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护理技术

2024-04-17

成分输血护理技术(精选8篇)

篇1:成分输血护理技术

成分输血护理技术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分别制成高浓度, 高纯度的制品 , 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 采用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 很容易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剂量, 使输血更加有针对性。成分输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 若能正确, 安全, 有效的顺利实施, 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否则就会给患者增添新的痛苦, 乃至危及生命,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加强输血的护理。

1、血源特征 1、1 新鲜冰冻血浆(FFP)。临床上新鲜血浆立即放入-50℃的具有风冷装置的速冻箱, 在最短的时间内冷冻血浆, 将完成速冻的血浆再放入-20℃以下冰箱内贮存, 使用前在37℃ 的恒温水浴箱内融化后, 等于新鲜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保持期为1年, 1年后为普通冰冻血浆, 保质期为5年。

1、2 悬浮红细胞。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 使红细胞下沉后, 将上层血浆分离出来, 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悬浮红细胞。在4± 2℃冰箱内保存, 以ACD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21 d, 5 d 之内称为新鲜红细胞, 用CPD-A 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35 d, 10 d 之内为新鲜红细胞。

1、3浓缩血小板。在22 ± 2℃震荡条件下可保存24 h, 在4℃ 储存时。活性很快下降, 6 h 后大约仅有40% 存活, 12 h后仅有20%左右存活, 故储存血即使是新鲜血, 其中的血小板也难达到止血作用。特制的血小板保存袋在22 ±2℃ 震荡条件下可保存5 d, 应用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 低温(-80℃)保存血小板近几年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使血小板的保存期达到半年。1、4 浓缩白细胞。在4℃ 条件下可保存24 h, 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8 h。

2、输血安全的护理 2、1输血前的护理:

输血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在输血前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 重要性, 方法和输血中及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取得患者的合作, 为输血治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2、1、1 输血前要采血检测患者的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同时按输血申请单要求逐项填写, 连同血样送输血科, 并与输血科人员一起校对并登记。2、1、2 输血前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 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2、1、3 熟练掌握输血原则, 是安全输血的关键。因此临床护士采配血样, 领血时, 应做到:(1)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 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 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包括患者姓名, 病案号, 科室, 病房, 床号, 血型;献血者条形码, 血液编码, 血型, 血液容量, 血液种类, 采血日期, 有效期, 血袋及血袋标签完整性, 血液颜色有无异常, 有无溶血, 渗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1、4 了解患者体温, 脉搏, 血压, 呼吸及有无过敏史, 流产史, 死胎史, 是否查过Rh 血型和其它特殊血型, 并详细记录在输血护理单上, 并备好防治输血不良反应的药物等。2、1、5 输血静脉的选择。一般选用四肢浅表静脉, 可根据输血患者当前的具体情况而定, 输血器应选用带滤网的12~ 18号针头输注, 保证输血通畅。2、2 输血中的护理 2、2、1注意观察输血反应症状和体征。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后5 ~ 15 m in。常见症状: 倦怠感、背痛、发热、皮肤瘙痒、胸闷、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呕吐及沿输血静脉走行出现发热、疼痛、肿胀等。输血反应的体征: 颜面潮红, 紫绀, 出冷汗, 皮疹, 脉快而细弱, 脉律不齐, 血压下降以及休克等[ 4]。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 体征时,应立即停止输血, 迅速报告医生, 并将输血装置, 血袋等保锱下来, 连同相关表格、标签等一起送检, 以便查明原因。2、2、2 输血过程中禁止加入其它药液, 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2、3 输血后的护理 2、3、1 由于输血穿刺针头粗, 故拔针后应压迫局部3 ~ 5min, 以防止出血, 如有出血倾向应适当延长时间, 直至不出血为止。2、3、2输血后数日至2周内有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常规、尿的颜色、性质及量等, 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2、3、3 有些输血反应如: 疾病、感染等发病较晚, 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 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2、3、4 一次性输血器和注射器经毁形, 浸泡, 消毒后由专门机构回收集中处理。输血后的血袋及不良反应回报单, 一并送至输血科, 低温保留24 h, 再由指定人员回收焚烧处理。

篇2:成分输血护理技术

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

1.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2.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证,尤其要熟悉经血液能转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

一、输血技术 输血速度

应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速度应较快,心脏功能差者输血速度较慢。通常开始输血时速度应慢,约5ml/min,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循环系统耐受情况;10-15分钟后一切正常时可适当加快速度,一般200ml血液可在30-40分钟输完

二、护理

(一)输血前的护理 心理护理

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病人担心害怕在所难免。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和输血风险三者关系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前病人各种传染性指示检测工作,让病人放心。输血前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掌握输血的有关知识,熟悉输血的全过程,操作熟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查”:的内容

查血液有效期及血袋外观:

有效期、检查血袋封口有无破损和渗漏,标签是否清晰或有无脱落等。

查血液质量:①正常库血:肉眼观察主要分为二层,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为均匀暗红色的红细胞,上、下层界限清楚,无血凝块或异物。②异常库血:血浆变红或浑浊或有泡沫,红细胞呈暗紫色,两者界限不清或有较明显的血凝块存在等,说明血液可能变质或有细菌污染,切勿输入。

查输血器:①有效期;②包装有无漏气、污染;③输血器是否完整无损。“对”的内容

认真对照病历上医生医嘱、输血申请单、血型血清学报告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鉴定抗体筛选结果及交叉配血试验单的各项内容;还要核对血袋上的编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有效期等是否正确和一致。

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白细胞、血小板、某些凝血因子(冷沉淀)等均需要核对血型,必要时也需做交叉配血。配血和输血的准备

