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促进局

2024-06-22

企业发展促进局(精选8篇)

篇1:企业发展促进局

太白县局深化内部监管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2011年全国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会上,国家局副局长张辉强调:“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扎实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建设行业专卖内管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内管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效率不仅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而且是实践“两个维护”、“两个至上”行业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烟草行业实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是贯彻专卖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切实提高行业自律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行业自我完善的重大举措,其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一、坚持内部监督,确保长效机制到位。

今年来,太白县局认真贯彻省、市局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把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继续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内部监管部门为主、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以建立和落实内部专卖监管长效机制为重点,逐步形成了各部门高度重视、内管机构认真负责、经营人员严格自律、长效机制运转顺畅的工作局面,推进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保障了卷烟规范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管工作。

按照省、市局内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密切了同级监管合作机制。对照国家局检查的内容和标准要求,进一步细化规范经营的自律措施和各类数据、报表的填报工作,确保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落实到位。及时分析网络运行情况,每月制定出关键业绩考评指标,建立岗位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和关键业绩指标保障计划并予以落实,并根据督察考评方案处理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兑现奖惩,做到工作、责任、绩效三落实到位。

总之,深入开展内部监管工作,是我们烟草行业认真践行“两个维护”、“两个至上”,确保行业健康发展,维护行业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是作大作强中国烟草的根本要求,同时它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贯穿行业发展全过程,需要行业上下正确面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建立健全完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创新内部专卖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内部烟草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新局面。

篇2:企业发展促进局

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区政府办:

近年来,丹徒工商局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和扶持企业发展的有关精神,全力贯彻,紧抓落实,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近五年来我局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促进和扶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减免优惠政策。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镇徒政发[2007]41号)规定:“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免收登记类证照类收费。”“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各项行政性收费。”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局对城市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免收登记费、管理费累计70.11万元。

二、进一步规范涉企业收费行为。根据《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区收费环境的意见》(镇徒政发[2008]99号)规定,我局取消了“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同时,减半征收“工商咨询收费”。自该政策实施以来,我局共发放经济合同示范文本2700份,按每份8元计算(苏价费[2003]114号),累计免收费用2.16万元;工商咨询服务费减收310万元。

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服务效能。根据区政府办《关于印发丹徒区创业型城区建设及民营经济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丹徒工商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按照“非禁即入”原则,相继制定了《关于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发挥工商职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丹徒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意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营造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环境。一是完善服务机制。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出台《放权提速承诺书》,缩短行政审批时限,将10个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时限,由205个工作日压缩至46个工作日;名称预先核准100%作为即办件,予以当场办理;其他登记事项承诺5个工作日,新设立企业即办件已达78%。二是下放审批权限。我局结合辖区实际,先后出台文件,将申请人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初审、内资企业(含私营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年检权限下放到工商所,变区局集中统一办理为委托各工商所办理,减少了审批环节和办事流程,方便了申请人就近、快速办理工商事务,进一步提高了工商行政工作效能。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主动对接政企需求,全程跟踪服务重大项目,除采取定点帮扶、专人对接、上门服务等形式外,创新开通工商注册QQ群,加强与投资创业主体的双向互动。四是化解融资难题。我局积极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等职能,大力服务企业融资。近五年来,我局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

2012

篇3:企业发展促进局

紧跟政府步伐介入智慧社区建设

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探索楼宇智能化、城市智能化,他们认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概念之下的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服务社区、小区、家庭为手段,社区客户和住户的需求为中心,由专业服务商为不同的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智能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更节能”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的社区。

2010年,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武汉第一个智能家居精装楼盘武汉瑞安天地A11/12项目,成为当时武汉高端楼盘的代表作。2014年,为拓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业务,公司设立智慧城市研发中心,致力于成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先行者。

2010年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批复广东、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市创建“数字家庭国家应用示范产业基地”。2013年3月工信部批复湖北为全国第三个数字家庭国家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为紧跟政府步伐,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选择中建三局自主开发的楼盘东湖明珠项目研发和建设智慧社区项目。2014年,先后与湖北省数字家庭产业促进会、联想集团、华中科技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东湖明珠作为湖北省智慧社区的示范小区推广工作正式启动。

针对智慧社区建设现存问题统筹各方利益

在介入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发现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提出建设智慧社区概念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很多,但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地实施项目案例;大部分是基于智能手机的解决方案,没有基于智能电视、手机、PAD多屏互动的成熟方案;也有部分是基于智能家居、可视对讲、无线覆盖等单独子系统的解决方案,未能提供多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平台建设单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做到统一管理,社区与社区之间信息无法共享。社区与街道、政务等信息沟通不畅;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和指导智慧社区的建设,导致智慧社区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因此,针对智慧社区建设需要集成众多子系统、更需要多个部门合作的需求,公司对各方的利益进行了统筹协调,认为首先要形成普通老百姓能消费的集成方案,整体控制在1~2万。其次要有适宜的规模推广模式,与房产商合作,按小区进行整体推广与运营商合作,切入运营商业务。再次必须研究形成可运营的商业模式,必须使业务运营产业链的各方能够共赢,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能为各方带来以下增值效益:用户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智能化;为房地产商提供增值服务,提升楼盘品质与竞争力;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基础单元,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服务;为政府提供政务民生宣传的平台;为周边商圈提供共享平台;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产生效益。

结合公司自有项目开拓创新

目前,很多公司都是在提智慧社区的概念,真正落地的项目很少,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结合公司自有开发楼盘开展智慧社区建设,主要创新点体现在:统一服务端管理平台,多客户端(PC、手机、平板、电视)接入及自由切换;电视屏、PAD、手机屏等智能终端多屏互动;电视应用程序采用空鼠遥控的交互方式方便交互;第三方业务方便接入与扩展;以物业管理为核心,增加用户粘度;智能家居嵌入平台;结合社区医疗的智慧医疗服务;社区三维可视化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社区应用商城。

