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2024-06-25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通用8篇)

篇1: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一)2013年5月20日复习用

1、《稻草人》肌肉 皮肤 稻穗 白喉 耕种 橘子 褐色 祸事挽救 沉甸甸

尽责任费苦力 直挺挺

2、《寓言两则》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画蛇添足

楚有祀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围裙 哆哆嗦嗦 烤鹅 蜷腿 冻僵 火焰 暖烘烘 火柴梗

两腮通红 乖巧 精致 明晃晃

4*、《刺猬汉斯》冷嘲热讽 悉心照料 熊熊燃烧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蹑手蹑脚 无声无息

积少成多: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坐井观天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邯郸学步 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 对牛弹琴 囫囵吞枣

6、《开国大典》城防部队 高高耸起 旗杆 擎着 电钮 徐徐上升 旗帜 检阅 司令

缓缓排山倒海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7*、《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8、《明天更辉煌》耻辱 寻觅 点缀 乳汁 荆棘 步伐 骨肉分离 自强不息

9、《山海关》巍然耸立 蜿蜒 无限 碧波万顷 盔甲 捍卫 名不虚传 连绵起伏 10*、《太阳与士兵》萦绕 徐徐上升 锦绣 遨游

积少成多: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永远的歌声》淙淙 龇牙咧嘴 鼻涕 剃头 小辫儿 拽住 吆喝 傻乎乎 迷离

曲曲折折 脏乎乎

12、《秋天的怀念》瘫痪 雁阵 侍弄 捶打 絮絮叨叨 豌豆 暴怒无常 淡雅 烂漫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腼腆 誊写 餐桌 出版 谨慎 得意扬扬

推门而入 失声痛哭

14*、《花边饺子里的爱》破天荒 威风凛凛 大吉大利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维持生计 缝缝补补 日夜操劳

积少成多: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16、《古诗三首》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7、《詹天佑》工程 要挟 轻蔑 悬崖绝壁 陡坡 测绘 讥笑 泥浆 岔道 竣工藐视轰动 尝试 狂风怒号 攀山越岭

18*、《文天祥》脍炙人口 大义凛然浩然正气

19《怒好吧,黄河》阶段 陕西 吕梁山 滔天巨浪 虎啸龙吟 窑洞 浊浪

如雷贯耳 心潮澎湃 刮目相看

20*、《一句话》缄默 霹雳 铁树开花

积少成多: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1、《奇异的琥珀》琥珀 松脂 渗出 包裹 澎湃 粘稠 详细 美餐 热辣辣 淹没22*、《表里的生物》和谐 柔和 呈现

23、《自然之道》孵化 巢穴 颓丧 愚不可及 蠢事 明媚 响彻云霄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自作聪明

24、《一个这样的老师》面面相觑 博学 抿嘴 小轿车 勉强 警惕 饶有兴趣

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

25*、《最佳路径》微不足道 焦躁 年迈 优雅

26、《将相和》赵国 完璧归赵 理直气壮 负荆请罪 撞碎 胆怯 廉颇 推辞 削弱27*、《奴隶英雄》奴隶 栅栏 互相残杀无价之宝

28、《赤壁之战》巡哨 利刃 弓弦 士卒 决雌雄 天助我也 漫天彻地

29、《老人与海》惦记 海滨 啤酒 崛起 镰刀 垒球 潇洒 鲨鱼 骨骼

白茫茫 硬邦邦 冷冰冰

30*、《鲁滨孙造船》杠杆 荒谬 不可思议

积少成多: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神采奕奕 兴致勃勃 身强力壮 虎背熊腰

肥头大耳油光满面 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喜出望外 目瞪口呆

大摇大摆 摇头晃脑 手舞足蹈 慢条斯理

习作:

1、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2、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或物;既可以写

记叙文或读后感,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

3、我的自传

4、调查中的“小插曲”

5、的自述

6、我和书的故事

篇2: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4、奇异的琥珀课后最后一自然段背诵

6、青松 陈毅

己亥杂诗

7、怒吼吧,黄河背诵第四自然段

8、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詹天佑背诵第四自然段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

11老人与海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2、赤壁之战不要求背诵

篇3: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师: (板书:窃读记) 今天, 我们要来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别看题目只有三个字, 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首先, 看到这个题目时, 你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还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是从“记”这个字看出来的。

师:好。你知道哪些题目中带“记”的故事呀?