抽取配血标本时,由责任护士到床边与患者核对,要确定输血申请单内容、试管标示内容、病员资料,三者完全一致后方可抽取血标本,并贴上标签。

抽取后在输血申请单上签上责任护士全名,连同血标本送输血科(血库),由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核对无误后签收,做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执行输血医嘱 先将领血单与患者病历夹中患者资料(内存有血型鉴定报告单)各项内容核对无误后,再去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时,与输血科(血库)人员根据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单、血袋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领取。

取血后,需责任护士根据病历夹、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单、血袋、输血器等先后在治疗室、床边与患者资料认真进行“查对”,(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等)完全符合后才能进行输注;必要时,向患者或家属询问血型、有无输血史、献血史等,进一步求证血型鉴定有无错误。护理要求

严格遵守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抽取配血的血标本或输血的原则。配血血标本需直接从静脉中抽取,不得从已补液的静脉中抽取。护理要求

一次配血的血标本,应为患者3天内的血液标本。逾期需要输血时要重新抽取新的血标本进行配血;当天配血超过3次时,也需要重新抽取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只有这样才能反映输血患者当时体内的真实情况;因为多个献血员之间的血液在患者体内可能会发生不相容的情况,这时重新抽血做交叉配血可以杜绝以上情况发生,而危及患者生命。

与患者核对时,遇有神志不清或幼儿患者反复仔细核对,必要时也可请家属协助。手术室护士还必须在术前患者清醒时核对血型

输血的动作要轻而稳。血袋不能震荡,只能旋转式轻轻摇匀,避免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溶血或凝血因子活性的下降。

为了防止输血引起的变态反应,应在输血前半小时根据医师指示使用抗过敏药。认真查对,对疑问处需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每项操作前需向患者做好解释与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二)输血过程

输血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输血法可分为直接输血和间接输血两种。直接输血法是将献血员的血液抽出后,立即输给患者大方法。仅用于婴幼儿的少量输血以及无库血的基层医疗单位紧急救治患者时。

间接输血法是将已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入患者体内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密闭式静脉输血的方法。使用物品包括:静脉输液盘内另加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输血器(从血液中心或当地血站购进)、输血针头(成人一般用8号、婴幼儿或儿童可选用小一号的)、静脉用生理盐水、血袋、交叉配血单,另带患者病历(含血型鉴定单)。

经责任护士在床边与患者再次“查对”核实后,按静脉输血操作法,先静脉输入少量生理盐水(控制输液量的患者也可采用直接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待静脉滴注通畅后换上血袋,并在交叉配血单上和医嘱执行者签上责任护士全名后存入病历中。

开始输血时速度应稍慢,15分钟后患者若无不良反应,即根据需要调整滴速。注意事项:

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酌减。婴幼儿每分钟10~60滴为宜,新生儿一般每分钟8~10滴,如有心力衰竭、肺炎或为早产儿每分钟4~5滴为宜。

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输血量和输血速度要限制,一般每分钟10~20滴。

大量出血的患者,应选择粗针头,快速输血,必要时也可加压输血或多通道进行输注。若输血时血液突然不滴,软塑料的滤网滴管瘪陷,证明输血器上端针头堵塞,这时应将调节器关紧,取下血袋,松开伴随液一段的夹子,让伴随液将堵塞物冲回血袋,随即将血袋稍倾斜,将堵塞物引流至血袋一边,立即用手指将堵塞物连同血袋捏住,然后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固定,使其不再游动,继续输血,血液就能顺利滴入。血液输完时,可更换生理盐水少量滴注,以减少残血。拔针后,用无菌敷料及胶布按压针孔止血。填写有关记录和输血卡

需要加温输血时,护士应怎样给血液加温?

一般输血不需要加温。如大量快速输血,可提前将血液置于室温,适当升温后再输,还可以加温输血端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还有一些特情况如:大量输血超过5袋、输血速度大于50ml/min、新生儿溶血需要换血、病人体内有强冷凝集素等,则可遵医嘱给血液进行加温。但加温血液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注意事项如下:

1.将血袋置于35~38℃水浴中,轻轻摇动血袋,并不断测试水温,15分钟左右取出备用; 2.加温的血液控制在32℃,不得超过35℃,水温不得超过38℃,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3.加温过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 4.有条件可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按说明书操作)。袋装血液如何加压输血? 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塑料血袋加压输血比以往的瓶装血液更为方便,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加压的作用;

2.把血袋卷起来用受挤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3.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输血过程 护理要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调换每袋血液时,也必须坚持查对制度。

除白蛋白外,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律使用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统一输血器。

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5小时以上后,部分血液成分在过滤器粘着沉淀,不仅可能会繁殖细菌、破坏细胞、还会使纤维蛋白析出诱发DIC,故需要更换新的输血器。

常温下1单位红细胞(全血)200ml应在3~4小时内输完。如室温高,病情许可,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血液成分的变质或损耗。

输血量较多时,血液由输血科(血库)取出后,在室温放置10~20分钟即可输入,不宜超过30分钟,防止血液变质或被污染;若不能及时使用,可暂时放入4℃冰箱保鲜,但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1、血液内避免加入其它药物,也避免与其他溶液相混合,如复方氯化钠含钙剂,可使血液凝固性增强;还有PH不同或渗透压不同液体(如:5%葡萄糖溶液、胶体液等)会使血液变质。因此除生理盐水外,不可以通过输血通道给药。如果必须与血液成分一起输注,最好通过不同的静脉通路。

2、输注2个或以上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需要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内血液,以免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3、同时输注多品种血液时,则首先输入成分血制剂,顺序为:血小板→粒细胞→冷沉淀→红细胞悬液→血浆。

4、给有冷凝集现象的患者输血时,血液制品须复温至接近体温(36℃左右)

5、血袋及输血管不能随意直接加温,防止血液溶血,变性。

6、加压输血或者为变异血型患者输血时,护士要全程陪护,严密观察,直至输血结束。成分输血的护理 血浆输注: 冰冻血浆由输血科(血库)人员在37℃水浴条件下融化,其水面应与冰冻血浆面持平,保持融化水浴的温度,以免因融化时间过长发生纤维蛋白析出。