公司目前实施的案例还比较少,比较经典的案例包括武汉瑞安天地和东湖明珠项目。

中建东湖明珠项目是中建三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包括1栋28层办公大楼,2栋30层住宅楼,共525户。其中,1#住宅楼首层及二层为社区医院。设计定位为高档住宅小区和5A级办公楼,打造成为系统功能齐全、办公便捷、生活舒适、绿色节能的智慧社区。

其中智慧社区建设内容为开发东湖明珠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及提供基于平台应用的各项服务,包括:智慧社区综合服务运营平台、社区安防系统及能耗管理平台;社区三维数字地图应用支撑平台;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应用子系统;智慧购物、智慧医疗、智慧家政、智慧物业、智能家居、数字阅读等业务的接入。

其主要创新点包括:东湖明珠基于智能电视、手机、PAD多屏互动,开发了一套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提供了多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社区智能安防、节能管理、智慧物业、智慧购物、智慧家政、智慧医疗和养老、智慧阅读、智能家居、视听影音等功能;开发了统一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一级平台以业务接入管理为主,二级平台负责接入业务的运营。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社区与社区之间信息实现共享,实现了社区与街道、政务等信息可以互联互通;本项目形成的产品,其优越的性价比可满足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社会管理成本,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有助于推动智慧社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可观的市场经济效益。

基于智慧社区向智慧城市拓展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实现也要从智慧社区建设着手,因此,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今后将基于智慧社区建设、节能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展智慧城市的业务。同时将在具有软件自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设备。公司现已成立智慧城市研发中心,将加大研发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将通过与房地产商合作,完善软硬件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容错性与稳定性。

篇4:企业发展促进局

11月23日,白城市农经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阳光工程培训在镇赉县大屯镇开班,来自大屯镇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管理人员及合作社成员共计120人参加了培训,圆满完成了2010年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白城市農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180个。在种植业、养殖业、农机服务等行业都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屯镇作为镇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乡镇,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提高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社能力,切实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带动作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白城市农经局特聘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授课教师,依托阳光工程对专业合作社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课程安排上事先与合作社沟通交流,确定了种植技术、病害防治、惠民政策、权益保护、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近10项内容。采取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培训方式,深受学员欢迎。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白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阳光办 供稿)

篇5:医保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报告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做好我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层层落实责任,制定了考核办法,各股室负责人分别与我局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落实了各项发展目标,界定了责任对象。

二、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保”):20**年市上下达给我县的“职保”参保人数为17570人,基金任务为2450万元。截止20**年12月31日,我县“职保”参保人数为17582人,完成了市目标任务的100.07%,征缴“职保”基金2670.4万元,完成了市目标任务的109%。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保”):20**年市上下达给我局的“居保”目标任务数为27700人,截至12月31日,我县城镇居民实际参保人数为29918人,完成市目标任务的108%。

三、做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各项业务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1、稳步扩面,超额完成全年扩面任务。一是明确扩面重点,锁定扩面目标;年初制定扩面工作计划,就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缴费办法通过电视媒体,发放宣传单等进行大力宣传;二是以人为本,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困难居民、失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工作;三是公布征缴咨询电话,方便群众咨询。

2、强化征缴,确保基金按时间进度足额入户。医保基金能否足额到位是医保工作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通过电话、文函、电视台公告催缴,财政代扣等方式保证基金及时足额到位,以保证医保基金的按时足额征缴。

3、及时审核结算,简化程序,强化基金风险管理。我局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流程,并通过各种办法简化程序,方便参保对象。一是率先在全市开通医保信息网,在网上公布医保相关文件和相关表册,减少了信息、资料的传递流程。切实方便参保人员,特别是大大缩短了异地就医参保患者的申报、保障时间;二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稽核力度,实行查房和查病历制度与回访制度相结合。每月不定时不定点对医院病人进行查实,对医保工作进行暗访,与参保人员进行核实。对不规范医保行为进行强有力整治,极大促进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4、加强学习,强化服务,提高业务水平

我局定期组织学习社保法和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以及医保业务知识,并把精神落实到各项基础工作中。一是整理、规范每年更新的城镇职工、居民参保人员的资料;二是有效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业务水平,不定期的对职工进行医保业务知识考试;三是召开全县医保业务培训会,为医保工作培训业务骨干力量,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四是强化窗口业务服务,落实“首问负责制”,并公开各项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篇6:企业发展促进局

区优化局三项举措抓作风提效能促发展区优化局立足发展大局,以优化环境为己任,以主动服务让企业满意、优质服务让纳税人满意、高效服务让基层满意、贴心服务让群众满意为主题,奏响服务发展的铿锵乐章。

一是抓队伍,为项目攻坚提供活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摆正“三种观念”、弘扬“三种作风”,通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来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弘扬“务实之风、为民之风、清廉之风”来推动领导作风建设。二是抓服务,为项目攻坚优化环境。进一步在全区领导干部中增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服务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突出招商引资强化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客商的长效机制。三是抓制度,为项目攻坚提供保障。在全区开展“环境整治年”、“项目攻坚年”活动,要求各部门从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八条禁令”落实入手,建立起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预警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坚持按照“并、缩、简”原则改变会风会务,做到合并会议内容,缩短会议时间,简化会议安排,促进各镇(办)、区直各部门、各单位集中精力抓研究、抓落实,推进全区的跨越式发展。