生:我们读过《西游记》、《木偶奇遇记》、《鲁宾逊漂流记》……

师: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轻视。现在, 我们再看“窃读”二字, 其中有一个字是“题眼”——文中所有的内容, 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 (争论) “读”是题眼!“窃”是题眼!

师:如果以“读”为题眼, 就说明这个故事是围绕着读书这件事来写的, 可是, 读书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事, 够写一本书的了。“窃”字却限定了范围, 告诉我们本文是写偷偷摸摸读书的事。“读”是故事的内容, “窃”是故事的重点, 所以“窃”才是本文的题眼。 (师板书:在“窃”字下面写“重点”, 在“读”字下面写“内容”, 在“记”字下面写“故事”)

走进课文, 迈出第二步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 这篇文章是怎样突出“窃”字的。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认为第一自然段写得好吗?

生:我觉得很奇怪, 作者要去书店读书, 为什么不直接就写去书店, 而是先写饭店呢?

师:刚读这篇文章时,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第一自然段里有废话, 可是读完全文后, 我认为第一自然段里的“废话”写得太精彩了。作者在文章的开头, 先写饭店是有目的的, 我相信, 只要你边阅读边思考, 读完全文, 就会自己悟出答案的。 (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全文)

生:老师, 作者为什么要到书店偷偷读书啊?我每次去书店, 看一天都没人管我。

师:现在的确如此, 新华书店开架售书, 从早看到晚也没人管你。不过, 课文中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八十年前。那个时候, 新中国还没有成立, 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国营大书店。就是二十年前, 书店里也不可以随便看书。我小时候, 每次去书店, 想看哪本书, 要跟柜台的服务员说, 然后她会拿给你, 并且站在旁边监视你, 你翻看几分钟, 她就要把书收回去了, 绝不会让你在书店里读完。那时, 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当我要翻看第三本书时, 服务员就懒得拿了, 她会冷冷地问:“你到底买不买呀?”我当然想买, 可是我的口袋里没有钱。当我意犹未尽, 灰溜溜地走出书店的时候, 我的心愿就是长大后, 挣了钱, 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现在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我感到非常幸福。所以, 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作者把如饥似渴地渴望读书的感觉刻画得生动极了, 尤其是用了一个了不起的比喻, 你们发现了吗?

生:“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

师:对, 就是这句话。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 写得非常好, 而且用在了最合适的地方。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很少用比喻句。比喻句是最生动形象的, 如果运用得恰当, 会让文章增添色彩。这句话里, 作者把自己比喻成狼, 狼不是一种好动物,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比喻呢?

生:因为没有钱, 所以变成了饿狼。

师:哈哈, 要是因为没有钱, 变成饿狼, 那个“恶”应当是凶恶的“恶”, 那就是抢劫犯了, 而且要冲进饭店, 可她怎么会进书店呢?

生:把一种浓浓的读书情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师:说得对, 但, 这是《教材全解》上的话吧?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吗?

生:因为作者太喜欢读书了, 看到书, 就像饥饿的狼看到食物一样, 扑上去。

师:说得真好!

生:老师, 既然是窃读, 是不是比喻成老鼠更好呀?

师:你的问题很好。一想到偷, 第一个蹦入我们脑海的就是老鼠。不过, 窃读不是窃书, 她没有把书偷走呀。比喻成饿狼, 更可以表现出小作者急于求知, 热爱读书的心情。请你们用文中的话回答, 这种窃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

师:对。凡是做贼, 都有这种感觉, 快乐在于可以得到自己要的东西, 害怕就是担心自己被发现。现在, 请同学们用直线标注哪句话表示作者快乐, 用浪线画出作者感到害怕的地方。给同学们一个提示,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 几乎都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

(生默读课文, 完成任务, 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 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 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作者是快乐的, 看着外面雨下得大, 就有理由在书店里多待一会儿了, 可以多读书。

师:其实, 这个自然段都是在表现快乐的心情。作者当时心里肯定在想, 要是雨大得让她不能回家, 大得发了洪水, 把她卷到书海里去, 那才好呢!

