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和问答题

2024-05-20

材料题和问答题(通用7篇)

篇1:材料题和问答题

材料题和问答题。

1、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1)“轮船招商局”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2)孙中山先生有哪些“丰功伟绩”?

(3)列举近代中国“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和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材料一:近代中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3、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辛亥革命性质是什么?有何积极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材料一:“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材料二:“日本掠夺了中国的山东省,是不是世界的盗贼呢?、、、、、山东三千六百万百姓丢失山东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呢?” 材料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异此头。”

1(1)即使“大将筹边”也不能改变当时中领圭被蚕食、被侵略的命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掠夺了中国的山东省”发生在哪一次会议上?该决定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斗争,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吉鸿昌不能战死在抗日战场上是因为国民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4)去年,日本当局借中国政府忙于处理南海争端之机,企图占据中国钓鱼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曾经在哪一条约签订后占据过钓鱼岛?

5、(1)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近代以来工业化建设的第二次浪潮。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工业化建设浪潮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1)问和所学知识推断,中国近代工业化建设的第一次浪潮应开始于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亲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又一次工业化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工业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并说说产生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5、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得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规划是什么?

(2)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什么?

(3)结合材料三说说: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6、(1)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让我国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设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一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7、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必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的活动的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到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驻的关系敞开门户。

材料三: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我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2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列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联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大门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剧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联社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8、(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有何意义?

(2)《独立宣议》、《人权宣言》分别是哪个国家颁布的?

(3)指出英美法等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9、材料一:1861年的一项法令宣布农妈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妈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缴纳赎买金。

材料二: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规定:凡支持共和国的成年人,只要做到缴纳10美无聊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获昨不超过160亩的空地,种了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同时开展土地改革。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历史事件?它在该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2)分析材料二,林肯下放颁布的《宅地法》鼓舞了农民参战热情,为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明治维兴时期开展了土地改革,其主要措施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 4 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重大意义?

10、(1)一战前两在军事集团是指的是哪两大集团?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交战的双方是谁?重要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战后形成的格局是什么格局?

(3)冷战涉及的是哪两个国家?

(4)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特点”指的是什么?

(5)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请举出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结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呢?

(2)请列举出两例事实批驳日本右翼势力的荒谬言论?(“2012年2月,日本右翼分子发表: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言论。一直以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邕终不愿承认当年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3)你认为当今避免战争的方法有哪些?

12、材料一: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的认为,这国家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了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得要的是进行试验。

(1)请问罗斯神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试验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概括说明,5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3)今天,中国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表少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13、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分裂给欧洲造成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为此,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发挥了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4、(1)二战后初期西欧及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结合所学在识分析其原因?

(2)与二战后期相比,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关系。

(4)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地位消长的事实,反映了什么规律?

15,(1)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发报机有何价值?试再举两列类似的发明。(2)针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克林顿和卡斯特罗分别站在什么立场看待经济全球化的?请你为克林顿的观点提供论据。

(3)有学者认为在20世民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请你说说该学者提出经济全球化由“半球化”到“全球化”的理由。

16、(1)请说出一战中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名称。及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是怎样被打破的?

(2)材料: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已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收才刚刚开始。”材料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说说当今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廖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篇2:材料题和问答题

回答提示:不要只是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简历上都有。企业最希望通过这个问题,了解你是否能胜任工作,所以,也要注意介绍自己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主要的成绩等,简短但要能突出自己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

提问2、五年内,你的职业规划?

回答提示:最普通的回答是“我准备在技术领域有所作为”或“我希望能按公司的管理思路发展”,当然,你也可以说出一些你感兴趣的职位。考官总是喜欢有进取心的应聘者,如果回答“不知道”,或许就会是你丧失了一个好机会。

提问3、我们为什么聘用你?

回答提示:这个问题,主要是测试你的沉静与自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加以说明,让你的答案具有说服力。而一个简短、有礼貌但非常笃定的收尾也很重要,比如,“我能做好我要做的事情”,“我相信自己”。

提问4、如果你内录用了,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你并不适合这个职位,怎么办?

回答提示:首先强调,申请这个工作是你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全面了解的决定,既然互相选择了,所谓的不适应肯呢过是缺乏经验或者业务不熟练导致的。而后表明态度:如果发现短时内能力与职位有差距,你会不断学习,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和处事经验,力争减少差距,相信假以时日,是能够做好工作的。

提问5、就你申请的这个职位,你认为自己欠缺什么?

回答提示:企业喜欢问求职者弱点,但精明的求职者一般不直接回答。你可以重新强调自己的优势,然后说“对于这个职业和我的能力来说,我相信自己是可以胜任的,知识缺乏经验。我的学习能力很强,我相信可以很快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进入工作状态。”

提问6、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你觉得领导的指示不对,你会怎么做?

