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指标

2024-06-23

学生发展指标(共11篇)

篇1:学生发展指标

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着新的形势,如何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一项应该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而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党员发展综合指标考评体系,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科学教育和管理的第一步。1研究现状课题组通过走访广东省若干高校,总共进行问卷调查五次,前三次覆盖三所高校,分别随机抽取657名(按有效问卷数量统计,下同)、451名、885名大学生作为调研样本;第四、五次覆盖八所高校,从中随机抽取2150名学生党员作为调研样本。通过对高校党务专职干部、专家学者、学生工作一线工作者、专业教师等进行咨询、调研,全面真实地了解大学生党员的现状:1.1 重视结果管理,忽视考评管理课题组成员通过与大学生党员进行日常接触,并结合当前高校党务工作实践发现,由于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的考评不到位,部分大学生在入党后存在政治素养不强、理论水平较低、学习成绩落后、社会实践不积极、日常表现一般等现实问题,一些党员甚至仍未清楚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的党员发展研究引起了不少高校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大多是基于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本身的研究,却忽视了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管理,即考评实效性的管理。1.2 缺乏统一的原则指导各高校的考评没有统一的原则指导,如有些高校进行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考评时,大多只局限于党内的评价,而平时与党员日常生活学习接触较多的非党员却并没有被纳入评价主体;有些高校只从理论上强调考评体系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但往往没有前期调研准备,也没有系统论证过程和有力依据支撑,主观随意性较大,往往偏重于某一个方面的表现,或者过分注重学习成绩,或者过分注重工作能力,一些成绩优秀,但其他方面表现不积极的,也会被确定为积极分子,从而加入党组织,而这些学生党员由于在入党前接受的考评不够全面,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表现平平,难以树立榜样作用。1.3 缺乏健全的党员发展考评体系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探索出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考核评价模式,并各具特色,但普遍难以形成完整的考评体系。部分高校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管理机制的不足,开始对大学生党员考评体系展开研究,有的高校正在研究或计划建立考评指标或考评体系,但大多是处于设想和研究阶段,尚没有实施;个别高校,如广

篇2:学生发展指标

二、入党积极分子质量指标

1、一月一篇思想汇报(交下班党员)

2、一学期一篇党的理论学习论文(交下班党员)

3、一学期至少两次向下班党员主动交流思想

4、一学期至少有一次体现其积极性的行为与表现

5、一学期比上学期有进步

三、党校学员学习质量指标

1、五次课内学习

2、四篇学习心得

3、三次学习讨论

4、两次党性教育活动

5、一篇党的理论学习论文

四、积极分子入党质量指标

1、经过院党校骨干班学习并结业

2、在一年的考察期内,符合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

3、成绩班上排名中等以上

4、大三大四原则上要求过四级,大二英语55分以上,大一必须是非常突出的,且没有谈恋爱现象

5、必须达到五个方面的推荐认可(团支部推优、下班党员调查意见、班主任、社区主任、年级主任意见)

五、预备党员考察期质量指标

1、一个工作岗位的党性锻炼

2、一学期党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格

3、一学期一篇党的理论学习心得论文

4、一个月向支部书记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汇报一次思想

5、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较入党前有大的进步,且有实证表现

六、正式党员管理教育质量指标

1、一学期党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格

2、一学期三篇思想汇报

3、一学期一篇党的理论学习论文(2000字以上)

4、一学期有一次明显效果的示范、带动与组织的先进性体现

篇3:学生发展指标

而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学生党员是中国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问题是独立院校党建工作中一个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性

发展学生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活动,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在独立院校中的学子虽然成绩略低, 但是其实践能力较强, 兴趣广泛, 思想活跃, 是一批有素质的知识分子。为了全面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地位, 强化党的组织基础, 学生党员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党中来, 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团结和带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将人才强国的战略切实推行, 并且永葆党的先进性和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力量。

只有发展和培养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者和践行者, 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后继有人, 最终保证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

二、重庆市独立院校发展党员现状

1987年, 中共中央发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的文件, 指明了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 培养马克思主义者也是高等学校的任务, 独立院校也应承担起这一责任, 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

