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化景观调查问卷

2024-06-05

校园绿化景观调查问卷(精选9篇)

篇1:校园绿化景观调查问卷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调查问卷--嘉院

1.请问您是哪个年级?()

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对校园整体景观环境印象如何()

A.清新恬静,城中山林B.闹中取静,适合学究

C.人多车多,宣气杂乱D.氛围很差,不适合学习

3.您觉得嘉院校园景观的优点在于()

A植被多B道路宽敞C公共设施完备D布局合理

4.您喜欢的校园水景形式?()

A瀑布 B环校河 C池塘 D喷泉

5.下列公共设施中,您认为学校任有不足的是()

A垃圾桶太少 B公共座椅分布不好 C活动设施太少 D指示牌太少

6.您喜欢的校园植物类型是?()

A四季常青的乔木B春夏浓郁、秋冬凋零的乔木

C小灌木D草坪

7.您觉得校园的主干道设计的怎么样?()

A设计合理,贯穿整个校园 B设计一般

C设计不好D没有感觉

8.您认为校园景观的规划对您对学习和生活有影响吗?()

A没有影响 B影响不大C有影响D没感觉

9.您认为现在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有()

A道路交通混乱 B功能区分不够合理 C校园植物配置单调D缺乏文化特色

10.您觉得我们学校缺少哪些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景观设施?(可多选)A艺术类雕塑B校史展示区C个性的活动娱乐地点

D好玩的休憩设施E个人制作商品交流买卖区F其他

11..您认为目前我校的校园景观应该增加那些方面的主题()

A丰富校园生活,放松身心B以增长知识为主

C展示学生特长为主 D交友 E其他

主观题:

在百年校庆之际,若学校将进行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整改,您对嘉院文化景观设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篇2:校园绿化景观调查问卷

1.请问您的职业是?

A.学生B.老师C.学校工作人员D.校外人员

2.请问您的年龄是?

A.大一 大二B.大三 大四C.研究生D.其它

3.请问您对大学校园文化了解多少?

A.很清楚B.知道一些C.不太了解D.4.请问您的专业 ?

A.工科B.理科C.文科D.5.请问您对校园绿地的满意率?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6.您对年轮广场绿地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7.请问您经常去年轮广场吗?

A.经常去B.偶尔去C.去过几次D.8.请问您觉得校园文化绿化重要吗?

A.非常重要B.重要C.一般D.9.请问您去年轮广场的频率?

A.每天B.几天C.少去D.10.请问您去年轮广场的时间?

A.早上B.中午C.下午D.11.请问您在年轮广场的平均时间? 完全不了解 艺术类 不满意 不满意 完全没去过 不重要 不去 晚上

A.几分钟B.十几分钟C.半小时D.一小时以上

12.请问您去年轮广场的目的是?

A.散步B.看书C.娱乐D.休息

13.请问您平时去年轮广场的互动形式?

A.一人独行B.两人结伴C.三人同行D.集体活动

14.请问您对年轮广场的小品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5.请问您对年轮广场的植物多样性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6.请问您对年轮广场的夜间照明是否满足您的需求?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7.请问您喜欢年轮广场的绿地系统的理由是

A.景色优美,环境好B.安全私密性好C.树木繁茂阴凉处好

D.方便与朋友交谈E.其它(填写)

18.请问您不喜欢年轮广场的绿地系统的理由是

A.景色不优美,环境不好B.安全私密性不好

C.树木繁茂阴凉处不好D.不方便与朋友交谈

篇3:立体绿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立体绿化广泛应用于校园景观建设中, 可充分利用校园空间, 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援植物, 增加校园建筑的立体感、增加校园绿化覆盖率, 改善师生教学环境, 克服了校园绿化面积不足缺陷, 降低、改善了校园人口高度集中所造成易噪杂的不良环境, 优化了绿化结构, 提高总绿量和叶面积可吸收大量热能降低校园的热岛效应。在空间有限的校园中, 广泛实行校园景观立体绿化, 使校园景观更加赏心悦目, 拓展了校园景观绿化空间, 使师生有更多绿地、树荫可供阅读、讨论、交流、聚会, 为师生进行丰富的校园活动提供了机会与便利。立体绿化美化了校园建筑外观, 使校园建筑物的刚性轮廓变得柔和, 令校园建筑与地表绿化相互和谐, 共为校园靓丽景观。立体绿化丰富了校园景观, 提升了校园的人文品质、涵养了校园文化内涵。同时改善了校园空气质量、湿化了空气,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校园生态系统, 还能降低风霜雨雪对校园建筑表面的侵蚀, 延长了校园建筑使用寿命。层次丰富、清新简约的立体绿化景观, 大面积的绿色背景可影响人群的心理, 其陶冶了校园师生员工的情操, 改善了师生情绪。立体绿化校园景观全力打造了“校在景观中, 景观在校中”的绿色生态境界, 为学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铺就了坦途。故, 立体绿化对于校园环境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校园景观中立体绿化的应用

2.1廊亭式

在凉廊以及亭、阁等建筑的立柱边上, 栽植木本类攀援植物, 令其沿着廊亭向上生长, 达到对廊、亭等建筑的顶部、侧面予以覆盖的目的, 逐步形成花廊绿亭。

2.2篱垣式

在较低的女墙、栏杆、篱网以及围栏上等, 栽植一些攀援、卷须或缠绕类植物, 其重要作用是软化隔离物, 分隔空间。故, 一般用枝叶茂密, 遮挡效果好的攀援植物。篱垣式立体绿化对植物攀援高度与强度要求不是太严格。

