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管理制度

2024-06-22

记录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记录管理制度

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

为掌握进口食品来源和流向,确保进口食品可追溯性,加强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的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食品进口记录

(一)对于各批次的进口食品据需要做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进口食品的名称、品牌、规格、数量、货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原产地、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生产企业名称及在华注册号、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备案编号、名称及联系方式、贸易合同号、进口口岸、目的地、根据需要出具的国(境)外官方或者官方授权机构出具的相关证书编号、报检单号、入境时间、存放地点、联系人及电话等内容。记录格式见附件1。

(二)进口商需保存如下进口记录档案材料:贸易合同、境外付汇凭证、提单、根据需要出具的国(境)外官方相关证书、报检单的复印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卫生证书》等文件副本,并由专人保管。

(三)记录的收集及保存

1.进口部门的有关管理人员负责收集进口记录及单据,按进口合同编号顺序逐一归档,保证进口报检清关整套单证完整性。

2.记录的保存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如需查阅,查阅人须在查阅前办理登记,查阅后要及时送还,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进口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第二条 进口食品销售记录(食品进口后直接用于零售的除外)

(一)

销售记录的内容包括下列信息:销售日期、食品名称、规格、数量、重量、生产日期

及批号、购货人/单位、购货人/使用人地址及电话、出库单号、食品召回后处理方式。记录格式见附件2。

(二)销售单据的填写要求如下:

1.字迹清楚,内容真实,完整,详尽,不得用铅笔填写。2.填写及时,准确,不得提前或错后填写。

3.不得随意撕毁或任意涂改,确实需要更改时,需在错处划一横线后,在其旁边重写,签上姓名,日期并盖章。

4.签名(盖章)须填全名,不得只写姓氏,印章须清晰可辨。

(三)记录的收集及保存

1.销售部门的有关管理人员负责收集销售记录及单据,一般每月收集一次,并与收发货台帐进行核对,不得有误。销售记录需保存购销合同、销售发票留底联、出库单等文件原件或者复印件,自用食品的收货人还应当保存加工使用记录等资料。

2.收集后的记录及单据要逐页核对,特别是关于产品去向及产品特征的项目。如有疑问须及时与有关文件货发货,运输凭证相核实,并将情况备注于备注项下,核对人签字后归档。

3.记录的保存记录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如需查阅,查阅人须在查阅前办理登记,查阅后要及时送还,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进口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第三条 销售对象投诉及召回记录

销售对象投诉及召回记录应当包括涉及的进口食品名称、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召回或者销售对象投诉原因,自查分析、应急处理方式,后续改进措施等信息。记录格式见附件3。

篇2:记录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追溯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1、记录要从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

2、各部门应互相配合,做到既能满足统计业务核算、质量安全和有关管理工作的要求,应设立原始记录。

3、记录必须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全面、及时、准确、清晰,不得任意涂改和撕毁,保证记录完整无缺。

4、记录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台帐和整理表,对主要数据进行分类、归纳、登记,使数据台帐化。

5、记录应按月收集,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以备查用。

6、各部门应有专人负责记录的立卷归档工作。

7、凡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齐全完整,遵循文件的形成规范,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和必要的加工整理。

8、记录的查阅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不得擅自抽拆、涂改、勾划、损坏记录,借出使用必须妥善保管。

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体系,对公司质量总目标进行分解,在各部门建立各分项目标,确保公司质量总目标的实现。质量目标管理制度的确定和实施,适用于公司与质量目标有关的所有部门。

1、办公室负责公司质量目标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各部门、单位制定各自质量目标或指标,并加以实施。

2、公司总经理制定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与公司的质量方针应保持一致。

3、各单位、各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应按总目标精神,对目标进行分解,制定本单位、部门的质量目标,明确考核方法,以便于对质量目标进行测量。

4、依公司发展需要,总经理确定对公司质量目标进行调整时,由办公室根据评审结论组织质量目标的修改,对修改后的质量目标,经总经理批准后重新发布,各部门、单位质量目标根据总目标的修改进行修改。

5、职能部门管理目标主要为:

①工程管理:施工计划管理、工程技术管理

②质量管理:质量指标管理、质量措施管理、质量责任制落实 ③安全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措施管理、安全责任制落实 ④设备管理:机械购置和装备管理、机械达标管理、机械检修和保养管理

⑤经营管理:经营目标管理、工程分包管理

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

6、办公室对管理目标考核一次,当阶段性管理目标没有实现时,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分析,制定完成目标的措施,由责任部门贯彻实施。

7、项目中标后,项目部根据公司总目标和项目合同要求,以及公司对项目的承诺,策划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管理措施。

8、项目质量目标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之一,与施工组织设计一并审批。

9、项目部每月对本项目工地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上报公司工程部。当项目部没有达到要求时,由工程部组织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责成项目部采取纠正措施。

质量问题处理及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合格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为认真贯彻质量方针,实现公司质量目标,落实工程主体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问题(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

