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2024-07-04

教会孩子学会感恩(通用8篇)

篇1: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的根源,也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的回报和付出差不多,如果我们为某个理由拿一张臭脸面对世界,世界也不会给我们好脸色看;如果我们对拥有的一切新存感恩,便可能得到他人温柔的回应。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工作时,美德就产生了."所以常存感恩之心的人,才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引导孩子学会付出爱,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体谅父母。

父母不要给孩子“开小灶”。应该是父母吃什么,孩子也跟着吃什么。除了一些孩子专用的营养品,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大家分享。你可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妈妈分水果不要让孩子先挑,而是先给孩子的爸爸等等。

一家人上街购物,不要只考虑孩子的需要。比如说,孩子穿的鞋小了,要买一双新的,而爸爸也需要买一件新衬衫,你不妨在上街之前先把情况向孩子说明,比如说:“我们先去买爸爸要的衬衣,然后给你去挑鞋子,好吗?”你甚至可以孩子帮着爸爸挑选衣服。

另外,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其实,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是摸爬滚打过来的,都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比如说,有位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个“大懒蛋”。原因就是,每个星期六早晨,爸爸都要睡懒觉,一直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所以她一点也不觉得爸爸好,并有意在爸爸睡懒觉的时候弄出很大的响声。

后来孩子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才告诉她:“你爸爸是个作家,每天晚上当你睡觉的时候,爸爸在工作,因为晚上没有干扰,你爸爸的灵感容易来。星期六,早晨你起床的时候,爸爸才开始休息。所以不是爸爸懒,爸爸每天都在辛苦的工作。”从此以后,女儿有了爱心。星期六上午再也不发出很响的声音,而且还悄悄的帮爸爸盖好被子。

我们应当培养孩子常有一颗纯真的心。不但对父母的教养、师长的教导要知道感恩;对社会、人群也要多一些关怀,并要有所回馈。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感恩、惜福、奉献的良好品德,这对他的一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一些小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常常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边,不时督促孩子别走神、保持姿势,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父母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讲解或间接引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家长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但在一些小学生和老师看来,家长这一行为却有些“吃力不讨好”。

小学生:不喜欢父母监督

关于写作业家长作陪这一问题,多数小学生的反应是不喜欢父母陪写作业。陪写带来心理依赖

首先,“陪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情绪,懒动脑筋。部分家长陪写作业的目的除了监督孩子不走神、姿势端正之外,还想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辅导。家长的这类做法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父母在,有不会做的题也不用着急,一些孩子就懒得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而且父母经常陪写作业的孩子,一旦家长不陪伴在旁,作业质量往往会大为降低,丢三落

四、错误百出,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这种依赖心理,还会造成孩子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做事效率低,今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其次,家长陪写作业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强迫感、压抑感。写作业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外,也希望培养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独立完成作业。

家长如果经常坐在孩子身边陪写作业,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作业是为父母而写,读书也是为了父母,以至于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第三、家长过多辅导,影响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真实水平的认识。一位老师介绍,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往往能反映出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如果家长对作业内容有过多的辅导,有可能掩盖学生的真实情况,从作业上看孩子们掌握得都不错。

而有的家长也反映,孩子考试中做错的题,在家写作业时都会,责怪孩子考试不用心。其实除了考试因素之外,家长们忽略了孩子在家写作业时,是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并非孩子的真正实力。

帮助孩子摆脱依赖

长期在父母“陪写”帮助下的孩子,虽然不喜欢父母在身边,但是由于形成了依赖心理,突然摆脱家长的束缚,一时也难以适应,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逐渐适应。

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孩子写作业离不开家长,很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所以家长应经常鼓励孩子,诸如“你能行”“我们相信你”等,树立其自信心,激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教给孩子有计划地安排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告诉孩子要把作业记全,或者专门记在一张纸上,回家后合理安排先做什么作业,再做什么作业;写作业要专心,不能边玩边做,做完作业要自查等。

老师建议,孩子刚入学时,家长可适当陪伴详细指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逐渐放手,直至独立。在态度上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经常了解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及时进行帮助,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予表扬。

