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2024-05-29

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共10篇)

篇1: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翻译文言文不是能读懂文本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因为心里边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够说出来,嘴上能说出来不等于笔下能够写出来,它还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我们认为,高考题型的变化,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而言,也意味着试题难度的提高。

为帮助考生有效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高分网小编特作以下几点提示:

(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篇2: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随着2014考研英语大纲新鲜出炉,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进入百日倒计时。为帮助各位考生在之后阶段备考,万学海文公共课教研中心组织老师们对考研各科、各模块精细分析,为考生提供高效备考策略。在此,主要对考研英语翻译部分进行分析和给出学法指导。

一、查漏补缺

词汇:

考研英语大纲要求5500词汇,之前考生应该已完成2遍以上复习,本阶段需要用1个月时间左右结合2014考研大纲词汇,把这5500词进行梳理,尤其是基础词汇和核心词汇,如果仍有漏洞请务必补充。尤其注意那些眼熟却不能立刻准确说出意思的单词(因为他们往往是考研高频词汇)。如果基础较弱或进度较慢同学,可以基础词汇和核心词汇为主复习;其他同学尽量对这5500词都可以掌握。

翻译不同于阅读或者其他题目,同学们不仅要对某个单词意思有大概了解,更要精确表达出来,因此这个阶段的复习中,要加强单词意思准确度。除了之前一直强调的一词多义、熟词生意,也要注意词组的积累。

语法:

考研翻译对语法常考点如下:句子主干和修饰成分的辨别;核心名词与修饰成分的辨别;三大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特殊结构(强调结构、倒装结构、省略结构、并列结构、比较结构等);it作形式主语。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对这些语法点有选择性、有重点性复习。不仅要复习某个语法点,更要在翻译中巩固该语法点的考查方式。例如《考研语法特训手册》课后提供的训练题目,或者《钻石卡学员I阶段讲义》语法部分分语法点整理的句子练习,或者其他相似材料。

二、“充分理解”到“准确表达”的华丽转身

通过基础阶段阅读训练,相信不少考生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的能力,对上下文中把握词义,理解句子关系已经有了一定自信。但是进入这个阶段,对于翻译,开始要动笔译出了。开始训练阶段,译文译出后再修改,到后来就需要一次成型,只作微调,避免涂改,保持卷面干净整洁。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达符合汉语习惯

通过给钻石卡学员的日常答疑,发现个别同学译出的文章句不成句。逐字翻译造成的翻译腔较严重,有的甚至中文难以理解。因此再动笔前务必考虑到是否符合汉语习惯,译完后自己再读一遍,最终确认。

2.指代的正确理解和译出

翻译中出现的指代请务必在原文中找出指代内容,最好译出。指代还原的好处有二:首先可以帮助准确理解,避免主观臆断;而且更符合汉语习惯,中文与英文相比,多用重复,即往往会重复前文出现过的词语,这个和英文中对前文出现过的词语往往采用指代和省略的习惯不同。

3.细节把握

单复数;专有名词的正确翻译(众人熟知的按照固定译法,普通人名等音译即可);汉字书写,尽量没有错别字。

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走战略

翻译部分完成可以按照“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完成理解:

正确理解是翻译的基础,这个步骤主要考查同学们基本功,在此不再赘述,仅提醒同学们要及时巩固复习,确保理解能力内化。

表达:

理解结束后,开始逐句译出。写到纸上前可心内很快读出,避免写出的句子词不达意。汉语往往多短句,因此在翻译较长句子时,可以把句子分层译出,例如定语从句翻译时,可以采用“重复先行词”这一方法。另外,要把句间关系尽量翻译出来,尤其是不明显的逻辑关系。

校对:

完成译文后,别直接对照参考译文,而是要自己先读一遍,找出错误和不确定指出。再对照参考译文,逐词比对。对于自己译错的地方,要回到句子重新分析,如果自己还是理解不了,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对于译文表达更好的地方,则可以积累学习。

篇3: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备考策略

近年来, 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 由以往的5分增加到8分甚至10分。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 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 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 既要顾及全篇, 又要字斟句酌。纵观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我们还是能找到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命题人在题型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用意 (即设置了得分点) , 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 翻译时就能游刃有余。那么, 如何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呢?

