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成长作文

2024-05-25

在书中成长作文(通用17篇)

篇1:在书中成长作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呀,读书不仅能给人类以丰富的知识,又能使人不断进步,使我们不断在书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中,经常听到的不是别的,而是那耳熟能详的故事:《丑小鸭》《白雪公主》《海的女儿》……妈妈生动地讲着,我入迷地听着,小小的我仿佛进入了角色:面前是一只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一瞬,是王子亲吻公主的一幕,是海的女儿为王子化为泡沫的一刻……这一幕幕精彩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荡啊荡啊,殊不知,已有两股热泪顺着脸颊,缓缓滴落在地。

时间犹如奔腾的骏马,转眼间,我已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听故事早已不能满足我的胃口,我开始缠着妈妈给我买有图的书自己翻阅。记得我看的第一本书是《龟兔赛跑》。当时我如获至宝似的手舞足蹈。每每翻开它,都会被它的故事情节迷倒。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因年纪还小,感觉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即使是这样,也心满意足了。

随着时光的推移,不知不觉间十三个春秋已从我身边悄然离去,我已从一个天真稚嫩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步入初中大门的少女了,我读过的书也早已数不胜数,它们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比海里的珍珠还亮,比路旁的野花还艳丽。《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名著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曾和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一同为民除害,也曾和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前往西天取经,曾见证了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它们犹如一盏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人生的道路;犹如一艘艘航船,把我带往知识的彼岸;犹如一个个指路牌,为我指明了成功的路。

阅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阅读,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给人精神的补充。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给人以知识的补充……

在书中享受,在书中为自己补足精神,在书中获得知识,在书中学会成长。

篇2:在书中成长作文

上小学了,开始写日记了,那时的我对“日记”这个名词的概念不是很理解,只是知道要把这一天发生的事和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而现在找出以前的日记本,也是让我哭笑不得,真是什么都敢写。因为曾经有一本书上讲:日记是作文的基础,而真实却是日记的基础,日记和作文,都是要表达真实的情感,才能获得高分。我感谢书,它为我写作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再大一些,我可以写作文了。作文和日记的区别在于作文比日记多了些好词、好句、好段。以前的我看书都是只顾情节,囫囵吞枣,根本没有细心注意那些字里行间的优美词句。一到写作文,可就犯了愁,每次都字数不够。我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体会每一字、每一句,和那字里行间中颠簸的画面,然后在写作文时大显身手。

合上书,我依然能够闻见书香,那芬芳的书香,从窗户飘出去,挥之不去。

篇3:教会学生在读书中健康成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视听媒体逐渐在中国普及。也许是幸运, 也许是不幸。在视听媒体中长大的这一代, 比他们的前辈见多识广, 可是却有很多孩子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他们似乎习惯了看看画面, 听听声音, 然后获得一些新的信息, 而懒得从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去追根求源。即使读书, 也愿意读那些与视听媒体相似的五彩缤纷的卡通书籍。从小学一年级直至中学, 许多孩子都在迷恋着宫廷电视剧、武打片、五花八门的卡通读本和形形色色的“脑筋急转弯”。这当中有一些是健康、有趣的, 但其中也混杂了许多不适宜孩子们看的糟粕, 可是孩子们不辨优劣, 常常一股脑儿全盘接受。他们的视野一旦被这些东西占据, 我们所推崇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社科读物就很难走进孩子们的视野。在某些方面, 我们的教育是高高在上的, 是生硬的。所以我们必须俯下身来, 精心引导孩子们选择优秀的作品, 为他们提供好的书籍, 倡导他们阅读, 吸引他们的目光并使其变得澄澈。

许多国家和地区国民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 都有对课外阅读、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较具体的论述, 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将课外阅读教材纳入广义的教材系统。早在1995年4月, 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 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阅读。美国政府教育部还成立了“阅读权力办公室”, 研究和实施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案, 并在各地图书馆为孩子办理免费借阅的手续。200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 第一次明确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和各年级的分量。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应培养孩子们的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 促进其终身发展。也就是山东省提出的“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能力还给学生, 把健康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绪即性情是重要内容之一, 具有良好的性情比具有智能更重要。时下很流行谈论情商, 情商指的是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表达个人的情绪, 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情绪, 并与人进行良性而有效的情感交流。情商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培养孩子读书, 在阅读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及其读写能力。

