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方法篇

2024-07-03

通信原理方法篇(共8篇)

篇1:通信原理方法篇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方法论文

关键词:通信原理;综合能力;教学改革

1绪论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物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等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1-2]。与之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通信原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信原理主要阐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等重要的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目前,通信原理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图像视频传输、移动通信、互联网、遥感和雷达等领域。

2通信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综合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以及信息论等课程的内容[4]。目前国内高校使用较为广泛的教材是樊昌信编写的《通信原理》,课程中公式和推导多,文字解释相对较少,对前修课程的综合应用要求较高;加之通信原理课程本身理论抽象、内容繁杂,导致了教师难讲,学生难懂,教学效果比较差,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很难得到保证。由于通信原理课程主要讲解经典的通信理论和方法,与现阶段通信技术的应用(例如5G通信、量子通信、物联网、卫星导航等)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前沿性的学科知识很少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在实践教学中,通信原理实验一般安排16学时,实验内容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缺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无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5]。

3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通信技术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该综合能力包括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围绕这一目标,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通信原理教学改革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3.1体系化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大多数院校通信原理的教学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在有限的48学时理论教学时间内,把樊昌信编写的通信原理13章内容讲透彻是不太现实的。考虑到通信原理的前修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以及信息论与编码等,通信原理与这些前修课程内容存在很大联系并且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叠。因此应该将通信原理与这些前修课程纳入体系化教学,统筹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考虑到信号与系统中已经讲解了确定信号的频域分析、高频电子线路中已经重点讲解了模拟信号的调幅和调频以及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中重点讲解了信道和差错控制编码,通信原理13章内容就可以精简为7章左右。因此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中,可以精简这些重叠的教学内容,只需要对这些前修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即可,不仅可以将通信原理与前修课程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而且可以节省教学学时,从而保证在有限的48学时内保质保量地讲授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提高教学质量。

3.2互联网+课堂教学,夯实学科基础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以慕课、微课为主的线上学习的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夯实学科基础。结合我校实际,采取微课+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通信原理理论教学。首先将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录制成10-15分钟的教学片断,在课堂教学之前,先让学生结合微课的教学片断预习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所学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对所学章节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讲解过程中,采用学生提问老师设问的方式加深为知识点的掌握。考虑到通信原理教学中公式推导多,概念抽象的问题,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软件仿真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内容。如图1所示为2FSK的仿真过程,通过该仿真,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晰地理解2FSK的调制过程,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3.3关注学科前沿,培养综合素质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通信原理教材主要讨论经典的通信理论和概念,与当今最新的通信技术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通信技术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教学,这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应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校还要求每一位学习通信原理的同学提交一份通信技术调研报告,可以通过网络、文献以及技术论坛的方式,查阅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沿,并将查阅的材料组织成一份技术报告;然后组织一个技术报告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通信新技术。采用问-答的互动交流方式,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创新实践教学,提升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是通信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将通信原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验证性实验阶段、综合性实验阶段和创新性实验阶段。(1)验证性实验巩固基础知识验证性实验主要对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进行实验验证,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考虑到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验箱和仿真软件为主,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对这部分的实验学时进行了压缩,一般分配4学时左右,实验箱验证在实验中心集中进行,软件仿真作为课后实验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实验箱验证实验主要有:AM调幅、数字基带信号编译码、ASK数字调制解调、PSK/DPSK调制解调。课后软件仿真实验主要有:DSB调制、FSK数字调制解调、PCM编译码和PAM调制解调。(2)综合性实验提升应用能力综合性实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利用常用的实验模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也是(3)融合学科竞赛的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验将综合运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虑到创新实验工作量相对较大,一般分配6学时+课外时间完成。创新实验题目以各类学科竞赛中通信类题目为主(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选取其中难度适中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例如:单工无线呼叫系统、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简易无线电遥控装置等)。学生在本环节是主体,教师只需要进行相关的辅导工作。每2―3名学生组成一队,每人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协作。要求每队自主完成方案论证、自主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4结语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现有通信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了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通信原理教学方法探索,主要包括:体系化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互联网+课堂教学,夯实学科基础;关注学科前沿,培养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教学,提升综合能力等四个方面。分别选择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于秋和春进行通信原理教学改革试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了明显提升,师生评价良好。