随着独立院校不断发展壮大, 学生党建工作也快速的发展起来, 但是因为独立院校的特殊性, 导致学生党员的发展现状尚未完善。

现今, 重庆市的独立院校有20多所, 建党时间都比较短, 因而党建工作相对落后, 没有良好的经验和规律可以借鉴, 加之独立院校经费不足, 专业的党建工作人员很少, 大多数由辅导员担任, 工作仅限于读文件, 收党费, 谈谈心, 发展党员。而在入党的学生群体中, 出现了入党动机不单纯, 个人素质不达标, 考前突击性入党等等情况[1], 这些实质上反映了独立院校评价体系不健全, 标准模糊化的问题。实际上, 学生入党事宜基本上由个人做出决断, 具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或者通过考试测评、查看资料、听取讲座并会谈等传统方法。只有构建了有效的评价机体系, 指明目标, 量化标准, 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

三、如何建立评价指标

发展大学生党员要坚持“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原则。但是实际操作中, 还需构建更为细致具体的评价标准, 以下是构建评价指标基本遵循的原理:

(一) 筛选甄别的作用

这是评价标准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 即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全面继承党的事业。因此, 通过评判指标我们应该能判断出备选人是否达标以及优劣程度, 并作出相应的选择。

(二) 兼顾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存在, 我们要做是在考虑个性的情况下兼顾全面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因此评价机制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 摒弃只考虑学习或者只考评社会实践等不科学公正的评判方法。

(三) 树立榜样

评价机制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对被选人进行选择的同时也让他们有一个目标。树立符合党的标准的思想先进、能力突出的榜样。以激励大学生进行自我的鞭挞和并且向此看齐。

(四) 可行性和实效性

评价机制应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实施的基础, 并能带来实际的效果。为我市的学生党员发展评判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 选拔党员。这才是我们制定学生党员发展评价标准的最终目的。

四、评价指标的构建

虽然中共中央给出了“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大致方针, 除了要符合党章的要求之外, 还应全面地进行考评, 推动学生党员发展的程序化和科学化进程。以下就是笔者给出的几标准:

(一) 思想政治素养的指标

思想政治素养是难以量化的, 因此我们在此提出几个具体的要求, 我们现在考察大学生是否具有真实的马克思理论功底, 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并做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2]。

(二) 生理和心理素质的指标

身心素质的达标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是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本钱, 否则建设社会主义只能是空谈。第二层是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三观。团结同学, 乐于助人, 热爱集体, 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调节心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 学业素养指标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应拥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掌握应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在这个评价指标中运用现实情况和进步程度相结合以及平时测评和期末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基础是不相同的, 大学生就有良好的可塑性, 只要肯努力并取得进步, 就应该给予肯定。他平时测评的方法避免了考前突击或者一考定一个学期的情况, 可以较为全面综合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术素养。此外还需要考察他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和创先争优的积极态度。

(四) 社会实践和组织纪律指标

除了学业素养和思想品德之外, 我们还应注重他的社会实践能力。这里考察的是他是否具有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需要一味空谈的人更需有解决问题的执行者。此外除了自身的本职工作, 还要考察是否担负起当组织分配的工作, 并努力做好, 承担起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责任, 并依据党的纲领和章程规范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全面提高我市独立院校学生党员的素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我们不能期望事情一蹴而就地解决, 各界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 独立院校本身要不断总结, 提升执行党建工作的能力, 并根据时事动向和本校学生党员发展情况, 不断总结, 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 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桂阳, 张志刚.构建独立院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评价体系[A].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 (6) .

篇4:学生发展指标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量化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54-02

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会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要求入党的人数也大幅增长。在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下,如何把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对入党发展对象进行量化考评是其中的关键。笔者从高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试图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科学合理设置评价内容;既要坚持评价标准,又要客观公平,具有可操作性。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导向,符合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通过量化指标体系让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知道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怎样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自己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应该追求的目标,自觉在学习、工作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合理性原则

高校学生党员量化指标体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标设计科学合理,能真实地反映党员发展对象在政治素质、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从多个层面反映发展对象的整体状况,保证评价结果全面地反映发展对象的综合素质状况,从而将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客观公平性原则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应体现对每一位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的评价都是客观的、公平的,避免暗箱操作、少数人说了算、靠关系入党等情况的发生,按评价标准、程序进行,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客观而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评价。

