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2024-06-03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共6篇)

篇1: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程戈庄卫生院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一、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平稳、健康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分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负责,业务院长、护士长、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审议、制定、修订医疗质控方案。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评价医疗质量控制,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分析上报。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门诊、住院、中医)书写合格。

(8)按专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间上报。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

记录当班医生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要有病人或授权亲属签字确认,不得缺项。

(5)合理检查,各类申请单填写规范,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

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规范合理应用抗生素。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

记录、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与病人家属交待和解释,在病程记录中记录谈话内容并由家属签字。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严格执行各项知情同意书的落实。非本人签字的各种知情同意书均应同时有病人授权委托书。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

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

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6)手术治疗前手术者和麻醉师要亲自检查病人并记录,择期手术必须有术前小结,做好术前准备,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表,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7)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8)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或业务院长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

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

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5)疑难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四、质量监督考核

医院医疗质量具体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医务部、护理部分别组织医疗医技科室、护理组进行监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五、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首诊负责制度。

⑵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⑶分级护理制度。

⑷会诊制度。

⑸查对制度。

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⑻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⑼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⑽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⑾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⑿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⒁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⑴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⑵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⑶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⑷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检查、考核。

⑸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季度向医疗质控科上报科室当季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每季度)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分析。

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有关部门应将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具体见考核办法)

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相结合。

篇2: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1、医院医疗质控体系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的院控、科控、自控三级质控网络组成(见附件1)。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其职责如下:(1)负责全院医疗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2)负责做好医疗工作质控指标评估。(3)负责系统科学地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监督各科室执行到位。(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7)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医务科、质控科等职能部门关于医疗质量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加

强质量管理措施,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2、院控由质控科、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质控科。其职责如下:(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方案与办法。(2)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3)医务科负责督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做好医疗服务质量和职能科室工作的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4)质控科收集各质控委员会的检查统计、分析结果及各临床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汇总、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分管院长汇报,根据《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落实奖罚措施并通报。(6)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质控医生由科副主任或医疗组长担任(即质控小组长),职责如下:(1)科主任负责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规范科室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负责参照本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包括医疗质量自查方案。(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质控医生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导,对本组日常工作进行自查,自查内容包括医疗工作完成情况、诊疗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两大方面,严把医疗质

量格关,每月3号前完成书写本组质控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5)每月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自查,于每月5号前完成书写上月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6)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4、自控 经管医生对所有病历的诊断、治疗均应执行严格的自控,对医嘱完成情况、病人辅助检查结果回报情况、术前准备情况及医疗文书完成情况等要每日自查,各类病历资料记录及操作程序均应按卫生部2010年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院内制订的各项规定执行,每次医疗文书书写完成后必须检查一遍,查有无医疗缺陷。自查情况必须于次日早查房时向组长汇报。

二、质控内容及方法

(一)个人自查(自控)

管床医生每日至少查房两次,即早查房、下午下班前或夜查房(简称夜查房),夜查房除常规查房之外,重点检查当日医嘱完成情况、病人辅助检查结果回报情况、术前准备情况及医疗文书完成情况等,自查情况必须于次日早查房时向组长汇报。医生在每次医疗文书书写完成后必须检查一遍,查有无医疗缺陷。

(二)科室自查(科控)

1、自查方法:科室主任、组长每月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导,每周至少一次质控检查每月一次质控总结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月一次科内医疗质量评价与医疗安全会议,发扬好的做法,对质控检查反馈及科室自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分析研究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5日按时上交上月科室质控小结。

2、自查内容:科室自查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两大方面。(1)组长每日早查房必须检查本组前一天下级医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包括前一天医嘱完成情况、病人辅助检查结果回报情况、术前准备情况及医疗文书完成情况等)。

(2)诊疗操作涉及临床医疗行为中的直接表现情况,包括手术或有创操作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的适宜性、常规检查的及时性与完备性、特殊检查的使用标准、手术或有创操作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的及时性与措施的有效性。(3)规章制度自查涵盖了保障科室医疗安全和病房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具体要求参照我院规章制度执行。(4)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按照医院相关管理方案,自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5)二甲医院评审工作完成情况。

