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网讯 近年来

2024-06-21

大学生创业网讯 近年来(精选5篇)

篇1:大学生创业网讯 近年来

大学生创业网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刊和国家统计局长治调查队于今年4月中旬组织实施了长治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别在山西省长治市抽取3所大专院校和部分大学生开展了此项调查。其中本科院校1所,专科院校2所,并走访了人才市场,调查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仍然较为严峻。

——编者

大学生就业情况有所好转

从对长治市学校调查情况看,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今年毕业生人数增多,压力依然很大。据调查,某教育学院2011年毕业生人数2725人,比上年增长5。9%,其中本科2143人,专科582人。2010年初次就业率为68。5%,年底就业率达到74。3%,比上年分别扩大0。3个、0。4个百分点。当年协议签约率比上年扩大0。8个百分点。就业方向九成以上在教育及相关岗位,部分有考研、当兵、当村官、公务员等。

某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大学专科,2011年毕业生1584人,协议签约率为54。33%。2010年初次就业率为95。87%,比上年扩大14。8个百分点,其中年底就业率达到95。92%,比上年扩大1。3个百分点。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需求量增多,就业形势总体趋好。该校学生就业方向多为省内外企业、厂矿。据反映,去年就业从数量到质量均有所提高。

某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职业特色教育,生源以农村为主,相比就业层次较低,年底就业率达到72%,当年协议签约率与上年持平。该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农林、畜牧兽医等专业社会需求多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在80%以上,一些其他专业不居优势,竞争压力大,就业前景则不容乐观。

就业意识比较强求职心态相对良好

1。大学生就业意识比较强。

被调查者中女性占57%,男性占43%。据问卷调查,有57%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求职,有20%选择考研究生,有23%选择自主创业。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意识比较强。

2。就业期望比较乐观。

问及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时,有43%对自身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有34%比较乐观;20%一般;3%不乐观。多数大学生对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有所了解,但并没有消极悲观,多数人能以平稳而积极的心态对待。

3。希望今后在本地工作的居多。

有63%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本地工作,有17%选择沿海城市;10%选择西部地区;10%选择其他。对自身的选择有67%认为自己所选择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有10%看重创业环境。另外,有63%对于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乐于接受,有37%表示实在不行就接受。由此看出,本地发展机会较大和相对稳定的工作是当今大学生的现实选择。

4。求职中行业选择心态相对良好。

求职中选择行业考虑因素时,有37%大学生表示会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有33%表示注重发展快、前景好的行业,有23%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行业;有7%则没有很细考虑。对行业选择心态平稳相对良好。

5。就业工资待遇期望比较理性适中。

问及应聘和就业中能接受的最低工资是多少时,有57%的大学生选择1000~1500元,23%选择1000元;17%选择1500~3000元;选择3000元以上仅3%。说明了多数人能够认识到,大学生刚开始工作不可能会有很高的工资,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在单位的发展,其工资待遇也会随之增加。对就业工资待遇期望趋于理性适中,多数人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6。法律观念维权意识较强。

问及在求职中会不会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有83%的大学生认为一定要签,有10%表示尽可能签,有7%无所谓。

此外,从学校方面了解的情况看,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以本地、中、东部地区地级城市为多,其次为西部地区、乡镇单位。

tags:长治市 学生就业 状况 调查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屯留县委书记王辅刚

2010年08月09日13: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分享

中央《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学生“村官”三年后的去向:一是鼓励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四是引导另行择业;五是支持继续学习深造。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根据全县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工作实际,综合分析大学生“村官”的五条出路,坚持把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村官”的重要出路,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人才强县、创业兴县,建设小康秀美和谐新屯留的创新举措来抓。目前,全县共有大学生村官258名,已创业人数100%。主要涉及工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四大产业模块,共吸纳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增加农民纯收入近1000元,带动5万余名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一、全力扶持“村官”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

中央提出的大学生村官五条出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但是从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来看,笔者认为,五条出路中的最佳出路是自主创业。从第一条出路来看,鼓励担任村干部

对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为愿意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广阔干事创业的平台。但是据调查,全县只有10%的大学生村官愿意长期担任村干部。从第二条出路来看,择优选拔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但是从我县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来看,由于指标有限,全县考录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有37名,只占总人数的12.5%,可谓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从第三条出路来看,扶持自主创业是大学生“村官”的首选出路,因为他们通过工作实践,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对改变农村、农业、农民现状的责任感变得更为强烈和理性,扶持他们扎根山乡,自主创业,挥洒青春和才智,带领、带动农民致富对党的农村事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第四条出路来看,另行择业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比较困难。据调查,他们大多数认为现在已经就业了,如果再去另行择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第五条出路来看,支持继续学习这条出路很不错,但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已届26岁左右,再读完研究生,基本上就30岁了,这样,就业就更为困难。

综合分析这五条出路,我们结合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坚持把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村官”的首选出路,作为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现实意义。