融化后的冰冻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如内有异物或不溶物时不可输注。

融化后的冰冻血浆,应尽快一次输完,4℃保存不应超过24小时。一次未输完的剩余血浆不得再用

红细胞制剂输注:

常温下输注1单位红细胞悬液,一般勿超过4小时。

洗涤红细胞制成后,需尽快使用,勿超过24小时,以防止污染。红细胞黏稠大于全血,可用静脉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充分轻轻摇匀,并选用粗针头进行输注。经常观察滴速,如有阻塞时需更换输血器,不可硬行挤压针头内的凝血块。白细胞制剂输注:

白细胞是一种短命细胞,离体后很容易寿命缩短、功能减退。白细胞常温不振荡保存一般不超过8小时。护士领取时和输注过程中动作均要轻,避免振荡使白细胞被激活。选用带滤器的输血器输注,并控制输注的速度。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在输注过程的反应,如果发生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白细胞。浓缩血小板输注:

本品外观是均匀一致的混悬液,无肉眼可见的血小板聚集现象。

领取时动作要轻,不宜过多振荡,以防血小板发生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

领取后立即输注,输注速度宜快,每分钟80-100滴,一次输注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因滴速快,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需严密观察。

浓缩血小板不能冷藏,以防止血小板损坏,失去其功能。低温沉淀物(冷沉淀)

由输血科人员将冷沉淀置37℃(不得超过此温度)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在10分钟内迅速融化后即刻应用,融化时防止产生泡沫,否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和凝血因子的消耗。溶解后的冷沉淀一般为澄清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如血袋内有大量或大块不溶物则不宜输注。冷沉淀: 冷沉淀融化后应加入40ml无菌无热原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静脉输注。每分钟滴速60滴或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应在30分钟左右输注完毕,以达到最大的疗效。

每袋冷沉淀20-30ml,需要输注量多时,护士不能离开,需及时更换并严密观察。融化后的冷沉淀应在2小时内用完,如因故不能及时输注,不宜再次冻存。观察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一次大量输入应防止肺水肿,尤其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如此。

纤维蛋白原、抗血友病球蛋白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 使用产品规定的溶剂。溶剂可沿瓶壁缓慢滴入,轻轻转动瓶子,直到完全溶解。不得剧烈摇动,避免产生泡沫,以免引起因子蛋白变性和活性锐减等。完全溶解后应为澄清液,如发现大块不溶物时,则不可使用。

随时溶解随时输注,不得再冷藏,未用完的制品只能弃去,不再保留或再用。滴注速度宜控制在30~60分钟内滴完。大量反复输注抗血友病球蛋白时,应注意出现过敏反应和产生因子Ⅷ抗体等的可能性。使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时,还需注意患者有无发生血 其他血浆蛋白制品:

白蛋白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均只能单独输注,不能与血液或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两种制品滴注速度均宜慢。

注意观察过敏反应,尤其是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时。

篇3:成分输血技术的应用与护理要点

关键词:输血,成分输血,护理,血制品

输血是研究将血液及其各种成分输给患者, 使其获得裨益的一门多学科科学。输血的质量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受血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 输血技术包含多种, 比如自体输血、成分输血等。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其不但要学习各种服务法律法规, 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意识, 同时还要熟练的掌握各种输血技术和输血护理方法, 掌握血制品的分类, 学习输血理论、输血的适应证以及输血时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 在为受血者输血之前, 护理人员要认真地核对医嘱, 按照护理常规实施三查八对, 以便能够高质量的服务受血者[2],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理论, 详细的阐述了成分输血技术, 同时介绍了其护理要点, 以便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012年, 我站共实施成分输血23035例次, 其中男性输血4006例, 女性输血5020次, 输红细胞悬液8460次, 输血小板506次, 输血浆5006次, 输冷沉淀37次。

1.2 输血方法

在实施成分输血之前, 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采用各种语言艺术, 加强健康教育, 详细的介绍成分输血的理论知识, 使受血者能够了解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知识, 知己知彼, 以便增强受血者的信心, 打消受血者输血时产生的心理顾虑[3]。让两名护理人员检查受血者的各种详细资料, 认真核对受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血袋号, 检查受血者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的种类, 检查血袋的包装是否完整和血液质量。检查无误之后, 纤维输血者输入少量的生理盐水, 冲洗血液输注器的管道, 按照常规实施输血的操作, 根据病情调节输血的速度, 开始输血的前15 min, 每分钟输血不超过20滴;成年人的输血速度一般是每分钟40~60滴。血浆、血小板、冷沉定均根据输血者的疼痛等承受能力, 在不影响输血者的疼痛忍耐力下尽快实施成分输血[4]。

2 结果

根据上述输血方法, 为输血者实施成分输血的过程非常顺利, 有的贫血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出血者的症状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 成分输血有效率达到96.35%以上。

3 讨论

3.1 红细胞制剂输注

在输血前制作红细胞制品时, 已经除去了大部分血浆, 导致黏度加大, 血流畅性为全血时的60.5%左右。因此为受血者的输血过程中, 输血滴流不畅, 速度较慢, 同时, 红细胞的比重大, 开始输血一段时间之后, 输血导管的下段就会出现一些沉积的红细胞, 导致输血的速率逐渐变慢[5]。因此, 护理人员在实施红细胞输注之前, 必须反复的颠倒血袋, 以便使红细胞能够均匀的分布。同时, 如果在输注过程中发生了堵塞现象,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更换输血管等器具, 禁止强行的挤压输血管的针头内的沉积的血块, 避免红细胞导致血管栓塞。输注过程中, 莫菲氏滴管取2/3的液面最为恰当, 此时输注滴管内的血液滴落高度变小, 红细胞收到的冲击和摩擦力也变得越来越小, 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红细胞的损失量。输血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谨记, 输血过程应该遵照先慢后快的基本原则, 输血开始的前15 min, 要慢慢的滴血, 严密地观察受血者的病症和输血状况, 是否存在不适应, 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现象, 根据受血者的实际状况调整输血的速度。但是, 无论发生的什么情况, 一袋血中的1 U红细胞务必在4 h内输注完毕, 如果天气温度较高, 室温较高, 应该适当的加快红细胞的滴注速度, 避免血袋中的红细胞由于放置时间过长, 导致血液发生质变, 尤其是发生细菌污染等现象。