篇7:企业发展促进局

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内经济将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我区也将进入全面推进城区空间高端化、产业业态高端化发展的新纪元。但同时我区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掣肘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局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应对挑战中赢得主动,在把握机遇中寻求突破。我们将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以“一中心两基地”建设为统领、以质量为导向、以创新为路径,大力推动辖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理顺机制,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任重道远,我局要始终围绕和紧跟这个发展目标,做足做实自己的基础工作。

一是继续争取市里加大对我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支持力度。罗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是罗湖的发展重任,更是XX市的发展重任。20**年,将努力促成《罗湖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行动计划》中成立的市级层面领导小组形成运作工作机制,争取市级部门在产业片区规划、政策、资金等资源上给予XX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罗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二是强化更新项目产业规划引导机制,推动优质产业空间的充分合理利用。明年,我局将在“三个同步”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同步机制,确定业主、行业专家、机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全面落实空间与产业、产业与规划、规划与招商之间的对接,确保通过城市更新释放出的产业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并符合我区实际发展需要。具体而言,明年将进一步跟进正开展更新改造的项目,如笋岗-清水河片区、湖贝片区、深圳酒店片区、蔡屋围片区等,深化和完善相关地块产业规划国际咨询的成果,保证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招商引资的三个同步推进。

三是合力推动老旧产业空间升级改造,推动优势产业二次发展。联合辖区各产业部门、重建局等部门,合力通过规划引导,借助城市更新政策、商业物业升级政策等措施,持续推进现有老旧商业物业升级改造,集聚产业,提高附加值,推动优势产业二次发展,创新发展。

二、突出重点、明确导向,继续扩大资金杠杆的引导作用。

经过2014年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体系的中期修订升级,新政对行业、企业的扶持重点更突出、特色更鲜明,政府扶持方式、扶持方向更科学,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作为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办公室,明年,我局将更全方位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提升资金对行业、企业的扶持引导作用。

一是探索实施“ceo”评审机制。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等部分需要审核认定的项目,设立ceo评定机制,选取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企业家、行业领军人物,对项目进行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评审。

二是进一步规范落实项目专项审计,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落实,同时便利企业申报,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进一步开展多维度宣传。对重点企业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按行业召开大型宣讲会,并借力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加强宣传。

四是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系统。一方面是继续加大公开透明度,企业可随时上网查询办理结果,5个工作日内获知受理意见。网上公布投诉电话和局长信箱,可随时多渠道接受企业质询。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严格落实工作时限。

三、抢抓机遇,打造湾区经济“一号店”。

以XX市《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若干意见》出台为契机,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关于“一带一路”和“湾区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毗邻香港、通关便利、出入境旅客云集的优势,科学谋划、率先发力,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城区国际化发展进程,实现创新大发展、质量大发展,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发挥罗湖核心城区的作用,抢抓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先机。

一是打造现代服务消费输出港。发挥罗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产业优势,完善配套,优化集聚,形成区域内会计服务、法律服务输出港地位。强化对一达通等商务企业的服务力度,力争成为湾区经济进出口商务服务中心。同时,整合优化现有楼宇资源,比如龙园创展大厦、蔡屋围金龙大厦等重要楼宇,引导楼宇经营管理主体单位升级改造楼宇内部及周边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商务服务业聚集和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

二是加强粤港澳合作,进一步加大外资引进力度。以发展湾区经济、加强粤港澳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我区比邻港澳,拥有完善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软环境等优势,遵循“依法、便民、高效”的工作宗旨,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做好引进外资工作,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特别是港澳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来罗湖投资兴业,为外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进一步落实投资意向,做到项目引得来,企业留得住,为我区经济引来源头活水,进一步巩固我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全市第二的地位。

四、研究发展“话语权经济”,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经过30年的发展,罗湖遇到很多发展瓶颈,也积累了很多优势,我们认为“话语权经济”因其顶层设计、高端定位、行业引领特点是罗湖突破瓶颈和利用优势的良方。

一是构建行业“领航灯”体系。通过制定标准,提升我区相关优势行业的话语权,大举发展“话语权经济”。完善品牌培育标准体系,支持黄金珠宝、服装企业参与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消费领域标准创新,探索制定品牌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商贸业服务质量标准。

二是利用罗湖产业优势,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升行业话语权。例如,通过水贝?中国珠宝指数发展黄金珠宝产业“话语权经济”,通过中国品牌发展大会等品牌发展战略发展商贸零售业“话语权经济”,可以此为思路,在各优势产业中通过举办行业盛事、发布行业权威资讯及趋势等手段抢占舆论制高点,扩大行业影响力,集聚创新企业,形成孵化基地。

三是全面开展课题调研,为发展“话语权经济”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研究、思考力度,推动商务服务业发展、信息消费、消费环境建设、跨境消费、罗湖商业城改造等若干课题的研究,将课题研究成果吸纳入“十三五”规划,并转为具体的工作措施。同时,抓住产业中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具有增长潜力的个别领域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充分听取行业精英的意见,和市场一起推动行业的发展,形成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报告及建议。

五、突出优势、创新引领,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

(一)打好“消费牌”,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商贸业是罗湖的优势产业,促进消费、提升行业质量是商贸业发展的关键,我局明年还将围绕“促消费”、“促提升”做足文章。

一是加快发展信息消费,促进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形成各部门联合推进“信息消费”的机制,以信息消费为抓手提升消费层级,拉动内需。持续推动传统商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信息消费体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信息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活跃、电子商务优势突出的新格局。继续面向商家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用足产业扶持政策,推动辖区实体商家开展“线上+线下”经营,继续对“礼享罗湖”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对“特约商户”进行分行业展示,使之成为汇集罗湖优势行业品牌企业的移动交易展示平台。通过开通平台的支付功能,扩大粉丝量,实现企业与十几万会员的直接线上交易,将“礼享罗湖”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为罗湖商家的移动交易展示平台,举办“永不落幕的购物节”。

