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质量控制方案

2024-05-28

产科质量控制方案(精选6篇)

篇1:产科质量控制方案

妇产科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产科服务的宗旨,提高产科质量直接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家庭完整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加强我院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与管理,规范产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产科质量控制方案。

一、质量控制内容

(一)产科设置标准与条件

开展产科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

(二)产科人员配备

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制度及准入制度。机构取得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业务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人员准入率100%。

产科人员能掌握助产、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胎心窒息复苏等产科技术,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要求。

(三)功能与任务

1、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承担孕前、孕期保健,正常分娩及产褥,高危孕产妇的抢救等工作,做好产前咨询及产前筛查工作;

3、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倡导自然分娩,实施母乳喂养;

4、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5、依法做好孕产期各项服务资料的收集、登记、统计分析合上报工作

6、配合完成卫生局下达的指令性调研工作;

7、在卫生局的领导下,配合妇幼保健所对辖区内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进行调查分析,提供资料和进行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8、做好产科质量网络化管理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要健全区、乡、村信息网络,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管理,通过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反馈,掌握辖区内产科工作现状,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不断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配备专人进行产科质量报表管理。

(四)急救程序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成立产科抢救组织及孕产妇及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产科急救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孕产妇三级转诊分级制度。

二、质量控制指标

1、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准入率100%

2、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准入率100%

3、产科医护人员“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80%

4、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率100%

5、高危孕妇专案管理率100%

6、孕产妇艾梅乙检测率≥90%

7、产科抢救药品配备率≥100%

8、产科抢救药品合格率100%

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1、纯母乳喂养率≥90%

1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5%以上

1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5%以上。

14、入出院院诊断符合率≥90%

1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16、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7、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90%

18、新生儿死亡率<3%

19、新生儿破伤风率0 20、出生缺陷报告率≥95%

21、分阴侧切率<35% 22新生儿窒息率<5%

23、产后出血发生率≤3%

24、剖宫产率≤30%

三、质量控制方法

1、每月、季度做好各报表信息的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工作。

2、每月做好科内质量指标的分析,对每月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效果评价。

3、科质控员及时做好自己所负责的质控工作,及时向组长反馈存在的问题。

篇2:产科质量控制方案

实行产科质量控制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质控评估内容(一)产科建设标准

依据《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进行产科建设达标考核。(二)产科工作制度

各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产科规范化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产科制度,包括产科管理制度、产科工作制度等,要求制度完善并成册,重点制度上墙,并严格执行。通过查阅病历记录、了解日常工作运行状况、现场访谈医师等方式,掌握各项制度落实及执行情况。

(三)产科工作人员职责

各助产医疗机构要制定本单位产科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并认真履行,包括产科主任职责、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重点检查各级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并认真履行。

(四)产科技术水平

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制度及准入制度。机构取得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业务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人员准入率100%。能掌握助产、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胎儿疾病的诊断及监护、终止妊娠、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窒息复苏等产科技术,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要求。

各级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提高产科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每年选派人员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组织人员业务培训。

(五)管理程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进一步完善产科抢救组织及孕产妇及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医院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严格执行孕产妇三级转诊分级分娩制度,村级应做好孕妇摸底宣教,动员早孕建卡工作;一级医疗机构具备助产资质的单位要认真做好高危孕产妇的初筛、转诊及平产的接产工作;市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要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监护和抢救工作。(六)产科登记 建立产科基础信息登记制度,完善健全产科门诊登记、高危妊娠门诊登记等登记册,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七)产科质量网络化管理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要健全信息网络,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管理,通过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反馈,掌握内产科工作现状,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不断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配备专人进行产科质量报表管理。

各级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要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严格按程序规范运行,确保筛查率达标。

二、质控标准

1、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准入率100%

2、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准入率100%

3、产科医护人员“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100%

4、产科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合格率100%

5、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率100%

6、孕产妇保健管理率100%

7、高危孕妇专案管理率100%

8、孕妇产前两种疾病检查率≥80%

9、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率≥80%

10、产科抢救药品配备率≥98%

11、产科抢救药品合格率100%

1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4、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1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16、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95%

17、院内母乳代用品推销为0

18、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5%以上。

19、入出院院诊断符合率≥95% 2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21、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22、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88%.23、院内子痈发生率为0

24、孕产妇死亡率为0。

25、新生儿死亡率<5‰

26、新生儿破伤风率0

27、出生缺陷报告率≥95%、出生缺陷发生率8‰;

28、正常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率100%.

