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2022-11-16

第一篇: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工会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工会是工会组织的主体,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与纽带,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推进和谐企业的构建,既是企业的要求、职工的期盼,也工会工作的重任。面对新的形势,我厂工会工作将按照党委“打造新形象、提升软实力、实现新业绩”的要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切实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工会组织。

一、抓住“三个围绕”,把握工作关键点

一是围绕中心促发展。从我厂点多线长面广,任务繁重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围绕发展这一要务的落脚点放在促进生产优质高效完成上。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企业的发展才有保证,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当前,围绕中心促发展,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使职工理解在发展机遇面前,要最大限度地完成油气当量162万吨生产任务,围绕我厂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等重点,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围绕和谐抓关爱。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使广大职工时刻感受企业的关爱。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工帮扶体系,坚持做到在内涵上深化,在外延上拓展,使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坚持把节日送温暖与日常送关爱相结合,把关心弱势群体与关爱先进人物、慰问一线职工相结合,把物质救助与精神疏导和解决现实困难相结合,把系列特色活动建设成制度化、常态化和全覆盖

的职工帮扶关爱体系,使困难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三是围绕队伍抓素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职工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既是我厂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要让每一名职工都明白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竞争的大潮中屹立潮头。要千方百计地帮助职工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组织各种技术比赛,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等,把提升素质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做到“三个基层”,找准工作落脚点,

工会是群众组织,基层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工会只有坚持 “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根深叶茂,花繁果实。一是要深入基层。切实把工会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带着对职工的深厚感情,真正沉到职工中去,关心职工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工会工作扎根于基层和职工群众体察民情,二是要服务基层。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更多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提高动员职工、服务职工的实际成效,倾听基层声音,了解基层意愿,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以基层需求为依据合理安排工会工作。三是要会做基层工作。既要科学决策,又要让决策为群众所理解所拥护;既要为群众谋取根本利益,又要照顾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又要反对盲目迁就和无所作为,以工会组织的温暖,工会干部的真诚,去感染职工、教育职工、凝聚职工,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

三、强化“三种意识”,探索工作新亮点,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就必须加强学习。要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工会常规工作进行讲解,通过培训丰富业务知识,坚持将工作常做常新,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强化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意识。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工会工作来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适应的过程,过去老一套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了,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围绕我厂发展,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作为工会创新工作的重点,在改变思路的同时,在工作内容上和形式上向多样化转变。定期开展练功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通过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职工群众将工会称为“家”,我们也在深化工会“建家”活动,因此切实担负好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职责至关重要,这个家庭的氛围如何,完全取决于工会的服务质量。工会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想、多做,敢想、敢做,切实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总之,在新的发展时期,工会只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凝聚职工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二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经验做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中小企业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浙江省政府着力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信息。积极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评价认定了

2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建立了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启动“三年万家”微小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培育1万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同时,与金融机构建立“千家成长万家培育”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业绩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有效地促进了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二、探索多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机制创新。积极开展“抱团担保”,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组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在全省筛选出一批优质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推荐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并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再由中心统一向开发银行统一申请贷款。在风险控制方面,由中心与担保机构共同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开展“银保合作”,搭建银保合作平台,着力解决银保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和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同时,建立担保行业资信评级制度,开展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工作。推进“互助型担保”,实现互助型与商业型担保机构共同发展。

三、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建立鼓励银行放贷的激励机制。浙江省于2005年开始实行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由省和市、县财政按1比1配套出资,设立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微小企业贷款的,进行一定比例资金补助。由于实施了鼓励措施,银行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热情明显提高,微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微小企业创业发展。

四、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机构,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建立全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项目库,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入直接融资项目库,通过资金支持、培训辅导、信息服务等扶持措施,加大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培育力度。成立中小企业上市联合培育机构,联合深交所成立“浙江中小版上市企业联合培育中心”,建立了由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中介机构等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的浙江资本市场综合培育体系,为中小企业上市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五、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加快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基本方向,加大政策支持,加强风险防范,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经营状况显著改善。到2006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贷款余额为2766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96.6亿元,占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1.8%。推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优质民营资本入股,建立地方财政、企业法人、外资金融机构、自然人多元投入的股权结构。通过深化地方商业银行改革,这些中小商业银行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为中小企业,加快了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融资服务。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中小企业的成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总结这几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政策制定上,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差别,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在公共财政的运用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重点扶持目标,致力于“平台”建设,从支持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转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乘数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进融资服务方法创新。近年来,浙江在充分尊重和保障金融企业经营自主权,遵守现代金融规则的前提下,积极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重点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推进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银企对接、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创新推进力度,满足中小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了金融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是在确保金融秩序稳定的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在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重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在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活动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信用担保、典当、风险投资和地方性金

