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过程的安全护理

2024-07-03

输血过程的安全护理(通用9篇)

篇1:输血过程的安全护理

护士在输血过程的操作规程与观察护理

摘 要 输血治疗在现在临床应用较为常见,护士在输血的过程中,既是直接操作者,又是最后责任人,安全输血是护理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与观察护理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输血 操作规程 观察护理

输血是治疗各种急、慢性失血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治疗某些血液疾病的惟一手段,输血可以改善循环,增加血容量,增加细胞的携氧能力,提高血红蛋白,起到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作用。现在,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如果忽略输血的安全性,就会产生不良及严重的后果,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在输血的过程中,既是直接操作者,又是最后责任人,所以说,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仔细观察护理,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安全输血是护理最重要的工作,输血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全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最常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而且输血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输入血液的剂量有关。某些不良反应与输入血液成分种类及输入速度有关。因此对输血患者的全程操作与护理,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可以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害,预防和避免重大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有效。

在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患者保持平稳安全的情绪,认识并理解和配合输血治疗,有利于临床安全输血的进行。

输血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每个输血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有一定的心理压力。①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各种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合作。②对精神高度紧张和对输血有顾虑的患者,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和陪伴,使患者了解输血的目的作用和输血治疗的全过程,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在心理和身体上接受输血治疗。③创造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避免高声讲话,动作要轻柔,避免不良刺激,使患者焦躁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增加对输血治疗的信心。④输血过程中各项操作要严肃认真,技术操作熟练准确,反复巡视病室,观察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输血前的操作及护理

血液的领取:在血库领取血液时与发血者共同核对血液的质量是否良好,血袋管口是否密封,血型和交叉配血报告有无错误,血袋标签、相容性标签的字迹是否清晰完整,还有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外观质量、准确无误时,方可签字取回。

科室的核对:血液从血库取回科室,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液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由两名护士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要输入的血液之间的信息是否有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ABO和RHD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号码、血液成分类别及血量等。

输血时,仍由两名护士在患者床前与患者一起共同核实上述内容,确认一切信息相符时,方可为受血者输入。

血液从血库取回时,在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血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然振荡,否则红细胞会破碎、溶血,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库存血不得加温,以避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不可直接输入冷库血,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不可过长,以避免引起污染。

一般治疗性输血注意以下事项:①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冲洗输血管道。②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血液成分时,前一袋输完后,要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输注下一袋。③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④输血时,多种成分输血,先输入血小板,其次为冷沉淀FFP,再次为先输入保存期短的血液,后输入保存期长的血液。⑤常温下,全血和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完,1单位FFP和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完。

常用血液成分和输注(成分输血)

红细胞,其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采用双头输血器,一头接血袋,一头接生理盐水,用大号针头选用较粗的静脉。②常温下输注1单位红细胞一般不超过4小时,洗涤红细胞须在制备后尽快输入(24小时内)。③红细胞粘稠度较大,输注时需要反复倾倒血袋,轻轻摇动使红细胞混匀,必要时向血袋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来稀释红细胞,当发生阻塞时应更换输血器,切不可强行挤压血袋和输血器管道,以免造成血管栓塞。④红细胞内禁止加任何药物,特别是乳酸林格液、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盐水等,否则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凝固和溶血。

血小板,其输入方法与注意事项:①血小板应在20~24℃振荡条件下保存,严禁放入4℃冰箱,严禁静置或剧烈振荡,避免血小板聚集、破坏。②血小板从血库取回,必须立即输入可用常规输血器。③输入速度越快越好(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80~100滴/分。④因输入速度过快,输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护理,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⑤同时输入几种血液成分应优先输入血小板。⑥因血小板制品较昂贵,应完全输入,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袋。⑦一般应ABO血型同型输入,必要时,也可进行相容性输入。

