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2024-06-2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精选7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一)“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二)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三)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思考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

三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一、学生是主人的观念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二、作业即自学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三、大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李祥池 转载巨人网)

篇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0研究问题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变化万千。许多教师和家长思想观念还处于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学而优则仕”世界里。社会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大学教育面向社会自主就业。处在现实世界的小学教育处在严重的挑战之中。一方面要为祖国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另一方面面对学生个体幸福追求。科学教师要面对现实,敢于迎接挑战。市场经济的社会本身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社会也在呼唤具有创新型素质的人才。小学科学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孕育创新型人才的园地?

1研究目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学教育更应该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科学教育决不能走应试教育“读书、笔记、背题、考试”的老路,那已经被事实证明是一条坑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死路。救救孩子,应该开创一条自己的路。科学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依据科学教材,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坚持把科学教室变成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型人的场所,小学科学教育就应该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园地。

2研究概述

小学科学课是直接培养小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课程。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八册240节科学课应该培养小学生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从教材中教学内容上看,教材的编者沿着学生探究的过程设计的。这本身对学生科学创新品格有极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四心相同。也就是教材作者的心、教材编者的心、科学教师的心,还有学生学习的心。四心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心。教师才能把这四个“心”凝结在一起。教师自己要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积极开发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学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认真分析、缜密设计、细致操作和精心制作的创新型品质的后备人才。

3研究过程

3.1针对学生学习探究,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奇心。

小学科学教育不是语言课,不是老师用语言能描述现实世界的说教。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①

科学教师就应该根据要求创设情境。第一是实实在在的情境;第二是模拟现实的情景;第三是再现科学探究的情境。这三种情境首先要真实,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和年龄需要。

三年级伊始学生学习科学观察水生植物。需要实实在在的情境,到水中采摘水葫芦、浮萍、菖蒲等植物,到鱼店购买金鱼藻,观察氧气在水中冒泡。九月暑热,蜗牛难寻,需要在草地菜地寻找大蜗牛。四年级学习岩石,教师自己在生活里寻找岩石标本。在珲春本地可以找到石灰岩、板岩、砂岩、花岗岩、玄武岩,在长白山区寻找浮岩、泡沫岩、砂岩。几年积累,建立三至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课程资源,弥补仪器室里的不足和缺陷。每当学生看到真实的岩石标本,走进岩石世界。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学习兴趣也会浓厚盎然。

地球与宇宙方面的科学探究,就需要模拟现实情境。学校的操场也是模拟的场地。月相的成因,就需要使用篮球扮成月球。用白纸和黑纸,胡在篮球上。一半黑,一半白。在操场画一个圆圈,作为月球运行的轨道。中间圆心部分是地球,这里站一些学生。然后让一个学生手托篮球在轨道上作圆周运动。在阳光下,站在圆心里的学生就会看到月球明暗显现的过程。

贝塞尔发现地球公转的证据也是要求在操场做模拟实验。

需要教师找二个木杆,一个横杆。横杆有明显间隔的相等单位的刻度。使用二个圆铁片作为1号星和2号星的标志。具体做法是⑴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心放一个红色的圆纸片,代表“太阳”。⑵找二根木杆,分别立在离圆圈远近不同的地方。木杆的顶端分别贴上二个蓝色的圆纸片,代表远近不同的二颗星。在远处的星上,横着挂有一个木尺,并在木尺上每隔10厘米竖着贴上一个木条。⑶我们在圆圈上背对着红色圆点转动一周,表示“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A点运动到B点时,两颗星在怎样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学生做法,站在A、B两点,仔细观察两颗星,并分别记下1号星相对于2号星的位置。再做一次,把二根木杆立在更远的地方,仍然在A、B两点观察两颗星的位置有何变化,视觉中两颗星的位置相差多少厘米?如果再远一些呢?②

教师在操场做好一切准备。关键在于组织学生端正态度体验,观察,分析记录。

学生记录:我的观星记录

观测次数

公转到A点时

公转到B点时

在A、B两点观察1号星的视觉差

第一次距离近

1号星在2号星右边第4厘米

1号星在2号星左边第4厘米

8厘米

第二次距离远

1号星在2号星右边第2厘米

1号星在2号星左边第2厘米

4厘米

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周年视差。

真实再现当年科学家经历的情境,就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准备。1月从市场买来12条小鲫鱼。喂养在室内气温17℃水族箱里。长方体的鱼缸,水量约1000L。每隔5天投放一次饵料。水族箱放置在窗台下面,阳光正照鱼缸上。水体变绿非常快。10天后水质变绿,一个月后,水质黄绿。取出3L鱼缸水分别装在三个小塑料桶里,另放在其他窗台下面。水族箱里鲫鱼开始死去。把死鱼分别放在三个小塑料桶里。几天以后,用筛网捞出死鱼残渣,取出水样。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收获颇多,发现微生物数量多,个头大而且种类齐全。3月组织学生探究微生物。