(三)院控

1、临床科室综合质量考核医疗组由医务科负责,考核方法如下:(1)医务科、质控科负责工作日抽查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及运行病历完成情况,重点抽查查房制度。检查办法:①随机询问病人;②旁听管床医生早查房向组长汇报情况,对照病历查看日两次查房完成情况,如前一天医嘱完成情况、病人辅助检查结果回报情况、术前准备情况及医疗文书完成情况等;③查运行病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组长,要求限期整改。(2)每周医疗质量抽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核心制度与流程落实情况和医疗文书书写情况等,主要查运行病历,按《临床科室综合质量考核表---医疗组》(附件3-病区临床科室考核表,附件4-非病区临床科室考核表)等内容要求进行抽查,考核扣分累计入月考核。(3)每月首个周五为月综合检查考核时间,每季初为上季度科室管理综合考核时间,分四组(大内科组、大外科组、医技组、非病区临床组)考核,每组2-3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科医师、医疗组长均核定为院级参加综合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候选人员(名单见附 件2),应服从医务科以考核为目的的统一调度,具体时间由医务科安排。(4)每月中旬集中评审上月归案病历,从每临床病区科室抽5-10份已归档病历进行评审,病案管理委员会成员、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科医师、医疗组长均核定为院级参评候选人员,应服从医务科考核为目的的统一调度,具体时间由医务科安排。(5)临床科室质量医疗组检查由医务科负责组织实施: ①医务科每周六前将《考核记录表》收集汇总,下月第5个工作日前将月考核汇总及分析整改意见报质控科。②抽调考核人员每参加考核工作半天补助50元,由医务科按月统一核发。③实行考核结果追究制度:要求考核人员按考核标准准确记录考核情况,每份检查资料不论有无缺陷均应记录,如无缺陷则记录资料名称,如术前讨论记录本、住院号等,如有缺陷者则详细记录缺陷内容,如以后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或我院抽查发现检查结果与已考核结果有明显误差,扣考核人员每次100元;

2、医疗质量考核总分100分。

(1)病区临床科室总分200分,折算成100分制;非病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分100分。(2)病历质量、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除接受临床科室综合质量考核外,同时按《缺陷管理办法》对应条款进行考核。

3、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等挂钩。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等挂钩,同时与科主任津贴科室评先评优、科主任先进评选资格挂钩,由质控科、审计科完成。

三、评价与反馈 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工作质量缺陷、隐患,应由存在隐患的科室和部门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方法,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定期对医疗质量运行情况、考核结果进行评价。

对医疗质量重点指标进行统计,根据完成情况对控制方案、方法、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达到质量的动态控制持续改进。附件:

1、兴国县人民医院医院质控管理网络

2、医疗综合质量目标管理考核组成员候选人名单

3、病区临床科室考核表

4、非病区临床科室考核表 2014年4月17日

附件1

医院质控管理网络

质控领导小组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监督

下设

支持、保障 质控科 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

配合、协调

监督 支持

日常管理、协调、督导

监督

支持 管理、监督、支持 科主任 科室质控 开展 监督 个人质控

附件2 医疗综合质量目标管理考核组成员候选人名单 临床科室:

1、内科组:

2、外科组: 医技科室: 说明:

1、根据医院2013年第37号文件,在相关科室组长人员名单选定候选人(含各科室主任、副主任)。

篇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医疗安全

1.1 医疗设备质量好坏与患者医疗质量息息相关, 影响医疗质量的医学工程保障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设备自身设计缺陷、使用因素、病人因素、环境因素、流程因素等, 临床工程师应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角度分析、识别这些因素并设法减少和排除, 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患安全。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保障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降低设备临床风险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功能退化, 环境对参数指标的影响, 是否可确知哪些退化是可以通过预防性维修可以减少的, 哪些是通过更换器件和耗材来排除的, 这些 都需要临床工程师们来挖掘和考证。

1.2 近几年来国家已经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列入重点监管的范围。并从生产、流通、使用这三个环节着手, 建立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严格的申报制度。在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章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中就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作了明确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必须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 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 并作记录。 国家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公告制度。

2医疗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生产环节包含原材料的购入、品质检验是否符合生产制造的标准要求;生产的工艺流程是否达到生产的设计要求规范;生产出产品的各项参数是否通过了的检验, 是否达到或优于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不合格产品的回收处理的问题, 是否有流入到市场。

2.2 流通环节包括经营企业的合法资质的认定, 经营范围的确定, 所销售产品是否合格, 销售手段是否合法, 进货渠道是否正当。怎样才能防止不合格产品、假冒产品和其他非法生产或不正当渠道所获得的产品进入到流通领域, 以及销售有无售后服务能力。