作者:李卫中 马洪华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篇2:通信原理方法篇

《数字通信原理》是高校通信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也是电子通信学科的入门课,在通信类、电子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的教学直接影响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这门课综合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电类基础课以及高等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理论深度。不仅要求学生上述课程有较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较强的数学功底和自学能力,如果强调数学推导和理论探讨,无疑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完全不涉及理论分析,教学又无法达到高校的培养目标,即无法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前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及大学期间对该科的学习。我认为,《数字通信原理》课的教学,一方面要强调基本理论、方法的分析,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训环节,重点是培养岗位技能。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典型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等,熟悉当前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最新进展。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知识和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虑《数字通信原理》课的教学情况和课程地位,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们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改革实践。

以线带点,改革教学内容

在《数字通信原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介绍许多通信的数学模型和原理,由于理论抽象、概念繁多,知识点显得零散,那些数学基础、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均较差的学生难以接受。我认为,应遵循“以线带点”的改革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强化学习路线图,建立数字通信系统的整体观念

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数字通信系统整体观念的建立,即以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图作为学习的总路线图(如下图),以图中功能框图为“点”,有向线段为“线”。以路线图中的节点涉及的典型技术理论分析为重点,以信号的传输流程为主线,以线带点,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宏观分析思路和微观分析方法。

在教学初期,首先向学生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核心是让学生掌握通信的本质——将大量有用的信息高效率、无失真地进行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抑制无用、有害的信息;其次,系统阐述数字通信模型如何体现通信的本质以及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每个节点的知识点在各章的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信号的传递路径,教师应“顺藤摸瓜”,对每个节点进行功能分析,注重强调该节点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层次以及关键性能和指标。随着教学的进行,不断强调或强化学习路线图,并标明学习进度在路线图上的体现,重点是强调前后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教学后期,教师应不断阐述各节点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在技术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例如,信源编码是保证通信有效性的技术手段,使用的关键技术是脉冲编码调制;信道编码是保障通信可靠性的技术手段,实现的关键技术涉及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但实现的方法是相互“矛盾”的,信源编码通过压缩消息冗余量实现,信道编码则通过增加消息冗余量实现,这是由通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通信目标决定的。

(二)精选典型技术,强调基本模块的分析和知识运用

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以信号的传递流程为主线,逐步展开典型数字通信技术实现的具体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对通信技术实现的讲解不应贪多求全,而要精选典型技术进行微观分析,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具体方法是建立积木式教学模块,将全课程的数字通信技术实现分解为信源编码模块、信道编码模块、传输模块(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同步模块等四个核心模块。针对每个模块精心进行分析,挑选经典技术的实现进行分析,对经典技术坚持目的驱动的教学方式,核心是建立知识体系,充分认识和接受数字通信技术的概念,掌握基本模块的分析方法。

建立了各部分的知识模块后,必须精选相应模块的典型技术。例如,在频带传输分析中,选择ASK、FSK、PSK、DPSK等基本的数字调制技术作为必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典型数字调制技术的实现、解调、带宽分析、画图分析和抗噪声分析等内容。而将多进制调制技术和现代调制技术列入增强模块,仅进行简单的介绍,以知识扩展为目的,不做应会要求。

在对典型技术进行微观分析时,以注重比较研究、概念提炼,避免数学推导和理论复制,应以大量的图示进行理论知识的诠释,强调知识的运用。以数字调制方式的带宽分析为例,将授课重点放在各种调制方式的带宽图示比较上,不进行频域的数学演算;同样,在噪声分析中,不引入误差函数等概念,仅比较各种数字调制方式的抗噪声能力。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带宽、抗噪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当考虑带宽、抗噪声能力等因素时选择哪种调制方式才能满足实际需要。