生:“我跨进店门, 暗喜没有人注意”。这句话也是体现作者高兴的, 因为没有人发现, 所以才可以继续在书店读书。

生:“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却找不到那本书”。作者找不到书了, 她是害怕的, 她看到一连几天都有人买, 担心书被卖完了。她太喜欢这本书了, 怕再也看不到了。

师:接下来, 作者又写到自己找到了书, 此时的她一定是很兴奋的。你们看, 这么一个找书的小细节, 作者都刻画得如此细致, 这是同学们要学习的地方。

生:“我踮着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这个地方是写作者害怕。

师:为什么?

生:从那么多的大人身边钻过去, 而不是大大方方走进去, 她肯定特别害怕。

师:我觉得这里是体现快乐的。你想想啊, 一个窃读者, 她最盼望的就是书店里人山人海, 人越多越好, 这样她才能把自己藏起来了呀。你再往下读两个自然段, 作者说她喜欢到人多的书店去, 然后站在大人身边, 当自己是这个大人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生:哦, 我明白了!老师, 我还有一个地方不理解。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到“我低着头走出书店, 脚站得有些麻木, 我却浑身轻松”。这句话应该是表现作者开心的吧?因为作者把书读完了, 否则她怎么会一身轻松地走出书店呢?可是, 如果她很开心, 为什么又要低着头走出书店呢?

师:你思考得很仔细。哪位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因为她不想离开书店, 所以低下头。

生:我认为是她怕被店主发现。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句话是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 但是你们的回答都不能体现出作者快乐。怕被认出来, 应该是害怕的心情, 而不想离开书店, 应该是低落的情绪吧。你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 作者有什么特点?

生: (异口同声) 热爱读书。

师:既然是热爱读书, 而且刚刚把一本书读了两个多小时, 从书店里走出来时,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生: (恍然大悟) 她是在回味书中的内容吧!

师:你真聪明。作者已经站在书店里读了两个小时, 所以当她离开书店时, 脑海里一定都是书中的内容, 她被一本好书陶醉了。

生:倒数第二自然段, 表现的是作者的快乐。作者太喜欢读书了, 当她读完一本书, 感到特别满足, 特别快乐。

师:说得很好。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看文章倒数第三个自然段, 作者闻到饭店飘来炒菜的香味, 饥肠辘辘的时候, 她想象这些画面时, 是什么心情呢?

生:快乐!

师:她的白日梦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做的幻觉是一样的。虽然小女孩在寒风中挨冻挨饿, 但当她划燃了火柴, 看到美味的烤鹅, 又觉得是躺在外婆的怀抱中时, 她便是快乐和幸福的。读了这一自然段,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写饭店吗?

生:开头写饭店, 是为了与倒数第三段的内容前后照应。

师:这只是原因之一, 而且是次要的原因。如果只是为了前后照应安排内容, 就容易写出废话了。我们创作文章, 首先要想到的是主题思想。

生:放学时, 作者已经很饿了, 所以她的目光会被饭店吸引, 可她更爱读书, 为了读书, 可以饿着肚子。

师:回答得真好。小作者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 但她还是放不下书。你们看一看自己刚刚画出来的那些句子, 是不是快乐要多于惧怕呢?这篇文章以“窃读”为线索, 表现的是作者热爱读书, 急于求知的思想感情。用将近一千个字, 把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的窃读的滋味, 刻画得淋漓尽致。

走进原文, 迈出第三步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出版家林海音。林海音最喜欢读书, 长大后, 她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纯文学出版社。这位女作家一生都与书打交道,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们刚才读到的课文, 在选入教材时, 做了很多删改, 并不是原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原文的阅读资料, 它有两千多字。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原文,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 原文和课文有什么区别? (师发补充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原文)

师:原文中, 作者写自己读书时的样子的比喻句和课文里的比喻句不一样。原文中写的是“一页, 两页, 我如饥饿的瘦狼, 贪婪地吞读下去”;课文里的比喻是“一匹饿狼”, 你们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生:原文的比喻好。瘦狼是饿了好久的狼, 都饿瘦了, 而饿狼可能只是饿了一顿。所以, 用“饥饿的瘦狼”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师:还有原文的后半句“贪婪地吞读下去”, 与课文的“贪婪地读着”比起来, 哪一个更能突出作者急于求知的精神呢?

