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人业务竞赛范文

2024-05-29

公诉人业务竞赛范文(精选6篇)

篇1:公诉人业务竞赛范文

深圳市第七届公诉人业务竞赛题目汇编

业务答辩赛题一:某冬夜23时许,被告人韩某(男,18岁,某职高学生)在同学家打游戏后回家途中,发现路边躺着一位老人,近前发现是醉汉,用脚踢两下,老人动一动没吭声。韩发现老人身穿一件皮夹克(价值4100元),当即从其身上扒下带走据为己有。次日凌晨7时,老人被发现冻死在原处。问:被告人韩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追问:试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以及实践当中如何考察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业务答辩赛题二:运用特情侦破毒品案件,是依法打击毒品犯罪的有效手段。请分析毒品案件中特情引诱的情形,以及特情引诱案件的处理方式。

追问:司法实践中,特情引诱案件往往会采取监听措施,请谈谈你对技术侦查方式取得证据的适用原则的理解?

业务答辩赛题三:李一(男,20岁)长期在外游手好闲,一旦其父亲不给其钱,其便在家中对其父亲李某实施殴打、辱骂等行为。2015年3月,李一喝酒后无故对其父亲李某进行殴打,李某一气之下将李一用棍棒打死。问:本案当中,被害人李一是否具有过错?请谈一下对于刑法中被害人过错的理解?

追问:司法实践中,有的被害人遇害后,犯罪人虽被判刑,但无力赔偿;有的被害人后续治疗费用昂贵,无力承担;有的被害人长期陷入心理阴影,无法自拔。请简要谈一下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被害人权利的救济?

业务答辩赛题四: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许多引发媒体、网络广泛关注的案件,为实现司法公开,很多重大案件的庭审情况通过微博或者其他形式进行了直播,如***案,作为出庭的公诉人,其一言一行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认为在出席此类重大、敏感案件的庭审活动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追问:请谈一下你对如何强化公诉人出庭能力的理解?

控辩赛题一:【案情】被告人李达系南海市分管统战工作的副市长,与该市百斯特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太为系朋友关系。2010年11月胡太为为自己公司开发的万隆大厦能够减免相关税费请李达帮忙,李达和建设局等相关部门打招呼,使得万隆大厦项目共减免税费合计320余万元。2012年1月李达向胡太为提出投资入股,并拿出50万元交给胡太为。李达起草了投资入股证明,向胡太为提出每年40%(即每年20万元)的回报。胡太为为感谢李达给予公司的帮助,同意了李达的要求。该款实际并未投入公司运营,而是由胡太为使用了。从2012年元月至2015年4月,李达每年从百斯特公司收取投资回报20万元,4年共计80万元。控方:李达构成受贿罪。辨方:李达不构成犯罪。

篇2:公诉人业务竞赛范文

文字出处:《公诉人》杂志2010年1月下半月刊;文字整理:白森

时间:2010年10月25日上午 被告人马天龙运输毒品案

基本案情:

王小虎(男,15周岁)应魏强的要求,要将2公斤海洛因从武汉运往广州。于是,王小虎请马天龙(男,19岁)与自己一起坐火车从武汉前往广州,并将运输毒品的真相告诉马天龙,马天龙答应了王小虎的请求。2010年7月5日晚,马天龙、王小虎一起坐火车从武汉到广州,次日早晨下车后,二人被警察抓获。事后查明,马天龙一路上只是单纯陪同王小虎,期间没有接触过毒品,毒品一直由王小虎带在身上。辩题:

控方: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控方: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五场论辩实录主持人(齐涛):下面进行的是今天的第五场论辩赛,请选手入场。他们是广西先手宁宇,重庆选手贺贝贝。

论辩赛正式开始,首先请控方发表公诉意见,时间是3分钟。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当生活的纷繁复杂蒙上人们智慧双眼的时候,司法工作者就担负起了拨云见日的责任。具体到本案中,要对铤而走险、运输毒品的马天龙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理由如下:第一,马天龙实施了运输毒品的客观行为。根据王小龙的要求,马天龙明知要将2公斤海洛因从武汉运输到广州,而同王小虎一起实施了运输的行为,这个行为就符合了运输毒品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第二,我们来看马天龙的主观方面。王小虎已经告诉马天龙运输的是多达2公斤的海洛因,马天龙仍然同意,并与其一同运输。可见,其主观上明知运输毒品的故意,并且事实清楚。