强化互动,改革教学模式

在各种教学模式的争论中,主流的模式有两种,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前者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其突出的缺点则是强调传递——接受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位置,学习者的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缺点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多数大学生的特点一方面是基础知识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另一方面是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都较差。若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实现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完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基于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将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一方面,针对学生自学能力差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格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基于世界上两大网络教学平台之一的Blackboard建立完整的虚拟教学课堂,提供课下网络教学资源,建立自主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互动,及时进行师生间的双向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目前的实践看,初期基本上还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主,随着教学的进展,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突出技能培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加强他们技能培养的途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数字通信原理》的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点丰富,高度抽象,不建立感性的认识,学生很难巩固理论知识。因此,帮助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和出发点。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建立验证性实验、仿真设计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组织实践教学。

验证性实验是指在现有实验平台上对相关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仿真设计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在相关通信技术原理的指导下,以通信系统仿真软件(如System View等)为平台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验证;创新性实验则是组织掌握程度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项目可以是创新的,也可以是现有的,一般与各类电子竞赛相联系。尤其是System View通过模块搭建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积木式模块教学方法呼应,不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编码即可实现实际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并能将结果下载到FPGA芯片中得到实际的产品,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二)改革实验形式,建立基于项目的实验方式

传统的实验组织形式是安排学生分组,往往全组学生依赖某个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中蒙混过关的情况严重。我们提出以项目组织实验,每个学生负责一个或两个具体的项目,做到“人人有项目”,组内其他学生进行辅助工作。

在项目选择上,要求完成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中的基本“点”项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实验项目和各类各级竞赛项目,并在实验学分上进行倾斜。

在具体实验实施上,要求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学生主动参与、进行人员分工,对实验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全权负责,如安排实验内容讨论、选择实验方式等。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同时选择多种实验平台。项目负责人要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对本组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评价。项目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理论学习的进度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仪器完成实验,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新的实验评价标准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分为两个模块,即课内实验和期末集中实训(或课程设计)。传统教学中,课内实验的考核计入课程成绩,集中实训(或课程设计)作为单独的课程计分。我们认为这种实验考核的方式割裂了实验课程的内容,不利于实验课程的改革,应采取将课内实验和期末集中实训(或课程设计)统一为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具体的考核内容可覆盖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和成果、实验难度等方面,建立完整的《数字通信原理》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强调过程,重视结果”的考核思想。“强调过程”体现在对实验表现的评价占据整个实验成绩的60%,引导学生重视岗位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素养的培养;“重视结果”体现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上,而不在对错上,关键是分析出原因与对策。此外,如果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项目上获奖可以获得相应实验加分。

篇3:通信原理方法篇

近年来, 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 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 “通信原理”课程作为通信、信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对于报考该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必考的, 那么怎样辅导该课程呢?“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总体上表现为:a.理论性太强, 即内容丰富, 概念抽象, 原理复杂, 对数学基础及其应用能力要求较高;b.系统性强, 该课程主要围绕通信系统框图展开, 每一章基本上就是该框图的一部分;c.先修课程起点较高, 该课程一般要在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前提下开课, 而那些课程的理论性也相当的强;内容丰富,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考研辅导方法归纳如下:

1 基本内容的复习。

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结论, 清楚地让同学们把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重要结论是学习和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基本分析方法和重要结论的前提条件,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印证, 基本内容的复习分为两步。1.1复习先修课, 该课程与先修课程联系较紧密, 包括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高等数学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这些内容在通信系统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复习、总结和提高对于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针对《信号与系统》, 可以从复习时域以及频域卷积定理人手, 引出乘法器和滤波器。在复习随机过程时, 可以以信号传输时的噪声为例。1.2分章节复习, 对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结论认真仔细的过一遍, 必须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含义、基本的调制解调原理、信道对信号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方法等 (在该过程中可以借助例题来分析) 。复习完一章后必须总结一下本章的内容。