二是引导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推动传统商业转型。与各大商圈、品牌企业联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主要商业企业、购物中心等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三是发挥整合资源优势,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外来消费,提升消费“外溢力”。进一步提升蔡屋围、人民南、老东门“金三角”商圈竞争力和辐射力,引导消费文化建设,制造“话题营销”,吸引区外、市外、国外客流,大量“进口”外来消费;继续统筹举办包括美食文化节、汽车文化周、购物节、中国品牌连锁发展大会等在内的“礼享罗湖”系列活动,带动消费;继续举办“时尚之夜”、深圳珠宝区域品牌巡展、珠宝设计大赛等助推企业品牌建设,打造声势、提升名气、树立形象,拉动辖区消费增长。

四是优化消费环境建设,提升消费中心竞争软实力。以XX区消费者委员会秘书处划归我局管理为契机,以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抓手,着力优化全区消费环境。推动建立消费投诉快速处理机制,探索建立“罗湖消费通”网络投诉平台;编制消费手册,将全国、全市及罗湖现行的保护消费者的法律、维权途径、注意事项、“诚信联盟”商家名单等编印成消费手册,免费发放给来罗湖购物的消费者,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成立XX区食品行业协会暨食品安全促进会,推动政府、企业、学者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致力于为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服务,为维护公众健康利益服务,推动罗湖餐饮行业的品质大提升,使消费者在罗湖吃得“放心、安心、舒心”。整合资源,扩大“礼享罗湖”微信平台功能,将“诚信联盟”、“罗湖消费通”网络投诉平台、食品安全信息、罗湖消费信息等整合到微信平台,提高相关工作的受众面、公众获取信息和服务的便捷性;同时建立与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罗湖社区家园网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共同营造优质消费环境。

(二)抓住新经济增长点,推进商务服务业带动经济换挡提速。

明年,我局将在行业发展向好的趋势上,顺势而为,力争进一步引导商务服务业做大做强。

一是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目标和辖区产业基础,在商务服务业中,优先发展以提供律师和仲裁、会计税务、管理咨询、地产综合服务、信用、建筑设计、工程咨询、产业运营等服务的商务服务业企业。

二是挖掘“潜力股”,重点培育。在现有以阿特金斯、普华永道、安永、德勤、鹏劳人力资源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商务服务企业,鼓励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积极引导规模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做精做专做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能力、盈利能力。

三是引导行业集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是围绕着蔡屋围片区,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业企业入驻,鼓励知识密集型境外商务服务业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一方面,抓住城市更新的契机,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的同步机制;另一方面,整合优化现有楼宇资源,比如龙园创展大厦、蔡屋围金龙大厦等重要楼宇,引导楼宇经营管理主体单位升级改造楼宇内部及周边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商务服务业聚集和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

四是加大行业扶持力度。强化罗湖打造“服务业基地”,以今年末开展的行业调研为基础,根据明年上半年行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十三五”对该行业的规划,探索出台专门针对商务服务业的扶持政策的可行性。

(三)发展“一基地四中心”,推动黄金珠宝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明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将水贝打造成“一基地四中心”(珠宝总部基地和珠宝商贸中心、珠宝品牌营运中心、珠宝人才中心、珠宝设计中心)这一任务目标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珠宝产业竞争力,保持产业优势和行业引领地位。

一是推动以钻石毛坯交易为主的XX市珠宝玉石原材料综合服务平台正式运营,抢占市场先机,与以成品钻交易为主的上海钻交所形成互补,将深圳打造成国际钻石毛坯集散中心。

二是深化珠宝指数运用,加强指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推动黄金和镶嵌钻石周指数;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指数的熟知度和使用率。

三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企业品牌化发展。推动企业通过改制或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宣传,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在武汉举办深圳珠宝区域品牌巡展;组织珠宝企业参加巴塞尔、香港、北京等专业展会。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研发设计发展。联合行业中介组织及专业机构,搭建设计师沟通交流和仲裁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设计研发的资金扶持力度;举办珠宝设计师作品联展,鼓励独立设计师举办个人作品展。

五是推动行业标准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以珠宝指数建设为契机,加强企业信息化培训,推动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推动行业标准化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六是鼓励企业引进和创新珠宝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工坊”、“景观工厂”、“高级定制”等形态的高端制造环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四)创新发展都市旅游,打造旅游经济新高点。

为推动旅游产业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我国将20**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作为拥有中国目前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的XX区,20**年我们将着力吸引更多出入境游客在罗湖旅游消费。

一是探索成立针对境内外到深圳旅游游客的服务机构,行使咨询、救助、补证等工作职能;探索推动辖区旅行社、酒店吸引境内外游客来罗湖住宿和出入境的便利措施。

二是利用旅游产业优势,积极打造旅游电商聚集区,与辖区旅游企业共同研究探索建设旅游电商集聚方案;加强城区wifi体系建设,为传统商圈应用o2o提供信息支撑;广泛发动辖区旅游企业加入“礼享罗湖”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发挥其吃、住、娱,游、购一站式服务指引作用,吸引更多本地区潜在消费群体与来深游客在罗湖消费。

三是利用XX区黄金珠宝产业优势,探索开放水贝黄金珠宝生产加工流水线作为游客观光点,打造罗湖体验之旅。

(五)积极探索外资审批改革,全力推动审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我区的外资审批工作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明年我局还将本着“专注审批,但不只是审批”的服务理念,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更精细的外延服务,助力招商引资,亲商稳商。