(一)扶持“村官”自主创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由于多数大学生“村官”直接从学校进入社会,缺少农村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相当一部分把“村官”一职看作临时过渡性岗位,缺乏奉献基层、融入农村的长远打算。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由就业向创业转变,以创业增加收入来源,以创业提升服务本领,以创业实现自身价值,以创业密切与群众联系,从而使大学生村官更加安心基层、融入农村,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扶持”村官”自主创业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方法。创业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的基石。2007年以来,我县实施并纵深推进了“四三二一”发展方略,极大地调动了全民的创业意识,形成了企业创新业、能人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年纪轻、学历高、观念新、闯劲足的优势和条件,扶持他们成功创业,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带动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接轨市场,纵深推进农村基层的创新创业;更能有效带动村级集体资产的盘活利用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快强村富民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扶持“村官”自主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扶持他们自主创业是磨炼大学生“村官”意志的重要课堂,是大学生“村官”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村官展示能力才干的重要窗口。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有利于自身的锻炼和成长,有利于得到群众的了解认可,有利于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四)扶持“村官”自主创业是推进有序流动的重要出路。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经过在农村的实践和锻炼,有的进入公务员队伍,有的进入村级班子,但剩下的那些人走自主创业之路才是最佳选择。因为扶持他们创业能够引导大学生“村官”更好地

审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找准定位,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为今后离岗创业、多途径流转打下基础,促进“村官”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流得动”的要求和愿望。

二、努力营造 “村官”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我们通过努力创造各种优惠条件,提供各种帮扶措施,全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村官”创业环境,形成了大学生“村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的良好氛围。

(一)建立完善“村官”自主创业的机制。县委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领导小组,形成了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宣传、教育、财政、农业、共青团等多部门联动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促进机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领导小组,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在“村官”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组织上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保证,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

(二)制定出台“村官”自主创业的政策。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个性特点,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实施意见》,为扶持“村官”自主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并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通过合理的财政支持,有效的科技三项费使用、贴息的小额贷款等资金扶持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项目,但没有创业启动资金的大学生“村官”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全面提升“村官”的自主创业能力。专门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党校,大力推行大学生“村官”全员岗前培训、实时在岗培训、定期脱产培训,开设创业专题培训班,举行创业座谈会、交流会,切实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能力。组织部门把大学生“村官”创业技能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整体培训计划,通过开办专题培训班,建立创业培训基地,组织创业“村官”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目前,全县已建成65个创业培训基地。

(四)积极搭建“村官”自主创业的平台。我们采多种举措,全面优化服务环境,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了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平台。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联合会,组建了服务中心,聘请了创业导师,编制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指南和创业手册,邀请企业家特别是涉农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邀请有关专家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现场指导、专题辅导,及时有效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全面营造“村官”自主创业的氛围。我们坚持从点上培植、面上示范入手,积极营造大学生“村官” 创业的良好氛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农村创业体验活动,创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积极宣传创业典型,介绍创业经验,奖励创业模范,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使他们感到自主创业大有可为。

三、扶持“村官”自主创业的有益实践

在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进程中,我们以“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本类型,初步形成了十余种创业模式,根据各乡镇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务实的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在实践中逐步推广。

1、园区平台。我县的康庄高新工业园是山西省“十一五”重点园区和省级示范园区,是集医药、食品、机械制造、高新技术四大主导产业为一体的高新工业园区,共有企业39户。我们紧紧依托园区这个平台,积极推行了“园区带创业”的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进程。如昂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主动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打造平台,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形成了“1+N”的创业模式,“1”就是一名企业家,“N”就是若干名村官。运作方法是由一名企业家,作为村官创业的创业导师,利用企业家的资源、经验、资金、场地等作为平台和载体,带领、扶持、帮助村官创业。目前已有原科、牛永军等6名大学生“村官”在昂生积极创业。县委组织部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党支部,积极为村官的创业搭建平台,寻找出路。

2、李高模式。李高乡是全县有名的蔬菜大乡,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将蔬菜经营大户拥有的资金、管理经验,专家拥有的技术,合作社拥有的市场渠道等,与大学生村官所拥有的思想观念新、开拓能力强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全乡所有村官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村官+基地+农户”、“村官+公司+农户”的模式,增进了大学生村官与群众的感情,提高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威信,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目前已有西鸣水的村官李晓明和西李高村的村官赵振华分别牵头组建了专业合作社,联合了十余名村官,带动了数十户农民,共租用土地500多亩,现已建成日光大棚21个,每个大棚预计为农民增收万元以上。

3、余吾经验。针对余吾镇大学生“村官”数量多的实际,我们突出对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致富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村官的整体素质,大力加强村官的管理,多措并举引导他们利用技能创业,形成了“培训学创业”的经验。目前余吾的33名村官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如坪村村官王慧联合村官姚刚、李杰共同组建了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60余万元,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0个,种植中华红叶杨、核桃树、土豆、旱地西红柿等220多亩。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常璟对养殖比较感兴趣,通过培训以后,她正在积极领办“小尾寒羊”养殖项目,并通过QQ、E-mail等网络交流平台,建立与养殖专家学者远程对话的平台,及时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4、麟绛典型。我们根据麟绛镇的地理和产业优势,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有专业特长、带富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去行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形成了“典型促创业”的模式。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学专业的沈永杰是全县唯一的研究生村支书,他根据麟绛镇中藕村地平水浅、水利设施齐全的优势,大力发展蘑菇种植。2009届大学生“村官” 陈垣甫,担任麟绛镇东藕村党支部书记后,针对村民嗜酒、赌博的不良习惯,在全村开展了以“孝道”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沈永杰和陈垣甫的先进事迹均在《山西青年报》上作了重点报道。