2 系统化复习。

由于该课程具有系统化的特点, 所以必须将所学的内容梳理一下, 弄清楚各章节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框图来表示各章之间的关系) , 这样才能在做题时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点, 例如, 在分析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时, 要用到窄带随机过程;另外, 由于数字系统和模拟系统的对称性, 数字调制原理与模拟调制非常相似;脉冲振幅调制的原理和抽样定理类似, 复习时可以将它们对比起来, 总之, 系统化复习的目的就是把整个书的内容写到几页纸上。

3 习题。

3.1课后习题, 在复习总结完整个书的内容后, 就要应用, 所以必须先做课后习题, 当然, 课后习题在学习该课程时有些都已做过, 但是要求学生再做一遍, 因为那时做和现在做得到的东西不一样, 那时可能糊里糊涂, 即使做对了, 可能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另外, 要选择性的做, 选那些重要的、与考验紧密相关的。3.2往年考研真题, 在做完课后习题后, 必须要求学生选择性的多做往年考研真题, 因为课后习题和往年考研真题还是有差别的, 当然, 也要选几套典型的往年考研真题给学生仔细讲解, 讲的时候不是讲试题本身, 而是讲做题方法。

4 实验。

虽然在考研初试时不考实验, 但在复试或面试时可能会涉及到实验内容, 因此对实验也应复习一下, 我们学校通信原理实验主要采用System View软件和MAXpuls+实验箱两种方法, System View是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设计、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专用的通信仿真软件, 它能满足从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需要。System View借助大家熟悉的WindowB窗口环境, 以模块化和交互式的界面,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嵌入式的分析引擎。所以要求学生必须熟悉System View和MAXpuls软件及实验箱。

5 结论。

考研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因此要特别注意复习方法,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 要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它的复习方法, 这样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昌信.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

篇4:通信原理方法篇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一、前言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也是通信电子学科的入门课,在通信类、电子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的教学直接影响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这门课的前期基础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电类基础课以及高等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还有信号与系统课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理论深度。因此,本课程在授课时,如果过分强调数学推导和理论探讨,无疑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完全不涉及理论分析,教学又无法达到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标,即无法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理论课程授课方法改革探讨

(一)精选课程教材

目前,国内通信原理的教材非常多,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张辉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王福昌教授的《通信原理》及清华大学曹志刚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最为经典。其中樊昌信的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最为详尽、教材体系最为完整。考虑到我校学生的水平以及许多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采用樊昌信版《通信原理》,因此,我们选用该版本的《通信原理》作为本科生教材,其余作为参考资料。

(二)改革授课内容

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在讲授课程的时候,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必须对讲授的内容做一定的选择。选择教学内容时遵循以下原则:①兼顾通信方向各课程的相关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一方面尽量减少各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另一方面防止课程间存在盲区。②增强教学的实用性,突出数字通信,教学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内容,模拟通信仅保留调制解调技术。③保证本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课程以预备知识、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差错控制为教学结构体系。④以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主线,教学内容的删减,其教学主线必须得到体现。根据这四个原则,课程选取主要内容为:预备知识、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最佳接收和同步原理。课程教学重点放在数字基带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最佳接收和同步原理。

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一方面,针对一些贯穿整个课程的概念如码元传输速率、噪声平均功率、基带输出信号的带宽、相对码(DPSK)与绝对码9PSK0关系,这些概念容易引起理解偏差和疑义概念,应重点讲述。另一方面,通信原理中还存在一些难于理解的原理,如无误码率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PCM编码13折编码方法、循环码的编译码方法等。我们用课堂例题讲解,课后作业练习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调整授课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的顺序十分重要。98 -03级通信原理教学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解,即预备知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数字传输……学生普遍反映对模拟信号数字传输感到很不理解,他们经常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章内容,这章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因此,从04级开始,调整了教材编排顺序,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放在数字通信系统的前面讲解,而教学内容没有改变。这样改变的结果让学生普遍感觉到对整个课程体系理解加深,所获得知识结构更加牢固。