2.3棚架式

棚架式立体绿化通常用作室内到户外的类似建筑的过度或延伸物。一般先期就为栽植攀缘植物搭建好攀爬的棚架, 选择观赏性强的攀缘植物种植, 期望达到观花、观果、看叶的立体绿化效果。

2.4附壁式

附壁式立体绿化就是在很高的建筑墙体或建筑物外立面所做的绿化。附壁式绿化只能栽培吸附类的攀缘植物, 用植物柔化建筑物外观, 以及墙面的呆板、生硬的线条, 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附壁式立体绿化的植物能吸收夏季太阳的强烈反光, 较好地降低了建筑物外立面温度, 调节了建筑物内部的气温, 有生态节能的功效存在。

2.5立柱式

立柱式立体绿化就是对电线杆、路灯柱、广播柱等一些立柱的绿化。一般立柱式的绿化, 是采取容器种植滕蔓以及软枝类的植物, 凌空悬在柱上, 任其花叶、枝、蔓、藤条披散生长, 下垂, 形成人工绿化景观。是设计师对攀缘植物类“逆反”方式的运用。

2.6屋顶式

对房屋建筑的顶部的绿化, 就是在房屋建筑的屋顶, 予以设置园艺、花园, 或者铺陈草皮等绿化措施。目的在于为高层建筑中工作生活的人群带来一片绿色清凉的视野, 为其酿造一个优雅的休憩环境。

3立体绿化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3.1栽培植物的应用原则

3.1.1因地选材, 适地栽培

立体绿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原则是合理采用当地植物资源, 适地适栽。按照生物多样性与共荣、共生的原则进行。在满足绿化和观赏性需要的同时, 要谨防栽培的植物间的过度竞争, 尽量降低立面环境对技术条件和后期养护的要求, 降低栽培的植物养护以及建设的费用。譬如, 在建筑屋顶与立面向阳的部位, 因白昼温差较大, 以选择对极端温度能力适应性强的植物为主。

3.1.2渲染意境, 酿造环境

立体绿化时对攀援植物应用, 要注重发挥其科学性与艺术性2个方面的效果, 在展示栽培植物自然美的同时, 更要注重其意韵美的表达。很多观赏植物本身就具有意蕴美, 一些植物形象已经成为某种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载体, 许多文人墨客对其往往一见如故。譬如:很多文人喜欢的较为典型的藤本类植物, 如迎春、木香、紫藤、凌霄、忍冬等, 其含有传统文化载体的功能。利用这些植物在自然形态美和本身具备的文化内涵功能可以渲染出美的意境, 酿造出和谐的环境。

3.1.3多种搭配、创设景观

立体绿化贵在巧妙地利用栽培多种植物合理进行种、属间的搭配, 不同种属植物本身其生态特性会千差万别, 有的植物生长迅速、有的则生长缓慢, 把各种草本、木本、常绿与落叶、阴性和阳性、深根和浅根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 可以提高观赏效果, 延长观赏时间达到观赏期的顺利衔接效果, 便于创设特殊的艺术景观, 利用攀援植物造景要注重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合理搭配能有效的延长景观观赏期, 缔造出情意盎然的四季景观。

3.2对攀援植物的选取

3.2.1缠绕类

缠绕类植物茎细长, 主枝在幼小时成螺旋状缠绕在支持物上顺势生长。常见的如:紫藤、忍冬、铁线莲、牵牛等属等一些种类植物它们具备很强的攀援能力。

3.2.2卷须类

卷须类植物具有卷须能利用卷须的攀附力量沿攀附物体向上生长。按照卷须性质分为茎卷须譬如葡萄属一类植物;叶卷须, 譬如炮仗藤以及常见的香豌豆植物, 其部分小叶演化成卷须;还有花序卷须, 例如珊瑚藤种类等。

3.2.3吸附类

吸附类植物主要靠吸盘以及拥有的气生根分泌的粘胶把植物体粘附于攀附物体上向上生长。譬如爬山虎、凌霄等皆属吸附类, 吸附类植物攀附能力最强, 可在光滑、垂直的墙面攀缘, 是很好的立体绿化植物、绿化功能卓越。

3.2.4蔓生类

蔓生类植物靠的是自动缠绕于物体上达到其攀援的效果, 对这种植物的利用需用一定的栽培配置方式, 才能发挥其细柔蔓生攀援效果来完成立体绿化的造景工作。例如对蔷薇、叶子花、胡颓子等属植物的运用, 因其攀援能力较弱, 校园景观建设中一般用于悬垂布置或地被布景。

3.3立体绿化造景

3.3.1对篱垣式立体绿化的造景

校园的篱垣式造景就是对栏杆、铁丝网、栅栏等一般叫低矮的建筑物进行的绿化工作。把植物的侧蔓在建筑物上进行的水平导引, 定期对其侧枝予以短剪, 修剪成篱垣, 视篱垣生长情况以及景观建设需求可对其予以上下分层, 依据篱垣类型选取适宜的植物, 如:竹篱、围栏的绿化可用茎柔叶小的牵牛、金银等花类品种。

3.3.2对附壁式立体绿化的造景

校园的附壁式造景就是对校园建筑物的墙面、断岩、裸岩等予以绿化, 其植物选择, 一般注重考量与周围环境色彩、质地、形状等方面协调关系, 可以起到修饰或烘托造景效果, 例如在粗糙表面或砖墙上用枝粗叶大的植物材料进行, 可选用爬山虎、凌霄等品种。然而光滑的表面像马赛克等墙体只能用枝叶纤细常春藤之类等品种进行。校园大面积的附壁造景当考虑利用多种植物混合搭配, 延长观赏期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