首先, 重视“读”的训练。给孩子充足的读书时间, 让孩子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培养其性情。在读书中, 人类的基本情绪 (如愉快、惊奇、厌恶、痛苦、悲伤等) 都会有所体验。要想有这些情绪体验, 就要求学生能够流利地、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 培养性情, 不仅仅要读, 还要在读中思考, 有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性情体验的开始。或高昂或低沉的声音, 或悲或喜的表情, 都是外在的。只有在精读、在思考中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享有言论自由, 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 培养性情, 以读为主, 但万万不可停留在“读死书”或“死读书”上, 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说, 动笔写, 在语言的运用中学习语言, 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培养性情。直接的兴趣可以说是一种先天的情绪, 它在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坚持以培养性情入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兴趣的激励下, 学生的读写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当然, 阅读是伴随一生的事情, 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 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对于自身和世界的认识才能更全面, 思考才能更深刻。马克思为了写好《资本论》, 整整25年每天准时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查阅各种图书资料, 其中认真阅读并写过摘要的书籍就多达1500多种。有人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没有大英博物院图书馆, 马克思就无法写成《资本论》。”列宁读书之广博, 摘录、笔记之众多, 也非常惊人, 仅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 就参考了各种著述583本。这些伟人的伟大著述都是建立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之上的。

篇4:在书中成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仅仅一年时间,却遇到了很多小问题。可能因为是青年教师的缘故,班里有学生总想挑战你,有一个学生让我十分头疼,课下找他谈过很多次,但是课上他总是不老实。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没忍住,当着所有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居然把书重重摔在课桌上。这一摔,我觉得好像重重摔在我脸上,这样的行为我再忍让,就完全没有教师威信了。第二节课,他又用粉笔在后面的黑板上画画,我强忍着心里的怒火。下课我把他叫出去了,他低着头默不作声,由于怒火中烧,我把一直以来对他的不满倾泻而出。但是晚上备课的时候,我静下心来,觉得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不成熟,更别说比自己小7岁的他,他更加年轻气盛,男生贪玩一点也很正常,难道我就这样放弃一个学生吗?如果我遇到淘气的学生,都选择放弃,那我这一生会放弃多少学生?第二天一大早,我又重新找他谈话,我很冷静,语重心长地跟他谈了很久,谈了很多,他也感觉到我的真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学习上,我也会过多地关注他,他背书也变得更加积极。有时候会在想,是不是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低了,忍让也要有一个限度,对于这样的状况,自己也很矛盾。

但是读了《致青年教师》之后,我才想明白了,我要像吴非老师那样,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宽容,大度,大人都难免会犯错,更别说是好动贪玩的孩子,这样的忍让与包容,希望可以感动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也可以做一个有胸襟的人。

篇5:在书中成长作文

细细地品味培根这句话,的确值得深思。它很容易引起爱书人的共鸣,更容易与正在读书中进步的人擦出火花。

首先,“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按照我的理解,这里的“惰”并不是指“懒惰”,费这么长时间读书的人怎么会懒惰呢?我认为,这里是指心理及审美的疲劳。读书人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才成为一个爱书的人,而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刻意强求自己在一段或一部分上费尽心思,则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可能会对接下来的部分失去兴趣。相反,如果继续读下去,说不定会有更深的理解,也许前面的问题会不攻自破呢?这与不“求甚解”倒有几分相似。

对于“文采藻饰太盛则矫”,我就有了切身的体会。初一升级考试的那次作文,我便仿照作文书上那些咏诗赞诗的写法去写,还真做到了,自我感觉还不错,再加上郭老师的一番肯定,我更有信心了。可成绩发下来,我却傻眼了,才得了88分。更让我大跌眼镜的事还在后面,卷子发下来,作文扣了10分。要说改卷严吧,李晓涵还得了满分,我大惑不解。后来,经人指点,他说我全篇文章好象不是在“品”日,而全都是在刻意的“叹”、“咏”,给人的感觉很牵强,很不自然。我当时不太理解,但仔细琢磨之后,我确实觉得那次作文是过分追求语言的生动华丽,几乎是几句几句往外掏的,而缺少了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虽然拿升级考试做实验玩笑开得有点大,但我确实感受颇深、受益颇多。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只有真情流露才能一气呵成,写起来舒服,也更容易打动人,再加上平时的积累,语言就会不华丽但温馨、不活泼而优美。

篇6:在书中成长作文

我爱书,所以我喜欢读书,书本就像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和攀登的阶梯,在我们刚学会说话时,一本本色彩斑斓,内容纯真的连环画,便是我们成长中的第一阶梯。他使我们从幼稚的幼年,带入无知的童年,从无知的童年迈入朝气蓬勃的少年……在此期间,我们经历了不少的情感移迁。是它,让我们在读书中学会了做人;是它,让我们不畏言败,勇往直前;是它让我们从困难中走出,到达成功;也是它,让我们从黑暗迈入光明的前途;也正是它,让我们在学海中慢慢的成熟,惭惭的懂话,快快乐乐的成长,无忧无虑地长大……

