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2024-07-02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共8篇)

篇1: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在这个火热的八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暑期刚过我院第十一期业余党校培训班的学员们在分团委书记刘传明老师的带领下,投入社会实践中,深入大庆市东风希望小学,了解希望小学,为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与丰富多彩的节目,为即将步入新学期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带去了帮助。

我们一行骑车前往,沿路的风光预示了那里的希望小学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和当地的之书队长协商好之后,我们大学生们和小朋友们纷纷搞起了联谊,而刘老师和那里的老师们也互相交流着工作经验,整个上午都沉浸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快乐时间总是如此短暂,在交付给小朋友们礼品之后,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希望小学,结束了此次的社会实践之旅。

此次希望小学之行,让我看见了那里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界世界的探求,这次信息学院的暑期实践,此次希望小学之行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们很受教育以及感动,当我们还在胡乱花钱的时候,可知道每个人细微的节省就可以完成一个孩子的求学梦想,这些见识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不

到的东西,这才是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院里还有老师们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参加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来。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近一个上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

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篇2: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工学院赴“希望之家”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就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样,清晰,勇敢,坚强。”当我的脚步轻轻地踏出“希望之家”,身后的那一段真情开落出诗里无限缱绻的风光和饱满而殷实的现实理想。在北京,在大兴的青云镇,尽管带不走一丝云彩,却想带走全部的珍贵印象。

京都之南,青云之郊,“希望之家”成立于2000年10月,这是一个帮助残疾孤儿手术治疗和康复的家园。院长Karen Brenneman来自美国,义务为希望之家做一切事务性的工作。孩子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福利院,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唇鄂裂,足内翻,心脏病等等,但都是可以做手术矫正的,目前在接受治疗的孩子就有40多个。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已经有一百多个孩子做过手术,并有一百多个被收养出去。当时基于这样一个对“希望之家”的初步了解,结合工学院“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主题社会服务活动,我们成立的一个以关爱弃婴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从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老师那儿咨询了办好爱心公益活动的经验,他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他总结说,一是我们要想做好公益活动,就要坚持到底,定时定点地举办活动,做出自己的品牌来。二是要注重结果转换,爱心可能体现在一颗糖果上,而一颗糖果可能带给我们一张笑脸,我们要实在在在地付出。

2011年七月十号这天阳光明媚,我们团队怀着紧张而跃动的心情,乘坐两个小时的地铁加上一个小时的公交终于来到青云镇,我们去当地的超市买了孩子们爱吃的东西,磨牙棒、牛奶、小面包之类的来表达心意。接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一片安宁的天地——“希望之家”。

来到“希望之家”迎接我们的是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的朱老师,他是负责“希望之家”日常工作的主任。来到门口,我们发现“希望之家”、“新日公司”、“新天地学校”这样几个并排的大字。通过朱老师介绍新日公司是一个活跃的有机整体,它底下主要是新日工艺品厂和新日希望之家。新天地英语培训学校则向想提高英语听说交流水平的成人、青少年提供最专业最负责任的英语培训帮助。这两个公司都为“希望之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都会捐出巨款为残疾孤儿

筹集医疗资金。在这里来来往往看到很多外国朋友,后来我们知道,他们都是来到“希望之家”做义工的志愿者们,热情,充满爱心并且毫无索取。有的千里迢迢,有的甚至是全家人迁徙来到中国,来到需要他们的地方。

经过安静的甬道,终于我们快要见到孩子们了。在进去之前我们需要换鞋,并且用消毒液洗手。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不让病菌接近孩子。放眼望去,里面收拾的一层不染。在“希望之家”,一间卧室有3张床,每3个孩子固定有2个工作人员分班照顾,这样孩子们就感觉自己有固定的妈妈。我们看到了一张有孩子们贴图的海报,听朱老师介绍,这些孩子都是各地被遗弃的残疾儿童。我看这些孩子和我们并无异样,然而当我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感觉到生命的奇迹和爱的温暖。有一个叫党开男的孩子,这个男孩儿是希望之家的一个奇迹。听朱老师介绍说,2005年1月11日上午10点,开男从福利院来到北京,进入希望之家后他被立刻送入隔离室,当时情况十分危险,全身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到希望之家还不到一个小时,他就被立刻送到儿童医院抢救。在监护室里经过24小时观察治疗,发现年仅4个月瘦得皮包骨头的小开男,不仅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而且还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支气管肺炎、急性呼吸性衰竭、右侧腹股沟斜疝,卵园孔未闭等多种疾病。经过医生护士们的精心照料和治疗,体质有所好转,体重也增加了。那时很多志愿者在希望之家的论坛上为小开男祝福、祈祷,希望他挺住,祝福他早日康复。2005年1月25日小开男出院了,因为身体非常虚弱,所以成了希望之家最被关注的孩子。2005年4月21日,开男在儿童医院做了心脏病手术,手术很成功。回来后的开男小脸也开始红润而且也圆了,当喊他的名字,逗他时,他会咧开小嘴笑起来,他可爱的笑容看起来更健康、更可爱了。在我们去“希望之家”的时候,开男已经被领养走了。尽管朱老师他们很舍不得小开男,但是“希望之家”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正常健康地成长。还有一个叫长生的孩子的遭遇让我十分感动,如果他的命运是像是风雨飘摇的小舟,岌岌可危,那么爱便真的是他不离不弃的守护神。这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严重的心脏畸形,被父母遗弃后被送到北京“希望之家”。在他才几个月大就动了第一次心脏手术,小小的身体插满了管子,一次又一次处于衰竭的边缘,也许陌生人的爱是被剥夺健全与亲情后的另一种补偿,最终他的手术很成功,他的主治医生说这是医学史上从来没有过也无法解释的病例。之后长生一直在医

院和“希望之家”辗转,就在我们去的前一天又结束了一次手术,手术同样是成功的,并且发现,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下,他的心脏正趋于健康的状态生长,很快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了。朱老师说着这些眼睛里泛起了微光,我知道他的欣喜和他的感动,他对这些悲惨经历的孩子动了真情,对生命的顽强肃然起敬,他也相信每个生命生而平等,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希望,更多的爱。

