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节奏论文

2024-04-26

小学音乐节奏论文(共10篇)

篇1:小学音乐节奏论文

节奏音乐会小学作文

今天,魏老师给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节奏音乐会。魏老师说:“没节奏的声音不好听”。魏老师叫我们自己叫一遍,一点都不好听,全都是是噪音一样,所以魏老师就叫我们玩这个节奏音乐会。

老师把我们分成四组,第一组拍手;第二组拍桌子;第三组用铅笔敲桌子;第四组跺脚。四组都要发出嘭嘭嚓嚓的.声音。

比赛开始了,当时魏老指一下第二组我心情很紧张;指一下第三组……魏老师指到我们组的时候我怕我们会输。我就集中精神看着魏老师的手,指着那一组,指到第二组时,因为杜炽鸿的失误所以第二组就先输了,接着,是第一组淘汰了,然后是我们组,第三组得了冠军。第三轮是,第二组先淘汰,然后是第三组,接着是第一组……最后是我们组和第一组打成了平手。

我们说上局不算再一局:

下面我还是给你们再介绍一下游戏规则吧!

第一组扮演猫,发出“喵、喵、喵”的声音;第三组扮演狗,发出“汪、汪、汪”的声音;第三组扮演老鼠,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只要老师用手指着哪种小动物,他们就要发出“嘭嚓嚓”的叫声。第四组扮演牛,发出“哞、哞、哞”的声音。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我们组先被淘汰,因为徐通没有说,所我们就被淘汰了。第4、2、3组都是冠军。第三轮又开始了,这时我们来了亁坤大挪移,先是林志在别的组叫的时候叫了一声,第二组被淘汰了,然后是唐诗的这一组是冠军。第三轮,先是第3组,然后第4组,最后是1、2组胜利了。

这游戏真好玩!

篇2:小学音乐节奏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练习

通过近期河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河北教师资格考试一般一年进行两次,上半年1月报名,3月考试;下半年9月报名,11月考试。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资格笔试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构建旋律的重要基础,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但旋律却离不开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过程中,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小学是学习音乐的起步阶段,是开始步入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是从简单的节奏中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所以节奏训练在中小学的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的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学生对节奏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音乐的兴趣和发展,还有我们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学质量和进度。所以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节奏训练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既然是培养音乐素质必修课又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那就要有合适的方法去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学生潜在的节奏感,让他们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结合想象 感知节奏(一)形象感知

(二)理解感知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师考试网

汇总>>>河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二、结游戏活动、多种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小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教学,让节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1.语言节奏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民谣等,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如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教师也可根据各班学生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创朗诵,让学生觉得本来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会促使学生走进节奏的世界,对节奏产生兴趣。

2.声势练习

当代的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不是旋律,而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他强调要从节奏入手着手音乐教育。声势训练就是奥尔夫提出来的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学生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形式可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学生自己创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第一步可以进行节奏模仿,可以是师生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模仿的节奏可重复做,标准是学生对节奏是否掌握。模仿的节奏也是有简单到复杂,慢速到快速,要适时为止,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学生的兴趣减弱,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一年级的学生的音乐素质还不高,但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带歌词试读节奏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好节奏练习的同时,又能活跃音乐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步,在模仿训练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加动作的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脚等能发声的肢体做动作来加深多节奏的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最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师考试网

汇总>>>河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第三步,可以用声势为音乐旋律伴奏。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中最具特色的多声部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种手势动作的训练方法。

3.多声部合作练习

在对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进行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既培养节奏感又锻炼了集体合作。在实施多声部节奏训练时,可以通过动作和语言两方面进行训练。在动作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或节奏进行体态律动,几个同学为一组跟着旋律做动作。在语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声部组合起来的和声节奏让学生合作唱打节奏,产生和声共鸣。

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表现,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就是给了孩子更多兴趣的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以上介绍了小学音乐教学之节奏练习,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河北教师资格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河北教师考试网与辅导老师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河北教资格笔试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