第三篇: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艺术团

管理规定(试行)

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艺术团(以下简称艺术团)是在中心党委、中心工会的领导下,由具备艺术专长的教师指导,并由中心各类有艺术特长和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员工组成。策划组织各类艺术文化活动,活跃中心氛围、丰富广大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致力于中心广大职工的艺术团体。

为了维护艺术团的正常教学、工作秩序,保障艺术团的训练、演出效果,引导艺术团团员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一、团员资格

第一条 凡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职工,身体健康,要求进步,热爱艺术(具有一定文艺基础和艺术特长者优先),均可申请参加艺术团。

第二条 职工在取得团员资格后可参加由艺术团组织的各类训练、教学、比赛、演出等活动,同时必须履行艺术团团员的责任和义务,艺术团成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心和艺术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条 艺术团团员不允许擅自退团,如遇特殊情况确需退团者,必须递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退团。

二、日常教学及训练

第四条 聘请专业艺术教师指导艺术团日常教学和训练。艺术团团员要按时参加日常教学、训练及演出、比赛活动。

第五条 艺术团各团训练时间原则上安排在业余时间,具体时间由各团负责人与团员协商确定;训练地点设在中心三楼。

第六条 如遇临时演出、比赛任务需进行突击训练,则训练时间根据演出要求由各团负责人具体安排。

三、演出、比赛及其它社会活动

第七条 艺术团团员要积极参加由中心组织或选派的演出、比赛等活动,配合艺术团工作,团结协作,发扬拼搏精神,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活动期间要服从相关部门的管理,遵守相关规定。

第八条 重大演出、比赛活动如与工作发生冲突,艺术团须向中心工会反映,由工会与相关领导协商解决。

第九条 对在演出、比赛等活动中为中心争得荣誉的团员,艺术团将依照相关制度进行表彰。

第十条 对在演出、比赛等活动中有损中心声誉及集体形象的团员,将视其情节进行警告;情节严重者,开除艺术团团籍并进行相应的处分。

第十一条 艺术团团员不得擅自以艺术团名义参加对外演出和比赛,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四、考勤 第十二条 艺术团团员日常学习及训练、演出、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勤、旷课;不允许排练时接电话、会亲友、擅自离开排练场地;因事因病必须向艺术团负责人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不允许补假、代请假。

第十三条 无故迟到三次记旷课一节;无故迟到三十分钟以上记旷课一节;累计旷课三节在中心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十四条 合唱团、舞蹈团、模特队、分别由相关负责人负责记录考勤,并于每月末报中心工会。

第十五条 考勤结果作为艺术团评比表彰参考依据。

五、设备及场所管理

第十六条 艺术团训练场所及相关训练器材、用具均属公有财产,为艺术团团员专用,任何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如有非法损坏及偷盗行为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 艺术团的各种训练器材、用具由行政事务部专人负责管理,艺术团团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使用。

第十八条 各种训练器材、用具原则上不允许外借,如遇特殊情况,可向艺术团负责人提出申请,同意后方可外借。

第十九条 任何人不得损坏公有训练场所及各种训练器材、用具,如有人为损坏或丢失情况,视情况照价赔偿。

第四篇:清远市工商局关于该市服务促进外资企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

清远市工商局关于该市服务促进外资企业

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

清远市,作为全国连续5年经济稳定增长的十大城市之一,以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受到国外投资企业的广泛关注,有不少外资企业进驻到这片投资“热土”,其发展呈现出逐年稳步攀升的良好势头。为更好地推进该市外资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清远市工商局立足职能,积极作为,并探索调研当前外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发现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设立的外资企业就有1014家,注册资本50.4亿美元,外方认缴额41.7亿美元,从业人员接近12万人。不断引进投资项目,投资总额高达77.6亿美元。近五年来,我市共引进了外资项目394个,合同外资金额26.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56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24%和2.2倍。从几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投资发展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约有230家;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有54户;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等现代农业有56户。并逐步形成旅游、电子、水泥、陶瓷、建材等优势产业圈,建立起良好口碑的企业品牌。