3.2 浓缩血小板及机采血小板输注

护理人员在为受血者输注血小板时, 无需做ABO血型的配合试验, 但是需要轻轻的摇动血袋, 观察血小板的存量, 只需使用腕力摇匀即可, 禁止使用粗鲁的动作大力摇动血袋, 以便避免血小板受到损伤。摇匀后, 如果血袋内的血浆呈现出云雾状, 说明血袋中存在充足的血小板, 如果血袋摇匀后没有呈现出这种状况, 则说明血袋内血小板的数量不足[6]。护理人员应清晰的掌握血小板的相关功能理论, 随着时间的延长, 血小板的功能就会慢慢的降低。因此, 血小板从血库中取出来之后, 应该尽快的输入受血者体内。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守在受血者身边, 观察输注血小板后受血者的身体反应。如果中途发生意外, 导致血小板未能及时输注, 应该将血袋保存在振荡器上, 且温度保持在 (22±2) ℃环境中, 时间不能超过12 h, 同时禁止将血小板放入冰箱中保存。如果受血者需要同时输注几种成分血, 应该优先输注血小板, 且速度宜快, 每分钟80~100滴, 一次输注不超过半小时。

3.3 血浆输注

由于冷冻的血浆在加温解冻的过程中, 部分纤维蛋白原已经转变为蛋白, 因此导致血浆中出现不能融化的沉淀物。为受血者输注过程中, 必须采取带滤网的输血器, 否则将会导致沉淀物输血管道。血浆完全融化后, 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输注完毕, 并且一次使用完。不可放在10℃环境中超过2 h, 不可再冷冻。如在4℃环境中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4 h, 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浆蛋白变性。融化后的冷冻血浆为半透明, 淡黄色液体, 如有异物或不溶物时, 不可输注。

3.4 冷沉淀输注

由于冷沉淀一般贮存于零下30℃的冰箱内。因此, 为受血者输入冷沉淀时, 应该将输注袋放置于温度为37℃的恒温电热水溶箱中, 护理人员可以轻轻的摇动输注袋, 使其在10 min的时间内能够迅速融化, 融化完毕后应该立即为受血者采取静脉输注, 保证每一袋冷沉淀在30 min内输注完毕, 以达到最佳疗效。因此, 护理人员在输注过程中应该守护在受血者身旁, 融化后的冷沉淀应该在2 h内输注完毕, 不能再次将其放置于冷冻冰箱中。

3.5 对输血受血者的监测

综上所述, 成分输血护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成分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输血安全。在实施成分输血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监测受血者的一般症状表现, 包括体温、血压、脉搏、排尿状况、呼吸状况和皮肤黏膜状况等, 注意倾听受血者的主诉[7]。输血完毕之后, 护理人员应该将血袋及时的送回血库, 以便留档登记, 便于备案稽核。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些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判断能力, 以便能够为受血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将危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袁婷, 范琪, 邹文娇, 等.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 2011, 13 (2) :11-12.

[2]景国华, 赵泽.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性及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6 (29) :17-18.

[3]王淑芝, 李瑛.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刊) , 2007, 21 (1) :31-32.

[4]温虹.成分输血的技术与护理要点[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9, 19 (2) :21-22.

[5]孙春霞, 陈文, 洪雅华, 等.妇产科成分输血的护理及预防输血反应的策略[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 32 (7) :34-35.

[6]王丹梅.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性及护理[J].中外医疗, 2009, 17 (3) :41-42.

篇4:成分输血护理技术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2-01

临床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其对挽救生命的作用是其他药物所不能代替的。近年来虽然血型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较常见[1]。由于人类的血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2个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2]。成分输血是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把有效成分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目的的补充患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3] 。为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输注成分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调查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输血后有输血不良反应时由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卡,填报送输血科,输血科统计后上报给医务科。

2. 结果

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

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急诊病人的重要医疗措施。由于人类的血

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而人类自身的血液是有限的,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还不能进行人工合成,只能来源于自身,因此,人的血液是很宝贵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4]。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密度不一样,采用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临床上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输注治疗,避免了有效成分以外的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5]。本文中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可见输注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制品会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因此,进行成分输血只是输注患者所需要补充的血液成分,降低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治疗的针对性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成分输血输注的量与输全血相比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心脏和血管的负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也节约了血液资源。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和冷沉淀等5大类。

综上所述,输注成分血进行治疗的优点主要是:(1)高效: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高、针对性治疗效果好。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制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都是经过分离、提纯、浓缩的容量很小,但是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很高,可以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2)安全性高:全血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成分输血可以避免将不必要的血液成份输入患者体内所致的不良反应。由于病毒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因而各种血液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不同,病毒通过白细胞传播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小。而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能够降低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和性传染病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6]。(3)使用方便节约血液资源:血液成分制剂的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和运输,全血白细胞中的粒细胞不容易保存而血小板只能保存在(22±2)℃且震荡条件下与全血的储存条件不相同而且相对全血的需要量少很多,使用方便,例如:白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等几种血液成分的制品,可以分别输给几个需要不同血液成分的患者,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能充分利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节约了血液资源。(4)价格便宜,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重视成分血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和应用。在医院临床的各个科室树立成分输血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血液的利用价值,提高临床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8—664.[2]劉备叶,覃灵芝,曾凡萍.临床输血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3(20):2752~2753.[3]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吴彩霞,吴岩.浅谈成分输血[J].中国社区医师,2007,9(I):3~4

[5]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6.

