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

2024-06-20

学校教育管理(精选8篇)

篇1:学校教育管理

[摘要]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屡屡出现倒置,使管理陷入一种僵化而单一的模式中。因此,大力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病,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必须以创新为轴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创新管理;教育管理;教育改革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能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修正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优化与完善。

一、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1.应试教育“只手遮天”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校仍然以考试作为衡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唯一指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教育管理呈现出单一性:目标单

一、内容单

一、手段单一。学校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成绩做服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最重要指标,考试成绩好的学校能够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诚然,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场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需要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显性指标表现出来,但是“唯分数论”会让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从而不得不放弃其他受教育的机会。这样的学校管理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师生共同陷入课本与题海建筑的壁垒中。2.同构同质僵化单调我国的学校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校长,主要负责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原则。第二个层面是副校长,负责学校具体工作的安排和分管。第三个层面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可以看出,学校的组织结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纯的,指令从下达到执行的速度比较快。但是这三个层面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管理内容的制定是否科学与规范,是否能够满足本校的实际需要。这就使得学校的管理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状况,一是沿用了几十年的管理模式仍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牛拉车”,二是全国各地的学校对于某些新型教育模式的趋之若鹜。当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诞生后,全国各地的学校都以考察、交流、学习的模式照搬,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致使好的管理方法也并未能产生好的效果,最终半途而废。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照搬的模式会导致学校的管理千篇一律,丧失属于自己的特色。3.继承发展不做处理一个优质的学校必然有延续多年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在提倡变革和创新,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过去积淀下来的传统彻底否定,则使教育的延续性遭到破坏。尤其是学校管理干部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后,年轻的领导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倾向于使用“休克式改革”,重新打鼓、另外开张,完全无视过去管理经验中的价值。最终造成学校的历史和人文割裂,在文化上呈现出生硬的气质,完全违背了教育管理的初衷。4.管理工作缺乏作证学校的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学生,他们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阶段,思维和情感都比较活跃,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要因地制宜,但这并不代表其教育管理是盲目和随意的。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教育工作者的管理目标如果和学校的管理目标不一致的话,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最可怕的是,学生的管理无章可循,把握不好度,就会被看作是专制和任性,从而把学校变成各种教育方法的实验场,这种错误的定位最终导致教育工作没有完整的体系,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基础松软。

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1.科学发展,绩效先行教育管理的目标不应该局限于改善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排名,而应该考虑社会的需求。所以,学校管理教育的创新最终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让教师正视学生的发展规律,正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教育大方向的指引下,建立一种科学的、长效的培养机制,把学生的各个指标放在一个体系当中进行考查,使应试教育中单一的考查方式逐渐被淘汰,得出的考查结果是这个体系的整体表现。同样,对于教师的考查也要和学生的考查指标相一致、相吻合,并以绩效的形式予以保障。这样一来,教师就会自觉地探索提高学生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然后落实到工作中,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在落实层面变得丰富灵活,引人入胜。2.创新素养,校长先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个人的创新素养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程度。所谓的创新素养是主动吸取知识、培养技能,敢于尝试、谦虚谨慎。创新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妄自尊大。它是要站在教育的客观规律上,通过认真研读本校的实际情况,从个人的意识观念中提炼出一条思想轴线。所以,校长要站在传统教育管理和创新教育管理的中间,一边延续传统教育管理中的精华,一边审视传统教育管理中的缺陷,然后去粗取精,客观地运用到自己的管理中。那些追求政绩或是视己为官的作风,都不会对创新素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3.创新管理,科学先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来不缺乏边思考边探索的先行者。教育管理者要解读教育的形式、预判教育的趋势、形成教育的模式。可以是教无定法,但是不能教育无法。在管理中能拥有一个辩证的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教育管理者要走出校门,去教育管理比较成功的学校进行观摩、学习、考察,也要去尚处于落后状态中的学校去观察、研讨、发现。这样一来,管理体系的建立才能是立体的,管理者的头脑中才能清醒地甄别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什么是可以尝试的、什么是绝对不能触碰的。进而在本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不出现盲目的模仿与崇拜,也不会出现妄自尊大的止步不前。4.理论实践,人才先行在学校的创新管理中,人才作为最基础的元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着重培养理论和实践双优的管理人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立一个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当下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结合理性的思考与设计,为学校的创新管理寻找合适的路径,并提供最及时的咨询与帮助。学校内部要把人才的培养计划纳入学校制度中,成为常态管理的一部分。每个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主题培训,每个学年和兄弟学校轮岗交流,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进行农村支教等教学服务。让教师在各种教育环境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主动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校既有独立的人才,又有高质量的队伍,管理进入高层次的创新中,不至于在低层徘徊不前。总之,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人性化、动态化的过程。管理者要想让管理价值发挥出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强化开放和多元的管理目标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把管理的制度、管理的理念、管理的对象都放置在变革的环境中,不断填充新的内容,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未来的实际使用储备,真正实现管理的创新,回归教育的初心。