一、公司主管总工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科、技术质量科是质量问题处理及质量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监督与检查,并负责组织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评审和处理,并对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提报处理意见,上报董事会讨论结案。办公室参与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评审与处理,并对奖励及行政处分人员按规定承办手续,财务科负责对各单位经济处罚的收缴。安全生产科负责对处理结果实施检查验证。

二、质量事故的分类

1、质量一般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2、质量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3、重大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4、质量特别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质量事故。

三、重大质量事故的等级划分

1、一级重大质量事故 ①死亡30人以上

②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③特大主体结构垮塌

2、二级重大质量事故

①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

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不满1000万元 ③大主体结构垮塌

3、三级重大质量事故 ①死亡1人以上,9人以下

②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 ③中、小主体结构垮塌

四、质量问题报告的责任和步骤

1、项目经理是单位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及时、如实上报技术质量科,并及时组织处理问题。

2、任何单位、个人均有权和义务将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部组织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填写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4、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技术质量科向总工办汇报,并填写《重大质量事故报写表》一式三份,事故发生后,总工办要及时组织技术质量科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5、质量问题的调查

①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

②事故概况:主要介绍事故发生或发现时间、事故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

③事故是否做过处理:对缺陷部分进行封堵或掩盖,为防止事故恶化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但未达到预期效果,也应予以注明

④事故调查中的实测数据和各种试验数据 ⑤事故原因分析

⑥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 ⑦事故处理再发生的建议

6、调查报告

对于较严重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组写出调查报告报于技术质量科,对于轻微质量问题的处理视情节的严重程度,由责任单位写出书面检查和情况汇报,报技术质量科。

7、事故处理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质量问题的核实和处理,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参加分析原因,技术处理方案由项目部提出监理单位审查,经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对有争议或技术难度较大的质量问题,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处理结果报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备案。

五、常见的处理方法

1、结构损伤修补处理。

2、对结构的加固处理。

3、返工处理。

4、限制使用。

六、不做处理的范围

1、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的。

2、有些不严重的质量缺陷,经后续工序可以弥补者。

3、出现的质量缺陷,经复核验算,满足设计要求者。

七、事故经过分析处理后,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

八、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

下属职责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未按规定公司选择具备相应施工条件的。

2、未按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或不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监督的。

3、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的。

4、明示或暗示施工人员降低工程质量的。

5、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

在施工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按照职责检查的频度和方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监督实施并验证整改效果。

一、项目部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对建筑施工工程项目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2、每月对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和互查,并整理各种质量记录,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填写《施工现场检查记录表》和相应的程序文件所要求的记录,涉及到可测量的关键特性(如:噪声等)应有具体数据。

3、定期收集顾客反馈(满意或不满意、抱怨、投诉),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4、项目经理每季度组织对适用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填写《运行情况检查控制记录表》。

二、其它各部门

1、每月向公司报送“运行状况月报表”等报表。

2、每季度对项目部、分单位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出的质量问题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执行《环境、安全事故和不符合控制程序》,对违章人员做出必要处理,并监督项目部监视和测量记录的填写情况。

3、每季度按照《运行控制检查统计记录表》进行检查,保存

好原稿后报办公室。

4、各部门每季度组织项目部适用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填写《运行情况检查控制记录表》。

三、办公室

1、对各部门通过定期(每半年)或不定期抽查,查看监视和测量记录,或者对各部门以内审或收集顾客反馈信息的方式,调查询问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的执行效果。

2、对报送的《运行控制检查统计记录表》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组织各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填写《运行情况检查控制记录表》。

4、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总结和评价,和管理评审一起进行,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并跟踪其整改结果。

5、组织施工项目定期、不定期的质量观摩、检查,并总结评比、交流经验、评价等,表扬先进以资鼓励。

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通过对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确定改进的目标,制定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改进活动应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信息分析、监督检查、质量体系管理评价、纠正与预防措施等。

一、技术质量科是质量信息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检查、监督质量信息的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其它部门、项目部负责收集各自信息和数据,并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控制和实施改进。

二、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与利用

1、收集的信息包括

①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等。

②工程建设有关方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

③各管理层次工程质量情况及工程质量检查结果。④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结果。⑤同行业其他施工企业的经验教训。⑥市场需求。

⑦质量回访和服务信息。

2、质量信息的传递详见《内、外部沟通和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3、技术质量科对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质量分析和改进的信息予以保存和利用。

4、各管理层次应按规定对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质量管理状况和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机会,并采取改进措施,分析结果。

5、施工企业在分析过程中,应使用有效的分析方法 ①数理统计 ②抽样检验 ③因果图 ④排列图等

6、企业高层领导应按规定的周期,分析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状况,提出改进目标和要求。

三、质量体系改进与创新

1、公司高级领导层根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目标,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跟踪改进的效果。

2、技术质量科分析工程质量,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3、公司高级领导层质量管理体系分析,评价的结果,确定质量管理创新的目标及措施,并跟踪、反馈实施结果。