之后我们被带进一间儿童室内活动场地,这里的设施、玩具都是志愿者捐献出来的,一群小班孩子们在这里游戏。和这些三岁不到的小孩子见面后,我们来到了后院,这里的大孩子玩的正高兴。有的在沙池里堆城堡,有的在骑着四轮小车,有的在捉迷藏。“希望之家”的后院里还有一条狗,一只鸭,一头山羊,这显得的气氛很融洽,很祥和。看着他们,完全忘了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我和一个中文名字叫炎银的孩子玩了很久,他才五岁,很外向,一直稚气地和我们在聊天、玩耍。后来朱老师告诉我,他也是心脏病患者,而且胃部还有一种名字很怪我们都没听说过的病,和其他孩子一样活下来都是上天的眷顾。我一阵心酸,但是,在这样快乐气息的感染下,他们都是欢笑的天使,没有过去的阴影,我想孩子们的记忆都是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吃饭和快乐地玩耍吧。这就是朱老师所强调的生命平等了,平等地感受人生的喜乐,感受世界的温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像“希望之家”这样的机构存在,有像朱老师这样的人愿意为慈善做出贡献,有人间大爱。这儿还有很多爱心妈妈,她们都是附近人家帮助“希望之家”照顾孩子的,到了时候就会接孩子回家。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利的。这里的每个人都十分和善,孩子们在这里也接受到双语教学。虽然没有亲生父母的关怀,可是这里让他们重新拥有了生命。他们都是为爱而生的精灵,因为世间的爱获得活着的力量。

我们是当天下午五点半离开“希望之家”的,在那儿与孩子们相处三个小时,收获的欢声笑语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真无暇的回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去守护,这就是“希望之家”想要告诉我们,告诉社会的吧。

生命就如同那春华秋实的一场约定,残疾孩子们或许一开始就受先天条件的限制,在春天里没有华丽的外表,甚至生存的希望也很渺茫。然而只要像朱老师说的那样,“当你相信生命是平等的,你就会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和希望,当你知

道生命是充满奇迹的,你就会倾其所有地去呵护。”爱就会放出无限的光芒,希望就会给生命带来无穷的张力。

当某一天,亲眼见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满树的枝干,轻轻地剥落表皮,看得见脉络,却也见伤痕。我明白生命的初衷不是存在,而是存活。我想起沙漠里的胡杨树,那样种下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精神信仰摇曳了我的心灵触角。虽然生命不过宇宙时空里的沧海一粟,然而只有活着才能完成与生俱来的使命,对生命负责就是人类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与孩子分别了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想念创造奇迹的他们,想念坚强以后无忧无虑的童真,想念同样贵为生命的种种。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懂得,我亦明白这一切的来之不易,懂得这冥冥之中我与他们的相遇。于是我想做出更多我能做到的:

一. 每个学期的寒暑假都定期去往“希望之家”当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陪孩子们玩耍或者为他们打扫卫生。

二. 积极与北京林业大学的阳光爱心社联系,向他们宣传“希望之家”,借

助社团的力量,让学校里和其他高校里的大学生们都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点希望就可以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三. 日后走访食品公司、手工工艺公司,希望他们能为“希望之家”做出贡献。定时向“希望之家”捐赠食品和室内装修服务。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参与到对一个孩子每月一百元的帮助,为更多孩子们点燃生命之火。

篇3: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1“绿色校园”的内涵及意义

“绿色校园”是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的, 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 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 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 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 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实际行动, 全面提高师生的素养, 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学校, 更主张将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学和管理, 鼓励师生民主公平地共同参与,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和联系, 在实践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 落实素质教育, 提高全体师生的素养。

2 创建目标

按照《绿色学校评价标准》的要求, 近年来我们学校正逐步构建以环保教育为中心, 以各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为手段, 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为载体的教育体系;推动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 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生态, 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及效果;不断加大环境教育力度, 营造浓厚的环保教育氛围, 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的生态观念, 力争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绿色校园。

(1) 把理念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 引导师生关注环境问题, 让青少年在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 树立热爱大自然, 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生态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2) 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培养师生关心校园环境, 积极参与行动的精神。

(3) 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水电, 关心校园环境, 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

(4) 全校师生人人做到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社会, 关心国家, 并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和实践, 将理念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工作、管理和建设。

(5) 通过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 不仅使师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 学校环境得到改善, 更要通过学生带动家庭, 通过家庭带动社区, 通过社区带动全体社会公民更广泛地参与。

(6) 以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为载体,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学生进行懂环保、塑形象的养成教育, 让绿色的“种子”在更多的孩子们心理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使校园环境易于学生学习和生活。

(7) 综合以上各项目标要求, 真正把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辅导、后勤等各方面的工作之中, 使之形成全方位的一体化工程, 最终实现“绿色环境”、“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活动”、“绿化育人”的学校特色。

3 让校园“绿”起来

每个师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印象, 一定是这个学校的“自然美”。的确, 青少年的朝气在自然美的烘托之下, 那鲜活的青春气息就会扑面而来。所以, 绿化校园是每一个学校的必修课。

首先不能忽视学校的绿化面积。一般来讲, 中等规模的学校绿化面积应在35%左右。当然, 这一数字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占地面积较大的学校在考虑教学场地建设的同时, 不能吝啬对绿化面积的预留。这除了使学校规划建设美观外, 还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空气指标、噪音指标等。从长远来看, 适量的绿化面积还能有效地投入到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去, 如植树活动、环保知识活动等, 这些同样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一部分。如果学校本身的占地面积有限 (尤其是处于城镇中心的学校) , 扩展绿化面积比较困难, 可以在空间扩展上做文章, 如将绿化带设计在校园围墙、阳台等位置。但不论怎样,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学校绿化面积, 是绿化建设的根本。