二、存在问题

(一)引资区域相对失衡。近几年来,我市开展的境外招商多数以港澳台地区为主,据统计,我市设立的1014家外资企业当中,港澳台资就有611家,占了外资企业总数的82.2%,引资区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比较突出。

(二)投资实力有待增强。据统计,我市1014家外资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外资企业有397家;100万以上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型外资企业有333家,500万美元以上1000万美元以下的大型外资企业仅有138家;投资千万美元及以上的外资龙头企业仅有146家。中小型外资企业的比例就超七成,由此可见,我市外资投资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产业层次相对不高。虽然该市在发展新兴产业上有所突破,但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具体表现为:投资领域仍较集中在旅游业、传统加工服务业和农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薄弱,高新技术领域比重偏低,整体产业层次不高,新型跨国企业购并、资产重组、项目及证券融资等基本没有。

(四)前期起步影响因素较多。一是企业设立程序较多。企业设立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手续繁琐,条框设定较多,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审批、工程验收周期较长,收费项目较多。二是筹建企业没有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欠缺充分考察和科学论证,最终有可能因资金、土地、市场等利害要素,而导致项目不能顺利开展实施,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市

引进外资的规模及积极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境外招商范围。一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除了继续巩固港澳台的传统市场外,把招商触角延伸至欧美地区,以及毗邻颇俱发展潜力的东南亚地区,提高对外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建议省政府及省局进一步出台更多的优惠服务扶持政策,合法合理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的准入门槛,放宽投资项目的设限条件,大力开辟招商引资的绿色快车道。三是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大力优化该市促进外资企业发展的服务配套措施。从而吸引更多国家的客商落户清远,逐步开拓该市外资企业的引资地域版图,实现该市的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多元化,促使经济结构均衡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一是借助省市各级政府组织的大型高层招商活动,加强对发达国家地区、跨国大型公司集团、龙头巨资企业的招商推介,更多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欧美地区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优秀企业“走进来”。二是大力配合省市政府谋求开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例如创建试验示范区等,鼓励企业发展带动更多的优质引资项目落户清远。三是建议进一步创造条件,例如以产业园区强势引资等方式,引进境外科研组织和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企业或分支机构,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等。

(三)进一步开发各类优势产业。一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拓宽外资利用的领域,例如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广告、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二是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坚持主导产业和园区招商模式,加强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拓有市场前景的外资投建项目,使产业区域布局趋向科学合理。三是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并鼓励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所及外国投资者组建有实力的研发团队,以先进技术及按国际行业标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四是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组建一批大型农产品和农资购销流通企业集团,实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增强企业、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

(四)进一步做好企业发展扶持服务。一是建议加强政府加强支持引导,加快完善各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确立、完善多部门“一站式” 联合审批,并形成相应制度和审批系统。二是建议合法、合理地引入筹建企业,对筹建企业建立相应的筹建保障及市场引退等维稳机制。协助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分析、风险投资评估等,提出专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助企业从资金注入,土地购臵,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资质验收到许可证发放的顺利进行,平稳过渡到正常经营;若企业在筹建期内未开展筹建活动,或资金不能到位,土地购臵不成功,厂房未建设、项目未

能审批等情况,要做好其市场引退工作,例如合理劝退、指导引退、吊销清退等市场退出行为,从而减轻企业在筹建期间潜在的经济风险及正确规避部门登记管理的行政风险。三是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建议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的专门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为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逐步成长起来、健康较快地发展。

(本文由清远市工商局黄金钻、郑川供稿)

第五篇:服务基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叶集农村合作银行基层金融服务工作二三事

“重重别墅重重楼,程控电话连九州,家家小康户户富,城里有的这里有。”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代表,叶集区的发展只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叶集区的发展,就是信用社扶持乡镇企业的崛起发展、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例子。“臭水沟,烂泥塘,几条洪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天灾人祸年年有,村破家穷常挨饿”。目前该村的经济发展事实,见证了今夕巨变。叶集区尤桥村民陈启莲说:“我家开办的木材加工生产,长期处在规模上不去,生产加工成本高的经营状态下,现在好了,我们求助信用社,信用社扶持了我们的生产,解决了我们资金瓶颈上的难题,现在经营规模上去了,收入更是连年翻番,以前非常羡慕城里人,可是我们现在比城里人都幸福,他们又特别羡慕我们”。