回答提示:原则上我会尊重和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私底下找机会以请教的口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看领导是否能改变想法。如果领导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我同样会按领导的要求认真完成这项工作。但是,如果领导要求的方式违背原则,我会提出反对意见。

提问7、你缺乏工作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回答提示:如果招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并不真正在乎经验,关键看应聘者怎样回答。回答时,要体现出诚恳、机智、果断及敬业。如“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和实习。实际工作远比书本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很勤奋,所以是一个优秀的实习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请放心,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提问8、如果我们没有录用你,你下步有什么打算?

回答提示:求职中的成败太常见了,所以,可以不卑不亢地表现出自己的坚韧与不服输的精神。比如,可以表示,会认真总结这次面试的经验,找原因,找差距,但也不会就此气馁,会把这次的不成功当做历练积累和重新出发的起点。

提问9、如果你的工作出现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你认为该怎么办?

回答提示:首先强调,本意是为公司努力工作,如果造成经济损失,首要的是想方设法去弥补或挽回损失。如果确实是工作失误所致,愿意承担责任。同事应该补充,之后会总结经验教训,人不可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要学会从自己的或者是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提问10、工作中如果难以和同事、上司相处,你该怎么办?

回答提示:1,我会服从领导指挥,配合同事的工作。如果发生问题,会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分析是不是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让领导不满意、同事看不惯,或者为人处世方面是否不够周全。如果存在问题,努力改正。2,如果难以发现原因,会积极和他们沟通,请他们指出我的不足,有问题就及时改正。3,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应以大局为重,即使在一段时间内,领导和同事对我不理解,也会做好本职工作,虚心向他们学习。以诚待人,总会收到诚意的回报。

提问11、如果你的工作成绩很突出,得到领导肯定,但却发现同事们因此孤立你,你如何处理?

回答提示:1,工作成绩突出,得到领导肯定是好事情,以后更加努力工作。2,但也会检讨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与同事的交往,或者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妥当,产生了误会,会加强同事间交往。3,以后在工作中,会更注意工作方法,避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提问12、你是否能接受加班?

回答提示:这是面试者针对应聘者的工作热忱而提的问题。你可以回答:“我愿意接受挑战。在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不能算是加班。”但是也要强调,会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因为能力低、完成工作慢造成的加班,并不是一件好事。

提问13、你何时可以入职?

篇3:材料题和问答题

一、一年级学生语文读题和答题现状

(一) 学生初步具备语文读题和答题的知识经验

正如建构主义者所强调的那样,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 在以往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 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 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 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 一年级学生在语文读题和答题方面至少已初步具备了以下的知识经验, 可供我们在培养他们语文读题和答题能力时充分利用:1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语言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小学教师, 我们深有体会, 学生对老师口头所提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往往要比做题时对题意的理解和回答好得多。这是因为学生在入学前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训练, 已经基本掌握了获取语言信息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已经基本掌握了回答其他社会成员所提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字信息获取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虽然一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识字量远远不能满足独立读题和答题的要求, 但是他们在入学前的日常生活中, 特别是在上幼儿园的过程中, 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获取文字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例如, 对银行、邮局、商场等常见场所门口大字的辨认以及对男女厕所门口“男”字与“女”字的辨认, 以及刚刚入学时在教材和作业本上填写自己的年级和姓名, 等等, 这些都是初步具备文字信息获取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 学生在语文读题和答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年级学生在语文读题和答题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上述知识经验, 但是“万事开头难”, 学生在语文读题和答题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平时的上课、做作业和考试情况, 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做错题并不是没有掌握知识点, 而是没有“吃透”题目, 没有搞清题目的要求, 表述时所写信息不够完整, 抓不住重点。总体而言, 一年级学生在语文读题和答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识字量少。从我校入学学生的情况来看, 虽然进入一年级就读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接受过幼儿园教育, 甚至有个别学生的识字量也比较大, 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识字量远远不能满足独立读题和答题的要求。2对题意理解不全。由于一年级学生尚不具备全面获取题目文字信息的能力, 往往粗略读题和答题后就开始答题, 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而且答题时还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3抓不住重点。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在读题和答题过程中特别关注关键词的意识, 抓不住重点, 还没有养成在读题和答题过程中特别关注关键词的习惯。

二、一年级学生语文读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自然也是读题和答题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笔者在指导一年级学生读题和答题的过程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首先引导学生“通读”题目, 注重从整体上获取题目所给的信息、把握题目所提的要求, 在从整体上把握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回答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细读”题目, 注重通过寻找关键词来把握题目的要点, 注意答题的要点。最后引导学生“精读”题目, 在整体把握题目、重点把握题目要点的基础上再次从“全面”与“重点”的结合上整体把握题目, 达到“吃透”题和“答对”题的目的。