[参考文献]

[1]张溢.论创新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6(29).[2]谭长明.关于当代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

篇2:学校教育管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幸福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文教局给幸福小学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现就本校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恳请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校位于锦州市太和区东王屯村,是钟屯乡中心小学的一所分校。学校占地7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5平方米。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6人,全校教职工19人。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太和区文教局、钟屯乡中心校的各项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规范学校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制度要效益”的办学理念,力争使我校达到了“四化”,即管理规范化,质量最优化,关系人文化,制度科学化。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化班子队伍建设,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学校的工作领导必先行,老师们才能从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有成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四人:校长、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工会小组长。我们四个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统一认识,形成了“管理是基础,管理出质量,管理树形象”的理念,为全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思想保证。

1、明确职责,民主管理

学校班子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定位:任校长负责学校的后勤和体卫艺工作;大队辅导员张元红老师负责少先队工作,主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会小组长杨复春负责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我们要求领导认真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学校每一件事都由领导班子成员民主协商解决,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体现学校管理民主化。

2、自强自律,无私奉献

作为一校之长,我首先做到自强。每天早早到校投入到工作中,同时我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两年来,获得省级优质课两节,市级示范课、优质课两节。任校长更是早来晚走,辛勤工作。

在领导的感召下,教师每天都早早到校,陈素英老师几乎每天七点前到校,每天义务献工40分钟。<莲山课 件 >

教师忘我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东王屯村和侯屯两个村,每个学期都为学校投资维修校舍,增添设备,使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本学期,东王屯村出资25万元粉刷教室、修建花坛、更换木门为防盗门、购买学生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强化师德师风管理,全面提高师德修养

1、强化学习和考核,提高思想认识。

我校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强化师德考核。学期末,教师要对自己在一个学期的师德表现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形式进行汇报,之后进行自评、互评、领导评,使师德考核公开、公正,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培养阳光心态,创造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实现人文化管理是我们的目标。为此,学校的事物先由校务委员会成员共同商量,大家一致通过,再付诸实施。同时,我们以工会为纽带,倾听教师的呼声。学校工会小组长杨复春老师抓好了食堂管理,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每位教师过生日,工会为其过一个简单的生日。让教师生活舒心,工作顺心,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用我们教师的话说“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再累也甘心”。

三、落实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生命,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我们加大了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

1、强化有效教学

我们严格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牢固树立“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思想,我们做到了“三抓”:一抓有效备课。我校成立了低年组、高年组和科任组三个备课小组。教师在年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每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观看农远培训光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思路、推敲教学方法,还进行组内互听互评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二抓有效上课。每学期学校领导要进行常规听课,同志之间互相听课,乡教研室领导推门听课,听课后及时和上课教师交换意见,检查其教案并将其建议附在该教师的教案上。学期末的考核课由全乡领导、教研组长和工会小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共同听课打分。我们鼓励广大教师使用农远设备上课。学期末,每位教师在乡考核课上都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就连45岁的刘学文老师也将农远资源应用得游刃有余。现在,农远教室成了大家抢着上课的教室,为了解决农远教室太少的问题,我校本学期又将音乐教室开辟为光盘播放教室,这样,为教师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创造了便利条件。三抓有效作业。学校不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及时总结将情况反馈给教师,使其尽快改进作业中的不足。此外我们鼓励教师设置个性化作业:例如一、二、三年有口算卡,四年一班设置题签作业,五年一班有课前预习笔记。