生:“吞”字更好, 吞是不嚼, 直接咽下去, 更能突出如饥似渴的感觉。

师:语文书是大家学习汉语的课本, 所以它的语言要合乎语法, 句句标准, 这样难免要失去文采。课外多读文学作品, 才会让你汲取更大的文学养料。我还有一个问题, 小作者希望雨下得大时, 原文写的是, “再大些, 再大些”, 而课文里写的是, “大些, 再大些”, 你们认为哪个更好?

生:课文里的好!

师:你来说说课文里的句子好在哪?

生:因为课文里的句子有程度变化。

师:你们想想, 外面的雨已经很大了, 小作者内心激动, 在心里喊着“再大些, 再大些”, 这是不是更有期盼的感觉呀。文章在要结束时, 作者写到合上了书的最后一页, 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她读完了。

师:哈哈, 你这个回答等于没回答, 我也知道翻到最后一页是都读完了。这些细节之处, 都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她不读完最后一页, 绝不离开书店。课文的内容和原文的内容还有什么区别?

生:原文里有两个故事, 课文里都没有写到。

师:对。我在读这篇文章时,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个故事。老板的冷漠无情与店员的热情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读到这位店员为作者多留了一天书时, 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原文里, 还多了一句最重要的话, 这句话才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意思。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记住, 你是吃饭长大, 读书长大, 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师:这句话就是原文的含义。现在, 我们的课本里, 社会上, 都缺少爱的教育。我们学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勤劳和勇敢。不过, 只有存在爱, 才会有勤劳, 有勇敢。爸爸妈妈爱家, 所以才会为这个家努力工作。爸爸妈妈爱你, 所以当你遇到危险时, 他们才会奋不顾身地保护你。同学们, 你们看, 我们从课文里学到了知识, 又从原文中得到了更丰富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 不要把语文书当成终点站。看到有改编或节选的课文, 要找来原文仔细阅读和对比。最后,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现在我们读到的两千多字的原文, 也是有删节的, 真正的原文将近三千字呢!有兴趣的话, 你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书籍或网络, 读一读真正的原文, 看看还有哪些精彩之处。

备课笔记

有爱就好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什么?答案多种多样, 但是, 有一个答案, 是绝对不会错的, 那就是要唤起孩子对母语的向往喜爱之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乐在其中”。一旦能够以学习为乐了, 学习就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一种享受。“乐之者”学习起来非常投入, 几乎陶醉, 绝无疲倦之感。

在语文课堂上, 我想尽一切办法, 演小品、做游戏、搞比赛, 都是要唤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然而, 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教法, 仅仅把“乐学”等同于嘻嘻哈哈的课堂游戏, 那就不免肤浅了。探幽寻源, 引发思考, 也是快乐之源, 而且是更高级的快乐。比如这篇《窃读记》, 它是一篇描写窃读心理, 表现求知精神的名篇佳作, 但是, 由于它没有扣人心弦的完整的故事情节, 很难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幸运的是, 我早就读过《窃读记》的原文, 曾经与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因为我们都是读书迷。我知道原文有多么丰富的情节与生动的事实, 我相信, 六年级的孩子是会被原文打动的, 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于是, 我把原文引入课堂, 使孩子们眼界大开, 不仅让他们明白了课文注解中“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是什么意思, 更让他们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其实, 每个孩子都有学习主动性, 只不过他们的一切活动受到兴趣的支配。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 只有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 了解儿童的学习需求, 才会让他们自主自发地学习。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语文书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地, 它只是行进路途中的一座桥, 谁也不会把一座桥当做目的地。走过这座桥, 风光无限;停滞在桥上, 却有落水的危险。语文教师是带领孩子们过桥的那个人, 语文教师也是让薄薄的语文书变成厚厚的一本大书的那个人。