养成学会整理的好习惯

当前我们的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各方面条件不断提高,“小皇帝”、“公主”、“祖宗”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复杂的事情不会做,简单的事情不愿做,懒得做,要父母长辈帮忙做,以致于形成孩子“长不大”的现象,这是当前青少年成长中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一半。因为好习惯能使孩子终生受益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 ” „„ 现在的学生自理能力差,许多本应该由自己来做的简单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学生平时习惯乱放东西,没有一定的放置位置,也没有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学习用品、家里的小天地是由他人帮忙整理的。

整理物品,虽是日常琐事,却是不可少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家教良好的表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的小孩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但有模糊的认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使其认识初步清晰化,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这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所以,当孩子刚进入小学学习的时候,我们教师就提醒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从孩子入学那日开始,就培养孩子整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先从整理玩具开始,在哪里拿的,玩够之后一定要放回去。这样到入学后只需将整理玩具的习惯转移为整理书包就行了。前一天晚上要看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所用的文具和书本。儿童的学习活动注重的是趣味性和活动性,但是课堂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从学习做、学会做,到坚持做有个过程,教育需要巩固和延伸,可组织相应的经验交流或技能展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进步。

一、在家教育措施、书包不重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背。家长应 学会 “ 放手 ”,一是教会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如有夹层的书包,告诉孩子每一层装什么书相对固定,在教孩子 整理物品 时,家长应该是监督、指点,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孩子自己做。、鼓励学生将自己做的事情写下来,或画下来带回家,请家长签名并写下评语,下次上课再交给老师。老师将收上来的物品布置成一个专栏,学生看到自己能做这么多事,很有自豪感,也鼓励他自己的事自己做,逐步不再依赖家长。、从孩子入学那日开始,就培养孩子整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先从整理玩具开始,在哪里拿的,玩够之后一定要放回去。这样到入学后只需将整理玩具的习惯转移为整理书包就行了。

二、在校训练措施

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无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监督与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学生的社交圈子自然地扩大许多,与人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也在加大。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儿童在社会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必须以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如果无法表现适当的生活习惯,极易产生与环境和人群格格不入的挫折感,不仅不利于其生理的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由于儿童年龄尚小,监督与督促孩子进行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的意识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进行整理的能力不能与成人相比,因此,在活动中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应着眼于儿童是否愿意,且能主动采取行动,同时持续实践是指导成功的条件。

一个工作、学习有条理的人,必然是物品整理有序的。日常生活中,物品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齐、美观,使用时又方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长大后就不会丢三落四。相信通过此项研究训练,我们逐步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懂得整理物品的好处,掌握物品整理的一些技能;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形成一定的责任感,养成摆放东西有序的好习惯。使他们逐步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讲文明、懂礼仪,争做文明小学生

我们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文明的民族,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勤劳创新、尊老爱幼、礼仪文明的人和事。从古代孔融让梨,到一代领袖毛泽东敬师的故事;从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到周恩来爷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家喻户晓的雷锋叔叔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张海迪姐姐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事迹等等。这些人,这些事,为我们小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小学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生活中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营造一个文明的氛围,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说到做文明小学生,老师的教育则对我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以上这些不良习惯和做法,老师实行了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教育,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候一时间接受不了,现在想起来,自己真糊涂。在学习上,我认识到上课听讲最重要。只要上课听讲认真了,课中课后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既节省时间又少费力气。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同学,你不妨试一下。老师的教育和帮助还使我对真善美和假恶丑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劳动意识,养成了对人人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回顾这些,应该好好感谢我们敬爱的老师!

妈妈说:“文明就是讲卫生。”所以每天洗脸必不可少。当然环境卫生也很重要,虽然我不能像杰克.奥特曼一样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但是我可以保护周边的环境。把纸屑、果皮、塑料袋统统扔进垃圾桶。树木、鲜花、草坪要保护,一些小鸟更需要我们的保护。

爸爸说:“文明就是要懂礼貌。”特别是亲人,每天回到家里,要对妈妈说:“我回来了。”而对老师同学、长辈们则是见面时问好,离别时再见。除了这些,还要尊老爱幼。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小妹妹要主动给他们让座,早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那我们现在就来个“学生让座”吧!

奶奶说:“文明就是爱劳动。”每次姐姐放学回家都帮奶奶大扫除,所以,我不能比她差,重活干不了,但是我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房间、洗袜子、整理书包等。我们要争做爱劳动的小学生!

