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2024-06-21

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共5篇)

篇1: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已成为江苏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偏低,主要是经济支付能力制约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大学生的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劳务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比较单一。

[关键词]

体育消费

大学生

结构

价值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已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并有扩大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冲击,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对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深远的思想和强烈的主体意识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作为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群体,其体育消费的结构水平、体育消费的动机都是值得我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0所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揭示我国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和行为特征,培养其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高校学生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为开发江苏省高校体育健身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江苏省普通高校中10所高校﹙其中苏南地区3所、苏北地区3所、南京地区4所﹚的大学生1000名,其中男生600人,女生40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搜集及参阅了国内关于消费、体育消费、动机理论等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3)数理统计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全部数据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表1):男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居首位,占31.1%,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性、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及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关系、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明显高于男生。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性爱美的天性,以及男女不同的社会存在价值及当前求职的需要有关;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男、女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稍次的位置。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生活、求职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年轻人群,同样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了大学生们的首选。而把体育成就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在体育方面较有天赋,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成绩;把攀比炫耀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入校外的高档健身场所,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表3可以看出他们的体育消费主要是用在购买运动鞋等基本体育用品上。但调查的结果还可以发现,生活水平提高还是对体育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在中低等档次,就是200元~300元,这部分大学生除了购买一些必需体育用品之外还有一定的节余用在体育刊物和健身房消费上。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

4.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目前江苏普通省高校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已成为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部分,但体育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这主要受经济支付能力的制约。

(2)体育消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生源地域其体育消费水平迥异。城市生源各项体育消费水平均明显高于乡镇和农村,而乡镇与农村学生差异并不显著。

(3)江苏普通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仍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体育劳务型消费较低,体育消费结构偏于一隅,男生实物消费的水平明显高于女生,而男、女生体育劳务消费的水平相差无几。

(4)男、女大学生消费动机存在明显差异。男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社会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关系、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生则将审美追求动机放在首位,这跟女生女性爱美的天性有直接的关系。

(5)运动参与是影响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参与的积极程度和体育消费水平密切相关,运动参与时间、次数越多,体育消费水平就越高。

2.建议

(1)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重视对高校学生体育兴趣、习惯、观念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逐渐培养高校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方面的研究,因地制宜的繁荣体育市场,进一步开放体育场馆,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投资、科学消费。积极开发、拓宽高校体育消费市场。调控市场价格,有效降低体育产品成本,体育产品务必经济实用,以适应高校学生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社会的健身及体育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2]陈英军: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

[3]丁锋袁兰军: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58~60

篇2: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您好,我是苏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的状况。本次调查不署名,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希望您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顾虑,真实反映您的情况即可。对于您的答案我会严格保密。对于您的帮助我深表感谢!

1.你的性别()

A 男B女

2.您目前所处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是否喜欢体育运动()

A非常喜欢B喜欢C不喜欢D无所谓

4.你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A愿意B不愿意

5你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多选

A为了健康B兴趣爱好C丰富课余生活D增加自信心E改善形体F交际

6.你一般锻炼在什么时间段()

A早晨B中午C下午D晚上E课间

7.你每周参加课外活动的实际时间()

A 0.25h以下 B 0.25~05hC 0.5~1hD 1~2hE2~3hF 3~4hG 4~5hH 5h以上

8.你一般在哪里进行体育锻炼()多选

A学校运动场、空地B学校多功能馆、室C校外运动场D校外体育馆、室E街道、社区F公园

9.你课外活动一般进行什么项目的锻炼()多选

A篮球B足球C乒乓球D羽毛球E跑步F游泳G排球H网球I健身操 J跳绳K形态练习L体操M健美

10.你是否愿意在体育运动方面进行消费()

A愿意B不愿意C视情况而定

11.你一个月可支配的金额是()

A100元以下B100~299元C300~499元D500~699元E700~899元F900元以上

12.你每周用于体育消费的金额是()

篇3: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了解90后大学生对本土体育服装的消费价值取向合理制定发展和宣传策略,建立本土体育服装的客户忠诚度,对促进本土体育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90后大学生本土体育服装消费的价值取向,分析其对本土体育服装产业的态度和要求,为本土体育服装开拓90后大学生市场提供依据,更能为本土体育服装以后客户忠诚度的建立和维护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 .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00名山东省地方高校在读的全日制本科90后大学生。共发出调查表格300份,回收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7.7%。其中男生190份,占64.8%;女生103份,占35.2%。