篇4: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篇5: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班级 姓名

1.《稻草人》的作者是(1894—1988)原名,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童话集有《 》、《 》等。

2.《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势》,作者,时期思想家。《画蛇添足》选自《 》。

3.查字典,理解词语。

自相矛盾:。画蛇添足:。4.查资料填空。

安徒生(1805—1875),国19世纪著名 创始人。被称为,他一生共计写了童话 篇,代表作有《 》、《 》、《 》等。小女孩共

次擦烧了火柴,分别看到了、、、、,最后她。

5.《刺猬汉斯》是 国作家 写的(体裁)。我还读过他的其他的童话有《 》、《 》、《 》等。课文中的刺猬汉斯遇见了 个国王,第一个国王是,第二个国王是。

6.(1)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中国,早年参加,追随,进行反对 的革命。《望大陆》于 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这首诗是于右任先生的一首。

7.背诵并墨写《望大陆》

8.查资料填空。

(1)香港,简称“港”,包括、和。因地产沉香在此出教学 教学

口而得名,故又称“ ”、“ ”。年 月 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祖**亲的代称有华夏、、、等。

(3)中国人可以称华夏儿女,也可称 子孙,还可以称 的传人。9.查资料填空。

长城:秦始皇来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 ”,也叫秦长城。明代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西起,东至,总长,俗城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10.《山海关》的作者是,文章向我们介绍了。11.读课文,填空。

(1)中国“东方第一哨”在,位于东经,北纬,是祖国大陆的。

(2)课文采用了 和 对话的方式,主要写了:○1 ;2 ;○3。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献上了革药和小鱼。老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1)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了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2)这里没有写老师说话,如果老师说话,她会说些什么呢?。

13.《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文章通过对母亲关心,照顾“我”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教学 教学

努力地向前驶去。

(1)文中的这两种声音是指什么?。

(2)作者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的原因是什么?。

15.《花边饺子里的爱》围绕“花饺子里的爱”分别写了

和。我包“花边饺”是为了。

16.《为了五美元的礼物》的作者是

国的。课文主要讲述了,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7.连一连。

《夏日绝句》 于谦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石》 李清照 照 生当作人杰 《石灰吟》 郑燮 宋 要留清白在人间。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以 的诗句表达了豪迈的理想。

19.假如根会说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根会说些什么?用你自己的话写一段通顺、完整的句子。

20.课文《詹天佑》的中心句是。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课文在叙述詹天主诗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的三件事:、、。

21.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所用的不同方法,和人字形线路。

教学 教学

22.《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 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 所作,诗中的“,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天祥、的民族气魄,也表达了他 的坚强意志,这首诗是,又是 它告诉人们。”

23.阅读《恕孔吧,黄河》完成练习。

他的声音时而,时而,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

,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小溪,时而,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抗敌演剧队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联系上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抑扬顿挫:

(3)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24.《一句话》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现代著名、。其新诗集《 》《 》是现代计坛经典之作。《一句话》中的“一句话”是,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25.《琥珀》这篇文章是根据(国家)作者 的《 》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2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块特殊的琥珀的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形成松脂球,一是松脂球变成化石。形成松脂球有四个必要的条件:○1必须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有强烈的阳光;2 ;○3 ;○4。○27.《自然之道》课文中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 教学。

2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事讲给一位邻居,他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1)“这里面的价值”是什么意思?

(2)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为什么说他“错了”? 2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迪斯尼乐园是由 设计的,他是一位。本文着重

记叙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萄萄园主“,”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的路径设计策略,被评为 的过程。

30.根据课文《将相和》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中的“将”是指,“和”的意思是.(2)课文《将相和》主要讲述了、和 三个故事。(请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3)课文《将相和》这个故事中的主人翁分别是 和,因为。

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赵国武有,文有,所以秦王不敢侵犯赵国。如果蔺相如跟廉颇将军闹翻了,结果是。