(二)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学生必然也是语文读题和答题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样, 语文读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读题和答题方式。笔者在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读题和答题模式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在听教师读题和答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自主读题和答题, 在自主读题和答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读题和答题, 在小组合作读题和答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读题和答题心得交流, 然后由小组成员轮流代表本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读题和答题心得。然后笔者根据学生自主读题和答题、小组合作读题和答题、小组内读题和答题心得交流以及班级读题和答题心得交流的情况进行小结评价, 在肯定和表扬学生在语文读题和答题方面好的方法与技巧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 并针对不足提出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最后, 要求学生在上述环节之后再次自主读题和答题, 通过体会和掌握语文读题和答题的要领和技巧来不断提高语文读题和答题能力。

(三)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另起炉灶, 从外部装进新知识, 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 在培养学生语文读题和答题能力时, 无论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始终要注重“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也就是说, 在具体的读题和答题方法指导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的知识经验来帮助学生解决语文读题和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针对学生识字量少的问题, 要将识字与读题和答题相结合。笔者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读题方法指导时, 注重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题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题目中学生已经认识的字来理解题意和猜测不认识的字, 注重帮助学生通过读题来认识尚未学过的字并加深对已经认识的字和词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认识尚未学过的字和加深对已经认识的字和词的理解和掌握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题意。笔者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语文答题方法指导时, 注重帮助学生从整体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经会写的字和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注重帮助学生通过答题来学会书写尚未学过的字, 通过学习字词的组合规律和技巧来提高答题能力。2针对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全和抓不住题目重点的问题, 笔者注重帮助学生将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信息获取能力迁移到获取文字信息上来, 将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表达能力迁移到文字表达上来。语言和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两种最重要的方式,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将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信息获取能力迁移到获取文字信息上来, 就是帮助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已掌握的“听”的方法与技巧迁移到“读”上来;将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表达能力“迁移”到文字表达上来, 就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掌握的“说”的方法与技巧迁移到“写”上来。

三、小结

篇4:材料题和问答题

阅读题是比较难的,它不可能出同学们学过的内容,经常出课外阅读题,为此,如何快速做好阅读题,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第一:阅读文章的顺序。先读文章还是先读题?要因人而异,有的同学喜欢带着问题读文章,边读边找答案,那么就要先读题再看文章。而有的同学比较喜欢专心地读文章,那么就先读文章再看题。并没有说哪一种方法一定比哪一种好,重要的是找到谁适合自己的方法。

1.重点阅读的地方。

段首,段尾和过渡段是要格外认真读的地方。有时段首会有启示性的句子告诉我们文章的话题,而段尾会有简短的总结。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中心。过渡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往会总结上下文。有时候阅读题的答案就能在里面找到,或者至少能得到一些启发。

2.学会答题方法,掌握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一般来讲,阅读题会有三分之一的题目的答案来自原文,不需任何改动。这些题如果找不到答案就很可惜。还有三分之一的题是需要我们在文章原文的基础上重新归纳总结得出答案。这类题也不是很难,能找到文中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总结就可以得到答案。剩下三分之一的题就比较难,是需要你自己想答案,作者在文中是不会直接提到的。这类题的做题方法就是要围绕中心答题。归根到底,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中心思想,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3.答题总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说修辞手法,无非比喻、拟人、排比等等常用的九种方法,写作表达方法常见的有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如果我们都能记住这些修辞手法及表达方法,那么就能把阅读题变成选择题,难度也会大大下降。

4.语文答题还有个小小的应试技巧,那就是要把答案写清楚。什么叫清楚呢?首先字迹要工整。不一定做到漂亮,只要整齐不影响阅读即可。其次,就是要有层次。比方说一个6分的阅读题你在回答的时候可以把你的答案分成3点。逐层深入,先答表面的意思,再渐渐往更深层次,隐含的寓意写。一般标准答案不会超过5点,具体几点要同学们视分值而定。在答题中也可以用上“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词,方便改卷老师找到你答题的要点。

5.合理控制时间,答卷做到心中有数。

语文考试总分是150分,有150分钟的做题是时间,那么我们给每一分应该分配一分钟。如一道选择题如果是5分,那么我们就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做它。这样在考试中你就能清楚知道你做这份卷子是快了还是慢了,然后合理调整自己的速度。

二、作文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一大难点,写好作就成功了一半,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文,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