5、渔泽示范。渔泽镇共有企业38家,是全县的工业大镇,我们紧紧依托这一载体,有计划地选送大学生村干部到重点企业兼职锻炼,具体负责企业某一方面的工作,起到了“到重点企业兼职助创业”的示范作用。目前,已选派8名党员大学生“村官”到重点企业兼任党建指导员,2名任总经理助理,既发挥了他们的专长,又实现了村企党组织共赢的目的。在创业过程中,寺底村村官李燕组织村里的老人和妇女,积极开发布老虎等传统工艺品制造,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并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李燕牌布老虎”的商标。南渔泽村官李晨霞,也在本村注册了“晨霞刺绣”的商标和专业合作社,带领50余个农民搞手工刺绣。

6、路村办法。为了加强非公有企业党建,我们根据路村乡非公有企业多的实际,实行了“到非公企业任职推创业”的办法。目前已选派大学生“村官”12名到非公企业任职。如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官”任惠琴任路村乡吉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书记后,在企业布置学习阵地、规范支部制度、完善档案资料,并深入群众调查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反馈,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外,我们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农村的实际和村官的特长,引导、培养他们积极创业,坚持村村有特色,乡乡建基地,还形成了上村路子、西贾亮点、丰宜重点、河神庙特色、西流寨创意、上莲基地、张店效应、吾元特点等一系列创业基地和创业典型,充分发挥了引领农民致富、倡导村官创业的积极作用。

四、深入推进 “村官”自主创业的重要启示

通过实践证明,推动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既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增强了他们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一)推进“村官”自主创业是实现理想的渠道。大学生到农村去,仅靠激情、感动、掌声与鲜花是不能持久的,必须在心里认同农村,在理想层面融入农村。推进他们自主创业是他们实现理想的渠道,也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二)推进“村官”自主创业是获取群众信任的纽带。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不是行政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一线由群众来认可的。创业是展现能力的最好方式,创业也是改变群众印象、获取群众信任的最好纽带。

(三)推进“村官”自主创业是磨练意志的平台。农村是磨练意志的重要课堂,创业是对农村,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全面接触,酸甜苦辣皆在其中。

(四)推进“村官”自主创业是培育现代农民的抓手。中国农村的希望在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应该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方向。只有会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才能够带动一批新型农民。

(五)推进“村官”创业是实现有序流动的保障。创业的实践促进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也为大学生“村官”今后向各个行业各个岗位流动打下根基。

通过有益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我们感到自主创业是大学生村官的最好出路。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有效形式,着力在“解疑释惑、解难帮困、解忧消虑”上下功夫,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帮助和扶持,让大学生村官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真正实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目标。

篇2:大学生创业网讯 近年来

第一章:摘要.3

第二章:项目介绍.3

一、宗旨(任务).3

二、团队介绍.3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策略.4

一、市场介绍.4

二、市场分析(SWOT).4

三、营销策略.5

第四章:资金运作.5

一、销售和成本计划.5

二、现金流量计划.6

第五章:综述.6

第一章:摘要

鉴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热情的高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也积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在校学生的我们对于在校内创业也是十分的拥有热情,也有了自己创业的构想。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开启我们创业的大门,在自己的创业路上走出第一步。

第二章:项目介绍

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我们的主要经营产品是以大学生喜爱的时尚服饰为主,主要客户群体肯定是年轻时尚的学生族、白领以及追求潮流的人群。作为在校大学生,都有着一颗年轻时尚的心,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及美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我们所销售的产品正应对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以时尚靓丽的新颖服饰来吸引同学,为同学提供多样的选择,同时也为我们自己赢得一个发展自己,体现自己的机会。我们的团队积极奋进,共同为了我们的创业梦想而奋斗。

一、宗旨(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以学生为主要客户群,在学生之中形成自己的优势。开拓自己的市场。

二、团队介绍

我们的团队,对商品的整个销售流程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不仅仅是在实体店铺内,在网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销售,在我们运营期间不仅可以结合各专业的优势,给团队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可以完善我们的运营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独有的创业优势。团队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合理高效的进行运作。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策略

一、市场介绍

首先,我们的市场定位是面向广大的学生市场,学生对于时尚服饰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抓住了学生这一市场,那么就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增加了一个厚重的砝码。

其次,服装行业是很好进入的,起点比较低,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小,客户需求大,只要是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能够做强做大事很有希望的。

最后,我们所经营的服饰肯定是以时尚新颖的品牌为主,这就为吸引广大的客户群提供了一个可靠保证。

因而我们认为进军服装行业还是很有前途的。

二、市场分析(SWOT)