第三,我们再来看一下马天龙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要件。我们都知道,毒品是国家强制管理的物品,马天龙运输毒品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国家的毒品管理制度。

第四,马天龙作为19岁的成年人,其本人是该罪适格的主体。

综上,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辩方发表辩护意见,时间也是3分钟。

宁宇: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开宗明义,辩方认为行为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认真聆听了控方的精彩开篇致辞之后,辩方认为本案有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马天龙是否构成运输毒品的共同正犯?第二,马天龙是否有帮助王小虎实施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第三,如果认定本案马天龙构成共犯的话,法律依据究竟是什么?根据以上的意见,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并提出以下理由与控方共同探讨。第一,马天龙在本案中是否与王小虎是共同正犯?我认为,马天龙与王小虎在从武汉一直到广州的路上,均没有为王小虎携带毒品,也没有看管毒品。在没有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的情况下,显然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共同正犯。第二,马天龙是否有帮助王小虎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呢?虽然马天龙在去广州之前知道王小虎运输的是毒品,但王小虎并没有要求马天龙为其共同运输毒品提供任何帮助,虽然马天龙在此次陪同行为中,也没有任何帮助运输毒品的行为,甚至连毒品都没有见到。这怎么能够评价为马天龙实施了帮助王小虎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呢?第三,在帮助犯处罚理论体系中有共犯主义说,有共犯从属说,根据我国通说,本案中王小虎未满15周岁,因而无法对其进行处罚,在本案当中不应当追究马天龙的责任。

综上,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言辞不周详之处,请对方在自由辩论中不吝赐教,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是自由辩论时间,请控辩双方交替发言,时间每方累计4分钟。请控方开始发言。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刚才控方认真听取了辩方的意见,他认为本案是一个共同犯罪。在此控方请问辩方,依据您刚才的观点,你说马天龙根本就没有看到毒品,请问案件中哪一条、哪一句告诉你他没有看到毒品呢?

宁宇:首先纠正控方的一个观点,辩方没有认为他们是共同犯罪。辩方的第一个理由是他们不构成共同正犯。请问对方,本案中警察抓获马天龙与王小虎,毒品一直在王小虎身上,这不是事实吗?

贺贝贝:毒品确实在王小虎身上,请问对方,王小虎在将毒品运送到广州前,是不是已经告诉过马天龙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运输毒品呢?

宁宇:案例没有给出的条件在此争辩毫无意义。请问对方,马天龙的行为究竟是实行正犯还是帮助犯?

贺贝贝:马天龙的行为在本案当中就是一个单独的运输毒品的行为。刚才控方认真听取了辩方的辩论逻辑,他认为本案由于王小虎不构成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因此就不能追究马天龙的刑事责任,这显然是辩方在法律和理论上的一个错误。控方已经说得很清楚,马天龙主观上明知运输毒品,客观上运输了毒品,实际上也查获了毒品,那么他的行为完全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

宁宇:我想请教对方,究竟您如何评价他们当时的实行运输毒品的行为?

贺贝贝:关于他们当时实行运输毒品的行为,我方刚才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在这里控方还是想请教辩方,马天龙在运输毒品之前是否已经知道运输的是毒品?

宁宇:马天龙在陪同王小虎去广州之前知道王小虎身上携带毒品的真相。在本案当中,是否陪同行为就能够认定为运输行为呢?请控方给一个正确的回答。

贺贝贝:那么辩方认为,陪同行为不是实行行为。控方向请问辩方,陪同行为究竟是什么行为呢?您认为应当如何定性呢?

宁宇:陪同行为既没有帮助你运输,也没有给你提供任何的帮助的条件,我怎么能够说是一个帮助行为呢?

贺贝贝:非常感谢辩方,他已经承认我方观点,显然这不是一个帮之行为,就是一个单纯的行为。因为陪同不包括帮助,陪同就是一个自觉的行为。

宁宇:我方补充过了,他自己的行为就是他自己的行为,陪同行为不是一个犯罪行为,请问控方,您如何评价一个行为究竟是犯罪行为还是合法行为?您究竟是以行为价值为标准,还是以结果价值为标准?

贺贝贝:任何一个价值标准,判断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主客观的相同性。我们都知道在去广州之前,明知运输的物品时毒品,实际上本案查获了毒品,那么既有客观行为,也有主观上的明知,已经反映了行为人运输毒品主观构成要件的一致性,辩方难道连这一点都不能看清楚吗?