(四)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采用黑板和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由于《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公式推导不少,如果教师花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公式推导上,或者用很多时间去写一大串公式,这样效率低下的教学将导致老师和学生都不会满意,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这样教学的信息量虽然大,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传输的信息快,学生像看电影一样进行理论课程学习,自然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影响听课效果。因此,片面评判单一教学手段的好坏是不正确的。对于复杂公式、各种波形图、频谱图、调制解调框图用多媒体播放,这样教学内容生动而又直观;对于复杂的公式的推导,重要的定理、结论通过板书在黑板上,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入比较教学法。所谓比较教学法就是比较不同教学内容间联系和区别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应用比较教学的关键是确定教学内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课程特点是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成对出现,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并存,我们选择了调幅、调频、调相的调制解调以及它们的抗干扰性能,数字调制解调与模拟调制解调,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抗噪声性能这些内容作比较教学法的试验。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多年来,我们学校十分重视《通信原理》课程的建设。本课程组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教育思想,树立精品意识,分别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研讨、教学过程和环节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的教研活动和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教改和教研成果。

(一)积极开展教改项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校精品课程已结题,省级精品课程得到立项并在建设中。课程组开展了教学理念的探讨,明确了四个教学思想的转变: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接受知识转向知识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掌握知识的转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思想的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向“教”与“学”相融合的互动式教学转化;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参观学习了国内外部分优秀大学的相关专业与课程,对于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很有帮助。

(二)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本着紧跟通信技术与理论的新发展,结合我校本专业教学的具体特点与要求的原则,进行革新。如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辅助教材建设、教辅软件设计、教研讨论、教学网络建设等,形成了集体交流、学习、观摩、研讨的良好制度,老师们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该项工作,课程组现营造起活跃的教研工作交流氛围,建立了定期教学研讨的机制。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丰富教学资源

本课程利用的网络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系统”“网络学堂”。本课程运用“教学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解决了全院学生跨专业选课问题。“网络学堂”中包含有本课程组经过多年努力开发的课程电子资源:教学计划、电子教案、课程文本、课程视频、实验指导、习题考试、讨论答疑、学生作品、专题探讨等等。

四、结论

本课程是构成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单元,是后继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授课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峰,邱文教,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23-25.

[2]樊昌信.通信原理[M]第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邢超,韩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33.

[4]张士兵,章国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4).

[5]梁晓炜等.通信原理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16):52.

[6]赵韩强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95-97.

[7]沈莉芳.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教育,2009,(4).

篇5:通信报告通信原理实验心得体会

091180024代岳 通信工程

众所周知,《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计算机、自控和信息处理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所以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同学在本学期除了平时要上每周2次,每次2节的通信原理理论课程外,还要上每周1次持续3个小时的实验课来帮助我们理解通信原理课的知识,使同学们掌握和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做本学期的实验前,我以为跟以往的电子类实验差不多,以验证为主,不会很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课上按照要求做完实验,然后课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下次课上一交,就OK了。直到做完本学期所有的通信原理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因为自主设计占了很大一部分,需要查找资料和跟不断跟同学讨论问题来解决难点,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获益良多.首先,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很可能会听不懂,这将使我们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课上完成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BPSK自行设计的实验,你要清楚BPSK系统的传输特性以及输入输出序列的原理,如果我们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探索讨论,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同时,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钻空子,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最好能理解明白。在完成实验后,还要进行一定的复习和思考。只有这样,你的才会印象深刻,记得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也许是半个学期,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很糟糕的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通信原理实验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探索的兴趣。

篇6: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计划书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级:

名:

号: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六月一日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已经学过的有关数字调制系统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应用Matlab Simulink工具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

2、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为第一周。首先查找资料,掌握系统原理,熟悉仿真软件,然后构建仿真结构模型,最后调试运行并分析仿真结果。

3、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基本工作原理:

二进制相位调制就是用二进制数字信息控制正弦载波的相位,使正弦载波的相位随着二进制数字信息的变化而变化。二进制绝对调相就是用数字信息直接控制载波的相位。例如,当数字信息为‘1’时,使载波反相;当数字信息为‘0’时,载波相位不变。2PSK信号可以看成是双极性基带信号乘以载波而产生的

