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总支审查审批意见

2024-06-03

党总支审查审批意见(精选8篇)

篇1:党总支审查审批意见

总支部审查(审批)意见的写法

总支部审批意见,一般应写以下内容:

经党总支委员会集体讨论,同意接收XXX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预备期一年,自X年X月X日起至X年X月X日止。表决结果:委员会共X人,到会X人,X人同意,X人反对,X人弃权。

总支部审查意见,一般应写以下内容:

经党总支委员会集体讨论,同意接收XXX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预备期一年,表决结果:委员会共X人,到会X人,X人同意,X人反对,X人弃权。

篇2:党总支审查审批意见

经总支部委员会讨论,认为xxx同志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完备,同意接收为预备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

总支部名称 总支部书记签名或盖章

x年x月x日

篇3:党总支审查审批意见

2015年1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 对行政审批改革提出具体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改进行政审批工作, 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为人民群众服务水平”。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是我国唯一的专利审批行政部门, 承担全国的专利申请受理和审查工作。多年来, 专利局一直将提高查询效率、提升对外服务质量作为业务管理的重点, 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2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投入使用全流程电子化的专利审批系统, 增加了电子化的申请模式。信息化手段极大提升了专利审批的服务质量的专利审查工作的效率, 申请人足不出户既可向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 有效缩短了专利审查周期。

在我国, 专利申请量逐年提高, 与此同时, 社会公众又期待着更为方便、快捷的申请受理和审查服务, 在不考虑增加审查员人力投入的情况下, 如何帮助审查员提高效率, 减少出错率, 做到审查中质与量的统一, 同时又能为申请人和代理机构提供更为愉悦的服务体验, 仍然是专利局提升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我国专利审批制度现状

1.1专利审批的主体与客体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统一受理和审查我国的专利申请, 依法对符合授权条件的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

我国专利审批的客体包括三类专利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1.2 专利审查流程

目前, 我国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采用初步审查加评价报告制度, 对发明专利申请采用实质审查制度。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审查大体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受理审查、分类、缴纳初审费、初步审查、办理授权登记手续、授权公告。专利局可根据相关人的请求, 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出具专利评价报告, 对其专利权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包括:受理审查、分类、缴纳初审费、初步审查、发明公开、提出实审请求及缴纳实审费、实质审查、办理授权登记手续、授权公告。

在审查过程中, 未及时缴纳初审费或未及时答复专利局发出的通知书, 则可能导致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符合授权条件但未及时办理授权登记手续, 专利局会做视为放弃专利权处理;初步审查或实质审查不合格的申请, 会被驳回专利申请权。

2 我国专利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专利申请程序复杂

一项专利要走完一套最基本的审批流程, 申请人需要提供多种资料、这类资料还要符合很多细节上的形式要求, 一个申请要经多诸多审查环节才能被授权。

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至少要提供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摘要附图。这类文件都有详细的形式和内容要求, 如果出现形式缺陷, 则需要在专利局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补正, 如果存在实质内容的缺陷, 则要限期改正或陈述意见。补正和意见陈述也有细节的要求。除提交文件外, 一项专利至少要缴纳两次费用:申请费和专利登记、印刷费、印花税 (一次缴纳) , 发明专利还要缴纳实质审查费。

除提交最基本的申请文件、补正文件或意见陈述以及缴纳两次费用外, 如果专利申请涉及优先权、费用减缓、申请人的变更、逾期视撤恢复等事项, 则要提供更多的证明文件, 有些还需缴纳费用。

这些环节不仅涉及专利局多个审查部门间的协作, 还需要与申请人通过正式的文书进行大量的技术沟通和交互, 这种方式耗费了双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很多时候由于申请人对专利相关业务不熟悉额外产生更多的业务交互。这些都降低了专利审查的工作效率, 延长了业务办理周期。

2.2 专利审批周期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3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结案周期 (申请日至初步审查结案日) 分别为4.3个月和3.8个月。发明专利从进入实审日至结案日之前的平均周期为22.2个月。

除非申请人要求提前公开, 发明申请需满18个月才能公开, 公开以后才能进入实审,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申请人没有要求提前公开, 则他提交发明专利申请以后, 通常要经过三年多的等待才能得到审批结果。

专利法中对申请人的行为有明确的期限要求, 而对审批周期却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虽然, 审批周期长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而且, 长期以来, 国家知识产权局非常重视审查周期, 为缩减审查周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 如何进一步缩短审查周期、是否需要向申请人承诺最长周期、是否让申请人能够预知可能的审查周期等等, 这些都是专利审批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智能化审批推进专利审批制度改革的可行性

智能审查加依赖信息化技术和手段, 分别从审批系统的申请端和审查端入手, 按照现有专利法规、业务规程、工作流程, 对申请人和审查员的操作内容进行量化分解, 提取智能化审查项目及计算机可识别的规则, 最终实现系统辅助申请人撰写文件、自动完成部分审查以及辅助审查员完成必须的人工审查。