S(优势):学生对于新颖款式的服装的需求,因而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采取网上进货,有着自己的价格及质量优势,并有相应的物流条件,扩大了市场范围,降低了成本。

W(劣势):暂时缺乏实际的经营经验;首期运作资金及流动资金仍需各方协调帮助。O(机遇):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政策性支持,降低了难度。

T(威胁):其他人员可以效仿我们的营运模式;我们仍有很多的竞争对手。

三、营销策略

一、价格:通过网上进货以及自己开发进货渠道,降低进货成本,在价格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低价格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吸引最初的客户群,以便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

二、网络宣传: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各大贴吧、论坛上进行自己的企业宣传,宣传成本低,效果好,影响范围广。

三、活动营销:举办各类如促销,办理会员等活动,让利顾客,得到顾客的认可。

第四章:资金运作

一、销售和成本计划

由于是初次实际运营门店,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因而在初期着重于控制成本,提高销售量。所以期初营销策略为尽量控制成本,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本项目影响力,以期得到顾客的认可,从而打开市场,赢得更大发展。

预计在三个月后,本项目运营进入正轨,盈亏平衡并转向盈利,每月销售量会保持在一定数额。之后则扩大校内外宣传,实行多样化销售模式,并开始进行网上销售,市场范围进一步加大。在一段时间后,销售额会有明显提升。网上销售开始有序进行。

二、现金流量计划

期初本项目预计资金支持五万元。

服装采购费用:三万元

流动资金:10000元

预备资金:10000元

计划初将资金进行以上分配,在今后的运营中,随着发展开始盈利,则将盈利进行合理分配,投入到项目的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发展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以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融资。

第五章:综述

篇3:大学生创业网讯 近年来

一、GUESSS调查历年来的样本基本统计

GUESSS项目实施以来,参与国家与高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虽然问卷的回收率只有5%~6%左右,但回收的总量在逐次扩大。[3][4](见表1所示)

表1显示,参与调查的国家由最初的两个欧洲国家增加到了6个大洲的34个国家,参与高校由最初的93所增加到了750余所,回收问卷由5000多份增加到了近11万份。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06/2008/2011/2013-2014[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最近两次调查中,学生在平均年龄、性别、学历以及专业分布上的相应指标都比较接近。(见表2所示)

注:专业领域及每个领域涉及的具体专业都为调查设计者所划分。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2013~2014[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基本分布特征

创业意向是学生对自己未来是否从事创业活动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体现了其具有的创业者特质的程度,是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5]数据表明,在校生的创业意向随毕业后的时段变化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一)先就业后创业是普遍的职业选择路径

以毕业后5年为时间节点,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在毕业之初直接应聘就业,选择创办企业或自我雇佣、接管家庭企业或其他企业的人很少。(见表3所示)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2013~2014[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由表3可知,两次调查中,选择毕业五年之后进行创业的人数比例都要大大高于选择毕业之初进行创业的人数比例,不论是选择创办企业、自我雇佣或接管家庭企业或其他企业,均呈现出了这种态势。显然,毕业之初求职应聘是学生的主流职业意向,很多学生会选择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创业。

(二)商业有关类专业的学生创业意向更加普遍

有研究认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意向的表现上会有显著差异,例如,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文科学生。[6]GUESSS调查也发现,商业有关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意向选择分布上有明显不同,商业有关类专业的学生最具有创业性。(见表4所示)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2013-2014[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总体来看,两次调查中,在受聘就业一项上,毕业五年后相比毕业之初,商业有关类专业的人数下降比例最大。同时,在选择创办企业或自我雇佣以及接管家庭企业或其他企业两项上,不论在毕业之初还是毕业五年之后,商业有关类专业的学生比例都是最高的。显然,商业有关类专业的学生的创业意向更加普遍。由于具有丰富的创业所必须拥有的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天然”的最为有利于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知识结构前提,商业有关类专业相比其他两类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意向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三)男性学生的创业意向更加普遍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男性通常会比女性更多地去选择创业,男性的创业目标意向显著高于女性。[7][8]GUESSS 2013~2014年的调查结果也证实,男女学生在未来职业意向的选择上会有不同,男学生的创业意向整体上高于女学生。(见表5所示)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3~2014[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从表5可知,男女学生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先就业后创业的职业倾向,但在两个时间段内,男学生选择受聘就业的人数比例分别均要低于女学生,而选择创业的人数比例分别均要高于女学生,并且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当中,仍然保持了这种比例分布状态。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一般情况下,男性的风险承担能力、自我成就动机及个体控制要强于女性,因此男性更愿意从事高收入、高风险的工作,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9]

三、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表现强度

创业有多种形式,创办企业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在想法上是否有意创办自己的企业,以及已经为创办企业实施了什么具体行动,是表征创业意向强度的两大重要指标。