其次是对植物的选择, 要科学、合理、适宜。例如在选择绿色植被时, 可以考虑污染性少, 少毛无刺, 没有刺激性气味, 或具有形态美、色彩美、气味美, 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及草坪的耐践踏程度等。再如在树种选择上应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教学区忌栽植飞扬花絮的树木 (如杨树、柳树等) 和一些起过敏反应的植物;在校园通道两侧或大门两侧种植树形优美的秋色叶植物银杏或常绿小乔木石楠, 会增加学校的优美感和舒适感;在离窗一定距离处栽植较低的常绿乔木桧柏, 既可适当遮挡阳光又可保持通风;运动场与教学区之间应用树木组成繁密的树带, 以免上课时受场地活动及声音的干扰;校园周围可采用乔木与藤本混合栽植, 形成一层浓密的绿化带, 使校园与外界隔离, 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再次就是合理配置绿化布局。在学校这样既有横向占地又有空间建筑的场所内, 绿化的横向分布应同纵向空间同时考虑。例如屋顶植被的设计, 既可以使本来暗无生气的砖瓦充满生机, 还可以适量地解决夏季的酷晒高温问题, 是一个很好的空中绿化选择;再如经济实惠的盆花摆设, 可以把每个教室的窗台、橱柜充分利用, 既能美化环境还能有效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 也是一个扩展绿化空间的好方法;其次就是组合花架和吊兰, 最是适宜挪动和节省空间。学校可以根据季节的转换, 将盆栽的不同植物有机组合, 结合空中空间的利用, 搭配出一个富于变化、方便实用的小景观, 为不起眼的角落、长廊、“死角”增添色彩。但是, 无论是哪种选择, 都要考虑到景观的牢固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以免发生危险, 好心办了坏事。

4 让德育活动“绿”起来

学生是学校的一部分, 在对学生提供很好的空间和环境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学会如何欣赏和保护, 更要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净化思想, 实现德育的“绿化”。

(1) 少先队和德育活动作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近年来结合有关主题,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且形式丰富多采的活动。如结合植树节在学生中开展了爱护绿化、热爱绿色为主题环境教育系列活动, 包括:“我为校园添新绿”活动, 鼓励学生在家种植一盆花草, 为花草做一张名片, 然后带到学校展出供大家分享, 通过全年级的交流与分享, 从而认识了许多种花草, 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再如“我为树儿穿冬衣”活动, 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给树穿冬衣?如何给树儿穿冬衣 (刷石灰水) ?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感。

(2) 科技节作为校园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近年来也得到有效的开展。如“废物利用小制作”活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小树立“学校是我家, 环境靠大家”的理念。再如“瑰丽无限科幻画”比赛。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 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 表达了对地球命运的担忧, 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环保问题, 都来保护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

(3) 围绕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一些主题节日 (世界水日、地球日、卫生日) 等开展了有效的宣传活动, 如:联合晨会, 夕会课, 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 观看环境教育影片等, 体会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开展“节约”系列活动。 (1) 在全国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开展了有效的节能行动, 如:不要让眼泪成为地球母亲的最后一滴水, “节约一张纸奉献一片爱心”等。 (2) 每学期至少一次由大队部负责检查各班的班队会情况, 并从中推选优质课开展公开观摩课活动。利用主题班队会渗透环保知识, 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的意识。 (3) 学校食堂也动足脑筋, 在管理上下功夫, 既让学生吃得好, 让家长满意, 又节约能源, 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5) 弘扬爱心之风。 (1) 以《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 继续开展以“民族精神代代传”为核心的“感恩”系列活动。 (2) 开展敬老活动。“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为了能让少先队员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少先队与敬老院建立了长期的结对活动, 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活动, 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送礼物等, 以自己的行为表达敬老爱幼的心声。 (3) 创立爱心教育基金, 为贫苦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开展了“爱心传递”活动, 制作爱心卡, 在同学、师生、家人、朋友之间传递, 用自己的爱心感染着周围的人, 一起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下学会感恩。为了使传递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大队部号召学生收集可利用废品,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爱心教育基金添砖加瓦, 为那些贫困的同学们送去自己的爱心。

(6) 雏鹰展翅, 硕果累累。在学校领导、辅导员老师和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雏鹰争章活动硕果累累。队员们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荣获佳奖, 如:全国青少年器乐比赛一等奖, 全国车模比赛一等奖等等。荣誉让人自豪, 催人奋进, 也使更多的队员投入到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 参与到实践体验中去。

“望窗外云卷云舒, 看门前花开花落”。走进我们如今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 呼吸着带有花香草香泥土味的新鲜空气, 会使你很快融入其中, 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感到这校园是属于我的。校园是美的, 但她给我们更多的是心灵的启迪与荡涤、思想的陶冶、内在气质的培养, 让我们以一种更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踏入社会。

“绿色校园”的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 需要全校师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它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以绿色课堂建设为平台, 携手新课程标准, 新基础理念, 努力在提层次、增内涵、强底蕴上下功夫, 创建绿色校园, 深化绿色德育, 留下的将是绿色的希望!

摘要:随着教育的普及化, 入学人数逐日增多, 校园拥挤和校园环境恶化明显, “绿色校园”的概念由此产生了, 这也是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里, 人的需求显得更为重要, 从基本生理舒适度到精神文化的需求都不能被忽视。清新的空气、生动的校园、和谐的课堂, 都是给予教育最基本的需求。因此, “绿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色彩概念了。

篇4: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2007年7月,崇辉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注册,到截止日期时,一年级的240个名额全部满额,注册学生主要来自周边社区。2008年1月,学校开始全面运作。当时,学校仅有240名一年级学生和24名教育工作人员。

“新加坡未来学校”是当地教育局和通信发展局(IDA)携手开发的一个项目,旨在为一些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与课程达成广泛而密切的融合提供可能的模式,以促进学校参与式学习的发展。

该校的教学设计有意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提升教学过程,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笔记本电脑混合使用模式(如学生与电脑比例为1:1、2:1等),为每间教室配备交互白板,使用各种学校项目中能够促进预期学习目标达成的相关工具。