29、院内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95%。30、产科质量报表考核> 95分

31、儿童生后建册率100%

32、产妇综合满意度≥90%

三、质控方法

质控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理论考核、急救演练、相关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

四、质控措施

1、建立各级产科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实行产科质量管理问责制。

2、明确各级职责。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完成产科质量管理质控工作,加强对辖区内产科质量的督导检查,组织开展辖区内产科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对辖区内助产机构的执业资格、人员配备、产科技术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各单位要成立院内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开展质量自查、评估活动,不断改进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3、质控要求:凡机构执业许可、人员执业准入存在问题的取消其助产资格;产科基础设施不完备、产科建设标准不达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未推广与使用、“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未达到要求、制度职责不健全、产科技术水平未达标者限期整改;新生儿疾病筛查、产科信息网络化管理、各项工作指标未达标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质控结果与年终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

篇3: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及防范对策

1 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风险意识不强

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 没有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制度, 造成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记录不详细等一系列问题。

1.2 护理队伍年轻化, 处理问题能力较弱

因为大部分刚毕业的护士在实际工作普遍缺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 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 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

1.3 医疗护理技术

由于年轻护士对护理技术认识有局限性, 加上护理经验不足, 不能及时察觉一些病症, 耽误治疗时间, 对重症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不到位, 甚至对病情的处理不当, 极容易导致病人的安全。

2 防范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2.1 严格产房管理加强产房管理, 完善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体系的管理精髓[1]。其强调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 全过程的管理和所需配备的人力资源。如产科常见急症抢救流程, 张贴在产房内墙, 强化操作流程化, 落实腕带识别制度, 严格执行新生儿腕带佩戴工作, 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并督导实施, 有效加强产妇及新生儿安全管, 同时完善疫苗上报及查对程序, 加强疫苗管理。另外, 根据管理年验收标准, 再次进行产房改进, 配置消毒用品, 调整待产室、隔离产房及隔离待产室位置, 以达到标准要求。

2.2 完善规章制度

健全各项护理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 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并界定其职责,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 建立健全妇产科工作流程。成立专科质量管理小组:为保证护理质量管理起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作用, 设立妇产科督导管理小组, 急救器材、物品供应、使用、保管组;消毒隔离管理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检查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组;护理文书书写记录规范、及时检查组, 为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保证[2]。

2.3 增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把病人的心理需求融入护理质量管理中

加强护理管理知识, 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妇科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要求每位护士要以饱满、热情、积极、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 使各种护理活动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护理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 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 关注病人疾病, 更关注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采用综合考核, 竞争上岗, 让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及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护士工作。为不断提高妇科护理质量, 有计划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和考核, 如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妇科病人常见的急救技能等, 全面提高妇科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确保妇科工作质量。

2.4 确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量化考核细则

如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落实奖惩制度, 科内质量控制小组严把书写关, 对每份出科病历检查签名,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做到未检查签名的病历不出科。

2.5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等相关法律文件, 定期组织风险理论培训, 及时将危险程度高的护理风险环节和事件进行通报。教育护士依法对待护理风险, 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期课题, 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3]。这就要求妇产科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达到“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的要求。妇产科护士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 以身作则, 真正让医院体现出一切为了病人的医疗宗旨。

参考文献

[1]纪文英, 郑爱英, 黄泽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主动预防医疗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20-921.