3.2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真正的科学品格。

因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兴趣浓厚。可是也会玩心大起,态度不端正,不严肃,不认真。这对培养学生科学品质有很大的坏处。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评价,重点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方面,活动过程则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点,应抓住小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态度。③因为相对于态度来讲,情感价值观都是更加内隐的个人品质,很难直接进行评价。同时,态度也是情感价值观的特定的表现趋向,对态度评价,也间接的了解一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不过学生要成为创新型后备人才,就是从学习的态度开始培养。

3.2.1单一观察实验活动,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

生命世界的教学在三年级开始阶段。凤仙花桃花的观察需要自然条件。每年4月20日左右连翘花最先开放,然后是桃花、榆叶梅等赏花植物。观察桃花要从底部开始观察一朵桃花。从萼片开始观察,然后观察花瓣,再接着观察雌蕊,最后雄蕊。从数目、形状、味道和其他发现等四个方面观察。使用镊子解剖花朵,把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按顺序排列。这一系列行为都需要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就是认真仔细,否则得不到真实的结论。需要在交流展示评价学生的态度和学习结果。

3.2.2教师演示实验活动时,要培养学生学习实验动作规范的态度。

物质世界中《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里把水和面粉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水和面粉就需要过滤。过滤的步骤相对于10岁的学生来说比较繁琐。教师演示时需要学生帮助,三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过滤的行为动作。教师只是解说,让学生认真的看,仔细地记。牢记每一步的动作。

3.2.3学生分组实验时,培养学生有主有次,自觉站位,敢于担当的团结合作态度。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要团结合作。五年级下《浮力》一课。要测量水中大、中、小不同体积的泡沫在水中的浮力。操作成功需要学生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合作。组长负责组织,有人需要观察排开的水量、有人需要操作测力计,有人需要观察泡沫浸入水里的程度,有人负责专门记录二个数据。记下排开的水量和力的大小。这里学生有主有次,心要和在一起。每一个人要自己站好位置。只有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学习才能成功。

3.3针对教材,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突破的超越态度。

《太阳系》一课六年级下册三单元中的核心课。当按照书中提供的数据建立模型,八大行星就摆在实验室的桌面上,这是激发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机会。也是学生突破教材束缚机会。学生会问到为什么行星会老老实实在自己的轨道运行?为什么都老老实实在围绕太阳运行?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怎样知道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怎样计算出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八大行星连成一线,会不会损坏地球?流星从哪里来,天地大冲撞怎么办?这就和高一级的学习联系到一起。教师可以当堂解释,也可以指出课外科普读物,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在广阔的天地学习科学。

3.4针对现实,要培养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敢于革新的上进态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中指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为了验证气体的性质书中指出验证的方法“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把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一个空玻璃杯的情况一样吗?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炬的火焰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这两个实验设计能判断出灭火的特点。

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不按书中做法,能不能做得更好?组织课外科技小组同学参考有关资料,改进实验装置。⑴.改进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装置。使用250毫升锥形瓶、9号胶塞、胶管、玻璃管和广口瓶。这样把反应后的醋酸钠和二氧化碳装在一个杯子里,没有将二者分离。使用250毫升锥形瓶、漏斗、9号胶塞、胶管、玻璃管和广口瓶。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需要科学添加的过程。设计时在胶塞上打好二个空洞,一个负责输出二氧化碳,一个输入白醋溶液。先在锥形瓶里加入三小勺苏打,然后在通过漏斗输入白醋溶液。这样就能够看到混合反应,然后使用广口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⑵改进验证二氧化碳灭火性质。在烧杯内部一侧悬挂二个高度不同的蜡炬,先点燃蜡炬再把蜡炬安放在烧杯内。然后把二氧化碳导入入烧杯内部另一侧。灭火效果明显。

3.5课外科技活动,要培养学生敢于争先,勇创纪录的创新态度

每年都有科技活动比赛。20xx年航模比赛,学生在训练时就开始瞄准比赛项目纪录目标。一次次按照图纸修改试飞。手札坏了,流了血也不吭一声。到了比赛现场,学生心合在一起。按照大会顺序,参加比赛。到了展现自己时刻,都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现。最后经历一天的拼搏夺得团体第二名。今年参加4D空间比赛,我校王然小组在遭遇困难时候,关键时候忍得住,一次次改正,终于团队夺得第三名做出了贡献。今年参加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了比赛学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用近一年的时间设计、制作、修改发明的作品。一次次验证,一次次付出。到了省城,要到派出所开证明。要提前布展。要随时应对交流答辩,最后才获得金牌。