4、各部门按规定保存质量管理改进与创新的记录。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1、为了加强项目质量管理,规范项目质量事故的处理行为,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项目部负责工程质量问题的统计汇报工作,并组织对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配合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3、各分包方负责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果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应在第一时间主动积极的上报总承包方,并详细汇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经过。

4、项目部施工员和专业工程师对质量问题进行检查、评定,并上报监理确定质量问题的严重等级。

5、当发生质量事故时,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分包方对质量事故初步确认,按事故分类,确定事故的紧急程度和报告对象。

6、项目部必须及时填写“质量事故报告表”,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报告事故的简要情况,记录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公司备案;重大质量事故还应在24小时内报告公司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组织成立质量事故处理小组。

7、质量事故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8、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9、发生质量事故,要按管理权限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提交“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由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并实行回避制度。

10、调查人员有权向事故单位、各有关部门和个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文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或干扰调查组工作。

11、事故调查组针对事故调查的资料,及时组织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讨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事故处理的对策。

12、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及事故发生的原因,按照当事人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事故责任,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领导责任和次要责任。

13、发生质量事故,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必要时可委托质量检测单位进行必要的检验测试,提供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案的技术条件和所需数据。项目部或分包方填报“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经有关部门部审定后实施。

14、记录和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施工部长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

方案,经项目经理审批实施,并报公司备案。

17、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报质量事故处理小组审定后实施。

18、事故处理方案中涉及设计变更的,由原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

19、事故部位处理完成后,责任单位填报“质量事故处理结果报验表”,经过质量评定与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20、对于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人和部门应追究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如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篇3:记录管理制度

在日常检查中, 笔者发现针对《油类记录簿》的记录情况记录不规范或不如实记录甚至伪记的现象十分普遍。在与船方交流中发现由于船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对如何正确记录ORB存在误区甚至不会记录。本文针对ORB第一部分 (机器处所的作业) 的记录和检查做浅要分析, 不当之处, 敬请指导。

1 《油类记录簿》的法律地位

《MARPOL73/78》附则Ⅰ的第20条规定:“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 应备有《油类记录簿》第一部分 (机器处所的作业) ”。“可以对停靠本国港口或近海装卸站的任何船舶检查《油类记录簿》, 并可将该《油类记录簿》中的任何记录复制成副本 (可要求主管当局在根据本项规定而制作副本时, 应尽快进行, 避免造成船舶不当延误) , 也可要求船长证明该副本是该项记录的真实副本。凡经船长证明为船上《油类记录簿》中某项记录的真实副本后, 该副本 (文件) 将在任何法律诉讼中成为该项记录中所述事实的证据。”本文提及的《油类记录簿》正是适用于这种非油轮船舶。

2 《油类记录簿》记录前的准备工作

(1) 熟悉相关公约法规及所属船旗国海事主管部门的要求, 特别是充分理解《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Ⅰ第Ⅱ章第9、10、11、12、20条等条款, 才能真实、正确、规范使用《油类记录簿》。《MARPOL 73/78公约》是船舶必备的图书资料之一, 轮机员应该借阅并学习, 找出适合本船的条例, 熟知防污知识, 排污标准以及对禁排区域、特殊区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仔细查阅船舶国际防止油污证书 (简称IOPP证书) , 该证书由船长负责保存, 任职轮机长应向船长借阅, 最好复印一份随ORB一起保存。在IOPP证书正文中的方格内打“×”表示“是”或者“使用”, 而填入“—”则表示“否”或者“不使用”。

3 《油类记录簿》的记录要求

(1) 认真负责, 如实填写《油类记录簿》的各个细目。

(2) 正确填写《油类记录簿》, 不漏记、不错记。

①凡是涉及添加燃、滑油 (添加桶装滑油不必记) 、污油水排岸接收、舱底水排出 (散货船仅指“机器处所”的舱底水) 、舱底水驳进污水柜、污油 (泥) 柜污油 (泥) 的变化、污油 (泥) 柜之间的转驳等均应记录。记录中涉及的污水、油 (油渣) 柜必须是IOPP证书附录中标有的, 且柜名要相同。

②填写笔画清晰, 不得涂、抹。如有记错, 应将错误字句画一横线删去, 被删去字句仍应清晰可见, 更正字句写在错误字句的下面, 并签字确认更正情况。如有漏写, 程度不严重时, 可在原文上面写上补充字句, 并在其后签字, 签字要标以括号。

③《油类记录簿》应依时间顺序记录, 不允许整行留空 (没有填满整行, 则不算遗留的空行) , 可允许转行继续填写。如发现有整行空行, 应用横线或斜线删去。每记完一项作业, 应由轮机长签署姓名和日期, 每记完一页, 应由船长审阅并签字。

④轮机长接班后应对《油类记录簿》进行认真查核。新任轮机长到任后, 除了自己要正确无误的填记外, 应对以前的记录情况进行认真的查核:记录方式、涉及的污水 (油) 的数量和去向等是否合理、正常。