[2]蔡敏, 蔡郁, 窦丽君.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控制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33) :3512-3514.

篇4: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9-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很多医院通过努力改善妇产科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然而,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到位等问题,医院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妇产科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采取措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妇产科护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的现状,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产妇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2.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1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

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态度问题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首要因素。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存在问题,进而对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很多妇产科护理人员对现代化的护理认识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

2.2妇产科护理人员素质的问题

目前,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而导致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一直无法得到提高,因而需要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问题,直接会影响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妇产科护理人员而言,她们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一点小错误都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解决好妇产科护理人员的问题,是提高我国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2.3妇产科护理人员和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个质量与安全性,就需要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妇产科手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缺少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4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我国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还存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当前,由于我国很多医院的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医院不能很好地完成人员的配置工作,进而造成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方式

3.1提高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服务的认识

目前,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的首要措施就是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根据医院相关条例的要求,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做到关爱产妇。由于产妇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护理对象,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热情尽量满足产妇的相关要求。

3.2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医院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一个妇产科护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有较好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这样才能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来说,她们也应该认识到妇产科护理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妇產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3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

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而言,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最简便方法。主要是因为必要的沟通能够给妇产科护理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进而就能较好地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学会与产妇进行沟通,并且有效地沟通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妇产科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这能够有效地提高妇产术护理的质量与安全。

3.4完善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针对我国的医院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的缺陷。因此,完善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显得非常重要。

3.5饮食指导

饮食也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方面,指导产妇进行良好的饮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一旦产妇的饮食出现问题,其他治疗方式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妇产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饮食的结构也应该均衡合理。因此,饮食指导也是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4.总结

总而言之,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改变自己的服务态度,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要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与安全。随着妇产科护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梁秋梅.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3,6(9):193-194.

[2] 张颖.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J].求医问药,2014,10(8):508-509.

[3] 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园地,2013,19:267.

[4] 张敏.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25.

篇5: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科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成立科内质量管理组织。

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四、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度。

3、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机制。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篇6: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方案

一 为了发展产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产科护理管理小组

组长:吕丽君

成员 :苏丽丽

黄刘芝 林青云 2 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吕丽君

成员:苏丽丽

卢松松 林青云 3 护理文书管理小组

组长:李小航

成员:吕丽君

王超玲 4 物品、仪器管理小组

组长:吕丽君

成员:郭文静

李玲琴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陶寿锦

成员:陈春燕 6产科带教老师 成员

王超玲

吕丽君 7 科室抢救小组 组长:尤李智

李小杭

成员

王超玲

林青云

苏丽丽

吕丽君

二 检查内容 评分标准

按省质控检查标准,制定小组计划表 三 质量小组管理职责: 1 参照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实地督查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整改。3 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强化,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提倡人人参与管理。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组织检查,每季度进行反馈。对出现的问题及风险进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检查整改后效果。5 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并监控科室病例质量。负责指导本科室管理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个案分析,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帮助护士长对科室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急救知识及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组织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及教学。各质控小组对科室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与监控,努力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四 检查具体方法:对各护理质控小组负责人,按指定计划内容每月对负责护理的指控项目进行检查。五 实施计划 各专科小组成员每月一次对分管护理质控项目进行检查,反馈。2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提出难以整改的存在问题,组织讨论。3在下月的护士会议上将上月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结果情况进行反馈。六 实施目标

总体目标: 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减少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

业务学习主讲人

疾病查房主讲人

1月

尤李智

吕丽君

2月

李小杭

林青云

3月

黄刘芝

黄刘芝

4月

苏丽丽

5月

项董项

6月

何彩文

7月

王超玲

8月

郭文静

9月

李玲琴

10月

林秋媚

11月

陈春燕

12月

王莉莉

苏丽丽 项董项 何彩文 王超玲 郭文静 李玲琴 林秋媚

王莉莉

上一篇: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下一篇:《将进酒·琉璃钟》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