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词范文杀人罪

2024-05-20

公诉词范文杀人罪(通用3篇)

篇1:公诉词范文杀人罪

一篇故意杀人案的非典型公诉词

我不喜欢提前写好公诉意见,因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感觉不同,并且提前写好的东西会让法庭辩论失去现场的感觉。我也不喜欢按照常规的“模板发表意见,因为规范有时候意味着不吸引人。公诉意见应该根据庭审的情况和案件的特点调整详略,每一次发表意见都是一次表达的挑战…… 《刑事出庭修炼手册》节选上周我复盘了一个故意杀人案的法庭上,我和辩护人就案件证据进行的三次交锋。很多人说这种复盘很有意思,并希望我把公诉意见也复盘一下。正好我也有同样的想法,因为尽管我们都在强调庭审规范的重要性,但我一直喜欢有个性的出庭风格,希望在规范和个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我经常在法庭上根据案件的特点调整公诉意见的结构、内容或详略分配。下面是我在张某某故意杀人案法庭辩论过程中发表的第一轮公诉意见,愿意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交流。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有关规定,受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的指派,我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今天的法庭,代表我院支持公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庭审至此,相信除了被告人之外的法庭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充满了遗憾。这个遗憾应当有三层含义:一是对被害人而言,19岁的年龄离开人世,从此生活和世界和她再无关系,当然是遗憾;二是对本案的发生原因而言,尽管感情纠纷引发的命案时有发生,但是人们并不会因此就认为出于感情原因而杀一个人是值得的;三是对被告人而言,如果说在开庭最初,在还没有看到本案的全部证据时,是出于侥幸心理仍然不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的话,那么在公诉人已经将全部证据摆在法庭上之后,其仍然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显然会让人感到遗憾,尤其是被告人本来有自动投案的情节,到案后也对罪行有过如实供述,后来又推翻了供述这种情况,其今天在法庭上的态度将会决定是否可以认定自首的情节,进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被告人抓住这个机会,不要等到一切不能挽回时再后悔;但是显然,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遗憾中的遗憾。第一部分

本案这是一个事实非常清楚,证据也确实、充分的案件。全案证据不能说完美无瑕,但至少有瑕疵的证据都能得到合理解释,进而不影响他们被确认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本来公诉人没必要过多论证事实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公诉人还是要把证据重新梳理一遍。我希望被告人认真听公诉人的梳理,我也非常希望你在为自己辩解时充分考虑我说的这些,想清楚自己应当在法庭上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张明明向公诉人点头)(打开证据导图,根据内容展示导图不同部分)

(1)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曾经有感情关系,这一点不仅有被告人供述,而且还有其手机中给被害人发送的信息佐证。尽管被害人已经死亡,但从上述证据中可以判断,本案属于感情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曾有感情关系,双方互相赠送过财物,后来出现了矛盾,进而分手。(2)于是,被告人购买了水果刀一把,并在案发当天携刀前往被害人工作地找其索要分手理由。这一事实,不仅有被告人供述直接证明,而且有目击证人的证言与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证,另有监控录像以及被告人手机购买水果刀的页面照片佐证。

(3)在被害人的单位所在地,被告人实施了本案起诉书指控的基本事实,即持刀刺扎被害人颈部、胸腹部及四肢数刀,导致被害人因急性失血性休克当场死亡。其中被害人当场死亡的事实,有出诊医生邓某某证言直接予以证明,另有相关院前诊断记录、尸检报告等证据在案佐证,对此事实,被告人亦予以供认,没有异议。