1.文章思想(逻辑)最重要

读完作文题目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作文中心。这里最忌讳的就是就事论事,过于肤浅。我建议大家在立意前先问自己6个问题。举个例子,如果题目是“好好学习”,那么我们就要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好好学习?因为我想要好成绩。为什么我要好成绩?因为我想上好大学。为什么我想上好大学?因为我想要好工作。为什么我想要好工作?因为好工作能赚很多钱。为什么要赚很多钱?因为有很多钱就能做我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做想做的事情?因为那样才能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如此反复问自己问题,我们就能找到好好学习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肤浅的诸如不让父母失望或为了面子等等。

2.注重写作的表达方法

如果说好的中心是画家心中的灵感,那么表达手法就是你画画的技巧。没要好的技巧就难以向读者传达你心中想表达的东西。所以表达手法也是很重要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条理,逻辑自然,没有语法错误。再高层次的就是文辞优美。

3.下笔前做到胸有成竹

每次读完题后可以花5分钟想一下我这篇文章要写什么,有几段,每段中心是什么,每个中心用多少字表达,这样就能做到下笔前胸有成竹。可以在草稿纸上写简要的提纲,写作中就可以按纲完成。

4.要注意的是首尾两段及中间的段的处理。首尾两句一定要花心思去写,把你最完美的句子写出来。因为考试改卷子时老师不一定有时间全部看完你的文章,那么他们往往就会只看首尾段,段首和段尾。

篇5:管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主要内容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会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主管工作能力强,则可以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提出恰当的指导建议,并使下属明确地理解,从而可以缩短与每一位下属在接触中占用的时间。同样,如果下属工作能力强,则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根据自己符合组织要求的主见去解决,从而可以减少占用上司时间的向上司请示的频率。这样,管理幅度便会宽些。

3、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4、激励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时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5、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6、为何决策被称为管理者工作的实质

1.决策时管理工作的核心。2.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3.决策时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7、领导者应具备的业务技能

1.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6.知人善任的能力。

8、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集权的因素有:影响分权的因素有:

1.组织的历史。1组织的规模。

2.领导的个性。2活动的分散性。

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3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9、目标管理方法优缺评价

优点:缺点:

1.调动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枕。1.乏组织内最高级领导人的支持

2.在目标的制定中注意相互联系和合作。2.采用目标管理过分强调数量目标。

3.对每个人工作表现有更加具体合理的评价。3.忽略员工间真正的沟通。

4.有利于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才能。

5.有利于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10、企业的社会责任

1.办好企业,使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更美好。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环境。

11、为何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

1.公司应有一份完善的晋升评测方案。2.晋升前必须设定一个试用期,并根据试用期作出决策。

3.在职位晋升上,至少要有两名候选人。

12、为何不能实施多头领导?

多头领导的弊端:

1.决策需要大量时间,时间上有一定延误2.就各方利益,具有相对的折中性

3.因最终结果不能代表各个领导间的个别意见,造成权力与责任分离。

篇6:中考政治客观题和主观题答题技巧

题型与分值

考研政治全国统一命题,不管任何学校任何专业考研都是同一张试卷。试卷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都是50分。选择部分又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单选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多选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两者合计50分。主观题部分共5个大题,每题10分,合计50分。从分值分布上来看,选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似乎是同等重要。

选择题:难点多、理解大于记忆、得分明确

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并不好做,大纲中80%的难点都集中在这部分考查,而且往往结合现实生活和时政热点,考查方式很灵活,需要考生在吃透知识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由于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选择题部分考察的不是记忆能力,而是理解水平。你必须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背后的考点指向哪里,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又错在哪里,可见是绝对的理解重于记忆。

此外,选择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值归属明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了就得分,错了就一分不得,没有商量的余地。复习扎实的人,50分全得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复习不扎实的人,得0分也不委屈。因此,选择题其实是十分值得我们下功夫的,属于付出必有收获,高投入、高回报的收益项目。

主观题:考重点、记忆大于理解、主观性强

如果说选择题部分集中了大纲80%难点的话,那么主观题部分要考的,往往不再是难点,而是重点。这部分的出题目的不再是“为难你”,而是考查你联系、判断、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因此不会出题很偏,80%属于常见重点。

主观题部分需要你把知识准确无误地答出来,再结合材料展开论述,背诵的重要性就在此显示出来。反倒是考点的定位比较简单,对记忆的考查大于理解。

主观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不像选择题那样对错分明。把知识点全部答出、答对,获得满分并不容易。但只要答得稍微沾边,得零分也很难。因此主观题的难度相对更大,付出和收益比也更高,需要在吃透知识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力求提高。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选择题和主观题孰轻孰重,相信你已经结合自身情况做出了判断。每个人基础不同,优势不同,擅长的题型不同,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有相应的侧重。希望大家都能找准自己的侧重点,高效复习,取得高分!