篇3:小学音乐节奏意识教学实践初探

音乐是活动性、实践性的过程。无论是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欣赏, 其实都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 对于音乐美的感知、鉴赏、理解和表现必须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才能实现。重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 认真研究教材及经典作品, 是搞好节奏意识教学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以《数鸭子》为例,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节奏拍打, 二是演唱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节奏的模仿和理解部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注意力不能长久地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 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有效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 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 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将:|念成:|同时加上拍手训练 , 让学生把节奏练习结合在生活里 , 在节奏意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拍击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产生不同节奏, 请学生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 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 既丰富节奏内涵, 又增强趣味性。又如:拍手拍膝盖踏脚打肩拍手。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充分利用和融会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增强艺术欣赏效果, 是改善音乐节奏意识课堂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兴趣广泛, 但不能持久;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却又不愿意下工夫学习。他们只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学, 基本上处于不自觉的、被动的学习阶段。音乐节奏意识教学的内容, 涉及各种音型、长短, 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相关的艺术形式增强节奏意识教学的实践性, 增强教学效果, 并利用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实践能力。

一是在节奏意识教学中运用舞蹈的这种艺术形式, 让学生加深对节奏的理解。比如《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曲中感受新疆民歌|的舞蹈性节奏及手鼓的固定伴奏音型, 引导学生把歌曲演唱形式中的固定节奏音型弄清楚、搞明白, 并请某些同学随着歌声起舞, 随着节奏律动, 在“耳闻”、“目睹”、“歌舞”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连绵不断的天山山脉、宽广清澈的塔里木河、吐鲁番的香甜葡萄, 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的纵情欢唱, 让学生在体验新疆特色节奏的同时, 大大增强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二是在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 运用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使学生的听觉、感知节奏意识得到增强。戏曲分类颇多, 曲调婉转, 跳度很大, 节奏相对较复杂。比如教学小学十册中“欣赏京韵”中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都有一课红亮的心》, 节奏较难掌握, 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演唱,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节奏意识的潜能,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京剧中慢长锤的念法: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 我会忘记 , 做给我看 , 我会记住 , 让我参加 , 我就会完全理解。”将情、景、音乐、节奏交融在一起, 学生在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时就有了更深的节奏意识体会。同时在自由探索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充分运用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实施节奏意识的教学。

音乐节奏意识教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良好的节奏意识能力, 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

首先, 在小学音乐节奏意识教学中节拍感是帮助学生理解节奏、组织节奏、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比如学生学习一首曲子时, 都要做出节拍分析, 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节拍的特点, 分辨乐曲的拍号。教师应让学生感受节拍的特点, 分辨乐曲的拍号, 然后要求学生拍谱子中的强拍, 如:2/4 X 0 | X 0 | X0 | X 0|强拍指双手敲击 , 空拍双手摊开。接着要求学生拍谱子的弱拍, 如:2/4 0 X | 0 X | 0 X | 0 X|空拍休止符双手摊开, 弱拍手指点击手心。强拍 (包含次强拍时) 如:双手击掌强拍 , 次强拍左右手分别拍腿。练习强拍后的后半拍, 如:谱子|拍成后半拍双手击掌。经常做以上节拍练习 , 增强学生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节拍感, 而且能培养学生完整听辩乐曲的好习惯。

其次, 在训练节奏感时, 我们要循序渐进。节奏结构千百万化, 但是只要掌握技巧, 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练习就不难掌握。我们可用以下几个步骤解决。

步骤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未组合的节奏。如:3/4 X X XX———然后让学生听老师击拍或者口读来辨别 , 根据拍号划分节奏。也可以变换各种组合形式, 加强对学生节奏变化的反映, 提高对不同节奏的组合、感受和记忆能力。

步骤二: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进行节奏组合的散板式音调时, 让学生根据拍号、听琴划出节奏和小节线, 练习时候对于同音调可以多种节奏形式出现, 通过训练增强节奏的组合能力。

步骤三:听辩节奏的区别, 四小节为一句 (方法是教师打出节奏, 让学生回答节奏的不同处) 。

通过各种拍号, 各种节奏型的听辨, 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辨节奏能力。

步骤四:两小节至四小节长度的模仿。

例如:教师读学生模仿。

步骤五:左右手分开打。左手打单位拍, 右手打击乐器节奏 (训练节奏意识二重思维) 。

步骤六:口唱曲谱, 左手打单位拍, 右手打击乐曲节奏。三者密不可分 (训练节奏意识的三重思维) 。

在这些练习的方法里, 利用眼、脑、口、手等器官感觉节奏, 使学生对节奏的体会更深, 既全面地培养节奏感, 又集中注意力, 头脑反映灵活, 对音乐作品中多层的节奏意识有多层的思维能力。