它宛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让我们感到一丝丝“温暖”的惬意,让远处竞相开放的花朵摆动它那婀娜多姿的身腰,和它那姹紫嫣红的笑脸,让自己的芬芳向大千世界逸散,升华,让万物因自己而长大;它如夏天燃烧的骄阳,把万物无私地照亮,让黑暗从地面消失,让光明到处逸散,飘扬。让自己的“温暖”洒向人间,让世界万物因自己神采飞扬,生机盎然地自由成长;读书似秋天农民伯伯收获自己的辛勤付出,望着那挂满枝头丰硕的成果,自己终于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因为它是鼓励我们坚持不懈的促动力,是我们收获果实的“实物体”。因为它教会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愉快地成长,高兴地生活,读书又如冬天满天飞扬的翩翩起舞的“白色蝴蝶”――冬的精灵,告诉我们地球的可爱,也暗示我们冬天已到来,春天也离我们不远的无限欣喜、欢悦 和乐观的处世情怀。让我们伸开“双翅”拥抱蓝天,让我们搏击长空遨游世界,让我们如跳跃的音符一般,顽皮倔强,慢慢成长。

篇7:在书中快乐成长作文

从小学到初中,我在淡淡的书香里茁壮成长。

早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千古名句,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后来上了小学,我开始阅读更多的书,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我穿越千年,阅读古今,我曾经陶醉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之美景里,闻到了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夏日幽香,我徜徉在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的秋景秋色中,惊叹于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那一份冬日情怀。阅读让我知道了许多,感悟了许多,在感悟中有了收获,在收获中获得了人生哲理,又在人生哲理中体会到了快乐的情感。

就在前些天,我阅读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这本书描写了16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以童话体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贫民窟里的穷孩子汤姆·康蒂,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戏剧性地与王子爱德华调换了身份,并当上了英国国王。《王子与贫儿》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者的悲惨生活状况和统治者的穷凶极恶,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的深深同情。

篇8:在书中行走

一、成长的伙伴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穿越时空,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要说起来,我与书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周末,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从书店里买回了一大堆书。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我一边阅读,一边吃着雪糕。过了一会儿,我感到肚子不舒服,就急匆匆地拿起那本书,冲进了厕所。在厕所里我依然捧着书,品茗般地读着。我的手指在书页间轻轻翻动,嘴角漾起丝丝抹不掉的微笑。书中诗词般美妙的语言令我着迷,我与主人公一同欢笑,一同抽泣,同喜同悲。

我陶醉其中,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地溜走。妈妈一边敲厕所的门,一边不耐烦地问:

“你是不是掉茅坑里了?”“再等一下吧,马上就好!”我嘴上虽然这么应着,眼睛却紧盯着书,一点儿也不想离开这臭气熏天的“茅房”呢!当我合上书站起来时,腿都麻木了。

我至今还记得这件事,记得这本书——《爱的教育》。全书共100篇文章,作者以一个小男孩儿安利柯的眼光,记录了从他10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一直到第二年7月份,发生在他身边的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以及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还有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书中的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深入精髓、淋漓尽致,大至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的书籍,就像不老的常春藤,永远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好的书籍,就像不谢的鲜花,永远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二、书的味道

上中学后,我对书有了更深的认识。书的海洋任我遨游,书的天空任我飞翔,书的高山任我攀爬。在书中行走,我品味着书的味道。

也许你会感到疑惑,书怎么会有味道呢?如果它有味道,也是苦的,因为有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你的解释有一定道理。因为在成才的路上,不品尝苦的滋味,怎么能尝到成功的甜头呢?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把它拿到街头卖掉,用换来的钱买了几本书,还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夜读难耐寒冷时,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辣得额头直冒汗。他就是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的。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家中一贫如洗,他的母亲感到很无助,便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决定离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浇在脸上让自己保持清醒。他还常因白天苦读,饭都顾不上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儿东西。就这样,他悟出了很多道理,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除了苦,书也会带给我们甜甜的味道。读书,就像在享受一道道美味的大餐。犹太民族的孩子相信书是甜的。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儿懂事后,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儿蜂蜜让孩子去吻。于是,孩子便知道了“书是甜的”。犹太人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才会涌现出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杰出人物,而犹太民族也被公认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民族。

