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制造产业报告

2024-06-07

人工智能制造产业报告(精选8篇)

篇1:人工智能制造产业报告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及范围

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2、重点产品有所突破

3、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产业资本体系多元化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

2、创新能力不足

3、产业基础薄弱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区域

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工业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二)集成化

(三)信息化

(四)绿色化

六、智能制造装备未来重点应用领域

(一)电力领域

(二)节能环保领域

(三)农业装备领域

(四)资源开采领域

(五)国防军工领域

(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资源集中

(二)提升配套服务,推广产业集聚

(三)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及范围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集成智能装备。

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2011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约3600亿元,其中机床工具产业销售收入3922亿元,其中高档数控机床约占30%;仪器仪表产业销售收入3945亿元,其中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等约18%;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150亿元;通用基础件行业销售收入4600亿元,高端部分约占5%;施工机械3100亿元,高端部分占约20%;纺织机械600亿元,高端部分约占20%;印刷机械160亿元,高端部分占约20%;石化装备1896亿元,高端部分占约30%;国防工业专用制造装备超过120亿元。

2、重点产品有所突破

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如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用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国产控制系统,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原子荧光光谱仪、油井多相流检测设备;直径为6.3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直径为11.22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1600吨级加氢裂化反应器、百万吨级乙烯工程三大离心压缩机组、百万吨级乙烯冷箱。

3、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现有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两个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进入世界机床产业前10强。涌现出重庆川仪、京仪集团、浙江中控、和利时、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及聚光科技、天瑞仪器、威尔泰等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

4、产业资本体系多元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一个完全开放和竞争的行业,中外资进入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机床工具行业销售收入中,国有、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3%、67%和14.7%;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中,国营、民营、三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9%、45.2%和35.9%,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比例较高的格局。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依存度高

重大技术装备用仪器仪表基本被国外垄断,对外依存度达到40%,其中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70%。机器人和高端自动控制系统的95%、高档数控机床的90%、高档数控系统的 95% 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

2、创新能力不足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创新投入不足,仪器仪表行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5%;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创新人才队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有5%,与工业发达国家的20%相比有较大差距。重大装备核心技术不掌握,自主品牌缺乏。

3、产业基础薄弱

智能制造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大量进口。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高档传感器市场全部被国外产品垄断;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大型装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量的50~60%。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区域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邳州可以依托产业布局的优势,引进和发展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企业,来提升邳州的产业层次)

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工业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智能制造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其后各发达国家紧紧跟随,纷纷将智能制造系统列为国家级计划并着力发展。我国在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进入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速度明显落后。

(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及降低碳排放的承诺,对智能制造装备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装备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二)集成化

智能制造装备正向技术集、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技术、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的集成及设备的成套,同时还体现在生物、纳米、新能源、新材料等跨学科高技术的集成,从而使装备得到不断提高和升级,甚至发生深刻变化。

(三)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装备中,实现装备的性能提升和“智能”。设计及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要快速开发出产品或装备,而且要努力实现大型复杂产品一次开发成功。

(四)绿色化

资源、能源的压力,使装备必须考虑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是提高智能制造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排放的关键途径。

六、智能制造装备未来重点应用领域

(一)电力领域

重点推进在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中实现燃烧优化、设备预测维护功能,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安全控制和特种测量功能,在重型燃气轮机中实现快速启停和复合控制功能,3mw以上风电机组的主控功能,变桨控制功能,太阳能热电站实现追日控制功能,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用电管理、用户互动、电能质量改进、设备智能维护功能。

(二)节能环保领域

重点推进在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污水处理装备上推广应用,实现各种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除尘设 备和污水处理装备的自动调节与高效、稳定,在地热发电装备中实现地热高效发电建模与控制功能。

(三)农业装备领域

重点推进在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整地、精密播种、精密施肥、精准植保等配套机具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甘蔗等联合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检测和控制,实现作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四)资源开采领域

重点推进在煤炭综采设备、矿山机械上应用,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信息与环境信息的集成监控、安全环境预警、精确人员定位等功能,在天然气长距离集输设备中实现全线数据采集和监控、运行参数优化、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站场无人操作或无人值守以及中心远程遥控功能,在油田设备中实现井口关键参数检测、数据处理及集中监测功能。

(五)国防军工领域

重点推进专用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智能工控机在航天、航空、舰船、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

(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重点推进在挖掘机、盾构机、起重机、装载机、叉车、混凝土机械等施工装备上应用,实现远程定位、监测、诊断、管理等智能功能,在机场和码头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实现机场行李和货物的自动装卸、输送、分拣、存取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集装箱装卸的无人操作与数字化管理。

