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技术初中读后感

2024-06-27

思考的技术初中读后感(精选10篇)

篇1:思考的技术初中读后感

最近有幸读了香奈儿前全球CEO莫琳、希凯的《深度思考》一书,作者在书中回顾自己从普通职员到职场巅峰的进阶之道,为我们逐一揭开了在所有领域获取成功的共通秘笈。

本书提出了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书中很多观点都让人受益匪浅,对我本人有很大的启发,总结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做一个勇于挑战者,超越自我

作者的第一份工作是欧莱雅香料部门的营销人员,欧莱雅的任何营销人员一开始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程序,不论他们接受的教育如何优质,学业多么优秀,或家庭背景如何显赫,都必须从头再来。欧莱雅需要确保你足够谦虚,从而明白从底层理解业务和客户的重要性。作者就是从这样的一个企业文化中开始第一份工作。她被派往法国北部加勒比地区推销美容用品。在那里作者学会了适应艰苦环境、学会重新定义美、学会用客户的语言进行交流。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迎接全新的挑战,就像书中说的无论多微小的机会都能发挥你的才能。

二、做一个善于倾听者,提高效率

作者讲述了在盖璞公司的一次精心准备的“米奇会议”。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CEO米奇的批准和签署最终的产品搭配和购买计划。作者非常重视,通宵奋战,准备产品展示。他们重新布置衣服,凸显各式T恤颜色搭配,装饰会场每面墙壁,以呈现本季最热的潮流。会议开始了,作者针对米奇的置疑,一直在解释。

米奇非常不满意,生气离开后给作者打来电话,虽然对作者工作能力、挑选商品品味予以肯定。同时说到:“但是,你需要学会倾听,在整个会议中,你都在试图告诉我你是对的。你没听到我说的任何一句话!”作者在那一刻明白,如果要想在事业和生活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倾听的技能;不只是偶尔倾听,而是倾听团队、客户和所有利益相关者。这段让我感触颇深,陷入思考。我在平时团队管理中是否倾听了同事的建议方法,传达给同事的要求是否得到认可。我们经常到客户中去,也应该多听听客户的想法,诉求,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做一个敢于创新者,提升能力。

作者在高中及大学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为他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CEO提供了帮助。我们在工作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笃信天道酬勤,大部分时间用来埋头苦干,却很少抬头看路?在平时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去执行,要深入思考公司考核这个指标目的,了解目的后我们针对这个指标思考有没有创新想法、不同于以往,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平时应该多做的事。

扎实的工作态度是一个良好起点;学会倾听,倾听是思考前提;深度思考才能提升创新能力,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有更佳出色表现。

篇2:思考的技术初中读后感

一、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当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材中的文字、表格、图片以及老师的讲解和讲解过程中的板书演示,渠道单一且方式单调,根本无法适应身处于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更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若结合网络环境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就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得到空前的拓展,学习形式也可以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空中课堂、远程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不再囿于课本和课堂当中,其个性发展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2.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可以使教师完成由“课堂主导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化,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自然而然的就彰显出来.此外,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学方式是新颖的,教学内容更是与时俱进的,也正因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二、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的魅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托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不能落到实处.第一、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一般来说都是很不规范的,并且许多化学成分都是存在毒性的,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第二、一般来说初中的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并不是很完善,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应当从实验中了解的知识因设备条件的限制而无处了解.也正因这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原本对于化学及其实验的好奇、兴致,一来二去的就被磨灭了.然而,当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化学实验场景,或是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把教材上的相关概念转化成在实验中观看到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做浓H2SO4稀释实验时,对实验中关键性的观察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再比如,在研究“分子的特性”时,在做完《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两体积之和》的实验后,用投影仪演示: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水与酒精混合后,两种分子彼此挤占了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以致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从而得出“分子间有空隙”的结论.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条件.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不仅在安全的基础上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且更能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充实学生们的知识,一举两得.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共同进步

篇3: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1. 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其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2.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好奇、兴奋,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消失。根据建构意义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

4.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把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具体、现实,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构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初一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5. 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其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还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同学们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6. 注重教学演示,加强同步操作

篇4: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创新;教材;课堂环境

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革新,如何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呢?