一是积极探索外资审批改革,力争走在全市前列。结合市监部门推出的商事登记改革,在外资审批中,结合外资企业认缴注册资金、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期限等的放开,对企业新设立、延长经营期限、部分变更等,探索在法律框架下的改革,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二是为企业提供更多延伸服务,以服务为企业增值。在不违反原则和规定的前提下,力争最短时间内审批完毕,并协调相关部门,为投资者尽早取得开展正常经营的全部手续和批文,节约其租金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以延伸服务促企业增值。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挖掘企业增资潜力。密切关注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倾听企业诉求,跟踪合同外资落地,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鼓励其增资扩大经营,对于有增资意向的企业,了解其增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落实其投资意向,并着力减少减资。

四是进行投资者跟踪服务。对一些符合我区产业政策、投资金额较大的项目,在审批完毕后,加强项目后续落地、经营的关注和走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服务,实现引得来项目,留得住企业。

五是加强利用外资数据整理、分析和报送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潜在引资点,并为全区招商、统计等提供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六)创新对口帮扶工作,实现帮扶工作的新转变。

一是创新模式对口帮扶七星关区。按照“优势互补、智力帮扶”,借助我局聘请的专家团队和专业机构,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结合七星关区丰富资源及罗湖、深圳发达的市场机制,对七星关区相关产业把脉问诊,整合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多种方式开拓深圳乃至全国市场,重点推广七星关区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通过这种创新的模式,持续提升七星关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对口帮扶中“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

二是按要求做好“双到”工作的各个项目。按照省市区扶贫工作方案和各项考核指标要求,做好“双到”工作的各个项目,通过进一步抓好学习培训工作,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达到脱贫目标。

三是做好20**年对口帮扶工作中的项目遴选工作。配合被帮扶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生项目,真正将我区的帮扶资金用于实处,最大化的让贫困人口受益。落实我区和被帮扶地区领导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配合区相关部门做好党政干部等专业人才的交流培训工作。同时,积极调动市场资源,发动企业参与行业帮扶,实现多方共赢。

区经济促进局经济发展工作计划二

20**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常态: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环境欠佳,企业技改投入乏力,用地空间遇到瓶颈,招商难度加大;税收体制调整、总量减少,政府融资规模受到控制;房地产开发力度减弱;低水平规模农业造成土地主导权逐步流失;社会事业发展速度仍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求;安全环保现实状况与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紧抓沿海开发、陆海统筹发展等迭加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县会议精神,围绕习总书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新要求,继续按照镇党委“一年起步,两年突破,三年见效”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加工区、库区、镇区”建设,努力实现“园区发展见速度、镇区建设见形象、项目运行见效益、民生工程见成绩、作风建设见转变”的工作目标,不断彰显“三区并进”成效,全面开创全镇改革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新批注册外资及外资到账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以上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三大方面工作:

一、把握区域发展新机遇,彰显循环发展新理念

结合全镇实际,科学规划引领,把握产业增长机遇,抓实载体建设,打造循环经济新特色,促进区域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转变发展理念。我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工业基础薄弱,要实现新突破,全镇上下必须深入转变发展理念,摒弃仅仅关注经济效率与增长速度的线性发展观,由侧重发展工业向三大产业齐头并进转变,更加关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环路发展方式,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最大的财富。壮大循环农业,通过引进深加工企业,化解面源污染问题。拓展再生资源加工业,努力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推动生态旅游休闲业,以水库建设为抓手,将东凌库区打造成以“美丽、休闲”为主题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规划引领先行。面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规划先行是找准增长点的最佳途径,以此引领方向,抢得先机,进行三大产业规划研究。邀请省级专业机构编制《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集聚区规划》,创建省级集聚区。委托国家旅游研究院编制《南黄海东凌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力争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课题进行研究、策划和试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大豫镇)总规修编,衔接好与加工区、库区、镇区上下游产业链的循环关系,与省、市、县产业发展导向关联关系,并形成合理的共生关系。

二、适应宏观形势新常态,凸现三区建设新成效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清新常态,分析新常态下带来的新问题,紧扣发展重点,凸现三区建设的新成效。

(一)经济发展展现新作为

一是突出载体优势抓项目。突出加工区载体优势。抓好“圈区管理”验收,推进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城市矿产”项目。实行立体化多维度招商,全年力争新落户项目不少于3个,正常运行的企业不少于2个。进一步推进废钢配送、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青少年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等项目。突出库区载体优势。根据系统的项目策划,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不同功能区块,引进新的投融资模式,实现基础设施投入与项目建设的突破。继续紧盯和跟踪服务有关重大项目,力争年内正式签约并实现项目落户。突出工业集中区载体优势。确保20**年工业集中区内招商项目全覆盖,同时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绿化、排水等配套工作,做优、做强、做美工业集中区。

二是发挥产业优势抓招商。发挥再生资源的产业优势,招引进口废七类拆解和再生资源熔炼项目;发挥库区东凌湖生态优势,招引旅游业及其融合产业项目;发挥规模种养殖业的现有基础优势,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发展循环农渔业;盘活现有的风电项目资源,扩大风电装机容量。推行引进人才带项目的招商方法,调整招商格局,整合人脉、资源优势,扎实抓好一产招商、建筑业及房产项目招商和文化产业招商工作。

三是服务现有企业强发展。对全镇企业登记造册,做到重点企业重点服务、规模企业正常服务、企业需要即时服务。抓好如东高辉、江苏顺加福等企业的培育,力争应税销售超亿元;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现实困难;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发挥企业家协会的积极作用,正常组织活动,搭建企业家交流、取长补短、抱团凝聚发展的平台。