血浆及血浆制品,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凡冰冻制品(血液)需解冻后再输入,血浆、冷沉淀必须用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②凡冰冻血液制品须在37℃水浴中融化,不得在室温下自然融化,不得在超过37℃环境下融化。③完全融化后尽快输注一次输完,10℃环境中不得超过2小时,4℃环境中不许超过24小时,且不可再冰冻。④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凡变色或凝块(包括其它血液制品)严禁输入。⑤血浆输注速度按医嘱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一般速度5~10ml/分)冷沉淀、凝血因子浓缩物融化后要立即使用,应在30分钟内输入完毕。

输血中的操作与护理

首先建立顺畅的输血通道,我们常用的是静脉输血,由于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最暴露,最容易穿刺,是输血最常用的静脉,其次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为了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为手术及创伤部位流失,凡是头颅部、上肢手术及外伤时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其次,输入细胞类血液成分时可用成人18G针头,静脉较细或儿童输血时可用较细的23G针头,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选用较粗的针头。选用标准的输血器;所有血液成分输入时应要求标准输入器,连续输入成分时,输血器应在5小时更换1次,或每输入4单位全血或红细胞时更换1次,以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发生阻塞时需要更换输血器,不可挤压血管,避免将血栓挤入导管至栓塞,需要加压输血时,用专用输血器和血泵或其它方法。

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参与到输血的护理中,因为很多患者的自身体验症状出现在生命体征改变之前,护士是无法观察到的,告知患者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如寒战、发热、皮肤潮红、瘙痒、胸闷、腰痛、呼吸短促、焦虑不安等,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妥善处理。①每袋血开始输入时应先慢后快,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出血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开始输入的15分钟内,或最初输入30~50ml/分,护士在患者床边观察其输入的速度、患者的反应,并记录其生命体征。②在整个输血的过程中要保持血液输入的顺畅,防止输血管道的扭曲受压、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若针头出现脱落、移位、阻塞时应及时处理。③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患者,倾听他们的主诉,当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值班医生。④对于意识不清、手术麻醉、病情不稳定、有多种疾病的患者,输血中更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每20分钟测量并记录1次生命体征,因为这些患者不能主诉输血过程中的各种反应症状,准确地监测和护理更加重要。⑤在巡视中重点观察并记录急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寒战、面色潮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或异常升高、胸闷、腰痛、恶心、呕吐、尿的颜色等,及时发现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减少输血反应对患者的损害。⑥如果大量输血患者应注意防止其它并发症,如肺水肿、凝血功能异常、枸橼酸纳中毒、低血钙等,尤其心功能不全,年老体弱者。

输血后的操作与护理

血液输完后:①应用静脉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及管道,然后拔针,用无菌棉球或创可贴压迫止血。②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③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症状、当时输血的速度、时间、处理过程及患者恢复情况,并将原血袋保存,以便查其原因。④输血用的血袋、输血器、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封闭袋中由专人送回血库,至少保存24小时后,再按相关规定处理。⑤护士应将与输血有关的化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同意书放入患者的病历中永久保存。⑥在输血结束后的1~4小时内,每隔1小时都应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倾听患者及家属的主诉的症状改变状况。

虽然临床输血是医生、护士及血库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工作,但是护士是输血治疗最后的实施者,在输血过程起重要作用,稍有不慎,出现的任何血液差错都可能导致不良及严重后果,据统计临床输血出现差错和事故70%是人为所致,而人为因素所致差错和事故大多是护士在输血过程的操作和护理不当或疏忽所致,在临床上,如果护士有较为丰富的输血知识、良好的责任意识、严格地按照安全输血护理常规操作,则可避免由于护士环节造成的输血反应事故发生。

篇2:输血过程的安全护理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甚至发生的并发症[1]: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临床输血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临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依法行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我们做为护士应遵徇法定及院内规定的输血制度,以确保输血安全。掌握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2.1、全血和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 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穿刺;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双头输血器)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对于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幼脐带血移植病人输血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2、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4~26℃,轻轻振荡;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用输血器输注;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冰箱暂存;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小板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3、血浆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0℃以下,融化后应尽快取回;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用输血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浆原则上需同型输注;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浆有特殊要求,一般输注AB型血浆,应特别注意。2.4、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 冷沉淀是从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ml;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后,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可以加入10~1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不主张静脉推注,建议选择输血器输注;原则上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严格按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执行 3.1、输血前的护理 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3.2、采血 据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规范填写病人的住院号、病床号、姓名);检查病人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如病人在输液时必须应选另外部位,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加强核对,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抽血完毕,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输血科或血库。