(2)“负荆请罪”的主人翁是 和。两人的性格特点分别是

、。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

32.《奴隶英雄》

(1)课文《奴隶英雄》是根据(国家)作家 的《 》相关片段改编的。

(2)课文采用 的形式讲述了 的故事,热情地歌颂了 的反抗精神。

教学 教学

33.(1)《赤壁之战》是根据《 》里的故事改编的,它的作者是。(2)《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 战例之一。这次战斗不仅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而且为、、三国的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34.《老人与海》是根据(国家)作家 的《 》改写的。《老人与海》获得了1953的美国最高新闻奖——。小说中的 成为世界文学史和电影史的“硬汉”形象。

35.课文《鲁滨孙造船》节选自(国家)作家 的《 》。作品中的主人公名叫,课文主要讲述他 的事。

篇6: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体会词语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写句子。

3、默读课文,体会红小鬼在追赶大部队的路途中表现的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

2、文中重点生字词的朗读:

广昭战役 陕南战役 强渡嘉陵江战役 胜利捷报

暖风煦煦 春意盎然

瘆人 龇牙咧嘴 阴森可怕 神龛

跋山涉水 餐风宿露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A、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概括。

B、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读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

三、品读体会:

1、感受文章的详略:

历时三个月,行程1000多千米。文章是否将他们追赶红军大部队的每一天都写了呢?

2、第一天的经历又只选取了三个场面来写的,是哪三个场面?

赶路、夜宿神庙、吃供品。

3、这三个场面作者又分别是怎么来表现这群红小鬼的精神的呢?

A、第一个场面运用反衬的手法:

可不可以去掉中间写景的这部分呢?

景色越美丽,红小鬼越不观赏,越是心急如火,就越能感受到他们追赶大部队的急切,他们志向的坚定。

对比朗读。

B、第二场面运用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

神庙,平日就很瘆人,这时候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观音菩萨……把几个胆小的伙伴吓得够呛,不敢环顾四周,他们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

感情朗读。整整、坐(表现坚定的意志,心里怕得不得了,可就是没跑回去。)

C、语言描写:

“看来,菩萨也支持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还送干粮,好让我们吃饱睡足以后,加油赶上部队呢。”

菩萨支持我们的行动、安排下这么宽绰的客店、送干粮等语句感受到他们乐观的革命精神。

分角色朗读。

4、他们还经历了哪些困难呢?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5、一齐赞扬这群小红军,读妇女部长何连芝把12个小鬼搂在怀里说的话。“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四、拓展延伸:

1、在四川省川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12个红小鬼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追赶队伍的故事。回家后向你们的父母讲一讲这个故事。

篇7: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1稻草人 2寓言二则 3卖火柴的小女孩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一 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 6开国大典 7*望大陆 语文百花园二 11永远的歌声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语文百花园三 16古诗三首 17詹天佑 *18文天祥 19怒吼把,黄河 20*一句话 21奇异的琥珀 22*表里的生物

23、自然之道 24一个这样的老师 25*最佳路径 语文百花园五 26将相和 27奴隶英雄 28赤壁之战 29老人与海 30※ 鲁滨孙造船 语文百花园六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二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其中有两则是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

本单元以“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专题。既编排了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也有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赛尔玛˙拉格洛芙的著名童话,还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我国古代的著名寓言。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寓言两则》所选编的《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个情节。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改错、勇于舍己、乐于助人,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这几篇课文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通过阅读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道理,并在潜移默化间感受到童话、寓言这两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

教师在教学前,应大体了解童话、寓言的概念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注重引领学生欣赏童话所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景色,注重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品味、积累童话的语言,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对于首次学习文言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在学习方法上教育恰当地指导。教师可以先行查找、归纳一些学习文言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文言语句的翻译可采用“留、换、补、删”四种具体方法。

1、保留原词。即凡人、事、物等名词性的表意词可以保留不动。

2、改换词语。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词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3、增补词语。即将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种句子成分补充译出来。

4、删略词语。即将文言中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去掉不译。

当然这些内容不一定全教给学生,但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以总结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童话学习进行评价与叫,尤其是从学习方法哂纳感进行了总结。“阅读平台”提供的寓言诗意在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寓言、童话来进行的。“大家谈:寓言和童话”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一个延续。意在使学生通过有条理、有重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在“童话、寓言”王国里尽情遨游、捕捉乐趣、受到启迪。“习作”是编写童话。这是一次有意思的习作实践,也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训练。