总之, 音乐是一门既有技能性又有整体性的学科。音乐节奏意识教学兼顾了以上内容实践性极强的分支, 它是一种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将音乐节奏意识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 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结合节奏意识中“教”与“学”的桥梁, 可以有效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时间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特点。

摘要:小学音乐节奏意识教学通过活动实践, 充分利用和融会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增强艺术欣赏的效果, 改善音乐节奏意识课堂, 运用节拍感和节奏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节奏意识, 将音乐节奏意识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 达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意识,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2]夸美纽斯 (捷克) .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5.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5.

[4]杂志.中国音乐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2006年9月号.

篇4:小学音乐课趣味节奏教法

一、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基本节奏主要包括:×-、×、××、×××、×××、××××、×·×、×·×、×××、×××

这十种节奏最开始可以由老师范唱或示范打击的方式直接教授给学生,由于难度上的差异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可以将他们渗透到不同的年级,分别重点教学。比如,我教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会听会打前六个节奏已经是非常好了,通过考虑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的天性,我做了一个很简单的游戏环节——节奏接龙,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把电子琴的2/4伴奏打开,跟着节奏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一问一答的形式,老师可以做一下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

师:接龙接龙。

生:接龙接龙。

师:老师说上句。

生:同学们接下句。

师:二分(音符)。

生:×- (用手打出拍子)

师:四分(音符)。

生:×

师:双八

生:××

师:前十六

生:×××

师:后十六

生:×××

师:平均十六

生:××××

通过这个小游戏,不喜欢节奏的同学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个小游戏过程中,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大的拍子不是很准确,但通过这样的节奏练习,很自然地便都会了。

二、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节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因此,结合生活中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便于感受。

现代教学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分为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这两种因素或同步或交叉协同构成教学完整体系,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形成愉快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地学。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丰富的节奏。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通过直观等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生活音响加以启发和诱导,这些节奏很自然地被运用到音乐来。根据音乐教学法中的具体效应——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中的各种声响节奏来熟悉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

例如:(一)24 X X ︳X X ‖

走 走 走 走

24 X X X X—X X X X ‖

跑跑跑跑 跑跑跑跑

24 X X X — X X X ‖

跑跑 走 走 跑跑

“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动”了,就意味着有兴趣,并乐意参加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根据音乐教育理论中这个有乐施教的原则,结合生活中的动作来让学生主动地理解和感受音符的时值,让学生“动”起来,很快掌握节奏型。

(二)火车声24 ×× ××| ×× ××|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呜

闹钟声24 ×× ××| ×× ××| ×0 ×0|×-‖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当 当 当

母鸡叫24 ×× ××| ×-‖

咯咯 咯咯 哒

知了叫24 X. X — X. X ‖

知 了 知 了

24 X. X X —X. X X ‖

知了 叫 知了 叫

在一年级第一册《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的教学中,难点为: X. X — X. X | X X X X | X — ||节奏的学习。教师在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高的,课堂的气氛是最活跃的,教学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首先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以闯关的形式:到达蒙古族草原就要乘坐小火车,每到一站就要闯关一次,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学生模仿开火车的声音。

2/4 X. X — X. X | X X X X | X — ||

轰 隆 轰 隆 咔嚓咔嚓 呜 — ||

游戏过程中一共有三关,所以学生们模仿火车开的声音有三次,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学生既玩儿到了又学到了。

三、采用语言形式节奏练习法

在低年级,我们可以采用肢体语言,和一些舞蹈动作小游戏来学习节奏,可是孩子们到了三、四年级由于他们心理的慢慢变化,他们刚开始时对新的教学方式未能适应过来,并且在前几节课中,学生非但不适应,而且还很抗拒。为找出学生抗拒学习的原因,我们就分别向喜欢音乐课的学生打听是什么原因令同学们如此的抗拒这种教学的方法。经了解才知道,原来学生(特别是男学生)觉得要出来模仿表演身体的律动,他们怕模仿得不好或者很难看的话是会让学生笑话的,怕没面子。于是,针对这一反应,我很快地调整战略。我们专门挑出几个胆子大好表现的学生(这些学生并不是每个都是动作协调的孩子),说服、鼓励他们先学习这种方法,然后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表演。如:四分休止符“0”,本来这是一个较为枯燥的知识点,但我以奥尔夫的节奏中语言节奏练习法,通过童谣及身体的节奏律动教学来认识掌握节奏“0”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知识。谱例:

一二三,向前走,抬起头,挺起胸,好象小兵雄赳赳。

节奏:×××Ο×××Ο×××Ο×××Ο×××××××Ο

注:“×”时以行进节奏向前踏步,“Ο”时作立正姿势敬礼。

然后请出这几位同学出来带头模仿,尽管他们做得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同学还做得非常不协调,但我还是表扬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采用奖励他们“★”或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画笑脸,并且还让同学们一起来评价表演者。当看到自己的同学如此轻易地就得到奖励,其他的同学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这个说:“老师,某个同学做得不够好看,我觉得这样更好。”那个也争着跑出来表演,一下子,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学生都争相表演他们学到的知识。连班级上一些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节奏的学习当中,而且他们学得比其他学生更为认真的同时,也更加活泼生动。

四、采用声势节奏练习法

声势练习中有拍手声势练习、拍腿声势练习、跺脚声势练习地和综合声势练习。

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声势练习活动发挥学生的即兴节奏创造能力。采用拍手+儿歌、拍手+跺脚+儿歌、手拍复杂节奏+跺脚+儿歌,一步一步地深入,以身体作乐器进行节奏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学生接受语言节奏练习法后,我们给学生玩声势练习活动游戏:

左 手:× Ο │ × Ο │

右 手:Ο × │Ο × │ + 儿歌

左、右脚:× × │ × × │

逐渐过渡为:

左 手:× Ο │ × Ο │

右 手:Ο ×× │ Ο ×× │ + 儿歌

左、右脚:× × │ × × │

开始先让学生单拍击左右手的节奏(可以拍大腿或者桌面等),慢慢地再加入脚的节奏,加入儿歌,并看学生的进度如何,逐步把手的节奏的难度加大,如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等。

节奏游戏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再通过启发,让学生选择自己身体能发出声音的部位,以拍手、跺脚、捻指头等作为伴奏的乐器,进而再在拍手跺脚等的基础上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或者是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物品如地板、笔盒、桌子等等作为伴奏的乐器,让学生随意所欲地进行伴奏。

在教授了这种方法后,我们发现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这种教学节奏的方式,因为在课后的时间,我们都可以经常地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地进行“竞赛”活动,还有的同学居然考起比他大的高年级学生,当看到比自己大的学生都玩不来这种节奏时,更是高兴得哈哈大笑。

当然,除了对学生以外,同时对我们音乐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观念决定教法,所以首先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学,要转变对音乐教育、对音乐课固有的陈旧观念;要以人为本,要把重视学生的心灵感受、情感培养摆在音乐技能训练之先。

节奏创编教学虽然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但以此作为阶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音乐表现力等,是切实可行的。

篇5: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结合想象 感知节奏

音乐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而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传入耳朵,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系列关于对这些声音进行判断分析、加工整理后,使其由抽象的“音”幻化为具体的“像”的一个过程。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其实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因此,我们采用柯达依教学法,先通过声音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地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是更有兴趣的去学习。进而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倾听—感知 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2、想象—理解 想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通过想象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

篇6: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篇7:小学音乐节奏论文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来说,其核心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乐感。学生能够对节奏各因素产生敏锐的感受,同时进行准确的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拍节奏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有效又愉快地进行节奏练习、节拍感的训练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围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带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些许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40

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学校和家庭不单单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更多的是期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焦点话题,而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章节部分,自然也就是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让节奏训练有效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进行,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现状

(一)节奏训练任务单一枯燥

新课程改革活动开展以来,很多教师都开始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但由于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的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音乐基础有限,对于新事物的关注度也有些缺乏,因此,教师如果一味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可能由于课本知识难以理解,很容易感到枯燥,从而丧失对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兴趣。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很难顺利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节奏训练效率严重不足

