等压线疏密。图中部地区为低压中心控制,其低压中心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为高压中心控制,高压中心附近,等压线较稀疏,气压梯度小;低气压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第二问,材料中的4月份暗示春季,气温回升将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前暖气团干燥,则难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尘;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此题分析难度较大、要点多,涉及知识面广,需从等压线图的判读挖掘风向与风力大小对沙尘的影响,从锋面气旋中发现冷锋能否形成降水及气旋上升气流对沙尘的影响等,对必修一的气压和天气的教材主干知识有较全面的考查。

考点背景:沙尘天气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大。在当前人们对PM2.5关注度逐渐上升的社会背景下,沙尘暴这一知识成为高考命题方向属情理当中,且在南方一些湿润地区,如鄱阳湖周边,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沙地裸露,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恶化。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说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段文字深刻阐明了山水林田湖各因素之间的紧密关联。

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宗旨是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搞好防治荒漠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治宝在“绿化荒漠,美丽中国”2014治理荒漠化论坛上发言说:“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分别为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7%和18%。30个省区都有沙化土地分布,近4亿人口受荒漠化困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都要面临20~38天的沙尘天气,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百亿元。”由此可见,与沙相关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而与沙相关的知识点多面广,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角度,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材分析:

一、在选修五教材中,沙尘暴知识出现在“中国的气象灾害多发区”部分,只有简单的三行教材文字和一个案例分析,这很容易忽视其重要性。但在教材案例中却提出了主要危害,课后设计了思考题:“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从中理解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新教材的特点就是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验等,通过动脑和动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总结出一些重要结论。

二、在必修三教材《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中,以西北地区为例,重点分析了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在自然原因方面分析上,教材从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多种角度综合说明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两个条件:动力条件——风力作用显著;物质条件——结构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在干旱背景下,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这部分知识与沙源知识有关联。

综上所述,我们应注重选修教材案例的分析,培养自主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成因分析,尤其注意与必修教材相关自然地理成因分析;重视高考真题的研究分析,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尤为重视审题与答题训练;在高三第二轮复习时,可将必修与选修相关教材合并复习,结合相关考题,引起学生重视。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中学)

篇5:高一政治必修二重点知识考点梳理

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召开

❶3月5日,近3000名全国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❷全国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

设问:运用我们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知识?

[答题规范]

第一步:获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

信息源对接知识

❶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❷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综合材料信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第二步:结合材料,条理严谨作答

(1)全国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有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工人、基层农民等,说明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3)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权利,表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制度保障,说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1.为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x疆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通告》。这说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专政职能同样也适用于民族、宗教问题

③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④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A.①④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选B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x疆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通告》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①③当选。②错误;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

2.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在()

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②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逐步得到确认

③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①③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应排除。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从发展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公正审判权、少数民族权利、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残疾人权利、环境权利等方面总结了我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我国人权事业取得进展()

①体现出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②体现出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对少数敌对分子专政

③表明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④表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随着社会进步而日益实现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材料中发展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就是权利内容的广泛性,材料中人权事业的进展正是真实性的体现,所以①④是正确的;材料中没有体现②③,排除。

4.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①监督权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政治自由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①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公民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故入选。④与题意不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故排除。

5.在我国,既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A.生存权和劳动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解析:选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表明()

A.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B.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

C.履行义务必能实现权利

D.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解析:选A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A适合题意,B、C、D是错误的,排除。

7.新一届代表选举即将开始,在我国,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这一事实说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

A.制度的保障B.法律的保障

C.物质的保障D.政策的保障

解析:选C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民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选举经费由政府开支,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这些都说明我国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故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8.过去,中国网民人数增长了10倍,微博井喷式发展,这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论空间。如今,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即理性的心态,这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必须()

①增强公识,参与民主管理②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④遵守法律规则,有序政治参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在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练就“好嗓子”,就是要理性参与,理性参与需要公民依法有序参与,需要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②④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怎样理性参与,①③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选D。