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资源集中

开展区域统筹规则。加强区域、省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由国家或省主管部门牵头,科学地编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设立产业准入标准,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二)提升配套服务,推广产业集聚

注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等一系列公共平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产业联盟,从专业服务和集群发展角度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和技术输出重点机构,组织企业提供配套和转化服务。

(三)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抓好地区产业定位,全面考虑产业和项目的协作关联度,鼓励依托产业链环节开展专业分工。

各地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还必须要和当地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在不脱离现有装备工业基础的前提下,加快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与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形成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篇2:人工智能制造产业报告

金申请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智能船厂建设项目概况 1.1智能船厂建设项目概况

1.1.1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智能船厂建设项目承办单位 1.1.4智能船厂建设项目负责人

1.1.5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建设地点

1.1.6智能船厂建设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智能船厂建设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1.3智能船厂建设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智能船厂建设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智能船厂建设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智能船厂建设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智能船厂建设产品应用领域

3.4.5智能船厂建设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4.1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建设内容

4.2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智能船厂建设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智能船厂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篇3:电子信息产业如何支撑智能制造

提高基础产业核心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装备等电子基础产业, 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变革方向、产业高附加值环节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权。然而, 我国电子基础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是基础不牢固, 根植性弱、附加值低, 并且在全球基础电子领域的追赶和跨越进展缓慢。其中覆铜板、磁性材料、电阻器、电容器、PCB等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电感器、传感器、IGBT等普遍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2代, 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关键专用设备长期依赖进口。

地基不牢, 无以建高楼。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场需求规模, 电子基础领域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产业, 市场刚需更庞大。我国在向制造强国跃升的过程中,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电子基础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尽快占据市场一方。在此之前, 则要提高电子基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提高计算机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 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升级, 逐渐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突破关键技术

每年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 可谓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今年9月1日,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正式出炉, 注重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实力仍然是电子信息百强的共同特点。据统计, 本届电子百强企业2014年研发投入合计1 237亿元, 比上届增长17.7%。截至2014年末, 百强企业专利总量17.6万件, 比上届增加1.9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10.8万件, 占比超过60%。

此外, 重点技术领域也有所突破。28纳米处理器成功制造;国内首款智能电视So C芯片研发成功并量产, 改变了我国智能电视缺芯局面。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专业生产线建成投产, 打破国外垄断, 有效提升我国在船舶、电网以及轨道交通车辆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然而, 这远远不够。早期由于国内外原因, 我国错失电子信息产业核心专利研发的好时机, 等反应过来时, 国际核心专利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留待中国投入研发的机会已经不多。而在研发投入巨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 没有巨额的资金注入和长期的人才培养, 难以造就高水平的工程师队伍, 更不可能拥有可以带领团队创造出“核心专利”的领军人物, 研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后却因资金不足而被搁浅。

要打破这种限制, 既需要完善自主创新政策, 又需要建立系统的产业自主创新体制, 更需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争取不断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

培育新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单一技术和产品竞争转向平台和生态系统竞争, 产业链统合能力日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但由于关键技术缺失、资本人才储备不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等因素的限制,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当前仍以骨干产业的产品竞争为主, 不仅在新增产业蓄力不足, 而且在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生态体系中也常被边缘化, 长期处于被动跟随、同质化竞争、低附加值的处境。

目前, 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多样化演进趋势日益突出, 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加快, 新兴增长点多且拉动性大。借此契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运用, 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以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特别是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结合, 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培育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新的增长点。

简而概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但传统优势逐渐削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强、国际竞争力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

篇4:智能制造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各国都将实现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战略(Industry 4.0),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关系”(AMP)计划,日本则推行“智慧制造系统”(IMS)等等,其根本出发点都是要打造信息化背景下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工业发展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经济发展新常态倒逼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机遇,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确定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方针,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我们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选项。

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数字时代,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数字、信息和计算机革命,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促进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抢占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意义重大。

篇5:人工智能制造产业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智能家居项目概况 1.1智能家居项目概况

1.1.1智能家居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智能家居项目承办单位 1.1.4智能家居项目负责人

1.1.5智能家居项目建设地点

1.1.6智能家居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智能家居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智能家居项目建设背景

1.3智能家居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智能家居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智能家居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智能家居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智能家居产品应用领域