(二)农业农村打造新特色

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做好农业增效、产业化的文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推广西兰花、榨菜等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品种,控制产品效益低的品种,不断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层次;重视现有千亩种养设施农业园区的规划,提高园区标准;对各村可流转土地资源进行摸排,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调整农业结构。以土地确权工作为基础,规范土地适度流转。建立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面启动土地确权工作。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制定出台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提高土地流转质量。以项目农业为依托,创新经营模式。加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发展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江苏恩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试点,带动周边群众积极探索“微农庄”经营管理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引进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网店”等对外进行销售,促进农业增值增效,用先进理念经营现代农业。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平台,打造特色基地。以省“菜篮子”工程项目在我镇实施为契机,加快1万亩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农业占比,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创建农产品“三品”品牌,叫响大豫蔬菜基地品牌。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根本,打造民生工程。计划修建硬质农路18公里、农桥14座。将全镇三、四级河道上纳入规划的389座坝埂全部拆除建涵,确保河道水系畅通。逐步实施规模养殖户蓄粪池建设,并建设相关配套工程,有效整治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改善镇村环境面貌。做好420亩生态片林、1610亩苗圃式绿化、300亩果园经济林的建设工作。以提高村营收入为目标,加强村级管理。多渠道挖掘潜力,提升村级三资管理质量,提高村级积累和村营收入。多途径筹措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各级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美丽新大豫增光添彩。

(三)村镇建设树立新思维

积极转变观念,拓展思维,着眼全局,牢固树立经营城镇发展思维方式,主动谋划、主动沟通、主动作为,确保镇区面貌有新变化。加快推进金地来公寓项目,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加大城镇开发招商力度,启动富华路西侧二期开发建设,积极谋划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效益;投入400多万元启动市民健身广场工程建设,年内完成基础性工程。推进顺通路东延、富华路和迎宾路北延工程建设,年内形成西北镇区的道路框架。

(四)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

进一步依托项目支撑,工程化推进,在更高台阶上推进全镇社会事业快步迈进。实施教育优质发展提升工程。实施全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全镇“一所初中,三所小学”的布局格式。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海滨幼儿园丁店分部、加固兵房初中学生宿舍楼。迎接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验收,加强公办幼儿园管理。实施省级卫生镇创建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卫生镇,启动镇区污水处理、市场管理、环境整治等全方位达标改造工作,加强村级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健康体检、适龄妇女孕前体检参与度,进一步推进卫生改厕,全年力争改厕4000座。积极迎接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创建验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工程。不断提高全镇群众文化体育素质,扩大农家书屋利用率,多形式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推进全民体育活动,组织召开第三届镇农民运动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进规模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进一步移风易俗,推进殡葬改革,倡导党员干部带头文明祭扫。实施社会保障覆盖巩固工程。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与征缴工作,提高农村居民以及企业职工保障程度,提升医疗保障覆盖程度,推广新农合补助大病商业保险模式。落实各类计生扶持奖励政策,推行独生子女家庭政策性保险。发挥红十字、慈善和镇“爱心教育基金”救助作用。进一步重视养老工作,实施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各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更加关心残疾人工作。

(五)安全环保推出新措施

宣传贯彻新法规。今年将重点组织各村(居)、企业相关负责人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和新《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安全环保管理网络,达到安全环保管理纵深化、全覆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安全执法检查方案开展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排查,督促村(居)、企业整改落实到位。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责任,进一步整合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严把行政审批关口。规范环保窗口办事流程,严把项目环评的审核准入关。做好剩余30家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确保实现县政府提出的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全达标的要求。

(六)社会治理找准新抓手

加强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窗口服务规范性建设,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法律渠道。继续加大对村级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培育力度,力争20**年全镇村居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率100%。着力推进技防建设。将以九龙村、丁家店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地推进“技防村”建设。全力创建“现代技防镇”,确保通过验收。积极推进省级综治系统平台建设。确定网格信息员人选,做到基层矛盾纠纷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解决。进一步完善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村级法律顾问配备率100%,打造“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七)财政工作探索新机制

强化财源拓展。完善和优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着力培植壮大可持续财源,拓展东凌库区和再生资源加工区新兴财源。完善财税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国税、地税和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税源监控,努力增加收入,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强化财政管理。制定增收节支措施,大力压缩行政性支出。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招标方式,完善政府资产管理工作,努力化解镇村债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保障能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强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减轻本级财政压力。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增强区域抗风险能力,研究运用公私合作模式(ppp)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三、提升作风建设新水平,落实依法治国新要求

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将依法行政贯彻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决策前广泛征求意见、风险评估等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切实贯彻“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努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加快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切实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重点推进行政审批、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安全环境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注重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全力支持人大代表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将强化落实贯彻始终。一方面强化条线合作。建立健全政府推进落实的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解决自扫门前雪、相互不协调等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强化主动担当。对定下来的事情立说立行,对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每个环节,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坚决整治“推拖慢、慵懒散”现象,进一步营造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工作氛围。

将廉洁从政贯彻始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两个责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反对“四*”常态化、长效化。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政府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专项资金使用等领域监管力度,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因此我们将继续围绕临港区“三年翻一番,五年大提升”的奋斗目标,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调度分析,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业的良好运行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前提保障。明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动态监测分析,搞好企业调研,切实加强对全区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关注力度,及时、全面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核心问题,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调度好春节假期、迎峰度夏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要素供应,认真落实好市、区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的相关政策,配合企业做好市场开拓和调研,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增加企业订单,争取全区各项经济指标较快增长。