2.3 使用环节包括购入前的考察论证、购入后的验收、培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如何解决, 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维修等问题, 同时还必须注重设备安装的条件和工作环境是否达标, 如:接地、电源条件、温、湿度、净化要求等。操作是否遵守操作规程, 计量设备是否按时校验。

3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和措施

3.1 医疗设备安全管理

3.1.1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把关。

3.1.2 建立医院准入标准, 形成综合评价能力。

3.1.3 制定采购各环节的规划、依据和制度、流程。

3.1.4 用制度管人, 按程序去办事, 并接受公开监督和审计。

3.1.5 建立优秀供方名录和供应信息链。

3.1.6 对新引进设备要完成以技术指标为基础的质量检测和临床功能验收制度。

3.1.7 制定操作规范、标准、指南或手册, 纳入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3.1.8 国家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资质认证制度。

3.1.9 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和操作许可证制度。

3.1.10 定期送检和质控、校准, 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

3.2 医疗设备安全措施

3.2.1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 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 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购入前可行性研究 购入前临床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交换意见。对市销的各家设备, 对其性能、安全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周密的研究后, 把充分的技术依据提供给决策部门。

3.2.2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验收及安全措施 到货后开箱, 安装, 对各项技术指标、安全性能逐项进行检测。如果发现问题, 及时与厂家取得联系。

3.2.3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 建立培训档案, 并建立考核制度。 临床使用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 为确保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 对操作者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厂家负责一定的培训。但是具体的原理、能量的特性和对人体的作用原理、基本性能、操作顺序、安全对策及禁忌事项等应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培训。对治疗仪器、紧急事态的处理训练, 也是很有必要的。

3.2.4 无论什么设备, 使用时间长, 其性能和安全性随之而下降。因此要进行日常保养, 定期保养, 故障检修等工作。日常保养, 每日诊疗开始之前要检查安全性和设备的基本性能。即确认接地是否良好, 并进行一次校正。工作结束时, 有无性能下降等问题, 检查一次。因此, 每台设备应备有日常运转、保养记录本和使用记录本。定期保养:为早期发现故障及性能下降等问题, 要定期、详细地检查性能、安全性等问题。因设备不同, 检查项目也不同, 但大体上是机器及零件的外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及电气安全性等问题。故障检修:当设备出现问题时, 首先要弄清楚是操作上的失误, 还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如果是设备本身的问题, 就要修理。修理后的设备, 要按给定的技术指示进行校正。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 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通知医学工程部门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 不得再用于临床。

3.2.5 医疗机构应当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 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和安全。预防性维修工作也十分重要, 他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和处理设备隐患, 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一些新产品投入使用的质量跟踪也十分必要。

3.2.6 计量设备的规范化管理要求我们按照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检验的期限, 按时定期对计量器具送检, 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计量不准的仪器要及时送修并检定、达不到要求的应坚决更换, 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检验分析设备、B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放射设备、血压计等一些常用急救设备, 通过对这些设备的校准, 这使医疗检查和诊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所以计量管理做好质量控制的关键。

篇4:反季节苗木栽培质量控制方案分析

关键词:绿化苗木;反季节栽植;质量控制;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现代化城市绿化园林建设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反季节苗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栽培技术和运输处理等方面没有做好,反季节苗木的栽培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和分析。

1 苗木反季节栽植的概念与含义

依照植物生存生长法则,一般苗木栽植阶段是3月中旬至5月上旬,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反季节栽植就是在不合适进行栽植的季节栽植各类绿化植物。反季节包含三个时间段:

(1)夏季 6~9月是苗木发育的黄金时间。此段时间苗木正是全负荷生长趋势,蒸发量大,这时栽植苗木,会导致水分失调而使缓苗期长或造成大量苗木死亡。

(2)在土壤冰冻期的冬季栽植。此时土壤状态为冻土,栽植之后苗木不再生长,与土壤接触不是很多,容易造成冻害,使苗木大量死亡。实践证明冬季不适合大部分苗木栽植,特别是南方苗木栽植到北方更要加强管理。

(3)某些特殊苗木除适合栽植季节以外的时间。

2 夏季苗木栽植质量控制措施

夏季气候炎热,此时移栽树木,枝叶蒸腾量大,影响树木成活;同时,根系受到损伤,根系与地上部分以水分代谢为主的原有平衡被打破。采取技术措施,促使迅速生發新根,维持和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的生理平衡是栽植成活的关键。为了提高夏季苗木种植的成活率,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2.1 苗木选择