一、析词义

文言文阅读翻译题, 往往在一些重点字词上设置障碍。所谓重点字词, 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主要是重点实词。实词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句子中重点字词是翻译的难点, 也是高考考查的得分点。重点实词以动词最多, 形容词、名词次之。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 特别要结合语法特点、上下语境仔细推敲, 因为文言文中的词, 孤立地看, 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 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它“在文中的含义”即在特定的语境里, 其含义却是唯一的。一个词一旦进入了这特定的语言环境, 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 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我们要在重点字词上多下工夫, 多用心分析, 翻译时就能更游刃有余。

二、悟文意

我们知道,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因此, 阅读翻译文言文词、句, 就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 先读懂全文, 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并悟出词句的具体意思。

从宏观上, 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推敲判定悟出要求翻译的句子的整体意义, 按照“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的要求来翻译。从微观上, 要在服从整句大意的基础上, 能正确利用相关的文言知识, 如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格、文言中一些特殊的表达现象等来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即从总体上把握这句文言句子的意思, 能将文言句子尽量按照原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 让原文在译文中字字有着落, 译文在原文字字有根据。

三、看词性

高考翻译题常以“词类活用”为考查对象。所谓“词类活用”, 是指文言文中的实词在固定用法之外, 常常还有临时活用的情况。同样一个词, 所属词类不同, 理解则有别。翻译句子时, 要注意看有否词性活用的词, 如果有, 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的活用类型。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 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 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 虽然在词义上差别很大, 但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 还是基本一致的, 即按“主+状+谓+定+宾” (倒装句除外) 的顺序排列, 所以, 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 谓语一般是动词,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 状语一般是副词。我们翻译活用的词时, 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 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四、辨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一直是文言文阅读翻译题考查的重点。从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看, 难点在于辨析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重点在于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从意义上看, 虚词表示实词 (短语) 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表示语气, 有的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翻译出来, 有的不能;从功能上看虚词有的能充当状语 (副词) , 有的与实词组合充当状语 (如介词) 。翻译时, 要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 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因为虚词是句子构成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在翻译时, 关系搞错, 翻译也就失真了。

五、观句式

文言文句式属高考考查的范围。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这些句式一般来说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 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又常在主语之后加上“者”字表示提顿, 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等类别。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 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 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省略句, 翻译时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

篇4:找准各句采分点,文言翻译拿高分

一般来说,文言翻译题的采分点大多设置在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等处。因此,在平时训练时就要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花工夫积累文言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积累语感,熟练解题方法。

怎样找准采分点呢?大致说来,要从以下五方面人手:

一、注意通假字

准确识别通假字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翻译文言文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比如:

例1.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入学模拟试题,语见《三国志·魏书十七》)

此句中的“禽”就是“擒”的通假字。此外,这句还要注意表被动的“见”和“为”以及人称代词“吾属”的翻译。全句应译为:“曹公的营盘牢固,进攻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擒,我们也都要被他们俘虏(或“成为俘虏”)了。”

二、注意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因为最容易被学生理解错,所以最受命题者青睐。考生需要加强的意识是:(1)古文中双音节词很少,所以如果在文言文中碰到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千万要慎重思考。(2)要特别注意联系上下文,考察自己的翻译是否符合语境。

例2.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2013年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三月考测试题,语见《元史·张养浩传》)

此句中的“视”、“易”、“于是”都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视”是“凭、察验”之意;“易”是“交换、换取”之意;“于是”是两个词,“于”是介词,相当于“从”,“是”是代词,即“这时(里)”。全句应译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从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

例3.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模拟试卷,语见《颜氏家训·风操篇》)