宁宇:控方言辞凿凿,但还没有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对方没有评价标准,是否可以说,对方在论证您的逻辑的情况下也认同我方的观点呢?

贺贝贝:我方怎么会论证了对方的观点呢?显然辩方没有听清我方的观点,我方再一次把观点阐述一下。我方说的很清楚,主观上明知,客观上有运输行为,实际上发生了危害后果,那么他就符合运输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对方多次强调陪同行为是一个帮助行为,但对方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为什么陪同就是帮助呢?难道我陪你一起去逛街,就是帮助你逛街吗?陪同并不等于帮助。

宁宇:谢谢控方,您刚才说说的例子,陪同逛街是否就等于我实质上去购买东西呢?按照对方所说的,我陪同你逛街并不等于我实质去购买东西。

贺贝贝:陪同行为是否等同于实际上实施了这个行为,要看他在陪同之前是否明知。本案中给出的条件非常清晰,他非常明确地知道他们运输的是重达2公斤的海洛因,在这种情况下他做出的陪同前往广州的行为,难道还不是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吗?

宁宇:显然对方还在混淆客观事实,主观上,陪同行为之前,马天龙虽然知道王小虎运输的是2公斤的毒品,但王小虎对马天龙的陪同行为并没有提出要求在犯罪这一项上必须采取任何形式的帮助。因此,马天龙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违法行为。

贺贝贝:我想辩方还是在从主观方面推断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我们都知道,主观心态的认定应当以履行客观行为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案件中的事实很清楚,马天龙在去广州之前明知是运输毒品,客观上他确与王小虎同行,同行就是要达到把毒品安全运送至广州的目的。客观上也查获了毒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控方认为,马天龙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已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证实运输毒品罪的4个构成要件的特征。

宁宇:控方始终在论证马天龙的行为符合4个构成要件的特征,但辩方始终认为,马天龙的行为并不符合共同正犯的特点。那么再请教对方,究竟您是以什么观点论证马天龙是单独的构成运输毒品的行为呢?

贺贝贝:我想这个观点控方已经说了无数次,说的非常清楚。在这里控方必须指出辩方的错误是什么,您不能以王小虎未达到法定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由,而否定马天龙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认定。如果您以此否定本案的认定将会得出一个非常错误的结论。所以控方认为,认定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客观相统一、主客观相一致的标准。

宁宇:其实控方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根本上,根本究竟是什么?究竟马天龙有没有实行帮助王小虎的行为?帮助行为究竟是在哪里?控方还是没有明确答复。

贺贝贝:我想辩方对本案中所说的陪同、帮助多次进行了他个人主观臆断的不合理分析。根据辩方的理由,帮主就是陪同,陪同就是帮助„„

主持人:控方时间到,辩方可以继续发言。

宁宇:控方始终在说一个观点,也就是陪同行为就是实行行为,陪同行为就是运输毒品行为。那么陪同行为在运输毒品过程中是否构成犯罪行为,控方始终在论辩中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标准逻辑答案。主观上,马天龙虽然知道王小虎在从武汉去广州的路上运输毒品的真相,但是在本案当中王小虎并没有向马天龙要求任何的帮助。也就是说,马天龙没有为王小虎提供看守、出资等一系列帮助。因此,辩方坚持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运输毒品的单独行为。

主持人:自由辩论借宿,现在开始总结发言。首先请控方发言,时间是3分钟,请计时员开始计时。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法律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维而不是感性的判断。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我们需要的是深入分析犯罪事实,而不是为行为表象所迷惑。今天的辩方非常遗憾,被马天龙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得出一系列的错误结论。纵观本场辩论,辩方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错误。首先,他对本案的事实认定存在问题。他对王小虎与马天龙共同运输毒品的行为,其中的“陪同”做了无限制扩大的解释,他认为这是一个帮助行为。第二,他认为马天龙在本案当中没有任何实行行为,这是他对法律所规定实行行为的曲解。他认为,运输毒品的行为并不包括出资、看管这样一系列行为,然而案例给出我们的是,马天龙没有接触到毒品,但并不能得出马天龙没有看到毒品这样一个结论。

第三,辩方基于对以上事实的错误认定,结合其对法律共同犯罪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得出了一系列的错误结论。最关键的核心在于,他将王小虎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的事实等同于不能追究马天龙的刑事责任,从而对事实的错误认识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不足为奇。通过今天的正常辩论,控方再次阐述马天龙的行为为什么构成运输毒品罪。马天龙在本案当中,在运输毒品之前主观上有明知——2公斤的海洛因,在客观上有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毒品被查获,发生了危害社会的事实,他的行为客观上符合运输毒品罪的特征。因此,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完全构成运输毒品罪。

法律的公正体现在定罪的准确,在我们已经认定了罪刑法定准则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法治的底线。谢谢!