3.3.3对棚架式立体绿化的造景

校园棚架式立体景观就是在坚固材料组构出一定形状以攀援植物覆盖的方式。棚架式造景可单独形成园林小品, 并兼有遮荫、休闲、装饰性的效能, 一般以亭、门、拱、廊等物体为主, 因材料简单并不复杂很容易与环境背景协调。栽培种类的选择上, 通常以观花或果类为主, 可形成夏季有绿荫、春季现花香、秋季有硕果的不同观赏效果。

3.3.4对立柱式立体绿化的造景

校园立体绿化的难点在于各种立柱, 如电线杆、灯柱、指示灯等之类的柱体。这些柱体往往不在景观建设区域, 显得突兀, 且立柱周边往往缺乏植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或者根本没有土壤或光照不足等。故, 选择恰当植物品种非常重要, 要选取适应性强、耐瘠薄、耐荫、或耐旱、萌发力强、观赏性高品种, 令呆板、孤独突兀的立柱变成为校园的独特风景, 彰显生命力的顽强于拼搏。

4结语

立体绿化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 是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校园景观设计者、建设者当依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探求植物园艺知识, 积累景观建设经验, 根据所在地域特色培育出适应性更强的优良新品种。在校园景观设计上力求做到立体绿化与校园建筑、校园的人文历史以及大多数师生对植物品种的喜爱程度等具体因素相结合, 使立体绿化具有景观价值、人文色彩, 使校园环境更优雅、优美。立体绿化重在使校园有回归自然的氛围, 有自然和谐之美, 有人文气息相随。

摘要:指出了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实施立体绿化, 能增加校园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 可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效果, 增加师生活动与休憩空间。结合立体绿化植物在校园景观中的选择与应用, 从栽培植物的应用原则、对攀援植物的选取、立体绿化造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广大校园景观建设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立体绿化,校园景观,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傅伯杰, 马克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3]刘蔓.景观设计方击与程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文菲.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 2008, 34 (8) .

篇4:校园绿化景观调查问卷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色空间;植物的群落结构;多样化;场所精神

中图分类号: TU985.1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190-05

收稿日期:2014-12-1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3KJB560017);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编号:YKJ201222);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编号:1401008C)。

作者简介:卞素萍(1973—),女,江苏扬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及其理论研究。E-mail:924382340@qq.com。绿化景观是一种柔软且有生命的地面形式,也是一种衬托建筑和景观的良好素材。克莱尔对伯克利校园的调查表明,校园中更多的开放空间和绿地比人们喜欢的“步行街或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公共交往空间更具吸引力。在校园规划中划出具有独特自然景物的区域作为绿色开放空间[1],它与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形成对比,可有效缓解师生压力,同时也是创造和谐、亲切交往气氛的重要元素。

1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与特征

绿化景观可以有效保护校园环境,改善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并可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结合户外活动设施的设计,可提供一个晨读、放松心情的好场所。大学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师生提供回归、亲近自然的学习场所。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绿化景观与历史建筑形成了宁静而清幽的自然环境(图1、图2)。国外大学绿化景观的特点是开敞自由,尺度较大。界面是靠自然地貌和树木来围合与界定,树木或其他植物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构成自然边界。绿地营造采用大规模的观赏绿地,有露天和遮阴的不同区域,不仅能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对比,而且能为使用者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创造出不同的小环境。草坪周边所植的尺度适宜的树木增添了空间的围合感。户外草坪的规划注意自由式、规整式等的搭配,以满足师生密切接触自然的心理需求。绿化对增加空间层次中尤为重要,以各种高度、密度的植被为主,以景观和部分的设施配套,包括草地、灌木带、林带和花圃等。滨水区绿化是校园空间的重要方面,在设计中常结合沿岸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化开放空间,滨水绿化带也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西蒙兹说过:“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校园绿化景观通过植物间色彩、形态、层次的合理配置,形成绿地景观的组织。绿地空间形态经过巧妙的组织或加以人工修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它的生态和景观效应体现了“与自然共融”的品质。校园绿化景观有多重属性和相对应的功能,如晨读、聊天、沉思的多功能空间常有游憩、交往、文化、教育的功能;而陶冶人情操的自由性空间有多义模糊性等。理想的居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衡量居住成败以及居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2]。

2绿化景观场所性塑造

2.1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及其划分

大学校园生活需要多种聚合与交往空间,国外大学除了建筑物围合的空间外,绿化是重要元素。在设计中只有均衡分布、比例合理,以不同的形态、密度和组合,才能构成多样的空间层次。如空间划分可使本来单调的空间分隔成不同空间层次,丰富了空间形态又满足了多种活动要求;空間依托感的形成是在大面积绿地中设置高大的树木,使人们愿意向其接近,产生依托感、领域感,起到无形的聚合作用;此外还通过构筑“灰”空间的方式,如利用攀援植物形成廊架,创造有文化意味的景观点,区分交往活动空间、学习思考空间、纪念性空间等,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