老师说:“文明就是爱学习。”所以每天回到家要先复习功课写作业,做完作业以后再看课外书。

小学生,有礼貌,文明用语要记牢:

“谢谢,再见,对不起”,求人“请”字别忘掉。见到长辈问“您好”,态度和气面带笑。

篇2: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现代小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情感淡漠,难感动。这句话经常在报道中看到。其实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也是处世哲学,也是人和人性的高贵所在。可为什么现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会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作为小学生又该如何学会感恩呢?我曾经也想过很多方法:如用歌声来感化孩子的心灵;用阅读来净化孩子的心灵;用网络来亲近孩子的心灵。但都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孩子总是是懂非懂,云里雾里,很难明白什么是感恩。直到去年“德基金”的出现让我醍醐灌顶,一下找到了开展感恩教育的要领,那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延续。

一、找准入口,懂得感恩

那是在2013年6月3日,“德基金”乡村文艺支教活动在流口小学拉开帷幕,十多名志愿者加入“德基金”支教行列,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画家、音乐人、媒体的工作者(大家都称他们为“德先生”)在流口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艺术支教活动,“德先生”带来了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摄影、服装等艺术课程。这些课程,打开了乡村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知道更多的人生方向。这不是很好的感恩教育教材吗?

我班是最幸运的,分来的是一位武术老师(王文粉老师)。她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她的尽职,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班的全体师生。她每天顶着烈日在操场上一招一式认真地教着孩子们,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德基金”的真心实意,是实实在在为乡村孩子服务的宗旨,确确实实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一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操——英雄少年。在一个星期内,孩子们都学会了,可想而知王老师是花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打消了许多不知情人的顾虑;他们的工作热情,消除了学校的当心;他们的一心为山区孩子的作为,打动了教师们的心房。当短暂的一周即将结束时,孩子已经和他们难舍难分了。离别的场面更是让人的动容,泪眼模糊了大家的双眼。这一幕幕无不让我震撼。同时,我也非常明白,这只是短暂的留恋,时间是会冲淡一切的。如何留住这份感动,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永久记住这份恩情呢?那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们是有一颗感恩的心的。

二、运用行动,升华感恩

之后,我和王老师商量把这套操拷贝到我的电脑中,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每天早上我班都坚持做这套武术操,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因为我知道只有口令响起,孩子就会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点点滴滴,心灵的震撼远比我们的任何教育都来得深刻,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会让孩子们发至内心的领会。每当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那样的幸福和甜美,瞧着他们那股认真做操的劲,我体会到“感恩教育”,甚至是一切德育教育——实践才是硬道理,离开了实践的体验是不完美的也是没有实效的教育。前不久,有几个孩子说想王老师了,我拨通了她的电话,让孩子们与她交流谈心,双方都特别感动,一句句发自内心的问候,一行行发自感恩的泪水,一声声真切的呼唤,一遍遍细心的叮咛。我听着,想着,看着,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深深地知道,我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感恩了。这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三、唤起意识,激发感恩

是啊!感恩就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产生力量,只有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其实我只是捕捉了这份瞬间的场面,却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收获了如此大的力量,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想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我们呼吁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多一些实践教育的基地。我想:只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只要家长与教师齐心协力,让感恩教育成为孩子的必修课,我们身边将不会出现冷漠、自私的孩子,我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个有情有义、懂得感恩的孩子。

篇3: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一、使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区别于初中数学的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 无论是其广度还是深度, 存在着许多“突变”, 使得许多刚升入高中的中学生难以适应, 因此, 高一阶段成为许多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原本不错的学生成绩产生滑坡的转折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部分学生学不得法, 究其内因, 是这些学生没有深入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所以, 数学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高中数学的特点, 积极做好高一阶段的过渡工作。