主持人:请辩方做总结发言,时间是3分钟。

宁宇:谢谢主持人。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刚才认真聆听了控方的总结陈词让我受益匪浅。然而本场辩论的焦点已经非常明晰,也就是马天龙的行为是否与王小虎构成了共同犯罪,马天龙的行为是否对王小虎的犯罪行为有帮助?辩方在坚持理论观点的情况下提出如下两点理由:

第一,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马天龙从武汉到广州一起运输毒品,而王小虎在整个运输过程当中没有让马天龙实施任何看管行为,那么客观上如何追究马天龙的陪同犯罪事实呢?从客观违法性无法追究责任的同时,主观上是否真的有帮助意识?我们看看本案事实,在本案当中马天龙仅仅是陪同王小虎从武汉到广州,陪同行为是否真的能定义为法律上应当追究的帮助行为?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在本案当中,马天龙没有帮助王小虎看管毒品的行为,也没有出资为其购买车票的行为,仅仅是陪同王小虎这样一个未成年人从武汉到广州,就被控方控告为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这显然有违《刑法》。综上所述,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谢谢!

专家点评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兴良为上午的选手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陈兴良:我受邀对今天的辩论做一个点评。今天上午5对选手围绕被告人马天龙运输毒品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各位选手唇枪舌剑,展示了较高的刑法理论素养和较强的言词辩论能力,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从上午的论辩来看,涉及了相关的刑法知识点,例如共犯的独立性和公平问题,间接正犯问题,客观违法和主观责任问题,这些较为重要的刑法理论知识,在各位选手的论辩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由此可见,辩论赛主要是刑法理论的辩论,谁能够自如的运用刑法理论,谁就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此外,在论辩过程中,各位选手的辩论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语言表述的流畅性上、反映的机敏性和反驳的针对性等方面,都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是我对今天上午辩论的总体印象。

今天上午的辩论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点不足,在辩论马天龙的行为是否构成运输毒品罪时,大多数选手都采用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论证方法,也就是首先肯定马天龙主观上有运输毒品的故意,然后再说马天龙在客观上实施了运输毒品的行为,只有第五组的控方采用了从客观到主观的论证方法。在讨论当中,我认为应当采用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的原则,首先应当讨论的是,马天龙在没有接触到毒品的情况下,他是陪同王小虎坐火车从武汉到广州,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属于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这才是本案的关键。但是在没有确定马天龙在客观上是否具有运输毒品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情况下,把主观故意牵涉进来,就会回避了争论的焦点。例如,控方往往以马天龙主观上有运输毒品的故意来论证其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这显然是不妥的,这里存在一个客观不法与主观有责的位阶性的问题。

第二个不足,在谈论共犯时,控方没有充分运用共犯从属性的相关理论。在今天上午的辩论当中,选手都提到了共犯从属性说,例如辩方就以共犯具有从属性,因此没有正犯也就没有共犯来为马天龙辩护。对此,控方不能够作出有效的反驳。其实这些理论讨论要深入到共犯从属性程度上来,从属性可分为最小从属、限制从属和极端从属这三种情况,只有极端从属才认为只有正犯构成犯罪,共犯才能成立。而采用限制从属性说,只要正犯具有构成要件的该当性和违法性,也就是共犯存在客观不法,即使其缺乏有责性而不构成犯罪,共犯也能成立。但是,控方都没有利用共犯的从属性程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反驳。

第三个不足是和前两个有关系的。今天上午的选手在论辩当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也就是采用了四要件定罪的罪基本规则来分析本案。但在分析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理论上的不足。如果采用三阶层的犯罪认知体系来对本案作分析,在构成要件的阶层中分析马天龙的行为是否属于构成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就不会与有责性讨论中的主观故意混为一谈。在共犯理论中,从属性的程度也是以三阶层为前提的。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当中,无法展开从属性的程度。此外,基于三阶层的犯罪体系,才能够对共同犯罪的性质到底是违法形态还是违法有责形态来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方面今天上午的辩论都没有涉及到。由此可见,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所确立的一些定罪规则,对于解决像本案这样比较疑难的案件是较为有效的。从选手的表现看,这方面应该还是存在欠缺的。