建议:

对选择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的练习,在考研帮APP中有政治真题的每日一练,每天睡前几分钟完成每日一练,坚持7个月,每天10道题,就能完成2100道题,轻松拿下选择题高分并不难。

主观题:知识点的背诵十分重要,从历年的主观题中不难总结出几个主要的背诵点。此外,要时刻关注近几个月的时政新闻,学会套用知识点。

三、词的认知

1.同义词原则

当4个选项中有一个共同意义时,该意义往往不能选,要看选项的特殊意义;

在4个选项中,有两个实词(名、形容词、动词、副词)互为同义词时,答案往往在其中。

2.固定搭配

主谓、动宾、主谓宾相一致的搭配要认知,并注意语境。

3.语法结构

隐性语法搭配——技巧归纳:

看见more/less优先想到than;

看到as,优先想到as;

看到notso,优先想到as;

看到such,优先想到as/that;

看到thesame,优先想到as;

看到so,想到that;正如看到such,想到that.

4.复现

(1)原词复现:从形式到意义完全一致的词/同源词(意义相同,词性有可能不同);

同/近义词复现:例如:environment——surrounding

(2)反义复现:向不同维度发展产生的复现,前后出现意义、感情相反的词。

当4个选项中有一个共同意义时,该意义往往不能选,要看选项的特殊意义;

在4个选项中,有2-3个虚词(介词、连词)互为同义词时,答案往往不在其中。

四、解题步骤

1.读懂首段首词,抓关键词,读出文章主题,预测文章行文思路。

2.用阅读理解法(语境、关系、搭配),不用词义辨析法解题。

3.顺序做题,选不出跳过,后面再不选。

4.处理没有选出的答案,并检查修改其他答案。

5、检查答案分布是否合理,对猜的答案进行调剂。

完形填空的答案分布很有规律,基本上都是5个,个别选项会有6个的时候,前面我们说过完形填空历年的平均分都在5分左右,结合以上三个原则,即便是“蒙”,结合一定的技巧考生也能得7分左右,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分数了。

2020中考政治主观题复习攻略

一、马原

马原是最具有“纸老虎”特质的题目。很多人以为自己考点没写对就得不到分,其实其答案设置有多个标准。因为哲学部分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原理角度进行理解,因此只要大家认真审题,联系相关考点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答案跑偏。如果你还不是很放心的话,还可以将模棱两可的几个原理都写上去,这样就相当于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二、史纲、毛中特

近年来这两个题目的出题策略都是二者相结合的考。比如第一问考史纲的背景,第二问就可能考毛中特的意义。在答史纲的题目时,有一个小窍门可以拿来参考:即使你不知道这个题该怎么做,但是很据题目给出的时间阶段在脑海中画出这一阶段的历史时间轴,梳理这段时间的重大事变、原因、意义、失败的教训等,然后对照题目依次列举出来。根据按点得分的原则,这样至少可以得到一半的分数。

三、思修

思修的考点也是和社会热点紧密相连的,比如12年的信义兄弟、14年的“鹦哥岭的大学生”和15年的“法治中国”。思修的题目一般很容易理解,考点清晰,如果考生在考前用心背诵,就可以轻松拿高分。

四、时政

最后一道大题就是时政题了,虽然说每年从一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有很多的时政新闻,但是重点的时政大事件屈指可数,我们自己完全可以预测出哪些时政热点适合出主观题。因此,在备考时只要准备这些很明显的必考知识点,就可以轻松应对。总之,时政题出题不会很偏,一定会在你准备的范围内。

2020中考政治考试特点

1.哲学

这门学科说小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很有帮助;说大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我认为一个没有学过哲学的人是不完整的人,哲学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精华。

对于考研,哲学要花一些工夫,要理解,不要死背。要理清各章的知识网络,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在脑子里绘出一张图来,比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这就是哲学的全部。你要搞清楚它们都包括哪些基本原理,其中哪些是重点,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哲学部分在考卷中出题很灵活,主要考的是用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用哲学方法分析一些平时周围发生的事,这对学习哲学是很有帮助。可见只把那些基本原理背下是远远不够的。

按照传统的大家习惯于把这门课作为最后的突击课程,从2013年的考试的题目来看,北京新东方英语学校考研政治的刁志萍老师讲到仅仅去死记硬背一个原理,应该说很难去对付这样的考试,以后的考试情况应该会沿袭一贯的综合性趋势,在全面把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重点把握原理,并且重中之重地要放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这种情况下要提早动手,除了考热点,基础所占比重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是由大板块决定的,有很短的时间去重点突出可能会丢掉一些基本原理应该拿分的地方,应该是全面复习重点突破,最重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时,尤为重要的是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同政治理论相关的重大实际问题,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名著、重要论断或命题,中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富有哲理性的名言格言,以及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有关政治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所发表的重要演说和相关资料等,都是应该加以注意的。要知道,知识面宽一些,知识结构完善一些,这对理解和回答问题,打开和扩展思路大有帮助,是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4]