尽可能的挑选长势旺盛、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容易成活的苗木;杜绝选择或设计成活率极低的苗木,如马褂木。

工程施工中死亡多的往往是大规格苗木,大苗应做好断根、加强移栽措施;水生植物,根、茎发育应良好,植株健壮,无病虫害;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5cm;种子应饱满,发芽率大于95%。

夏季要就近选择,随起随栽,缩短中间环节,节省时间。北方的园林工程应小心选取南方的乔木,起挖1~2天,运输1天,栽植浇水0.5天,加起来要3天多,有些苗木水分蒸发严重,造成脱水死亡。同时,灌木、地被宜选择容器苗。

2.2 起苗、运输

2.2.1 起苗

起苗前最好先修剪,摘掉树叶、保持水分。如:济南百花公园施工时,白玉兰7月份移植时,先把叶全部摘掉,移植45棵成活43株;木槿修剪后移植成活率也会大幅提高。对于不好修剪的针叶树,起苗前12小时对树体喷抗蒸腾抑制剂,减少树体水分蒸发,起到保水的作用。

苗木应全部带土球,土球直径为其胸径的8~12倍,且应比正常季节大15~20cm,为树体多保留一些根系,有利于成活。起苗时,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应在起苗前3~5天浇足水。夏季气温高,蒸腾量大,因此起苗最好选在阴雨天或上午10:00前、下午4:00以后进行,尽量随运随栽。

2.2.2 运输

苗木运输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最好选在阴天或晚上运输。运输要掌握及时性原则,时间越短越有利装车前,应先用草绳、麻布或草包将土球、树干、树枝包好,并进行喷水,保持草绳、草包的湿润,这样可以减少在运输途中苗木自身水分的蒸腾量;灌木或草坪运输时中间要加冰块,防治发热而灼伤发黄。花灌木运输时须直立装车,夏季应尽量避免长途运输。

2.3 栽植前的修剪

反季节苗木栽植前应加大修剪量,减少植株叶面呼吸和蒸腾作用。对树木根系进行修剪,并根据根系大小、生长状况对树冠进行修剪,保持地下、地上部分生长平衡。

2.3.1 落叶乔木的修剪

(1)掌握重剪原则:保留主分枝、减少枝叶。有主尖的乔木应保留主尖,如银杏、毛杨等只疏枝、疏叶、不能截头。其它种类落叶乔木,如白腊、国槐、栾树、柳树等应进行重修剪,保留一层侧枝,并适当疏枝,保持侧枝分布均匀,保留侧枝应在健壮叶芽上方短截,剪去枝条2/3。

(2)选择性修剪:土球完整、少修剪;土球松散要重剪,并加强养护。

(3)愈伤能力较差,发枝能力弱的树种(如马褂木、玉兰、刺槐等),一般不重剪,应以抹芽、摘叶为主,可适当疏剪过密小枝。

(4)根系的修剪:要剪掉过长、劈裂根,并喷防腐剂和生根剂。

(5)苗木修剪直径大于2cm的枝条要涂抹防腐剂或油漆等。对于特别苗木的要薄膜封口如香椿、栾树等。

(6)树体刚发芽时萌生枝比较多,要抹掉分枝点以下的芽,防治下部消耗水分而是上部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死亡。

2.3.2 常绿树的修剪

(1)常绿树应剪除病虫枝、折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轮生枝和下垂枝,在保证树形情况下,疏除一部分幼枝、嫩叶,做到内疏外密,减少水分蒸腾。修剪时应留1~2cm木橛,不得贴根剪去,截面尽量缩小。

(2)根系的修剪:要剪掉过长、劈裂根,并喷防腐剂和生根剂。

(3)苗木修剪直径大于2cm的枝条要涂抹防腐剂或油漆等。对于特别苗木的要薄膜封口如香椿、栾树等。

(4)树体刚发芽时萌生枝比较多,要抹掉分枝点以下的芽,防治下部消耗水分而是上部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死亡。

2.3.3 花灌木的修剪

剪掉植物本身1/2~2/3数量的枝条,以减少叶面呼吸和蒸腾作用。一些低矮的灌木,为了保持植株内高外低、自然丰满的圆球形,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可在种植后修剪。一些种植模块的小型灌木,为了整体美观,也可种植后修剪。