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确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变化, 了解初、高中数学的不同特点, 才能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继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使学生明确高中数学的特点。特点之一, 高中数学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数学的数学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初中数学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而形象, 而高中数学语言则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如高中数学中的集合、映射等概念, 高一数学中所涉及的集合语言和逻辑运算语言等, 还有高中阶段将要学到的函数语言及空间立体几何等。高中数学所存在的该项特点, 需要学生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灵活的学习方法, 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特点之二, 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 高中数学趋向抽象性和理论型。该特点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学生不改变思维方式和习惯, 将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下滑。比如, 初中阶段的知识特点, 使许多学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套路, 如因式分解应该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解方程分哪几步等, 而许多学生已经形成的机械、统一的定势思维, 将难以适应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激发学生的思维, 改变学生的思维形式, 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进行过渡, 实现学生思维层次的跃迁。此外, 教师还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的第三个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知识量的剧增。即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的同时, 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密度也有大幅度提高, 与此相应的是, 同样是一堂课, 需要学生接受的新知识、新内容也大大增加, 所以,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可能像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 能够拿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消化和吸收”, 也就是说, 如果学生不做好课前预习, 那么,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可能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不做好课后复习, 那么, 较大的知识信息量, 势必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 从而影响继续学习。学生在了解高中数学的上述特点后, 将进一步从思想观念上明确了要想学好高中数学, 必须要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把握高中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学会对数学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和“梳理”, 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使知识结构如表格一般一目了然, 提高数学知识记忆效率;另一方面, 还要改变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形成的“临时抱佛脚”、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好高骛远、不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等不良学习状态,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一步, 教师要教会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以确保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并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第二步, 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力争在预习过程中, 弄懂教材, 明确难点和重点, 确保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第三步,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课堂学习,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 通过认真听讲, 学生可以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得以解决。第四步, 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及时复习, 也是记忆规律的要求, 可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步骤。第五步, 教师要求学生坚持独立作业, 这也是学生对于新知识加深理解的必要过程, 通过独立作业, 使学生对于所学新知由懂到会、由会到熟,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步, 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独立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达到拾遗补漏的目的。第七步,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系统小结, 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结构和内容。此外,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积极参与课外数学活动, 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 进一步丰富了学习内容。

篇4:教会孩子善解人意学会感激

其实以每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考虑另外的角度。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因此在所难免。如果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是都以“你是对的”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

教会孩子善解人意,要从平凡的小事着手

我女儿上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很讨老师的喜欢。但有一次上课老师检查“同步训练”,她却忘带了,结果与其他几名平时总不写作业的同学一起被罚站,老师为了照顾她的面子,提了个简单的问题,指定让她回答,也好给她个台阶,让她坐下。可她就是不领情,闭口不答,结果站了一节课,也哭了一节课。中午放学回到家还接着哭,觉得自己委屈得不得了,认为是老师让她在同学面前丢脸了。我得知事情的经过后,对女儿说:“作为老师在同学面前就应该一事同仁,你上课不带作业,就该挨罚,你以为自己是好学生,特殊,就不该受罚,如果那样老师还怎么管学生?何况老师为了照顾你的自尊心,提个问题想让你坐下,你却不领情,非愿站一节课,完全是自己找的,能怪老师吗?”女儿一听我完全站在老师一边,没有偏向她,她更委屈了,中午饭也不吃了。我爱人见此情景,立刻发火了。大声说:“我女儿学习这么好。仅一次没带作业,就罚站,这老师也太不讲人情了吧!我非到局里告她不可。”爱人这一招还挺管用。只见女儿当时就不再哭了,开始求她爸说:“您别去告老师了,其实老师查作业、要求严格都是为了我们好,我没带作业,还故意跟老师怄气,我也有错。”爱人假装气还没消说:“先吃饭吧,这事以后再说。”就这样女儿原谅了老师,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教孩子善解人意,有时需及时中断孩子的不良想法、做法,引导孩子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父母双方教育方法可异,但目标必须一致,相互配合要默契,关键要唤醒孩子心底的善良,使其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最终才能谅解别人,提升自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漫长过程,在这期间要求父母须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变化,遇到问题多启发诱导,少指责批评,要给孩子留出思考、感悟的时间,家长的做法千万不可急于求成,简单粗暴。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女儿去年过春节刚一回到家,就翻出电话本,查老师的电话,边查边跟我说:“妈妈,您猜我最想给谁打电话?”我说:“杨老师。”“不是。”“刘老师。”“也不是。”“那是谁?”“余老师。”“就是你高中时教英语的那个‘老余’?”“对”。我一听心里暗自高兴,我在想女儿已知道感激了。是这样,读高一时,女儿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兼英语科代表,当时教英语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女儿特别喜欢英语老师,也特别爱上英语课,英语成绩非常优秀,曾在全国英语奥赛中获二等奖。到了高二就换了余老师教英语,她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每天的作业,都要按时完成,不准有一个不交英语作业,而且她都要全批全改。对英语科代表就要求得更严了,几乎每节课都要叫你回答问题或背课文,只要重复,背得不熟,就罚抄课文两遍,科代表要负责对答案、收发作业、给老师提录音机等等,稍做得不好,就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批。女儿第一次挨批是因为上英语课前没把磁带倒好,第二次挨批是英语作业没收齐,第三次挨批是课上背课文重复了,罚抄课文两遍。这是女儿最反感的事了,本来每天作业就多,英语老师还逼着她做这种无用功。随着挨批次数的增多,女儿对老师的称呼也在变化,开始称“余老师”,后来叫“老余”,她说同学们还有的在前面加了个“死”字。一天回到家气呼呼地说:“老余又批我了,真受不了她!我明天就去跟她说,英语科代表我不干了!让她另选高人吧!”我一听事情严重了,就坐下来与女儿谈起了余老师。我跟女儿说:“你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从多角度去观察与评价。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不放。据我了解,余老师送过的毕业班,英语成绩都居年级前列,因英语拉分的很少,所以学校领导总安排她接毕业班英语,是有道理的,也算是一中的名师了吧”。女儿说:“就这样的名师呀?”不是名师,总可算得上一位严师吧。从她的敬业精神来说可谓是一流的老师了,她教你们两个班英语,共140多名学生,每天每人的两三份作业,她都要全批全改,而且一个都不能少,每天光上课就三四节课,其余时间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习,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她不仅对待学生严格,而且对自己更严格。这说明余老师对工作、对学生是高度负责的,而且她教的两个班英语成绩,几乎每次考试都名列年级第一。对于你个人来讲,目前你没有选择老师的权力,只有尽快适应,适应她的教法,适应她的管理方法,你才能做到学与教同步。我知道你最烦的就是余老师每节课都叫你回答问题、背课文,其实这正是老师对你的一种偏爱,她看你很有天分,有潜力。才给你比别的同学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机会,如果你为准备每节英语课上回答问题,而比别人多记下两个单词,两年下来你就比其他同学,至少多记住两千多个英语单词,这将成为你日后的一笔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真的应该感谢余老师才对。我想余老师,绝不是你所想象中的节节英语课盯着你,找你的碴儿。至于余老师一些做法我也不太赞成。但是她直言不讳,工作严谨,雷厉风行的作风很让人佩服,也值得你很好学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我们又都是凡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听着我的一番话,女儿不再抱怨了。我问女儿:“你明天还继续当你的英语科代表吗?”女儿说:“听您这么一说,我就再忍受一段时间吧。”女儿的英语科代表一直当到高三毕业。有一句古话:“严师出高徒”。女儿高考英语成绩137分,是当年一中英语高考成绩最高分。但在高考过后估分时,余老师问她:“英语答得怎么样?估了多少分?”女儿说:“感觉还行,