试卷中哲学的比重较大,单选、多选、大题都涉及不少,所以要重视。

2.政治经济学

说实话,我最不喜欢这门课,但真正学起来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它并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其中的概念。一定要注意,很多重要概念常被用来考辨析题。

政治经济学在考研中主要是考选择题,大题一般是一道辨析,一道论述。

3.毛泽东思想概论

这门课其实就是中国革命史,其中当然是以毛泽东为线索性人物了。

这门课主要是靠背,就像背历史一样,特别是毛主席的著作,还有一些历史事件的意义。

建议在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时,把一些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列一个表,并写上这些事件有什么意义,这样就比较好记了。比如:“l935.2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思想”。

同时,还要搞清楚一些重要概念,比如“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要保护资本主义?”2012就考了“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论述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主要是考选择题,大题2012年也考了一道,不过比较简单。

4.邓小平理论

总的感觉是这门课不是很好复习,因为其围绕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政策、讲话等内容。

我认为邓小平理论的考试重点就是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比如2012年考了环保的问题,这就可以和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内容联系起来。

邓小平理论主要考选择,大题也有,一般考近20年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党的处理方法。

5.世界经济与政治(只会在选做1中出现)

这个我没怎么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顾名思义,多了解一下世界局势就可以了。

6.形势与政策(只有10分选择题,一定要拿到手)

多看看新闻联播和《参考消息》(可当平时消遣),在脑中留个印象。到考前再背一些辅导书上的选择题就可以了。

★ 高二政治主观题解题步骤

★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及技巧

★ 用哲学的方法解答政治主观题

★ 考研政治快速解题的方法

★ 药师A型题解题方法一例

★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 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

★ 高中语文解题方法

★ 排列组合解题方法

篇7: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文选》第l卷,第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二: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材料二:一三十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根据以上材科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在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摘自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两次历史性飞跃提供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 1l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二: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材料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江泽民: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在《中国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中谈到,在目前的国民革命中,资产阶级是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上,而无产阶级是处于赞助者的地位上,国民革命胜利后,当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他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又谈到,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二:彭述之在《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革命的领导权“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三: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的领导来完成,而要由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来完成。

——摘自《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存在什么错误?(2)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3)中国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三专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二: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的政策,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或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都是必要的,正确的,是符合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利益的。„„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不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为了借助国家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我们就需要对资产阶级偿付一笔很大的物质代价„„这是从我们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政策。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为了完成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道路,我国对农民采取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所说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分别采取的是什么政策?(3)新民主主义社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取得了哪些主要经验?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专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资料来源: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党走过曲折的道路。1956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得虽不太准确,但它的基本着眼点是正确的,突出了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这一现实。但是,党的八大路线未能得到全面坚持与贯彻。国际上的波匈事件,国内反右斗争的扩大化,长期领导阶级斗争形成的政治经验和力量,很快动摇和改变了党的八大路线。这种动摇和改变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不断受到了“左”的干扰,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没社会主义”的路线,虽然反映了党和人民希望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良好愿望,但却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50年代末批评反冒进、庐山会议的“反右倾”斗争、60年代国际上“中苏论战”等因素的影响,使毛泽东对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不清醒的估计。导致八届十中全会重提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随后开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四清”和“社教”运动,最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1969年,党的九大全面肯定了我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只字不提发展生产力,不提经济建设,全部内容在于强调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其危害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改革,大胆开放,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3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重大事件,然而由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经受住了风浪,站稳脚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我们任重而道远。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材料二: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来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显示,中国最贫困的20%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据世界银行估算,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22,1995年为0.38,2000年达0.458。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是0.35至O.48之间,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而且,由于中国在过渡期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收入,实际贫富差距情况可能。比调查数据所反映的还要严重得多。

材料四: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三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及其实现规律。(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3.阅读下列材料并撰写文章

阅读材料:从2008年8月12日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率先启用2002式机动车号牌。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有车一族的热烈追捧,不少人连夜排队,选择自己喜爱的号码。谁是汽车牌照号码出卖的“始作俑者”,笔者不得而知。但笔者知道钓是,出卖汽车号码早已成为一种规则了。笔者所居的首善之区,一些所谓吉利的号码,一些特殊的号码,一些易记的号码,是不是通过竞拍我不知道,但这些号码好像都不是随便什么人可得到的,也不是“抓阄”可得到的,而都是一些有“背景”的人物的专利,至少前些年是这样。