(1)对冠丛中的病枯枝、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应从基部疏剪掉。对有主干的灌木,如碧桃、连翘、紫薇等,移栽时要将从根部萌发的蘖条齐根剪掉,从而避免水分流失。

(2)对根蘖发达的丛生树种,如黄刺梅、玫瑰、珍珠梅、紫荆等,应多疏剪老枝,使其不断更新,旺盛生长。

(3)早春在隔年生枝条上开花的灌木,如榆叶梅、碧桃、迎春、金银花等,为提高成活率,避免少开花消耗养分,需保留合适的3~5条主枝,其余的疏去。

(4)夏季在当年生枝条开花的灌木,如紫薇、木槿、玫瑰、月季、珍珠梅等,移栽后应重剪。对观叶、观枝类花灌木,如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红瑞木等也应栽后重剪。

(5)既观花又观果的灌木,如金银木、水苟子等,仅剪去枝条的1/4~1/3。

(6)对于一些珍贵灌木树种,如紫玉兰等,应于移栽后把花蕾摘掉,并将枝条适当轻剪,保证苗木的成活。

2.4 苗木种植

(1)及时栽植:苗木运至施工现场后,及时组织人力、机械卸车;卸车时注意做好保护,不得损伤树体和土球;晴天卸车后将苗木紧密排放整齐,及时用遮阳网覆盖土球,避免太阳直射。当日不能种植时,应进行假植或喷水保持土球湿润。裸根苗木自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必须当天种完。

(2)栽植时间:以阴雨天或傍晚为宜,避开高温时期。栽植时提前准备、及时栽植。

(3)栽植方向:栽植时应调整好主要观赏面,土球入穴前踏实穴底松土,将土球放稳,树干直立。

(4)栽植深度:与原栽植线平齐,如穴底填入虚土较多,要考虑沉降系数。在北方使树木栽植后土球表面略低于地面5~10cm,防止夏季过多积水;南方一般要高出地面5cm以上。

2.5 养护管理

2.5.1 树木支撑固定

可设三角或四角支撑,支撑点设在树干高的1/3至1/2处,支撑均匀分布树体四周。支撑杆应架设牢固,基部埋入地下40~50cm,支撑杆与树干接触处垫软物保护,避免损伤树体。

2.5.2 浇水、排水

树木栽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5~20cm的灌水围堰,围堰应筑实,不漏水。新植树木24小时内灌透第一遍水,三日内浇第二遍水,一周内浇第三遍水。浇完三遍水后及时用围堰土封穴。以后视天气、土壤保水、植物需水等情况适时适量浇水,促其生根和生长。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有利于浇水养护。

在雨季排水对于新植树木很重要,积水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可采用开沟、埋管、打孔等排水措施及时排涝,防止树木因涝致死。

种植后应早晚对树体喷水,以喷雾喷湿即可,不能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土壤过湿而影响根系呼吸。喷雾宜在上午10:00前和下午4:00后进行。

2.5.3 草绳缠干

采用草绳缠干的方式,保护苗木免受灼伤。一般采用湿草绳,自基部缠干至分枝点。南方树种如广玉兰、红枫、马褂木等和胸径15cm以上的银杏、元宝枫等,草绳应缠至分枝点以上草绳缠干后视天气情况对草绳喷水,及时起到保水保湿的作用,以免因供水不足造成植株落叶、枯叶,影响栽后的观赏效果。

2.5.4 搭设遮阴网

对于特植乔灌木和地被,在缓苗期应搭设遮阴网,遮阴网应与苗木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因高温灼伤苗木。

乔木树种(高度6~7m以内)搭设遮阴网的高度和宽度比苗木高、宽各多出50cm,遮阴网的长度达到树木分枝点。对于过高的树种,考虑到成本和安全,这一措施不能实施,要加强树体喷水,特别是喜湿的针叶树,名贵树种要安装微喷。

花灌木、地被搭设遮阴网的高度和宽度比苗木高、宽各多出20~30cm即可,使苗木栽植后可以很好地缓苗。

2.5.5 其它措施

夏季苗木栽植后要有专人每天观察其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对于因修剪或管理不当造成树势衰弱的苗木要采取叶面施肥、追肥、根灌活力素等措施挽救。