4 《油类记录簿》的内容记录

所有船舶机器处所油类记录簿的记载内容共有九大项 (A~I) 。应记载的内容视各船具体情况而定。在《油类记录簿》的首页是作业细目综合一览表, 应按《MARROL 73/78》附则Ⅰ第20条规定予以记录, 这些细目按作业项目分组, 每组作业由一个字母代号表示。船长在记录时认真阅读这些说明, 认真记录, 按要求填写。《油类记录簿》每页必须填上船名、船舶编号或呼号。对本页不适用的部分应直线画掉。

4.1 代号字母C项的记录

《油类记录簿》的作业细目综合一览表中字母C为残油的收集与处理, 当每航次结束时应记录船上留存残油 (油泥) 的数量。当每航次天数少于1周时, 应每周记录1次, 数码11为残油的收集;11 (1) 为分离出的油渣, 包括净化燃油和滑油所产生的油渣或其他残油。需说明污油柜最大舱容 (如15.0m3) 与现存污油量 (如5.2m3) ;12为残油的处理方法, 说明残油的处理数量, 注明从油舱中排出和留存在油舱中的数量;12 (1) 为排入接收设备 (如排入接收设备5m3, 污油柜内还残存约0.2m3) 并注明港口;当船上储存较多的残油时应尽量利用岸上接收设施, 所有残油处理均应取得收受人的收据和港监的证明, 这样的收据和证明应与油类记录簿一并保存。泵出的残油的数量与时间及留存的残油数量应记录在航海日志和油类记录簿上, 并请港监官员在油类记录簿上盖章签字, 12 (3) 为残油已焚烧 (如已焚烧0.5m3, 污油柜内还存有0.1m3) , 注明作业的全部时间和船位;最后每一项负责人签名。

4.2 代号字母D项的记录

船舶含油污水的收集和处理, 应按照《油类记录簿》D类机器处所积存的舱底水非自动方式排出舷外或其他处理的方式要求进行记录。记录时, 应按照要求记录排放或处理污油水的数量、时间 (开始、结束时间) 。其中有三种方法排放或处理污油水:

(1) 通过15ppm设备排放

含油污水在通过15ppm设备排出舷外时, 必须考虑以下两点:

①注明开始和结束时的船位。

②处理能力。不同型号的油水分离器, 其处理含油污水的能力也不相同。其处理能力可通过查看油水分离器的铭牌或IOPP证书上的记载获得。

(2) 排放到岸上接收设备

如果将含油污水排放至岸上接收设备时, 必须注明接收港口, 与处理残油一样, 船长应要求岸上接收单位提供一份含油污水的接收证明或收据, 以避免卷入污染事故之中, 该收据或证明应与《油类记录簿》一起妥善保存。

(3) 驳入污油水舱或集污舱

如将含油污水驳入污油水舱或集污舱, 则应注明油舱编号, 说明转驳的数量和留存在油舱内的总量。

4.3 代号字母H的记录

船舶加装燃油或散装润滑油时, 应按照《油类记录簿》H项的要求进行记载。记载时, 应注明装油的地点、时间、燃油或润滑油的种类和数量、油舱的编号, 同时应说明受油舱的加油数量和总存量。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MARPOL73/78》公约关于油类记录簿的填写要求, 对油类记录簿要求填写的内容和格式作了介绍, 分析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说明规范填写应注意的事项。

篇4: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2014年11月,广东省高院发布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近五年来,全省共有1.9万余名未成年人受审。其中,2251名在校学生因实施犯罪行为受到审判,占未成年人犯总数的一成多。为挽救这些失足未成年人,法院在全省推广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让他们“不带污点”重新走向社会。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原则和具体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其中,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明确规定了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出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大程度的保护。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理论基础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概念

我国虽然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但在制度的建设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至今为止学术界仍不能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给出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结合犯罪记录、封存等相关概念,我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被宣告有罪的未成年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将其有关犯罪情况及判决等一系列信息由有权机关进行封闭保存,除司法机关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依法查询以外不得进行公开,将社会影响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制度。①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基本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的制度,具有鲜明的特征,包括适用犯罪仅限于未成年人轻型犯罪、保密性以及该制度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等多个特点。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轻型犯罪。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保密性。20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这就体现了該制度的保密性,更加体现出了对未成年人的人权和自由的尊重以及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全面保护。

最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并没有将犯罪信息彻底删除,而是通过保密处理放置于特定位置,实质上仍保留了犯罪记录。可以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未成年人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封存。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分析

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第二百七十五条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法律效力等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一)适用范围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从这一规定中我们可以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条件归纳为两点:

首先,犯罪记录封存仅针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而言的,成年人罪犯并不适用犯罪记录封存,从而在适用主体上给出了明确的限定性条件。这一条件的设定,明确体现出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与其他的犯罪主体区别开来。

其次,该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案件,排除了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案件,从而在适用的案件范围方面给出了限定性条件。