2、培养学生特长

我校开设了剪纸、七巧板、经典诵读、硬笔书法、语文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校本活动课程,开展了每天一句话,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每周写一篇日记,每天学会一句格言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特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校学生在锦州市文教局和北方书城联合举办的“北方书城杯”硬笔书法大赛中九人分获金奖、银奖和铜奖。在近两年,辽宁省举办的科幻画大赛中,我校有30余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

3、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我校开展“打造书香校园,多读书,读好书”活动,校园掀起了师生读书的高潮。每周一、三、五早自习为语文晨读时间,周二、四早自习为英语晨读时间。两科教师必须在前一天放学前,把第二天晨读的内容和要求精心布置好。第二天晨读时,教师要巡视检查,对不合格的同学自习课要单独辅导。学校设置晨读记录,各班由专人记录,学校不定期抽查。为了保障学生读书时间,我们还开设每周四第七节为全校统一的阅读课。每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班级建立读书角,学生在教师或班级干部的带领下,进行读书活动,同时写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办读书小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三月份,在全乡的读书汇报会上,各班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学生读书的收获,受到中心校领导的好评。

四、落实“生活德育”观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我校德育工作坚持“生活德育”理念,充分挖掘各科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开展丰富的养成教育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三管”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管住口、管住脚、管住手”活动。在少先队辅导员和值周生的督促下,要求所有学生做到“五不”,即不乱扔垃圾,不打架,不骂人,不攀摘花草,不乱写乱划。为此我们开展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拾起垃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全面养成了文明守纪的良好风气。二是开展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活动。我们开展了“我送老师生日贺卡”、“我做妈妈好帮手”等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的道德品质。

2、强化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

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教学环境,我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安全文明校园建设为切入点,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少先队活动中。利用每周四的中午15分钟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时间,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宣传《青少年安全自救100招》,我们还组织了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学会保护自己。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的优化、美化、净化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进幸福小学的校园,醒目的标语环绕校园围墙,文化展板让人耳目一新、整齐划一的花坛令人眼前一亮、各种树木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一良好环境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其中凝结了任平校长多年的心血。几年来,任校长作为学校后勤校长,精心打造校园环境,自己培植花草:采籽、分根、晾晒、种植,修剪,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正是他的付出,才有幸福小学优美的校园环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幸福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实施规范化的人文管理,<莲山~课件 >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2008年我校获得太和区寒假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太和区大课间评比先进单位,锦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10月,我校代表太和区村小迎接辽宁省督学普九检查,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11月在我区基教股进行全区29所村小农远工作拉链检查活动中,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受到王股长及一行十几位领导的好评。两年来全校教师共获国家级优质课5节,省级优质课2节,市级优质课4节,国家级优秀论文、科研成果16篇, 市级科研成果20余篇,学生市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奖20组次。

篇3:学校教育管理

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 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 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 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 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有必要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意义、地位、内容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建设项目组组长白春永。

学校课程管理的地位和任务

记者:什么是学校课程管理?实施学校课程管理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白春永: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是在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内, 相对于国家一级与地方一级的课程管理而言的, 简称学校课程管理。它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组织活动。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学校课程管理倡导学校课程创新, 在确保全体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 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设置多样化的课程, 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 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学校课程管理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课程管理倡导教师要成为学校课程的管理者、决策者, 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观念及教学行为都将发生很大变化, 将会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有三个。