一、注重研究教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学校在选择信息技术教材时一定要与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发展方向相结合,要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基于此,学校要依照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来选择教材,注重开发立体化的课程。同时,教师要积极研究教材,争取找到合适的教案,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优化课堂环境

从学科上讲,信息技术几乎包含了所有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和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优化课堂环境,实施兴趣教学,相信能够得到一个比较积极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讲解学生感兴趣的部分,之后不断地穿插和引导其他板块的知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不能总是以一副专业化的口吻来授课,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在听讲座。教师需要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专业的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焦俐杰.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四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篇5:思考的技术初中读后感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着这个目标,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开展优化物理教学的研究 ;应当多种手段并用,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物理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其突破时空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白板技术等来创设物理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现生活和物理的对接,优化课堂教学等等,都是目前我们很多物理老师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我对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师生互动的几点浅见。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为一个物理老师,我们可以在课前找好相关内容的资料,影像或图片做成课件,然后在上课时展现课件,让学生观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上《电流的磁场》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先找一段电磁起重机吸引铁屑的影像资料,给学生设下悬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再如在上《速度》这节内容时,我们知道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了,为了体现我们物理的速度与数学上学过的速度的区别,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体育课上拍下他们50米跑步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展现,让学生比较快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是在学比快慢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视频上看到自己或自己的同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来引入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怕学物理到爱学物理。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我们每个物理老师的困惑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物理老师做了很多。在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物理学科教学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白板技术正在高速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上作图题这类习题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先利用白板技术做个PPT课件,然后在上课时展现这个课件;在讲如何作图时,我们可以在白板上演示;在让学生巩固练习时,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学案上完成,让一个学生在白板上演示,这个演示可以放大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实验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实物投影来展示一些学生实验成果或者学生的设计图表之类,从而让大家更好地讨论。例如在《速度》这一节中介绍如何测量纸锥速度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这是学生第一次设计记录的表格,所以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选几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以便学生讨论设计的表格的优劣。可见在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棘手的问题时,适时地加入信息技术知识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形式,有利也有弊。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提倡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育学和心理学都表明,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新形式下,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而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使长期以来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转变为实时交流的双向性。过去的物理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视教师为主导而不把学生视为主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观点。而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之间的整合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 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小清新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的双向交流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四)有利于超越课堂,向课外延伸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物理老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更要注意学生课后的巩固情况,也就是说我们要超越课堂,要充分把握学生课外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知识,我们新区做了一个一点就通的物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老师可以很好掌握学生课后的作业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在上课中觉得没有解决的问题给老师留言,这样老师就可以全面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第二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几个误区

我们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的同时也会发现有些老师会本末倒置,走进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

(一)片面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上课是否一定需要用多媒体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作为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而不是用得越多课堂效果就越好。有些老师为了体现现在的教学精神每节课必用,似乎少了计算机就不能上好一节完整的课;有的老师甚至用优秀的上课录像来代替自己的实际教学,其实我们知道不管多优秀的上课录像也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毕竟计算机上展现的动画,影像之类的都是只能让学生被动地进行视听参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轻松了,实际上学生没有经过自身的努力,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会导致高分低能的严重后果。

(二)用物理课件上的视频或录像来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验。所以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物理老师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如果缺少实验器材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做些简单的实验。有些老师认为有了别人做好的演示实验动画或视频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更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实验效果比自己做的还要好,所以干脆不做实验,让模拟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我想这样肯定比不上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来获得的知识更加效果好。

(三)大量地在课堂上运用课件,使学生进入超负荷的学习状态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多,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四)课件制作盲目、滥用和课件的过于华丽是又一个误区

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是用了课件来上课就是一堂现代化的物理课了,所以不管这个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拿来就用。要知道现成的课件并不一定适合你的教学意图,要有创新,不能简单重复教材。有些老师认为利用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对一些绚丽的色彩,有趣的动画比较感兴趣,所以自己制作的课件就广泛地使用这些课件素材。要知道适当的绚丽和动画是可以提高一定的兴趣的,但是