不独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也同样有过这种竞卖的纪录。吉利的号码,特殊的号码,易记的号码,你若不是有面子的人物又想得到,就得多拿银子。就是那些登不了拍卖大雅之堂的号码,也按号论价。原则当然是,有所谓不吉利数字的号码便宜,没有不吉利数字的号码就相对贵一些。这已经成了被社会所接受的不言而喻的规则。

前不久又从媒体上获悉,某市把一些人行道地段出售,买到者即可在此设摊摆点。此事颇引起争议。出售者称,这是为了给一些无业者就业提供方便,从而也方便了市民消费;异议者称,这不是把占道经营合法化了吗?但人们也只是从这个层面上争议。而对于人行道这种公共资源某个部门有没有权利出售,则好像不曾涉及。

这背后实际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人行道地段、公交站名这样的公共资源能不能出卖?政府某个管理部门有没有权利出卖?人行道地段,通常都经过人工建设,要花一定的钱,但这钱是国家投入的,并非某个部门投入的,它有什么权利处置?而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连任何投资都不用,就可源源不断地要多少有多少,一些部门有什么理由拿它卖钱?城市的公交站名乃是一种地域的定位和标识,一般都是承接原来的地名而来,并非某个部门自己的创造,它怎么能拿来卖钱?如果站名可卖,地名岂不同样可卖?城市的街道名也可卖给个人或企业了,推而广之,省名、县名、乡名、山名、河名、湖名、景点名,也都可如法炮制出售了,这世界还不乱了套?这样下去,谁知道还会有哪些公共资源会被出卖,而本来拥有公共资源的普通老百姓,真的要成为身无立锥之地的“无产阶级”了。

——资料来源: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根据以上材料撰写文章:

(1)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就启用2002式车牌申领方式改革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弊端的对策,并就对策进行论证。

要求: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论证有力,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0字。

(2)在目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只要我们愿意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就没什么化解不了的问题。请你根据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感悟,并联系实际,以“真心、真情、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

材料分析题(6-8

专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在回答记者“平常怎样句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政党制度”时,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发展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了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需要有人来带个头。要成为带头的政治力量得符合两个标准:第一要稳定,第二要不保守,善于接受各方监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人要拉其下台,所以稳定;另一方面,有人在不拉其下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不保守。不以拉其下台为目的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为了执政党把工作做好,有利于执政党地位更巩固,执政党显然乐于接受。相反,如果以拉下台为目的,这种监督之间就缺少信任,一方不得不对另_方掳够争旬谚郝要劳惕,仔细思考,其居心何在,是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这样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中国的政党制度既有利于政治力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接受监督。

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政党制度已经保证中国实现了连续30年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是已知数;换个政党制度是未知数。当然,这个已知数里肯定有些问题,但是这个已知数总体上是好的,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已知数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感觉还不错,为什么要找未知数来代替呢?很多外宾是认同这一点的。

——资料来源:《多党合作制度保障了30年的两个奇迹——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载《人民政协报》,2008年11月5日。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曾经指出“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必然异化,不打自垮。所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世界各民族的身份证和标示。”

——资料来源:杨叔子: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人民网,2004年10月17日。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来看,19世纪是比生产力,20世纪是比制度,21世纪比的是文化,未来的发展是以文化论输赢的。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恢复、重建和崛起,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杠杆——文化和教育,造就了较高的国民文化素质,日本人骄傲地说战争可以打掉高楼大厦和厂房设备,唯一打不掉的就是国民素质,所以,尽管Et本没有煤和铁,但有一流的钢铁公司。为此,“文化立国”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选择。——资料来源:袁华明:《对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学习月刊》,2005年第11期,第16页。

材料三:在国外,文化产业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大国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GDP甚至超过中等国家全国的GDP,美、El、欧一些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30%以上。据文化部资料,美国文化娱乐产品已成为第一出口项目;日本的音像产业成为国民生产的第二大产业,已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

——资料来源:袁华明:《对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学习月刊》,2005年第11期,第16页。

材料四:201 1年10月15 Et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请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材料一“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必然异化,不打自垮”这句论断的思考和理解。

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现状的认识和思考。3)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和做到呢?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资料来源:《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根据材料一、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谈谈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我们应如何贯彻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议。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总统府”以视讯方式向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开幕致词,全程用“台语”发言,极力鼓吹“台湾与对岸,一边一国”,以及“公投决定台湾前途”。陈水扁称:“台湾不是人家的一部分,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和澳门,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只有2300万伟大台湾人民才有权利对台湾前途、命运、现状作选择或决定„„公投是基本人权,也是2300万人民基本人权,不能限制,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最后替台湾走出一条民主自由之路„„”