学校通过提供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崇辉小学1对1计算机学习环境计划(B121)为每名1~3年级的学生提供一台电脑,同时要求4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自备电脑。该校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形成上述1对1的模式。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数字学习设备后,可以扩展课外学习。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出特殊申请,通信发展局将为其减免85%以上的购买电脑的费用和3年的上网费用。自此,许多中小学生加入了该计划,关于小学生能否使用和拥有个人计算机的问题再也没有被讨论和质疑。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

2008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有趣、创新的教学法,如数字化故事叙述法,即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利用文本、图像、声音以及录音创作数字故事。学校1~3年级的学生已经会在语言课堂(包括英语及其他语种,如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上创作他们自己的数字故事。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言学习的整合中,数字化故事叙述法是该校的王牌教学法。

讲故事是与学习紧密相联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儿童以及成人的学习活动中,讲故事是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故事能够吸引学习者,并在潜意识中促进学习。通过讲故事,学习者能够反思已知、审视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讲故事能够促使学习者去表达自己、理解外部世界,因此,可以被用于促进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事实上,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可以让故事分享、修正、评论以及相互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一些研究者在学习者使用技术工具(如文本处理器)写故事,及通过传播工具与其他学习者分享方面做过相关研究。所谓数字故事叙述,就是人们利用数字技术和多种媒介去讲述自己故事的一种实践。2005年,赫尔(Hull)和纳尔逊(Nelson)把数字故事叙述定义为包含图片、带背景音乐的视频、旁白叙述的一种多媒体形式。

简言之,数字故事叙述是新技术在分享个人故事这种古老经验中的应用。然而,数字故事叙述具有动态性,这体现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在进行数字故事叙述时,会经历多种认知过程,而这几种认知过程是掌握文字语言技能、空间技能、音乐技能、交互技能、智力技能、自然技能和身体协调技能的基础。在创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编写包含图片和插图的剧本,插入“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以及添加配音。通过创作个人数字故事,学习者成为积极的多媒体创作者,因为这种新的媒体叙事方式允许学习者使用多种在传统学校课程中所没有的媒体形式去展现自我。另外,莱文(levin)曾在2003年说,新技术让学生有机会采用新的方式交流,而这在10年之前是不可能的。有了新技术,学习者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图像、视频、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思想等,并且可以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分享。

(二)翻转课堂

有数学教师曾做过翻转课堂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学业表现。例如,课前,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网上视频、自学有关求和的概念;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精力进行有关求和的练习。翻转课堂教学法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青睐。他们在报告中指出,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业表现,尤其是数学成绩。

翻转课堂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形式。2013年,霍恩(Horn)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简述:课前,学生在线学习相关内容;课堂上,教师不再授课,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这种模式也被称为“颠倒课堂”,即教与学的过程发生在课外;课堂上,则将学生分成小组,解决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实验等。翻转课堂的原理是放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以及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对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给予帮助。运用数字手段,教师通过制作的视频或其他媒体形式,实现了在课堂之前进行授课。互联网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传输必要的学习内容成为可能。

(三)博客和开源软件的应用

过去10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在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此类应用软件大部分都可以免费或低成本获得。在学校,即使得不到技术专家的亲临指导,师生也可以上网查找商业性质的学习管理系统,系统中对相关应用软件的功能和特征都有详细介绍。在过去10年中,一些学者呼吁将常用应用软件与可获得的商业学习管理系统相结合。崇辉小学就让学生在英语、数学、科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广泛地利用这种在线软件。

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使用博客,一方面将其用于分享信息和开展网上合作,另一方面将其作为连接其他应用软件(如网上视频、游戏)的平台。换言之,博客网站是其他应用软件的入口。此外,博客也是学生进行网上异步讨论的平台。对于教师的调查访谈详细描述了教师对于博客以及其他各种在线应用软件的使用过程。

和其他应用软件相比,网上游戏常常用于强化习得的概念和技能。凭借数字程序和在线测试,学习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学科内容的学习。师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与教学相关的更多信息。在线数字视频主要用于对习得的概念和知识的细化和强化。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将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技术引入任何学习领域都需要缜密的计划和大量试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开发者以及学生的参与。其中,教师在创造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本部分,我们重点阐述将信息通信技术充分合理地运用于学校教学的必要条件。

(一)政策和学校领导力

政策和学校领导力在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和学校层面都应出台相应政策,以保证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效果,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参与者共同愿望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规定的制定等方面。学校领导应带头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计划,并且帮助教职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课程和评价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对课程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层面的执行标准需与国家层面的信息化政策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显然,课程改革需要考虑教师的意见、教学经验及支持。学校采用常规性评价和选择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各种技能、能力和学习结果。学校每个学期给每个学生发成长卡,家长通过成长卡可以“追踪”孩子的成长情况。选择性评价项目包括戏曲表演评价、录音评价、数字故事评价、日记评价、档案袋评价。技术的发展帮助教师有效使用选择性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口语测试中的录音,发现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能够多维度地评估学生的发展,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及教师。但是,学校还要继续探究评价方式,寻找能够反应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的其他方法。

(三)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发现,专业发展是影响信息化执行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崇辉小学特别重视教职工的发展,重点帮助教师在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实践、技术整合和教育研究方面获得足够的能力。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工作坊、国内外分享研讨会、知识能力扩展,为教师提供各种专业发展的机会。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发展,使得教师能够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学校发起了行动研究,即教师转变成研究人员,系统地反思、学习、改进、分享他们的经验。接受访谈的教师指出,他们的研究让同行受益,因为参与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享研究结果。2008年以来,多种有趣的、创新的教学法应运而生。学校将行动研究作为提高教师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比如,学校语言学科中数字故事叙述法,科学、数学学科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的实施和推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会议演示、著书、发表论文等,教师会系统地记录和分享经验。集思成文的价值和影响在于同行能够快速明了实践的原理、目的、指导思想,并且对其进行进一步思考。