但分还没估出来。”我心理很明白,女儿对余老师还是耿耿于怀。这也很自然,她终究还是个孩子,要真正理解老师,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更需要一定的时间。

到了大学,女儿由于中学英语基础很好,所以英语学得很顺利,成绩。直优秀,还参加了“英语社团”。在一次与教授的谈话中,教授夸她的英语学得好,基础很扎实。教授说:“我猜你的中学英语老师,一定很出色。”并要女儿谈谈高中英语老师对她的影响。女儿说着说着,就觉着余老师并不是高中时让她恨之入骨的“老余”了,觉得余老师可敬、可爱、可亲,并从心底生发出一种感激之情。也就才有今年寒假回家后与余老师的一席电话长谈。女儿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真正读懂了余老师。

孩子不仅在上学期间要理解老师,还要理解同学、朋友及其周围的所有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地融入集体,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女儿初中时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升入高中后。两人又分到了同一个班,起初女儿可高兴了,回家后的话题,总谈到她的朋友。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也听不到女儿谈起那个朋友了,我很纳闷,就问女儿:“你的好朋友还跟你一个班吗?怎么最近没有提起她?”女儿说:“跟我一个班,我不爱理她。”“怎么,你俩闹矛盾了?”“没有,她那人嫉妒心太强,我每次考试只要成绩比她高,她就不爱理我,总像我拿了她的分似的,我才不愿意跟这种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哪!”