首先, 确保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学校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是由国家行政部门决定的, 在目标上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在内容上强调一致性、共同性、发展性;在实施方式上具有强制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专家, 一般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 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 它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 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 一般比较侧重于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乡土课程等。

其次, 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它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 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 学生有选修的权利, 一般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通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学校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实施, 要既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又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又能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兼顾当地社区的发展需要。

最后, 协调、优化、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形成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 课程理念、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校课程管理的任务是确保每一位学生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以及选修Ⅰ课程中的部分修习内容;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 开设若干选修模块 (选修Ⅱ) , 供学生选择;协调、优化、整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形成能体现学校特色、促进学生与教师主动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记者:在学校课程管理实施中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白春永:学校的校长要组织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认真研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政策, 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各学科《课程标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等。通过研修, 要对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政策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不断提高学生、教师、学校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

另外, 还要对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作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对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以及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需求, 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为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课程资源做好准备。

当然, 确立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很重要。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结合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需求确定的。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 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置、计划、实施与评价实现的, 因此学校课程管理其实质就是对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的人员、组织和内容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涉及哪些人员?各类人员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涉及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 以及有关的社区人员。

校长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决策者和负责人。校长在课程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有三个:执行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确保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在学校有效实施;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协调各种关系, 规划学校的发展, 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各种课程管理制度, 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 发布学校课程质量信息, 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 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组织, 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 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

学生有权选择校本课程中的选修课, 有权对学校课程作出自己的评价, 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同时, 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 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学生家长及有关的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 并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涉及哪些组织?各级组织的职责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涉及的组织包括学校校务委员会 (或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教导处 (或教务处、教学处) 、教育研究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小组等。

学校校务委员会 (或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由党政工领导成员组成, 是学校课程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 从实际出发, 根据上级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 组建相应机构 (处、室、组等) ,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协调校内各处 (室) 以及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员组成。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职责是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 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制定有关的开发和管理条例, 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导处 (教务处或教学处) 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专门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 结合本校实际, 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 及时检查、评估并向校长报告;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关系, 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育研究室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研究国家、地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组织教师培训, 开展校本研究, 发现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 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 为新课程的实验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教研组/年级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 制定好学年及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 确保完成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协调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 组织交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形成课程合力。

备课小组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同学科教师对学科模块进行深入研究, 分配研究任务, 对模块的内容做出合理整合, 开发利用学科课程资源, 平衡教学进度, 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 对学生模块学习质量做出评价。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保证学校课程的合理开发, 并在具体的课程管理中协调、优化、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学校课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国家与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教材等) 的研修, 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 教学过程的管理, 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教学业绩的评定, 学生素质发展的评定, 以及学校 (校本) 课程的合理开发等。

学校课程管理中校长的责任

记者:在新课程实验中, 校长需要反思的问题是什么?

白春永: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件十分复杂与艰巨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任务重。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校长需要自己不断地从七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我们是谁?指导、引领全校师生员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 我们在哪里?对学校的现状和过去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了解学生、教师的所思所想, 对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或者机遇、挑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 (3) 为什么在这里?从学校的内部和外部客观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理清思路。 (4) 我们要到哪里去?确立课程发展的目标与期望, 形成学校的共同目标。 (5) 我们为什么要去?使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清晰的动机与足够的动力。 (6) 我们怎样去?制订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 使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 每一位成员都能愉快、科学地工作。 (7) 我们去到了没有?不断地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监测、评估、反思、改进。

记者:校长怎样对待实验省 (区、市) 的经验?

白春永:甘肃省是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较晚的省份, 为了少走弯路, 虚心吸纳先行省份的课程管理经验十分必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新课程实验中, 校长需具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根据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结合学校的实际,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必须具有一种精神状态:讲条件而不唯条件, 缺条件而不缺理想。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教育投入有限, 办学条件差。在这样的省份实施新课程, 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 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校长需树立三个意识: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整合意识;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新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配置设施资源, 转变服务方式, 提高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 还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与常规的关系, 学习、反思、探究与实践的关系。

记者: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 校长该注意些什么?