(二)狠抓项目进度,确保重点项目投资高效完成。经过精心筛选,目前已储备了威能高速动力永磁同步电机、三角全钢载重子午胎、威高医疗器械产业园、滨河湿地改造工程、棚户区改造等总投资达到174亿元的23个20**市级重点项目,和三角华茂二期、威达集团机器人改造、金威化学阻燃剂等24个企业膨胀项目。对这些项目,我们将在严格落实分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的定期调度、服务和推动,逐个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期”,确保当年“开工一批、完工一批、投产一批”,争取圆满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膨胀考核任务,力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三)完善政策扶持,推动全区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全面梳理全区“3+3”产业的发展需求,对我区重点扶持的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制定“一产一策”,通过发挥增值税转型、技改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按照“抓大扶小,梯次推进”的思路,充分依托临港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鼓励小微企业入驻孵化,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工业110”的服务功能,不断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对大型企业结合区财政能力,因企制宜,积极推行“一企一策”,促进“中小型企业上规模,大型企业上层次”,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明年完成小升规企业9家。同时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加强经济趋势研判,借助中韩、中澳自贸区、中欧城镇化伙伴合作关系等重要机遇,加强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着重从蓝黄两区、基础设施、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完善项目基本要件,全力抓好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的储备工作,力争突破6000万元。

(四)开展产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目前重点支柱产业仍然没有形成高效的产业链条,也无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因此将力足临港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紧紧围绕新材料及制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文体休闲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招商,有针对性的引进实施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配套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进一步增粗拉长产业链条。同时抓好蓝星视窗玻璃、威达船舶脱硫脱硝等10个在谈项目的跟踪,争取早日签约落地。

(五)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临港区省级高端装备产业园区的带头示范效应,加大对轮胎设计与制造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威达夹具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50余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的管理调度,争取更多创新资源进驻我区,全面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的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抓好对海创模具复式模内成型技术、环翠楼红参模压高丽红参、晨源树枝状聚合物等创新项目的培育和关注力度,继续做好20**年省、市级企业工程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的申报工作,再争取获批一批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六)实施双线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在加快六大专业性市场建设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线上、线下”双向发展战略。线上通过实施“电商换市”战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模式争取市场份额,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和电商园区培育方面的新突破。线下深入开展服务业项目宣传促销工作,重点围绕东元汽博城、金开利五金城、钓具之都·博览城等项目的宣传促销活动做好调研工作,鼓励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节庆促销活动,力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七)强化监管职能,继续保持全区安全生产形式稳定。进一步加强对新《安全生产法》贯彻落实。加强各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争取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全区安全生产会议和1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确保一般隐患整改率98%以上。认真推进小微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确保60个小微企业获得三级标准。全年培训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人数不少于60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培训一般行业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50人次,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健康稳定。

篇8:企业发展促进局

对此, 元月初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宋为民组织河北、哈尔滨等同类生产企业负责人一行赴山西考察并了解详细情况。

清徐县距离太原市区约35公里, 是省城的南大门, 近年来, 由于承接了市区部分污染企业转移的重担, 再加上原有的焦化、化工等产业的较高排放, 空气污染指数一直高于周边县区。

2011年3月底, 工信部下发了134号“关于《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通知”, 目的就是大力促进铸造用生铁行业健康发展, 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 防止落后炼铁产能变相逃避淘汰, 对现有专业生产铸造用生铁的企业按标准进行认定。认定规范条件中从产品用途和质量、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工艺和装备等方面未达到条件的企业, 应按期淘汰落后的炼铁设备。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要以满足铸造行业需求为原则, 加快结构调整, 将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相结合, 不断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2014年伊始, 环保部发布通报,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 (区、市) 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环保部的通报显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及重庆市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情况, 其中, 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 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确定了下降20%的目标, 广东、重庆确定了下降15%的目标, 内蒙古确定了下降10%的目标。河南、陕西、青海、新疆下降15%;甘肃、湖北下降12%;四川、辽宁、吉林、湖南、安徽、宁夏下降10%;广西、福建、江西、贵州、黑龙江下降5%;海南、西藏、云南没做出下降的要求, 只是要求其持续改善。

一、铸铁散热器的发展历史

铸铁散热器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工业与民用采暖产品, 也是最早引入我国使用和生产的散热器。铸铁散热器最早在一些外资洋行、租界、教堂等公共建筑和住宅中使用, 上世纪40年代以前, 铸铁散热器还一直是高档建筑物内使用的奢侈品。而我国开始生产铸铁散热器是在上世纪30年代, 尤其是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几十年来一直独占采暖领域。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 由于钢制散热器的引进和发展, 最终打破了铸铁散热器“一统九洲”的采暖局面。由于铸铁散热器的独特优点:安全、耐用、适应于各种水质, 因此建设部提出“钢铁并存”的发展原则。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 新型散热器发展迅速, 其产品结构、材质、类型、形式、功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各种材质、颜色、款式、品牌的新型散热器, 琳琅满目, 品种繁多。从祖辈用了几十年的“老铸铁”一下子变成了美观优雅的装饰品, 人们不再为暖气加罩, 暖气也变得时尚、个性与家庭装饰、装修风格一致。

2006年5月1日国家标准《铸铁采暖散热器》实施。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659号公告, 公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内腔无粘砂灰铸铁散热器, 要求该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能够提高采暖系统的循环水水质, 满足采暖计量要求, 实现产品的轻型化和精品化;同时, 在公告中也明确限制和禁止使用内腔粘砂和灰铸铁长翼型散热器。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十二五”和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促进铸铁散热器企业在低碳、节能和多元化供暖方式形势下的应对, 增强铸铁散热器企业的发展信心,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正确引导铸铁散热器的绿色生产、低碳发展以及科学宣传铸铁散热器优点, 采暖散热器委员会积极组织行业专家深入企业调研, 并联合业内优秀企业共同编制了《铸铁散热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中明确了基本目标和思路, 要求正确的认识铸铁散热器的特点, 与时俱进, 改善生产条件, 做到节能减排, 生产节能新产品;同时要推广新工艺, 淘汰老旧产品, 优化产品类型, 调整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根据产品定位市场, 发展内腔无奈无砂精品铸铁散热器, 使之更好地应用满足当前的建筑市场需求。