(四)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一个评价方案生命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各项内容应言简意赅,具有实际内容,具有可操作性。避免晦涩的言语和形式主义,使评价人根据被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得出明确的结论。

(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在设计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时,尽可能将能量化的指标细化和分解。不便于定量的指标可以采用定性描述,要有明确的标准和等级,某些项目明确规定加减分。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的構建主要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共淮阴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从基本条件、政治素质、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五个方面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该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成,总分100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基本条件

结合高校学生实际,学生党员发展标准中的基本条件由四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值lO分。四个二级指标为:(1)年龄要求。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2)入党动机端正。在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中明确表示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积极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认真学习党章,了解党员的义务和权利。(3)党校培训合格。按规定参加基层党委组织的党校学习,并取得党校结业证书。(4)政治审查合格。由所属团委推荐的优秀共青团员,经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人员了解以及必要的函调等,政治审查合格。凡没有经过政治审查或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

(二)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的首要标准。政治素质是党员从事社会政治活动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政治素质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值30分。三个二级指标为:(1)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正确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区别。(2)理论学习积极。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党的历史、领袖著作,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撰写读书笔记,定期进行思想汇报。(3)理论修养较高。定期按时参加理论学习和“三会一课”活动,能积极发言讨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的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

(三)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的主要标准。能力素质是指潜藏在人体身上的一种能动力。包括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针对高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主要考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力素质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值30分。(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是优秀人才的共性,也是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①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勤奋刻苦,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无抄袭行为。②学习成绩优良,专业学习无不及格和重修科目。学习成绩优良,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学金,获得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技能证书。③学习效率高效,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娱乐等方面的关系,学习效率高效。④专业学术能力。在国家、省、市、校级组织的各项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得奖项。获得创新类奖励、称号,发表学术论文、文章或课题结项等。(2)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指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锻炼出来的综合能力。①学生工作实绩。担任班、院、校各级学生干部,工作认真负责,能及时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工作得到学校、老师的认可,并获得相应荣誉。②社会实践积极。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义工进社区等活动中表现积极,认真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并获得相应表彰。③工作创新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取得可以推广的工作经验。(3)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组织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学生党员的组织能力是指运用各种办法组织同学去完成教师、学生组织安排的各类活动和比赛的能力,如学术讲座、文艺晚会、体育比赛、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

(四)道德品行

道德品行是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的必要标准。道德品行分值15分。发展对象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恶意欠费、弄虚作假、欺骗他人、损人利己、破坏公物等行为。

(五)现实表现

现实表现是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的重要标准。现实表现是发展对象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为的综合体现,是发展对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现状。现实表现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值15分。三个二级指标为:(1)组织纪律严明。服从组织安排,严以律己,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没有作弊、舞弊,考试不及格等情况。(2)生活作风良好。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生活节俭,不抽烟,不喝酒;遵守宿舍管理规定,宿舍卫生整洁,按时熄灯就寝;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不怕脏,不怕累。(3)群众基础良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娱乐、休息等方面的关系,与他人相处融洽。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的应用及评价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每一个指标的分值都很明确。通过在3个学生党支部80多名拟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学生中进行试点,结果显示该量化指标体系指标明确,构成比例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的导向功能,能使入党积极分子更加清楚加入党组织需要具备的条件,为其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有利于消除在入党问题上存在的托人情、拉关系等不正之风。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指标体系用指标量化发展学生党员,对量化的具体分值,不能孤立和绝对化地理解和运用,因为党员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往往是难以量化的。我们要把握好定量评价结果的合理和正确的运用,不以绝对分值决定是否发展。对作为入党发展对象的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用数字评价其全貌,而应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学生量化评价的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平时的表现,结合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同学对他的综合评价来进行。

篇5:国家科技发展指标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要求,在编制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时,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使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2%,到2020年达到2.5%以上。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要求目标:

——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

2.2%。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持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2010年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比例为1.75%,2015年目标2.2%。

——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产业技术创新明显加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达到8000 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2010年实际比重为13%,2015年目标18%。