(一)想法层面上的创业意向强度

以2011年的调查为例,根据学生企业创办意向的强度层次,将学生列为“非创办者”、“有真正意向的创办者”与“积极的创办者”三种类型,各层次对应的人数比例见表6所示。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如表6所示,从未考虑过创办企业的学生仅仅占16.3%,即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过创办企业的想法,但以“大略考虑过”的人数居多,占到了39.1%,“反复考虑过”的占21.5%,“相对具体地考虑过”的占10.2%,其他各强度层次的人数比例都不足6%,且强度层次越高,人数比例越低。可见,在想法层面上具有较强创业意向的人为少数。其中,商业有关类专业的学生中属于“非创办者”的比例最低,属于“有真正意向的创办者”与“积极的创办者”的比例均为最高,凸显了商业有关类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创办意向强度上的整体优势。

在2013~2014年的调查中,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的方式测试学生对于以下选项中各选项的认可度,平均点数值越高,认可度越高,意味着企业创办意向越强。具体选项如下:

1.我准备去做任何事情以成为创业者;2.我的职业目标就是成为创业者;3.我将尽全力启动、经营自己的企业;4.我决定在未来创办企业;5.我已经深入考虑要创办企业;6.我有强烈的在某天创办企业的意愿。

结果显示,共有41.7%的学生在各选项上的平均点数值在4及以上,属于企业创办意向较强的学生群体,与2011年调查中“有真正意向的创办者”的42.1%的人数比例相当。其中,平均点数值在5及以上的人数比例只有3.7%,说明只有少量的人具有很高的企业创办意向强度。在专业层面,商业有关类专业学生的平均点数值最高,为4.1,说明商业有关类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创办意向强度上具有整体优势。

(二)行动层面上的创业意向强度

在想法层面上表现出较强企业创办意向的学生已经付诸了哪些具体行动,是进一步体现其创业意向强度的重要指标。具体行动对应的人数比例见下页表7所示。

表7显示,两次调查,在想法层面上具有较强企业创办意向的学生中,没有付诸任何行动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7.0%和18.1%,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付诸了一些企业创办行动。所付诸的行动中,人数比例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企业创办的初始阶段,如有了初步的商业想法、收集了有关市场或竞争者的信息、明确了市场机会、与潜在的顾客就产品或商业想法进行了探讨等。鉴于创办企业的复杂性,这种结果对于初步尝试创办企业的学生创业者们来说实属正常,但相比2011年的调查结果,2013~2014年的调查中,多项行动的人数比例都有了明显增加,如接触潜在客户、撰写商业计划书、产品/服务开发、生产资料的购买、获取外部资金等,体现了学生在行动中的创业意向强度具有上升的趋势。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2013~2014[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四、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若干因素

GUESSS调查从个人动机、家庭创业背景、大学提供的创业服务,以及社会环境认知等方面说明了四种因素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一)个人动机与创业意向

通过李克特七点量表方式测试学生对于不同创业动机的重要性程度的认识,平均点数值越高,重要性程度越高。(见表8所示)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2013~2014[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表8表明,两次调查中,实现个人梦想都是学生最主要的创业动机,所得的点数值平均在6.2及以上。此外,通过创业成就或创造点什么,以及创办企业所带来的那种做自己老板所具有的工作刺激性、工作挑战性、独立、自由、地位、决策权、权威乃至高收入等都是比较重要的个人创业动机,平均点数值都在5.2以上。因此,对于个人成就的高期望,以及追求独立、自立,追求个人控制的人格特质对于学生的创业意向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家庭创业背景与创业意向

具有创业背景家庭的子女更可能成为创业者。[10]两次调查中,具有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分别占30%与31.3%,这些学生中有意创业的人数比例高于所有学生中有意创业的人数比例。本文以2011年的调查数据为例。(见表9所示)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具有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选择毕业之初与毕业五年之后受聘就业的人数比例均要低于所有学生在相应选择上的人数比例,而选择创业的人数比例则要高于所有学生在相应选择上的人数比例。

相比无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具有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中有意创业的人数比例要更高。以2013~2014年的调查数据为例,具体见表10。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2013~2014[EB/OL].http://www.guess 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同样是毕业五年后,有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选择受聘就业的人数比例比无此背景的学生低8.8%,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则要高出21%,其中,在创办企业,以及接管家庭企业或其他企业的人数比例上都有明显优势。父母的创业经历对于学生会产生代际传递效应,这种传递得益于这种经历对于学生在包括自我认知、创业意向、风险承担倾向、创业经验与资金、资源与资讯获得、企业知识、市场顾客知识等方面的帮助。[11]尤其对于有意接管家庭企业的学生来说,如表8所示,父母所具有的榜样作用以及延续家庭创业之路的潜在激励性是独特且重要的创业意向提升因素。

(三)大学的创业服务与创业意向

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大学中,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是大学的职责,也是学生的重要诉求。大学创业服务包括创业讲座与课程、创业交流平台、创业资源三大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在多项创业服务的提供上不到位,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以2011年的调查为例,确定所在大学提供了某些创业服务,以及期待大学提供的某些创业服务的人数比例见表11所示。

数据来源:整理、计算自International Report GUESSS 2011[EB/OL].http://www.guesssurvey.org/e_publication_int.html.2015-03-11/2016-04-05.