2 .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搜集、查阅了关于消费价值取向和本土体育服装业的相关资料及一些体育消费行为的学术论文。(2)问卷调查法:以了解90后大学生对本土体育服装消费价值取向为目的,设计分发和分析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3)访谈法:对部分90后大学生进行访谈:是否喜欢本土体育服装、本土体育服装优势和缺点各在什么方面、对本土体育服装的期望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以及整理。(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如以下部分没有特殊说明,数据据来源于调查问卷。

3 . 1体育服装消费水平对体育服装消费价值取向的影响

体育服装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服装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服装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大学生每学期体育服装消费在500元以下占90%,说明该价格区间是各种收入学生都能接受的范围。本土体育服装的价格制定应该遵循这一市场规律。虽然100元以下和500元以上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是这些价格区间的体育服装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人用高价值的服装来表现自己的威望与价值,本土体育服装产业应该以适当的比例占领高端市场,这些消费能力高、威望高的客户会对本土体育服装起到宣传作用。应该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升,不同地区体育服装消费水平也不相同。各个区域的本土体育服装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客户对本土体育服装忠诚度的提升,促进本土体育服装的发展。

3 . 2体育锻炼频率对体育服装消费价值取向的影响

锻炼频率较高、锻炼时间较长的人群体育服装消费水平高于体育锻炼时间短、频率低的人群。随着每周锻炼次数的增加,消费者在体育服装上的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良好的运动习惯会提高消费者对体育服装的需求,从而促进体育服装的销售以及忠诚度的建立和维护。同时,体育服装本身所蕴含的运动内涵也会提高消费者运动的积极性,促进消费者身体健康。两者在这点上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3 . 3男女生体育服装消费的差异

(1)男生大多每半年或者需要时去购买体育服装,而女生大多按季度购买体育服装。但是两者消费水平差异不大,也就意味着女生购买次数较多,但所购买的体育服装单价较低,而男生购买次数较少但价格较高。男生较多的考虑体育服装的舒适度而女生则主要考虑体育服装的季节性以及款式因素。(2)打折促销时男、女生购买体育服装的比例都很大(男生75.7%,女生63.7%),换季时的购买动机则女生强于男生。影响男、女顾客的决定性因素都是经济因素,但是除经济因素外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具时间敏感性。

3 . 4价格、质量信誉和知名度对消费价值取向的影响

价格(促销或折扣)、质量和信誉、品牌知名度是影响体育服装选择最重要的三个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本土体育服装除在价格方面略有优势外,在质量、信誉以及品牌关注度方面明显不如国外体育服装,更有甚者有被访者直接指出本土体育服装纯粹是依靠数量和价格取胜。价格、质量和品牌的宣传对体育服装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价格的合理制定外严把质量关依然是本土体育服装业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3 . 5本土文化因素对本土体育服装消费价值取向的影响

86%的人认为本土体育服装在本土文化和民族认同感上相较于国外运动品牌具有优势。但通过访谈来看,这些人中大部分只是因为本土体育服装是民族品牌而喜欢,并不能说出优势具体是什么。这说明本土体育服装民族文化具体内涵缺乏鲜明具体的实质内容。

3 . 6创新对体育服装消费价值取向的影响

大部分调查者认为随着我们国家体育产业经济环境的极大改变,中国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在如此广阔的市场中要想占领一席之地,就要求本土体育服装在创新中求发展。消费者的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日益加剧的体育服装竞争中想要生存和发展还是要建立自己的独特性,针对特定的消费者以新取胜,才能巩固自身地位。

4结论和建议

4 . 1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500元以下的体育服装消费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范围。本土体育服装面向90后大学生这一客户群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产品价位大多应在100~500元这个范围内,同时100元以下和500元以上的市场也不容忽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90后大学生需求,维护客户忠诚度。

4 . 2将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本土体育服装内涵

本土体育服装可以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和身体锻炼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客户群体的运动积极性,增加本土体育服装品牌的运动内涵,将企业形象与健康、活力等积极因素相关联。增强这些积极因素与本土体育服装的相关性,使这些积极因素成为本土体育服装的代名词,建立维护顾客忠诚度。