白春永:进行新课程实验时, 校长首先要有激情, 但不能急躁, 更不能走极端。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因此, 实施新课程我们要有热情, 需要积极主动置身于其中;课程改革是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需求与个人自身、个性充分发展的“两极”中追求平衡与整合, 课程改革必然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会不时遇到“两难”问题。

须研究“真”问题, 真地研究问题, 真地解决问题。“真问题”是指真实的过去或现在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通向进一步发展和达成目标的起始点, 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 才能提出有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因此, 我们应该着眼于可能解决的问题, 着手于可以解决的问题, 使教育教学研究回归到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 努力为教师提供真正的支持和服务。

须关注教师的情感和需要。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教师的道德素养、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决定着学校课程实施的水平。因此, 新课程实验需要特别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学习、反思、交流、合作、探究、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成就感, 使他们的认知、学习和工作有更多的情感来参与和投入, 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压力, 怎样使他们在学到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发观自我、教育自我、自主发展, 将自己培养成为现代人、自主人、创新人、和谐人, 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使命。

篇4:学校教育管理

关键词:学校教育;人本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学校管理逐渐呈现出现代化、整合化、民主化、科学化等特点,且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也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点,而人本管理主要贯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管理上。通过人本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整个学校教育的管理水平。

一、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针对组织中的个人或团体实施的管理措施,意在提高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其内部驱动力,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学生。而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在人本管理中将人放在教育管理的主體,且人本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一种,因而能够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而人本管理要想在教育管理中发挥出来,就需要科学管理制度进行支撑,因而实施人本管理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使人本和科学相统一,从而在保证教育管理人性的同时坚持了科学性。(2)推进民主化的学校教育管理。人本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贯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与学生处在民主平等的地位上,与学校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也在平等民主的地位上,这种平等民主关系对于推进学校教育管理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

二、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师放在教育管理的中心位置,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在贯彻人本管理过程中,理念的树立对于后期管理措施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使教师将学校管理目标内化为自身理想,将学校纪律内化为教师思想,使教师的自身理想和学校管理制度相互结合起来。同时,在管理意识上,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肯定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肯定教师的付出,从而从心底尊重教师,将教师放在管理的第一位,这样教师也能够将人本思想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2.学校管理者应该创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推进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贯彻

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为人本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减少不必要或多余的规章制度,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从而增加教师自主活动空间,增强教师自我决定权,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思想,并对学校舆论进行引导,使整个校园氛围向着团结、和谐的方向发展。而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又会对教师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良好管理氛围下,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对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学习气氛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组织文化和管理氛围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文化,创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氛围,通过组织文化来进行学校教育管理。

3.学校管理者应该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

教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其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因而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是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的自身需求。因而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适当放权给教师,让教师作为独立体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使得学校教育管理能够更加全面、具体。而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教师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成就感和责任感的提升,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人本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应该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进行推广。同时,人本管理还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教育管理中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这对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李秀娟.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论渗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1.

篇5:学校教育管理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本文论述了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当前,社会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也应不断创新,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作 者:赵东升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 分类号:G64 关键词:教育管理   教育理念   管理措施  

篇6:学校教育管理口头汇报

学校管理学是通过分析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其中的规律,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

实际上学校管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政府、社会对学校的干预行为;其二是学校自己按照一定的政策和制度进行的管理活动。前者一般可以成为教育行政学,但对与学校管理有直接联系。因此,虽然我们所讨论的学校管理学主要指后者,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制约是根本的。因为,政府正是通过行政管理活动来影响学校的管理行为,保证政策落实和国家意志的充分表达与实现。

二、学校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教育学》和《管理学》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管理学》是《学校管理学》的上位必修课程,从内容上奠定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基础,《教育行政学》是与《学校管理学》平行的课程,是从宏观上研究教育管理问题,与微观的学校领域的管理联系紧密。