(四)物理性和技术性基础设施

崇辉小学在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技术工具。就硬件方面而言,学校自2008年起开始落实1对1计算机措施,首届一年级学生就享受到了这个福利。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交互式白板和2台液晶投影仪。2008年上半年,便携式计算机被存储在木制的移动存储车中,每辆存储车只能够承载6台计算机。最初,一年级的八个班级共享移动存储车。为了进一步落实1对1计算机措施,学校为所有教室创建了无限网络。为了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学校随后为2年级和3年级的所有学生按照1:1的比例配备了计算机,为1年级学生按照2:1的比例配备计算机。后来,学校对早期的移动存储车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商业伙伴共同开发了多功能的移动存储车——拥有更大的存储容量,即每辆移动存储车能承载20台便携式计算机。

学校配备的学习设施有交互白板、双投影仪、个人学习设备、无线网络等。为了能够灵活利用教室空间,提高教师的机动性,满足各种交互形式,学校对教室进行了重新规划。比如,为了满足协作学习的需要,教室内的座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布置。除了建设基础的物理性基础设施之外,学校还成功地使用开源软件基础设施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对于2014年就读4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所有权计划成功地实施了4年。这些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学习的基础,让学校有效地利用了技术这支杠杆。

(五)合作与参与

相关利益者的合作与参与对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人可以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同理,学校也不可能独立运作。“新加坡未来学校”是当地教育局和通信发展局携手开发的项目。自2006年12月起,教育局和通信发展局的工作人员开始参与崇辉小学对于未来学校的规划。学校社区由家长、学校行政人员、教师、非研究人员,以及教育局、通信发展局、高等院校和企业伙伴组成。当地教育局、通信发展局和商业伙伴的合作参与,无疑是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地通信发展局和教育局为项目内学校的数据网络建设提供了必要的预算和基础设施。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社区殷切希望将崇辉小学建设成一所高度信息化的未来小学。高等院校在教育研究方面为崇辉小学提供了帮助,企业则为崇辉小学提供了在线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方面的援助。教学信息化涉及的范围超越了课程。显然,学校和社会对课堂中教学信息化的实践有着重要影响。

三、国家教育政策和举措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方向,基本宗旨是培养满足未来需要的人才。第一个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1997-2002年)奠定了学校应用和管理信息技术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学校完善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第二个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2003-2008年)进一步强调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建立了学生信息化发展标准,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创新应用。2008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发布了第三个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2009-2014年),其目的是改革教学,培养学生满足未来所需的信息素养。

第三个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近期目标包括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21世纪人才所需的能力;为教师提供具体的基于实践的专业发展,以及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模式;促进成功的实践和创新经验的分享;提高学校信息化标准,从而保证第三个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

第三个总体规划更加具体地明确了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果、国家统一考试、课堂体验与能让学生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所应具备的21世纪技能之间的联系。该规划也作出了这样的部署,即培养一批具有丰富教学背景的技术骨干教师,探究成功的整合模式,并在学校内外分享。该规划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创新提供了持续支持(如“新加坡未来学校”项目等),同时解决了分享和传承创新实践经验的难题。此外,第三个总体规划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连接无线网络、推广1对1信息化策略、提高网速等。

与此同时,新加坡通信发展局发布了十年发展规划,该规划的目标包括发展壮大信息协调部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重要经济部门的竞争力,创建一个具有良好信息联接的社会。新加坡《2015智能国家》(Intelligent Nation 2015)蓝图规划制定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利用互联网创造工作机会、福利,让所有学生拥有计算机。

四、挑战和未来展望

开始不易,坚持更难。从筹备资金到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不断地教育创新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诚然,在项目启动之初,学校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使该项目持续运作下去仍需要敏锐的洞察力,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可持续性不仅指技术设施和设备的持续更新,而且涉及教学实践的持续创新以及学校领导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的持续创新不仅需要激发新的思想,也需要将新思想广泛地分享。例如,各种团体机动灵活地共享学校的移动存储车和开源在线学习设施。可持续性还涉及常规且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吸收新的实践经验。此外,学校领导力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组建一个管理团队,而且需要学校领导将隐形知识显性化,从而有利于学校愿景和宗旨的连贯一致。就教育各方面而言,随时记录学习要点和突现的灵感,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得以广泛地分享。

各方的参与、卓越的领导、教育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素养是上述教育技术创新得以落实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换言之,人才是可持续创新中唯一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根本而言,落实信息化政策,高效运用信息技术,仍然需要具备教育和技术素养的教师展示将信息通信技术融入教育的优势。持续的良性的教育创新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行政人员应与教师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项目组人员的知识、技能素养和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创新的成功率。

篇5: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放假后,我和队员们一起,走进了“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在那里,我感受到希望的力量。

虽然只去过“万家帮”四次,但是那里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之前,我就听志愿者协会的同学说过“万家帮”,但是对于“万家帮”,我仍然充满了好奇。

“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是一个助残机构。里面有不少小朋友,他们虽然有些残疾,可是每个人都很积极的过每一天,用他们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人。那里的孩子很可爱,很单纯。他们会傻傻地望着你笑,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

徐子玥,是我主要负责看护的孩子,她很听话,也很安静,不吵闹,不调皮。个头不高,留着短短的平头,乍看上去还以为眼前的她是个小男孩。她可以坐在桌前和我一起练习描红,一笔一划写得非常认真,也能够和我一起用手指数数或者用数学教具中的火柴棒去解答课本中的数学题。学习完毕,她很喜欢和我们一起搭积木,摆弄各种玩具,有时也喜欢到外面荡秋千。每次荡到高处,她就特别兴奋,咯咯咯的笑个不停。除此之外,她还很关心我们。天热的时候,她会用扇子给我们扇风;有时还会在画板上画些可爱的图形让我们猜,逗我们笑,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在那里,我还认识了很多小朋友,例如:沈佳馨,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小女孩,她用大眼睛一个劲地盯着你看,冲你笑,笑得很甜美。不过很可惜,我们很少听见她讲话,只是偶尔在发声练习时能听见她“啊”的一声,她是个有着严重自闭症的孩子。