3.3、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最好能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者姓名),应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科(或血库)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查验。3.4、输血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有文献报道[4],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5],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

3.5、输血后的护理 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6、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疼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的症状。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病人有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或血血反应的原因。

4、小结

篇3:成分输血过程的护理

评估与心理护理:在输血操作进行之前, 护士一定要清楚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患者的血型以及本次输血所用的血液的类型、输血的目的等, 预测可能在输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可能发生的风险。除此之外,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 尽可能地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 以平稳的心态面对, 同时经过输血前的这一过程, 要尽可能地达到护患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 取得他们的信任, 只有这样, 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得到他们的积极主动的配合。

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 (抗-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 对患者在治疗前的所有检测结果详细掌握, 并尽早发现阳性结果的患者, 及时上报相关单位或是个人, 做好一定防护措施,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医源性传染, 减少纠纷, 对整个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1]。

严格核对医嘱, 按照护理常规进行三查八对。如有不符, 通知输血科查明原因, 另行安排。

输血时的护理

选择比较粗大、弹性好、相对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等, 必要时可利用中心静脉导管, 以保证输注通畅。凡是输注血液制品必须使用一次性带有标准滤网的输血器。因为同一输血器连续使用>5小时时, 部分血液成分沉淀在过滤器上, 不仅影响输注速度, 还可能导致细菌繁殖, 所以必须及时更换。

需要在同一时间输入几种成分的血时, 一定要按照规范的顺序进行输血。另外, 对于输血中不同成分的血应使用与其对应的装置进行输血[2]。在输血小板的时候要首先保证血小板在血袋中悬浮, 在保证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的情况下用最快速度输入, 这样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止血能力。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输注前均在37℃水温箱内快速融化;按医嘱结合病情严格掌握输注速度, 一般5~10ml/分。

输入2人份以上血液制品时, 二者之间一般应输入适量生理盐水。而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病人耐受的最快速度逐袋输注, 也可以把几袋冷沉淀逐个进行混合, 同时在血袋出口处用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的稀释后再进行输注。在输血时要注意开始时一定要慢, 确保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地加快输血速度, 但是速度加快以后一定要保证有人在旁密切观察患者一切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要经常问患者目前有无明显不适感。

输血后的护理

输血后及时做好登记, 并将条形码贴在交叉配血单上, 随病历妥善保存。输血后血袋放冰箱低温保存24小时以上, 如患者无不适, 可按医疗垃圾处理。同时, 输血后护士对患者的询问和关心必不可少。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发热、溶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若发现患者有发热、寒战等症状, 应立即报告, 暂停输血, 保持静脉通路, 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 查明输血反应的原因。

讨论

护士必须熟悉输血知识, 掌握输血操作技术、输血过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以保证输血安全, 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爱华.手术或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7) :1081-1081.

篇4: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把握了每一个护理环节,消除了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论:重视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儿科;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34-01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1]。

1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等。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1.2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3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病房管理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5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2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

2.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3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環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

2.4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3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再者小儿输液量小,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的尽量使用输液泵、推注泵。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PICC,密切巡视注射部位,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位给予25%硫酸镁湿热敷,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

3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新.儿科急诊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9,37(8):24-25.

[2]李淑荣,郑玲.规范护理行为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2012,2:69.

[3]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6):67.