三、书海拾贝

上大学期间,我的读书环境变得更好了,读书的氛围也更加浓了。

置身于图书馆的书海中,我就成了一滴小水珠,融入了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一书一世界,一语一天堂。”那些优美的文字,似钟鼓般响彻心灵原野,声音由远及近,婉转悠长。那些饱含哲理的故事,像时代的缩影,记录下名人的欢声笑语、喜怒哀乐,不仅让我们感悟流金岁月、百态人生,还让我们激发了斗志,坚定了信念。

我喜欢读徐志摩的散文。他的文字绚丽多姿,带着几许情思,像一滴滴从旧城古都的牡丹花蕾中吸附了花香的露珠,滴落在我的梦里,化作眼眶里的泪花。他的笔端流露m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流淌在我心间。

我喜欢花木兰,年轻貌美的她把秀发锁进记忆的抽屉,把娇气留给过去的履历,用青春年华鲜艳了火红的军旗,用如花岁月增添了军营的靓丽。

我喜欢李清照,年少时的她有着桂花般的清新脱俗、高贵典雅;而婚后的她,感慨绿肥红瘦,感叹菊花飘零,容颜憔悴,平添几缕白发。

我喜欢泰戈尔,他是三月和暖的春风,惊醒树枝上的新芽;他是喜马拉雅山积雪的山峰,那样的崇高,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壮丽。

大学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品味着书香,亦品尝着人生百味。在书中行走,我能感受到书海中那些不落的恒星,在天边最美的角落里闪耀着永久的光芒,璀璨夺目。

四、分享阅读的乐趣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小学老师。书,依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春日的早晨,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小草抽出嫩芽绿了大地,心中不禁升腾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热切期盼。

夏日的夜晚,蝉叫蛙鸣。我备完课,随手拿起案头的书读起来,渐渐进入了一种境地。我读着读着,不觉东方已泛白。我推窗远眺,河畔树影交织,水面波光粼粼,好一幅“诗情秋水净,画意远山明”的图画。

秋天暖洋洋的午后,我沏一杯新茶,捧一本好书,在阳光下慢慢品读,怡然自得。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

冬季来临,落叶纷飞如蝶舞,白雪飘洒似柳絮,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此时此刻,我心中难免会有许多遐思,古代文人留下的佳作如潮水般涌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后来,我开始研究儿童文学,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我买了很多我小时候读过的童话书给孩子们。重新走进这些昔日伴我成长的书中,每个活泼可爱的词语,每个耐人寻味的句子,都像好朋友的笑脸,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些装帧精美的童话书里有很多美好的故事,曾让年幼的我感动得落泪。那种感觉,只在阅读的时候才有。当我闭上眼睛,重新回到自己心灵的角落,我发现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珍贵;每一个句子,仿佛都有思想,在和我交谈。由此,我也终于明白:书,其实和人是一样的——你会一直喜欢、想念着某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比谁优秀,或者特别可爱,而是因为你和他在一起,度过了你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丰富人生。书是流动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与书为伴,我感到充实,感到幸福,感到温馨。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相伴,在书中行走,用知识照亮人生的路。

【教师登台】

刘敏,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师。多次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区获奖。

篇9:我在书中成长作文

书,也像是生活的花朵,浩瀚的大海。每当我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我便会忘了周围的一切,在书海里畅游。饱览鲁迅的文笔,罗庚的“数论”,文成的画作……真是“书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活离不开书。我们这些成长的花朵不仅需要园丁的栽培,营养的滋润,还需要蜜蜂为我们传授花粉。那一本本书,正是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那一行行字,正式我们需要的花粉。书,它让我游览了桂林的山水,威尼斯水城等名胜古迹。书,让我了解到昏庸的无能,把振兴中华的重任留给我们这一代。书,是一盏照明灯,照亮我心中昏暗的世界,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寂寞。书,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我心扉里“哗哗”地留着,好像在告诉我许多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告诉我该怎样克服生活的难题,告诉我是非分明的道理……

书,是我成长的伙伴,他扯开我的心扉,打开我心灵的门窗,我要感谢它。无论哪个时候问我在干什么,我都会说:“我正在书中快乐地成长。“

篇10:我在书中成长

书,像是一条时空隧道。它让我们回到过去,探索恐龙的足迹;或是飞到遥远的未来,求知科学的尖端。

书,也像是生活的花朵,浩瀚的大海。每当我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我便会忘了周围的一切,在书海里畅游。饱览鲁迅的文笔,罗庚的数论,文成的画作真是书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活离不开书。我们这些成长的花朵不仅需要园丁的栽培,营养的滋润,还需要蜜蜂为我们传授花粉。那一本本书,正是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那一行行字,正式我们需要的花粉。