二、铸铁散热器的现状

当前, 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多集中在河北冀州、山西清徐、辽宁葫芦岛、哈尔滨尚志, 90%以上的生产企业为股份或民营企业, 多数企业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粉尘、烟气大、排放不达标;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原始;生产设备落后, 安全隐患多;车间布置、工艺流程零乱, 机械化程度低、防护措施不达标;车间管理和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等问题。

三、铸铁散热器的特点决定了存在的必然性

上世纪几十年的时间里, 铸铁散热器几乎垄断了我国的采暖市场, 许多优点是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开发, 新时期供暖技术的发展以及采暖方式的多元化,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居家装修要求的提高, 传统老式铸铁散热器在市场比例中明显下降:其铸铁散热器的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58%, 到2005年的55%、2006年的53%, 到目前的20%左右。一方面铸铁散热器企业缺少市场宣传, 设计院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们多认为铸铁散热器淘汰了, 在媒体上很少看到或听到铸铁散热器的“声音”和图片, 更不知精品铸铁散热器为何物;另一方面, 由于环保的严格要求, 以及铸铁散热器原材料价格大涨和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 一批创新弱、拓展能力差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铸铁散热器总供应量在减少。尤其铸铁散热器的圆翼、长翼、813型等老型号被淘汰禁止使用后, 新型、高品质的无砂精品铸铁散热器仍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对于铸铁散热器的在发达国家的使用, 有的人很热衷于谈论已不使用铸铁散热器, 其意味铸铁散热器是落后淘汰产品。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发达国家使用铸铁散热器但不再生产铸铁散热器, 而是因为生产成本和环保要求较严, 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进口。铸铁散热器在欧洲市场价格很贵, 以至成为一种奢侈品, 因而大量的减少了使用量。

四、铸铁散热器企业的谋局发展之路

1. 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机械化生产铸铁散热器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大建设任务中, 经济建设是根本, 政治建设是保障, 文化建设是灵魂, 社会建设是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提出的新概念,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自觉加强节约资源环保,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这两年, 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在年会和常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 就明确提出:“企业要增加环保投入, 改进工艺流程, 降低污染排放, 坚持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发展道路, 树立绿色发展意识, 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重视和企业清洁生产意识的提高, 铸铁散热器企业应认真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 以及消防、节能、环保和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范, 积极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和生产效率, 从而解决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 按照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要求, 进行升级改造, 优化车间生产工艺设计和科学合理的布局, 引进现代铸造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 提高铸铁散热器生产制造水平, 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的新型现代化企业。

2. 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由于铸铁散热器原材料的成本大幅度地提升, 铸铁散热器的低价优势已不突显。面对供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铸铁散热器企业面对新时期的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的新形势严要求, 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如何与时俱进, 绿色生产和发展, 是摆在铸铁散热器企业面前的新的发展课题。

近几年铸铁散热器不断创新发展, 淘汰老旧产品, 优化新产品, 比较突出的就是一大批新型铸铁散热器新产品, 其产品以外形美观、热效率好、承压高、内腔采用无粘砂工艺已被广大用户接受。尤其是这些新产品外表面喷砂或抛光处理、喷塑工艺等改变了外观。通过创新, 内腔无粘砂精品铸铁散热器被消费者认识、认可。

3. 转变观念提高现代化企业发展意识

绿色生产, 低碳发展, 增强铸铁散热器的竞争力, 同时, 企业决策者也要转变观念, 提高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意识。目前, 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部分决策者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模式陈旧, 习惯于老传统、老办法, 致使铸铁散热器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不快。首先是企业没有及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等, 缺少创新和拓展精神。其次, 墨守成规, 力求稳定, 怕担风险的思想。铸铁散热器企业决策者思想观念与钢制、压铸铝等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发展意识有一定差距, 铸铁生产企业的决策者创新开拓意识较弱, 接受现代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不强;不能及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调整与更新, 缺乏抓住机遇, 争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缺乏敢想、敢干, 勇于创新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再次, 习惯于小农意识, 缺乏宣传和参与活动的沟通意识。铸铁散热器企业的决策者一方面说被社会所遗忘, 另一方面不积极参与行业的各项活动, 宣传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 铸铁散热器企业必须要浴火重生, 抓住发展机遇。首先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问题, 特别是决策者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其决策者多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因循守旧, 创新不足, 以及家族管理方式, 致使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缓慢。在新形势下, 企业领导层要认识到企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关系, 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主动加强企业的工业化建设。紧紧围绕企业的“更新”、“改造”、“机械化自动化”、“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等根本问题, 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行为迎接企业的改造升级的挑战,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 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新观念, 强化竞争意识、互惠互利意识、宣传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充分尊重科学、合理的利用人才, 树立社会形象和提升消费者对铸铁散热器的认知, 给力全行业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提振信心, 危中寻机、拓宽市场、谋求新的发展。

4. 铸铁散热器的发展研究

在当前形势严俊的情况下, 铸铁散热器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大力宣传铸铁散热器的自身优势, 在技术与营销手段上有所创新, 扩大铸铁散热器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全力宣传精品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 展示铸铁散热器精品, 扩大消费者对铸铁散热器的认知和使用;另一方面积极加速新颖装饰性、轻薄型精品铸铁散热器的发展。

目前,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的采暖散热器,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一方面要提升节能环保意识,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践行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 降低由落后生产工艺产生的能耗, 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另一方面, 引导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树立绿色发展意识, 在结构上优化铸铁散热器的性能, 并依托铸铁铸造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 突显当前消费者人性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与艺术美感以及时尚造型, 深层次的研制新颖装饰性轻薄型精品铸铁散热器。

上一篇:flexe组网技术下一篇:人事行政部经理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