一次家长会上,我遇到了这位好朋友的母亲。她跟我说:“我在家里,总跟我闺女讲:你要像董娜学习,跟人家比比,人家一考试就是班级第一、第二,你老考班上二三十名,你怎么老没长进。”其实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智力因素的影响: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教育等等。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人与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最优秀的比,那样比来比去,把孩子的自尊心就比没了。要跟他自己比,只要他努力了,比以前进步了,家长就该给予肯定。我跟这位同学的家长闲谈时,也给她讲了这些道理,她对孩子的态度慢慢地有了转变,她孩子的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跟女儿说:“你不要再怪朋友嫉妒心强,这都怪她妈妈的不恰当的评价造成的,其实你朋友学习一直很努力,工作也有责任心,对你又很信任,直言不讳,你俩应好好谈谈,重归于好。后来两个人终于达成相互谅解,现在成了经常电话联系的老朋友。”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特别关注。您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再适时与孩子交流,由表及里地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他对周围发生事情的反应,耐心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读懂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孩子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感激曾伴随自己成长的所有人。

篇5: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平果县第九小学 唐卫民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有道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县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学生们在“爱〃感恩〃孝顺”教育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所以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二、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与孩子们可谓是朝夕相处,很多时候就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必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1)首先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

(2)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记得有一次,在午后我一个人对教室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教室里面又脏又乱,当时很生气,想让值日生重新打扫,但是理智阻止了我,心里想孩子们年龄小,学习也不容易。于是我就拿起了扫帚、拖把自己打扫,顺便又整理了讲桌,图书角。没

想到同学们都跟着打扫起来,后来班级卫生评比均获得流动红旗。

(3)把学生装在心中,时时、事事有学生,班级管理中潜在的不良因素要及早发现,及时解决。

(4)我从不刻意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反我的心一直是敞开的。我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学习和思想情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凡事感恩!

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从而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1)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情感

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自然,回报自然;让人类、动物和自然永远地和谐共存,是我们教师美好的愿望。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动物日(10月4日)等环保节日是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意识的良好契机。

植树节,开展了“人类的好朋友——花草树木”的综合活动,活动中,带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种花草树木,并初步理解花草树木与人的关系;组织学生到路边认养一棵树,通过对树的认识和探究,激发学生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其感恩意识。

世界环境日,开展 “关爱地球妈妈,为地球妈妈做点事”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到地球妈妈正在受到伤害,纷纷献计献策,保护地球妈妈。“我们不乱仍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穿皮毛衣服”、“长大设计无污染的车子”、“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关爱地球,感恩地球意识在学生心中正在形成。月 4 日 世界动物日,组织学生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主题进行绘画作品评比。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了动物是人类离不开的朋友。学生从说动物,亲手画动物,分享绘画作品,增加了学生关注动物,感恩动物的情感。

(2)感恩父母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在母亲节前夕,我们号召同学们每人亲手制作手抄报、母亲节贺卡,并准备节目。母亲节到了,我们邀请每一位母亲家长到校与孩子们共同欢度节日。当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为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时,无不感到欣慰;当孩子们喊出“妈妈,我爱您!”时,在座领导、老师及家长无不热泪盈眶......,孩子们的心灵进一步升华。

(3)感谢老师

老师教育我们成人,很多时候家长老师为孩子们付出多少,孩子们并不明了,这就需要沟通,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会做任课老师与孩子们之间心里沟通的纽带。公开课上,他们放下胆怯,拼命地为老师“捧场”......我知道,孩子们的心里已经种下一颗颗感恩之心!

(4)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情感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老师教育我们成人,国家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还要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教育学生以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学习,立志长大报效祖国。这也是我们的感恩课题活动之一。

国庆节,开展 “祖国,祖国,我爱您”的主题活动。活动中请学生看课件《祖国在长大》,了解祖国的发展壮大来之不易,这其中

凝聚着许多人的血与汗,深切感受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组织歌唱比赛,《大中国》、《祖国祖国多美丽》、《红星歌》、《歌唱祖国》、《中国功夫》、《小松树》……同学们用甜美的歌声,表达了对美丽富强的祖国深深的爱意。“开展心愿树”活动中,请学生谈谈长大了要做什么?把为祖国妈妈做贡献落到实处。

3.让爱驻我家,营造感恩的氛围

有家才有爱,对于那些留守儿童而言,班级就是家,所以在班级营造家的氛围很重要。

(1)生日祝福:建立学生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那天有值日班长主持,大家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让他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让自然的美带给大家好的心情;选择一个班级学生过生日最多的月份,由孩子们定一个日子开集体生日晚会,在活动中孩子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2)图书角:由每个学生志愿捐书,集中起来构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现在已有藏书一百余本。图书角大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了。