3.4.5智能家居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方案

4.1智能家居项目建设内容

4.2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智能家居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智能家居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篇6:人工智能制造产业报告

xxxx年,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历次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领导小组大会精神,围绕市委“创新提能年”主题,坚持“以科创育产业,以产业带应用,以数字促融合”,着力构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公园城市的创新表达,推动高能级产业加快集聚、高质量要素持续汇聚、高品质环境不断优化,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坚持统筹兼顾,经济指标稳步回升。xxxx年新冠疫情突发以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区域经济发展,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有效助力功能区企业及在建工地复工复产,稳产满产。xxxx年全年促进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xx.x%;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实现税收xx.x亿元;顺利完成本年度经济指标。

(二)强化顶层设计,精准谋划发展蓝图。一是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引入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等优秀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总规修编、科创空间规划等编制工作。协助规自局开展A区控规修编,并已通过专家会审查;配合推进新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二是产业研究不断深入。认真开展重点产业“两图一表”研究编制和动态优化调整,配合全市部门,完成功能区及相关生态圈蓝皮书、白皮书等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产业互联网、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川藏铁路相关产业及园区配套载体建设发展研究,形成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基地策划方案、川藏铁路创新中心先进技术产业基地方案、智慧园区场景策划方案、园区生活配套有关报告等专题性研究材料xx余件。

(三)坚持引育并重,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克服疫情、市场等不利因素,通过主动转变招商方式、深化招商机制、拓展招商信息渠道、强化招商攻坚等举措,全力保障招商引资力度不减,全年梳理行业企业xxx余家,组织开展网络招商推介、招商项目云洽谈xx余次,参与筹办相约西湖.共享机遇.共创未来-x新津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新城市.新公园-x新津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x易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产品上线发布暨亿达智慧科技城入驻项目签约仪式等大型推介签约活动xx余次。新引进宏胜饮料“一总部两基地”、合纵科技西南区域总部基地、安睿智达设备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运营总部等xx个项目,实际到位内资xx.xx亿元。

(四)深化促建机制,有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坚持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推动南台月项目开工建设,格力x产业园一期等xx个项目加快建设,事丰医疗等xx个项目建成投产。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成新津安置房建设项目五期(地块四)工程、杨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骑龙山安置房周边道路工程(一期)等x个项目建设,新建自来水管道约x公里,燃气管道x公里,新建及改造长约xx公里xxKV电力线路。

(五)坚持科创赋能,持续培育创新生态。一是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x.x平方公里,坚持“科技共生、智能创享”,构建智能科技的共生场景、打造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优化片区空间组织和功能业态,促进天府智能装备产业园、亿达天府智慧科技城(二期)标准厂房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天府创智湾一期x.x万平方米专业楼宇改造升级,植入民营经济博物馆、川菜文化传播中心等共享交互场景,构建适合智能科技产品研制与应用的多元载体支撑。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中材科技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民航电子、小巨人等x家企业荣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宏达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培育民航物流、新锚路桥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建立园区新经济及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库,新增民航物流新经济准独角兽企业x家;明然智能、易迅光电、广正科技等新经济种子企业x家,新引进新经济项目xx个。三是构建新经济应用场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新经济未来场景建设,“民航物流新一代机场行李高速智能处理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被认定为x市未来场景实验室。与x科创通平台联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天府智能制造功能区专场活动”,推广新技术应用场景;与x高新区联动,开展“xxxx双创生态升级发展峰会”智能科技专场活动助推园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打造高品质示范园区。

篇7:人工智能制造产业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经济开发区五中沟以南、七中沟以北、S226道路以西、凤鸣大沟以东地块,占地面积约2989亩,总投资80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区位图

二、产业背景

1、国外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以来,在寻求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重振制造业。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2月又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通过加强研究和试验税收减免、扩大和优化政府投资、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2012年设立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并先后设立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和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德国通过政府、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各州政府合作投资于数控机床、制造和工程自动化行业应用制造研究,于2013年正式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体的“工业4.0”战略,巩固其制造业领先地位。日本提出通过加快发展协同式机器人、无人化工厂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据有关机构测算,智能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已从2010年的3000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万亿元。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

然而,当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期,大部分企业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

3、江苏省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

江苏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和物联网发展高地,始终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政府强力推动,企业积极实践,强化自主研发突破,大力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智能联网,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人力成本、资源能耗持续下降。

据统计,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中,一线生产人员平均减少20%,库存周转率提高20%,资源能源消耗降低8%,人均产值提高15%,江苏正在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华丽转身。代表智能制造的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全年 2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0.6%,服务器增长50.2%,智能手机增长30.2%,智能电视增长21.0%。