(4)案件存在争议的焦点是被害人身体的损伤是被告人故意刺扎还是二人争夺水果刀过程中的误伤。起诉书指控张明明主动刺扎刘淑雅,所依据的是两份直接证据。其一是目击证人的证言,今天该证人也出庭将整个过程描述给了法庭,其证言能够得到另外两名证人证言的佐证,具有真实性。其二,目击证人的证言还能够和被告人的多份有罪供述相互印证。在侦查阶段的前期,被告人多次承认其当时是主动持刀刺扎被害人颈部。这些有罪供述的内容与目击证人证言中的内容相互印证,被告人在今天也没有提出这些有罪供述是非自愿下做出的,因此供述内容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此外,还有另一组证据,虽然不是直接证据,但却对上述直接证据有强有力的支撑。这组证据就是尸检报告和鉴定人的证言。尤其鉴定人的当庭证言,从被害人尸体伤口形状入手分析出这种形态的伤口可能是行凶者将刀插入人体后,在未拔出的情况下在人的身体里有位移所导致的。这一解释与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中的相应描述完全吻合,即“我扎了一刀之后没有拔出来,而是向旁边割,然后拔出又扎了一下……”需要说明的是,被告人做出上述有罪供述时,距离案发只有五六个小时,是其第一次接受讯问时说的,而此时被害人的尸体还没有送去解剖,任何人都不知道伤口的特征。如果不是被告人自己说出来,谁也不会有意编造这样的供述细节,去印证还没有出来的鉴定意见中所反映的尸体伤口特征。从这个角度说,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的有罪供述更为可信。

(5)今天,被告人又在法庭上提出了新的辩解,即刀是在被害人与其争夺的过程中误刺入被害人身体的,公诉人认为这一辩解完全不能成立。其一,该辩解并非被告人的唯一一个版本的辩解,侦查阶段他就曾经提出过被害人是握着他的手把刀往自己身上刺,和他今天所说的过失的辩解也不相同,说明其辩解的整体可信性不高。其二,被害人如果要和张明明夺刀,客观上需要能够控制住张明明的身体能力,主观上肯定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心态。从正常情理出发,被害人客观上肯定不具有控制张明明的能力,双方从年龄、性别、体力各方面都不在一个量级,就算张明明当时已经身受刀伤,但正如之前法医的当庭证言,被告人身体受到的损伤不会影响其行动和对刀的控制。主观上,被害人在夺刀过程中显然应当以避免自己受伤为原则。然而如果其在与被告人夺刀时,刀刃冲着自己,那么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把刀往外推,而不是往自己的方向拉。但最终被害人被刀刺中颈部,说明这显然有一个指向她的力,这要么是被害人自己施加的,要么是被告人施加的。显然,被害人不可能自己施加这样的力,因为她尚且不想和张明明一起生活,怎么可能愿意和他一起去死!因此,刀刺向被害人颈部的力只能是被告人施加的。以上就是本案的事实和证据。也是公诉人需要发表的第一部分公诉意见。第二部分

针对这样的事实,公诉人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客观上,无论是反复刺扎的行为还是刺扎要害部位的行为,都属于典型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观上,被告人实施上述行为的同时,反映出的是积极追求对方死亡的心态,属于直接故意。主客观相统一,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三部分

下面说一下本案的量刑情节。

首先,被告人故意杀人,致一人死亡,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其次,被告人有自动投案的行为,其明知他人报警仍在现场等候,被抓获时没有抗拒,供认犯罪行为,符合自动投案的条件。自动投案是认定自首的条件之一,除这一条件外,自首的认定还需要如实供述这一情节。这也是公诉人今天反复强调的问题,公诉人再给张明明详细讲述一下。(打开自首认定的图示解说)

如实供述的认定,司法解释有一个规定,自动投案后先如实供述犯罪行为之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自首。因此,公诉人希望张明明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认真考虑本案的证据以及自己的态度。由于自首属于重要的量刑情节,在不能确定被告人是否能够如实供述的情况下,公诉人本轮辩论先不发表量刑建议。等被告人自我辩护后,根据他的态度发表量刑建议。第四部分

最后,公诉人想对被告人说几句话,不算法庭教育,仅仅是从办理这个案件到现在为止,我对这个案件以及你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一开始阅卷的时候,我对你很同情。尤其是看到你给被害人发送的那些信息,我能感受到你对她的感情,你非常在乎她,以至于她把你拉黑了,你想要回来的都不是曾经给她的手机和房租,而是你送给她的一颗用纸币叠成的心。说明你想要回来的不是钱,而是感情,不是你自己付出的感情,而是她对你的感情。但感情是要不回来的,无论她的还是你的。你很清楚这一点,但又不想面对事实,心里非常痛苦。这是我同情你的原因。

但是今天,坐在法庭上指控你,我再也没有这种同情的感觉。不是因为国家公诉人坐在法庭上不能夹杂任何情感,而是因为在了解了所有事实情节之后,我认为你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我不知道你和被害人的交往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是否融洽。但从你处理这件事的方式、方法上来看,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也处理不好恋爱关系。从这个角度讲,被害人离开你是对的。如果我是她,我也不会和你在一起。

