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协委员发言稿

2024-06-29

教育政协委员发言稿(精选8篇)

篇1:教育政协委员发言稿

陈维嘉校长在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年度教育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

回顾历史,传承文化;展望未来,创新发展

2011年10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同行

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两区合并后召开的新东城区教育大会上与各位共同探讨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汇文中学于19世纪70年代诞生于东城,两区合并后隶属新东城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隶属关系上的“回归”,两区的合并,是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今年5月24日学校教代会通过的《北京汇文中学阶段发展规划》明确了我校今后三年的阶段发展目标。其后,我们以全教会和两区合并为契机,重新审视和规划未来一个时期北京汇文中学的建设和发展,就以下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回顾历史,传承优良文化遗产

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最初为美国教会学校,后为私立学校。1952年秋,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成为公立“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1960年,因建设北京火车站,校址从船板胡同迁至培新街。198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恢复使用“汇文中学”名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建立起一套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在北京汇文中学漫长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彭雪枫、邓力群、李佩瑶、万国权等政治家、军事家,王大珩、梁思成、王忠诚、王德民等三十余位两院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特别引人深思的是国学大师启功、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和国家“863计划”首倡者之一王大珩,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曾为汇文一小同班同学,后一同升入汇文初中和高中,汇文成为他们学术人生的起点,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回顾汇文中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汇文中学第九任校长高凤山先生在1926年就提出了“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它的内涵共有七条,即:“

一、增进身体健康;

二、涵养审美情操;

三、增殖职业知能;

四、预备升学基础;

五、练习善用闲暇;

六、学做良好公民;

七、养成高尚品德。”这是一种从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出发,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属性和规律,为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先进教育思想。

第二、畅通的升学通道

汇文中学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由于实行严格的学分制和升留级制度,学生可以免试由汇文小学升入汇文初中,进而升入汇文高中。不仅如此,由于教学质量高和历史的渊源关系,汇文高中毕业生学业成绩合格,操行成绩在中等以上者,可由本校请求燕京、齐鲁、东吴三所大学直接收录,不需要考试。

第三、独特的课程体系

在学业方向设置上,上世纪20、30年代的汇文中学根据社会的需求及其学生个人家庭经济状况、学业能力、兴趣等,设置理科、文科、商科和教育四科。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包括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

选修课很有特色,首先,学术性强;其次,有大量的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活动课;第三,课程设置注重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第四、民主的校园文化

汇文中学深厚的文化背景,客观上使得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观念深深植根于汇文校园文化中。尊重、赏识学生,师生平等交流充分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上。直到今天,以人为本,民主管理、自我管理,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元素仍然是汇文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历史上汇文中学的教师职员队伍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师资来源较为广泛,与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紧密相关,且其中相当部分的教职员同时供职于中学和大学。

回顾历史,汇文中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取得优异办学成果,是因为有先进办学理念;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学制和课程;有畅通的人才成长渠道,使得学校可以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培养学生,学生则有效地专注于自身修养、学识和能力的提高;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将相关学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方法带入到中学课堂中来,对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术思想,学习科研方法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切对于新时期汇文的新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抓住机遇,创新实践促进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长期的实践传承,“全人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已经成为汇文中学文化中思想理念的重要基石之一。

通过今天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中国的教育有了巨大发展,普通百姓可以享受到优良的教育,但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管理方法等还存在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鼓励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积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经过学校领导集体与广大教职员工认真思考、讨论,初步形成了汇文中学新的发展设想,即:坚持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教育质量,适应学生主动发展、长远发展的“整体设计、分段落实、注重基础、关注个性、相互衔接”的联动培养体制。其基本内容是:

1、建立在上级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的、以学校联盟为主要形式的校际合作模式。

通过学校联盟理事会协调各联盟学校之间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达成一致或形成共识。实施联盟校之间干部和教师的交流,探索适应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建立适应学生成长的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无接缝绿色成才通道。

初期阶段,我们希望与有共同历史文化渊源的丁香小学(原汇文一小)联合,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纵向培养模式的汇文学校联盟,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人员交流、学生升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与实验。

未来阶段,在实验取得成效的前提下,争取做大做强校际深度合作联盟,一是与相同文化背景和历史的国内外学校之间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交流;二是扩大汇文学校联盟,吸收认同这一模式的学校加入。