三、学校管理学概述

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动、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的地方,都需要管理。

管理是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管理的目标是人、财、物、事、时间和空间。

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学校管理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人类早期,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未分类,官师不分,教学人员就是管理人员。学校管理的功能不明显。私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分离出单独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就必须研究学校管理问题。

“上级怎么说,学校就怎么管。”这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上级的正确指示,当然对学校工作有指导意义。但是,上级任何指示都不能代替学校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真正科学的学校管理学,应能对学校管理的实际问题作出理论上的说明,使学校管理由被动转向主动。

四、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看法: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和管理规律的科学。因此学校管理现象和管理规律为研究对象。学校管理现象是表面的,是学校管理活动的表面特征。学校管理规律是内在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把握学校管理规律是学校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当人们对本质和规律一无所知市,当人们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是无法把它当成研究对象。因此,研究对象只能是包含现象和规律的事物,学校管理活动。

五、学校管理学研究内容:目标,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制度,管理者学校管理学自身

目标:办教育,管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活动。学校一切工作,最终无非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某种预定的目的。

原则,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有了正确的目标,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内容,在学校中,管理工作的门类很多,根据学校的特点,以育人为核心的以及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人财物以及与引相伴随的各种特殊要素。

过程,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都是动态的。管理活动的程序性和周期性运转,是学校各项工作趋向目标的进程。

方法,学校管理工作要讲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目标很难以实现,学校管理学一不定期要具体地研究管理方法问题。

制度,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人群集合体,要维系人群,协调各种活动,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制度。

管理者,学校工作目标由管理人行遵循合乎规律的管理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各方面工作开展有效管理活动才能完满实现。

六、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种看法:教育性质论、管理性质论、边缘性质论

(一)教育性质论。学校管理学从属于教育学科,是教育学的分支。传统教育学就设专章讨论,学校管理学是在此基础上独立并发展的。学校管理学虽然以研究管理问题为主,但它研究的是教育领域中的学校管理,教育的特性在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使其区别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学科。失掉了教育的性质就失掉了灵魂,因此,其领域是教育领域,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二)管理性质论。学校管理学从属于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是管理学理论,其发展进程与管理学发展进程伴始终。学校管理学的理念、之内、过程、方法、收到,无疑不受管理理论的影响。学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承袭于管理学科,而且,教学学科本身的理论很不成熟,没有更多的教育规律共学校管理学借鉴。

(三)边缘性质论(上风)。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与管理学和教育学密切相联系,要用教育的眼光分析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不从属于教育学。要用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学校管理问题,但不从属于管理学。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边缘性的应用学科。学校管理学不可能成为思辨或逻辑推理的学科,而要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的理论具体分析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七、学校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学科特点由学科性质决定,边缘性交叉学科决定了如下特点。

(一)应用性。指适用学校管理的现实需要,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与纯理论学科不同,是学校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校管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学校管理学的应用性。

(二)理论性。理论应对经验加以抽象,使规则、原则系统化,普遍化,为实践问题提供建议。学校管理学的理论性是指该学科致力于破解学校管理活动的奥秘,解答现实提出的种种问题,构建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其理论性是由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的。理论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方面:基本方法、关注重点、相关体系。

学校管理学的应汲取相关学科理论

1、教育学的理论

教育学和学校管理学的共同点都是以教 育对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人的发展)

2、心理学的理论

办好学校,就是要调动群体的积极性,涉及其认识的程度、意志的强弱、感情的变化,其中均有规律可寻。

如:马斯洛的理论(生理、安全、社会、自尊、成就)

3、管理学的理论

X理论(经济人)Y理论(管理人)Z理论(社会人)

篇7: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制度;问题及对策

培养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要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重要任务来展开。而当前正确看待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中的问题以及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成了首要任务。

一、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中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设施管理制度。因此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