3.1 在线交互式申请, 降低申请的难度、提升服务水平

在线交互式申请采用人机互动方式协助申请人撰写申请文件, 采用AJAX1、HTML52等最新的网页开发技术, 根据申请人已填写内容, 动态提示当前项目的填写内容或引导后续操作步骤。申请人还随时可以针对当前填写项目启动在线帮助。当出现填写错误时, 系统提示错误信息、给出正确信息的填写建议。

交互式申请能有效帮助没有经验的申请人顺利完成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 而不必在申请前先去细致学习专利申请法规, 并且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撰写文件。

智能审查将审查端的业务规则前置到在线交互式申请, 整合多层面的信息检查、规则校验, 申请人能够及时获知填写内容中的缺陷, 在系统指导下进行修改, 避免了形式缺陷, 从而避免因这些缺陷导致的补正或答复审查意见, 不仅节约了审查资源, 也能大大缩短审查周期。

在线交互式申请, 通过提高申请人的撰写文件的操作体验、避免形式缺陷产生的补正答复环节, 提升了专利局对公众服务的水平。

3.2 自动审查, 减少审查案件的积压、短缩审查周期

新申请或中间文件提交到系统后, 系统使用含有预定义业务规则的规则引擎3对所有审查项进行自动审查, 包括对自由撰写的文字内容进行文本分析4, 最后给出相应的审查结论。智能审系统需要区分全自动审查项和人工协助审查项, 对于全自动审查项, 系统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判断信息的正确性, 给出精准的审查结论。

对于那些情形较简单的申请, 只涉及全自动审查项, 则智能审查完成能够直接做出审查结论, 那么, 这些案件就不必经案件分配、审查员审查、撰写通知书、质检等人工环节, 直接由系统自动完成这些处理, 向申请人发送通知书。由于系统处理的高效, 这些案件不会导致积压, 案件本身的审查周期大为压缩。

自动审查不仅结论准确、生成的通知书规范, 有助于审查质量的提升, 而且, 系统自动审查替代审查员的人工审查, 可以将一部分审查员从这些案件的审查中解放出来去审查其他复杂的案件, 缓解了人工审查的压力。那么, 即使在不投入更多审查员的情况下, 采用自动审查在直接缩短个案的审查周期的同时, 压缩了人工审查案件的平均审查周期。

3.3 智能辅助人工审查, 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

智能辅助人工审查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

(1) 对案件中的自动审查项提示审查员系统已处理, 审查员不必重复审查; (2) 提示系统能够给出结论但可能不准确的审查项, 需要审查员人工判断系统结论正确与否; (3) 对系统完全不能处理的审查项, 为审查员的人工审查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工具, 如:提供先前已有的类似案件的审查记录, 供审查员参考等; (4) 辅助撰写通知书, 根据审查员的审查结论, 自动生成格式和文字表达规范的通知书, 审查员只要专注于对人工审查项作出审查结论, 不必考虑如何在通知书中描述这些结论。

由此可见, 智能审查对一个无法直接给出审查结论的案件, 也能够让审查员集中精力处理复杂的审查项, 需要审查员人工审查的审查项目减少了, 而且智能审查还给出了辅助的支持工具, 既减轻审查员工作量上的压力, 也从审查难度上提供了帮助, 从而提高了审查质量和效率。

摘要:2015年1月, 国务院对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作为专利审查的行政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如何从审批业务入手, 实现便民、高效的审批服务, 成为摆在专利局面前的一个课题。文章从我国现有专利审查制度入手, 分析当前审查制度下出现的服务质量问题, 阐述采用智能审查手段提升专利审批服务质量的可行性。

关键词:智能化,专利审批,审批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008年修订版) [S].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010年修订版) [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 (2010) [S].

篇4:贷款风险评估与审查审批标准

银行贷款审查审批人员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根据经验决定是否叙做一笔贷款。但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风险与收益相平衡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贷款审批有没有明确的标准?

股东要求

银行风险管理政策一般会强调,董事会代表股东整体利益,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那么股东对利益及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资本回报高

股东投入资本,追求回报。股东对资本回报率(ROE)有目标要求。本文假设一家银行的ROE目标是不低于15%。

2.亏本概率小

假如银行片面追求高回报,可能过分冒险而资不抵债,将股东投入的资本“赔光”。为保证资本安全,银行一定要降低发生资不抵债的可能性。对资不抵债的发生概率,股东有容忍度要求,即“股东风险偏好”。实际上,股东希望银行达到的外部评级结果与其风险偏好相一致。

本文假设这家银行的股东风险偏好为BBB-(99.69%),即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性不能高于1-99.69%=0.31%。这个数字越小,表示股东对银行经营稳健性的要求越高。用式子表示是:

P{资不抵债}≤0.31%,或P{净资产≤0}≤0.31%

审慎经营贷款

银行怎会资不抵债呢?负债不会无故增减,只能是资产方出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贷款发生损失,把净资产“吃掉”了。

贷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为使P{资不抵债}≤0.31%,自然要求贷款损失“吃掉”净资产的概率不能高于0.31%。