我认为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并不是完全是法律规定的辩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刑法理论的辩论。通过今天上午的辩论也可以看出来,刑法理论,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的重大的刑法理论问题,对于解决司法实践当中的疑难问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我的点评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出题人点评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家好!我首先得坦白,这两个题是我出的(笑)。

我主要侧重讲这两个案件涉及到的主要焦点问题。第一个案件涉及的是共同犯罪问题。要认定马天龙有罪,前提是要说明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而不是违法有责形态。这里讲的“违法”,不是讲的主客观统一的“违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违法”,而是讲其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要客观的判断事实,违法的本质是法益侵害,行为是否侵犯了法益,这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不取决于行为人是否达到了法定年龄,也不取决于行为人有没有辨认控制能力,有没有故意过失。违反法律的行为我们要阻止,能否阻止一个行为,和刑法要不要禁止这个行为是一致的。如果我们问:精神病杀人时我们是否可以阻止?答案是当然可以阻止。如果我们问,正当防卫杀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阻止?答案是不可以阻止。所以,精神病杀人和正当防卫的杀人性质就不一样,尽管都是无罪,但是在违法不违法的问题上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当与否和该不该谴责的基本区分,两者一定要区分开来。

共同犯罪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结果发生了,或者有发生结果的危险的时候,要归责到缘于哪些人的行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共同犯罪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至于每个人有没有辨认控制能力,是否达到了法定年龄,每个人的故意内容是什么,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共同犯罪是违法问题,这是一个客观的判断。就这样的案件而言,很多辩手会习惯性地讨论,马天龙是否单独实施了实行行为,或者他是否构成间接正犯?但这个问题要得出肯定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给定的案例来看,不能说马天龙单独实施了运输毒品的行为,也不能说他是间接正犯,尽管他年龄比王小虎大。运输毒品行为的实施,马天龙没有支配行为,王小虎既不存在受骗,也不存在被强制的情况,理论上讲马天龙不构成间接正犯。接下来考虑的他们是不是共同正犯?共同正犯要看他们是否有共同的实行行为,从这个案件来看,虽然选手认为是共同实行,但是按照本人的观点来看,认定为共同实行也很困难。

接下来要考虑是否是共犯。本案很清楚不可能是教唆犯,只有一个可能,即是否是帮助犯?从整个事件来看,通俗讲因果的共犯论,不论教唆也好,帮助也好,都是通过正犯的行为导致了结果的发生。既然共犯是违法形态,只要两个人的行为都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且因果关系不是独立进行的,那就表示运输毒品行为的结果或危害要归属他们两个人的行为。认定共同犯罪就是为了说明马天龙要对结果负责,负责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要不要负刑事责任,其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是结果发生的原因。因此在分析共同犯罪的时候,要以正犯为中心去分析,如果是共同正犯,那要讨论共同犯罪这条线,如果只有一个正犯,要分析其他人的行为是否是教唆行为或者帮助行为,正犯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有没有固定的因果性和新的因果关系。

本案用到了从属性理论,如果用四要件,这个案件不太好分析。按照限制从属性理论,王小虎的行为客观上是运输毒品,其行为必然违法,即使他没有达到责任认定年龄,那也只是没有犯罪责任,客观上讲依然是违法。既然他的行为违法,那就具备从属性的条件。该题的辩论中发现几个问题,我们用通俗的理论讲共同犯罪的时候,不是以正犯为中心去讲,而是笼统地讲共同犯罪的违法性。几乎所有的选手都在论证马天龙构成运输毒品罪的时候,都提出他们有共同运输毒品的行为。实际上对二人的行为应该区分判断,没有必要笼统地表述成一样的行为。运输毒品的正犯是王小虎,马天龙不是运输毒品的正犯,他的行为和危害后果的产生是一种心理上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给王小虎壮胆。另外还有一点,有的选手习惯从总体上讲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综合判断不是犯罪成立的要素。

篇3:晋城:举办业务知识电视竞赛

整场竞赛活动共历时一天, 分预赛和决赛两个单元。决赛采取个人必答、小组必答 (情景模拟) 、抢答、风险等四个环节进行。整场比赛涉及质监业务知识全面、竞赛形式新颖活泼、竞赛活动安排有序、竞赛现场紧张热烈, 达到了预期效果。