表11显示,大学开设最为普遍的概论性创业讲座与课程同时也是大学提供的最为普遍的创业服务,此外,商业计划、创新主题的讲座与课程的开设比例也较高,而科技创业、社会创业、创业风险资金、家庭企业等主题的讲座与课程比较欠缺。创业交流平台方面,提供最为普遍的是与创业者的交流工作坊,有46%的学生确定所在大学提供这种服务,而与投资人的交流平台、商业计划竞赛、创业指导项目、创业问题的沟通联络等服务的提供偏弱。创业资源方面,大学提供的创业资金的支持非常匮乏。然而,在学生期待大学提供的创业服务中,恰恰在这些比较欠缺、偏弱及匮乏的服务方面有着比较强烈的需求,说明这些服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大学提供的创业服务确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其中,对于学生创业志向的鼓舞、创新意识的唤醒的提升最为明显。[12]两次调查表明,学生实际参与享有的大学创业服务在提升其创业意向与创业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方式测试学生对于以下各观点的认可程度,平均点数值越高,认可程度越高。观点如下:

大学的创业服务:增进了自己对于创业的态度、价值和动机的理解;增进了自己对于某些人为了创业而采取的行动的理解;提升了自己在创业方面的实际管理技能;提升了自己发展网络关系的能力;提升了自己辨别创业机会的能力。

结果显示,两次调查的平均点数值在4及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5.2%和50.3%,即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基本或高度认可大学的创业服务在提升自己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另一侧面看,大学提供的创业服务的质量是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的关键决定因素,以2013~2014年的调查为例,同样以李克特七点量表方式测试学生对以下观点的认可度:

我所在大学的创业氛围激励我产生创业思想;我所在的大学具有有利的创业氛围;我所在的大学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

结果显示,平均点数值在4~7之间的人数总比例为47.1%,即将近一半的学生基本或高度认可所在大学的创业氛围对自己的激励作用。说明大学的创业服务能够给予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创业认知,激发创业意识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

(四)社会环境认知与创业意向

个体的创业意向深深植根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的发挥源于个体对于环境因素的认知。关于这种认知,艾斯克·阿杰恩(Icek 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具有很强的解释力。[13]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三个主要变量。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体对于执行某种特定行为越是喜爱,获得周围重要他人的反应越积极,感知到执行该行为越容易,则行为的意向就越大。[14]

GUESSS项目从周围的社会压力与个人对于风险的认知态度两个方面考察其对于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以2013~2014年的调查为例,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方式调查学生“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创业者,你周围亲密的人对此所持的态度”,平均点数值越高,态度越积极。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亲友对学生的创业想法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其中,平均点数值在4及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00%,在5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2.2%,且这种态度的积极性程度与学生的创业意向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样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方式测试学生对于以下观点的认可程度,点数越高,认可程度越高。观点包括:

我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风险很大;我认为管理自己的企业很危险;我认为企业的所有权有很高的风险。

篇4:大学生创业网讯 近年来

主要结论:

●毕业即创业比例五年稳中有升

近一半毕业即创业大学生三年后仍坚守

●逾七成大学生家乡创业

教育、零售为创业主要行业

●近四成创业人群父母为农民与农民工

创业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积蓄

●创业辅导活动在高校中开展比例最高

大学生毕业时创新能力小幅上升

比较2012届至2016届五届大学生创业比例数据发现,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经历三次增长,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从2012届的1.2%和2.9%上升至2015届的2.1%和3.9%,2015届与2016届持平。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704.2万估算,2016届大学生中约有21.1万人选择了创业。值得一提的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始终高于本科院校自主创业比例。

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平稳提升,但毕业生三年后的创业比例更高。以2013届大学毕业生为例,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3%的人自主创业(本科:1.2%,高职高专:3.3%),三年后这一比例增长为5.9%(本科:3.8%,高职高专:8.0%)。这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评价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应从长考量,不能只着眼于毕业时。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生存情况如何?从创业存活率来看,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2%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2届(48.6%)减少了2.4个百分点;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6.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略低于2012届(47.5%)。超过一半的毕业后即创业者熬不过三年,创业失败风险仍需注意。

大学生因何创业?数据显示,创业理想(本科:45%,高职高专:44%)是2016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动力。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本科:87%,高职高专:85%)属于“机会型创业”,少数属于“生存型创业”(本科:6%,高职高专:7%)。

在自主创业所在地的选择方面,麦可思研究发现,有74%的2016届毕业即创业大学生选择留守在家乡省创业发展。这可能与毕业生创业的资源更多地来自于家庭,家乡能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有关。此外,还有6%的创业大学生选择在大学读书所在省(非家乡省)创业。

从专业角度分析,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专业类是体育学类(5.8%)和艺术类(5.6%),高职高专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专业类是表演艺术类(7.8%)。从职业角度来看,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销售类职业(12.2%),其次是中小学教育类职业(12.0%);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销售类职业(17.6%)。就创业领域来看,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产业(21.1%),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13.9%)。

机会型创业指的是为了抓住和充分利用市场机会而进行的创业;