从“吃不饱”到“万元户”叶集区孙岗乡清水村四组的陈为民如今已经73岁了。陈为民告诉我,在他14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和弟弟在公社里,集体一起干,一起吃大锅饭。那时日子太苦啦,根本就吃不饱。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每户人口多少分摊土地到每家每户。当时,陈为民已经成婚,一家六口人分得了8亩地。更让陈为民高兴的是,现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而且按照耕地面积给种粮农民补贴。陈为民感慨地说:“现在6亩地种的粮食不但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能够

拿到市场去卖,有时候一年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国家的补贴惠农资金全部都在信用社领取,随到随取,方便快捷,现在到信用社办事服务态度更好了,办事速度更快了,工作效率更高了,咱乡下人也能享受了专业银行的服务”。这是陈为民在叶集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行办理业务的简单评价。

从“高利贷”到无抵押低息贷款,一直以来,叶集区信用合作社的工作重心朝向农村小额贷款。实施农民小额贷款后,每个工作日一大早,信用社门口就有前来贷款、还贷的农民。据社主任介绍,虽然农民的基本收入有了保障,但是遇到大事或急事需要用钱的情况,也曾经使很多农民束手无策。在信用社大厅里遇见杨光亮,杨光亮是孙岗乡孙岗村地道的农民。他说:“年前,大儿子考上省级重点大学,但是为了至少5000元的学费、生活费却愁煞了,万般无奈之下找到镇上放高利贷的,并找镇上亲戚做保,几经周折,但是每月却要支付200元的高额利息。就在这节骨眼上,俺儿子找到你们信用社,跟我说信用社可以办理助学贷款,可以在信用社贷款,月息只有千分之七,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踏实多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信用社所管辖乡政府领导说:“我们乡已经有近40%的农民前往信用社办理过贷款。刚开始时,大多数人贷款是去买化肥、农药,现在农业上的钱不愁了,老百姓贷款搞养殖、盖房子。只要贷款人有第二职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限额是50000元。而且按照政策,不需要抵押。” 叶集区三元乡农民吴开宝高兴的说:“在

信用社的支持下,我们因地制宜,不再像从前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而是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已经从传统种养业转向现代农业,通过信用社创业贷款的支持下,我引进良种母猪500多头,养仔猪100多头,开挖了15亩鱼塘,从事立体生态养殖。形成了规模化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项目。这得感谢信用社为咱农民服务,贷款门槛降低、手续简化、融资方便,拓宽增收渠道,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今年四月,本人在做社会调查时,走访了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工会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当时走访的目的,希望他们提出对我们农合行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给我们提出服务创新的工作思路,但在座谈访问中有几位老职工,分别讲述了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我行大力支持的事实。

“年前叶集区市容局下属绿化所经营承包的苗圃地,50余亩,投入了桂花、香樟、杜鹃、雪松、高杆冬青、小叶黄杨等一批市政常用的绿化苗木,由于租地、购苗、雇工、养护用去了大量资金,导致今后连续四年租地经费没有着落,面对已签订的合同,已上马的苗圃基地,试验区分管领导和局领导在年底时几十户群众纷纷追要租地款,由于苗木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两年多来只有投入没有收入,区分管领导同局领导找到你行信贷部,很快就给予解决了二十八万元的五年期租地费用,我们的苗圃基地在苗木生长的第五年就还清了贷款,该苗木基地生产的苗木除三分之二用于本区市容建设,还有三分之一销往到合肥阜阳等地,此

项金融支持,一方面解决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一方面解决了采购外地苗木的大量资金投入,为政府节省了经费,同时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老局长生有感触的说:如果没有信合银行的大力支持,当初的苗圃地建设遇到的资金问题将成为一个解不开的难题,租地退不回去,小苗又不能销售,是信合银行的信贷资金促进了我区的绿化工作”。

在叶集信用社各分支机构的大厅里,我们处处看到一片繁忙景象,有的办理保险业务,有的领取工资、补贴,有的缴纳医保、水电费、交通行政罚款费;有的通过ATM刷卡跨行交易手续费收入,有的前来安装POS 机。一系列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和方式,见证了信合业务60年来从“小米加步枪”,到跟随金融现代化运作的质的飞跃,叶集信合目前正在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正以新的姿态庆祝信合成立60周年并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上一篇:服务员的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房屋限时销售委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