2、建立有机衔接的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国家课程指导下的自主课程结构和体系;建立注重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和发展潜质的评价机制。

在建立课程结构和体系、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将有计划地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如争取建立与有历史渊源的北京大学合作机制;此外,北京汇文中学与国内外众多同级学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组织有长期的有效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进行人才专项培养,为学生今后升入大学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不等同于一贯制,而是更加关注人才培养体制在理念上、文化上和课程设置上的一贯性;关注通过减少升学考试对学生能力和潜质等方面的束缚。

3、建设一支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干部教师队伍。

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在教师建设上的工作重点,一是关注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层次,使之更加合理。二是继续推进名师工程,为教职员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三是建立与著名高校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机制和合作关系,在更广阔的领域学习和吸收先进理念和文明成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我们回顾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正如区教委领导到汇文调研时所讲,是要从教育的规律出发,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汇文中学实际,通过办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让汇文的文脉、血脉连通起来,流动起来,将历史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承下去,在继承中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一直以来,北京汇文中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深切关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全教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我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东城区委、区政府和区教委领导下,努力实现区领导对北京汇文中学的希望,即“三个成为”、“两个要有”。“三个成为”是:一定要成为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模范。一定要成为改革创新、教育成果层出不穷的示范。一定要成为输出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典范。“两个要有”是:汇文是大校,要有大校的胸怀和气魄;汇文是名校,也要有名校的能力和底蕴,更要做输出优质资源、促进东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典范。

汇文中学是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是百姓的财富。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让这个成果不断受到滋养和壮大,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这个成果。

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加强与各兄弟学校的交流,得到各位同行指导和帮助,共同为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

篇2:教育政协委员发言稿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期我们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县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6所,其中初中12所,小学3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2169人,其中初中9843人,小学22300人,特教26人。现有专职教师2322人,其中初中1076人,小学1236人,特教10人。初中专职教师本科以上学历770人,大专学历295人,分别占总数的72 %、27 %,学历合格率达到99 %。小学专职教师本科学历189人,大专838人,中专209人,分别占总数15 %、68 %、17%,学历合格率达到100%。特教专职教师本科学历4人,大专6人,分别占总数的40%、60%,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二、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队伍配备的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科不配套问题突出。从调查可知,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富余;体育、美术、音乐、科学、信息技术学科专职教师缺乏;初中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学科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具体情况如下:一是某些学科教师配备不足。其中:音乐教师缺53名,体育教师缺60名,美术教师缺39名,英语教师缺26名。二是初中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学科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其中:生物科缺20名,化学科缺11名,地理科缺36名,物理缺30名,历史科缺29名。三是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对口。除了初中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大部分教师所学专业与所任教学科相符合外,在其他学科专任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对口的情况。部分农村小学,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规定的课程没有专职教师,只能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兼上。

(四)从编制核定分析,已设立的机构没有落实人员编制。在我县教育事业的机构中,已设立机构但未落实人员编制,编制缺口共计173人。具体有:一是教育经费收支结算中心缺35人。按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粤府办2002【55】号),我县于2003年设立结算中心,县应有6人,每镇2人应有12人;县城中学、小学以及基层中学共应设立报账员17人。二是教育局设立的6个机构共缺22人。其中:教育局勤工办缺3 人,教育局卫生保健所缺5人,党群办缺3人,安全股缺3人,信访监察室缺3人,计财股缺5人。三是有编制的幼儿园未有编制教师,公益二类幼儿园占用小学编制教师。从机关幼儿园及小学借用了116人。除了以上所述有机构无编制教师的情况外,还有外单位长期借用教师的情况,近年来外单位长期借调教师24人。

(五)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健康状况堪忧。教师承担着学生自身成长知识需求、教育质量和社会多方面给予的希望和要求,教学工作压力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学生有近半数为留守少年,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管理责任明显加重。长期的积劳,使大多数教职工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县今年有10多名中小学教师因病不能上班,很多教师因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工作,还有不少教师带病工作。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切实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为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配备师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情况、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等指标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差距,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二)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师资培训经费。县政府要将师资队伍建设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逐步加大财政对师资培训的投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要逐步向农村学校倾斜,多渠道筹措,切实保障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经费。