1、教师管理制度严重损害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就成了提高课堂效率,健全和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动明显力量不足,相应的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动力也就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以及教师职称评定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收入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是指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课时(40-45分钟)授课,教师实际每上一节课,计算一课时工作量。因此教师的课时量的多少就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以这种方法计算教师收入,教师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授课周数越多,每周的实数越多,收入也就越多,但也会因此导致给学校压缩教学实数,调整课程结构造成很多的困难。学校的课程弹性少,不能够及时融入跟随社会变化产生的一些新课程,课程对于学生的选择性也会变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会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阻碍。高等学校教师职称的评定也是关系到教师自身利益的一个方面。一般的职称评定,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两个方面。教学评定的硬性指标是课时量,其中虽然对教学质量也有相应的要求,但高校对于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制度并不健全。因此教师就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科研方面,而对于怎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反而不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2、课程管理过于微观。课程管理在广义上讲包括课程产生过程和课程实施两个方面,而在狭义上讲主要是课程产生过程方面,也就是课程的编制。由于高等学校课程管理的自主性不大,也就导致了课程编制缺乏弹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制定课程主要是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公共课程设置标准来安排的。在国家的总体安排下,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来确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国家对课程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定,其中有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公共计算机课程,还有专业课的种类以及课程时数。只有部分专业课程由学校自行开设。这就导致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开设的较为单一。

3、教学设施管理无法为教学管理提供充分的条件。高等学校对教学设施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包括教室的管理、物资的管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材料的管理、图书馆资源的管理等。管理方式也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全部负责对各种资源的管理与分配;二是学校负责一部分,另一部分实行社会承包制。但是不管是哪种管理方式,在学校教室资源、实验室资源以及学校的财务制度都是由学校自身来管理的。目前我国的这种管理方式出发点都是便于学校的管理,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是不涉及的。高等学校的管理,大多是从自身发展和便于管理等方面出发的,但是在其中忽略了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问题,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考虑的也并不全面。首先,在高校建设中,大教室的数量明显多于小教室。这样有利于学校上课方面的安排,但却对学生造成了诸多不便。而且教室的桌椅一般都是固定化的,也不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在校园环境中也是更多地考虑学校整体的环境,而并没有考虑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习交流的环境。最后,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实行的也是正常的工作时间制度,这样就不能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学习的需求,使学生的活动受到了限制。

二、高等学校教育制度解决的基本方法

篇8:学校教育管理

从端正办学思想入手

学校办学和从事任何工作一样, 都要以一种思想为指导, 办学指导思想是教育思想的反映。

我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依法办学”的治校方略, 确立“校本管理, 合作服务, 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办学理念, 以“创办一流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为宗旨, 做到内挖潜力、外创条件、规范办学、优质轻负, 通过向机制、向队伍要质量, 促进全校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即“四制改革” (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考核制和效益工资制) 是学校在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对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继续和延伸。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 遵循方向性、政策性、法规性的原则, 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各个岗位, 先后制订了《领导班子自律公约》、《党政工作议事规则》、《教代会例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教学工作制度》、《教职工岗位素质教育考核方案》、《关于教学质量奖励的规定》、《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并通过教代会审议,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集》, 使教师在工作、学习中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对新分配聘用的教师或者调聘到我校的教师, 首先组织他们学习有关的制度, 进行岗前培训。只有广大教职工对工作规范明了于心, 才会去自觉地循规守法。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是贯彻实施教育方针、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有力保证。学校着力抓的是执“法”过程的管理, 行政干部树立起了“宁可得罪人、也不得罪事业”的思想, 在不断加强整个执“法”过程中, 严格检查, 严格考核, 并一定做到及时反馈, 同时把这种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符合各项制度要求的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 对于违反法规和制度的给予纠正和处理, 从而把组织意志有效地转变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十多年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们有目共睹, 大家真正理解了执行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制度的健全, 执“法”的严谨, 学校政通人和, 教育秩序井然, 各项工作均纳入了正常而规范的法制轨道。