句中的“均”、“敌”、“令”的意思都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可根据古汉语讲究字句对称的规律,联想到“均”和“敌”二字的意思应该大致相同,从而联想到成语“势均力敌”,悟出它们应该为“相同、匹配”的意思;而“令”则可从课文《孔雀东南飞》中“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一句得知其意思应为“美好”。于是把全句翻译为:“一定要志向相同,义气相匹配,志同道合,从开始到结局都一样做得好(始终如一)的人,才能够和他谈论结拜之事。”

三、注意意义和用法与今天不相同的文言虚词

文言文中,一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于与今天大相径庭,也容易被命题者设置在题中考查,翻译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语境揣度。

例4.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语见《徐渭集·附录》)

此句中的文言虚词“以”和“乃”意义和用法都和今天不同:“以”作介词,表原因;“乃”作副词,相当于“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全句应译为:“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

四、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和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以及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数词活用作动词等。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种特点。

例5.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福建省漳州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题,语见刘基《饮泉亭记》)

此句中的文言实词“病”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他)有毛病”,即“指责”之意。全句可译为:“有人指责他矫情,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

五、注意省略成分

文言文中常见省略句,这些省略的成分,有的是主语,有的是谓语,也有的是宾语或动词,翻译时一定要找出其省略成分,把它们补充出来。

例6.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广东省肇庆中学2014届高三月考试卷,语见《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

此句的主语省略,翻译时应补充出来:“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人,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

六、注意各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和省略句几种句式。翻译时应当把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判断句要译出“是”字、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被动句要有“被”字、疑问句要注意句中的疑问词、省略句要补充出省略的词语等)翻译出来。文言中有些固定的格式都有其固定的翻译方式,翻译时也应予以充分注意。比如:“所以”、“以是”、“虽然”、“无所”、“有以(无以)”等和“不亦……乎”、“得无……耶”、“……之谓”、“谓之日……”等。

例7.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福建省厦门市2013届高三质量检查试题,语见《战国策》)

此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谁用”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应译为:“用谁(的)”。“于三子之计”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将其移到动词“用”之前。全句应译为:“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

例8.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卷,语见《元史·张雄飞传》)

篇5: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分答题技巧

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1、身份为人在前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典型事件跟后边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人物介绍以后,写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3、经历官位会多变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会有很多变化。《屈原列传》屈原的经历变化: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平既嫉之,虽放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①表示授予、提升的: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②表示调动官职的:迁、转、调、徙;③表示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摄;④表示降职、罢免的:贬、谪、出、左迁、罢、黜。

二、文言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末题先看是关键 回头读文一两遍 人时地事理清楚 词句找出要划线 实词语境很重要 虚词对比定答案 翻译看准重点词 句意通畅高分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 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 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 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 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 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 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 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 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2.⑴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⑵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5分)末题先看是关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解读】本题提供的信息:人物:吕徽之;身份:隐士;为人: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事件: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其妻御寒。

先读末题的好处: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

(1)人物:吕徽之、诸贵游子弟辈、先生妻、尝识面者、陈刚中治中;

(2)时间:一日、雪晴、夜黑、又一日;(3)地点:庭前、家、阁……遇于道;(4)事件:作雪诗笑出声来,和雪字诗,和云字诗,刺船而去,捕鱼、携鱼与酒至,与陈治中共论驴故事。词句找出要划线

要把前两道选择题涉及的词语句子在文中划出,便于联系语境进行理解。实词语境很重要

实词理解一定要联系语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解读】D项中的“刺”字,联系全文语境来看,吕徽之是一个隐士,“耕渔以自给”,突出他的“自给”,因此他可能没有专人为他撑船,说他“乘坐”不合语境。答案应该选“D”。虚词对比定答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解读】对比解析: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地B.代词,那,那个/副词,一定,表祈使语气 C.代词,代地点,哪里/代词,代理由,什么 D.介词,拿经过对比,答案应该选“D”。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

关键词就是得分点,高考主观题阅卷按得分点给分,踩准得分点给分,没踩准得分点扣分。

⑴一日,携楮(chǔ)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关键词]楮币:纸币;易:买;值:遇到;弗之顾:宾语前置,应为“弗顾之”,“不理睬他”。

[翻译]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⑵治中策蹇(jiǎn)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关键词]策:鞭打,骑着;蹇:跛,行走困难;布衣:代指平民百姓;得非……乎?:固定结构,译为“莫不是……吧?”