(3)写日记 :我鼓励学生每天写感恩日记,时时刻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从而产生感恩之心。

(4)我的地盘我做主:黑板报、壁报、校广播室成了学生们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同学们自己布置、设计,以比赛形式展开。这一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难得的是合作的过程大大的培养了孩子们对“家”的浓浓深情。

4.化感恩之心为感恩行动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在学校举行的六一文艺汇演中,情景剧表演中深情的前奏朗诵、虔诚的手语表演、深情并茂的和唱,独特的两颗相交心形队伍……让现场的师生多次为之鼓掌、赞叹,为我们赢得了好成绩而骄傲。成绩的背后是我们辛勤的汗水,最难得的是我们全校一起学习感恩手语操!这些事情在一周之内的课余时间完成真的很难、很累,但是我们做到了、成功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彼此增进了了解、一起学习、一起吃苦、一起体验充实、一起体验成功、一起收获超越在我的快乐…….我想这就是心存感恩最好的证明吧!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当耳旁不再喧嚣,当眼睛不再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感恩是一种文明,又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那么,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篇6:教会孩子感恩父母

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也读不懂父母的辛劳,但对孩子掏心挖肺的父母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却依然心存“欣慰”,因为“孩子读书还挺争气的”,但孩子得寸进尺的无理取闹,以及前所未有的冷漠和自私,还是深深刺伤了父母的心。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为我做这些很正常。”在孩子看来,同学交往贵在礼尚往来,“做东的同学都出手阔绰,轮到他,自然不能坏了规矩。”对于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孩子单纯地以为“父母投资,我给他们回报,大家不吃亏”,只要自己能考进大学,只要能够出人头地,就是最好的回报。

父母亲情不过是一场交易,孩子脱口而出的一段话语让人震惊,但这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被父母深深溺爱着的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至纯至圣的父母之恩,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的付出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以为只要自己长大成材了,就算没有辜负父母,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荒唐的逻辑和思想,孩子自身当然不能逃脱道德的谴责,但父母的所作所为也难辞其咎。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重要,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应当,丝毫没有内疚之感,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所有的情感都灌注给了儿女,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现实生活中,为了筹集高昂的费用,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求学,为了使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猝死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有之,苟延残喘者更是不胜枚举。可是,即便如此,依然很少有孩子感动,懂得感恩者更是寥寥无几。孩子或许还小,不十分懂得知恩图报。但历经锻造的父母,应该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现如今,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孩子还小,不懂得如何感恩父母。那么懂事之后呢,我们能够期望他们感恩父母、怜悯天下吗?或许,他们同样没有这个习惯和意识。“啃老族”的层出不穷,留给我们的当不仅仅是凄凉和无奈,更需要深刻的反思。在这里,真爱与亲情已经错位,不再是高尚而崇高的,而是异化成了低限度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我们是该震惊、反省,还是该充耳不闻、习以为常?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对孩子有最真挚、最无私的拳拳之心,做孩子的就不应当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常怀感恩之情吗!终有一天,父母会老去。我们应该知道,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一个不会爱父母的人,又怎么可能奢望爱事业、爱社会?而这无疑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

篇7:教会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我班有位同学平时成绩不错,学习也很用功,可从不愿帮助别人,老师有意安排他和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助后进生,可他总是敷衍了事,同学来问他题目,他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帮助同学,他回答很干脆,我为什么要帮他?我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程,高度分工的时代不需要人们什么都亲自掌握,现代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学不愿帮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资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然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真希望他早点认识到关心他人的重要。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样的教育对自私利已之心颇有说服力。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于是拥有了感恩的心。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恩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我们应多组织学生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教会学生心存感恩之心,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五年级一班正期中考试,一位同学因感冒咳得厉害,他的同座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愤怒地说:“别咳了,你影响我了。”监考老师惊愕,谁愿意无缘无故的咳?于是问:“谁愿意和他同座?”一片寂静。孩子们的行为,让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哀。当今的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苦难,我们的孩子们都不能去感受它,关注它,那么当苦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又将如何去承受这一切呢?这一切源于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