篇5:成分输血的操作和护理(大全)

【摘要】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输血是多部门(血站、输血科、临床)、众多卫生技术人员(医、护、技),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护士是成分输血治疗过程中最后一步操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成分血 输注 护理 凝血因子 血浆

就成分输血的操作和护理作如下介绍:

红细胞的输注及护理

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循环超负荷,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病人。红细胞因制备方法不同分为如下几类。1.1 浓缩红细胞

1.1.1 浓缩红细胞输注的操作,浓缩红细胞比全血粘稠,红细胞积压≥60 %。遵照医嘱取血后,按常规进行三查八对,因红细胞沉积于血袋底部,可用双手缓慢反复颠倒数次使其混匀,用带滤网的输血器,滤网孔径应用标准的170μm ,过滤面积大于30cm ,过滤面积太小时容易被红细胞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微聚物所阻塞,影响有效过滤面。输浓缩红细胞最好选用双针头输血器。一个接生理盐水,另一个接血袋,成人用8 号或9 号输血针。输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和针腔,静脉穿刺后,关闭盐水通道,放开血袋调节器,根据病情调节滴数,一单位浓缩红细胞(400ml 全血制备的红细胞)输注时间最长不超过4h。输注结束放开盐水调节器,冲净管道血液。

1.1.2 输注护理,输注红细胞前严格按照医嘱,核对病人与献血者血型及配血试验等各项内容,完全符合后,才能进行输注,输注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输注速度要适宜。如有阻塞需要更换输血器,不要硬性挤压滤网,避免针腔内有血凝块而造成血管内栓塞。1.2 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除去全血中80 %以上的白细胞和99 %以上的血浆蛋白。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是去掉白膜层(即白细胞和血小板集中的部分)。主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血身免疫性盆血及IgA 缺乏等;对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而又需要输血时,可输洗涤红细胞或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以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1.2.1 以上两种红细胞制剂,是开放性制备的,在4 ℃条件下保存不超过24h ,当收到该制品后要尽快输注。

1.2.2 输注注意事项,红细胞制品内不能加任何药物,特别是乳酸格林氏液、5 %~10 %葡萄糖盐水,以防发生凝集或溶血反应。

浓缩血小板的输注与护理

2.1 浓缩血小板种类

2.1.1 手工分离血小板,采集新鲜全血后立即分离制备,成品浓缩血小板,外观淡黄色无明显可见的红细胞,如同混浊的血浆,每200ml 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一单位,含量2.4 ×1010个血小板,容量25~30ml。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人,一般成人可输10~14 单位,即5~7 人份。

2.1.2 机器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供血者采集血小板,每人份可采集约3~5 ×1011个血小板,供1 个病人1 次输用。2.2 输注方法及护理 2.2.1 严格按医嘱执行。

2.2.2 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A、B、O 和Rh 血型相同,因血小板制品中含有的Rh 阳性红细胞足以使Rh 阴性受者致敏,所以Rh 阴性受者应输Rh 阴性的血小板。

2.2.3 采用双针头输血器,操作方法与输注红细胞相同。按澳大利亚输血规定,血小板输注不应通过输血滤网以防止血小板粘附于网上影响疗效。但试验证明,使用我国的尼龙80 目滤网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1 ] 2.2.4 领取血小板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数袋备输的血小板汇总于一个袋 内并轻轻混匀,禁止粗鲁振荡,以免血小板释放ATP 发生不可逆聚集破坏。如条件不具备也可输一袋换一袋。

2.2.5 准备好的血小板要立即输注,输注速度要快,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准,一般每分钟80~100 滴。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如单纯荨麻疹可放慢输注速度,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净管道的血小板。

2.2.6 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应于24h 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 ℃振荡保存3~5 天,不能冷藏,防止血小板受损伤失去功能。

白细胞的输注与护理

浓缩白细胞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手工采每单位含粒细胞1 ×109 个,含较多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机器单采白细胞每人份含0.5~2.0 ×1010 个粒细胞。适用于因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或经用抗生素72h 后仍不能控制的感染。

3.1 输注要求

3.1.1 按输全血要求,严格核对供、受者血型和配血试验应符合,用双针头输血器输注。

3.1.2 浓缩白细胞在体内平均寿命只有9 天,分离后室温下有效期仅1 天。所以,收到本品后要立即输注。

3.2 控制输注速度,是减少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输血反应的病人尤应缓慢输注,因已被HLA 免疫者输随机供血者血液时,90 %以上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 ] 发热机理可能是由于HLA 抗原抗体反应破坏白细胞释放出热原质,为此,输注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反应要及时对症处理,严重者要停止输注。

血浆的输注护理

4.1 适应范围 新鲜冰冻血浆於-30 ℃以下冰冻保存,保持全部凝血因子,保存期一年,适用于抗休克、止血、解毒、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病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等。按医嘱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要同型输注,不必交叉配血。4.2 融化方法

冰冻血浆使用前应于37 ℃水浴融化,并轻轻摇动血浆袋,使融化后的血浆内外温度一致,其外观淡黄透明,如有异物或絮状物纤维蛋白析出则不能输注。输注时必须使用带滤网的输血器。4.3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速度

输注速度不应超过10mlPmin ,输注剂量一般为5~15mlPkg 体重或遵医嘱。融化后的血浆应在4h 内输完,因故不能输者不得重复冰冻再用。

凝血因子的输注及护理

5.1 冷沉淀(F Ⅷ:C)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 ℃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主要成分为Ⅷ因子、第Y 因子和少量纤维蛋白原,在-30 ℃以下冰箱内贮存有效期1 年。输前37 ℃水浴融化,输注剂量按医嘱执行。