(二)适用方式

对于该制度的适用方式,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做出规定。根据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的相关规定来看,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等主体均有权制作、保存犯罪记录,且司法实践中监狱、看守所等均会接触到犯罪记录,因此与犯罪记录有关的主体是较为广泛的。对于封存的具体程序,新《刑事诉讼法》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仍需要后续不断完善。

(三)法律效力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效果是,一旦封存,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获知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这一规定有例外,即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就可进行查询。这一保密性的规定,明确了有关机关的义务,也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进一步保护。这个保密性的规定首先明确在刑事诉讼法中,更加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是促进未成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

但是,遗憾的是,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仅是对有关机关的保密进行了规定,并没有提出违反该规定所应承担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好需要从立法上不断进行完善。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增设使得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践有了新的法律依据,各地纷纷对原有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制定了新的规范,确立了新的工作方法。例如,2013年6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出台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暂行规定》,该规定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作出了很多细化。该规定特别对封存的解除作出了一些细则,但是对于违反保密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仍然没有具体的规定。除此之外,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还存着诸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适用对象过于狭窄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仅适用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这一适用条件将大量未成年的犯罪人排除在外,相对严格。

2.与现有法律、规则的存在冲突

例如,我国法官法第十条、检察官法第十一条都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能录用为法官、检察官。此外,律师法、拍卖法等规定,有犯罪前科的人员不得或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律师、拍卖师等职业。这些矛盾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施不畅,可能会使得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缺乏相应的救济制度②

即使法律规定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但封存之后仍然存在着各种“泄密”的潜在风险。而对于犯罪记录遭到“泄密”之后的救济途径,我国相关法律却只字未提,这成为实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极大障碍。

另外,犯罪记录封存之后产生的法律效果,还面临着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冲突的问题,如何协调这些问题也是相当棘手的。③

(二)完善建议

为促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结合目前我国实施该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适用范围

我认为,本着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除对个别犯罪附限制条件外,应该取消轻罪、重罪的区别,对所有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都予以封存。在这种情况下,还须配合考验期制度,从而实现法律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顺利改造的同时,又不失其警示作用。

2.完善立法

我国立法应当剔除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相冲突的规定,特别是法律、法规中对未成年人上学、就业、入伍等歧视性、限制性规定,使未成年人真实享有与其他人平等的上学、就业等权利。另外,对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实施前的社会调查、未成年人羁押等未成年人司法制度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尽可能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流入社会渠道,避免形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标签。

3.建立一套完善的救济机制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律应明确规定,当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被封存而没有封存或者无故迟延封存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诉、控告。④除此之外,检察机关也应承担一定的监督职责。同时,应该实现制度与机构的衔接,充分适用该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体系,实现多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从而实现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良好运作,实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最好保护。

四、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其他法律以及非法律手段逐渐取代刑罚开始控制人类的行为,刑罚作为一种最后的控制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递减的规律性现象。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诸多不足。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对未成年人人权和自由的最大尊重和保护。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是充分地考虑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有利于防范犯罪记录对未成年人产生标签化效应。

犯罪记录的封存需要在立足于国情的前提下,合理借鉴西方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制度方面的优秀经验,推动我国相应领域法律体系和配套措施的完善,真正发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效果,使犯罪的未成年人能够尽快顺利地回到社会大家庭之中。当然,仅仅依靠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不能完全达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的根本目的的,所以,需要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将该制度与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等制度结合在一起,以我国的司法现状为基础,不断完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诉讼制度更加健全,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尊重。

注释:

①刘欣桐.“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3月,第3页.

②于青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问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4月,第15页.

③如《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特殊累犯制度与再犯制度,并未将未成年人排除在外,当未成年人涉及到这两项制度之时,如何适用该条款与新《刑事诉讼法》,如何定罪量刑等.

④刘清生.“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冲突与弥合: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未来走向”,《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6期,第87頁.

⑤梁根林.《刑法结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8页.

参考文献:

[1]于国旦等.《少年司法制度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梁根林.《刑法结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徐静村.《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六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4]于志刚:“‘犯罪记录和‘前科混淆性认识的批判性思考”,《法学研究》,2010年第3期.

[5]刘欣桐:“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3月.

[6]于青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问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4月.

[7]刘清生.“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冲突与弥合: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未来走向”,《中国刑事法》,2012年第6期.