三、发展条件

1、区位优势

射阳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地处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西至淮安,北靠连云港,南至南通,位于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东部起点,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上,射阳已全面融入上海2.5小时经济圈,县城距港口在盐城市沿海几个县份为最近,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同时射阳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储备县,土地面积在江苏省排名第四,连续10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前十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射阳经济开发区区位图

2、交通优势

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北接连云港,南靠上海,西承中西部,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已完全融入上海2.5小时经济圈,形成“公路、铁路、海运、空运、水运”一体化运输网络,客、货运直达港澳台、韩国、日本。

项目区域交通图

3、政策优势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为投资商办理立项可研、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规划、用地、建设、环评、安监、消防等各项手续提供绿色通道;项目筹建期间,提供临时办公场所;为企业派驻射阳的高管提供相应的生活便利政策;积极为企业协调与当地金融部门的关系,争取信贷支持;积极为企业申报各类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便利,在争取上级部门各类政策性扶持、奖励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

4、资源优势(1)土地资源优势

射阳县位于滨河湿润——半湿润海水侵渍盐碱区域,全县拥有109万亩滩涂、2090平方公里海域,分别占全省的1/8,滩涂面积7.3万公顷,并且每年还以500公顷的成陆速度向外淤长,通过滩涂置换的方式,具备规模以上的土地指标,4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拥有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连片的后备土地资源,能完全满足项目的用地需求。

(2)电力资源优势

目前盐城境内现有7大电厂,其中4个位于射阳县内,充沛的电力资源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提供充分的能源保障。

项目区位及盐城电厂分布图

(3)网络资源优势

盐城担任江苏省大数据城市功能,现已连接上海、南京两大骨干网节点。2016年4月29日,盐城互联网国际业务专用通道获工信部评审通过,盐城市成为苏北首家申报、首家评审通过的城市。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网络资源图

5、产业基础

项目地以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八大投资创业园为载体,形成一区多园,优势互补,多产联动的格局。五大主导产业: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以机械电子、通用航空、轻纺服装、生物科技及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五大主导产业。八大投资载体:围绕五大产业建设的台资工业园、机电装备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轻纺服装产业园、生物科技及绿色食品产业园、航空科技城、新能源汽车及装备产业园、商品市场集聚区成为投资创业的主要载体。

四、发展定位

通过五大功能区(生产组装区、生活配套区、现代物流区、展示交易区、总部经济区)的设置及紧密配合,建立集智能化生产车间、智能化产品服务及生产、办公服务、展示交易服务、物流服务办公服务、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园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园区功能布局图

五、项目规划(一)生产组装区

1、定位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家居及硬件产品定制化的生产服务。

2、建设内容

生产组装区的建设内容主要为五个智能工厂。每个智能工厂的建设均采用先进的“六维智能理论”,从智能计划排产、智能生产过程协同、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智能生产资源管控、智能质量过程控制、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6个维度的“智能”打造中国特色的智能工厂。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生产组装区图

(二)总部经济区

1、定位

为智能家居及硬件企业、团队和个人提供一个总部运营的场所及环境。

2、建设内容

总部经济区采用花园聚落理念,以既合又离的条状建筑组团构成建筑带。建设内容包括总部经济区和标志性办公区,其中总部经济区为100栋独栋办公楼,均采用Loft形式打造,建筑面积为300000平方米;标志性办公楼的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总部经济区图

(三)展示交易区

1、定位

为智能工厂、智能家居及硬件企业或个人提供产品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2、建设内容

展示交易区的设计是以壳结构建筑体为主,通过轻薄的异型建筑体,形成标志性公建区域。主要的建筑物是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分为展示区和交易区,集中展示交易智能智造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其中,展示区的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交易区的建筑面积为150000平方米。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展示交易区图

(四)生活配套区

1、定位

为智能制造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生活及商业服务。

2、建设内容

生活配套区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居住区及其商业配套和酒店及其商业配套设施。其中,居住区的建筑面积为100000平方米;居住商业配套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包括购物、娱乐、餐饮和超市;酒店的建筑面积为40000平方米;酒店商业配套的面积为14000平方米,包括风情餐厅、咖啡饮品、红酒吧、银行、商务会议室、商务宴会厅、美容SPA和室内运动馆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生活配套区图