宋洋,因为大脑缺氧,他不会咽口水。“万家帮”老师和志愿者不厌其烦的用纸巾帮他擦口水,给他示范咽口水的动作。“宋洋,咽口水。”已经成了庇护所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那里的老师几乎每天都要用蜂蜜给宋洋进行咽口水练习,他们告诉我们,这不仅对他咽口水有帮助,而且对于发声也有好处。宋洋也积极配合老师,本文来自※个人写作网※※拒绝采集,本文仅供参考!一遍一遍地跟着老师练习发音。现在的宋洋,经过老师的教导,已经能够看着字比较清楚地说出“爸爸”、“妈妈”、“姐姐”、“哥哥”等词汇了,这每一点的进步都凝聚了老师们很多的心血。

看着这一个个可爱的孩子,看着辛勤的老师,我很感动。这里的孩子,并没有因为自己残疾而自暴自弃,相反,却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向往。这里的老师,并没有因为孩子有残疾,而在工作上有丝毫的懈怠,相反,他们更加用心的去教。孩子们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都让老师们拥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一种持之以恒的力量。

这种信仰、力量,在我看来,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相信。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应该怀揣梦想,相信未来。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缺少希望,生活中就很难有欢乐和幸福,尽管饱食终日,也只是为了留存七尺之躯;缺少希望,生活里很难有太多的激情和冲动,尽管活着,也只是在消磨四时光阴。” 因为拥有希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坚定的走下去;因为拥有希望,在披荆斩棘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怀揣无限的勇气;因为拥有希望,就算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们也能坚定地告诉自己“我能行”。

在“万家帮”,孩子们怀揣着对明天的希望健康成长,老师们怀揣着对孩子的希望与其一同成长。希望可能是一份于焦躁不安的等待之后如愿以偿的一个喊声,也可能是一份成竹在胸的顾盼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微笑。

想起了r..kelly所唱的《我相信我能飞翔》,那首在九十年代中期风靡全球的歌曲。我想,这首歌之所以能红遍全球,绝不仅仅是因为kelly迷人的磁性嗓音,优美的歌曲旋律,亦或是因为这首歌是michael jordan主演的电影《灌篮高手》里的主题曲,而是因为这首歌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和愿望,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给了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勇气和力量。

有时会想起屈原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不幸、坎坷、挫折、失误,常常冷不丁给人一击。。。急流也可能跌落险滩,潮汐也可能遭遇暗礁,雄鹰也可能卷进长风。。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在生命中去发现潜藏着的希望。

篇6: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暑期伊始,中国矿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邢台小分队在峰峰矿子弟小学开展了“耕耘希望,点亮明天”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身为煤矿子弟,为了对家乡母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暑假期间,组织团队人员前往本地小学捐赠书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

7月15日上午八时成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峰峰矿子弟小学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我们为矿区孩子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课程和互动。实践团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提供支教服务,并送去了书籍和文体用品,实践团的同学教小朋友们舞蹈、绘画和唱歌并给他们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辅导。另一组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调查。在走访过程中成教学子详细询问了峰峰矿的农业经营、医疗保险、宅基地建设、土地流转等基本情况,并作了详细的调查问卷。活动期间成教学子还向当地村民宣传“三农”政策和法规,开展了党团史知识宣讲等活动,同时还就“农村教育现状”、“家庭年均教育投入”、“减免农业税”、“教育资源与环境”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搜集了第一手资料。实践团一行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篇7: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希望小学

此次社会实践通过访谈以及体验课堂教学我们收集了许多一手的信息,感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以及体会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一)行是知之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最真实的情况与最切身的体会均来自我们自身的实践与行动。通过此次支教行动,我了解与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热情纯朴的彝族村民

我们的到来让当地村民非常高兴,一到那里就为我们安排好了吃住。按照当地的习俗,客人来了用大碗给客人用大碗吃饭以示对客人的尊敬,我们天天大碗吃饭,吃他们彝族特制的腊肉,这都是他们平时比较少吃的。彝族人家家户户都像是一家人,他们有任何重大的事都是全村人一起参加,不分你我。在我们离开之前,全村的村民为了表达对我们的敬意,就以最传统的方式——杀一头小猪,大家围着火炉吃烤猪肉来欢送我们。他们这种热情好客深深感染了我们,然我们感觉就像是在自己的亲人家里一样。

2.艰苦贫困的条件

远离都市,洛尔村处在大渡河旁边的半山腰上,海拔高达800米,受地形影响,主要以玉米和土豆等作物为主,几乎不种植水稻。交通也极其不便利,虽然村民自己修建了一条山路,但是却因多发的地质灾害而导致山路经常堵住与坍塌。村民要到县城买米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来回的车费就要花费60元,不便的交通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洛尔村人饱受沧桑,大量青年人外出打工,留守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有些地方食不果腹、路不通、电不通,真的难以想象。但是坚强的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非常知足快乐。

学生上课的学校已经成为危房,孩子们不得不另找地方。邱老师就把自己家里的两间狭小昏暗的房间作为教室,让全村23个孩子上课。由于太暗了,一旦停电学生就无法正常上课,同时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上课导致他们视力下降。

孩子们的一天是这样过的:早上要早早的起来,帮家里要干农活,煮饭、洗衣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本是欢乐的童年,他们却承担了我们许多成年人才承担的事。虽然如此,他还是很坚强,很努力,也很开心。忙完家里的活,他们就要爬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学校上课。因为大多数学生家离邱老师家里很远,因此上课时间也比较晚,早上10点钟才开始上课。上午上完四节课已经是一点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没带饭的学生就从书包里拿出方便面,走到邱老师的厨房等邱老师给他们加点开水泡面;带了饭的学生就事先把饭放到邱老师的厨房,待到吃饭的时候就由邱老师给他们的饭上加上开水。饭弄好之后,学生就排队一个一个进去拿自己的饭,然后集体走到两间教室是狭窄过道之间蹲下靠着墙吃饭,吃的很简单,开水泡饭(菜很少,只有一点土豆丝)。虽然每个人吃的东西都很简单,但他们还是很愿意共同分享,泡面的同学会把自己的泡面汤给吃饭的同学,吃饭的同学也会把自己的饭给吃泡面的同学,非常温馨和睦。