篇5:文件记录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对诚信管理记录与证据进行控制,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为了证实管理制度有效性和为审核提供证据,为了完整保存用以解决争议的各类证据资料,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记录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是信用管理部。其它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

第二章 记录与证据管理

第三条 信用管理部应建立记录清单,以方便检索。每一个制度的记录清单都应记入该记录清单。

第四条 协会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应有证据意识,应注意保存各类证据资料。证据资料是指对确定权力、义务和责任有重要证明力的资料。

第五条 每一制度文件,都应明确与其有关的记录,并尽可能明确记录格式。

第六条 记录可以规定保存期,对于规定保存期的资料,应在设计记录格式时明示保存期限。

第三章 记录的销毁

第七条 过了保存期的记录资料经总裁批准可以销毁,销毁应有销毁清单。

第四章 本制度的评价与完善

第八条 制度的定期评价。每年于 9月1日之前,对本制度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是:本制度的作用与意义,本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完善本制度。

第九条 制度的不定期评价。协会内每一位员工和每一个部门均有权提出完善本制度的建议,建议应当详细说明完善的理由、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一般采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采用口头形式的,信用管理部应根据口述内容制作书面的建议书。信用管理部接到制度修订建议后,立即向总裁汇报,由总裁决定是否修订或召开专门会议讨论修订建议。

第十条 制度评价后,如需要完善,填写《文件更改申请表》,经原批准人或其继任者批准后执行文件更改。

第五章 责任追究与奖惩措施

第十一条 违反本制度第四条规定的工作人员,将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的处分,性质与情节严重的,将记入违规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或者进行公开投诉或永久曝光。

第十二条 违反本制度第六条的工作人员,将给予行政降级的处分,性质与情节严重的,将记入违规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或者进行公开投诉或永久曝光。

第六章 记录

第十三条 本制度使用的记录有:《制度评价、完善与反馈表》、《奖惩情况表》、《发文薄》、《文件更改申请表》,格式见文件管理制度;《信用监督体系记录清单》和《信用监督体系文件(记录)销毁清单》,格式见附件。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 本制度由协会信用管理部负责解释。

附件 1

记录清单

记录编号: J00 保存期限:永久

序号记录名称记录编号使用部门

附件 2

文件(记录)销毁清单

记录编号: J01 保存期限:永久

文件名称文件编号销毁原因销毁日期

篇6: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文件资料和有关记录的管理,使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制定本制度。

2 职责

安全科:负责安全记录和安全生产资料档案的管理。

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安全记录和安全文件资料的管理及上报。

3内容

3.1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文件、安全技术和设计资料、安全记录的日常管理由安全专人负责管理。文件的制定、下发、作废和收回按照《文件管理程序》执行。各种安全生产记录按照《记录管理程序》执行,安全生产记录包括:

管理评审报告;

事故、事件记录;

风险评价纪录;

培训记录;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事故事件调查报告;

检查记录;

健康监护记录;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安全会议记录;

监测检查记录;

资质证书和许可文件;

应急演练记录;

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其他。

由各采区和相关部门的记录按时上报安全科,并将上述安全记录纳入档案管理,由安全科分类汇总后进行归档保存。

3.2查阅档案程序

①查阅档案资料时,必须经厂长同意签批;

②如需将档案资料拿走,必须填写《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经领导批准。

③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注意防盗、防火、防蛀、防潮湿

3.3保管

必须设专人负责,安全记录的整理和档案的保管工作。

3.4填写要求

篇7:施工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1目的为确保施工质量记录符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做到准确、齐全、规范,特制定本规定。本制度仅包含施工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不包括其它文件资料的管理。

2施工质量记录作用

2.1 施工质量记录是工程建设质量活动的行为规范,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指导。

2.2 质量记录是证明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记载,反映出工程的质量水平,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也是工序质量动态管理的记录。

2.3 利用质量记录数据,可分析现存质量水平,找出其质量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问题,从而为提高工程质量提出决定依据。同时记录数据为用户安全生产、经济运行提供指导和参考。

3施工质量记录的规范性要求

3.1.要有系统性,能反映工程建设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施工质量记录 要做到“凡事有据可查”。

3.2.要有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以标准、规范的要求为前提,数据来自基层的基 础原始资料,经真实的检验和试验作依据。

3.3.要符合档案的规范性。

3.3.1 纳入归档施工质量记录的纸张应(包括软件、照片)规范一致,一律采用A3或A4两种幅面。

3.3.2 外来资料纸张不一致的,采用粘帖方式统一成A3或A4纸幅面。

3.3.3 书写材料要规范。笔墨不易褪色,应采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不得采用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红色墨水、复写纸等书写。

3.3.4 表格格式要规范。各项目工地要根据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属性,按照国家和相关行业规定的表格格式规范印制,不得采用复印方式。凡国家或行业规程标准有统一规定的表格,不得另行制作样式。国家或相关行业无规定的,由公司工程管理部统一制作,或经工程管理部同意。印制的表格其边框要符合规范要求。

3.3.5 字迹通顺工整,内容完整,签证齐全,计量单位规范统一,归类编目科学合理,出版清晰。签字应签全名,不得潦草无法辨别,不得采用计算机打印签名的方式。归档资料不得随意涂改,需改动的数据采取划改的方式,空缺的栏目采取画斜线或填写“无此项”。归档立卷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专业或系统立卷,卷内不得有重复文件。成册装订应采用打孔线绳装订,并剔除金属物。复印件、传真件不能作为原件移交。