如何才能保证?答案是,通过审慎经营,确保银行资本覆盖贷款风险。

1.何为贷款风险

风险指可能发生的损失。贷款创造收益,也带来风险。

当出现不利情况时,贷款会发生损失;越是通常很少发生的不利事件即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越容易造成大的损失。即使通过设计和运用担保、账户控制等风控措施,尽量控制损失的发生,但防不胜防,不利情况一旦发生,至少会出现一定量的损失。

如何度量贷款风险?设定任何小概率水平α,假设贷款损失值L满足下式

P{贷款损失≥L}=α

即L表示当出现小概率等于α的不利情况时,贷款至少损失多少。

贷款风险越大,L也越大;反之亦然。因此L可作为衡量贷款风险大小的一种指标。

一般赋予α特定的含义,即

α=1-股东风险偏好=0.31%

这时的L也叫受险价值。

2.资本覆盖风险

全部贷款的风险大小是TL,即

P{全部贷款的损失≥TL}=0.31%

因此,只要TL<银行净资产,即银行资本覆盖贷款风险,就能保证

P{贷款损失≥银行净资产}≤0.31%。示意图见表:

贷款是一笔笔做的。一笔笔贷款加起来,如何保证资本覆盖风险,且总收益达到ROE目标?具体说来,要做到:

在正确评估单笔贷款的风险大小及收益多少的基础上,把所有单笔贷款的风险加在一起,保证不超过银行净资产,即资本覆盖加总风险。简单加总的风险不一定等于总风险,怎么办?还要运用行业、相关性等手段进行组合管理。最后,保证单笔贷款占用资本的ROE达标。

银行通过审慎经营贷款,满足股东风险及利益要求的具体措施见图1。

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评估一笔贷款的风险和占用资本的大小。

贷款风险评估

1.贷款分析

对一笔贷款的分析要做到可测、可控。

可测,指了解客户优势所在及为什么有这些优势,并分析贷款所有风险点在哪。承担风险并不可怕,但风险要可测。

可控,指设计可行的授信方案及其风险控制措施,通过贯彻落实,尽量降低风险。

在贷款分析的基础上,方能进行风险评估。

在贷款审查审批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先想到不利情况,然后再看能否设计和运用一定的风控手段,将损失控制到最小,”即“坏的方面着想,好的方向着手”,“危中见机”。如果“从坏处再往坏处想”,那么所有的贷款都不能做;相反,如果“一切都往好处想”,那么所有的贷款不用评估都可以做。

2.风险评估

综合贷款优势、风险点和控制措施,根据自身审批经验和对已有审批案例的了解,归纳该笔贷款的主要风险特征。

将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贷款,归为一类。最简单的是分为可做和不能做两类。在同一类贷款内,还可以按照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进一步细分成若干小类。

通过对已有同类贷款的分析,结合适当前瞻性判断,评估一笔贷款的风险大小。

假设一笔贷款有650笔同类贷款,其损失数据见表1:

可以算出,平均损失是1.7。

有两笔贷款的损失分别为3和5,概率都是0.00154,因此

P{贷款损失≥3}=0.00154×2=0.00308≈0.31%

该类贷款的风险是3。

这样的贷款该不该做?有没有明确的标准?

审查审批标准

1.通过对风险与收益的两级平衡,决定是否叙做一笔贷款

2.先比较平均损失与平均利润

一种情况是平均损失≥平均利润。平均说来,或在通常情况下,同类贷款的损失大于盈利,得不偿失,因此,不能做。

另一种情况是平均损失<平均利润。该类贷款有净收益。但此笔贷款是否可做,还要比较资本占用与收益。

上例中,同类贷款的平均损失是1.7%。假设平均利润是2%,则平均损失<平均利润。

3.再看“资本”收益是否达标

贷款会“占用”资本,大小等于承担的超过平均损失的额外损失,即风险-平均损失。

计算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此笔贷款的利润-平均损失)/此笔贷款占用的资本

此笔贷款占用的资本是3-1.7=1.3,假设利润是2.7,则RAROC=(2.7-1.7)/1.3=0.77

此笔贷款RAROC远小于ROE目标15%,因此不能做。

对贷款决策的总结见图2。

不太精细的做法

1.管制利率

在管制贷款利率下,所有贷款不论收益大小,都在最低收益水平之上,因此只要风险足够低,都可以做。

审批标准从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简化成主要考虑风险水平。

2.审批标准

在量化模型不支持时,可进一步简化为,评估是否有很大把握认为该笔业务不会发生损失,即使发生损失,损失率也会很小。

只有对两个问题都做出肯定回答时,才能做。

这里对损失率的大小,在程度上如何把握,需要依靠经验。

还可以用参照法。

已知“更有经验”或者“更权威”的审批人同意叙做一笔同类贷款时,就可以评估是否有比已批准的同类贷款更大的把握,即认为该笔业务不会发生损失,即使发生了损失,损失率也会更小。

做出肯定回答时,也能做。

因此,要多看贷款报告及其他人是如何审批的。要成为“老中医”,必须见过足够多的病人,要不断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教训。