今年以来, 晋城市局主动适应全市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关注质量、质监服务人民的良好氛围。同时, 着力发挥质监职能作用, 推出了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为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良好的工作成效, 不但彰显了质监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还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省局的充分肯定。

为了进一步扩大质监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更好地向全市人民群众宣传普及质监业务和打假维权知识, 同时也着眼于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 市局党组提前着手、精心筹备这场知识竞赛活动, 全市质监系统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此次活动, 层层选拔参赛人员, 确定队伍组成, 认真备战, 确保了竞赛活动的顺利举办和圆满成功。

篇4:公诉人业务竞赛范文

1月28日,辽宁省抚顺市检察院报告厅正在举行全市检察机关第二届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论辩赛,控辩双方选手慷慨陈词、谈法论案、旁征博引,赢得了现场来自法院、公安系统观众的阵陣热烈掌声。

该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每4年举办一次,代表了该市检察机关公诉业务的顶尖对决,这次的比赛于1月21日开赛,来自该市检察院和9个县区检察院的28名参赛选手,经过初评、论文写作、公诉实物笔试、公诉业务答辩赛层层选拔,20名选手进入论辩赛。

120分钟内完成一篇法律实务论文;6小时内办完两本审查起诉案卷,对案件正确定性,对证据合理分析的同时还要纠正卷中违法取证等错误;7分钟内准确回答主持人的3个公诉业务问题;还有赛场上对疑难案例的准确定性分析与激烈论辩……选手过关斩将,激扬青春,砥砺出更精彩的人生。

获得十佳公诉人第一名的潘娜说:“感恩我们能在最好的时代遇到最有责任心最有真思考的好领导,为我们铺就了那么广阔那么高大的平台。在这样的一场竞赛中,我们真的看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也由衷羡慕出色选手的精彩表现。这样的一次比赛,及时提醒我们,深刻思考我们的事业,认真经营我们的人生。”

为保证公平公正,答辩赛和辩论赛专门邀请了该市中级法院审判庭庭长、各县区法院分管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该市律师协会主席、高校法学教授等专家人士担任评委。该市法院审委会委员杨丽娟说:“比赛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公诉人运用法律的能力,通过比赛,我发现检察官们的司法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对选手今天答辩的精彩度,我也点个赞。”(文/王影)

篇5:公诉人业务竞赛范文

确保炎热夏季的业务势头高涨,有效推动第三季度业务,特制定2011年“夏季风暴”盛会竞赛方案,具体如下:

一、竞赛时间:2011年6月-8月

二、竞赛对象:XX省分公司所属全体营销员

三、竞赛标准,满足竞赛标准之一的,均可获得竞赛奖励:

1、竞赛期内连续3月入围X分爵士会(月FYP≥5000元、件数≥2件);

2、竞赛期内竞赛业绩(FYP)累计≥22000元(含)以上的;

3、竞赛期间XX省分公司所属新设机构,竞赛标准至机构开业时再行予以明确。请留意另行公司发文。

四、竞赛奖励

满足竞赛标准的营销员均参加9月下旬或 10月上旬于XX XX 召开为期三天两晚的“夏季风暴盛会”。竞赛期间达到竞赛标准的营销员均可获得“入围奖”荣誉证书;

竞赛期间FYP累计排名全省前十位的营销员,可获得“展业能手”称号及相应奖杯; 竞赛期间FYP累计排名全省第一位的营销员,可获得“夏季风暴总冠军”称号及相应奖杯; 竞赛期间FYP累计排名各竞赛机构第一位的营销员,可获得“夏季风暴分区冠军”称号及相应奖杯;

五、竞赛规则

1、出现并列排名,需要按照并列人数顺延下一名次。例如出现三位并列第3名,下一名次则需要顺延至第6名(不设立第4、第5名)。若并列排名的情况出现在最后一个名额,则取件数最多者;若出现件数及FYP都相同的个案,需要通过抽奖的方式确定最后一个排名的名额。

2、各项达标资格(由低至高)不重复获得,重复达标者按照其最高奖项计算其资格,高一级奖项资格不占用低一级奖项排名。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旅游费用全额计入营销员应纳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公司统一从营销员佣金中扣除。