5.1.1 融化后的质量标准,融化后的冷沉淀为澄清淡黄或略带乳光,允许有微量细小颗粒存在,如出现大块不溶物不能输注。

5.1.2 输注方法,用带滤网的双针头输血器,输注速度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为宜。每袋冷沉淀容量仅有20~25ml ,成人一般多袋联用,应随时更换,并用生理盐水冲净袋内残留冷沉淀,输注结束冲净管道。少数病人输注中发生过敏反应,但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症状很快消失。5.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第Ⅰ因子,有很好的止血效果,正常血浆浓度2~4gPL ,最低止血浓度0.5~1gPL。成人常用剂量为8 袋,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维持在0.5~1gPL。输注时护士应注意随时更换血袋。因制备纤维蛋白原时,需要多人份大量血浆混合,目前难以解决输后传播疾病问题,故很少使用,临床若有因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可用冷沉淀代替。5.3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用于乙型血友病人的出血治疗。含有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Ⅱ、Ⅷ、Ⅸ和Ⅹ并含有少量的血浆蛋白。

5.3.1 输注剂量及方法,常用剂量10~20μPkg 体重,间隔8~12h 重复上述剂量。每瓶PCC 冻干品用30ml 注射用水于15min 内溶解,溶解后为黄绿色透明溶液,不应有异物或沉淀。重溶后要立即输注,主要防止凝血酶在溶液中生成,以及尽快达到体内血液中的止血浓度,所以重溶后的PCC 不宜静脉滴注,应在3~5min 内快速静脉推注。对合并糖尿病、尿毒症、高危乙型血友病可添加肝素,以免血栓形成。

5.3.2 输液注意事项,在使用PCC 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尤其应禁止使用6 —氨基乙酸等纤溶抑制剂,以免促使发生血栓性栓塞。

成分输血是今后输血治疗的主要手段,2010 年我们向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和南阳市中心医院提供成份血18738μ,为6179例病人进行了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证明输成份血明显优于输全血。成份血的输注方法与护理既与输全血有相同之处,也有各种不同成份的特殊要求。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应熟练掌握每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及输注方法,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6:成分输血护理技术

血液及成分入库、贮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现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血液及成分入库、贮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一、血液及成分入库制度

1、血液及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二、血液及成分贮存制度

1、血液及成分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采血日期(或有效期)、温度和环境储存在专用冰箱里。

2、血液红细胞成分储存按血型分别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液及其成分。

3、其他成分血按规定要求存放在相应冰柜中。

4、血液及成分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

浓缩红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少白细胞红细胞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冰冻红细胞 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保存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新鲜液体血浆 4±2℃ 24小时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20℃以下一年。普通冰冻血浆 -20℃以下四年。冷沉淀 -20℃以下一年。全血 4±2℃(同浓缩红细胞)。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三、血液发放制度

1、交叉配血合格后的血液,由医护人员持能够确认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如已交费的记账单或填写完整的取血单或取血专用处方笺),并携带符合血液贮存要求的容器(如保温瓶或血液转运盒或取血箱)到输血科取血。血液与《交叉配血单》同时出库。

2、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必须进行“三查七对一确认”,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方可发出。三查七对一确认内容:一查患者血标本;二查献血者血标本、血袋上标签;三查配血报告单。一对血型;二对姓名;三对性别;四对床号;五对病案号;六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七对诊断。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的血型是否相符。

4、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存先用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四、护士输血核对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急诊号、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

5、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最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7、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8、浓缩血小板在取回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9、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在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10、对输血患者的监测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11、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篇7:临床输血与护理

一、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血站管理办法(暂行)》 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4.《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6.《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7.《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二、申请输血的流程:

输血流程:

1.输血申请的一般要求

输血申请审批要求:输血申请单应有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字。

输血知情同意要求:必须进行知情谈话并由患者或其亲属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输血申请单填写要求:专用申请单;不得缺项(除急诊抢救外,应填写所有输血前检查项目的结果)。2.输血流程:输血申请De特殊要求

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四项”、肝功、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验。血型鉴定:只要有输血可能(择期手术、创伤急诊抢救等),应尽早做血型鉴定以确定患者血型是否属稀有血型——医生调整治疗策略,血库提前联系血站备血。

血型复核:交叉配血前用重新采集的血样复核血型,是减少血型报告错误、预防输血差错的重要措施。3.输血流程:提前申请

稀有血型:AB血型和Rh阴性血型的全血和血液成分,应提前申请、预订。

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辐照血等应提前申请、预订。

重大手术:预计输血量超过 1000 ml 提前申请;建议所有重大手术提前通知血库备血。4.输血流程:紧急申请 情况——

术中输血:(麻醉)医师电话申请,立即填写输血申请单并送往血库,术后补记账。

抢救输血:医师电话申请,抢救告一段落后补写输血申请单、补记账。要求——

如果血库没有受血者血样,应立即抽血、和输血申请单一起送往血库。

护士不能申请输血;如属转述医嘱,应准确陈述医嘱、告知医师和本人身份。

三、输血护理的基本要求

1.临床输血的护理工作

输血前查对:确认受血者,查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相关信息,检查血液品种、质量。

输血操作: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输血监护与记录:观察并记录受血者体征、异常症状,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输血后巡查:继续监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用品处理:按医疗废物处理。2.输血前的血样采集 目 的:输血前检验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要 求:按照一般静脉抽血操作要求

认真查对,防止抽血和标识错误 不合格:严重溶血、乳糜

放置时间太久

标签缺少或与输血申请单不符 3.输血过程的血样采集

目 的:输血1000 ml 以上,重新采血样交叉配血 要 求:在输血、输液的对侧肢体抽血

多为大出血抢救,立即送往血库

申请单、标签正确无误 4.冷链管理—取血

1、由医务人员持“取血单”“取血箱”到血库取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实无误后登记签名。(非临床医务人员取血应拒绝发血);

2、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3、供、受血者标本应4℃保存至少7天;