3.存在不足

在向银行没有贷款定价能力的客户贷款时,这种简化的贷款审批方式是有意义的,虽然不太精细,可能有一些本可以发放的贷款被置之门外,但至少能保证安全。

银行没有定价能力的客户,一般说来也是银行的优质客户。

当银行拓展客户范围,向高风险高收益的客户群如小企业发放贷款时,这种简单审批方式的误差就太大了。■

篇5:党总支审查意见优秀精选

该同学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勤奋认真、成绩优良,先后荣获“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奖励及荣誉称号。他体育素质较好,多次在运动会拿奖,并为学院篮球队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大型篮球比赛,且表现突出。

该同学担任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工作。工作中他能坚持原则,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工作能力较强。配合学院老师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学生正常生活秩序的稳定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其担任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长期间,组织了各项学生喜欢而又乐于参加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女子篮球联赛,充分体现了我院女生的优势资源,并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学院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积极宣传、组织本班同学参加学院文明创建、学风建设、青年志愿者等各项活动,并结合本班实际特点开展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及多项文体活动。同时他协助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该同学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学生中很有威信。生活上勤俭朴素,吃苦耐劳,以“俭以养德”的警句告诫自己,为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宜昌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时,主动义务献血200ml ,体现了无私奉献精神。

主要缺点是:性格急躁,做工作有时不够耐心,今后要注意克服。

综上所述,**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拟近期发展为预备党员。

篇6:党支部审查(审批)意见

大多数总支部没有审批发展党员的权力,但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要经过总支部审查后才能报上级党委审批;经县团以上党委授权发展党员的总支部,则可以直接审批。中间没有总支部的,党支部将材料直接报党委审批,“总支部审查(审批)意见”一栏可空白。

入党志愿书记“总支部审查(审批)意见”填写规范

支部大会通过接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的决议后,总支部要认真负责地进行审查。如申请人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入党志愿书填写正确,入党材料齐全,入党手续完备,应将审查意见填入其入党志愿书相应栏目内,并及时报上级党委审批。填写的内容,主要写明申请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入党手续是否完备,并表明总支部的态度。

范文二:正式党员

经总支部委员会讨论,认为×××同志已具备党员条件,同意其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

总支部名称(盖章)总支部书记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范文一:预备党员

经审查,XXX同志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政审材料、培养教育和考察等材料齐全,入党手续完备,基本符合党员条件,支部大会表决时,赞成人数超过了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表决有效,同意支部大会关于接受XXX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决议。

中共XX总支委员会

总支部书记签名盖章XXX

附:关于╳╳╳同志入党综合审查意见

一、╳╳╳同志基本情况:

╳╳╳,男,╳╳省╳╳县人,汉族。╳╳╳╳年╳月╳日出生于╳╳省╳╳县╳╳镇╳╳村,现年╳岁。╳╳╳╳年╳月至╳╳╳╳年╳月先后在╳╳县╳╳镇╳╳小学,╳╳县╳╳一中,╳╳县第一高级中学学习,╳╳╳╳年╳月高中毕业后考入三峡大学╳╳学院,就读于╳╳班。该同志在高中、初中、小学阶段各方面表现良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历任班干部。自考入三峡大学╳╳学院,现担任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

二、对╳╳╳同志的培养过程

╳╳╳同志自╳╳╳╳年╳月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年╳月经团组织“推优”,被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年╳月参加党校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经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两位党员为其培养联系人,加强对其个别帮助指导。近年来支部注意安排╳╳╳同志参加党内的有关活动,让其受到党内活动的实际教育,其个人也能够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及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有关情况。经组织的考察,他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入党动机端正,目的明确。在征求班主任、班委会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年╳月,经支部大会讨论,将其列为今年下半年发展对象。

三、╳╳╳同志政审情况:

支部通过与本人谈话,查阅个人档案,发外调函等形式,对╳╳╳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进行了政审,情况如下:

╳╳╳,╳╳╳╳年╳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其政治历史清白。父亲╳╳╳在家乡小学教书,共产党员。母亲╳╳╳在家乡务农,两个姐姐均在家务农,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政治历史清白,无任何政治历史问题,政审合格。

四、╳╳╳同志的现实表现:

╳╳╳同学在我院学习期间,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该同学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政治上日渐成熟。

该同学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勤奋认真、成绩优良,先后荣获“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奖励及荣誉称号。他体育素质较好,多次在运动会拿奖,并为学院篮球队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大型篮球比赛,且表现突出。

该同学担任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工作。工作中他能坚持原则,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工作能力较强。配合学院老师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学生正常生活秩序的稳定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其担任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长期间,组织了各项学生喜欢而又乐于参加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女子篮球联赛,充分体现了我院女生的优势资源,并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学院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积极宣传、组织本班同学参加学院文明创建、学风建设、青年志愿者等各项活动,并结合本班实际特点开展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及多项文体活动。同时他协助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该同学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学生中很有威信。生活上勤俭朴素,吃苦耐劳,以“俭以养德”的警句告诫自己,为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宜昌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时,主动义务献血200ml,体现了无私奉献精神。