9.206月1日起,北京最严“控烟令”开始实施,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对此有人认为:即使吸烟有害健康,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自由,国家不应干涉。要反驳这种观点,以下理由可供选择()

①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必然存在一定的冲突

③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④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D①说法错误,因为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并且禁烟并不完全体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故排除。②的理由不是驳斥反对禁烟的观点,而是证明其合理性,故排除。吸烟是个人权利,但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脱离必要规范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故③正确。吸烟是个人的权利,但公民也有义务遵守相关规定,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故④正确。

10.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反腐的重要渠道,许多要案最初都是通过网络曝光的。所以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增加了网络、传真等举报渠道,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强化职能②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③民主与专政是根本对立的④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具有真实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题干反映了民主与专政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把等同于专政,说法错误。③表述错误,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

11.年11月19日,就我国公民被恐怖组织杀害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将一如既往加强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这是因为,在我国()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③公民的生存权高于国家主权④民主是专政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A③说法错误,我国关于人权和主权的观点是认为主权高于人权,故排除;④说法正确,但是与上述材料没有关系,上述材料强调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故本题答案选A。

12.“微博大V”指在微博上十分活跃、“粉丝”数超过10万的“公众人物”,对于“微博大V”们来说,传播网络舆情尤其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因为()

①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③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A之所以“传播网络舆情尤其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是因为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①②符合题意入选;宪法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④说法不正确,排除;公民的合法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③说法错误,排除。

13.古人云:“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国各级政府也应“宣之使言”是因为()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是防治的根本途径

解析:选BA选项观点错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宪法和法律已经规定,并不能任意扩大,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宣之使言”的原因在于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公民的并不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民主监督并不是防止的根本途径,故排除。

14.材料一我国交通事故调查显示,有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为了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我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醉驾列入犯罪。

材料二205月,某市人民法院对三起醉酒驾驶案进行了集中宣判,三被告人均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个别司机对如此严厉惩罚醉驾仍不理解。

(1)运用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二中个别司机的“不理解”,请你对其进行说服。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明确,要求运用我国人民民主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时,首先解读和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回扣教材,从教材以下角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要求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设问指向具体,针对材料中个别司机的“不理解”对其进行说服。可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的角度,说服个别司机。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醉驾入刑旨在保护人民的利益。②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刑法的新规定属于法律保障。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醉驾入刑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2)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司机在享受驾车出行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遵守法律、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义务。②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司机要认识到醉驾入刑有利于保护更多人的利益,当然也包括司机个人的安全。

15.为了确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某市大街小巷张贴着许多“抓到小偷,奖励1000元”的标语。政府鼓励市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奖励抓小偷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

对上述争议你持怎样的看法?请依据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打击犯罪,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这一角度看,政府不应该对公民进行奖励。但是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看,国家对公民的奖励,是对公民履行义务的认可,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值得提倡。学生无论从哪一角度回答都需要阐明自己的理由。

答案:答案一:不赞成。维护社会稳定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的同时,还应对国家、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不必奖励。

篇6:高中政治必修二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根本区别);

第二,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的,理性认识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而获得;

第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二者的联系是: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理性认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另外,从认识的不同层次来看,作为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获得。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一观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2.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关系

(1)区别:

现象本质规律

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是多变的是相对稳定的

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联系: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存在于大量的现象之中,大量合乎规律的现象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现形态。无论还是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对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不能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总之,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3.和假象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第一,二者表现事物本质的方式不同。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第二,假象比带有更大的迷惑性。

(2)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都属于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第二,二者都与本质相联系。第三,二者都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都可以被认识。

4.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地、普遍地存在着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一方面,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且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现象又总是从特定的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在客观事物中,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或者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根据对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现象可分为和假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本质直接一致的现象。假象则是指那些以否定的方式或者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假象虽是一种与本质对立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现象,但它也是为本质所决定的,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只不过它是以否定的方式从反面来表现本质,并掩盖本质。列宁曾经指出“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就是说,假象与一样,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上一篇:诗歌六月植一枚温暖于心间下一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