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即扣除了资本和劳动之外的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些因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技术发展或工艺改进,还包括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等。该指标是衡量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了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该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评价的测算结果。

篇6: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小班第二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中班第一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中班第二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大班第一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篇7:发展型班子考评指标半年总结

根据县发展型班子活动办公室的要求,现将我局半年自查总结做如下汇报: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组织了县委中心组学法2次。

(二)、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次。

(三)、拟定了“法律六进”实施方案并开展了“法律六进”活动。

(四)、开展了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五)深入开展“法律大集”活动。

(六)、规范了档案管理。

(七)、按要求及时报送统计报表和简报。上报了半年工作总结及工作简报五期。

(八)、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实际有重点地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2次。

二、基层工作

(一)、抓好组织机构建设。

1、健全县、乡、村三级调访组织机构;

2、街道司法所建所率达90%;

3、有55%的村、屯和80%的乡镇、街道调委会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4、建成一个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5、建立以一个企业调委会组织;

(二)、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1、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6%;

2、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三、公证工作

(一)开展公证为民生服务工作,在社区建立一个服务联系点。

1、建立一个联系点;

2、有服务记录和工作总结。

(二)加强执业监督、实现无错证、无假证。截止目前,并无一起投诉现象发生。

(三)完善原有的五项制度,新建一项制度。

(四)诚信档案、在网上公示。

四、法律援助工作

(一)建立了五个镇内社区法援工作站。

(二)落实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参访。

(三)建立了法律援助人员诚信档案,并上网公示。

(四)提高办案质量,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

(五)提高办案数量,上半年县援助机构办案数量比同期增加10%。

五、律师工作

(一)制定律师参与信访实施方案,与县信访联合发文。

(二)制定律师值班表,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建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并有工作制度。

(四)律师所与一个乡镇(村屯)建立法律服务联系点。

(五)开展法律服务“六进”活动。

六、安置帮教工作

(一)排查工作。

1、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本地下落不明人员、见档不见人、“三假”人员查找工作;

2、5月30日前配合公安机关集中对上一释解人员进行排查走访。

(二)总结报表工作。

1、及时调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

2、简报、信息现上报3篇;

3、按时上报季度、半年、释解人员名单、工作总结及报表。

(三)加强衔接工作。对释放人员与公安部门进行核对。

篇8:浅析企业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一般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主要考察资本积累率、销售(营业)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这几个指标,而这些指标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比率:

(1) 收益留存比率:

这一比率涉及利润分配政策。收益分配不但影响企业的筹资的投资决策,而且涉及国家、企业、投资者、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涉及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等关系的处理和协调。企业应遵循依法分配、兼顾各方面利益以及分配与积累并重的原则。

(2) 销售净利率:

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提高销售净利率是提高企业赢利的关键,而销售净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成本水平的高低。提高这个比率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销售收入,二是降低成本。

(3) 总资产周转率:

这一比率揭示了企业总资产实现销售收入的综合能力。企业要联系销售收入分析总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流动增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安排是否恰当。此外,还必须对总资产的内部结构以及影响总资产周转率的具体因素进行剖析,提高这个比率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销售收入,二是处理不适用的资产。

(4) 产权比率:

是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反映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企业投资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这个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所以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产权比率。

二、对企业发展能力指标的评价

发展能力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仅反映当期的情况,只能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方向,在现实的运用中缺乏实际的可行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该类只代表与四个比率的稳定取值相一致的销售增长率。若是公司的销售按照不同于这四个比率的任何比率增长,这当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率就必须改变。这意味着当一个公司以超过它的可持续增长率增长时,最好能够改善经营,或者准备改变财务政策,避免因快速增长引起的资金紧张而导致公司破产,即成长性破产。因此,企业决策者在企业增长速度和资源限制两者之间做出明智权衡。但上述指标,如果不能恰当使用,容易发生决策偏差。

增长的比率分析,缺乏真实性和可比性。由于该指标仍采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绝大多数指标,这些指标又极易被人为操纵,因而在现实中其真实性和有用性就值得怀疑。同时,由于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其中有些投资收益是扣除所得税的,而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则包含所得税,所以,在企业前后期或企业间对外投资比重不同的情况下,有关指标的分子项使用利润总额,就无法正确衡量前后期或企业赢利能力的高低。因此,该指标既不能准确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也不能用以衡量资金成本的高低。