主要缺点是:性格急躁,做工作有时不够耐心,今后要注意克服。

综上所述,╳╳╳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拟近期发展为预备党员。

╳╳党支部

╳╳╳╳年╳月╳日

支部大会通过×××同志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

支部大会于2000年12月5日讨论了×××同志的转正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认为×××同志自1999年11月25日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以来,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注意改进工作作风,工作勤奋,勇于创新,成绩显著,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但也还存在处理问题不够沉 着冷静的不足。大会认为×××同志已具备党员条件,同意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篇7:民生银行审查审批改革

“集权化管理”开端

2001年,民生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专家评审制度”,各分行行长退出贷款评审会;2002年起,该行更是推行独立信贷评审体制,强化信贷风险评审委员会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行总行垂直派出体制,实现彻底的审贷分离。

这两项举措被认为是民生银行“集权化管理”、“大总行”体制的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各分支机构均非独立核算单位,这为该行日后在授信评审、资产管理、会计处理、稽核等方面的集权化管理提供了基础。

“过去的管理体制以行政管理为主线,信贷审批缺乏独立性,容易形成‘一言堂’。贷审会名为集体领导,实则无人负责,出了问题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搪塞过去。”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如此总结旧的审贷机制。

“独立评审体系将贷款审批独立于业务拓展,分行长没有贷款决策权,但他对贷款有否决权,这是全国同业中的首次试点。”该行主管风险条线的副行长邵平说。

按照民生银行的说法,授信独立评审制度是指对授信业务审查、分析实行独立于各级经营机构、由总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系。

该制度的初衷是为提高信贷审批的技术水平,使以价值和风险原理为驱动的业务决策涵盖授信活动全过程,抵制信贷审批过程中的行政干预,排除由于短期行为和利益驱动以及道德腐败引发的风险。

“第一次革命”

推行改革的一个重要考虑是,“中国银行业95%以上的风险、不良贷款都出在支行,支行绝不能做风险业务。”董文标曾如此概念性地指出,“民生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做的第一次革命就是,任何有风险敞口的业务包括贷款,分支行行长没有授权。任何贷款项目,自有总行的独立评审体系来决策。”

当然,任何改革都是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即使是“第一次革命”亦不例外。

据民生银行副行长赵品璋(原首席授信评审官)介绍,2002年,该行授信独立评审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当年,民生银行试点性地在北京、上海、广州地区派出由总行领导的信贷评审专员办公室,派驻信贷审查专员,并由这些总行派驻的专员负责主持分行贷审会。

2003年,总行派驻独立评审机构的范围由此前的3家分行扩展到向9家分行,而未派驻机构的高风险业务一律上收总行。次年,民生银行进一步整合评审资源,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区域授信评审中心,使授信评审工作更贴近市场,提高了效率。

经过四年机构设置、扩张、评审资源整合以及评审流程的优化,邵平认为,独立评审体制可以达到独立评审、贴近市场、提高效率和控制风险之目的。截至2005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1.28%。

2006年7月,董文标出任董事长。此前,由于民生银行2005年放弃了在香港进行IPO的计划,而业务的持续高速发展也使银行资本消耗大大超出预期,加之外部市场的变革使得该行以往的“拳头”产品,即批发业务变得越来越难做了。

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使得民生银行必须步入“转型”期——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改革,即公司业务上收分行,支行不再提供批发服务。“这对评审如何贴近市场、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银行授信评审部总经理石杰说。

于是,专业责任人审批制度在2006年应运而生。简言之,就是在2004年成立的三大区域授信评审中心设立以重要产业链和产品为划分依据的专业评审室。几个月后,贸易融资评审中心和华中评审中心又相继成立。

次年,民生银行正式启动行业评审,根据存量授信行业分布及利润贡献度分析测算,将房地产、能源、交通、电力四大行业纳入行业授信评审体系,建立专业的行业评审机构。

这项改革不仅为2008年事业部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民生银行初步形成了以区域、产品、行业为评审对象的纵横交错的三维度评审体制。

“大总行制”星火燎原

回头看,授信独立评审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无疑是艰难的。

因为“中央集权”式的新制度,剥夺了分支行长们的贷款权,以往引以为傲的“一枝笔”变成总行直属的“数枝笔”。

起初,各分行长们并不全都从心眼里认可这种改革,甚至有对抗情绪。但没多久,成果显现了。

“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的客户定位是服务于民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不过当时的信用环境很差,坏账率一度高达8%以上。”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赵继臣说。

不过,这一不良率水平在此后五年内连年下降。尤其是2001年、2002年专家评审制度和独立授信评审体系的推出实施,该行不良率水平从2001年末的4.25%骤降至2002年末的2.04%,2003年末更是下降到1.29%。而据银监会统计数据,当时国内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为17.8%,股份行的不良贷款率为7.92%。

这让以往的“一枝笔”们倍感信服,独立授信评审体系施行的阻力也越来越小。2010年9月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0.75%,业内领先。

直到今天,由于授信权限上收,几乎各家银行都成为中央集权的“大总行”体制。

其共同特征不外乎:一是削弱分支行信贷业务权限,利用总行或区域性中心的专业、独立优势,集中处理评级授信和信贷审批;二是人员配备、人员管理和费用方面,不断强化信贷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并试行垂直管理;三是注重行业风险研究;四是加强风险管理的系统整合,扩大风险控制的覆盖面,并在人员培训、权责分配、激励机制、考查考核和稽查监督上提供强力支持。