篇5: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确定输血后,当班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要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采血要求:一次采集一人血样。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又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4.取血时护士携带领血单到输血科,与输血科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有效期。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交配血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及血液有效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

(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及交文配血单,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定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及交又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2)核对患者腕带,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服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没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先慢滴5-10分钟,再根据医嘱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①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②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③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因。

(6)执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录单、输血记录单、输血核对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执行时间。(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及“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送问输血科

7、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卡、“腕带”识别外,清醒患者还应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询问患者姓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可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8、输血反应的预防:(1)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起反应,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应在30mim内输入,避免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血液必须经二人以上核对后方可给患者输入认真查对血装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色,界限不清,提示可能有溶血,不能使用。

(3)血液内不可随意加人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物和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注两袋以上血液时,应问隔输人注射用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滴速,对患有心、肺、肾疾病患者或年老体弱、婴幼儿等患者输人的速度宜慢。

篇6:输血安全护理措施

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2、全血及红细胞应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4小时之内完成全程输注

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5、先慢速滴注15min,观察患者的反应。

6、输注顺序:几种血制品同时输注时优先输血小板和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

7、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地输入(60-100滴/分)。1个治疗量血小板应在20分钟之内完成全程输注。200ml病毒灭活血浆应在2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1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完成全程输注。

8、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皮肤过敏反应

②寒战、发热

③腰痛、血尿

④四肢抽搐

⑤其他

9、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停止输血(血制品)→无菌封存血液制品→更换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通知输血科→根据医嘱用药、处理→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上报医务质控部

10、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管。

11、准确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12、输血后24小时内将血袋及输血反应报告单送返输血科。

备注:《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输血前评估栏、知情同意书栏每次输血至少填写一次。

篇7:一、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师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谈话,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执行输血医嘱后,打印条码,准备采血试管,核对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凡申请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

3.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试管,床边双人查对患者信息后,按照备血样本采集流程采集血样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记录采血时间,由专人及时将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逐项核对签收。

4.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交叉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血标本。

5.科室派专人到输血科取血,严格“三查八对”,核对信息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取血。不符合要求的血制品应拒绝领用。

6.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一般在2h内输完,最长不超过4h,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轻轻晃动,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制品中不得加入其它药物。

7.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认真检查血液质量,双人核对交叉配血结果等各项内容并签字;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确认受血者信息与配血报告单相符;输血时应挂上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请患者参与核对血型。

8.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血速度应先慢后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

9.怀疑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师和输血科处理。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连同原袋余血返还输血科查明原因。

10.输血结束后,再次核查患者,填写输血护理核对记录单,与临床用血记录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一并存入病历中;将血袋放入专用的存放的黄色垃圾袋中,由工作人员及时送输血科冷藏保存。

篇8:产科安全输血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1月我科输血患者30例, 年龄16岁~35岁, 其中妊娠合并贫血5例, 胎盘早剥6例, 前置胎盘出血3例, 产后大出血10例, 子宫破裂3例, 血小板计数低 (<50×109/L) 3例, 部分患者出现意识模糊, 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出汗, 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血红蛋白 (Hb) <30~90g/L。

2 输血安全措施

2.1 掌握有关输血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法律文件,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了解这些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依法给患者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输血申请程序, 掌握有关血型, 输血适应证, 常用血液制品的性质、特点、输注方法, 发生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应急处理方法。严格查对制度, 确保安全;执行无菌技术、标准预防, 防止职业暴露发生。

2.2 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

对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进行评估, 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方法, 输血中应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 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护理中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进行必要的解释, 态度和蔼, 并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

2.3 正确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正确与否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标本采集前查看病历, 《输血知情同意书》上患者或家属是否已签字, 是否已查输血常规。确定输血后, 护理人员持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采血管, 前往患者床边采血, 认真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腕带标识等信息, 1次只为1例患者采血, 禁止同时采集2例患者的血标本, 以避免差错。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 如果患者在输液时, 需选另外部位采集, 以保证标本质量。抽血完毕, 记录采血时间, 并将标本尽快送输血科。

2.4 安全取血

护士凭取血通知单按时到输血科取血, 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取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的患者信息和血袋上的血液信息,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血型、供血者血袋编码、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保存血的外观和内容物。核对无误后双双签名取血, 同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查验。

2.5 输血前查对

血液自输血科取出, 在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取回病房后由2名护士对患者资料、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袋完整性、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及血液外观进行核对。有文献报道[1], 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因此, 应认真执行床旁核对, 由2名护理人员在患者床旁共同核对有关信息, 特别是患者的信息, 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混匀, 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确保静脉通路通畅, 检查输血器必须具备过滤功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准确及时记录输血护理单。