财务管理的策略主要是关于出资者的财务策略,即股东权益的变化、资产的变化,而没有注意债权人的财务策略,更没有考虑经营者的财务策略,其中心思想是“股东至上”的思想。从该指标可以看出,对于影响财务可持续增长因素的分析仍旧延续着出资者财务的角度,认为财务可持续增长是股东权益的增长,而不是资产的增长。

三、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分析

由于目前企业发展能力所运用的评价指标,有上述固有的局限性,同时企业的发展已不再是仅仅通过自身的积累模式来实现。企业并购方式能迅速扩大其生产或经济规模,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使企业快速扩张,形成强有力的经营,并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因此,很多企业的快速扩张,首先选择并购方式。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笔者认为应引入现金流量、财务成本控制和财务激励约束机制,改进现行的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

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把企业发展能力与企业的并购重组结合起来分析,将净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结合,引入以下公式:

净利润=现金流量净利率×现金流量净值

留存利润率于是便与现金流量发生了这样的关系:

留存利润率=1-股东支付率=1-股利÷(现金流量净利率×现金流量净值)

这样,我们就将财务上的净利润转化为现金流量指标,引入现金流量后,将有助于企业的并购与重组。通过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中,使得对被并购与重组对象的分析更加趋于现实,既分析了财务的成长潜力,又分析了财务的现金流量能力从而使得对被并购与重组企业的财务分析更加实用。

从财务成本控制角度分析,对于财务控制概念的导入,我们仍旧从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比率销售净利润率入手进行分析:

销售净利润=净利润÷销售收入=(总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

同时我们可以再将另一个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销售收入÷(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因而,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处理就建立在对总成本的控制和对资产的控制两个方面。对总成本的控制建立在财务控制的范围内,这时财务控制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对于资产的控制要建立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分类基础上。通过这样的进一步细分,将财务危机的管理和财务控制联系在一起,使得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财务危机控制的作用,从而完善了财务危机管理的内容。

从财务激励约束机制角度分析,把企业发展能力和资本结构的分析联系起来。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属于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的结合点,它的核心是资本结构安排约束。从资本结构理论可以看出,财务激励约束机制致力于解决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它强调对经营者的激励,同时又改变了传统财务理论中股东的绝对作用,强调了债权人的作用,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来增加公司的价值。通过对财务冲突的分析,进而优化资本结构,使得企业发展能力得以保证。

企业适度负债,可将经理人员与债权人、所有者的利益联系起来。一方面,可约束企业决策层将现金用于赢利能力较差的投资或低效益的扩张行为(因要考虑偿还需要);另一方面,偿还的压力使企业决策层为了避免清算失去权利和利益而设法提高资本收益率,从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适度负债会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恰当安排资本结构可以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当然,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恰当的负债比例,以防止企业由于过度负债而导致低效率的清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仅从资本积累率、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分析是不全面的,还应结合现金流量、财务成本控制和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企业收益留存比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为核心比率,以现金流量、财务控制和资本结构等为核心变量进行分析,改进现行的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篇9:学生发展指标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课;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教学评价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教育界提出,它是和传统的奖惩评价相对应的,不以奖惩为手段,以提高被评价者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中职计算机操作课中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考试,而且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教育部最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大纲》中提出:计算机课程教学不光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及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对学生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据此进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设,能有效完成教育部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计算机信息综合人才。

2.中职计算机操作课学习现状

目前,中职计算机操作课还未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在具体的计算机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机学习效果不佳。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等。二是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只是一味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三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计算机相关理论和技能学习不感兴趣。四是计算机学习意志薄弱,易受到外部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学习习惯不好。

二、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技能

一方面,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考察,主要是计算机教材中的信息、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等基本知识,比如一些基础应用软件的相关知识、病毒防范等。另一方面,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比如文字输入、常用工具的使用、办公室应用软件、搜索引擎、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技能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计算机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发展,必须进行计算机能力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第一,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计算机学习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积极探讨问题的答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信息选择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三,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另外,学生还应具备团结合作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反思及进取能力。