3 冬季苗木栽植质量控制措施

冬季天寒地冻,园林施工有时会照常进行。冬季施工要加强管理,为春季打好基础,一般会进行土方施工、地形整理等工作。但是根据经验冬季栽植苗木会比其他时间要好,人员充足,苗木价格低廉,而且裸根栽植会减少大幅费用。

3.1 苗木选择

冬季栽植胸径大于15cm的北方落叶乔木成活率很高,大树抗冻性强,虽然苗木枝叶停止了活动但是根部确还在活动。根部在冬季也能缓慢愈合。冬季栽植法桐、垂柳会比其他时间成活率要高。

建议北方冬季不载常绿乔木特别是南方树种:如大叶女贞、广玉兰、香樟、雪松、竹类等。但是冬季栽植北方大规格雪松苗(高度大于6m)成活率影响不大,但要按要求带土球。

可以栽植其他季节成活率低的灌木如:红叶李、碧桃、水杉等。此时如果带土球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

3.2 起苗、运输

起苗要保护好根系、裸根苗要留足够长的根系,保留护心土。

当天苗木要当天运输,不运输要做好保温,防治冻伤。运输过程中加强保温措施、防治风大产生冻伤,要裹篷布等保温材料等。

3.3 栽植前的修剪

圖1  草绳包扎

图3  夏季夜间运输

3.5.3 苗木涂白

涂刷石硫合剂能防止苗木冻害,并能杀死虫卵等(见图4)。需要涂抹防腐剂的苗木有:垂柳、旱柳、白蜡、樱花、紫薇等。

图4  北方苗木树穴

3.5.4 苗木保温

主要措施有樹干缠绕草绳或薄膜,增加覆盖物,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1)增加覆盖物:夜间或霜雪天,在低矮的花木(如黄杨等)上方覆盖遮阳网,可避免苗木枝叶与霜雪直接接触,减轻冻害,还能增温l~2℃。有条件的地区可在遮阳网下面加一层薄膜,起挡风作用。对于高大植株可在其四周打3~4个桩,用遮阳网围起植株,再用细绳缝合,形成一筒状,并在顶部加盖遮阳网。晴天可将遮阳网从下往上撸起,使植株接受光照,提高表面温度(见图5~7)。

图5 支撑示意图

图6 乔木的修剪

圖8 苗木冬季栽植之后浇透水

(3)增施有机肥:在树冠外围挖3~4个深50~100cm的穴,施入牛粪、碎草等酿热物肥料,可提高地温。有机肥分解可释放热量并增加土壤肥力[5]。结合施肥对植株进行培土,以盖过根颈处为宜,形成一圆锥状的小土丘,可保护容易发生冻害的根颈处安全越冬。

图9 苗木冬季涂白

圖10 常绿地被植物搭设保温大棚

圖11 分枝低的常绿乔灌木采用薄膜覆盖树穴

图12 地面覆膜保温

圖13 树干缠绕草绳或缠绕薄膜

4 特殊苗木栽植措施

苗木只有一段时间栽植成活率最高。如发芽前栽植成活率高的植物有:水杉、马褂木、雪松等;少数在发芽晚,长叶较困难的树种,刚发芽时栽植成活率最高的苗木有:刺槐、白蜡、金叶女贞、石榴、紫薇、柿子树;发芽后栽植成活率高的有:大叶女贞、宿根花卉、各种水生植物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使用反季节绿化技术,不仅可以明显地缩短绿化施工的时间,还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好好地归纳和总结此类经验。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合理安排反季节植物的栽植,减少损失并提高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邵秋艳.浅谈园林绿化苗木反季节栽植[J].现代园艺,2012(14):63-65.

篇5: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方案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等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的功能与职责,有效地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和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其职责如下:

(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2)审校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督促落实;(3)对重大医疗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并向全院通报相关情况和处理决定;

(4)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2、医院医务部

医务部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常设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解决各科室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每月向医院提供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4)定期反馈医疗质量信息。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督促落实;(2)结合科室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定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

(4)定期组织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科室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二)医疗质量监测指标

1、住院死亡类指标:死亡病例数

2、重返类指标:出院患者31日再入院例次、非计划重返手术例次、重症监护患者重返ICU例次

3、医院感染类指标:医院感染发生例次

4、手术并发症指标:择期手术并发症例次、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例次、术后肺栓塞发生例次、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次、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次、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次、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次、术后伤口裂开发生例次、术后呼吸衰竭发生例次、术后生理/代谢紊乱发生例次