解调方法: 信号产生

解调方法:

由于2PSK信号的频谱中无载波分量,所以2PSK信号的解调只有相干解调,这种相干解调又称极性比较法。2PSK解调框图为:

(2)设计系统:

框图:

设定参数: 正弦载波参数设置

与载波反向正弦波参数设置

伯努利二进制随机序列产生器

多路选择器参数设置

带通滤波器参数设置

低通滤波器参数设置

高斯白噪声参数设置

(3)Matlab仿真

调制部分

解调部分

误码率

4、总结:

通过理论指导,从仿真中可以看出在2PSK调制系统中由于存在信道干扰和码间干扰,会影响调制系统的性能,及存在一定的误码率,误码率与信噪比相关,当信噪比提高时。误码率下降。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且这次课程设计使用了MATLAB的SIMULINK功能对2PSK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使我们对数字调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对MATLAB中的SIMULINK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了它的一些操作。

对于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学生在经验方面十分缺乏,空有理论知识,没有理性的知识;有些东西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像课程设计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

5、参考书目:

[1] 现代通信系统----使用Matlab 刘树棠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 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lab 通信工具箱 李建新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篇7: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程 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Simulink建模仿真实现频分复用

 设计目的

掌握频分复用工作原理

学会使用Simulink建模仿真

 设计题目涉及的理论知识

当一条物理信道的传输能力高于一路信号的需求时,该信道就可以被多路信号共享,例如电话系统的干线通常有数千路信号的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复用就是解决如何利用一条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信道的频带或时间资源,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信号多路复用有两种常用方法: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时分复用通常用于数字信号的多路传输。频分复用主要用于模拟信号的多路传输,也可用于数字信号。

频分复用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在FDM中,信道的带宽被分成多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子通道),没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子通道,并且各路之间必须留有未被使用的频带(防护频带)进行分隔,以防止信号重叠。在接收端,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信号。

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如原理图中的输入信号1、2、3这3路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信道;然后在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以实现在同一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多路原始信号在频分复用前,先要通过频谱搬移技术将各路信号的频谱搬移到物理信道频谱的不同段上,使各信号的带宽不相互重叠(搬移后的信号如图中的中间3路信号波形);然后用不同的频率调制每一个信号,每个信号都在以它的载波频率为中心,一定带宽的通道上进行传输。为了防止互相干扰,需要使用抗干扰保护措施带来隔离每一个通道。 设计思想(流程图)

整个系统的流程为:

输入正弦信号→低通滤波器→调制器→带通滤波器→高斯信道→带通滤波器→解调→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  仿真模块

正弦信号;Sine Wave模块

低通滤波器 :Analog Filter Design-lowpass模块

调制器:Analog Passband Modulation ,提供模拟调制技术。

DSB AM Modulator Passband模块 DSBSC AM Modulator Passband模块 SSB AM Modulator Passband模块

带通滤波器:Digital Filter Design模块

信道:AWGN channel,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

解调器:Analog Passband Modulation ,提供模拟调制技术。

DSB AM Demodulator Passband模块 DSBSC AM Demodulator Passband模块 SSB AM Demodulator Passband模块 输出:Scope模块 加法:Sum 模块

 仿真模型和模块的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 仿真结果设置Sine Wave模块参数,双击模块删除默认值输入新的设置 设置Amplitude 为1 设置Frequency为2*pi 设置Samples per frame 为0.01 低通滤波器

设置filter order为8

设置 passband edge frenquency 为30

3带通滤波器 信道

设置 Initial seed 67

设置 Mode Variance from mask 调制器

设置 Carrier frenquency 100 6 解调器

设置Carrier frenquency 100

结论(结果分析)