篇6:考研英语翻译高分技巧

首先就是翻译的句子扭曲了原文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不会得到分数的。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我们很容易掉进这个命题陷阱里。举个例子来讲吧!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很多同学可能会大笔一挥,翻译成:“英语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能被过高估计”。其实,这个英语句子本身就是一个歧义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方式,同时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这个句子应当标准英语的重要性,所以必须翻译成:“英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怎么高估也不过分。”所以,翻译不能扭曲原意,是考研翻译的基本标准。

其次就是直译文章为主要,在加上意译、句子直译和词组意译。在这个问题上要怎么说呢?到底是选择直译还是意译,我们当然要看考研要求的是什么了。考研比较注重的要求直译在加以意译。具体的说就是句子直译、词组意译。经典的语言学翻译理论说每一种语法结构都有着相对应的翻译模式。所谓句子直译,指的就是严格按照语言结构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行翻译,英语中的定语、主语、谓语时态和语态等,都有着严谨的对应法则,要求我们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翻译,这就是句子的直译。但是,词语词组的翻译则应当以适应上下文为主要标准,例如“work”,在考研翻译中往往不能翻译成“工作”,而要翻译成“研究工作”;作为名词,也不能翻译成“作品”,而应当翻译成“研究成果”。这都是考研翻译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得分点之所在。

最后就是必须达到足够的信息覆盖率,通常为了上下文,我们采取的只加不减的原则。翻译中为了忠于原文,绝对不能减损意思的表达。例如1994年真题中有这样一个词组“great man of genius”,许多同学翻译成了“天才”或者“伟人”,都被酌情扣分,必须翻译成“天才(的)伟人”才算忠于原文。又如真题中出现的“doll”,不能翻译成“玩具”,而必须翻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所以,在考研翻译中,不妨奉行“只加不减原则”,当然也不要加得太多份,把一句简单的“i can't sleep.”翻译成“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就太过分了。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省略句,那就必须“只加不减”。例如有个真题出现的这个句子:“it's the farthest that the scientists can see into the past.”就必须翻译成:“这是科学家看到的最远的过去(的景象)。”所以,为了在保证信息覆盖率的基础上,使翻译的语言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都采用了“只加不减”原则。

篇7: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中国网民更多是出于社交原因使用互联网,因而更广泛地使用论坛、博客、聊天室等。

【参考译文】

Chinese netizen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the Internet for social reasons, thus they use the forums, blogs and

chatting rooms on a larger scale.

【考点总结】上述试题原句中的“因而”是表示结果的词汇。同时,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是我们翻译题必备的部分,不要只会简单的because和so,为大家总结如下:since; as; for; in that; owing to; due to; for the reason that...; in view of; therefore;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thus; hence等。

例2.【试题原句】

饮茶在六世纪传到日本,但直到十七、十八世纪才传到欧美。(12月四级真题)

到10月,审批才又谨慎地恢复。(6月四级真题)

【参考译文】

Tea drinking spread into Japanese as early as in the 6th century,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that it spread into Europe and America.

It wasn’t until October, tha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restored cautiously.