篇6: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上面的脑图是读完全书以后,第二遍快速整理出来的,有些概念一下想不起来,就再细看看,有些用词不太好理解的,我用自己的理解写了,或者进一步解释了,基本上没有遗漏知识点的地方,但是有些、特别是摘录,是根据我的个人情况做警醒特意打上去的。简单说,我希望整理出这个脑图以后,以后进行思维训练不顺畅的时候看看脑图,就不用经常翻书了。

现在说读书后感。

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全书几乎没有废话,唯一不足之处在于,大前举例以日本本土的例子为主,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一些背景知识,比较难有代入感。好的是,这些例子即使不去看,也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我的弱项,可能是因为是渣二本毕业,现在工作的同事都是985、211出身,尤其显得自己脑子一团浆糊。老爷子的书不但结构清晰,还落地到了具体的执行方法,全书可以说就是全书所说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展现,这种“以身作则”的气质,实在是让人佩服。

篇7: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先说前提,再说对策;有前提就有结论:今天,看《勇闯夺命岛》,以前我看电影两个习惯:一是看介绍,希望通过介绍就评判出结果;二是直接看结果,然后再返回去看过程演化,看完之后无丝毫的思考方向。这次不是了,我会根据故事情节,一直问自己:假设最后这个人死了,会是宣扬什么主题?假设这个人最后赢了,又会是宣扬什么主题?如果想兼顾两个主题,应该怎么发展?然后带着这些疑问随着情节一步步进发。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在想:美国的这种“季”性质的电视剧模式是不是正好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技术:思考习惯和思考能力?而我不愿意接受此种模式是不是正好说明了我思考技术有待提高的印证?

什么是结论?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要修改一下调研报告,因为它不符合作者提出的结论一定要做到:“只要这么做,就能解决问题”这一点。并告诉自己:“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就不是结论。”

结论技巧与向上销售: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明白了咨询项目向上销售不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提出的向上销售案太泛,客户粗想也能想到,不能让客户觉得这个项目有必要立案。而如何实现这点呢?那就是在提项目案的时候,能够做到:“只要这么做,就能解决问题。”

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要建议客户“压缩投资”,就必须证明“衰退”的假设是正确的。而我们很多咨询案中,在证明假设环节往往很虚,多半采取“直接借鉴”的“抄袭”和“假设”证明假设的方法。我们缺乏这种证明能力。如何证明呢?业界、业内、公司自己。

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真正的原因只有其中的一个,而其它都只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现象。我们对于找原因有着对于提建议一样的热衷程度:N多的原因+N多的建议。而且: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企业改善各种现象,只会使业绩不升反降。

要让方案被采纳,就必须做到:一个建议就够了(建议必须能细微到零碎的执行);有事实为证;提案的必要及充分条件;一开始就提出整体结论;提案的构成应该有:业界的动向;其他竞争公司的动向(尤其是获利空间较大的竞争对手掌握业界动向和顾客的方法,更是说明时的重点);客户公司的状况分析;改善条件;解决之道;建言;实行计划。

如何让你的方案打动人心?应该注意到:不是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避免“罗列的问题只不过是现象,而解决对策只不过是逆转现象”;不可仅凭现象做判断;语言说服力比视觉花招更好(试着没有PPT做个汇报);达成一个结论的“金字塔结构法”。

沟通存在U型管及J型管与跨部门沟通的必要性,让我思考:如何构建正确的沟通及信息流转流程?如何推动跨部门沟通机制?

所有的事情都一定有他的原因,因此任何事、任何话就不能抱“就是这样呀”的想法和态度。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就能明白原来工作中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大家想法或者说是目标不一致,而是下属或者是同事没有想法,最怕他们只会说:没办法,不知道。想法不一致可以互相激发,但他如果不愿意想,结果自然也就是不愿意改变了,那岂不是更糟糕。细致分析会发现,导致他们这种局面原因有二:不愿意思考;不具备思考的能力。

学校的功能就是培养孩子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对于无解的问题设法提出假设,并不厌其烦努力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做学者与做企业的.区别:一种是没有足够证据就无法得出结论的人,一种是只要一小部分证据却可以得出结论的人。