生存型创业指的是创业者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进行的创业。该理论由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01年报告首次提出。其中,机会型创业包括: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受他人邀请加入创业、未来收入高;生存型创业包括: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研究显示,在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中,有38%创业毕业生的父母职业阶层为农民与农民工,其次有28%是产业与服务业员工。

尽管大学生创业热情不减,但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也会遇到不少问题。麦可思对2016届毕业半年后创业人群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缺少资金”(本科:27%,高职高专:32%)是最可能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因素,紧随其后的是“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本科:26%,高职高专:25%)和“市场推广困难”(本科:25%,高职高专:19%)。

进一步观察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发现,2016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本科:78%,高职高专:75%),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本科:4%,高职高专:2%)、政府资助(本科:3%,高职高专:4%)的比例均较小。值得注意的是,近四成创业毕业生为农村背景,而家庭能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

研究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比例最高的是创业辅导活动(本科:47%,高职高专:55%),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分别为62%和72%,其次是创业教学课程(本科:23%,高职高专:29%)。创业竞赛活动(本科:12%,高职高专:11%)、创业实践活动(本科:7%,高职高专:11%)的参与比例较低,创业教育整体覆盖面有待提升。

篇5:大学生创业网讯 近年来

一、创业政策的本质

学界对于创业政策的概念及其范畴事实上一直存在分歧。根据Lundstrom和Stevenson在2001年的定义,其认为创业政策实际上是影响一个国家、地区创业水平的战略手段,通过制定一定的扶持、优惠政策,从动力、技能以及机会三个维度让创业者在创业开始前阶段、开始阶段以及开始后阶段这42个月创业艰苦期内得到扶持,并最终帮助创业者进入创业的幼儿期[1]。而创业政策的衡量框架又由创业融资、创业教育、创业促进、创业环境、创业支持和目标群体战略等六个维度形成。Degadh在2004则指出创业政策本质之义在于激励更多人投身到企业的创建中,通过创业政策的扶持提升社会初创企业的生存率,由此进一步营造优质的创建新企业的环境及成长机会[2]。

我们以为,创业政策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优惠或扶持政策使社会群众产生创业意向,在改善社会制度、环境以及文化的方法下支持创业活动。创业政策包含创业教育、创业资本、创业优惠政策等。

二、我国创业政策的流变

在1978年以前,我国以国有经济为主,片面强调发展单一的公有经济,非公有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3]。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的春天,出现了第一个创业高峰,各种创业政策也开始应运而生。

总的来说,依据各个时段我国创业政策实施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其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我国的创业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 年 12 月—1992 年 9 月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党的十二大报告则认为国家应允许多种经济形式相互存在。第七届全国人大又通过修宪正式将私营经济纳入我国合法经济范畴。此次修宪正式确立了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合法地位,私营企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88年我国又开始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1991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开始着手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这些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创业高峰,包括经济特区在内的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创业企业,如珠三角地区的顺德的众多私营企业家就是这一次创业高峰中的典例。

(二)第二阶段:1992 年 10 月—1997 年 8 月

1992年,在我国体制改革出现隐约“疲软”态势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理清了经济体制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思想的解放使得私营经济进入了备受关注与支持的阶段。同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允许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私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明国家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并会加强管理。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受到肯定与重视的宏观背景下,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私营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法规、政策陆陆续续出台并实施。1993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就对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各种行为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

在此阶段,我国出现了第二次创业高峰,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人称赞的“全民下海”宏大景象也就在这一阶段中如火如荼地展现,其中包括很多公职人员,甚至高级官员“下海”经商。私营企业的数量以及规模在此阶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私营企业呈现出“遍地开花”逐年增长的宏观态势。

(三)第三阶段:1997 年 9 月—2007 年

进入第三阶段非公有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党的十五、十六大报告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态度日趋坚决,提出了“毫不动摇”的方针。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要通过各种机制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随后科技部等七部委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风险投资机制的成立,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企业在艰辛创业中的巨大压力,随着有关法律的出台,我国出现了风险投资热潮。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生效,这部法律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以后,创办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的门槛逐渐下降,各中小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2007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在这个阶段,我国经历了第三次创业高峰。在2002-2004年,私营企业的户数增长率再次跃上20%的阶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有效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四)第四阶段:2008 年—今

2008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境地出现了严重的萎缩态势,受国际经济宏观环境影响,国内中小企业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而陷入一定的困境。为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都积极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十七大指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接着十八大提出要“促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支持青年创业”。基于中央鼓励创业的风向标,各有关部委也陆续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创业教育、创业资金、创业税收等方面,实实在在地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优惠及扶持。

如创业资金方面,人民银行等于2008年发布《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翌年,财政部等发布《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全国妇联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通过改善创业资金配套政策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减轻创业者的金融负担及束缚,鼓励创业最终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截止到2014年,国家及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的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创业基金约有72支。

又如创业准入方面,2013年末,我国自中央至多省市区政府皆开始放宽注册资本等级条件,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限制都一并取消。多地实行“非禁即入”的宽松准入机制,即凡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严禁在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设置限制条件。对自有住房者从事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设计策划等经营活动,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依法取得有利害关系业主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将其住所申请登记为经营场所。