空间导向作用通过带状绿化来实现。空间围合运用植物围合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给人以较强的领域感;美国圣达菲社区学院的设计中,建筑师John Greer把新校园规划成相互连接的建筑群,它限定和包围了校园主要的开放空间。建筑群围绕的中央景观,包括草坪、树林以及现代雕塑,其中树木和草坪是美国校园设计的传统要素,剩下的区域保持了自然状态,建筑与绿化景观融合在一起,校园设计洋溢着智慧和美学价值(图3)[3]。华盛顿大学的绿化景观丰富,同时为师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其丰富的植物景观随着外形、质感、色彩的变化达到了高层次的设计品质和美感(图4、图5)[3]。

2.2绿化景观的个性化特色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绿洲,景观设计要满足绿化、美化校园的目的,更要强调校园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需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水系、植被等,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景观[4]。绿化空间要充分利用环境、建筑及小品、自然条件等创造出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以满足师生在课后和闲暇之余休憩和畅谈,生活区设计适当休息区和阅读空间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结合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小型园林,创造出典雅、安静、优美的空间。植物设计以浓阴的乔木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以及花台、坐凳、连廊、花架等附属设施,以营建文化气息浓郁、环境清新、朝气蓬勃的景观空间。

2.3道路系统与绿化景观

大学校园具有阵发性大规模人流活动的特点,校内绿化空间则要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尊重人的行为规律,使路线短捷,在方便人行走的同时也有效保护绿化空间。某些国外大学的科学实验园结合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配置,结合周围适当的水源如池塘、小河等,便于浇灌、排水及布置水景,并自然栽种花灌木。还有采用庭院、组团、滨河绿带和道路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

2.4建筑与绿化景观的关系

在校园中心区空间体系中,绿化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3种形式:

2.4.1绿化与建筑的面积配置从大学校园主楼前方的绿化草地和建筑间的关系看,绿地虽面积上远大于建筑,但建筑仍占有主体地位。隔着绿树掩映,草地延伸至远方,绿地仿佛直接导引向建筑。如弗吉尼亚大学广场就是以绿地作为衬托,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景观(图6)。

2.4.2绿化与建筑的布局结合绿化与建筑、道路系统规划密切配合,即考虑绿化空间对街景变化、校园轮廓线“对景”的作用,把绿地和建筑群有机组织在一起。还可用绿色庭院形成组团的方式,用连廊连接融入绿色景观的建筑单体等形成空间特色。此外利用水体、植物、雕塑等元素,使校园生活情趣怡然而生。

2.4.3绿化与建筑的风格统一绿化与建筑主体构成整体,注重创造美的意境,为师生提供富有亲和性和实用性的室内外空间。Humphry Reptor 认为哥特式建筑要配以圆形树,帕拉第奥式建筑要配以尖形树,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形成较好的美学匹配,艺术化地展示绿地优美而自然的效果(图7)。

3大学校园绿化景观丰富的表达形式

3.1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

Charleszo Klauder等提出了树木选择方面的实用主义标准,如树木要能抵御暴风雨而不受损害,如挪威枫树、云杉、针叶橡树不具备这一要求,就不要选用。而悬铃木(无花果树)、马栗树容易落叶,会使草坪和步行道难保整洁。John Edward Jefferies建议,树木可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栽种,或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难易程度来安排[5]。设计是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的设计原理,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地丰富绿地景观。绿地分布合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遵循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改造,体现校园环境在时空上的连续。校区因建筑密集且绿地面积不足,需充分利用边角地、道路旁空地,设置绿带、绿岛等,在创造师生游憩场地的同时美化校区的貌(图8)。此外种植灌木和树篱可以围合出块状的区域,爬满藤蔓植物的花架可以起到遮盖棚顶的作用并在地面上形成漂亮的阴影图案,所以植物不是简单地填补剩余空间,种植位置和品种选择应解决设计难题为目标来安排。植物景观的多样和丰富被认为是一种生态财富,也是视觉品质的重要组成。

校园的规划、设计、管理的绿色理念要求最大限度保护校园环境,把生态、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校园,加强校园景观的优化和保护,增加校园物种的多样性,加强师生的低碳环保教育,实现文化、资源、环境、生态等的可持续发展。在校园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群间相互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贫瘠、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選择的标准[6]。为了保证植物的健壮成长,要对土壤、光照、排水等生态因子认真分析,做到适地种树。同时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植物的地域特色,兼顾近期和远期的效果[7]。大学校园绿化空间中的植物群落组合不是简单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藤本植物的配置,而要从适宜生长的本土群落中去寻找稳定、健康的植物组合,构建丰富的结构。乔木能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造小生境条件并改善群落内部环境;下层灌木或地被可增添林下景致,弥补地形不足及保持水土。丰富的结构群落能形成多样的小生态环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持续稳定发展[8](图9)。绿化景观的设计应以地域条件为基础,配置符合地域特点的类型,塑造可促进植物更替的环境条件,满足生态功能并形成自身特色。

从图10可以看出,不同类型植物的吸碳释氧能力,其中常绿乔木的年均吸收CO2量和年均释放O2量最高,乔灌木混合其次。绿化景观可促进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还有较强的吸滞尘埃的能力。大学校园的生态环保功能要在掌握植物观赏特性和生态学属性的基础上,合理加以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效益,包括空间构筑、美学观赏及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9]。植物根据单位叶面积蒸腾量分为多种类型,而通过蒸腾作用可消耗大量辐射能,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发挥其增湿、降温和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10]。