4 . 3依据男女生消费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宣传和销售策略

(1)男生较多的考虑体育服装的舒适度因素而女生则主要考虑体育服装的季节因素。根据这点,本土体育服装在服装设计和销售手段上应该区别对待,女装应以季度性低价位为主,将主要精力放在款式的更新上,促销的频率可以低于男装。男装则以半年为周期,款式可以相对稳定而多进行价格战。(2)男、女顾客都有很强的经济敏感度,本土体育服装应该联合销售厂家合理制定促销折扣策略,增加顾客对本土体育服装的购买。

4 . 4以质量求生存

在当前繁荣的市场条件下,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才是本土体育服装发展的正确道路。作为以质取胜策略重要方面的服务态度和售后服务也至关重要。本土体育服装在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应加大投入,增强本土体育服装的信誉和知名度,同时也要考虑销售合作者的信誉,增强消费者对本土体育服装质量和售后服务信心,建立维护客户忠诚度。

4 . 5综合利用各种推销渠道

周围人群对顾客的价值取向有重要的影响,而其影响主要是对体育服装品牌的认知和评价提高推荐度。广告和杂志对消费者价值取向影响重大,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强势崛起,明星代言作用强大,对这些宣传方式和媒介本土体育服装业都应给予重视,合理的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促进品牌的树立与维护,增强顾客忠诚度。同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省时省力的新型销售方式,无论其所占份额还是其极快的发展速度都应得到本土体育服装行业的大力关注。

4 . 6丰富本土体育服装民族文化内涵

篇4:对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消费结构;教育对策

随着互联网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文化多元化不断延展,为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一个半社会化的坏境,大学生不再仅仅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但又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有其限制性,所以他们的消费也不完全是开放式的消费模式,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自身的消费能力有一定的冲突,这就容易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不利于他们自身日后的发展。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大学生用于学习的消费少之又少,精神消费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加之现在很多高校都会忽视消费教育,家庭和社会也缺乏引导,所以大学生消费观上的问题日益增多,研究大学生的消费价值取向就非常必要。本文的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高校为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积极的消费观的教育对策,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营造更加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氛围。

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方法

此次的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本次项目的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和问卷的编制,并多次对问卷进行试填,然后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问卷的发放阶段,尽量科学地分配发放问卷的区域,确保数据来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偶遇抽样的方法在大学校园里逐个对选定范围进行问卷的发放工作,而且在此期间也选择了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个案研究。问卷收集之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从而得出了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后期的结论探讨环节,参考有关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进行总结分析,合理拓展。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中,基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客观了解,编制调查问卷,以四川省乐山市高校(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及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为样本,共发放540份调查问卷,回收503份,回收率达到93.1%,其中有效问卷479份。考虑到学校的院校性质,分别向乐山师范学院(二本院校,师范类大学女生居多)发放了150份问卷,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三本院校,理工类大学男生居多)、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院校,学护理的女生居多)、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一本分校,男女均等)分别发放130份。此次研究中男生共有175人,占总人数的36.5%,女生共304人,占总人数的63.5%,数据多来源于大一大二的同学,文史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占统计数据的主要地位,符合我们调查的四所大学的性质。

在调查中我们没有涉及家庭收入、学生的生源地等信息,因为这些因素都是比较客观性的问题,是大学生自身无法改变的。我们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消费结构和消费观的,从而给出一些从他们自身出发可以避免或改变的非理性消费的对策。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消费水平

通过对大学生人均月消费的调查可知: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800至2000元之间。其中,每月的生活费费用在800元以下的仅占8.6%,800至1000元之间的占比最大,为49.3%,1001元至2000元的占38.8%,2000元以上的仅有3.3%,具体内容见表1。该结果与其他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为消费水平与一个地区的物价高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先对四川省乐山市的物价进行了大概的定位,乐山市属于旅游城市,但除了旅游景点以外的东西都相对比较平价,属于一般的消费水平。乐山市市中区的几所高校多处于城区,所以消费水平与其他二、三线城市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而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处于乐山市峨眉山市,离峨眉山景区比较近,但是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景区周围的餐饮住宿业之间的竞争过大,导致景区周围的生活必需品部分的物价都没有过分拔高,所以对学生消费水平也没有过多的影响。

|

从生活费来源所占比例来看,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还有较小的一部分是自己做兼职所得,当然学校的奖、助学金也是一小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除此之外就是部分家庭条件较差或者不想再依靠父母的同学,需要通过借贷来完成大学四年的生活。