书,它让我游览了桂林的山水,威尼斯水城等名胜古迹。书,让我了解到昏庸的无能,把振兴中华的重任留给我们这一代。

书,是一盏照明灯,照亮我心中昏暗的世界,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书,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我心扉里哗哗地留着,好像在告诉我许多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告诉我该怎样克服生活的难题,告诉我是非分明的道理

篇11:在书中作文

小时候的我并不是那么热爱读书,我有一个学识渊博的姐姐,暑假里,我在她家住了一个月,姐姐每天睡觉前都给我讲故事,这也让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我还未满4岁。所以,我每天都让妈妈给我讲故事。

5岁时,我开始和妈妈一起看,虽然我看不懂,但渐渐的,我居然看会了拼音,这也给我的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岁,我上了小学一年级,开始看一些带拼音的故事书,比如:《一千零一夜》,《小故事大道理》等等等等。

2年级,我边看一些简单的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马小跳》了,马小跳剧情精彩,深受我们的喜爱。

3年级,《笑猫日记》这一类书纳入了我们的书屋,也成了我们讨论的话题。4年级,我开始看一些名著和动物小说,比如:《三国演绎》,《野犬女郎》等等。现在我上五年级了,我又迷上了巴金的小说,看的我如痴如醉,相信在书的陪伴下,我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12:在书中栖居

喜欢读大师们的书,大师的书是什么呢?我想,它们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色彩绚烂的珠贝,是夜幕深沉的路上摇曳的灯火。李白举杯邀月,东坡把酒临风,鲁迅横眉冷对,巴金忧国悲民,托尔斯泰大气磅礴,巴尔扎克尖刻幽默……那黄金的思想,是智者的心血,是一個生命不朽的回声。清澈的语言,是浮动的暗香,轻灵剔透,不经意间滋润着你心灵。

坐在书房里,捧读一本经典,那种和谐的高山流水之音,宛如远去的时光的纯朴和唯美,让人把生活中的世俗遗忘。和大师对话,时刻都会被他们的思想震惊。他是一位智者,永远都对你关照;他是一位老人,永远对你和蔼;他是一位挚友,永远都会给你精神或灵魂的愉悦。

捧读一本书,每到精彩之处总要停下来细细品味。心想,在走过童年的欢乐、少年的幻想和青春的激情,我的心在无数的忧郁和挣扎之后,有多长时间没被文字感动过了?多长时间没有为主人公的盛衰而慨叹过了?我们嘲笑为落花忧愁的少女,无暇聆听窗前的雨声,更不屑于春花的芳菲和秋月的朗照,我们就这样疲倦、木然地奔向遥远的目标,一路上的风景像车窗外的行道树一样一纵而过,模糊不清。什么时候,我们竟也变得冷硬粗糙却为一点利欲而耿耿于怀?

也许在阅读中,你才会找到真实的自己,甜蜜与伤感的往事,才会在不经意间一点点浮出来。在阅读中,你会发现,原来一切并未泯灭,只是因为在角落里搁置太久,被世俗的尘埃蒙上了阴影。我喜欢与书做伴,一个个踏实的日子,被我从书中捡回,然后牢牢地攥在手心,从指间溢出的,是一行行单纯的文字,散发着些许思索和追忆的清辉。

篇13:在书中作文

――题记

春日,万物复苏,碧草如茵,空气中氤氲着花草的清香,透发出蓬松的生机。在大自然这本神奇的教科书中,我还可以享受到啾啾鸟鸣给予我的畅想,我可以观赏到棵棵大树给予我的幻想,我可以体会到淙淙清泉给予我的遐想。

七月,天空瓦蓝,没有云彩,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气浪。在大臣们刚刚得知土木堡之败时,大多数贪生怕死之人建议都城南迁,可他却在朝堂之上宣布决心守卫京师的计划时,用“建议南迁之人,该杀”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他是文官,却有着武将的勇气和统帅的气魄。只有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丈夫,才能吟诵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箴言。于谦爱国的衷心感染了我,他用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征服了读书的我。

秋冬之际,站在深邃的夜空中,不禁感叹:没有掉下来的苹果,怎么会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夜空里那璀璨的繁星,怎么会有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没有大地上的山川,李白怎么会写出震撼人间的《蜀道难》?没有那皎洁的明月,苏东坡怎么会咏出“千里共婵娟”的名篇?