3.2屋顶花园的设计

屋顶花园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但降温隔热效果好,还能丰富建筑的第五立面,能补偿建筑占用的绿化地面,提高绿化覆盖率,是值得推广的大学屋面形式。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新教学楼上的现代屋顶花园,保持了早先由日本的野口勇在同一地址上设计的庭院精神,尺度也与野口勇设想的接近并汲取其“自然再现”的理论。设计用计算机来进行底板的构图创作,形成多孔洞的平台,其中自然生长高杆草灌和树木。屋顶花园将一连串不断变化的平面和路径连续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自然地参与其中,在增加师生活动空间的同时,改善了局部小气候(图11)[11]。屋顶花园对于开拓绿化空间、建设绿色校园以及对美化大学校园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屋顶绿化种植土的厚度为35、50、100、150、200 mm 等的绿化模式。薄层土壤人工基盘绿化采用的植物基本以防止土壤飞散的品种,常绿或在植物地上部分枯干而土壤收缩力尚能保存的品种,并且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需选择植株不太高、密集地覆盖在绿化地表面的品种。薄层土壤基盘的人工绿化所用的植物要在耐干性、耐湿性、抗风

性等方面具有优势[12]。

3.3垂直绿化设计

低层和多层建筑墙壁栽种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夏季暴晒及骤雨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使绝大部分辐射热不致进入建筑围护结构向室内传递,从而改善建筑室内外的热环境,以此发挥出多层次景观绿化种植的最大生态效益,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13]。垂直绿化不仅可拓宽绿化空间和丰富绿化层次,增加绿化总量,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植物季相变化,建筑物立面更富有艺术表现力。美国芝加哥大学绿化空间使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造景,有益于改善校园环境,塑造校园和建筑的形象(图12)。而埃及卢克索大学的新综合科学大楼的垂直绿化生态墙,24.38 m高的墙面拥有众多的植物,可以帮助该建筑的空调系统净化室内空气,同时使校园环境更加怡人和舒适[14]。

随着现代种植技术的提高,墙面造型基盘绿化也在大学进行尝试,如嵌板型:把植物种在嵌板状基盘上,经养护后安装到现场,安装种植槽可直接在墙面安装;现场施工型:在墙面上直接施工种植土,用纤维网状物等材料压住种植土,然后再种植。此外以墙面本身作为种植基盘直接种植植物也是形式之一。

4国外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借鉴

4.1亚空间设计与可参与性

亚空间是对功能分区设计的细化,通过景观设计限定绿化空间,增加使用者的停留时间来提高空间的丰富度。可参与性绿化被分成许多亚空间以鼓励使用,大学绿地空间中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是人们逗留的首选场所,要使空间划分合理以及空间更人性化。同时选择适宜的方式有效整合亚空间的使用功能,让更多人参与和满足不同的使用人群。它的划分可借助于地面的高程、植物、设施等变化,不仅有美观亲切的视觉形象,而且能使人找到驻足之处。空间的分隔、意境的创造,常借助于树丛、草坪、水池、地坪高低以及小品的设置。亚空间景观元素还包括适宜的空间尺度、休息设施、丰富的种植、夜景照明、铺装材料等。公共绿地和组团内的庭院绿地等可通过道路串联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

4.2绿化景观设计尺度与场所的需求

景观设计目标是创造有意义、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构成要素的尺度即植物的尺度,以发挥它们在空间构成中的作用。首先以植物的空间构成作用和人的视线高度为分类依据,植物高度不同则其作用各不相同。其次人通过感官如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植物景观之美。植物景观配置要避免在人流过大处设坐凳、斜墙和花坛等休憩设施,而是选择远离人流稍靠内的位置,利用植物的围合界面,在凹入空间加入座椅以消除人的不安感。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尺度的组合和划分是将个别的、小尺度单位组织起来形成扩大的整体尺度,视觉尺度要关注人的感官和心理感受体现宜人性。

4.3绿化景观与校园场所精神的塑造

校园绿化景观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庭院绿地、防护绿地、屋面绿化、墙面绿化等诸多类型,设计师要整合绿化景观中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包括与植被、动物、物种丰富度、风、水、湿地以及水生群落相关的生物格局,文化要整合经济、美学、社区社会格局等多样化的人文因素[15]。校园景观与校园精神融会贯通并成功延续大学精神,才能创造有人文意味的校园审美空间。校园的“场所精神”的建构还要挖掘深层的景观文化内涵及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英国东伦敦大学绿地周边为师生提供了供交流休憩的设施,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景观设计(图13)[16]。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在其发展中,校园中心的历史景观依旧完整,在建筑之间构成流动的绿色联系,校园对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环境的创造和植物组合等,绿色校园为师生提供了学习生活的优质环境的同时,弘扬了历史人文精神,提升了校园绿化景观的隐形价值(图14)[17] 。

5结语

大学要增强师生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应用科学手段创建适宜的植物群落来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利用增加校园绿地和生态湿地的模式,调节校园的微观气候,平衡与稳定校园生态系统。此外要注重工艺技术在景观设计学的作用,特定技术领域包括植物、植栽和生态演替、土壤科学、水文学和污水处理、微气候控制、地表排水、维护保养等[18]。大学是在交流中创造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地方,要想方设法在户外空间中增进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提供舒适的公共空间吸引大家停留。要提升大学校园绿化景观中的精神文化层面,则要进行整体性的绿色空间规划,优美的校园环境才能解读出大学的内涵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津奕.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26.

[2]西蒙兹 J O.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93.

[3]Richard P. Dober,campus design,USA[M].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Inc,1992:214-237..

[4]叶徐夫.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29.

[5]理查德 P.校园景观[M]. 北京世纪英文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3.