由此说明,大学生还是一个有依赖性的消费群体,他们不能完全独立地支付生活费用,对父母家庭的依赖过高。因为大学生的生活重心还在于学习,经济独立意识不强,对经济问题考虑少,而父母也考虑到儿女还在读书,每月给予他们生活费是很正常的,并没有考虑到去培养儿女的经济独立性。只有较少的一部分同学有很强的经济独立意识,积极利用大学的课余时间去做兼职,这样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社会经验,也为自己赚取了生活费。这就和国外的教育有很大的差距,国外的家庭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他们高中毕业以后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兼职,赚取每月的生活费用,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意识和经济独立能力。

(二)消费结构

根据马克思对消费的三种分析方法:生存、享受、发展,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生活消费、娱乐消费和发展消费。从下图的调查数据可以得知,大多数的支出是满足其基本的日常生活,属于生活消费,说明大学生恩格尔系数偏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于娱乐的消费变大,但是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比例却少之又少。三者的比例分配不是合理,发展消费所占的比例支出太小(图2)。

本次的研究中只是对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进行了调查,并没有包括他们每一年的学杂费和住宿费这两部分的消费。如果只是从用于吃饭这部分的消费来看,大学生的人均月伙食支付为550.6元,折合成人均年伙食支付费用为6607.2元,计算出的恩格尔系数为42.3%。2015年,乐山市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2.7%,乡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7%。通过这一系列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与乐山市的生活质量水平基本持平。而且由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处于哪一个年级,每月用于吃饭的费用支出都是最高的。

除了每月伙食费的支出,大学生用于买衣服和娱乐的费用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用于学习买书的费用,其中,有34.4%的大学生每月买衣服会花费200元以上,26.8%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的消费大于200元,而只有12.8%的大学生每月平均用于学习的费用在100元以上,用于买书的大学生仅占6.1%。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的大学生用于精神消费的费用所占比重非常小。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并非因为不重视自身精神的发展,而是有效地利用大学所提供的资源,看书就会选择去学校的图书馆进行阅读或者借书,学习也会在学校提供的自习室或空教室进行学习,如果有相关的培训课程也通过学校这个途径报名参加,培训费用也会减免很多。当然这只是对部分个案的调查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学生,所以大学生用于精神层面的消费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

经过统计计算得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可以满足其需求,同时还会有结余存在。

(三)消费习惯

因为在消费行为中才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消费习惯,所以此次研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在消费过程中容易出现冲动、随意的消费行为,但也有其理性的一面,所以在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有情感与理智的碰撞。

调查发现,缺乏计划性是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大特征。理性的消费习惯应该包括每月的开支计划、合理地安排好开支、有明确的消费目的,还应在购物时关注物品的性价比、形成记账的好习惯,等等。而随意的消费则多是由于一时冲动而产生消费的欲望,仅凭自己的感觉或兴趣就引发了消费行为的发生。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消费前有明确计划的人很少,仅占11.2%,在消费时没有任何计划而且购物时多是随性而为的人占9.6%。

从图3中发现,大学生购物的原因多是因为需要或者商品打折觉得实惠才会进行消费,当然也有因为攀比心理而产生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更有一小部分人会因为心情好就进行不合理的随性消费。而图4更加明确地说明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特别关注商品的品牌和流行程度,这都是受到商品的广告效应而不符合自身的消费习惯,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购物时还是比较关注商品的性价比,希望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消费时还是比较理性的,经常提前消费的大学生占13.6%,经常买了东西会后悔的人占13.4%,经常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东西的占3.3%,大部分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还是“量入而出、量力而行”的。

当然,不同的大学生消费习惯都存在着差异。男生在消费计划方面明显不如女生,因为男生花钱多大手大脚,没有计划性,而在购物的时候女生关注品牌、追求时尚的比例要高于男生。

消费习惯除了体现在购物行为上,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对消费进行合理的规划也是体现消费习惯好坏的一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记账习惯的仅占27.3%,有存钱习惯的占56.6%。每月的生活费不仅可以合理地安排支出,还能有一部分节余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体现出大学生消费观念中勤俭节约的一面。