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

篇8:教会孩子感恩,弘扬传统文化

在学习《弟子规》“孝”的部分时,教师不但给学生讲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还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感恩父母。一些当了母亲的教师向孩子们动情地讲述自己育儿的经历:怀孕时,虽然吃了东西就呕吐,但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还是得吃,吃了吐,吐了再吃;孩子出生后,日夜颠倒,父母也只能陪着孩子,白天孩子睡了,还要继续工作……父母为孩子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教师让孩子们回去与父母聊天,让父母讲讲母亲从怀孕到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并把这些事情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他们写道:母亲怀孕时为了我有个健康的身体,十个月没看过电视;母亲挺着个大肚子上班,挤公共汽车时,总是用手护着肚子,怕别人伤害我;刚出生的我半夜总是哭,父亲抱着我,不停地哄我,当我再次睡着时,父亲的手都麻了,天也亮了,父亲也该上班了;我三个月大的时候病了,要打点滴,由于血管太小,护士扎了好几个地方都找不到,爸爸看到我那么难受,流泪了……通过聊天,孩子们了解到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孩子们还小,很难体会父母生养的恩德有多深,为了让他们亲身体验,有些教师开展护蛋活动,让孩子们与一只鸡蛋形影不离地呆7天,把自己的做法、感受写下来。孩子们有的说:“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十个月,能够完好无损,是多么不容易啊,而我连半个小时都做不到,就把鸡蛋宝宝弄破了。妈妈,您实在太伟大了,谢谢您!”有的说:“这7天里,我为了怕鸡蛋碎了,我哪也不敢去,连球都不敢打,难受死了。鸡蛋饿了不会哭,闷了不会闹,不用拉屎拉尿,我都觉得照顾他很累。可以想象得到,妈妈为了我,不知放弃了多少自己想干的事,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养大是多么不容易,妈妈,您辛苦了!”通过护蛋活动,让孩子们直接地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悉心呵护的慈爱,护蛋只有7天,可父母是以这样的心境爱我们一辈子的。孩子们明白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顺父母,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那么,如何去孝顺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教师又回到《弟子规》的学习中,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弟子规》里每一句话的内容,并相机讲一些古今孝顺父母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孝顺父母。孩子们把自己所做的事记录在联系手册上,父母就孩子的表现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鼓励。教师也给予鼓励,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孩子们做得越来越好。

在学习《弟子规》“泛爱众”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感激的人,除了父母,还有谁。通过讲解、启发、举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和温暖,使我们得以成长,当然应该感谢。历史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我们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沃土,应该感谢。革命前辈浴血奋战,创建了我们的共和国,应该感谢。照耀着璀璨的灯光,享受着清凉的空调,不是应该感谢那些在黑暗的、令人呼吸不畅的矿井里劳动的煤矿工人和高温车间里的电厂工人吗?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感谢。同学给了我们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应该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它们给了我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这些应该感谢的人和事物,是无穷尽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教给学生感恩词,在吃饭之前和睡觉前都在心里默念,不要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感恩词是这样的:感恩父母生我育我,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感恩教师教我成就我;感恩同学的关心与帮助;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感恩所有帮助与付出的人。在让孩子们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如何去做,从小事做起。如要感激老师,就要尊重老师,可以主动帮老师擦黑板、拿作业本、双手接过老师递给的东西,老师的批评要乐意接受等。感激同学,就要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不计较同学的缺点,对同学的缺点要忍让。感激农夫,就不能随便浪费粮食。感激清洁工,就不要随地丢垃圾,见到地上的垃圾要主动打扫……总之,要求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并用实际行动去报恩,每天都想想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育,孩子们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去爱别人,对别人心存感激。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谢谢”,听到孩子们见到老师时发自内心的一声问候;见到地上的纸屑孩子们自觉地捡起;孩子们能善待他人的误解与错误,多了宽容和理解,少了伤害与摩擦。妇女节,孩子们不但给自己的母亲送上祝福,还给老师和女性长辈送上祝福。哪个同学有困难,孩子们就会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如六(1)班的张昱晟同学患病住院,要一大笔的治疗费,在短短的一天里,六(1)班的家长、同学、老师就捐款一万多元,帮他度过难关。本学期末六(1)班的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孩子能记住父母生日并表示祝贺的达到95%,有好吃的让长辈先吃的达到98%,父母批评乐意接受的达到92%。

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使孩子们成为感情丰富,道德高尚,自己快乐,对别人有益的人。

上一篇:凉山州彝族风俗文化下一篇:食品协会会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