4结论与发现

4.1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科学园地里学习。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自我生存的基础。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仔细认真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态度习惯。以及学习过程养成的性格直接影响学生后来在中学的学习。

4.2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科学园地学习。因为没有朝着现成的答案直接奔去,而在过程性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痛苦等内心体验。学生会在内心中养成理性思维。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满足于现状的创新品格会不断踏实增厚。

篇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一、扮倩常规性作业, 让学生产生游戏式的热情

小学生爱做游戏, 好奇心强, 喜欢新鲜的刺激。然而, 常规性作业犹如家常便饭, 虽然少不了, 但面孔单一, 久食必然生厌, 还可能营养不良。这就需要适时打扮它, 让它华丽转身, 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 为了巩固认读, 可用读拼音猜谜语的形式, 印发谜语卡片, 让学生用拼音写出谜底。小学生错别字比较多, 可以每一两周搞一次我的“小病号”集中会诊活动, 会诊之后, 教师再通过默写, 检查“病号”是否痊愈。这样布置, 要比单纯布置完成订正错别字的任务让学生更感兴趣。布置让学生抄写诗歌和文本中经典的句子就不如安排他们给文本中的插图配上文字效果好。布置学生写同学的外貌就不如写“猜猜他 (她) 是谁”来得有趣…… 心理学指出, 当事件是符合或加强人的认识和愿望系统时, 就产生肯定的情绪, 给人以提高活动的能力。教师如果能开启智慧, 隔三岔五地精心烹制“营养餐”, 扮倩常规性作业, 学生必然兴味盎然, 乐在其中, 事半功倍。

二、提供针对性作业, 让学生体验拔节般的快感

教育是关爱人生命发展的善行。教师的天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而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和自主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关注个体的不同, 尊重生命的差异, 满足生命成长的需求, 体现了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怀。教师布置作业, 不应搞一刀切, 应针对学生的生命个体差异灵活处理, 让学生既吃得了, 又吃得饱。

如:某位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时, 经过师生商定, 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搜集边塞诗和与“柳”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 并研究“虐”字的写法和运用;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通过朗读表现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一部分同学选择了通过绘画表现文中描写的柳树。另外,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针对文本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提出自己的疑惑则是共同的任务。第二天, 课前和课堂上通过交流、展示等进行检查。这样的作业, 关注了学生差异和文本的特点, 突出了学习重点, 也为化解学习难点做了铺垫,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成长的快乐。

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 并充分利用这样的差异资源, 遵循规律, 提供适合学生需要, 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追求。

三、设计活动性作业, 让学生享受生活化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 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布置作业也应体现课程特点和要求。 教师设计作业时, 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将作业内容生活化不失为一条上策。 如学了《谭千秋》一文让学生创作并朗诵颁奖词, 学了《负荆请罪》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 学了诗歌让学生制作相关书签。通过举行认读对联、标语的活动培养第一学段小朋友的识字能力和关注身边的语文的习惯, 借助上级布置的宣传活动模拟练习, 引导第一学段的孩子学习口语交际, 通过改编或学写歌词、轮流写班级日记、故事续编培养第二三学段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 借助文本引导学生展开专题阅读, 拓宽视野, 深化感悟或认识, 等等。可以说, 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 语文作业的内容可以如此鲜活, 教师为什么总要把小学生困在枯燥的习题册上呢?

篇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关键词:课外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43-01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传统的教学体制培养小学生习惯性的去复制抄写,注重的是简易读背。这种学习模式不利于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1、作业布置不注意差异性,存在“一刀切”现象。教师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盲目的追求教学的一致性,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在日常的作业中也不能利于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

2、作业布置不合理,机械化。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一些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在课外所学到的知识相对较少,只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复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作业。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语文作业中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语文作业的读写训练,只在课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和练笔。这些练习给学生带来了一些难度,学生不熟练学习效果差,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不佳,也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技能。只是应付老师布置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

二、教师在语文课外作业制定中注意的问题

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就是要进一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观念。要想改变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首先是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意愿的观念。教师的任务是教授知識给学生,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同时也是家庭作业的实施者,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自学的工具。只有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己树立学习的意识,拥有真正的自主权才会愿意学,主动学,才会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相对于老师机械化的布置作业,“一刀切”的教学来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志,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更加有效。因此,教师要学着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2、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学无止境,知识没有界限,我们在学校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十分有限,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以外,在课外可以学习的知识更加广泛。在这个知识丰富的现代,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有限的课堂知识,更要扩大眼界,增长自身的知识面。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运用,最后只能培育出一些只会记背、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课堂上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课后则是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舞台。所以学生要树立自学的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的知识,学会开拓眼界,增强自我学习意识。