在推动创业教育发展,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自2008年以后,中央越来越重视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样的时代风向标影响下,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及配套措施也越来越详尽周密,辅助体系越来越成熟。在传统的提供创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出台了涵盖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风险识别技能、创业基地建立等在内的配套创业教育扶持政策,旨在通过创新实用的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而带动就业[4]。2010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创业推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号),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作出明确规定。该项通知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切实加强了高校创业教育工作。2010年人社部又连续发布了《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两项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作了新的安排。这些文件都释放出了这几年来中央希望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信号,也正是在这些文件陆续出来的背景下,国内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政策以及体系皆日趋成熟,大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以及风险判别能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我国也出台了诸多创业行政收费减免政策,正式实施涵盖如加大金融支持、放宽准入条件、加强创业教育以及行政税收减免等在内的多方面、多维度政策,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投身创业大潮的大学生。

三、对于完善我国创业政策体系的思考

基于上文对我国近三十年来创业政策的回顾及梳理,我们发现不同的创业政策在不同的时段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积极、健全、可持续的创业政策有利于鼓励社会群众投身于创业大潮,形成创业风尚,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如何安置好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是关乎国家、各省市区稳定的重要大事。因此,通过大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由创业带动就业事实上也就意义重大。基于以上对我国创业政策流变的梳理,笔者以为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有利于鼓励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而积极的创业政策基础能完善我国的创业政策体系,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完善:

(一)追根溯源,巩固政策,形成体系

我国的创业政策不可谓不多,但其实施后所产生的功效并非条条都如意,其根源在于这些政策并未形成有机统一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很多政策本意在于促进创业,但其出台后配套的机制尚未形成,以至于难以落到实处,有时甚至于“为难”起创业者。事实上,创业政策体系包含了财政扶持、金融扶持、税收减免、创业意识培养、风险评估技能培训等等方面。如在融资方面,当前诸多中小企业仍然受困于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则可出台政策鼓励发展适合创业企业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通过改善融资环境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政策形成一个能改善创业生态的政策体系,“授人以渔”式地鼓励创业。

(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教育,从意识上注入“创业”基因

创业环境的好坏固然是影响创业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这只是外部生态问题,而创业的成功与否归根到底还要受到人的意识的影响。有再好的投资环境若无人的巧妙运用,创业也终归徒劳无功,而人的“创业意识”的养成最终还是要依托行之有效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教育。新型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挣脱以往的只教授创业技能的单一模式,而应该包含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风险评估能力、创业技能等在内的能实实在在为学生注入“创业基因”的教育。政府有关部门、高校要充分重视“新常态”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创造条件开展好创业教育:

(1)扶持和鼓励高校成立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如创业学院、创业教育中心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负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国内包括“985”“211”工程名校在内的众多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落实创业教育工作的机构,其管理创业教育的专职人员也非常有限。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人员多为“身兼多职”式,而创业教育的授课师资也非常匮乏,专业程度有限。所以要改善创业教育环境首先需要通过设定专门的机构使得“事有所管”,依托专门的机构能及时地对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

(2)制定激励机制,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水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创造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使师资“专业化”“高水平化”,事实上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调研我们也发现现行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同样多为“身兼多职式”或“临时性”,也就是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多为“临时性”的,他们本职多为行政人员或其他领域研究人员。因此我们需规范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过专门的、有水平的师资来教育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为学生进行长远的指导。

(3)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5]。事实上我国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创业教育课程少之又少,即使部分高校有所开展也只是作为选修课进行,而学生及其家长也因传统的观念束缚而认为创业教育非“学术正道”,因此选修人数亦少。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将创新人才培养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课程中,为学生在创业教育中植入“创新创业意识”。

(4)政府和高校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团队孵化和实践教学,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学校课程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政府和高校应该创造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到创业中,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创新。

(5)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联盟,整合资源开展创业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及推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业交流”,通过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联盟,能够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朋辈教育”实现知识的学成与运用,同时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学会合作与沟通。

(三)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促进青年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创业应与社会其他群体(如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自主创业区分开来,应强调大学生创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创业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学生创业引领,不应该仅仅在于扶持已有创业意识的创业者和具有创业项目的创业者,而在于依托创业教育、良好的创业生态为学生植入“创业意识”“创业基因”,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并过渡到“能”创业。对部分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加大力度在扶持创业的政策方面下功夫,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健全创业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制度,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并简化贷款流程,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二是简化大学生创业的工商注册手续,降低对注册地点、注册资本的要求,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三是完善税收扶持等政策,切实减轻大学生初创企业负担;四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大学生创业服务。

摘要:鼓励创业是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途径。鼓励创业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形成有利于创业的创业生态。通过梳理回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创业政策演变,认为政府有关部门、高校要充分重视“新常态”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健全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大学生创业应与社会其他群体(如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自主创业区分开来,应强调大学生创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创业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走自主创新道路。通过环环相扣的政策形成一个能改善创业生态的政策体系,“授人以渔”式地鼓励创业。

上一篇:党群共建活动工作计划下一篇:劳动用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