(三)调整编制,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师教育和教师资源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机构编制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核定教师编制并适时进行调整。建议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进行调研,重新核定编制,并实行编制动态管理。一是照顾年老体弱教师。在执行省市编制政策时,应根据本地教职工年龄结构、身体健康状况,适当考虑年老体弱教师的编制照顾比例。二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区别对待。适当提高生师比,或采用班师比进行替代。对紧缺学科师资可采用计划单列或增加指标等途径予以解决,以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三是考虑小班化教学因素。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核定编制时应考虑中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的因素。四是寄宿制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配备专职生活教师。县编委会应按照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的编制余缺,以县为单位统筹中小学教师编制,实现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并尽快制定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编制标准。

篇3:教育政协委员发言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蔡克勤委员说, 从促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的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角度讲, 资助政策应当落实到各类职业学校中, 既体现公共服务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府职责, 又作为鼓励职业教育的积极政策引导。政府投入首先要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资助对象则要体现向贫弱人群倾斜的原则。

他认为,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支持度、认同度不高, 一方面是社会传统观念中“以上大学为荣”的意识仍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中职教育培养成本远远高于高中教育, 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实验、实训课程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目前对中职教育投入不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区, 一方面市场对中职人才需求极大, 但中职院校生源却严重萎缩, 甚至个别中职校面临“无生可招”的困境, 因此, 政府的投入、补贴、资助必须具有多样化的灵活机制, 如各类学校的补贴和资助可按学生的比例投放学校, 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平效益原则进行二次分配, 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篇4:政协委员激辩高中教育

省政协的调查显示,广东各地对教育投入不够,而且地区之间教育投入差别明显。2003年深圳市人均教育经费投入(3975元)竟然是揭阳市(155元)的25倍!对此,广东省政协常委、台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孔令人指出,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教育的主要责任应该由政府承担。他感慨地说:教育投资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其他的投资只能改变数量,只有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果政府逃避责任,弱势群体就会在无形中丧失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农村,许多青少年会错过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政府的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能否再大一些?广东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还很小,远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占GDP4%的比例。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如果资金总额没有增加,只是在原来基础上调整,怎么谈倾斜都是没有意义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余国慧委员向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姚本棠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保障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已很困难,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不是不努力,而是无能为力。因此,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投入应该由中央、省、市、县共同承担。否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差别将越拉越大。

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办学校要让出优质生源,发挥民办学校的重要作用。这方面中山市的经验可供借鉴。三年前,中山市政府通过与经营者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四所办得较好的民办高中列入第一批招生学校,民办学校只能按公办学校标准收取学费和生活费。由于有好的生源带动,经过努力,中山博文学校今年高考升学率和平均分都排在中山市第四位,老板对办好高中更有信心,准备加大投入。这充分说明调动民间资源办学,出台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广东省财政厅周高雄副厅长说,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教育规律、大众教育的认识,高中阶段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部分要遵循市场规律。政府方面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教育问题的解决应更大胆些,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想来指导办学,要用新的思路办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如果向社会开放,向受教育者家庭开放,向市场开放,何愁缺少发展资金!如果不改变我们的办学思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特别是大发展就没有希望。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陈晓薇对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增加优质学位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创建示范性高中,利少弊多。我省搞示范性高中,2000年至今,用了50多亿元扩充了50间学校。广州市某中学创建示范性高中,为达到100亩地校舍的硬件标准,光是拆迁附近民房就用了3个亿。增城是广州市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一间示范性高中用了2亿多,而贫困山区的清新县,建一个示范性高中也用了1个多亿,建了两间就是3个亿。廉江某中学为了建示范性高中,大力压缩初中,结果导致七、八十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上课,孩子们说,连呼吸都感到困难。这些都是以牺牲初中优质资源为代价,搞的是精英教育,追求优质学位、升学率,背离了教育规律,不值得提倡。在此,我呼吁教育要公平,不要搞示范性高中。”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解释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阶段教育成了制约我省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我省决定大力发展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创建示范性高中不是我省创造的,是教育部1995年就提出的,而且正式发了文。虽然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初中毕业后教育的继续,目的是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但我国的高中确实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考大学,这是我国当前的现实,谁也回避不了。如果进了高中却考不上大学,这所高中就办不下去。因此,我们提出办200所省一级学校,已办成了100多所示范性高中。办好示范性高中,对普通高中具有标本意义和激励作用,可以调动办学积极性。创建示范性高中,使我省的高中办学规模翻了一番。”