最重要的思考路径,而不是知识。因此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微软总喜欢出一些没有答案的面试题目了,原来考核的是这个人的思考能力。

生活简单才能思考:区分规律化和不能规律化的事情,并把可以固定化的事情一律固定化。把需要思考的事情集中思考,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就不要思考,如此生活才能得以喘息。

训练大脑的一些思考方法:左边的眼睛与右边的大脑有关,坐车坐左边看路边风景;走走“不同寻常路”,发现新鲜东西,刺激大脑思考;思考的时候必须有紧张感(杜克电力公司的邀请);拥有可以互相否定对方的朋友(让自己置于同质的群体中,就会因为缺乏训练而失去思考的能力);看看别人是如何使用一样东西的,其使用习惯是如何的。

预知未来的思考技术:我们如何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去推测经济的动向?一是思考原来经济推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就哪些?现在影响因素的数量是否有变化?强弱有何变化?或者是从一个产品的功能角度去思考,应该融入哪些功能,其实也就相当于客户的需求会有些什么变化,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客户需求调查与理解能力,因为忽略使用者的想法是不会实现的。

开拓者必须具备突破既有价值观的思考模式才能以小博大。

篇8: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门开设历史不太长久的学科,初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一定时期、已经阶段的学习,从而了解和掌握关于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基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为今后跨入信息化社会奠定厚实的根基。

近些年来,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同样,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信息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即使学校成为传授基础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教会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机能的场所。而作为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根本场所,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在认识、运用信息技术素质的场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科学技术热爱与关注程度的场所,是为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社会的场所。因此在新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挖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增加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坚持不懈进行探索的永恒的课题。

一.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并不是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而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可以玩游戏。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上网。于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甚至有时候为了方便演示,控制了学生的计算机。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通过反控制手段,使计算机脱离教师的控制,进而干自己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缺乏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首要重点。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特殊性,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方法可以很多。众所周知,当前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等是年轻人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这些学生较为关注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比如,在讲授“人与信息时代”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播放当前流行于网络的视频《草船借箭》搞笑版,使学生在欢笑中学到知识。另外在教授PPT的基本操作方法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精美的PPT,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此外,知识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与生活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他们所喜好的、所引以为乐的课程。

二.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任何话语的描述都不如亲自实践更能检测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实践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的方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一个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识记动手操作能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喜欢采用一些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程的控制,通过教学广播软件对新知识的操作进行一个演示,这种做法仍然是“教师为本”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应该与其他课堂区分开来。相比于知识讲授,信息技术课堂更为重视的应该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则充当引导者的地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师尽量不引导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师尽量不代替学生的操作。比如在讲授打包演示文稿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看课本的相关操作,进行实际操作。对那些无法独立完成的同学,教师再实施给与一定的指导。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尽量不加以干涉,不打断学生的操作进程。

三.重视网络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网络挂念

很多初中生对于上网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当前网络信息错综复杂,为了使学生不受或少受垃圾信息、垃圾网络的毒害,很多教师会选择将学校网络切断,阻绝学生上网。这种做法是极不恰当的。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对于教师不让做的事情,往往更希望能够亲身实践。同时网络是当前社会的主流,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一些网络知识和网络操作是必须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健康上网。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常识,培养学生接发网络邮件、收集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给相关任课教师发送咨询问题的邮件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相关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网络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社会,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一种工具。

摘要:近些年来,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成为衡量人才的另一个新标准。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中充分了解信息技术, 学会掌握基本的技术。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兴趣激发,实践能力,网络

参考文献

[1]杨三.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群文天地, 2011, (03)

[2]李剑.浅谈如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科学, 2011, (08)

[3]罗玲.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论坛, 2011. (05)

篇9: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组合作;交流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58-01