4、竞赛业绩:在竞赛期间递交的保费以新契约首年实收保费(FYP)为计算基础。本规则中所有“达三客优 春暖花开 三客优 春暖花开 标”业绩必须为在指定时间承保的。本规则中“新契约首年实收保费”是指在竞赛期间的新契约的首年首期保费和此契约在竞赛期间的首年续保保费。

5、竞赛机构划分:大XX地区各SSO合并成为统一的竞赛机构参与竞赛;XX、XX及新开设的CSO均为单独竞赛机构参与竞赛。

6、保费计算:

A、趸缴保费按10%折算为竞赛业绩;

B、万能险种及投资连结险之额外投资部分保费按10%折算为竞赛业绩,但不作保单件数计算; C、附加「运筹」慧选投资连结保险(2007版)的保费按100%计入竞赛,但被确认的竞赛业绩以该保单主险保费的30%为限;

D、新增附加险保费不计入竞赛业绩(旧保单的附加睿智险及额外投资除外)。E、团险保费的计算:

1、短期团险业务(保险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满期重新投保件均作为新契约投保件计算相应的竞赛业绩。

2、若竞赛为达标赛,则团险保费100%计入竞赛,但被确认的竞赛业绩以达标业绩标准的20%为限。

3、若竞赛为排名赛(包括有入围标准的排名赛),则团险保费100%计入竞赛,但被确认的竞赛业绩以个险及团险有效业绩合计的20%为限。

4、团险保单在竞赛期间内发生的保全变更(如增加被保险人)产生的正向保费计入竞赛业绩,但产生负向保费(如减少被保险人)也相应扣减竞赛业绩。

F、两件意外险保单,一件团险保单,一件寿险保单,等同于一件竞赛保单。

7、在竞赛规定期限内如因退保、减保或契约撤消而减少的首年保费,经公司电脑系统核对接受,该部分保费从竞赛业绩中相应减去。

8、凡于奖励发放/旅游出行前发生退保、减保或契约撤消等情况而影响达标资格的,将会取消其达标资格及相应奖项。

9、凡于竞赛奖项兑现后一年内发生退保等情况的,公司保留追回竞赛奖励费用,并在营销员佣金账户扣除之权利。

10、竞赛业绩上诉:竞赛业绩公布后一周内为上诉期,按照公司规定填写《日常事务联系单》,提交至业务支援部提出申请,逾期不接受上诉申请;

11、本次竞赛除公司原因外,不接受任何特别申请。

12、达标资格不得由他人代替,所有达标人员在获取奖励/出发当天必须仍为本公司之签约营销员。

13、如遇特殊社会及安全情况,公司保留更改地点及变更其他奖励内容的权力。

14、竞赛成绩若有异议,以公司决议为准。公司对所有规则保留最终解释的权利和作最后决定的权力。

15、营销员在12月内累计记过3点及以上,将被取消达标资格。

篇6:公诉人业务竞赛范文

“1+1”办案小组。该院公诉科针对新老人员接替的现实问题,挑选本部门具有丰富公诉经验的2名老检察员分别带领2名不具有检察员资格的新进人员,成立两个办案小组。组长指导案件办理,把握案件质量;辅助人员协助办理案件,积累办案经验。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老检察员“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年轻干警的快速成长。

“1+1”交叉审查制度。针对疑难、复杂案件由科长决定启动交叉审查制度并确定两名审查人,先由一名办案人提出审查意见后,再交由另一名办案人审查。综合分析审查意见、案件事实和证据,从而得出公正、合法的审查结果。两名审查人若意见不一致,须交由公诉科检察官会议讨论,再由分管检察长决定。

“1+1”疑难案件研讨。对于重大、疑难案件,除推出交叉审查制度外,还创立“1+1”疑难案件研讨模式。依托两个办案小组,通过模拟控辩双方的辩论赛,营造法庭庭审氛围。该种模式不仅有利于疑难案件的解析,也为承办人应对庭审时辩方的观点做了充分准备。

“1+1”起诉书听读模式。案件承办人在起诉书草拟完毕之后,需在另一名公诉科干警面前进行宣读。读者需以正式开庭时的语气和气势宣读起诉书;听者需仔细聆听,注意起诉书存在的明显错误之处并予以纠正。在完成听读程序之后,起诉书才正式出具到法院,具以维护检察机关严谨的社会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

上一篇:当我面对妹妹的时候作文下一篇:运动会开幕式各班入场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