(五)现代物流区

1、定位

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和运输等物流服务。

2、建设内容

现代物流区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分拣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办公区。其中,分拣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00000平方米;仓储配送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00000平方米;办公区的面积为50000平方米。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现代物流区图

六、招商策略

以企业为主,由地方政府协助,对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智能家居企业和创业团队进行招商,形成智能家居生产与研发产业集聚区。

招商模式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七、运营管理

根据工业4.0及智能工厂的特征和要求,采用智能化、可视化的运营管理,充分实施机器代人战略,使项目做到无人化和高效化的运作,充分发挥智能机器设备的作用,与西门子等公司就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负责园区智能工厂建设及日常运营。

八、前瞻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f.qianzhan.com)通过深度访问、实地调研及与项目运营主体公司的深度配合,在对当地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项目的总体定位、园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重点功能区及重点项目的策划。

原文地址:http://f.qianzhan.com/zhinengzhizao/detail/170822-f9881c93.html 13

篇8:智能制造产业和无锡发展策略研究

当前中国走向工业化后期, 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一方面, 它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 它对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严峻挑战。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深化产业变革, 加快形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为标志的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 中国有望到2020 年初步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 并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1]。

1 智能制造定义

智能制造是指在生产环境中, 将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通过工业网络等通信手段, 在工业软件系统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相结合, 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或者定制化生产, 最终通过网络实现对智能制造装备的生产控制, 从而实现智能化生产。

2 智能制造机遇和挑战

当前, 由发达国家发轫, 全球已进入“工业革命3.0”时代、“工业革命4.0”时代。“十二五”以来,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支撑, 中国开始呈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突出表现为三大革命:能源互联网革命、制造业数字化革命、制造业服务化革命。

制造业数字化革命的大趋势“工业革命3.0”与“工业革命4.0”的同步推进, 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支撑, 对传统工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是“工业革命4.0”的核心内容。近年来, 中国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制造业数字化革命初露端倪。尽管中国仍远未成为制造业数字化强国, 但在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互联网参与者的条件下, “十三五”时期中国同样具有在“工业革命4.0”时代占领先机的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

无论是“工业革命3.0”还是“工业革命4.0”, 二者都伴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带来制造业服务化的深刻变革。“十二五”时期, 在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下, 中国一大批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产业链, 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生产性服务业的互联网企业。“十三五”加快制造业服务化革命将是制造业占领价值链高端的重要趋势。

3 智能制造系统应用现状

3.1 智能制造行业现状

中国智能制造遵循单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的递进层次,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智能制造的水平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总体水平和规模相似。

总的来说, 中国智能制造存在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同时存在智能制造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但是, 发达地区相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接近。下面分行业介绍规模企业的智能制造的现状和问题。

电子家电行业的智能化设备应用比较广泛, 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及时准确, 能针对企业特点应用开发先进的管理软件, 实现管控一体化。陶瓷行业能够满足单机自动化及生产管理的要求, 但由于陶瓷生产过程具有原料品种来源多、工艺机理复杂、关键参数的直接采集困难等特点, 生产过程不是连续的全自动化, 各生产环节信息收集困难, 难以保证全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而纺织行业的单设备自动程度较高, 但一些人员相对集中的工序对人员经验的依赖程度过大, 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食品与医药行业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 但是一些关键参数的控制侧重于专家经验。家具行业企业单机设备基本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 但智能化程度没有大范围普及。印刷行业企业单机设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程度较高, 但是智能化程度没有大范围普及。

从上面的行业分析可以看出, 大部分行业的规模企业已经实现单机设备自动化, 但是全生产线的自动化不同行业差距仍然较大, 没有一个行业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管控[2]。

3.2 智能制造管理现状

绝大部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 系统层次上的思路还比较欠缺。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智能制造配套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和前瞻性的重要, 对未来生产设备的采购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

受到上述思维模式的限制, 导致对智能制造主要停留在自动化设备以及设备级的技术人才需求, 缺乏有效地合并企业生产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的思维模式, 管理软件开发等受限于国外的行业软件集成商。

4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产业链分析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 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 (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 , 工业互联网 (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 、工业软件 (ERP/MES/DCS等) 、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智能制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将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机连接起来, 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通过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 上传至工业服务器, 在工业软件系统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相结合, 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或者定制化生产, 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