4、信息登记、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可追溯性,所有相关资料保存十年。

5.冷链管理—取血流程 临床取血工作流程图 6.输血前查对

输血前应当由二名护士或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进

行认真查对;查对无误,两人签名;

查对后立即执行输注操作;若放置或暂停输注,输注前应重新查对; 7.输血前查对要点

床边当面确认受血者;

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是否正确;

查对《输血报告单》上血型、血液编码、数量是否与血袋标识一致;

检查血袋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 检查血液外观、有效期是否符合质量要求。8.静脉输血基本操作步骤

准备输血用品(输血器、输液器、注射用生理盐水、消毒用品等)

输血前查对。确定无误后,将血袋中血液轻轻摇匀并挂在输液架上,检查、记录病人基础生命体征

按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穿刺成功后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待滴注顺畅后再开始输血

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输血完成后,应该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9.临床输血护理:一般要求 注意心理护理,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血液出库后应尽快输注,在临床放置≤30min,以免变质、污染

开始输血15 min、输血结束后应记录病人基础生命体征

病人体温≥38.5℃时,应暂缓输血

开始输血时应密切观察体征和异常症状,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应注意巡查 10.禁止向血液中添加药物

要求:除注射用生理盐水外,禁止向血液中添加任何药物。原因:有些药物可能改变血液pH、离子浓度、渗透压,导致血液细胞发生凝集、溶血和血液成分凝聚、失活(如葡萄糖液可引起红细胞凝集)。11.掌握输血速度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 ml/min。

年老体弱者、婴幼儿以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 ml/min。

急性大出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 ml/min。输血速度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的前15 min控制在2 ml/min,并严密观察,无不良反应再调整输血速度。血小板等成分输注速度有特殊要求。

四、血液成分输血与护理

红细胞悬液的输注:

1.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

2.用输血器输注,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3.如果血袋内有凝块,阻塞输血器,将血袋颠倒数次,用止血钳夹住凝块,可以继续输注。洗涤红细胞的输注

1.如果采用的是开放性制备,故应尽快输注;2.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 条件下保存24小时; 3.红细胞制品内不能加任何药物,特别是乳酸格林氏液、以防发生凝集或溶血反应(原因:生理盐水悬浮,而不是

CPDA)

目前,国内规定在2-6℃保存,自制备时起,24h内输用,运输时温度应在2-10℃。但是,国内也有人推荐洗涤后6h内输用,在2-6℃保存不超过12h。总之,从安全和疗效的角度,洗涤红细胞在洗涤后应尽快输注。

特殊红细胞的输入

1.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过滤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2.冰冻红细胞: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3.年轻红细胞: 携氧能力比一般红细胞强 4.辐照红细胞: 灭活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核的DNA

4℃ 条件下保存,原则是尽快输注 血小板的输注

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通过输注血小板,替代补充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起到止血作用;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通过输注血小板,替代补充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起到预防出血作用; 3.相对禁忌证: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由于体内存在血小板自身抗体,输注疗效差。盲目和多次输注,则可导致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相对禁忌证:

(2)脾功能亢进和菌血症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输注血小板指征从严,不主张预防性输注。原因是输注的血小板大量滞留在脾内或很快被破坏。可能起不到提高血小板计数,而且增加发生同种免疫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禁忌证: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尽管TTP患者血小板计数很底并伴有严重出血,但不能输血小板,因为是输注后可促进微血栓形成,加重微血管血栓塞和出血。血小板的输注要求

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

2、摇匀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如有细小的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

3、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

4、输注速率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输注速率越快越好,以达到止血高峰(80~100滴/min,一次输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5、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切忌4℃保存。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证:

(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2)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3)大量输血并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4)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5)抗凝血酶Ⅲ缺乏;

(6)免疫缺陷综合征;

(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早已明确规定了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临床适应证,把FFP当成凝血因子制剂使用才是合理的。

不主张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原因:

 血浆未常规灭活病毒;

 血浆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 晶体液、血浆代用品和白蛋白“扩容”更安全;

 血浆当营养品使用要冒不必要的风险;

 肠胃外营养疗法既科学又安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

1、ABO同型输注或相容输注,一般速度5~10ml /min;

2、需在35℃~37℃水浴中融化,不能在室温下自然融化或用来水融化,以免有大量纤维蛋白析出;

3、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用;在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不可重复冰冻,如在4℃暂时存放,应于24小时内输注

4、不宜用于补充血容量和营养;

5、输注前肉眼检查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

色异常或有凝块,不可输注;

6、血浆冰冻后塑料袋脆性大,易破裂,应轻拿轻放; 冷沉淀 主要成分:

1、丰富的因子Ⅷ(约100IU);

2、丰富的纤维蛋白原(200-300mg);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4、纤维结合蛋白;

5、因子XⅢ。冷沉淀的输注

1、与受血者ABO血型同型输注;

2、融化后的冷沉淀应在2小时内输完,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因故不能及时输注,不应再次冻存;

3、冷沉淀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也可使因子Ⅷ活性丧失,故融化后必须尽快输注;

4、冷沉淀容量仅有20ml~25ml,成人一般多袋联用,输注时护士应注意随时更换血袋; 输血护理原则 安全输血护理的必然性

输血是由血液中心、血库、临床科室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而护士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如果输血护理工作制度严密,操作程序规范化,可以起到为患者安全输血的最后把关作用。安全输血护理的必然性

对于负责执行输血的护士。除要求有熟练的业务技术(掌握血液成分的性质、特点、输用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各种输血反应及抢救措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应自觉地,一丝不苟执行输血护理的常规工作。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常见的输血反应

即 发 反 应

迟 发 反 应

发热反应

溶血反应 疫

过敏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性

溶血反应

输血后紫癜 反

输血相关的 血细胞或血浆蛋白 应

急性肺损伤

同种异体免疫

细菌污染反应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免

循环超负荷

血栓性静脉炎 疫

空气栓塞

出血倾向

输血相关性疾病 反

枸橼酸中毒 应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电解质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输血反应的观察