你今天反复强调你爱她,你想承担责任,你有担当。然而我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认为。我觉得你没有你说的那么富有感情,甚至你根本就没有感情,并且连一点点同情心都没有。因为即使如你辩解所言,被害人也是因你而死,但是从开庭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你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愧疚。今天被害人的双亲也在法庭上,你看得见他们的眼泪。但到现在为止,你有对他们表达过一句歉意吗?甚至你今天在法庭上的情绪波动还不如我大。由此我认为你根本不爱她,你也不爱任何人,你只爱你自己,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你非常自私。

我觉得上面这一点从案件发生的过程中也能够看出来:你在扎被害人前先扎了自己,你说你是想自杀。好,一个想自杀的人扎了自己三刀,到医院之后连血都没流多少;反过来再看你扎被害人,一刀插进要害,割断了气管刺破了动脉,这都不算,连刀都不拔还要往旁边再切,一刀之后还有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刀刀冲着要害,每刀都插进腔体。我每年都办十几件命案,像你这么下狠手的屈指可数。我在看守所提讯你之后,我的助理告诉我说你一心求死。一心求死可以理解,但将死之人难道不应该忏悔自己此生的过错,至少是最大的过错吗?你今天的这种表现只有两种解释:要么这件事还不是你这辈子犯过的最大的错,要么说明你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生与死,哪怕这生死与你有关。

所以被告人,我到现在为止并不同情你。但我仍然希望你能够被认定自首情节,因为这至少说明你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这应当也是所有在座人的希望。因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不仅是你忏悔罪行的前提,更是对死者的尊重。我说这么多,无非是希望你慎重发表辩解,希望这些话对你有所触动。

审判长,公诉意见发表暂时到此。

复盘(1)一共4000字,当时应当发表了12分钟,稍微有些长,可以更精炼,控制在8分钟以内,即3000字。(2)后面的教育部分稍有跑题,应当简短些。(3)第一部分论证事实的第二段,即被告人买刀的事实,我在前面加了“于是”,属于关联偏误。因为证明买刀与二人分手有关联的证据并不充分,使用“于是”强调了二者的联系,并不周延。(4)如果不是当天有人旁听,我可能不会说第一段话。(5)另,由于被告人仍然坚持自己的过失辩解,因此第二轮辩论是我发表的量刑建议是:死刑。以上,愿交流。

篇2:公诉词范文杀人罪

公诉意见书

起诉书文号:银西检刑诉字【2010】1 号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153 条、第 160 条、第 165 条、第169 条之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 15 条有关规定,我们受本院检察长的指派,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依 法出庭,对本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李涛涉嫌故意杀人罪一案,支持公 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刚才的法庭调查中,公诉人讯问了 被告人李涛,向法庭提供了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被告人供诉、鉴 定结论等证据,这些证据充分证实了本院起诉书对被告人李涛犯有故 意杀人罪的指控。为了更好的履行公诉人职责,现就本案发表如下意 见,请合议庭评议时予以充分考虑并采纳:第一、李涛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行 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该罪的构成要件有四个,一是犯 罪主体是已满 14 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的自然人。二是行为人 主观方面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三是行为人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客观行为。四是侵犯的犯罪客体为公民的生命权。下面公诉人将从事实层面、证据层面、法律层面并结合故意杀人 罪的构成要件来论证被告人李涛构成的故意杀人罪。第一、从事实层面分析,现年 40 岁的李涛是宏远货运公司的员 工,在案发当晚驾驶一辆货车途经李家村与王村的通村公路,在距李 家村 1200 米的途中与被害人张明驾驶的货车相遇并与张明发生口 角,随后张明下车拦住被告人李涛的去路。当时路面为2.5 米,加上 路旁碎石可通过距离为 4.67 米,而李涛驾驶的江淮 N721 型卡车宽 2.312 米,而被害人张明货车距道路最左侧的距离仅为2.5 米,这使 得李涛要通过道路的话,两车间的距离少于 0.18 米,明显小于一个 正常成年人的体宽,但让人遗憾的是李涛仍在夜晚路面情况不明的情 况下强行通过并造成被害人张明身亡的严重后果。