3.计算机学习态度

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态度:一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毅力。二是计算机课堂学习态度,主要是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按照老师要求进行相关的计算机技能学习,并自主学习,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三是树立社会道德意识。

三、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及方法

1.发展性评价指标内容

发展性评价指标主要是从发展性评价主要内容中筛选而来的,主要筛选方法有文献法、经验法、调查统计法等,本文采取的是调查统计法。先设计问卷,主要指标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技能、文字输入技能、办公应用软件、网络应用技能、多媒体技术应用技能、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能力、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反思及进取能力、计算机学习态度、计算机学习兴趣、社会道德意识等,设有五个等级——特别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极不重要,然后分别对学生、教育专家、计算机教学老师、学校领导等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发现上述指标都很重要,所以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就以问卷中的指标为最终指標。

2.发展性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在进行学生评价之前,要组建评价小组,成员有教育专家、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学老师、学生代表等,成员专业性和分量不一样,自然分值就不一样,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进行相应的赋值,综合考虑之后采取特尔斐权重法(权重是各指标在目标评价中的不同系数)进行相应数据的计算,得出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发展性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内容更加完善,方式更加多样化,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正确的评价,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发展性评价涉及内容多、专业性强,所以难度比较大,且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相信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富.关于基于学生“执行力”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金色年华,2012,(08).

[2]曾锦璋.中职计算机操作课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职业教育,2012,(04).

[3]薛艳红.中职计算机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10,(07).

篇10:港口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的构建

————基础资源和环境建设

摘要:通常我们在评价港口码头时都是从码头的作业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评价。但同时码头的评价也要看它的拥有的资源和环境状况,码头的基础资源是码头发展的先决条件,它由港口码头的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组成。港口码头的发展历史悠久,一路走来其的面貌改变了不少,可给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了不少的影响······

(一)港口评价指标的意义和分类:指标是一个企业根据其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奋斗的目标.港口生产经营企业作业评价指标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状态和生产经营目标的数值.港口指标的种类有:港口作业指标,港口经济活动评价指标.其中港口作业指标由吞吐量指标,装卸作业指标,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指标,港口生产设备运用设备指标,港口能源消耗指标,港口生产质量和安全指标组成.今天我们要从码头的基础资源,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智力支持系统,安全能力及创新能力几个指标来对港口发展进行讨论.(二)港口码头的基础资源:一个港口码头的发展的好与差不但与港口作业指标和经济

指标有着直接关系更与此港口码头所拥有的基础资源密不可分。港口的基础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自然资源是指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占据的资源.因为港口建设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水陆域、必要的泊位水深、良好的气象等条件是现代码头长期充满活力的必要保证。港口的发展还需要有发达的经济腹地条件,为港口提供稳定的货源。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港口码头建立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要修建港口码头地理要求有:足够宽阔的堆场、便捷的交通、合适的岸线长度等。足够的堆场能够保证货物的流转能顺利进行以保证船边的装卸工作的正常完成以及为装船的和卸下船的货物的堆码;众所周知港口码头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因为大量货物在这里的流通,码头必然成为水路、公路、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连接中心,交通是否方便也是一个评价港口发展的重要指标。码头的岸线长度从某些方面决定了该港口的装卸能力,岸线长度直接关系着一个能够安装多少台码头装卸设备和设置几个码头泊位。另外,除了码头的地理条件外,码头的自然条件还有必要的泊位水深、良好地气象。通常我们会说某航线是否适航,特别是内河航道就是指该条航道的水深,如果某港口码头的水深不够会给来停泊的船只造成诸多的不便,也会给传播的装卸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危险性,故必要的泊位水深也是评价以讴歌港口发展的指标之一;一帆风顺是人们对除外远行之人一路平安的美好祝愿,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水面风浪对船只的影响,可以说气象是影响船只安全的最大因素了,所以船只都更愿意选择气象状况稳定安全的港口停靠。良好地天气状况不仅对船只的航行有利也有利于港口的装卸,船只在码头的停靠每一天都需要一笔巨大的费用,特别是定期租船且不论在港一天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果承租人延迟交船都将产生一笔巨大的费用。