教学本单元可用14课时。精读课文8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课时。

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20个,会写生字23个。

2、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的意思,积累成语。

3、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

4、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5、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6、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课文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故事生动、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但也正由于童话作品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往往更容易被奇异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外貌所吸引,而忽略对内容本身地深入理解、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体会。因此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触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解童话、寓言的表达方法。

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一个人拿着矛和盾的图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

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2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 3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你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其实很多可爱的形象都出自一位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简介作者)他的作品揭露丑恶、歌颂善良,还蕴含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所得。

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喷香pèn明晃晃huǎng暖和huo裂缝fèng

2、尝试当堂听写词语

3、再读课文(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先思考后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故事发生在大年夜,远远地走来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出示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要点:冷、饿、不敢回家(演示文稿相机出现重点句子,指导理解、朗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先读后议再读)无论多冷多饿,无论打着卷落满雪花的金发多美,她都顾不上。从两次“大年夜”的出现感受到小女孩现在饥饿、寒冷、痛苦,生活很悲惨。

3、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第四、五次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

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指名读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

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

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2、展开想象,进行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畅谈:

1、回顾文章内容,说一说: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把最打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10、11自然段,学完文章后你有些怎样的深刻?

二、创设情景,尝试练笔。

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和她说些什么呢?

① 自由读一读15页的“阅读链接”。

② 从短短的诗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④ 小组内交流。

⑤ 全班交流评价标准:真情实感;尊重原著基调;语句通顺。

三、词语检测:

1、订正作业中关键词语(如:蜷、烤、僵)

2、多音字组词语。喷缝和晃

3、比一比,组词语。

梗蜷僵

便倦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进行课外阅读,为后面活动做准备。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方法提示: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集体讨论: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评价要点: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鹅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再如7、8自然段中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又如13自然段“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四、交流学习体会: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如:积累了词语: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

2、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

语文百花园一

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在本单元的新课文教授之后都布置一些与此次训练有关的内容,供学生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吗?

二、学习借鉴:

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2、交流明确:①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②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③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

三、准备发言:

1、自己在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四、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对听、说者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五、延伸阅读:

教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而且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用眼睛在看、用嘴在读,更是用心在感受、用头脑在思考。老师也阅读了一些作品,特别是我还发现了一种体裁-----寓言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1、自主阅读,思考:①寓言和寓言诗又有什么异同?②这两则寓言诗告诉我们什么?

2、集体交流:问题①同样都给人以启迪,讲述道理„但寓言诗比寓言更加短小精炼。

问题②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内容”,讲给家人后伙伴听。

2、阅读“习作要求”,作好准备。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概貌: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

“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案举例: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7*望大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

望大陆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4)交流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精读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为略读课文。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抒发了人间真挚的亲情。

《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秋天的怀念》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故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歉疚。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花边饺子里的爱》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成年后,给妈妈过生日时,他也包了一个带糖馅儿的花边饺子,讨得年迈的母亲的快乐与开心。文章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的孝顺、敬爱母亲之情。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一文,讲的是十二岁的鲁本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诚挚的爱。

在这个单元中,这五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紧紧围绕“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课后编排了15道思考练习题,这些题目提示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和教学重点。课文中编排了五幅插图,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单元要求认识32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在“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在“温故知新”中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认识修改符号,通过修改短文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和运用新出现的四种修改符号;二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领悟到的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三是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国风写的一首诗歌《我有一个梦想》;四是积少成多,编排了“新三字经”中有关讲孝和悌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话题是“人间处处有真情”,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进行交流,交流时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待清楚。“习作”练习要求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成长中的主要经历。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作者感受爱、奉献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饱含的深情,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教育和启迪。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会和交流,从而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2、加大朗读力度。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情感色彩较强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可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并能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本单元教材可用13—16课时。其中精读课文7—8课时,略读课文

2—3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5课时。

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25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4、学习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11永远的歌声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文章中有六处出现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加以体会。再如,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非常典型,讲读中也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邹德学,男,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南汽新闻》的编辑。课文原载于《江苏教育报》,入选时有改动。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篇8: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一、精选词语训练, 丰厚语言积累