篇14:乐在书中作文

读书是桩美事。读书让我欣赏芸芸众生的风采;读书让我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读书让我收获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以书为伴,乐在书中。

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出了爱心与坚强。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后就失去了光明和声音,她十分痛苦,但又不屈抗争,终于看到了希望DD莎莉文老师,她是那么的富有爱心,那么的温柔。她总是耐心地教导海伦,带着海伦到河边、到原野、到山坡感受自然。她引导海伦学习拼音,学习说话,认识自然。甚至明白了什么是爱DD“爱像太阳没出来以前的云彩,也像大地久晒之后得到的雨水;没有爱,你就不会快乐。”是啊!莎莉文老师用爱把海伦引向了快乐的`天堂。海伦渴望能自如地讲话,当她听说一个又盲双聋的女孩已经会了说话后,她更是心急如焚,暗自下定决心,要学会说话。

她把手轻轻地放在莎莉文老师的脸上,通过触觉来把握老师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这又是多么痛苦。但一想到能够说话,海伦又重燃信心,坚持练习。终于,她能较流利地说话了。若不是海伦的坚强,她恐怕还在用手语交流,这毕竟是不方便的。

海伦・凯勒,一名伟大的女性。她面对困难不低头,她用苦难成就奉献,用爱拥抱世界。她让我明白:不要自怜自艾,自暴自弃,其实你还有很多潜能可挖,只要你坚强乐观,同样可以创造辉煌。

我读《童年》,读出了善良与幸福。外祖母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心,在她来之前,阿廖沙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她来之后,把阿廖沙带向了光明。她给阿廖沙讲上帝的故事,教他唱歌,让他像小鸟一样自由快乐地成长。外祖母慈祥、善良、宽容。对于儿子的不孝,她毫不怨恨,只想让他们分得一份令他们快乐的财产;对于丈夫的打骂,她毫不记恨,仍然像从前一样悉心地照顾丈夫;对于房客的无理要求,她慷慨大方,免费为他们服务……

这一切的善良举止,就像一缕阳光,照在阿廖沙心中,让年幼的阿廖沙感到了无限的爱与温暖,让他在风雨交加的艰难生活里与幸福同行。

慈祥的外祖母让我明白:只要心怀善良,就会感到幸福。

我读《老人与海》,读出了勇敢与不败。一位老人DD桑提亚哥。这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他用锐利的眼光眺望远方,用粗糙的手抚摸多年来未用的渔叉。这渔叉依然那么锋利。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出海捕鱼。他终于可以证明自己了。

他带着期许与勇敢上路,战胜了狂风、暴雨、巨浪、漩涡、缺水、断粮……他凭着自己的能力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他成功了!尽管鱼刺在他身上留下了道道伤口,但他却很开心。拖着鱼踏上了归途。不料他却路过了鲨鱼带,他被困在那里整整八十四天。但他还是顽强守护着大马林鱼。可是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他输了,但他没有被打败,尽管他只带回了一幅鱼骨。

桑提亚哥,这个勇敢倔强的老人,他让我明白:绝不低头,笑对挫折,一个人可以输,可以毁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

篇15:在书中遇见作文

你因患肌肉萎缩症,被禁锢在一把轮椅上长达四十多年,却身残志坚,克服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你不能说,你不能写,但却超越了相对论等理论而迈入了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你尽管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但思想却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迷当我在书上读到你的经历时,让人倍感心酸,我哭了。你是多么不幸啊!在大三时的你不幸得了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当时的你并没有终日消沉。我读到这里时想起我的经历,一个个的挫折都没有你的大,我还没有你坚强,这一点我要向你看齐。医生说你活不过两年半。为了不虚度光阴使生活不单一,你变成一个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的勇士。

虽然你被医生预言活不过两年半,虽然你被医生断言不能结婚,生孩子。但你还是离开了医院,离开了医生,与父亲继续与病魔斗争。而我一些小病都住院,我和你的毅力差距是那么大。在获得凯尔斯学院奖学金,成为了那里的研究人员。又有了三个孩子,当你的命运好些时,我由衷的为你感到了。严重的疾病,使你几乎完全瘫痪了,整日与轮椅为伴。在日内瓦,你得了严重的肺炎,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声带下方植入了一个呼吸装置,因此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却依靠计算机键盘和语言合成器与他人交流,后来疾病已使你的身体严重变形。命运带给你的苦难是难以想象的,也是难以忍受的。

信念使你迈过一道道死亡的坎,披荆斩棘跨入新世纪。在你一生研究中,你是富有传奇性的,可谓是一帆风顺的。你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项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更进一步。