5、患者安全类指标:输血反应发生例次、输液反应发生例次、住院患者压疮发生例次、院内跌倒/坠床发生例次、输血/输液反应发生例次、手术异物遗留发生例次、医源性气胸发生例次、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例次、新生儿产伤发生例次、阴道分娩产妇产伤发生例次

6、合理用药指标:药占比、抗菌药物比率、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

7、运行管理类指标: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住院手术例数、门诊手术例数、住院危重抢救成功例数、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例数、门诊处方合格率、住院病历甲级率

(三)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机制

1、完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规范各专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程、临床诊疗指南;

3、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

4、建立医疗技术意外损害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二、完善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院科二级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院级医疗质量考核部门为医务、护理、院感等相关职能部门,考核对象为各临床医技科室。各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自查评价,并对科室成员进行考核,形成“医疗质量考核部门——各科室质控小组”为层级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院级医疗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诊疗质量、病历质量、护理质量、院感控制、药物合理使用、临床用血质量等,考核指标详见《科室综合目标达成明细》。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年终评优等挂钩。

三、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各项措施

(一)医疗质量监控管理

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按季度、统计各类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统计分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根据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将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薄弱环节设置为考核指标,纳入每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强化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二)医疗制度与“三基”培训 开展医疗制度规范和“三基”知识的培训、考核与督察,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规范临床医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

(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管理

制定和完善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管理标准和措施,不断加强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产房、重症病房等重点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围手术期患者、输血和抗菌药物应用、有创诊疗操作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意识。

(四)医院应急管理

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化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提高医院整体应急能力。加强急诊管理,保障急诊设备及药品处于备用完好状态,完善急救技能培训及演练机制,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五)医疗技术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实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管理,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准入与风险管理,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有效地防范、控制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六)患者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危急值及不良事件报告等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特殊药物管理,防范与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及患者压疮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并采取积极措施,让患者参与到医疗安全,协助患者理解和选择诊疗方案,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七)医院感染管理

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的防控贯彻于所有医疗服务中。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监管,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开展目标性监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完善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落实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

(八)护理质量管理

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完善护理质量评价及追溯机制,强化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落实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理培训与考核,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九)合理用药管理

落实临床用药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临床用药指导与培训,完善合理用药监测控制与处方点评机制,规范处方行为。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加强药品安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完善临床用药数据的统计分析机制,将医院药占比与抗菌药物使用比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十)临床用血管理

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和安全储血量,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落实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加强输血质量监控,保障用血安全。加强输血知识培训及临床用血考核,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十一)病历质量管理

深化病历质量控制管理,坚持严格终末质量把关和适度奖惩的原则,将院级质控和科室质控有效的结合起来。强调终末质量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环节质量,如:加大病历书写培训力度,对病历书写时限进行刚性管控,加强运行病历的检查考核力度等。

(十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推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临床路径开展工作覆盖率达到相关要求,并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对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四、监督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过程

(一)医疗质量考核部门每月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将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列为持续改进的对象,对其进行重点督查。

(二)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结果,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定期对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查。

(三)医疗质量监管部门每季度通报医疗质量指标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监测结果,提出针对突出问题的持续改进措施。

篇6:耳鼻喉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提高科内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目标

通过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推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建立明确的职责权限,相互监督与制约,相互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制度化,设施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考核管理组织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员组成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科内结合本科业务工作实际制订诊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督促贯彻执行。对医疗、护理、医技、功能、教学科研、病案质量实行全面综合管理。

2、建立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科内质控小组对本科医疗质量进行指导考核,形成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质量检查考核小组,科室质控组三级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3、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同时负责病案管理、药事管理、感染管理、输血管理、医疗事故预防等相关事务工作。

四、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1、严格依法执业,建立准入制度,对人员、器械特别是置入性器械、新业务、新项目的准入管理,规范各类人员执业范围,严禁跨专业收治病人。

2、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加强医疗环节管理,科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小组要认真负责,严把医疗每一个环节质量关。

3、严格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重点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

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认真落实医疗垃圾的收集与销毁工作,核对传递染病上报情况,检查各种感染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法规,学习业务知识

抓好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严抓“三基”“三严”强化训练,达到人人过关,将“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七、建立缺陷管理制度

各个医疗环节严把质量关,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业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

耳鼻喉科

上一篇:读安徒生童话有感五年级作文下一篇: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运作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