篇5:政协委员发言稿

参加这次大会,我感到无限光荣,做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敢到责任重大。会后,我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会议文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为XX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团结进步、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篇6:政协委员大会发言稿

2003年,梁晓声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委员们逐一发言,许多委员都表达了任职的光荣感。轮到梁发言,他把委员证取下放在桌上说,“如果仅仅是光荣,我现在可以交出,也可以收回,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已经光荣了;作为大学教师,我很认真的教课,爱护学生,我也已经光荣;作为一个个人,我比较和谐地处理邻里关系和同事关系,有这些基本光荣,我已经够了。”梁晓声说,“如果把这个太看成光荣了,就是一种欲望,就会害怕失去,最后就会怕到不敢言说。”几天前的政协分组讨论中,他不客气地指出,“现在网站的一些网友质量水准非常高,点问题像点穴一样痛快。但我们政协委员的一些发言质量水准和思想深度还不如网文。”他的话引得大家纷纷打开话匣,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边发吉首先点炮。他说,我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的大会发言质量比往年都差,发言稿没有热点、难点、疑点、焦点,没有以前的锐气,选题选点也小。“有些发言干脆就是为自己所在的单位谋利益”,“雷同无个性,像中小学生演讲„„”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经历改变了梁晓声。“当我纯粹作为一个小说家时,我一直强调批判现实主义,你批判它是很容易的。但你是个政协委员,你要求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才发现,我提出的N种解决方法哪一种都不能有效。如果说这些年有一点点进步的话,那就是由过去感觉某些族群,人群、变为必须对中国有感觉。”

在北影制片厂附近的一所老房子里,梁晓声穿着暗红色的棉衣、拖鞋,慢条斯理地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张开嘴巴,任由烟圈自由流出。

“坦白说,这两年,我的提案少了,但不意味着不发言。”他试图在批判性和建设性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比如我可能作这样的发言,谈到三农问题,我可能会提出理念上的问题。我们一谈到‘农’字,有些人就只想到粮食,农约等于粮食,约等于粮食安全,但农民首先是公民,因此首先要把2/3的农民当成公民来看。”

任玉岭刚进入政协时,也觉得政协是外人所说的花瓶——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进入角色以后,我发现我的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让决策更正确。”3月13日,在北京天通北苑的一家咖啡厅里,午后的阳光照射进来,任玉岭讲述着他任政协委员的故事。一次,他妻子在昆明上医院,看一个感冒花了817元,回来后他写了一份提案反映看病贵,新华社的记者告诉他,这个提案被200多家媒体报道了。

有一次,他去云南边境考察,发现连缅甸的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而中国却不是。回来后,他写了一份建议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提案。有时候,他还会把打字员、清洁工请到家里吃饭,与他们聊这些人家乡的事。

这些关注社会底层的提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人民日报》将这一现象称为“任玉岭现象”。与记者见面时,他带来了许多报道过他的报纸

杂志。他特别喜欢两篇报道的标题:一个为“为三农建言,敢为天下先”;另一个为“建言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你看到了吗,这个用了‘天下先’三个字,这个用了‘先行者’。”他一边铺开报纸一边说。他觉得记者不用怎么采访,有这些资料就够了。

任玉岭虽为政协常委,但他的提案反映的问题也并非都能解决。他举了一个例子。他的邻居是温州人,开了一家缝衣店。有一年,他告诉任,温州瑞安跳脱衣舞现象很严重,大庭广众之下跳。任玉岭听说后开始收集资料,发现确实如此,于是提交了一份提案,他收到了一个格式化的答复:“谢谢您关注我们的工作。”可次年央视的记者去那里调查,发现这一现象根本没有改变。