3.山中唯一的教师

洛尔村如今只剩下一位教师——邱德玉老师。说起邱老师,她有许多让人感到的故事:

1987年6月,邱老师本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雅安师范学校,但是后来却因查出超出学校规定年龄而落榜。就在同一年的九月,一心想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的邱老师带着一颗炽热而执着的心被聘为洛尔小学的代课教师,这一教就是25年,如今洛尔村也只剩下邱老师这个唯一的教师了。这么多年,有困难,有痛苦,但更多的是那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产生的幸福与欢乐。

“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应该对他们负起责任。”邱老师如是说。学生生病了,邱老师用自己微薄的积蓄买药;遇到雨季,留学生在自己家里住;学生的衣服、头发不整洁,邱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帮他们整理。虽然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然而邱老师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从1999年至2006年,邱老师从没有领过代课金,工资是学费的上交部分,家庭生活困难,捉襟见肘。邱老师的丈夫身体又差,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医治;女儿高中毕业后也被迫失学,还有两个孩子手术之后也因为自己要上课而无法照顾。本来2009年在镇上办一个幼儿园邱老师可以得到可观的收入,但是看到村里孩子无人教育,邱老师毅然放弃了幼儿园回到村里支教。为了工作,为了村里的孩子们,更是为了整个村子的希望,邱老师牺牲了太多太多。

孩子们需要教育,而邱老师正是把自己投身到最最需要的地方去,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她承受了太多,是她带给了村民与孩子们希望。

4.天真可爱的孩子

孩子们很听话,也不怕我们。每次上课都是活泼热闹的,每次提问都有人积极主动飞回答问题。我作为一位音乐老师,教给他们的不仅仅的唱歌,更是从音乐中汲取思想的养分与艺术的欣赏。因此每一次教歌,我都会让他们好好体会每一句歌词的意思,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但我在让他们理解《中国人》这首歌曲中“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时,我问道:“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其中就有一个孩子回答道:“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然后赚很多钱,帮助我们村里的人,建一个新的学校,让我们的弟弟妹妹们不要在这么小的教师上课。我听了很感动,我想这是所有村民的愿望。因为有梦想,他们才会如此的孜孜不倦,相信他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课时间,我们就和孩子们做游戏,一起跳彝族舞,孩子们几乎都会跳他们自己的舞蹈,小孩子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学会了基本的动作,二十多个人围成一个圈,好不喜庆!山里的娃儿就以自然为伴,以万物为友,每天放学后抓螃蟹成为他们的乐事,甚至还带着我们去河边抓螃蟹,并用塑料罐装着,天真的说:“老师,这个螃蟹送给你。” 到第二天,螃蟹却已经溜走了。美丽环境,造就了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真的很棒。

5.那些感动的瞬间

那一天,和我们同行的川农的学生要先行离开了,面对着老师的离去,孩子们有太多的不舍,“老师,你不要走。”这是我那天听过的最多的一句话,二十多个学生围住老师,把老师推经教室并关上门,把老师锁在教室里。后来经过几番的说劝,他们终于让川农的学生离开了。一行人把川农的学生送到村口,目送着那些老师慢慢地消失在漫长的路上,“老师,再见!”“老师,一路走好!”几十句的老师再见,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其中一个孩子——陆阳,一个活泼的男孩,还称我是“大师兄”,在川农的学生离开那一刻,他哭的泣不成声,直到吃饭,他依然哽咽着。

川农的走了,我们留下来继续给他们上课、游戏。“老师,你今天不走吧?”

几乎每天都有学生问同样的问题,我说:“老师不走,老师会陪着你们的。”“那你什么时候走?”“过几天吧。”我不敢说出具体的日期,我怕,我真的怕到那一天他们又会像川农的人离开那样,让我们难以离去。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7月21日,我们在与他们一起下山回家的时候离开了。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但他们没有哭泣,因为我们跟孩子们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没有人会永远陪着你,你们要学会自己坚强。”临走那天上午,我们就收到好多学生的感谢信,虽然语言都差不多,但依然非常感动。那天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是告诉他们,你们要听话,好好努力。他们争着为我们提行李,瘦弱的他们却硬是不肯还给我们。我们的道别没有那天的那种悲伤,但却有一种不舍。我默默地在心里说:“孩子们,老师爱你们,明年,甚至国庆,我还会回来看你们。”

(二)知是行之成短暂的几天支教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同时也让我对这个地区的教育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1.洛尔村教育之隐痛

(1)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留守现象比比皆是。

(2)贫苦的生活,恶劣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极度缺乏,学生与老师的视野不开阔。

(3)地处偏远,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4)教育资金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村民到县政府几经央求却得不到应有的回复。

(5)残酷的社会现实,不被关注。市场经济社会人们更关注的是利益,而不会关注这样一个小小的村落。

2.洛尔村教育之希望

(1)孩子们用行动与理想证明了什么是坚强。

(2)山村唯一的教师永不放弃教书育人的理想。

(3)洛尔村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

(4)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

(三)点滴感悟

1.没有最坏的环境,只有更坏的环境,当我看到那些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仍然能 够笑容满面时,我明白了:世间最美的莫过于一个人的笑容,淡定、知足,生活不寂寞。

2.邱老师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毫无怨言,让我明白:心存梦想,才能走得更远。

3.面对多次的碰壁,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邱老师仍然选择坚持,让我懂得:任何时候都要心存希望,最绝望处有希望,即使世界抛弃了你,你也不能抛弃这个世界。

4.浮躁的社会造就了我们浮躁而虚荣的心,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度过一天,为了金钱,为了荣誉。却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人生,享受内心的平静,进行自我的对话。我们过于匆忙,忙得丢了灵魂。在山中很安静,又遇到那么多纯朴的村民,在这种环境下我享受了自我对话的乐趣。我想,每个人都应洗净铅华,反璞归真,时常扪心自问与体悟多姿多彩的生活。