第二、从证据层面剖析。公诉人认为,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实施故意杀人的事实有着充分、确实的证据予以证实,在先前的法庭调查环节,公诉人已向法庭出示,在此不作陈诉。综上,本案所有证据都具备了相互间的客观关联性、取证程序合 法性、真实性。在证实被告人李涛故意杀人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等方面是确实、充分的,且已形成了完整的证据 锁链,构成了完整的有罪证据体系。而被告人李涛否认的事实没有任 何的证据能与其印证,仅仅只有其自己自相矛盾的辩解。第三、从法律层面上分析(1)在主观认识方面,从前面的事实分析可以看出,被告人李 涛在明知强行通过会对被害人张明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仍强行通过,结 果造成被害人张明死亡的严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十四条之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 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所以,被告人 李涛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属间接故意。〔2〕在客观行为方面,被告人李涛实施了足以致被害人死亡的 行为。在狭窄的路面上强行通过的行为完全可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 果。〔3〕犯罪主体方面,根据户籍证明等材料,说明被告人张明现 年 40 岁,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具有完全辨认和控制行为能力的 自然人。〔4〕犯罪客体方面,被告人李涛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李涛的生 命权。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的上述分析,公诉人认为,被告人李涛的行 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 条之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本案给我们的启示: 在碰到他人与自己意见不一时,应该用更加平和的态度来解决问 题,而不是一味的鲁莽行事。在此,公诉人真诚地希望被告人李涛能 够深刻吸取教训,认罪服法,真心悔改,重新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益、对家庭负责的劳动者

三、量刑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本案犯罪的事实、性质和犯罪的情节、被告 人的认罪态度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公诉人建议合议庭对被告人李涛从重处罚。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以上是我院将被告人李涛提起公 诉的主要理由和法律依据,请法庭根据本案的事实以及被告人给社会 造成的后果及认罪态度等情节,给予被告人应有的刑罚。审判长,公诉意见发表完毕。

公诉人:XX XX

篇3:精彩公诉词

公诉人:对于涉案的780余元,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始终认为是借款,并不是受贿款物,而且被告人戴伟中对于向方涛的借款已经在案发钱归还一部分,进而认为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对此,现有证据足以证实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如下:

第一,从钱款的支付情况来看。按照被告人的观点,在购买第一套房产时,其准备用家庭的银行存款及股票资金,加上出售房屋所得、办理按揭贷款购买第一套房产。但经过庭审质证:第一套房产的订购时间是在2005年3月23日,签订合同的日期是2005年4月3日,前后相隔只有13天的時间。根据公诉人审核了被告人当时的家庭存款和股票账户,根本无法支付全额的款项。同时,被告人也没有任何出售自己原有房屋的行为。但公诉人不得不提请法庭注意的是,根据被告人购买房屋的合同,要求在2005年4月3日必须全额付清所购房款,并没有任何办理按揭贷款的情况。如此,在没有任何出售房屋、办理按揭贷款的前提下,被告人如何才能签订全额付款的合同呢,唯一的答案就是被告人有罪供述中所谈到的,他事先与行贿人方涛(化名)达成了行受贿的一致意思表示。如此,被告人的妻子才顺利的签订合同并购买了第一套房产。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方涛在戴伟中妻子签订合同前两天,从绍兴开具了一张460万元的汇票用于支付戴伟中所购房产的绝大部分房款。

第二套房产的情况也是基本类似。但公诉人仍然要提的是,第二套房产的订购时间和签订时间均为2006年7月12日,然而,被告人方涛在前一天就已经从浙江绍兴开具了一张500万元的银行汇票。而且在当天签订的购房合同中,已经明确约定被告人家庭需要按揭贷款,同时支付30%的现金购房款。30%的现金,就是170万元。如果不是事先就与行贿人方涛约定了帮忙支付购房款,戴伟中不可能如此坦然地让其妻子去签订合同。

另外,在戴伟中所购的车位款20万元的过程中,合同签订的日期是2006年8月2日,但方涛在前一天就将支票开出,并用于支付戴伟中的车位款。

从房款的支付过程过来看,如果按照被告人戴伟中庭审过程中所讲的,自己只是在妻子吕某签订合同回来之后,才知道方涛为家庭支付了总计780万元的房款和车位款,那么方涛又是如何知道戴伟中购买房屋和车位款所需的资金金额呢?而且方涛显然都是提前就准备了相应的资金。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正如戴伟中的有罪供述和方涛供述中讲到的,方涛为承接工程,愿意帮戴伟中支付房款,而戴伟中在明知的情况下也予以了接受。