音乐课作为文化课之外的学科,可供分配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而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教学的一部分,可供分配的时间自然更少。教师往往会将音乐作品的节奏直接给学生演示,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节奏模仿,多余的时间会用来重复演示和教学,造成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节奏知识,理解停留在基础节奏知识上,对于小学生的节奏训练十分不利。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效率严重不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也十分有限,完全达不到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教学要求。

(三)节奏训练过于模式化

很多小学音乐教师会为了教学方便,将课本上的节奏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然后巩固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过于模式化,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接触到的也只是一些固定的课本内容和节奏知识,而小学生天性喜爱创造和接触新的事物,过于模式化的节奏训练难以让学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也就很难真正地对音乐产生热爱,而节奏训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感悟音乐的律动和美妙的音符。很明显,过于模式化的节奏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音乐教学的初衷。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探讨

(一)利用游戏环境训练节奏

音乐是一门艺术,走近艺术最好的方式是兴趣,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得热情对节奏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游戏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天性爱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教师可以用电子琴进行演示,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来确定哪一个小组对教师演奏过的节奏进行模仿。教师说“二分(音符)”学生用手掌打出拍子:×―;教师说“四分”,学生用手掌打出:×。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带动每一个学生对节奏训练的积极参与,同样,将生硬的节奏音符知识与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的节奏知识,教师也不用大费周章地演示教学,大大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效率。

(二)结合想象力,感知节奏

音乐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很多节奏知识需要学生结合日常所见所闻加以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大海啊,故乡》的节奏时,教师可以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想象一下大海波浪起伏和浪花翻腾的场景,感受一下大海的律动节奏,然后在播放相关音乐作品的时候,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肢体的晃动,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大海边,静静地感受音乐作品中描绘的情境和节奏感,最后在停止播放音乐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用形体或者手打出节奏的方式重现音乐作品的节奏。学生结合想象力感知节奏,能够加深对音乐作品中的节奏理解,激发一系列对节奏的感知。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而这一点恰好是音乐课程的教学核心所在。

(三)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比如:小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门铃响的声音是“叮咚”,时钟敲响的声音是“滴滴答答”。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节奏创作,让学生在听完音乐作品演奏后拍出节奏,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团体。在这个阶段,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节奏训练,对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创作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音乐学习不该只是教授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要具备根据所学所感与所想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音乐节拍,要有自己对于音乐作品中节奏的理解,节奏训练才能算真正地起到了助力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三、结语

尽管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着手,利用游戏或者是师生互动,将模式化的节奏训练变得更加灵活有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亲身参与到节奏训练的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知音乐节奏学习的魅力,鼓励学生多多进行音乐节奏的创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出更适合小学生节奏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篇8: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节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激起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将各种音乐节奏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玩耍的同时接受音乐节奏方面的信息。

二、利用语言进行节奏教学

小学生的感观世界里最先接受的是语言的信息,在小学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一些儿歌或是诗歌,来对其进行一个基础的节奏训练,在培育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节奏训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使得教学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律动感,进行节奏训练

现今阶段,教育领域出现一种律动教学的模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节奏,在培养小学生肢体协调的同时,还培养了韵律感。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伴随音乐的同时完成节奏教学这一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进行探析,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现今社会条件下,音乐艺术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音乐文化领域,音乐艺术在人们的精神领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音乐在一种独特的听觉模式下,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9:浅谈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所有的音乐都有着鲜明的节奏。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学好音乐就必须训练好音乐节奏。

一、运用儿歌区分音乐节奏

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都应该在学习音乐初始了解、认识一些最基本的音符,特别是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把一些基础性的但是又比较难记忆的音符编成儿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记忆。音乐最基本的时值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都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些时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在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间的区别时,教师可用一首儿歌加深学生对两者的区别。

把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动听的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基本知识,他们也就不会排斥这些理论知识了,进而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节奏的学习中。

二、用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同时理解节奏也表现生活

在学习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可融入一些自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节奏,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加深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和记忆。从真实的生活中找素材,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理解。因此,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列举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要求他们将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象声词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