【考点总结】上述两个试题原句均含有“(直)到/……才”结构。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用句型“not…until”译出。具体翻译时,也可使用强调句型“It is (was) not until + 时间/方式状语(从句)+ that +主句”译出。

例3.【试题原句】

这些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购买书籍,使16万多所中小学受益。(206月四级真题)

【参考译文】

The fund was used to better the school’s teaching equipment and purchase books, benefiting more than 160,000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考点总结】在试题原句中,谓语动词“用于”和“使”的逻辑主语均为“这些资金”。如果遇到两个分句(逻辑)主语相同的情况,可首先考虑将其中某一分句处理为非谓语形式,以状语形式出现,使译文更有层次感。

1.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的高分技巧

2.大学英语四级作文高分技巧

3.有关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轻松拿高分技巧

4.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技巧

5.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技巧

6.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高分训练题

7.6月英语四级翻译高分技巧

8.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技巧规律及常见词汇总

9.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七大技巧

篇8: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一、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人们常说:“打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要害, 打在那里一下子就能把它打死。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 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 否则会徒劳无功, 白忙活一场。总的来说,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一) 关键词。

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有几个关键得分点, 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尤其是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 。翻译的时候, 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明确其含义, 并准确翻译, 就能得分。反之, 关键词语翻译错误, 或不准确, 那么这个分就遗憾地丢掉了。如:“陛下以至德承天, 天以有年表瑞。”这里即有两个关键词:“承”译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年”译为“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如果两个关键词翻译错误, 这个题就很难得分。

(二) 特殊句。

特殊句式 (包括固定句式) 的翻译, 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 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 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文言句子, 因此丢分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如:“闻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绝王之喜好也。”这是一个“……者, ……也”形式的的特殊句式, 翻译的时候必须翻译成“……是……”, 否则就要丢分。

二、把握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具体说来, 翻译古文时, 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一)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 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 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初中课本《狼》一文中:“其一犬坐于前。”只看这一句, 似乎可以翻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 “少时, 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 而应是另一条“狼”。“犬”的意思, 即“像狗似的”, 用来修饰“坐”的姿势的。这个例子说明, 译古文先应通全文, 了解大意, 然后紧扣“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二)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 逐一翻译, 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前句中的“其”, 应译为“难道”, 表反问语气, 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 表推测语气。但在翻译时, 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 甚至十分拗口, 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 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 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 则使人容易理解了。下面几种情形往往需要意译。

1. 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

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假如不了解此修辞方式, 很轻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 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再如:“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 奄奄一息, 生命垂危。”又如:“金就砺则利。”一句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 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 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 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假如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 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2. 使用紧缩复句或言简意赅的句子时。

如:“法急则人残, 法宽则失罪。”这个句子属于紧缩复句, 直译不好翻译, 只能意译为:“刑律严酷, 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 就控制不住犯罪。”

3. 为了渲染、铺陈某种情况而故意用繁笔时。

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句子中的“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意义相同, “天下”“宇内”“四海”“八荒”意义相同, 都是为了渲染铺陈, 因此必须意译作:“ (秦) 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其实是有技巧可遵循的, 具体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留。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 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 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 也无需翻译。如:“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 余游巴黎蜡人馆。”我们可以直接将其译为:“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 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再如:“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行军用兵”作为一个成语, 我们没有必要大费周折地去翻译, 只要照抄即可, 因而可译为:“深远的谋略, 行军用兵的本事, 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又如:“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 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二) 放。

将那些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 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放弃, 否则会使句意不畅。如:“宋何罪之有?”在本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实义, 因此翻译时应删去。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再如:“夫秦, 何厌之有?”“夫”为发语词, 无实在意义, 翻译时不做理会。又如:“夫大国, 难测也。” (《曹刿论战》) 中的“夫”,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中的“之”, “学而时习之” (《论语》六则) 中的“而”等都属于这一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 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唆赘余。如:“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公姥”为偏义复词, 重于“姥”, 所以翻译时只需翻译出“婆婆”即可。除此, 有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也不一定要翻译。

(三) 换。

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 音节不一致的词。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 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 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随着社会的进步, 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有的已扩大, 有的已缩小, 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 有的词义已经转移,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 切忌盲目替代。如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其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 (2) “处分适兄意, 哪得自由专。”“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四) 补。