这不能不说是民生银行独立授信评审制度的示范效应。

跟进“事业部改革”

2008年,民生银行将其业务占比高达90%的公司业务部进行全盘事业部改革,成立地产、能源、交通、冶金等八大事业部。为适应事业部改革,该行的授信评审及风险管理体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动。

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后,民生银行实行了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向各事业部派驻风险总监的制度。在派驻风险总监的监督和指导下,各事业部逐步建立自身多层次架构的风险预防及监控机制,并履行多项风险管理职能,涉及确定目标客户、客户准入、分级监控、贷后管理及风险管理决策等,实现了对风险资产的集中化、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例如,地产事业部实施“区域、客户、业态、产品”四维组合发展策略以平滑行业波动风险,加快推动区域梯度发展战略及客户调整战略实施,将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到安全底线较高的区域、客户和项目,在较好控制风险前提下实现了业务较快增长。

能源金融事业部深入研究国内外经济金融及能源产业发展态势,立足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发展机遇,及时退出小火电、小热电、独立焦化等高风险领域的部分客户,转而增加绿色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贷款投放,实施“退电进煤”战略,立足煤炭资源分布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的产业链融资。

与此同时,分行保留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具有区域特色的业务、政府信用类业务以及个人贷款业务。分行具备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由授信评审部、资产监控部、法律合规部、零售银行部等部门共同协作,形成了覆盖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资产清收与资产保全的全流程,以及表内、表外业务全口径的风险管控机制。

2009年2月20日,民生银行推出了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商贷通”;2009年下半年,该行确定了“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的战略定位。针对新的定位,民生银行的授信评审工作又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之中。

2004年2月,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时任行长)和副行长赵品璋(时任首席授信评审官)

为华北授信评审中心揭牌

成功的风险管理之道——民生银行迈向Basel Ⅱ

“失去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这句西方谚语恰是现代风险管理的初衷。

银行经营风险,每一家都不例外。每一家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必然经历从不健全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建行初期,由于业务发展需要及业务品种单一等原因,民生银行风险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管理重点也仅侧重于信用风险及贷前管理。此后随业务发展及管理需要,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但各类风险管理工作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表示。

2008年底,民生银行成立风险管理部,统筹全行信用、市场、操作、科技、声誉等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并指导各经营机构在全行统一安排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实现了全行各类风险及风险管理各环节的统一把控。

千斤索从细处断。

毫无疑问,正是公司业务事业部改革的推出,使得民生银行风险管理体制需要适应新形势变化。

“风险总监”嵌入式管理

2004年,民生银行与一外资银行曾服务于同一个船舶金融项目,两家银行的综合收益分别是6%和15%。尽管外资银行收费高,但客户仍称赞其服务品质,对外表示即使收费高也愿意。

“事业部后的公司业务,项目收入应是1+n,1是利差,n是各项中间费用。国外哪有银行像中国一样,如此辛苦,却只赚取小小利差。”董文标曾如此解释事业部改革初衷。

“事业部改革的推进,使银行从以往单一做信贷业务转变为从事全面金融服务,定位一变,以往适用于纯信用管理的风险体系便不再适用于事业部了。”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说。

该行主管风险条线副行长邵平表示,2008年,为加强对事业部的风险管理,民生银行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向各事业部派驻风险总监,并制定了《派驻风险总监工作制度》,以确保其有效行使风险管理职权,更好服务于事业部。

与此同时,以派驻风险总监为中心,民生银行还在每个事业部内部组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团队,设立风险经理岗、政策岗、评审岗、作业岗和监控岗,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贷前、贷中、贷后每个环节,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组织架构搭建完后,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风险管理部面前:如何对事业部进行全面风险评价。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因为民生银行事业部改革在国内业界尚属“吃螃蟹”首例,其风险评价体系自然也无任何参考版本。

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赵继臣说,为全面掌握各事业部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和风险状况,逐步建立并完善以资本约束为核心、以真实效益为目标、以资产质量为基础的风险管理评价考核制度,民生银行实行了以季为周期,定期开展对事业部风险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

具体而言,综合评价包括八个部分:资本充足状况、盈利状况、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经营与管理状况、声誉风险。其中,前六项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后两项则以定性为主。

根据上述八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汇总情况,风险管理部将评定各事业部的风险等级,并将结果分为一至五级,每级又分为A、B、C三等。

“这一结果既可作为衡量各事业部风险状况的依据,提交总行绩效考核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考评的依据,还可作为总行授权管理、配置经济资本、对各事业部业绩考核和责任人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赵继臣表示。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派驻风险总监?