篇16:乐在书中品自高

说了这么多,才引出今天我要介绍的主人公张书乐先生。先生刚过知天命之年,名气或许比一些同乡同道差一些,却是赵州古城里的丹青妙手。他认为自己走上书画这条路,除自身因素外,赵州文墨之士较多也在影响着他。书乐先生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长江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从事国画创作30余年,师从中国画名家王培东、霍春阳、雷正民、吕云所、周尊圣等,曾参加中国画高研班学习,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他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国画作品苍拙古朴、大气磅礴、挺健刚劲、气势雄浑,意境深远,曾于2008年被奥运纪念碑林选用,并入选2008年残奥会画展。这不,今年国庆前夕,张书乐刚刚接到“亚运当代艺术展”组委会的通知,由其创作的两幅国画作品——花鸟画《群英会》和山水画《凡事顺利》免于初评直接入选“亚运当代艺术展”。作为好友,先生在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与我分享。“亚运当代艺术展”是由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主办、亚运当代艺术展组委会承办的大型画展,今年11月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开展,除在国内各大城市进行巡展外,还将赴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地展出,一直持续到2011年。入展美术作品还将辑印出版大型美术画册,开展之日在全国发行。

在赵州古城里,先生可算是公众人物,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他挥毫能写画,操刀刻金石,登台能演唱,常见的几种器乐也难他不住,偶尔还应邀主持一两场像模像样的婚礼,先生善饮,每有作品发表,稿费到手,总少不了呼朋唤友畅饮一番,人常说,花半开、酒微醺,乃赏花饮酒之最高境界,可惜先生往往把握不住这个度,常在河边走,不能不湿鞋,醉酒总是难免的。古城里谁家开门店画个广告牌什么的,他召之即来,呼之必到,画毕,主家一杯浊酒、仨俩适口小菜足矣。石塔下“薛家烧饼”的巨大广告牌便是这样立起来的。如此以来,便有人赞赏他风流倜傥,多才多艺,便有人贬其不拘小节,放浪形骸。尽管自己曾写有一条幅:“少烟酒,不嬉闹,常思己过;读诗书,入意境,以儒治身。”挂在桌前,警戒自己,但不曾见他有多大的改变。便觉得这是画家灵魂深处“我就是我”的那副派头,一如徐悲鸿先生告诉他学生的话:“好的画家,一定要一意孤行”。

书乐取名有书中有乐,乐在书中之意。一生似乎与书有缘,先生和我在同一条街居住,住宅前就是新华书店,不必受孟母择邻之劳顿而可亲近书香,飘满墨香的书海伴他度过童年里一个个春夏秋冬。先生在回忆他的童年时说,他的童年是在动荡的“文革”年代里度过的,但外界的动乱并没有打破它家庭的平静,他的父亲是1947年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时参加工作的,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幼年的书乐记得,“文革”开始后,父亲因病在家休养,父亲手很巧,可以双手打算盘,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很严,那时没有电灯,父亲就弄个墨水瓶自己动手做成煤油灯,伴着子女在灯下读书至深夜,第二天一早,鼻孔里都是黑油烟。书乐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但那个时代,在学校上学只许画人物画和宣传画,常见的是工农兵形象,即使这样他也画得十分勤奋,图画本上常常被老师打满分。父亲见他迷恋画画,就想,孩子学一门手艺、掌握一技之长有利于将来走向社会,于是,就把他送到县文化馆里,跟美工组的胡桂林老师习画。当时,文化馆还有几个像他这样的孩子在这里学习,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学画,后来几个小伙伴干脆就住在大大的展室里。那时候,文化馆经常搞一些展览活动,他们几个在星期天或晚上,帮老师们打扫卫生、糊展板,夜深了,还能得到几块饼干做夜餐。画画没有教材,当他们听说邻县元氏县有《农村美术手册》卖时,便骑上借来的自行车,经40余里的土皮路到元氏县城买书,那天,他不小心摔进了路沟,弄的满身泥土。可看到手里的书没有损坏时,心里却有说不出的高兴。书乐的这段经历,我断断续续知道一些,因为那时我的母亲就在文化馆上班,我常常去那里玩耍,断不了遇到他们几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大哥哥习字练画,我还记得,当年和书乐先生一起习画的一位叫邓先荷,现在是深圳大学的美术教授,一位叫胡国辉,现在是保定一家大学的美术教授,他们的启蒙老师胡桂林已经去世了。