2.6 安全输血技术操作要点

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入, 输血通路为独立通路, 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前一袋血输尽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输血起始速度宜慢, 观察15 min, 患者无不适后, 根据病情、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如需加压输血, 可以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加压法。在输血过程中, 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以便及早处理异常情况。患者无输血不良反应及其他特殊情况, 不得在输血中途拔掉输血器, 以免造成血液人为污染。

2.7 输血后的观察及处理

输血结束后, 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 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保存。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 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至少24 h。

2.8 出现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应急程序

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但同时应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及患者的体质等原因, 仍有3%~10%的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 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出血倾向、心脏负荷过重、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开始输血前;开始输血后15 min内;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时观察1次;输血结束后4 h。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应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 用生理盐水维持通路, 立即报告医生及护士长, 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无菌封存血液制品, 协助医生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 送输血科检测, 及时做好抢救记录。

3 结果

5例妊娠贫血孕妇安全输注浓缩红细胞后, 血红蛋白升高;3例血小板减少孕妇, 输注血小板后, 血小板计数上升, 安全分娩;22例出血孕产妇, 输注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等, 配合手术完成抢救过程, 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30例输血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好转出院。

4 讨论

4.1

输血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 提高血压, 改善微循环;能增加营养;能供给各种凝血因子, 有助于止血;能增加免疫球蛋白, 增加免疫力, 直接挽救患者的生命。

4.2

安全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 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2]。临床输血操作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有误, 都会影响医疗安全。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输血知识, 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 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认真核对每一环节,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 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4.3

产科临床实践证明, 正确安全的输血, 减少了不必要的输血反应发生, 解除了贫血孕妇的痛苦, 挽救了许多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生命, 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做到安全输血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丽英, 李琦.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误差与输血安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 1 (3) :244-245.

篇9:输血过程的安全护理

患者,女,46岁,因“消瘦半年余,伴大便不畅一周,加重一天”,于2012年5月17日入住本院。

患者入院前半年,因腰骶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及省级医院诊治后,被确诊为子宫癌,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差,消瘦,贫血貌,眼睑轻度浮肿,入院诊断:1、急性肠梗阻,肿瘤引起;2、子宫附件肿瘤晚期伴全身多处转移;3、左下腹包块待查4、极重度贫血;5、多器官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RBC 3.07*10^9/L,HGB 51g/L,HCT19.5%,MCV 63.5fl,WBC 5.3*10^9/L,Nc 81.3%,Lc 8.4%,MON 9.6%,EOS 0.7%,PLT 392*10^9/L

低蛋白血症,TP57g/l,ALB 31g/l,血型"O"型,RH 阳性

临床医生以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向输血科申请悬浮红细胞4u,血浆200ml。

经输血科完成输血前相关检验及交叉配血相符后,临床护士从输血科取回血液,经双人核对,严格按输血操作规程给病人输入第一袋2u悬浮红细胞,血袋号为1011018202,采血时间2012年5月4日,失效日期2012年6月8日。输血过程中前10多分钟,血液输注顺畅,因患者稍感不适,便减慢输血速度,随后便发现血流逐渐变得不通畅至不滴,临床考虑减缓输血速度影响可能,便重颠倒血袋轻轻混匀数次后给予生理盐水更换输血器,后输血顺畅,20分钟左右患者胸闷不适,于是暂停输血,肌注非那根25mg。35分钟后再次输血,前10多分钟输血顺畅,后血流速度逐渐变得缓慢至不滴,临床考虑为病人体质虚弱,血管细导致输血停滴,再次更换输血器重新穿刺,仍出现同样现象。2小时40分后血液再次停滴,共输入血液约1u。临床护士通知输血科医师到场观察处理。

1 处理方法:

输血科工作人员到病房查看后,发现血液在滤网中形成凝块,立即进行如下处理:

1.1 即嘱咐值班护士立即停止该袋血液输注,更换输血器,输注另一袋2uRBC悬液,并密切观察;

1.2 查看更换下的另3副输血器,发现滤网中均都有凝块形成;