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 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是智能制造的内在推动力, 提升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是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方向, 并从各个角度予以政策上大力支持;同时叠加进口替代的大方向, 智能制造领域将为成为未来最具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之一。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 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 (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 , 工业互联网 (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 、工业软件 (ERP/MES/DCS等) 、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工业机器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到2020 年,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将达到60 万台, 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会超过400 亿元。再考虑到出口因素, 国内有望诞生销售额过百亿的机器人公司。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就是智能工厂的神经。通过各种信息采集和感知技术, 将生产中的信息转为数字信号, 通过无线传输、总线技术或者工业以太网等技术将信号传递给计算机系统或者展示给生产人员, 经过数据分析处理后, 实施更加精确和效率更高的工业生产操作。

工业软件:国内工业软件ERP渗透率相对较高, 而MES/DCS等生产环节控制软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据统计中国到2015 年, 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会超过1 000 亿元人民币, 而在这个市场上, 仍然以国外的软件公司为主导, 国内厂商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

5无锡制造业现状分析

无锡制造业具备的优势:无锡长期以来制造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产出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 世纪80 年代, 以无锡及周边地区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使乡镇工业异军突起, 为无锡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基础。90 年代, 无锡对“苏南模式”进行了反思与扬弃, 实现了外向型经济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 无锡加大转型力度, 积极探索新的科学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城市产业升级, 传统制造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转移。

无锡的制造业劣势也很明显:从生产要素看, 无锡以来料加工为主, 原材料成本和市场销售需求的波动对无锡制造业的发展影响极大;无锡土地供给量严重不足, 工业用地越来越少, 一方面新招引的项目落地困难, 另一方面现有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无锡由于形成薪酬洼地, 导致电子、纺织等行业人员流动加快, 熟练操作工和技工外流严重。从行业结构看, 我市制造业行业分布过于广泛, 缺乏产业链配套, 竞争优势不突出。

目前工业4.0 革命给无锡市带来新的机遇, 但是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制造业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发展的比较优势相对弱化, 制造业强市的地位正在下降[3]。

6无锡智能制造发展建议

通过对智能制造和无锡市现状的全面分析, 针对无锡智能制造, 我们有以下建议:

1) 树立智能制造产业链意识, 为无锡智能制造腾飞奠定基础;2) 突出无锡智能制造优势, 分行业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的高端环节;3) 借助无锡周边城市的发展优势, 形成综合性配套。

6.1 树立智能制造产业链意识

智能制造能够起飞, 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智能制造的产业链主要涉及到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无锡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互联网的优势城市在杭州, 与无锡处于1 h城市圈中, 具有良好的互补借位可能性, 同时南京也具有较好的互联网发展优势, 同样与无锡处于1 h城市圈中。智能化领域, 国内尚无优势城市和产业。

从上述角度可以看出, 无锡具备良好的智能制造发展起步优势, 需要在顶层谋划好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布局搭配, 抓住重点行业推进工业4.0 产业链构造, 抓住一般行业进行工业3.0 升级, 借助无锡物联网城市的发展优势, 全面推进无锡智能制造领先城市的建设。

6.2 重点打造智能制造高端环节

目前智能制造的产业链当中, 缺乏智能化的“神经系统”。目前智能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化虽然发展不均衡, 但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成熟度。智能化是在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化的基础上, 利用数据采集和信息收集, 面向互联网, 控制自动化设备实现订单的网络下单、自动调度、生产、入库、销售和物流的工业4.0 的系统。目前, 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 智能化的“神经系统”尚属空白。

打造智能制造的高端环节可以通过重点和基础较好的行业推动, 为智能化研发和实践提供基础平台, 占据智能制造的集成和系统高端平台, 从而形成智能制造的龙头地位。

6.3 借助周边城市发展优势, 形成综合性配套

长三角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城市定位的各自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 上海逐步迈向金融城市, 杭州以电子商务为城市名片, 苏锡常以传统制造业为发展引擎, 南京则侧重吸收苏北、安徽的发展动力, 形成新的发展龙头。无锡作为苏锡常的中心城市, 如果借助周边城市的优势地位, 面向智能制造的产业链的整合城市发展, 既有传统制造业的工业基础, 又有周边配套的支撑, 相较于其他的城市, 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7结语

智能制造作为下一代的工业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所有的制造型城市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由于各个行业天然具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特点, 造成每个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和系统化程度不尽相同, 某些行业已经具备完全的智能制造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 无锡市可以依托自身长期的制造业发展历史和周边的城市定位, 通过重点行业为平台, 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高端环节, 疏通理清产业链全过程, 最后成为智能制造领军城市。

参考文献

[1]迟福林.转型抉择-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2]陈勇.佛山市智能制造装备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3 (5) :5-10.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六单元下一篇:2022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