1976年,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到赵县招兵,因有美术、音乐专长张书乐被特招到部队。当兵五年复员后,考入县师范学校,又到河北教育学院进修。这段日子里,他把书画当成自己的第二生命,他读书拜师,同时师法自然,一有时间就到衡山、太行山区、秦皇岛等地写生。寒暑不缀,朝夕揣摩,技艺大进。 1999年,他经过一年的精心创作,完成了99米的山水长卷《群山起舞庆回归》,用艺术家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澳门的回归祖国的欣喜之情,省内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作品完成后,因用眼过度,患上角膜炎,且大病了一场,但他并没有为此而后悔,没有丢下手中的画笔,更加勤奋地耕耘在墨海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功夫不负有心人,先生的努力终有所报,2008年,他的作品纷纷在全国性展览中入选获奖。“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先生向更高目标开始攀登,他自费到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参加了中国画高研班的系统学习,其灵感顿发,画风突变,懂得了师古而不泥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道理。做画中,他更加讲究章法布局、物象神态、笔墨变化、疏密关系。一藤一枝、一花一鸟、一山一水、一云一雾,乃至题字落款都惨淡经营,心中有数。使作品形成了既古雅、清淡、灵秀、潇洒,又不失大气豪放、风骨遒劲、气韵生动的风格。

张书乐为人低调,从不与书画界名人大家相比,也不以书画家自居,持才傲人。他在古城一家普通中学做一位普通美术教师,将爱好融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一颗平常心固守着他的精神家园,从教以来,他的学生李亚宁、夏晓亮等20多人,相继考入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天津美院等专业学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的天平上,学生成才比自己的作品获大奖还高兴。

篇17:在书中找回自信作文

星夜,灯下,一个渺小的我读着书。我穿越了时间与空间,远离我的躯壳。

雨果告诉我,书中有我想要的一切。培根告诉我,书不是我的主宰,而是我的奴仆。从此,不再是书选择我,而是我选择书。

我似乎听到屈原汨罗江边吟诵《离骚》,我似乎望见雪莱惊涛中扬帆远行;我咀嚼《诗经》的神韵,我体味《史记》的精妙;我感受儒道的深沉!我倾听鲁迅的歌哭笑骂……纵横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品味着五湖四海的佳作,我沉醉了,沉醉于经典,沉醉于这万世流芳的不朽之作。

经典,不但要诵读,更应感悟。

跟随经典,我游历了五湖四海。

我离开了那孤独的灯,来到战国时期的赵国,我来到平原君的府上,毛遂自己写了一份简历,从简历中可以看出,他并不十分有才智。他所说的“读书练剑”,在那名士如云的年代,也不过是很一般而已,而他后随平原君面见楚王,在楚国殿堂之上拔剑指着楚国国君,讲出一番让人心服口服的话。

随后,我又来到了秦末汉初,看着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后一步步成就霸业……

我漂洋过海,看到小爱因斯坦望着愠怒的老师,不慌不忙地举起另两只粗陋的小板凳,解释道:“这是我第一次做的,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些。”

我又来到了海伦?凯勒的身边,见证了她从一个小暴君到进入哈佛大学深造的`全过程……

我的心已驰骋得太远太远,虽然我还在那个星夜,那盏灯下。躺在床上,回想着那一个个人物,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有人说:“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的确如此,在人生中,自信有它独特的价值。

毛遂是如何得以脱颖而出的呢?因为自信。他自信,因此敢于“自荐”,而后随平原君面见楚王。他的自信,成就了他的成功。

汉高祖刘邦,虽出身布衣,人称“痞子”,但他从未看轻自己,所以能战胜群豪。

小爱因斯坦坦然、诚实,毫不自惭形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热情鼓励自己继续前进。

如果没有对自我能力的充分肯定,如果没有顽强执着的自励,他们的名字也许会永埋于历史的尘埃中。

回想自己,正是因为书,尤其是那些经典,我才找回了自信。从前的我,就像是一只丑小鸭,毫不起眼,也没人爱和我玩,我只能终日沉浸在书中,书是我的依靠,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我才能忘却那些烦恼。

渐渐地,我不再沉迷于漫画、言情、武侠……我开始诵读历史,诵读经典。在经典中遨游,阅读著名人的事迹,学习着他们的品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信的力量,自信可以改变一切,有了自信,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能突破一切艰难险阻。

从此,我不再为自己感到沮丧,我告诉自己,我就是最好的。我的人生就此改变,我渐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班级中也是名列前茅,这样直到初三。现在我已经直升高中,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看,自信的力量多么强大!

诵读经典,我在喧嚣躁动中审视自己,解读自我,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上一篇:机关科长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走过的高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