语文专家章熊说:“准确地说, 语文课涉及的不是语言, 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这两者的区别, 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言语的训练将培养学生如何达意、如何切意。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精灵, 只要你把它们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它就可以永远供你咀嚼, 而且每次咀嚼都有新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我想, 课堂一开始的复习词语就是为咀嚼语言、理解词句做良好的铺垫。我提炼了课文中的重点四字词语:

悄无声息遁入草丛林茂草丰

销声匿迹漂泊不定颠沛流离

珍异动物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我让学生在复习巩固读音和字形的基础上, 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说一两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句子。横着看这三组词语, 是麋鹿生活状态的三幅画面、三个不同的阶段。将这些词语作为复习的切入点, 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巩固, 同时还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运用,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品味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巧抓段落对比, 深化语言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麋鹿》这一文中, 麋鹿的外形特点是文章的重要部分。第二和第三两个自然段都有对其外形的描写, 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对应, 呈现出不同的描写特色, 这也是本文语言的一大亮点。我以图片、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麋鹿世界, 引起学生对麋鹿的兴趣, 自然引出描写麋鹿外形的句子:“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这句话的语言很有特点, 由三字短分句构成, 富有节奏感, 读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 我出示相应图片, 再配上白板的聚光灯效果, 让学生充分理解“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初步感受麋鹿“奇特”的外形。我还设计了“辨认麋鹿”的活动, 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亲自利用白板“放大镜”的功能, 到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线索:角、尾巴、蹄子、毛色等特点。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图文结合, 拿着“放大镜”, 像小小科学家一样,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慢慢走近麋鹿、了解麋鹿。

在学生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我又将两段外形描写放在一起让学生读,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在对比朗读中, 逐步发现这两段文字都是写麋鹿的外形特点, 都是按照顺序、抓住特点来写, 都采用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但是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写, 第三自然段是具体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麋鹿的外形特点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 教学活动与文本特点相吻合, 实现了“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在教学麋鹿的外形时, 不仅抓住了其外形特点, 还抓住了本文的语言特色, 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三、活练口头表达, 内化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学会表达、学会运用。在本堂课的设计中, 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训练口头表达, 让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运用。

一是将“厚”读“薄”, 学会概括。在深入感知麋鹿的“生活习性”时, 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划出表现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 再读一读, 将阅读感受化为“我知道了麋鹿是一种 (%%%%) 的动物”。这一简单表达, 看似简单, 但其实是引导学生学会了概括。在此过程中, 学生完成了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思维过程。此外, 学生在这一语言训练中, 对麋鹿的认识已不仅仅停留在外形上, 还深入到内在的品性, 比如麋鹿的活泼、珍稀、温顺等, 这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是看图说话, 学会介绍。在学习完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两部分后, 我设计了“向奥委会推荐麋鹿做奥运吉祥物”的环节, 让学生看图讲解麋鹿的特点, 既可以巩固对麋鹿外形和习性的认知, 又可以让学生学会说明文的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 更可以实现语言内化的过程, 注重了语文的实践运用。

四、激活情感体验, 加深语言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麋鹿的“传奇经历”描写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语言简洁明了。我以第一句话“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展开教学, 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因此, 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刻意拆分文本, 提炼成大家经常采用的表格形式, 而是回归文本段落的概念, 给学生一个整体感知的语言环境, 以关键词句展开教学。我放手让学生去读, 通过圈一圈的方式, 让学生发现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过抓住关键的词语“漂泊不定”、“颠沛流离”, 让学生自由品读每个时间段麋鹿的经历, 感受麋鹿的“传奇色彩”。在引导学生理清了写作顺序, 了解麋鹿的经历后, 再细细品读, 读出自己的情感。考虑到这要求对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一点难度, 所以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情感词语, 以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 易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与文本产生共鸣。

要把说明文读出语文味, 应用语文的眼光深入解读文本, 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拓宽语言学习的途径, 带领学生品读语言、玩味语言, 最终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上一篇:燃气管线设计规范下一篇:风雨哈佛路观后感优秀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