在“节奏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节奏进行“请你跟我一起动”的游戏,要求学生按照游戏的节奏模仿教师的动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引出课堂学习的主题节奏。随后要求学生回忆并列举之前所学过的节奏,以更好地复习掌握节奏,为节奏提炼和创编打好基础,并进一步渗透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基本理念。然后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语言和动作中找出节奏,并分组讨论,自主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提炼节奏,同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的各种形象中提炼节奏。还可以大胆想象街头情景,从中寻找节奏,并根据创设的情境,用动作或者肢体语言为节奏取更加有利于记忆的名字,这样是为了让学生从身边的形象中去发现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通过体验探索了解节奏来自生活以及不同的生活形象中蕴含着不同的节奏。最后给出四个不同特点的节奏,引导学生大胆、合理想象,分组讨论,并用动作、身体语言表现出这四种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索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节奏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形象,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创编节奏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并体验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在课堂的结尾,帮助学生想象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通过口琴吹奏旋律,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进一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节奏、创造节奏。

三、采用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加强音乐律动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多表现为好动、喜欢参与、喜欢表现自己。律动就是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达音乐,律动的认识对于学生节奏感的掌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音乐节奏与一些简单的动作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的东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具有音乐律动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动作来体会音乐的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具有节奏律动的小游戏中,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律动,增强自己的音乐节奏感。如,在“小青蛙找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一边读表演内容一边以小青蛙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要求学生随着节奏来改变自己的方向和动作。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理解掌握节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还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但教师还应该不断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以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09):28.

[2]周静.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1):327.

[3]施云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2):123-124.

篇10: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孙丹丹 单位:杭州市闻涛小学

摘要:节奏在音乐中承担着骨骼的重要作用,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节奏训练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促使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本文从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节奏训练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重要性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情况直接对学生的乐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节奏感相对较差,其视唱能力必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期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准,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学生才能够奠定音乐艺术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未来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对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节奏是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承担着音乐学习支架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构建音乐知识体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应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一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调动[1]。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辅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而只有借助学生想象力的不断激发,节奏训练才能够真正启发学生开启自身抽象思维,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节奏感作用下自由的想象,实现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此外,节奏训练的合理组织也能够对学生情感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而合理加强节奏训练就能够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向音乐真谛靠近。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借以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多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模拟特征,节奏的轻重缓急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声音的模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在模拟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更好的体悟音乐艺术的魅力[2]。此外,合理组织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积累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音符、休止符的时值等基础知识,并对拍号的意义和强弱规律等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在对小学人教版音乐歌曲《摇啊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的录音,并要求学生结合音乐节奏做出划船的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6/8的强弱感,并且在后期哼唱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整首歌曲节奏的感悟,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的增强。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节奏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发挥节奏训练的作用能够促使节奏训练在新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措施 基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凸显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促使小学音乐艺术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就应该尝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为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组织开展节奏训练。

(一)借助课堂游戏开展节奏训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只有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的体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够保证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想发育尚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自我、爱动、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3]。同时,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音乐节奏相对较为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场景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律动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应该尽量把握多方面的特征,对音乐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对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和把握,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为学生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等。这样在小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或者他人的错误并进行调整,学生的节奏感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整体音乐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合理应用诗歌朗诵比赛对学生实施节奏训练 诗词不仅具有意境优美的特征,并且还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借助诗词朗诵训练,学生带有感情的对诗词进行朗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和对歌曲的感受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诗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朗诵打节拍,让学生能够对诗词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诗歌朗诵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王维的《画》作为朗诵对象,并对诗句的节奏进行分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学生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三)模仿生活场景实施模拟训练

小学音乐艺术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模拟,将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节奏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生活场景模拟训练中,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自身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记忆[5]。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特殊声音场景并进行模拟,深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物走路的场景将音符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咔咔咔”走路,战马“嗒嗒嗒”奔跑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在乐器上进行适当的弹奏,让学生对相关音乐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长短律动模拟生活中的象声词,如使用××|××||(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声,使用××(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使用×××(咚咚咚)模仿人敲门的声音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合理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证教学评价的质量,才能够促使各项教学活动得到顺利推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节奏强化训练时应该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节奏训练情况形成客观的认识[6]。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尽量使用赏识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深化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节奏训练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此外,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分析他人表现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保证学生的音乐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唯有如此,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效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凸显,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注意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节奏训练当作重点内容,积极制定合理化教学策略为节奏训练效果的强化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改进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若干思考下一篇:数控铣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