通过对以上三个不同的信号进行低通、带通滤波和AM、DSB、SSB的调制解调得出三个不同的波形。从而知道频分复用利用同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充分利用信道的频带或时间资源,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尽管在传输和复用过程中,调制解调等过程会不同程度的引入非线性失真,而产生各路信号的相互干扰,但是频分复用仍然可以普遍应用在多路载波电话系统中。

篇8:浅谈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很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造成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严重影响教学的具体效果。

1.1 教学观念陈旧

很多教师在进行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观念没有随教育环境及教育政策的改变而改变, 反而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有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 只注重实验最终数据, 对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给予及时解决。这样的教学观念, 就会造成学生学习认知的偏差, 不利于自身形成完善的实验技巧与操作技能。

1.2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枯燥乏味

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注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最主要的一个教学步骤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告诉学生操作方法, 让学生按照标准操作模式反复练习, 而学生不断重复一种行为, 会觉得实验教学单调、枯燥, 对学习失去兴趣。

1.3 实验设备老旧

在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 实验设备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可以用来很好地辅助教师教学。但是, 很多学校不注重相关实验设备的引进和更新, 有的学校还在沿用已经老旧的实验设备。严重老化的实验设备, 自身不具备较好的使用性能, 使教学中的实验数据出现较大误差, 不利于教师教学。与此同时, 老旧的实验设备安全性能较差, 稳定性严重不足,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

2.1 合理转变教学观念

在通信原理实验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 就会使具体教学跟不上教育环境的实际, 造成教学出现严重的滞后性。因此, 教师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首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具体教学中, 不能只注重实验结果, 更要认识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某教师在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变。在课上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与评价的时候, 除重视实验数据外, 更重视学生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的问题。该教师让学生对于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学生在该教师的指导之下明确知道了实验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并进行了针对性改善。对教学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变, 不仅让学生明确知道问题所在, 更有效促进了教学的合理开展, 让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强、实际操作要求高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科目。学生初次学习, 很难合理掌握教学中的难点。与此同时, 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陈旧, 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下降, 积极性不高, 教师的教学很难得到有效开展。因此, 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某通信原理实验教师在教法改革的过程中, 着重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 该教师将班级同学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 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竞赛, 该教师对于实验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一来, 班级同学在集体荣誉感的感召之下就会积极准确操作实验。该教师的这种激励式教学法,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为了小组荣誉, 在课堂上都能专心听讲, 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还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发展。

2.3 加大投入力度

想要改变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除了需要教师的努力之外, 学校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经常会应用到大量的实验仪器与设备, 学校应当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及时淘汰陈旧设备, 购入新型设备用以辅助教学。新型设备应不仅具备较强的使用性能, 使实验数据更为准确, 还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能, 避免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只有加大投入力度, 购买先进的实验仪器, 教师的教学才会收到真正意义, 教学方法才会得到合理改革。

2.4 针对性教学

很多教师在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 没有进行针对性教学, 造成教学的实际作用不够强。每个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阶段不同, 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尽相同, 这造成了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采用笼统的教学方法教学, 有的学生对于授课内容可及时掌握, 但有的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有一定困难。因此, 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 要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将学习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 在每堂课结束以后, 分别针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询问。小组出现什么问题, 教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解答与分析, 这样一来, 学生对于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就会做到熟练掌握。与此同时, 这种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也节省了教师的教学时间, 促进教学向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向深化发展。

3 结语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 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主动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教学形式与相关模式进行合理改革, 这样才能保证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跟上教学发展的大趋势。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真正得到提升, 让这门课程发挥自己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正荣, 贾贤龙, 李阳, 等.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4) .

[2]丽娜.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2) .

[3]蔡光卉, 黎鹏.“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3) .

[4]李在林, 吴花蕊.浅谈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 2012 (9)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通信原理方法篇】相关文章:

通信原理总结05-05

通信原理实验05-19

通信原理仿真05-21

数字通信原理05-29

通信原理论文范文05-14

通信原理小结范文06-01

通信原理实验范文06-01

通信原理实验心得07-17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07-17

现代通信原理重点05-03

上一篇:国际度假酒店客房部实习报告下一篇:医院依法行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