对于上述行受贿的过程,不仅有戴伟中有罪供述及其视听资料、方涛的供述予以证实,同时,戴伟中的妻子吕某亦予以了佐证。

第二,从被告人及行贿人事后掩饰罪行的过程来看。

首先公诉人要谈一谈涉案书证的情况。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始终辩解,在案的借条、协议等书证都是当时形成的,并非事后补签。然而,经过权威的司法鉴定,证实涉案的除了日期为2011年2月18日的书证外,其余的都是倒签的日期。当然,无论在今天的庭审,还是在之前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始终在挑战该份司法鉴定,认为需要重新进行司法鉴定。但公诉人认为,本案认定戴伟中构成受贿罪,也不仅仅依靠该司法鉴定。且不说行贿人方涛及其妻子证实上述书证系事后补签的,就说被告人戴伟中的妻子吕某也证实上述书证是事后补签的,是为了应付调查所签订的,而且公诉人在庭审中播放的幻灯片,就是吕某辨认书证时亲笔书写的内容。更何况,被告人戴伟中在侦查阶段的第一份笔录中,也同样对涉案的书证予以了辨认和确认。因此,2011年2月18日,在戴伟中的家中,参与签订虚假书证的四人都一致证实了书证的虚假性。

其次,公诉人要谈一谈进一步证实被告人掩饰受贿的其他行为。

被告人戴伟中始终坚称,第一套房子已经还给了方涛,第二套房子属于借款。但即使按照戴伟中的辩解,第一套房产已经还给了方涛,如果因为房产证的名字没有进行更改,为了给组织一个好的交代,故而将房产回购的话,应当只有一种回购的方式。然后经过公诉人当庭举证的情况,被告人戴伟中事先精心设计了三种回购的方式:第一种是支付662万元给戴伟中,第二种是支付151万元,第三种是支付710万元。同样的房子,同样的回购,竟然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回购金额。最低的差额为48万元,最高的差额为560万。如果回购都能成立的话,戴伟中能够接受并愿意支付,公诉人也相信方涛是无法接受的。自己支付的460万元,在最差的情况下,只能得到151万元,在最好的情况下,可以得到710万元。

再次,公诉人也要谈一下被告人为何要在2010年8月和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如此大密度、大幅度的筹集资金,并将所筹集的资金支付给方涛。

在上述时间段内,被告人先是从股票中筹集了274万余元的资金,支付给了方涛的妻子。之后,又是出售房产、又是向亲戚借款、又是抛售股票,筹集了710万元支付给了方涛的妻子。被告人为什么这么做,公诉人要提请法庭特别注意2010年的7月15日。正是在这一天,证人金某违反党纪,将有人举报被告人的消息在第一时间泄露给了被告人戴伟中。次日,戴伟中立即与行贿人方涛进行密谋,如何解决用汇票和支票支付的780万元,从而应付组织的调查。这些事实,不仅有戴伟中有罪供述的证实,而且还得到了行贿人方涛,特别是金某证言的证实。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戴伟中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没有归还钱款,却在五年后,大密度、大手笔的着急将钱款全部归还。

在这里,公诉人也要不得不提的是,被告人和辩护人始终提出的在2007年3月21日,被告人指使其妻子吕某向方涛的妻子支付的一笔19万余元的钱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始终在强调,该笔钱就是属于归还第二套房产的借款,也可以佐证第一套房产已经归还给方涛。但我们还是要还原到案件的证据中来。且不谈戴伟中有罪供述中交代的该笔钱,就是委托方涛妻子支付戴伟中所购买的第二套房产的进户费,就是钱款的直接经手人戴伟中的妻子吕某也证实该笔钱就是支付进户费,同时,方涛及其妻子的笔录也印证了吕某的证言。而且该笔钱款的支付时间是在2007年3月21日,进户费支付的时间就是在三天后的3月24日,更是合理的解释了戴伟中委托方涛支付进户费的事实。

上一篇:教学常规业务检查总结下一篇:中医药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