输血前患者的体温、脉率、血压及呼吸频率,输血

后5~15min,护士应留在床边,观察患者情况; 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经常监视患者的情况并记 录观察结果;

输血后24h内所排尿液进行测量,要求患者观察尿有无变色现象;

输血反应的处理程序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特别是溶血反应和细菌污染反应,应立即对症治疗和调查分析原因,二者同时进行。按下列步骤进行:

1、立即停止输血,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采病人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4、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立即做以下检查: 检查:

1.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配血试验记录及输血报告单;2.复查患者ABO血型(输血前的标本及反应后采集的标本);3.复查献血者血标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 4.患者输血前、后血标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作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法与凝聚胺法,最好采用抗球蛋白法配血; 5.输血前患者的血标本作Rh血型(尤其是D、E)检定; 6.反应后要及时采血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选试验; 7.怀疑是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取血袋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细菌,取血袋血和反应后病人血液,分别在4℃、22℃和37℃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六、输血差错预防和处理 血型的复核--安全输血De要求

血型鉴定的误差:国际上ABO血型鉴定试验最低误差发生率为2 ‰(技术方法学原因);

技术原因:红细胞抗原太弱,高效价冷凝集素,前带现象,获得性免疫性疾病,试剂与操作等;

其他原因:抽错标本,贴错标识,报告错误等;

防止血型不合输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与查对制度;医护人员不能仅凭自己印象或患者主诉记录、填写血型,要求所有输血的患者都要进行血型初检与复核;输血错误的后果严重 据统计

在美国,输血时受血者确认错误的发生率约为1/12万~1/19万,因受血者确认错误导致死亡的约为1/60万~ 1/80万(发生次数/输血次数); 在英国,每输注1次/16400 U RBC,发生上述错误;

1999~2000年,英国报告了57例误输ABO血型不相容红细胞的事例,4个受血者死亡; 发生输血错误的可能原因 输血申请单错误 受血者血液样本错误 血型报告错误 血库发血错误 受血者确认错误 血液标识错误(血站)

七、输血不良反应防范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合理用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严格控制血液质量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输血过程的监护 发现输血反应,及时、正确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和异常症状 输血开始前,观察并记录基础体征

输血开始15分钟内,密切观察病人基础体征和异常症状 输血过程中,观察并关注病人自述

输血过程病人应注意保暖,以免出现畏寒现象而误认为输血反应

不鼓励在夜间进行选择性输血 控制输血速度

全血、红细胞成分开始输注时,速度宜慢,密切观察;然后根据年龄、病情调整速度 及时发现异常

及时发现 —— 病人主诉+观察发现 异常 —— 发热、寒颤、心悸、呼吸困难等 果断决定是否立即停止输血

1、如果发生与输血有关的任何反应(局部荨麻疹除外),必须立即停止输血

2、以注射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道 立即呼叫医生,再次确认病人

3、医生应该即刻到达现场

4、护士必须立即再次确认病人,首先确定是否输错了血液——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

(特别是红细胞成分,即使只有少量)可能导致严重损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紧急处置和救护,进一步查对

篇8:成分输血过程的护理

评估与心理护理:在输血操作进行之前, 护士一定要清楚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患者的血型以及本次输血所用的血液的类型、输血的目的等, 预测可能在输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可能发生的风险。除此之外,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 尽可能地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 以平稳的心态面对, 同时经过输血前的这一过程, 要尽可能地达到护患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 取得他们的信任, 只有这样, 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得到他们的积极主动的配合。

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 (抗-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 对患者在治疗前的所有检测结果详细掌握, 并尽早发现阳性结果的患者, 及时上报相关单位或是个人, 做好一定防护措施,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医源性传染, 减少纠纷, 对整个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1]。

严格核对医嘱, 按照护理常规进行三查八对。如有不符, 通知输血科查明原因, 另行安排。

输血时的护理

选择比较粗大、弹性好、相对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等, 必要时可利用中心静脉导管, 以保证输注通畅。凡是输注血液制品必须使用一次性带有标准滤网的输血器。因为同一输血器连续使用>5小时时, 部分血液成分沉淀在过滤器上, 不仅影响输注速度, 还可能导致细菌繁殖, 所以必须及时更换。

需要在同一时间输入几种成分的血时, 一定要按照规范的顺序进行输血。另外, 对于输血中不同成分的血应使用与其对应的装置进行输血[2]。在输血小板的时候要首先保证血小板在血袋中悬浮, 在保证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的情况下用最快速度输入, 这样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止血能力。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输注前均在37℃水温箱内快速融化;按医嘱结合病情严格掌握输注速度, 一般5~10ml/分。

输入2人份以上血液制品时, 二者之间一般应输入适量生理盐水。而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病人耐受的最快速度逐袋输注, 也可以把几袋冷沉淀逐个进行混合, 同时在血袋出口处用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的稀释后再进行输注。在输血时要注意开始时一定要慢, 确保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地加快输血速度, 但是速度加快以后一定要保证有人在旁密切观察患者一切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要经常问患者目前有无明显不适感。

输血后的护理

输血后及时做好登记, 并将条形码贴在交叉配血单上, 随病历妥善保存。输血后血袋放冰箱低温保存24小时以上, 如患者无不适, 可按医疗垃圾处理。同时, 输血后护士对患者的询问和关心必不可少。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发热、溶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若发现患者有发热、寒战等症状, 应立即报告, 暂停输血, 保持静脉通路, 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 查明输血反应的原因。

讨论

护士必须熟悉输血知识, 掌握输血操作技术、输血过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以保证输血安全, 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爱华.手术或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7) :1081-1081.

上一篇:游三峡400字作文下一篇:滞纳金的收取,这四种情况应分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