3、活学活用的教育观念。语文是一门丰富的学科,语文的运用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其他领域,都包含了语文丰富多彩的知识。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它的内容是有限的,学生学生的内容是有限的。语文教材反映的只是例子,而真正的学习是通过将这些例子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所以老师的教学十分重要,学会将语文知识扩大化,丰富化。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体现语文教育的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学习不仅限于语文课本,而且还要将语文知识活学活用。

三、提高语文课外作业的对策和措施

教师树立好正确的观念,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其中最要的就是学会树立自学的意识。其次老师还要适当的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语文教学内容。除了学习课内的语文知识外还要在课外学习作业中增加其他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树立自我检测的习惯。在课本知识巩固作业的基础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适当的调整作业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我检测。

二是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语文学习包括阅读,书写,口语等内容。学生获取知识大部分是通过阅读来获取的,常言道“读万卷书,破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毕竟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外作业的过程中要学会多阅读,树立多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另外还要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思考,做读书笔记。

三是培养活学活用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仔细观察会发现语文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观察生活可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学会活学活用,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总结学习经验。

篇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打破教材的局限,从孩子们的性格爱好、个性、特长出发,布置好学生的课外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笔者布置了以下作业:(1)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诗歌。(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当学生陶醉在浓浓的春意中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从此时此地此景遥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长城内外的美景,联想到为了祖国永恒春色而辛勤劳作的人们。此时学生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情和外景交融在一起,诗情画意油然而升,每个人的眼前都会涌现出一幅幅无限美好的春景图。(3)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或出小报……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陶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培养了欣赏、想象等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自主性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例如:学完《庐山云雾》一文后,学生无不为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所折服。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以下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小节。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全文,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并为“庐山云雾”设计广告语。(3)做一个幻灯片,并配上音乐和解说词,向亲戚朋友介绍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作业层次并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的作业层次挑战。

这种布置作业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创造的空间。

三、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不是唯书本是论,不是抱书本不放,而是多角度地选取材料,在生活中学语文。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外延。也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例如学了《新型玻璃》一课,在学生比较了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还需要哪些新型玻璃,把我们希望出现的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写下来。

这些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活”的更广阔的求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开展活动。如学校附近的一条交通要道改建成了一条步行街,对这条步行街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就让学生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访问,听取人们的意见,然后让学生以《我眼中的柯桥步行街》为题写一篇报导,再给城建局局长写信,提出对步行街的建议。如此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学完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学习《赵州桥》时,让学生动手用稍厚的纸做一做拱形与平形的桥洞哪个承受的力量大。在实践中。同学们既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功感,又提高了语文的综合素养。

篇6: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的营养餐

那么,如何让学生把课外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尝试改变以往作业形式。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如:在教学了《年月日》一课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我们学过的年月日知识,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面对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我还设计了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作业大部分是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不是学生自找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定期布置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生通过到图书室阅读课外读物收集材料,如数学谜语、数学儿歌、数学故事、数学图形和数学竞赛题等。然后设计版面。先要确定版头的位置和名称。版头的名称要简洁、明了,如“数学园地”“数学小天地”“数学百花园”“数学医院”“向数学进军”等。最后安排各部分内容的位置。

三、设计应用性作业

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作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思维的目的。作业的一般性应用,是指将作业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容易与学生产生共振、共鸣。如:学习完长、正方体的面积后,布置学生回家量一量并计算家里的电冰箱、电视机的总面积等。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作业的开放性是指作业中题目的条件、要求不统一,答案和解题方法、策略不唯一。探究性作业是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布置作业时,要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一是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只要正确、合理,学生认为方便,就是最好。在作业时,教师不应规定统一答案,只有参考答案。二是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研究。堂上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课后完成作业也可以进行。除独立完成的作业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三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让学生补充条件或问题并解答的题目。四是设计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调查或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五、设计层次性作业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设计作业时首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率的应用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一级:①16×72+16×28②(125+250)×4

二级:①16×99+16②75×101

三级:16×56+16×45-16

当然,数学作业除以上情况还有很多类型,各种类型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篇7: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检查学生阅读效果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情意感召法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到书诲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巧借课文激趣

教学,不是教一篇课文,也不是教一册教科书,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三)交流展示法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方法,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

(四)评比激励法

我们的评比激励的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一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

二、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主要有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必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让学生以阅读中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演讲,形式不限,或检查学生的摘抄笔记,并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介绍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也可以互相出题竞赛等。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人真是最大的财富。”是的,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达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长能力。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一些文摘卡片,把所阅读的精彩段落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也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一些阅读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获得阅读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关于增加大学生公寓的请示下一篇:在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