三、 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他们自身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但同时也是他们所接受的消费观念教育的体现,这不仅关系到自己和家庭,也是关系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大学的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独立面对生活,面临着马上步入社会的压力,大学生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要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消费。首先在心理上应该意识到自身没有经济收入,生活费来源还要依靠父母,所以应当把父母给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不应有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其次需要做到不攀比、不炫耀、不奢侈的经济适用型消费,购物时避免冲动心理,处理好生活和享受的关系,把消费的重心适当地放在生存和发展消费上,减少自己在娱乐享受方面的消费;大学生应该形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在大学的课余时间可以考虑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兼职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为日后工作积累经验,还可以赚取一部分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在每月月初可以做好一个月的消费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消费,在可行的情况下记载下每笔支出的去向,形成良好的记账习惯等[1]。

(二)家庭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除了自身的因素外,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家庭的引导。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着孩子的消费习惯,如果家庭条件富裕,父母又比较偏宠孩子就容易形成孩子消费时大手大脚的习惯;而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状况下,父母能给孩子的生活费有限,一般孩子都会在有限的范围内规划好自己的消费。所以一个家庭应该适当地限制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规定每月的消费水平,若有超出可以在下个月的生活费中扣除。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重视对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的培养,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鼓励大学生多到社会上去打工赚钱,赚钱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大学生体会到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大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学校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

现在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很少关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相对合理地安排每月的消费行为,但仍有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这些内容都应在思修课中有涉及,树立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大学生树立文明消费观,坚决批判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之间的阳光交往,不让攀比、享乐之风腐化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消费观念的群体,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的经济独立能力,在消费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他们正处于一个追求时尚、前卫的阶段,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也不乏有一些不理智的冲动消费。虽然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都算适中,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也有个体差异的存在,而且不同的大学生在消费结构上呈现多样化,可用于学习的文化消费比重很低。而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所以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只有大学生自己和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努力,大学生的消费才能走向健康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剑雄,白雨晴.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5):90-91.

[2]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6):13-18.

[3]王宝状,张秀明,张根昌.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及其消费观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02):72-73.

[4]张淑杰,“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篇5: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1 传统的科学主义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近代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发生之际, 科学教育在高校体育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在课程编制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以及考评标准统一的基础上, 高校体育教学被公式化和程序化, 牢牢的遵守着“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巩固练习—强化练习”这一模式。生硬、死板的“规则”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仅仅是用来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产品”的生产车间。在这一价值取向下的高校体育教育, 过分注重对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术训练, 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 科学主义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2 单纯的人文主义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与科学主义教育价值取向相对, 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强调对人的个性的关怀, 主张教育应该尊重人的天性, 注重对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一方面, 要求尊重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使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注重考评标准的多样性。另一方面, 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并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人文主义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将学生从“标准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进步, 但其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自由发展, 容易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纪律散漫, 甚至导致高校体育教育规范性的丢失。

3 新时期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体育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 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既要遵循运动规律和一定的科学原理, 又要关注有自身的思想与内心世界。由此可见, 作为一门学科, 体育具备科学性,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体育又具有人文特点。根据体育的这一特殊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 无论是科学主义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还是单纯的人文主义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是片面的。高校体育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同时, 二者也是不可分割的, 科学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学生内心世界以及行为变化的依据, 具有发展性。只有二者相互融合, 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因此,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新世纪、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必然的价值取向。

(1)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首先要坚持“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反映了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实质, 同时也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与最终目的。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体育科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巧等的传授, 还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以及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 将高校体育同学生的健康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2)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要重视教师的主要作用, 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 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情感与需求,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兴趣爱好、身体条件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 因材施教,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还要将高校体育教育和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既将健康和学习、生活以及生存联系在一起, 满足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达到育体、育心和育人的目的。

(3)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还要坚持“终身体育”这一教育观念。

197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由此可见, 终身体育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 指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 终身参加身体锻炼, 使体育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 指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高校体育教育要从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特长等出发, 从学生自身的发展与需要出发, 积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高学生健康体育的能力, 并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卫生以及锻炼习惯, 为其从事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世纪、新时期, 必须审时度势, 不断变革创新, 在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传统的科学主义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单纯的人文主义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向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转换。

摘要:体育教育价值取向是体育教育价值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是体育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在新时期, 正确认识与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体育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这一特点,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成为新世纪、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必然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参考文献

[1]夏晟, 陈珍银.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4) .

[2]覃阳.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探析[J].民营科技, 2009 (12) .

上一篇:小年祝福贺词下一篇:年度安全经费投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