4.有爱才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无用的教育,是形式的教育,只有发自对学生的爱,才能达成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从而促进对孩子的教育。邱老师用自己的爱,哺育了无数学子,真是这种爱,才让山区的孩子们得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毕生难忘,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支教活动,我想当我迈出支

篇8:浅谈纪录片《播撒希望》创作心得

当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去执着追求的时候, 哪怕中途遇到再大的困难, 再多的突发事件, 再多的阻挠, 他也能去努力地克服去翻越它, 这正如我影片中的主人公——肖琳, 从一名志愿者到现在的大学生村官, 自5·12大地震他被安排到了陈家坝乡去做一名志愿者, 到现在整整四年时间, 他扎根在了那里, 执着着一个梦想, 去帮助村民, 带领村民致富!同时也感化着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执着, 哪怕有再大的困难, 也要把这部纪录片拍摄好。

拿到这个素材, 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在他身上, 能够找到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很多难得的品质, 同时他所作出的很多事情都会让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社会的人们感到不解和羞耻。

故事性和线索是在拿到一个人物纪录片素材后首先要考虑的, 也就是说这个人物有没有可拍摄性。2011年初, 正直中央出台政策, 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而且那个时候, 四川省灾后重建已经到了收尾的时候, 这么一个雷锋式的鲜活人物出现, 对于我们的文化宣传建设还是很有好处的, 而且具有典型性。虽然纪录片拍摄要有批判性, 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反思和质疑, 但是我觉得社会同样需要道德的宣扬, 《仇岗勇士》固然难得, 业界人士看到也一直拍手叫好, 我们去反思, 去质疑, 可是办法在哪里?所以和老师讨论以后, 这个片子值得我们去拍摄。

拍摄出发前的细节尤其重要。根据他的简历和述职报告我撰写了拍摄提纲, 暂时确定了主题和线索, 并组建了团队, 撰写可实施提案, 以及列出了经费预算。学院很支持我们这次的实践, 在我们的申请下, 给我们开具了介绍信, 并且同意申请设备。我觉得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会保证拍摄的顺利实施。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 是不断地学习不断摸索的过程, 从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纪录片, 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曾指出:“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 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 它总是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进行纪录, 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纪录。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纪录世界。

制作一部好的纪录片, 你需要合适的精彩的现场声。但是, 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 我们很多影片的同期声要么拒绝录入“噪音”要么根据主观需要随意开启、关闭同期声, 要么配以后期模拟音响。在拍摄纪录片中, 真实还原同期声最好的办法, 就是外接一路话筒收音, 进行双声道录音, 成为混合音响。一些纪录片拍摄对象不能简单迅速地拍摄成功, 而是需要使用更精确的设备。但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性, 事与愿违, 我们还是稍微加入了一些环境音效, 渲染气氛。这也是纪录片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问题。

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 怎样适应险恶环境, 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 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 一样呼吸, 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 使他信任你, 要保持正常的重要条件就是被拍摄者不觉得自己被过度观看, 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 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 乃至忽略这种存在, 忘记这种存在。

拍摄现场常常是复杂的、纷乱的。对于纪录片而言, 场面不受我们控制。人物众多的场面下, 我们常常会不知所措。在人为疏失及器材失灵不断出现的可能性下, 最好心里随时有几个选择, 以便不时之需有替代方案。我在开始拍摄《播撒希望》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事先预定了许多的拍摄方案、拍摄角度, 但一到现场, 突然的变化会让人手忙脚乱。环境变化、摄制组人员的建议或其他人的提示常会干扰你的初衷。那么应该学会排除干扰, 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意识。同样的, 当某些事情“不能”被拍摄时, 要反复细细检查什么原因才接受, 拍片似乎永远靠着数件事情协调才行, 许多人以为如果一个方向行不通, 整个想法就没办法完成, 其实新法有时会比原来的想法更有活力。

以上这些大都是我们书本当中学到的知识:对于纪录片的理解;同期声的录制;突发情况的预见性和临场的应变能力;长镜头的运用等等。但是, 唯有主题和线索的把握是书本当中很难学到的。优秀的纪录片, 不仅仅是纪录简单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带给人的思考。在电影电视不断的追求功利娱乐化的同时, 纪录片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此。娱乐性和真实性, 看似两个很难交融的方面, 在纪录片不可预知性和独特的视听思维的映照下, 让我们独爱纪录片。

纪录片给人以生活现象纪录的感觉。不错, 作为纪录媒介本体的延伸, 纪录片确实纪录了现实。但是纪录片的制作, 从题材的考察、镜头的选择和安排、段落和声音的构成、剪辑等各方面, 无不体现出创作者的立场和观念。因此, 纪录片并不是纯客观的产物。每个创作者都在运用视听语言去传达自己对事件的态度或倾向。

纪录片经典绝不是简单地纪录一件现实事件, 而是阐述一种观点, 揭示隐藏在生活表象之后的真理。这正是我想要提出的一个观点, 就是我们要善于在拍摄和纪录中再次发现故事, 再次寻找主题。此次拍摄我们一共两赴北川, 不仅住在羌寨, 还去了当地新建的小学和初中, 见了很多单亲的孩子, 见到了肖琳淳朴的妈妈, 见到了即将要失传的艺术。无论是在大山深处的村民、还是深深的母爱, 在美丽的羌寨, 我感受到了真挚的感情, 从中有心酸有流泪。此次拍摄最大的遗憾就是时间的仓促, 由于学院方面的安全考虑, 我们逗留的时间太短了, 所以我觉得片子还有很多遗憾之处。但是羌寨的故事没有完结, 而且才刚刚开始, 我还会再去那一片美丽的土地, 我们需要对于真实执着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拉毕格著, 何苏六译.《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原来这就是父爱作文600字下一篇:社保员述职报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