[6]叶乐. 美丽校园植物景观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3.

[7]应立国,束晨阳. 城市景观元素——国外城市植物景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

[8]吴正旺,栗德祥. 建筑绿地结合城市植物群落[J]. 建筑学报,2009(11):62-66.

[9]金煜.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2-116.

[10]王浩. 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31-132.

[11]盖林多.1 000个美洲建筑[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64.

[12]财团法人,都市绿化技术开发机构. 屋顶、墙面绿化技术指南[M]. 谭琦,姜洪涛,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1-45.

[13]叶乐. 美麗校园植物景观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5.

[14]沈志猛. 垂直绿化——大学校园绿地空间的再创造[J]. 现代园艺,2011(16):23-24.

[15]艾克·E·施拉姆施塔德,詹姆斯·D·奥尔森,理查德·T·T·福曼. 景观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原理[M]. 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16]Kramer S. Colleges&universities:educational spaces[M]. Salenstein:Braun Publishing,2010:263.

[17]贝思出版有限公司汇.英国景观[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18-125.

篇5:小区景观设置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大学园林专业的学生,为更好的完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作业,我们想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此份调查问卷,万分感谢!

1.您的性别是□男□女

2.您的年龄是

□ 17岁及以下□18——35岁

3.当您购买住房时,注重居住区的景观设施吗?

□很注重□一般□不在乎

4.您一般什么时间在居住区内活动

□早上□中午□晚上□不确定

5.您觉得住宅区步行景观是否使人感到舒适、景观是否丰富?

□很舒适□一般□不舒适(原因:)

6.您觉得居住区的水体景观是否使人感到舒适?

□很舒适□一般□不舒适(原因:)

7.您觉得居住区内座椅数量够么?

□充足□一般□不够

8.您有晨练的习惯吗?如果有,您觉得小区内晨练的的地方充足吗?

□没有□有,充足□有,不够

9.住宅区有哪些景观是让你感觉印象最深刻的?

10.您希望小区内的景观设施做哪些变化?□36——50岁□51岁级以上

篇6:关于大学校内绿化设计调查问卷

访问时间

访问地点

访问员

您好!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以及绿化建设,我们针对广大师生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给予协助,谢谢!

1、您对我们学校的环境满意吗?

A、非常不满意 B、有点不满意 C、一般 D、满意

2、您平日关注校园绿化情况吗?

A、非常关注 B、较关注 C、偶尔关注 D、从不关注

3、您对绿化设计是否了解?

A、没听过 B、了解一点

C、很清楚并已经注意设计了 D、听过不了解

4、您对校园绿化的定义是什么? A、制造校园景点 B、提供室外学习空间

C、提供视觉享受 D、除尘、防噪、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5、您认为您经常接触的校内场所有哪些需要绿色美化?

A、教室 B、食堂 C、寝室

D、图书馆 E、人工造景处 E、办公室

6、您对校内绿化最担心的问题是? A、设计不合理 B、质量不好

C、养护方面不专业 D、其他

7、您在您的生活、工作空间中所使用过的绿色植物或饰品主要有。(可多选)A、室内绿化盆栽 B、假山 C、插花 D、藤蔓 E、水景 F、鱼缸 G、其他

8、您认为哪些因素会促使您考虑进行校内绿色美化?(可多选)A、身体健康方面 B、学习成长方面 C、个人生活需要 D、个人档次需要 E、环境美观效果 F、赶潮流

9、下面两种绿色美化方式,您更倾向

A、随意摆设几盆盆景植物,简单明了的设计方式

B、凸显主题,统一规划,通过多种不同植物合理搭配,营造的具有净化空气、缓解疲劳等功能的设计方式。

10、您认为接触或使用过的绿化会给您带来的好处是(可多选)A、美化环境 B、净化空气 C、吸收辐射 D、缓解疲劳

E、防蛀驱蚊 F、提高生活品质、增加生活乐趣

11、请在符合自己情况处打‘ √ ’ 您的性别: A、男 B、女

您的年龄: A、18—28 B、28---38 C、38 岁以上 您的职业: A、学生 B、老师 C、其他

篇7:常德市市直高中绿化 调查问卷

性别:所在学校:年级:

选择题(单选):

1.你平时关注学校绿化情况吗?

A.非常关注B.比较关注C.偶尔关注D.从不关注

2.你对学校的草地绿化程度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3.你认为校区哪个区域的绿化程度不够

A.操场B.寝室C.教学楼D.图书馆

4.你认为校园绿化被破坏形式主要是

A.人为踩踏B.在草坪上看书,聊天C.乱扔垃圾D.其他

5.在学校,你有践踏过草地吗?

A.经常B.偶尔C.不知道D.从来没有

6.从整体上你对校园绿化最满意的是

A.绿化面积大,环境质量好B.四季花常开,美化效果好

C.绿化富内涵,文化品位高

7.您最关注校园绿化对保护校园环境的哪方面作用

A.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B.调节气温、湿度和气流

C.降低噪声、防风和防止水土流失

8.您开展或参加过环保活动吗?

A.经常B.偶尔C.不知道D.从来没有

9.您的房间无人时是否熄灯?