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 使句意完整通畅。如:“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将“焉”后省略的“而未至” (有能力到达却没有到达) 补进去翻译才连贯。否则文理不通。又如:“忽然抚尺一下, 群响毕绝。” (《口技》) 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 翻译应加上。“尝贻余核舟一, ……” (《核舟记》) 译文时, 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 “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翻译为:“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添加一些成分, 句子成分才完整, 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如:“外连衡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 翻译为:“对外”“连衡”用作动词, 翻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为使动用法, 翻译为“使……争斗”, 因此正确翻译应为:“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五) 调。

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将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例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有的学生翻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 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 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壮的筋骨。”再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 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 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译为:“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人主之子也, 骨肉之亲也, 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无劳之奉, 而守金玉之重, 而况人臣乎? (《触龙说赵太后》) 译为:“国君的儿子, 是他的亲骨肉啊。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俸禄, 而守着贵重的金玉, 况且一般人呢?”

需要说明的是, 文言文中表达语气的助词, 也应根据现代人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换。如“乎”“哉”“焉”等用在句末, 可用“啊”“呢”等调换。

(六)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 为了增强气势, 故意用了繁笔, 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 (秦)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 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篇9: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备考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备考;策略

文言翻译应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解释尽可能与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让原文在译文中字字有着落,译文在原文中字字有根据。

文言文翻译这一题型能准确反映考生的文言文水平,许多考生该题失分的原因之一就是汉语语法知识相继淡出了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现在高中语法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教材不系统编;高考不直接考;教师不正式教;学生不愿意学,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离不开语法知识。目前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强,与高中学生语法知识欠缺是大有关系的。文言文翻译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范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因此,在文言文复习中,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规则去分析文言句式然后准确翻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

对于一般翻译题,建议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一)审——联系全文,把握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尤其要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断语句意思,避免译文与原文意思毫无联系。如:(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本句翻译的一个难点就是补出“不足为也”的主语,从上文的语境看,应承上指“廉吏”,突破这一难点,再抓住“持廉”、“妻子”、“穷困”三个关键词,就抓住了得分点。

(二)析——分析句式、理清结构。翻译时,一定要有整体观念,要在翻译时,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特别对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再将文言文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推敲出得分点。对于翻译语句进行语法分析,要做到“三看”:一看全句的谓语动词。二看谓语前部分情况:不见主语,是省略句;主语是受动者,是被动句;有名词但不是主语,是名词作状语;有前置标志的是宾语前置句。三看动词谓语后的部分:如有宾语,可正常翻译;及物动词后无对象,可能省略宾语,需补出;有名词、代词而不是宾语,可能是使动用法或省略介词“于”;后面紧跟“介词+名词”,可能是介词结构后置。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其谓语部分又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篇10:考研英语翻译得高分的三种技巧

第二步:转换词义,组织语言;

第三步:调整语序,润色文字。

划分结构时,需要对句子进行拆分,而拆分点包括以下几种:

(1)标点:

(2)并列连词:and, or, but, yet, for等

(3)从属连词:

状语从句连接词(when, as, since, until, before, after, where, because, since, thought, although, so that, ...等)

名词性从句(that, whether/if等从属连词,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 whatever, whichever等连接代词和when, where, how, why等连接副词)

定语从句(who, which, that, whom, whose等关系代词和when, why, where等关系副词)

(4) 不定式、分词、介词短语

【真题例句1】

This trend beg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several government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pecific demands that a government wants to make of its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cannot generally be foreseen in detail.

【句子拆分】

拆分点参考:并列连词、从属连词、介词、不定式、分词、标点

This trend beg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several government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pecific demands //that a government wants to make of its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cannot generally be foreseen //in detail.

【参考译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相关文章:

狼的翻译文言文翻译07-06

文言文翻译八下05-26

活版文言文翻译04-07

文言文翻译在线04-08

怎样翻译文言文04-21

劝学文言文翻译05-12

大学文言文翻译05-28

杜甫文言文翻译06-27

文言文翻译教学07-02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05-27

上一篇:国培周记下一篇:怎样理解土地利用管理中地方目标与中央目标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