根据《派驻风险总监专业履职评价细则》,总行对派驻风险总监的评价分两部分:一是根据所驻事业部定量指标和定性评价打分,包括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结果评价和风险管理服务质量评价;二是由总行风险管理部评价,包括业务操作评价、风险管理评价及自律和学习发展评价等。

实际效果看,派驻风险总监制度的结果让人满意。2010年9月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仅0.75%;拨备覆盖率259.40%。2010年1季度,该行总资产收益率水平及增长幅度在国内股份行中均排名第一。

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正如董文标所说,2000-2005年,民生银行用最传统的规模增长方式完成了7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但2006-2009年间,该行明显放慢了发展速度,以存贷款25%的增长换来了35%的利润增长。

一切都是为了配合公司金融事业部改革。

2009年3月,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董文标以全票被推选连任董事长。此后没多久,民生银行便出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规划》,目前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董文标说,该《规划》明确了民生银行未来几年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与工作重点,确定了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及全面风险的管理策略。

据规划,未来三年,民生银行将按照“全面管理、集中管理、独立管理、垂直管理和程序管理”的原则,建立覆盖全部机构、全部业务、全部风险、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体制完善、技术先进、流程高效、服务优良的风险管理公共平台,大力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最终要实现全行风险管理的“六大转变”。

邵平解释说,六大转变包括:从单一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从控制风险转向主动管理与经营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转向资本管理,从简单关注风控指标转向全过程风险管理,从经验定性管理转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管理,从静态创利与不良考核转向动态风险调整后收益和经济增加值考核。

“如果按《规划》走,民生银行三五年后的风险管理水平应成为‘同业最先进’之一。”民生银行洪崎说。

他同时表示,民生银行要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架构,还须依据全行发展战略调整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目前,民生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即董事会是全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全行总体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并以风险管理指导意见的形式向经营层下达定量和定性目标;经营层负责根据总体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制定相应的风险政策和操作流程,并通过风险报告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向董事会汇报全行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推进情况。

此外,董事会通过聘请外部咨询公司每半年对民生银行全行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有针对性的管理意见,对经营层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督导。

“董事会的作用是定战略、定风险偏好、定所有一切重要问题,且督促经营层实施的。”董文标说。

第二层次,即在经营层面,由民生银行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组织全行风险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及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邵平称,其中:各业务经营单位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直接控制本经营单元每笔业务和每项操作环节的风险;各级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负责制定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和政策并监督执行;内部审计部门是第三道防线,负责以风险和合规为导向,通过审计监督,对风险管理进行事后评估和反馈调整。

巴塞尔Ⅱ的使命

2009年6月,确认成为第八家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后,民生银行专门制定了《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方案》。

董文标说,按照该方案,民生银行将在2013年底达到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并申请成为新资本协议达标银行。根据这一目标,未来四年该行计划完成6个大项目44个子项目的建设工作,分别涵盖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2010年初,民生银行在全行范围内召开新资本协议实施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动员大会。洪崎在会上指出:“实施新资本协议对于提高我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业务战略转型,满足监管要求,实现业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后,该行按《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启动了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

“最初阶段,我们重点开展了第一支柱重点项目的建设,并积极提升第二支柱相关风险的管理水平。”邵平表示,在信用风险计量及应用项目方面,又可以分为零售和非零售两大块。

其中,非零售方面,民生银行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对30多类法人客户的评级与限额管理体系的设计、建设工作,实现了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对所有客户评级管理的全覆盖。近期,该行按照新设计的评级模型和管理流程对全行法人客户进行了客户评级,对相关风险参数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民生银行客户总体等级处于较高水平,实施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也能有效节约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据2010年6月末数据,内部评级法能帮助该行节约非零售信贷资产的资本占用120多亿元,若考虑零售业务资本节约,实施内部评级初级法后全行可节约资本200多亿元;若实施内部评级高级法,节约资本可达300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行将逐步推进债项评级工作,并将推进评级结果在风险授权、信贷准入与退出、贷款定价、限额管理等风险管理的全流程中进行应用。”赵继臣说。

他表示,市场风险计量及应用项目方面,民生银行一年多来完成了三项工作。一是理顺了市场风险管理架构,实现了全行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分离管理,确立了前中后台分离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理顺了相关部门的市场风险管理权责;二是初步完成了市场风险政策框架的规划工作,并确定将在民生银行建立自上而下三层次的市场风险制度体系;三是启动了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建设工作。

“下一步,我行将全面开展市场风险VAR模型及相应IT系统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完善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管理,风险限额管理、经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价管理等工作。” 赵继臣说。

篇8:党总支审查审批意见

(一)家族民营企业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

家族民营企业是指两个以上投资者基于一定的密切关系(如血缘、婚姻关系等),按公司法的规定,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制企业,公司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相互之间一般按投资额多少来分配对公司的控制权。

1.家族民营企业的成立具有较强的人合性

爱拼才会赢成为闽南地区家族民营企业创业特有的文化。基于这种文化,家族亲戚间在20 世纪80 年代打拼创业至今,有的家族企业已转型上市,有的还是传承原有的家族经营模式。数据统计显示,家族公司具有较强的人合性,表现为:一是股东限于特定的人员;二是创业资金来源限于特定人员;三是股权高度集中;四是公司控制权高度局限于家族内部人员。从调查来看,家族民营企业的股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集中性。这种特征的股权结构和股东人数,无疑有利于家族公司减少内部决策、协调成本,但同时也使家族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外性,限制了公司对于人才的引进和重用,不利于公司做大做强。