A.熄灯B.不熄灯C.不一定

10.如果学校某志愿团体举行环保活动,您会采取什么行动

A.捐款并参加B.无所谓,有时间就去

C.没有好处的就不参加D.完全无实际意义,绝不参加

问答题

1.你认为学校在环保方面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篇8:校园绿化景观调查问卷

1 校园环境设计规划原则

(1) 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 追求清新自然的景观设计风格, 运用自然式造景手法, 构成绵延起伏的草坡, 绿树成荫的密林等景致丰富的植物群落。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 (2) 整体和谐统一的原则。 (3) 文脉与绿脉相默契的原则。

2 校园环境空间脉络结构

本次规划在深入理解和分析总体规划精神的基础上, 根据园区的四大功能分区:公共教学、行政办公、体育运动和学生生活区, 将校园内部的景观环境结构精简抽象为“三溪、四轴、十二个主题园”的空间脉络结构。

“三溪”:既东西向贯穿苏州旅游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色水道, 南北向贯穿园区的采香泾和贯穿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花溪。

“四轴”:既前期规划确定的贯穿东西向的三条校内交流轴和一条南北向的校际交流轴。

“十二个主题园”:是指镶嵌在校园内具有特定绿化景观特色或校园文化内涵的块状绿地, 主要有:智慧园、惜时园、名士林、数码花镜、醉红坡、桂馨园、竹园、枫叶溢彩、百草园、生态教育区和求实园, 作为教育园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点, 形成校内文化、绿化、美化的亮点。在具体施工时,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 部分景点暂时还没有得到实施。

3 绿化种植规划设计

3.1 绿地系统

3.1.1 校区植物配置原则。

教学楼内庭院实景

从植物的空间围合形态上, 注重不同空间场所中人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从密林、疏林草地、林中空地到缓坡草坪, 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 在富有生命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多元化的视觉空间效果, 达到林成荫、树成群、草成坪、花成片的优美景观, 校园景观随季节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季相变化。

3.1.2 植物种群的比例控制。

三校区共选用160余种植物, 所用种群的比例控制如下:针叶树种占13%, 阔叶树种占87%, 阔叶树中常绿树占55%, 落叶树占45%;木本与草本的比例为:木本65%, 草本35%。

3.1.3 骨干与基调树种的选择。

(1) 落叶树种:七叶树、鹅掌楸、梧桐、悬铃木、黄山栾、薄壳山核桃、玉兰、二乔木兰、槐树、喜树、枫香、马尾松、重阳木、乌桕、构树、榉树、枫杨、合欢、榔榆、榆树、垂柳、香椿、臭椿、朴树、麻栎、无患子、三角枫、五角枫、银杏等。 (2) 常绿树种:广玉兰、石楠、女贞、枇杷、椤木石楠、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杨梅、珊瑚树、桂花、杜英、青冈栎、苦楮、柳杉、侧柏、柏木、罗汉松、雪松、樟树、棕榈树等。

3.1.4 四季景观季相变化的植物材料构成。

(1) 春季花木:日本樱花、红叶李、碧桃、榆叶梅、蔷薇类、玉兰类、含笑类、海棠类、梨类、梅类、紫荆、山梅花、溲疏类、木绣球、海仙花、迎春花、红花檵木、金钟花、杜鹃类等等。 (2) 夏季花木:红瑞木、金丝桃、合欢、木槿、小叶栀子、牡荆、石榴、水杨梅、紫薇、光叶绣线菊、绣球类、凌霄、夹竹桃、凤尾兰等等。 (3) 秋季花木:桂花、木芙蓉等等。 (4) 冬季花木:结香、腊梅、茶花、茶梅等等。

学校入口处标志景石及植物配置实景

3.2 匠心独具的植物分区配置特色

3.2.1 庭院内部植物配置。

材料选以观花观叶的小乔木和花灌木为主, 地被植物要求较耐荫。植物造景注重空间渗透与建筑室内的呼应, 所有桂花、含笑、木兰、茶花、枇杷、海棠、八角金盘、桃叶珊瑚、长春蔓、茶梅、杜鹃和箬竹等等。

3.2.2 体育运动区植物景观配置特色。

以落叶大乔木遮荫效果为主, 夏日遮荫、冬日采光, 主要有榉树、枫香、薄壳山核桃、栾树、七叶树等等;适当栽植落叶花灌木隔离带。

3.2.3 两条景观轴线的植物配置艺术特色。

两条景观轴线的植物配置以花坛、模纹花带为主, 形成色彩艳丽、极具动感的图案装饰效果。花坛结合园林小品, 如庭院灯, 衬以高大林荫树, 使景观大道成为校园最具美感的风景线。花坛花带以修剪的小灌木, 如红花檵木、雀舌黄杨、栀子花、紫鹃、茶梅和1、2年生的草本花卉为主, 林荫大乔木以香樟、银杏为主。

3.2.4 入口区域植物景观特色。

入口区域植物配置要求简洁规整, 绿地广植夏末秋初新生入学时开花茂盛的植物群, 如木槿、桂花、栀子花、樱花等等, 花坛布置1年生草花和秋植球根的花卉, 形成花色如锦的艺术效果。

摘要:在国际教育园区的规划中, 校区景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景观地貌的利用贯彻全园, 力求使新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合理化布局形成了较好的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和景观系统等。

关键词:环境建设,苏州国际教育园区,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 孟刚, 李岚, 李瑞东.城市公园设计[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2] 徐公天.园林绿色植保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3] 张新华.浅谈园林植物优化配置方式[J].河北林业, 2011 (4)

篇9:校园绿化景观调查问卷

关键词:秦皇岛;绿化景观树种;冻害

中图分类号:S7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3-1

1 调查方案

1.1 树种选择

选择在绿化中应用较多的、常见的外地引进树种:法桐、合欢、白蜡、千头椿、玉兰、西府海棠、樱花、紫叶李、柿树、山楂、雪松、紫薇、北海道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每个树种根据栽植的数量调查50-80株。