对于这些,他不愿意细谈。真正令他愤怒的是“来自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他曾在政协会上提交一份关于医疗的提案,“老百姓的菜钵有限和医疗方面的欲望无穷„„”这句话还没有拿到大会上讲,第二日,广东某报即刊出一位著名医生(也是当任全国人大代表)在报纸上引用他的话,“任玉岭说广大医务人员欲望无穷。”

这件事,至今让他愤愤不平。

篇7:政协委员发言

所谓的公正,并不是相同,而是有序。和谐社会的公正是社会的有序运行,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得到满足。我们所说的公正应该是机会、权利的公正,而

不是钱财、收入、工作、住房、车子的公正。

譬如我们所关注的农民问题。现在国家对农村有了新的政策,农民的各种税赋都已经取消了。那么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在哪里?有人说基础设施,有人说医疗......这些拿钱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给农村修好路,参加国家医保,城乡差异就没有了吗?就实现了城乡的公平正义了吗?

温家宝总理9月6日在达沃斯年会上说过:“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建设,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所谓统筹城乡,不是缩小城乡差距,更不是要把所有农民变成市民,重要的是统筹城乡政策,逐步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比如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附着在户籍上的不同功能,逐步实行城乡一致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根本的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逐步剥离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民与市民享有同等的权利与机会,从根本上消除农民与市民的差距,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抓和谐,我主张从公平正义抓起,从政治文明抓起!从精神文明抓起!公平了,正义了,人才会心平气顺;人心顺了,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人心齐了,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因此,人,才是关键!

公平正义需要维护,维护公平正义需要制度,制定制度需要标准。公平正义,是维护、执行有价值的标准;制度建设,法制建设等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保障之一。维护,制度,标准,都与人的素质有关。因此,制度是前提,执行是根本,素质是基础。制定者应有很高的素质,必须把标准和制度制定好,这是前提。执行者应有相应的素质,把标准和制度执行好,这是根本。被约束者也应当提高素质,才能够遵守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这是基础。近年来,一些制定制度的部门把部门利益法律化,使法规成了维护部门利益的法规,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些执法人员执法违法,既损害他人的利益,又损害法律法规,违背了执行标准和制度的基本要求。损害公平正义的人,既有公务人员,又有企业经营者,还有一般百姓。因此,建立、维护和执行公平正义的标准和制度,还任重道远。

篇8:教育政协委员发言稿

与2013年的日程一样, 今年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的联组会也安排在3月7日上午9点召开。

一大早,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来到教育界别委员们的驻地——北京国际饭店, 虚心听取政协委员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个“非常”表达感谢之意

19位政协委员针对自己的提案, 就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焦点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委员们两个多小时的发言中, 袁贵仁认真倾听, 时而用铅笔记录, 时而拿起桌上的红色签字笔在记录上做标记, 时而用黑色签字笔在另一个本子上写写画画。每个委员发言结束, 袁贵仁都以掌声回报。

“今天, 我们是来听、来学、来想、来改的。”袁贵仁首先表明了自己今天来参会的意图。继而, 他用三个“非常”——非常受教育、非常受启发、非常受鼓舞, 来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他说, 教育界别的委员关心教育、熟悉教育、理解教育, 大家的发言很实在、很具体、很明确,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这些都加深了自己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 加深了对中央精神的认识, 加深了对群众反映热点问题的感受。

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 袁贵仁多次表示感谢。他说, 这些年, 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其中与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既包括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对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 也包括在平时工作岗位上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对于委员们提出的具体意见, 袁贵仁表示:“回去后都会具体加以研究落实。”

三个重点描绘改革路径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主线, 也是今天委员们发言的主线、精髓和灵魂。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有很多问题。怎么办?就是要靠改革!”袁贵仁掷地有声地说, “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提及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今天听了委员们的发言, 我更加体会到今年教育工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化改革!”