材料二:1999年,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与国关系”,这是他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走出的十分危险的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进一步暴露了他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本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绝对不容分割。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仍然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 “三通”,推动两岸进行政治谈判。但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时任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2)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3)“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摘自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二:观察家认为,90年代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增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并列的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早已超过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2010年还将超过欧美。——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l世纪的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法国希拉克总统5月访华,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1997进行了互访,确定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10月,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此外,11月叶利钦总统和桥本首相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2000年前签署和平条约,从而打破日俄之间长期冷淡、僵持的局面,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亚欧会议3日通过在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亚洲金融和经济形势的特别声明。声明一致要求要研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取得的划时代成果是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起手来,对美国布下包围网。过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若撇开最大的出资国美国是不可设想的”(日本金融人士语)。然而,这次利用美国不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亚洲和欧洲国家作为既成事实,已经成功地对增加出资问题形成了多数意见。英国政府人士说:“欧盟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比率的60%,约占18%的美国已逆转为少数派。”于是就可能撇开美国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亚洲和欧洲磋商这种亚欧首脑会议的框架,制定有利于亚洲本身的克服危机的方略,这种方略是与美国的想法不同的。

——摘自1998年4月4日《东京新闻》。

材料五: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外交努力。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摘自《新华月报》1998年第3、4期。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一和二、四,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晃格局变化的关系。3)结合材料三和五,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中发挥的作用。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摘自《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材料二: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三: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后来我们的观点有点变化。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材料四: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我过去跟很多日本朋友谈这个问题,跟欧洲朋友、美国朋友也谈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人口是四十几亿,第三世界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VI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1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邓小平判定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8.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被公认为世界级的科技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计的贡献”。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科研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并说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可枪毙他,也不愿意放他回中国。”钱学森不顾生命安危,历尽曲折,回到祖国。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2)你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人民要求拨乱反正,要求安定团结,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党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把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引上康庄大道。(《十二大文件汇编》,第14—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都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谈谈你对“人民”这个概念的理解? 2)如何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军官询问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第1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11.阅读下列材料并答问题。

材料一:防止并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思想对党的腐蚀,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年来,我们的党经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整党、“三反”、“五反”等运动的锻炼,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清除了一部分混入党内的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出党,大大地巩固和纯洁了党的组织。但是,敌人还未完全消灭,帝国主义及国内被打倒的阶级还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要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各种方法来破坏我们的事业,破坏我们党的团结,企图在中国复辟。而且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处在同资产阶级又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因此我们仍应时刻提高革命警惕性,并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

材料二:总而言之,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为个人的利益而绝食,而流泪,这也算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弹几滴眼泪。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头流,要往里头流。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公道的事情,那个级可能评得不对,那也无须闹,无关大局,只要有饭吃就行。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

材料三: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八大强调了这个问题。毛主席最近特别强调要有一套章程,就是为了监督。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因为我们如果关起门来办事,凭老资格,自以为这样就够了,对群众、对党外人士的意见不虚心去听,就很容易使自己闭塞起来,考虑问题产生片面性,这样非犯错误不可。所以毛主席在革命胜利之后再三强调这个问题,这是看得很深很远的。„„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团的生活也严一些,也就是说,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团对团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的监督,对共产党员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共产党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

材料四:我们的党1942年开始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取得了伟大革命胜利的结果。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从革命的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正处在一个新的剧烈的伟大的变革中。社会的关系根本变化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随着变化。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要能够进一步地更好地领导全社会的改造和新社会的建设,要能够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将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为着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而奋斗,必须同时改造自己。但是,党内有许多同志,并不了解或者不很了解这种新情况和党的新任务。同时,又因为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处在执政的地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有许多同志就容易采取单纯的行政命令办法去处理问题,而有一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分子,就容易沾染旧社会国民党作风的残余,形成一种特权思想,甚至用打击压迫的方法对待群众。几年以来,在我们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此,中央认为有必要按照“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方针,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说明执政党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党的 建设?(2)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执政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胡锦涛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同以上列举的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发展成就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关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其中,()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当前,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考验”是()。A.执政考验、社会稳定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B.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c.执政考验、改革攻坚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内外环境考验 D.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方式考验、内外环境考验

论述题(1-5专题)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4.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哪些贡献? 5.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6.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论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必要性。

第四专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2.毛泽东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并说明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2.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试述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和意义。

3.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论述题(6-8专题)

1.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说明为什么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历史性突破? 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6.结合十八大精神谈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7.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篇幅不少于200字。

8.请从“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9.2012年11月8日,在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资料来源:2012年11月安徽合肥肥东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笔试题 10.试论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与重大意义。1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处理上的异同及相互关系。

1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2年广东省专升本考试题)1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5.论述新时期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6.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和路径。

上一篇:2016环境信息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寒假记叙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