3.4工程合同中或工程开工前要与建设单位或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明确竣工资料移交的份数,原则上移交建设方原件、复印件各一份,移交公司档案室复印件一份,但单位工程、工程竣工验收签证、重要的施工验收记录要原件移交公司档案室,有条件的单位应做到全部施工质量记录原件移交公司档案室。装订和编目方式按国家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建设单位或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有特殊规定的,按特殊规定执行。

3.5质量记录要图文并貌、简捷明了。国家或行业统一表格不能详尽反映实物数据的,应绘制图表,绘制的质量记录图表要符合工程制图的规范性。要注重收集工程建设中与质量有关的声像资料,声像资料的拍摄、剪辑、归档、移交要符合声像资料管理的规定。

3.6各项目部在办理单位工程及工程竣工验收签证时,各签证单位除有关人员签字外,并盖各单位印章,以原件移交公司档案室。

3.7由我司发包施工的工程,其归档移交的施工质量记录中要以我公司的企业名称,不得出现分包单位的名称。

3.8质量记录要及时形成,妥善保管,按合同要求及时移交。

4施工质量记录的分级、分类管理

4.1公司工程部负责施工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负责各级各部门施工质量记录 编写、收集、归档工作的指导、监督与考核。公司各专业分公司承担施工的小工程,由公司工程部负责施工质量记录指导、监督、审查与考核,公司一级项目部或机构健全的项目工地,由项目工程部负责施工质量记录的指导、监督、审查与考核。

4.2公司档案室:负责施工质量记录的归档、保存、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并对资料的规范性进行指导。

4.3项目工地资料室负责施工质量记录成册后的接收、汇总,编制竣工移交资料目录,工程竣工时按有关途径向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完整移交竣工资料,办理交接签证

4.4项目工地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参加施工质量记录的编写,负责管理职能范围内相关施工质量记录的收集、汇总、竣工后的分类成册等工作,经审查合格的资料在工程竣工时完整地向项目工地移交。

4.5各专业分公司: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对工程施工中应形成的施工质量记录负责编写、整理,并向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移交。

4.6各工程分包单位:负责工程合同范围施工质量记录的编写、收集、汇总工作,合同项目竣工后规范、完整、准确地向我公司发包单位或协调管理单位移交。

4.7为保证施工质量记录的准确、完整、规范,各部门及专业分公司要对本单位的资料指定专人管理,建立总清单,各类别的资料建立分目录,保持质量记录的清晰,便于查阅和检索。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记录

建筑施工质量记录的范围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具体包含:

a)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立项文件;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文件;勘察、测绘、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开工审批文件;财务文件);

b)施工文件(建筑工程);

c)竣工图(建筑工程竣工图;);

d)竣工验收文件(工程竣工总结;竣工验收纪录;财务记录);

a)建筑原材料及构件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b)建筑原材料及构件进货检验记录、试验报告、缺陷处理记录;

c)钢筋跟踪管理台帐,水泥、混凝土跟踪管理记录;

d)建构筑物定位放线测量记录,沉降观测记录;

e)施工项目中间检查验收记录、隐蔽工程签证;

f)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记录,质量评定记录,交接验收记 录;

g)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结论性文件;

h)工程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工程技术总结;

6施工质量记录的形成和收集

6.1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工程开工前按行业质量检查验收规程、标准编制质量记录清单,作为施工质量记录编写、收集的依据。

6.2施工质量记录随项目施工同步形成,资料填写完毕、签证齐全后原件交职能部门保存。

6.3质量记录的数据要做到真实、准确,验收的数据以最终验收核准的数据 为准;经返工返修处理后的项目,在重新验收合格后,保存处理前后的记录。

6.4要做好工程声像资料的拍摄、收集、归档工作,将具有针对性的声像资 料完整地向有关部门移交。

6.5在各单位工程和整个工程竣工后,负责施工单位要认真组织编写工程总结和专题性的技术总结,由项目部组织对编写质量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归档移交。

6.6质量记录的传递方式应遵循:公司内部形成的记录自下而上的原则,外来质量记录自上而下的原则,其原件均应汇集到对口职能部门。

7施工质量记录的归档、装订、竣工移交

7.1施工质量记录按质量记录清单分类保存,以免紊乱;

7.2资料归档要分类合理,符合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各部门应按此归类原则将相关资料汇集到对口职能部门;需在不同部门、不同卷册中归档的同一份资料,应注明原件的所在。

7.3按工程合同协议所明确的移交份数制作复印件。

7.4工程竣工后,各部门认真组织做好竣工资料的成册工作,完成后统一交项目工地资料室(未设置资料室的,由项目部指定负责的部门和人员)

7.5项目工地资料室统一接收,建立竣工资料清单,由项目部组织公司各专业人员进行自查,自检合格后通知建设单位或上级档案管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施工质量记录的监督管理

8.1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做好质量记录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参加编写,负责接收保存的人员进行指导,以确保质量记录符合规定要求。