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的新兴的学科,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传统、低效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新课程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不断的寻求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一、明确的任务目标教学机制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在为学生制定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教师会认为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其实不然,教师要认识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全完脱离小学生的幼稚心理,很多时候在学习上他们也无法具有超强的自制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为其制定较为适宜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所谓的适宜即教师要结合自己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为他们量身定制切合时宜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蹦一蹦,够得到”的状态,在激发他们学习好奇心和热情的同时也能给予他们十足的学习满足感。所谓的明确即教师所制定的目标不能过于含糊,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又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才能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来促使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比如在学习与美图秀秀有关的知识时,教材上虽然为学生安排了一些旧照片的简单处理,但是由于学生在前面学习的色彩的调整和蒙版的使用等方面时存在着较为零散的特点,也就是说学生虽然学习了与美图秀秀有关的各种知识,但是他们根本不具备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实际的应用,而教材中提到的旧照片的处理也只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旧照片的制作。在教学中,我会要求学生从家里将自己的旧照片拿到课堂上来,然后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翻新旧照片,学生自己的旧照片才能充分的激发他们修改的热情。如此学生就能够想方设法的通过自己所学习的色彩调整和蒙版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将自己的旧照片进一步的还原,从而提高任务目标教学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探讨教学机制

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个体的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已经从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在其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掌握合作的技巧,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一样,教师要从初中阶段就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电子表格中的“统计图表”的学习时,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让学生学习了表格的建立、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柱形图和折线图的编辑等知识之后,我便为学生布置了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统计图表的知识来统计全班学生的课余爱好。此任务并不是哪一个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整的实现的,也就是说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则会给学习带来最直接的益处。在我的引导下,很多学生都主动的结合成一个一个合作学习的小组,小组中的成员有的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有的负责调查问卷的实施,有的负责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归纳,有的负责将整理归纳后的数据输入到表格中,有的学生负责学习成果的汇报等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负责统一协调的学生等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一方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有着耐心听取他人意见的耐心,可以说在一个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并不是仅仅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技巧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与时俱进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也才能真正的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教学机制

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仅需要一个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十足的教师,更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注重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找到与学生对话交流的切入点。比如在学习“从网上收集文字资料”这一单元时,我没有选择按照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为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而是在课前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喜不喜欢上网呢?”“喜欢”学生的回答不带有任何的犹豫。“那么你们都会通过网络来做些什么事情呢?”有的学生说道:“我喜欢在网上看视频、听音乐。”有的学生说道:“我喜欢上网打游戏。”还有的学生说道“我会在利用网络来收集学习需要的各种资料。”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我都给予了相应的回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来帮助我们收集学习的资料,也可以在学习的空余看看视频、听听音乐、玩玩游戏,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可要注意了哦,不要过于沉迷于游戏的世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更加的美好。”学生的言语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紧接着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同学们,当你们利用网络来收集学习资料的时候,你们可以收集文字、图片、声音等内容,老师想问你们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你们能不能总结出如何收集网络上的文字资料呢?”我的问题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他们对我的问题都表现的跃跃欲试。有的认为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有的认为可以直接将文档下载下来。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截图的方法等等,总之在我们的互动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们的学习将会更加的愉快和高效。

综上所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机制的支撑,更需要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才能真正的转变低效的教学效果为高效,才能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迎来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朱卫萍.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1年09期

[2] 张 丰.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定位的思辩[J];中小学电教;2002年11期

篇10: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逻辑思考力,在我看来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个方面反着做“小心假设,大胆求证”。这种心态和一直以来的的受教育方式有关。

“大胆假设”,是一种敢于思考的表现,敢于挑战固有的思维。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束缚着去“小心假设”,生怕哪一个假设被师长责骂,被同学朋友耻笑。其实改变首先是从星星之火开始的,而假设恰恰就是这星星之火。我们不敢去假设,就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最合适。

“小心求证”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而一旦我们前提条件变掉了,求证的过程就变成了可知的,我们也就无需“小心”,而可以十分“大胆”。面对一个问题,老师说往这个方向走,大家都义无反顾的往前冲,因为大家知道前面是大道,不可能有沼泽。不是说有人指路不好,而是说如果我们习惯了别人来指路,那我们是否还能具备独立思考的性格。

进行思考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入口,“假设”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入口。在工作中,我感到自己寻找这个入口的努力还不够。很多时候都会被固有的套路限制住,直到有前辈指点才会恍然大悟。如果脑子是一根筋,那当然只能走一条路;想要寻找到更多的路,就要打破一根筋的束缚,让思维扩散开来。

上一篇:第一次坐飞机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丑小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