1.2 地点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地点:市区内街道两侧(选取纵、横共6条)、市区外道路两侧(选取4条)、沿海周边(选取4个地方)、小区绿地(选取4个小区)、街边游园(选取3个)、苗圃地(选取2个)、岭坡地阳坡、岭坡地阴坡,每个地点随机抽取调查的树木不少于30株,做好标记。

1.3 调查时间

2010年3月初至9月底,持续记录干茎、主枝、侧枝、叶蔟、花芽、果实受冻害情况。

1.4 冻害程度分级

(1)严重:植株整株冻死比例达80%以上。(2)重度:干茎基本冻死,但根系或干茎基部能萌发出新枝条或多年生主枝及侧枝全部冻死。(3)较重:树干或外皮冻裂,裂缝经过生长可以愈合,对植物的生长或观瞻影响较小或者一两年生侧枝50%以上冻死。(4)较轻:树干、外皮或一年生枝条虽然受到危害,但对植物的生长及观赏影响较小。

2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记录,汇总、分析的结果如下:

2.1 树种方面

(1)冻害最严重的是柿树、雪松和紫薇:柿树在果园、道路、街头游园整株死亡率达100%;住宅小区稍好些,但也只是部分枝条萌发新叶,有的整个一大枝冻死,秋季挂果明显减少,且落果严重,低温冻害对子房发育造成了危害;雪松整株冻死率达85%,针叶受冻害达95%,表现为失绿变红,冬季做防寒(枝干覆稻草,外遮彩条布屏障)的,冻害轻些,侧枝未冻死,针叶虽然有的变红,但萌发了新叶;紫薇整株冻死率达60%,地上茎干冻死、从根部萌生枝条的有30%,做防寒和不做防寒的差别不大。(2)法桐、樱花、山楂受冻害较重:都有树皮变褐色的现象,但随着气温回升,树液流动,颜色回转,变白、后恢复绿色。法桐整株死亡率为10%,树势弱的受冻害较严重。樱花一、两年生枝条有50%被冻死,花量减少。山楂结果减少50%且果实较小。(3)北海道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受冻害较重,整株死亡率达10%。(4)西府海棠、千头椿受冻害较轻:虽然树皮大多变红褐色,但后来恢复正常,比较耐寒;合欢、白蜡未受影响,耐寒。(5)这些树种树干冻裂的不多,樱花发现四株,树皮冻裂,深及木质部:紫葉李枝干冻裂严重,占30%,宽有的达1cm、深达木质部,长0.5m左右不等,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稍有愈合,但流胶严重,造成树势减弱。

2.2 立地条件方面

(1)地势低洼的地方、风口处、岭坡地阴坡面冻害严重。(2)小区内、土层深厚、灌溉条件好、背风向阳的地带冻害较轻,土层薄、缺水的地带冻害较重。(3)管理精细,使树势强壮,并做好涂白、防寒措施的,冻害影响小些。

3 冻害原因分析

(1)防冻害意识麻痹:由于连续多年的暖冬气候,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冻害现象,导致管护者在防冻害意识上有所放松,从养护成本考虑,在防冻措施上便偷工减料。(2)低温降雪太突然:冬初气温较高,但低温降雪来得太快、太突然,持续时间又较长,致使植物的还未正常进入休眠状态的各种组织,遭受严重冻害,细胞间隙出现结冰现象,导致质壁分离,细胞膜或细胞壁破裂,细胞死亡,致使枝条甚至整株植株死亡。(3)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白天树体温度升高,夜间温度迅速降到冰点以下,树皮和外圈木质部猛然冷却收缩,而内部木质部仍保持较高温度,收缩较少,结果是树皮和外木质部崩裂、脱离,导致枝干冻裂。另外,用彩条布包裹的植株,白天高温产生的水汽在夜间结冰附着于枝条,重复的给予枝条细胞冻、化为害,导致枝条部位组织坏死。(4)积雪为害:积雪折射太阳光于树干、主枝等部位会出现日灼现象,造成枝条组织坏死。

4 防冻害措施

(1)在设计中注重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绿化设计中尽量避免选择耐寒性差的树种,或者把耐寒性差些的树种设计栽植在背风向阳、土层肥沃等立地条件好的地方。(2)加强管理,提高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备:春季加强肥水供应,以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保证树体健壮。7月份后控制灌水,禁施氮肥,适量施用磷钾肥,可促使枝条及早结束生长,有利于组织充实及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抗寒能力。(3)灌防冻水:由于水的比热较大,白天温度高时可以吸收热量,而夜间气温低时可以释放热量,使植株周围温度变化相对平缓。(4)树体涂白:涂白的树干、主枝,可有效预防日灼,还对病虫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5)搭防寒屏障:树干、主枝用稻草包裹,聚拢枝条,外包裹彩条布,缝合严实防风吹散;对于高大的雪松等可在四角插立木棒搭设防风屏障。(6)根颈培土和在根部周围施有机肥:在植株根颈部培30cm高的土堆和施有机肥,可减少地面热量散失,有效防止植物根颈部的冻害。(7)刷防冻剂:在冬季来临之前(11月底)和1月份给树干、主枝、侧枝刷两次防冻剂,可提高树木的抗逆性,有效预防因低温引起的冻害。

上一篇:企业法人委托书格式下一篇:在岗财务学子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