1.3 检查血袋内剩余未输完的悬浮红细胞,血液外观、性状正常,无凝块;

1.4 对这袋血再次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复核结果与先前检验结果相符;

1.5 观察另一袋RBC悬液输注情况:输血顺畅,病人无不良反应,直至输血结束。

2 实验观察方法:

输血科将出现问题的剩余血及输血器回收,并进行如下试验观察:

实验观察1、將出现问题的剩余血,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输血器进行输注试验,结果输血器滤网中发现凝块;血液随滴注时间增加而速度减慢,滤网凝块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实验观察2、将血站报废血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输血器进行输注试验,结果输血器滤网中未发现凝块;

实验观察3、收集实验观察方法1滴出的血液,用另一厂家的输血器进行输注试验,结果同实验观察方法1;

实验观察4、收集实验观察方法2滴出的血液,用另一厂家的输血器进行输注试验,结果同实验观察方法,2;

实验观察5、将输血器滤网中凝块涂片,进行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成堆WBC及纤维网状物,WBC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实验观察6、用血袋内剩余血用sysmex1800i五分类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细胞分析:WBC:15.8×109∕L, 推片进行瑞氏染色,镜检作白细胞分类计数,EOS占21%,

实验观察7、收集出现问题的所有血液,用白细胞过滤器进行滤白处理,白细胞过滤器滤网处出现实验观察方法1情况,反复更换过滤器,滤出所收集血液;

实验观察8、将进行滤白处理的血液用上述两个厂家的输血器再次进行输注试验,结果血液滴注顺畅,滤网内没有再出现凝块。

3 结论:

上述实验表明,本例输血不畅和滤网内出现凝块应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引起。

4 讨论:

4.1 造成输血不畅的原因1有由于库血、血凝块、冷凝集素、及输血速度缓慢而导致的输血器管道堵塞;针头位置不妥如穿刺针头斜面紧贴管壁、针孔部分或全部露在血管外;以及血管痉挛等因素,同时也有引红细胞保存时间过长,碎片小凝块增加;或采血不畅致血液抗凝不好;或输血或过滤时未充分摇匀等导致输血器堵孔或过滤器堵孔,但上述记录及试验均表明:前述原因均不是造成此次血液凝固而致输血不畅的原因。

4.2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2有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白血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粘附、趋化、吞噬、脱颗粒等作用,能杀伤细菌和寄生虫,抗过敏反应,促炎症作用等。白细胞离开人体3—5天便丧失活性,但它所吞噬的细菌、病毒、真菌、颗粒仍存在于血液中,当此类血液输注给身体衰弱的病人,常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7。本例患者一般情况差,消瘦,体弱,输血10多分钟后出现胸闷不适,也应考虑由前述原因引起的输血反应。

4.3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在给体弱、抵抗力差的患者输血时,应考虑使用去白细胞RBC悬液6,或输血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3,4,5,以减少临床输血反应;在遇到临床输血过程中在输血过滤器发生血液凝集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将输血器连同剩余血液送输血科、检验科检查,一经查实血液凝固由供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此袋血液即应弃去不用,重新配血给患者输用。

4.4 建议中心血站对献血员的检验增加血液细胞学计数,一旦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此献血员的血液应先进行滤除白细胞处理,再给医疗单位使用。

4.5 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血液在输血过滤器发生凝集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查证,同时也恳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曹晓娜、输血不畅原因分析与对策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77-278.

[2] 张志南、郝玉书、赵永强、王建祥【M 】血液病学576-578

[3] 李健、恽英、韩增红、田丁 白细胞过滤器防治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初步效应 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22.

[4] 谢如锋、许亚勇、徐澄清、柏乃庆 白细胞过滤器及其应用 中国输血杂志1995.8(2)102

[5] 于洋、刘景汉、欧阳锡磷等 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中国输血杂志2003.16(3)180-181.

[6] 贺润年、庞静 去除白细胞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现状 延安大学学报2008.6(1)21-22

上一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具体总结下一篇:抗旱救灾个人先进事迹丹心谱写抗天歌——记##镇抗旱副指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