建设两支队伍是重点

办好一所学校有许多条件, 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

1. 运用制度, 营造良好师德师风

师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实践。作为学校, 应创设条件, 营造氛围, 提高教师队伍群众素质。我们认为, 要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就要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和评价机制, 尝试多种机制运营。各种完备的制度是我校教师队伍管理的有效措施, 更是师德建设的有力保证。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为使教师明确自己应履行的义务, 更好地指导其行为, 我们用深入浅出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 制定了《葛沽实验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准则》是《规范》的细化, 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对师德建设起了积极导向作用, 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敬业的工作作风使老师们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学校兴荣, 教师才能更好地发展”、“想干就干出个样儿来……”。由此可见, 制度也具有激励的作用。

坚持对教职工进行月、学期考核和不断完善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是我校一直坚持的重要原则。考核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攸关, 与学校发展攸关。我们依照“激励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择重性原则”每学年都对师德考核细则进行调整。我校考核细则的制定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命令部属, 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出草稿, 交由全体教师、教代会、校行政反复研讨修订。可以说考核方案的出台过程就是一次生动的师德教育与自查过程。正是教职工人人“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所以我校各项工作开展的“真实”、“扎实”。

2. 激活个体, 提升群体师德水平

人是社会人, 置身于教师群体之中, 每个人在师德追求上都有一种趋同心理, 那就是追求高尚、摒弃庸俗。为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功能, 我们利用政治学习、师德评比、征文等群体竞赛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

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不但学习教育理论、法规、先进教育思想、人物事迹, 而且结合教师师德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引导, 内容精要, 形式新颖, 体现了我校办学的教育性、规范性和创新性。我校的政治学习受重视、讲落实、抓实际、高效率, 使每位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

注重用身边的师德典型引路, 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师德标兵”评选。把师德定性定量考核与评教结果汇总, 取前六名为校“师德标兵”, 并进行公示, 期末结业式为其颁奖, 新学期伊始, 组织“师德标兵事迹宣讲”。这种生动鲜活的师德教育形式, 促使学校涌现出越来越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同事认可”的师德标兵。更使我校师德建设呈现出比、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也是师德教育的重要方法, 体现在“优秀年级组”评比中。此评包括定性测评和定量考核两部分, 其实质是群体师德水平的评比, 使年级组成员之间既有激励又有制约, 通过舆论的隐性教育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收到了比预想更佳的效果。

完善的考核及育人机制, 使我校师生教风正、习惯好、学风浓, 促使了我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塑造了“学生喜爱、家人信赖、社会认可”的学校品牌。我校先后赢得“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天津市体育工作先进校”、“天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卫生先进单位”、“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天津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民生管理先进单位”、“天津市规范收费示范校”、区级“十五立功先进学校”、区级“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区级“青年文明号”、区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区级“落实<规程>示范校”、区级“孝敬教育先进集体”、区级“科技示范校”、区级“优美校园”等各种荣誉称号, 十四年来, 我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成绩, 创造了“三年爬坡” (区中下游) , “十一年成就” (居区前六) 的辉煌历史。

3. 提高领导班子成员自身素质

我校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班子成员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为座右铭, 勤奋工作, 默默奉献,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以良好师表形象垂范于教师、学生。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办好学校经费、设备等固然重要, 但班子成员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更为重要。为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更新知识和观念, 我们注意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学习提高。充分利用时间, 努力学习政治理论, 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坚定事业心;加强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学习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并在实践中贯彻运用。

作为班子集体, 必须作风优良, 品德高尚, 秉公办事。我们在评优、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等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上, 公开办事, 增加透明度, 接受全体教职工监督, 班子成员还把评到自己的荣誉、职称指标让给教师。几年来, 全校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处理这些问题的做法和结果非常满意, 教师们心悦诚服, 肃然起敬。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廉洁自律, 十分注重协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每年都按收费许可证及文件规定收费, 向社会、家长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 接受社会监督, 从不乱收费、不乱花钱, 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上一篇:心理话剧总结下一篇:居住者证明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