2.家族民营企业的公信力不高

对于家族民营企业而言,股东并不能通过自由地转让或减持股份来分散投资风险,限制了现有股东自由向外转让公司股份,也就限制了外部的、不具有相关密切关系的投资者的介入。由于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而且投资风险的转移受到严格制约,原有股东再投资的积极性必然大打折扣。为此,家族民营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融资,银行在给家族公司贷款时,通过非财务和财务分析,考虑到家族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机制和社会信任程度,以及封闭式的内部股东控制、股权与经营决策权高度合一的治理机制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必然产生怀疑,从而增加家族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限制家族民营企业的发展。

3.家族民营企业管理决策的缺陷

与上市公司相比,家族民营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几块牌子一个班子,从股东到监事、从董事长到总经理,基本是家族成员,或是一个人身兼数职,许多重要决策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家长制”、“个人独裁”、“非理性决策”,就是社会对家族民营企业管理弊端的最常见批评和不满。

(二)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凸显

由于家族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缺陷,其第一还款来源受市场变化、经营行为影响的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设备陈旧、开工率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

调查发现,60%的鞋服家族民营企业由于存货积压,导致开工率不足,企业处于半生产状态。

2.部分家族民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

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与其贷款规模不匹配。例如,某贷款客户,检查日用信余额1 500 万元。据现场查看,其经营场所占地8 亩,厂房简陋,发展空间有限,产成品、原材料库存量均不大,主要生产低端鞋制品,其潜在风险不容小视。

3.部分家族民营企业缺乏对市场专业的判断力,盲目扩张规模、流动资金短缺

家族成员通过多年的打拼,资本多少有些积累,但由于跨行业投资,导致血本无归。主要表现为客户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大规模,超出市场预期或超过自身承受能力。

二、信贷审查审批存在的难点

(一)家族民营企业治理机制存在内在缺陷

由于家族民营企业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财务报表不真实、信息不对称是信贷审查审批碰到的“新常态”,同时又面对同业竞争激烈,怎样从专业审查审批角度,从经济趋势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并通过出谋划策打造一批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家族民营企业,依托这批企业群,摆脱同业竞争而一起成长,是摆在审查审批事实面前的难点。

(二)审查审批人员的风险偏好与信贷文化密切相关

审查审批人员的风险偏好与长期以来形成的信贷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在经济下行周期,更注重的是“中”字头、“央企”“、上市公司”,一些家族民营企业不仅得不到增量融资,而且还被压贷、抽贷,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大的家族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怎样克服这种矛盾的心理是摆在信贷审查审批面前的难点。

(三)银行的业务经营及外部政府压力与信贷风险把控方面的矛盾

作为从事信贷审查审批岗位人员,理论上说如果能独立专业审查审批信贷业务,审查审批的业务风险基本可以把控。但往往迫于经营行经营压力、领导压力、外部政府部门压力而被动审查审批。一旦介入民营家族企业,除非基本面发生变化,基本上很难从未来眼光来研判往往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才被动退出,那时已经很难全身而退。怎么用预判的眼光提前有效退出风险客户是摆在信贷审查审批面前的又一难点。

三、审查审批理念转型的思考

(一)银行需要改革传统的信贷业务审查审批系统流程,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重新梳理贷款审查审批的各个环节,以形成系统化自动化的贷款审查审批流程,为信贷业务的虚拟化提供基础。对待家族民营企业,应依托系统,侧重非财务分析,综合其行业、外部环境、上下游客户分析,搜集家族民营企业的相关信息,提高预判研判能力,克服介入家族民营企业时所带来的困惑心理,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对成长性较好一些家族民营企业应予以大胆介入。

(二)从现有的存量家族民营企业客户结构引导其改善公司治理机制

建议引入专家型的外部董事,这与引入职业经理人不同,因为外部董事与家族民营企业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信任关系。一方面,外部董事必须以其专业的管理才能和良好的个人品质、较高的社会声誉取得家族公司决策层的认可和信任;另一方面,家族民营企业决策层核心成员的胆识、人品以及发展的目标与追求,同样也必须征得外部董事首肯。因此,外部董事在家族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就具有独立的专家意志,能对家族民营企业权力决策层形成有效的指导和制约,弥补家族民营企业管理能力的不足。

(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银行监控信贷资金提供了基础

家族民营企业最容易挪用信贷资金,用于非主营业务经营。因此,应对原材料、存货监管定期进行核查,对其账户流水与实际经营、财务报表的匹配程度加强审查,以其账户流水作为审查审批决策的依据之一。

(四)大数据时代下,把好新客户准入关是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

审查审批保持独立尽职的工作作风,审查审批人员不能人云亦云,善于对被认为“是”的事情提出质疑,对公认的“优点”之外的因素保持本能的警觉,利用大数据分析敢于提出反证或证伪。

(五)银行降低信贷风险是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5s现场管理样板图下一篇:中学校园手机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