另外,除自然资源以外的后天性人为资源也是评价港口码头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些指标包括港口的装卸设备资源、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港口人力资源、港口管理水平等。先进的港口必然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但能提高港口码头的装卸运输效率同时还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是否是先进发展的港口码头可以考察其是否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未来港口码头机械设备的发展方向有:1大型化2.自动化3,环保化4.高速化。先进的机械设备只能从表面上让港口码头看上去更先进更现代化一些,只是某些方面码头的某些指标达标了,要看一个港口码头的通货状况,还要看港口码头的机械设备利用率。很多港口由于错误的规划购置安装了多余的机械设备,从而导致了这些机械设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机械设备利用率指标就是体现了港口机械设备的利用状况,也反映了一段时间内港口机械设备货物流通状况。另外,港口除了客观的自然资源评价指标和硬件机械设备资源外,还有主观化的评价方面:港口人力资源和港口管理水平也是评价一个港口好坏的一种指标。一个和个的港口必然有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优秀的技术操作员工,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学历,对港口码头的各项业务都非常熟悉和对港口码头的作业能力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港口码头的发展做出正确并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技术操作员工应该具备有效的操作能力证明和强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如码头跨运车驾驶员应该有相应的驾驶证明和出色的驾驶水平。如此,码头的各项作业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三)港口码头环境支持系统:港口码头的发展历史悠久,自人类有了船开始码头就开始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随着贸易的开展而逐渐发展壮大。港口码头是见证人类发展的标杆,陪同人类走过了几千年也将和人类继续走下去。当然,前提是港口码头环境的到很好的保护,然而今天的港口码头环境问题诸多:【1】部分港口空间布局同质化,影响岸线环境资源有效利用,港口扩张占用岸线的发展模式仍显粗放,岸线集约性利用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希望以港口经济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局部地区港口建设过热,在岸线利用上没有统筹考虑,造成了局部区域港口空间布局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港区空间布局同质化问题,影响岸线和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2、关键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缓慢,港口行业中油品码头油气无组织排放、煤炭和矿石等干散货码头粉尘污染、船舶压载水外排等产生的环保问题较为突出,但相关环保措施的推进仍十分缓慢。油品码头油气回收系统的建设停滞不前,煤炭和矿石等干散货码头粉尘污染治理推进缓慢,船舶压载水生物灭活技术储备不足,未建立完善的港口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3、港口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港口规划环评审查时序较为滞后,执行规划力度不够。审批后及运行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力度不足。总体上港口的行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港口运行期间环保监督和执行力度不够。重审批、轻验收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缺少后评价工作,港口项目建设后,长期和累积性的影响在技术评估和管理要求上尚未有明确的要求。鉴于以上问题,当前港口应采取的措施有:

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港口空间布局,完善港口群规划研究,对各港口群内主要港口的功能地位、组织模式、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统筹优化港口功能和发展规模,合理配置港口岸线。通过规划环评,统筹新港区与老港区合理分工和功能定位,合理利用和保护港口岸线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重新审视地方政府关于中小型港口规划的控制要求,实行备案制,并在规划中明确控制要求。进一步考虑公用和企业码头关于岸线资源和货物运输能力的占比关系,合理利用公共资源。

篇11:学生发展指标

答:

1、转变观念,树立全面的创新意识。

创新观念和意识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把观念和意识转变过来了,才有可能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因此,必须树立一种系统创新观念,将技术创新视为全局的重要任务,使煤炭开采、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营销与销售等过程都纳入企业的全面创新体系;树立开放的创新观念,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相关技术资源,按照。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进行创新,树立系统创新观念,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消化、创新的结合,系统地推进煤炭企业技术进步;此外,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和环保技术的创新,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2、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技术管理体制,彻底摆脱传统体制下技术创新的各种弊病。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宏观上,煤炭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利于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微观上,煤炭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利于煤炭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按照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特殊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力与资源条件,使技术创新成果更能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3、加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

借鉴国内外企业技术研发的成功经验,由企业提出研究课题并提供经费,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完成研究课题,实现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并将研究重点转向企业急需的课题,使研究成果成为企业所需,从而解决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难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上一篇:昆山市小学四年级下下一篇:财务管理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