“教育改革要做的事情太多, 关键是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那么, 重点从哪儿来?”袁贵仁虚心向在场的委员讨教。在委员们思索的同时, 他谈了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工作重点来自于中央决定和总书记、总理讲话的要点。袁贵仁说, 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 还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有336项, 教育部牵头的有9项, 这些都是我们的重点, 要负责任地贯彻落实好。

第二个工作重点是事业科学发展的难点。到底是什么问题影响了事业科学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到底是什么?袁贵仁坦诚地说:“我们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人, 对此应当是有感受的。在旧有的治理体系和状况下, 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改革, 首先要改革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 也包括提高我们的治理能力。发展, 是科学发展, 转结构、调方式、惠民生。”

第三个工作重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 这是我们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袁贵仁说。

“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哪?网上很多, 应该说绝大多数反映人民意愿。但我认为最有效最集中的办法, 就是两会提交的提案、议案。”袁贵仁微笑着对在场的委员说, “你们是教育界推荐的委员, 你们的提案是人民关注的, 也是征求了同行意见的, 当然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所以, 关心人民群众的热点问题, 首先要关注你们的意见建议。”

在讨论中把脉改革速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在发言中提出, 教育改革, 尤其是高考改革, 一定要保持冷静, 积极稳妥。

袁贵仁非常赞同石定果的观点。他说, 中国的特点是大, 教育牵涉的人多面广, 我们的很多工作很难一刀切, 也不应当一刀切、一阵风。工作需要稳妥地操作, 不能简单地以速度、数量来衡量。

针对网上“去行政化”的声音, 袁贵仁说, 我们的方向是去行政化,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他翻开随身携带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讲话材料念道: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 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机构和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如何落实这些改革任务?袁贵仁的理解是:对政府讲, 理顺公办事业单位关系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尊重教育规律, 要转变职能, 简政放权,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去行政化不等于说没有管理, 也不是说将来就没有行政。但是, 完全用管机关的方式管学校就错了。

对学校来说, 要尊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要扩大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监督权;扩大学术组织在学术问题上的话语权、审议权。政府管学校不能行政化, 学校管教师、学生也不能行政化。同时, 要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对管理来说, 创造条件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最终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袁贵仁说, 教育涉及人的培养, 这个实验要是错了, 这一批孩子就走了弯路了, 代价难以弥补。没有很大把握就进行教育改革, 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对改革的定位形成共识

壮士断腕, 背水一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用如此气魄推进改革。

在联组会上, 19位教育界别政协委员的发言, 同样紧紧围绕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改革出谋划策。

袁贵仁说, 改革是今年工作的主线。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战略定位。改什么, 为什么改, 怎么改?需要统筹考虑, 要有全局观念、历史眼光、国际视野。

他解释道:全局观念是要从各行各业的角度看教育。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 要服务国家大局;国际视野是要学习借鉴别国的优势、经验, 扬长避短;历史眼光是要往以前看35年, 思考清楚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要往以后看35年, 包括到2020年和2050年, 应该怎么解决当前这个问题。

袁贵仁说:“眼光不能只停留在今天, 就事论事。就事论事的结果就是, 今天做了, 看起来热热闹闹, 过两天就会出毛病。把事往最坏处想, 往最好处努力。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底线思维’就是在强调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要试点先行, 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但不能拍脑袋, 不能拍胸脯。拍胸脯表态, 拍屁股走人, 事情不仅没办好, 还留下了难题。这样的改革不如不改!”袁贵仁说。

主动回应热点问题

在联组会上, 袁贵仁主动回应了委员们很关心的招考制度改革问题。他透露说, 教育部今年已经出台了职业教育分类高考等制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与学术研究生分类招生改革都在进行中。

“最难的是高考, 但我们也有了初步意见, 正在深入调研、论证过程中, 随后会按程序报批。”袁贵仁说。

袁贵仁还关注到昨天委员们热议的“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的问题。他首先澄清了一些人对这个概念的误解,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是指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县的学生, 并不是指农村贫困学生。这项政策性倾斜是做增量改革, 不会侵占原来学生的利益。补偿弱势群体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已经中午12点了, 委员们谈兴未尽。袁贵仁感慨地说:“大家围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启发性、积极性的意见建议。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部署有了, 重点有了。接下来, 要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讲话、总理讲话, 变成全党全国统一的行动, 来推动国家教育的发展。”

“落实是要下大功夫的, 教育部机关首先要改进工作作风。”袁贵仁说, “也包括我自己。”

3个小时的思想碰撞, 政协委员与教育部部长共同为中国教育问诊把脉。

上一篇:江苏省致远中学2011年元旦联欢会主持词下一篇:治安管理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