8.2接收人员在接收资料时,要审核其准确性、完整性和符合性,不具备接收条件不予收。

8.3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管理的资料定期组织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达不到规范要求的资料,除要求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外,按公司或项目工地的考核办法进行批评或经济处罚。

8.4工程竣工时,项目工地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竣工资料进行全面核查,以确保竣工移交资料的质量。

篇8:检修试验记录网络化管理

1.1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或策略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框架下, 结合集团公司“规范化”“网络化”和“集中化”的要求, 构建起以提高检修试验质量为目标, 以计划管理为导向, 以流程控制为核心, 以绩效管理为手段, 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流程控制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变电站设备检修试验的全过程, 开展基础资料和信息收集管理、试验工作评价管理, 建立起网络化检修试验工作评价辅助系统, 指导和规范现场检修试验工作的开展, 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试验数据失真, 实现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系统化管理。

1.2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管理范围和目标

1.2.1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管理范围

(1) 检修试验数据系统管理。

(2) 继电保护装置试验数据管理。

(3) 自动化装置试验数据管理。

(4) 变压器试验数据管理。

(5) 其它设备试验数据管理。

(6) 变电站内无线网络管理。

1.2.2 目标描述

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 以智能化变电检修管理系统为载体, 主要包含生产计划管理、检修试验全过程管理和绩效民主管理三大部分。以生产计划管理为主线, 将工区从计划制订到现场执行再到业绩考核统一规划到一个体系中。不但实现了信息共享, 避免了数据的重复统计和录入, 更重要的是将初始计划、检修试验全过程、试验数据时时录入、历史数据现场调阅、后期考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闭环管理, 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检修管理工作的环节纰漏问题。其中, 计划管理主要完成检修计划的生成及统计, 生产全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检修工作的全过程有效监管, 并对安全生产进行风险管控, 绩效民主管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主要流程说明

流程说明: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实行班组、车间和运维检修部 (检修公司) 三级管理体系, 基本流程主要包括计划期、实施期和总结期及其下属的各个环节。

2.1.1 节点说明

节点1:由运维检修部组织讨论并最终确定并编制检修试验计划。

节点2:变电检修室根据运维部制定的试验计划, 编制车间的月度工作计划, 并于每月25号之前组织各班组进行计划讨论, 将计划分解到车间各班组。

节点3:各班组根据车间计划向调度中心、变电运维工区提交停电申请、确定工作负责人及工作班成员、办理工作票。

节点4:临时性缺陷, 无法列入停电计划处理的, 由各班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检修试验工作。例如突发性设备故障。

节点5:由检修试验工作负责人确定检修试验项目, 根据具体检修设备和相关试验设备生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检修试验作业现场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和内容进行作业。

节点6:严格执行车间管理人员到位监督制度, 车间管理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开工, 并以拍照、录音等形式进行确认。

节点7:依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检修试验工作。

节点8:根据工作得出相关试验项目的结果。

节点9:工作班成员通过网络现场查阅历史检修记录和试验数据, 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 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 确定现场检修试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车间管理人员进行车间级验收, 并将现场试验记录和数据通过网络时时上传。

节点10:由运维检修部进行验收。如通过则由班组终结工作票, 进行工作总结。如未通过, 刚返回班组, 对检修试验项目进行重新修改, 并履行其下流程。

节点11:由班组提交工作总结之后, 车间进行质量考评, 分别从工作的安全、质、量、期进行考评并打分, 存档。

节点12:由运维检修部存档。

2.1.2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6、节点8、节点9及节点12是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关键节点, 在此有必要做详细的说明。

节点6:开展作业安全风险辨识, 执行车间管理人员到位监督制度, 做到车间管理人员不到位、不开工, 车间到位管理人员以拍照、录音等方式进行确认, 并上传至公司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中。在工作完成后, 车间管理人员进行车间级现场验收, 提高了管理效率, 降低了管理成本。

节点8、节点9:创新提出现场化、网络化历史数据对比分析与检修试验记录与数据在线存储理念。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 实现了变电站CAD版一、二次图纸及具体设备的检修试验工作和数据记录的网络发布, 方便了工作记录和试验数据的现场调阅, 便于不同工作人员的查找, 并且相关工作记录的试验数据直接根据工作计划和相关设备生成, 避免了人工后期录入, 节省检修工作后期维护成本, 确保了数据可靠、准确、来源唯一,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料手工管理的弊端。提高变电检修精细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

节点12: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了检修工作和绩效工作的统一、融合, 保证了绩效考评工作的客观真实性, 减少了绩效管理的工作量, 实现了员工绩效考评成绩由网络系统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绩效评价自动统计计算。

2.2 确保管理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2.1 组织机构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的组织机构由生产副总经理直接管理, 主管部室部门为运维检修部, 变电检修室管理人员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变电检修室的二次检修班、变电检修一班、变电检修二班、电气试验班负责具体工作。

2.2.2 岗位设置及说明

运维检修部 (检修公司) :熟悉国家电力生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安全生产监督规定,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集团公司《反事故斗争二十五条重点措施实施细则》、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以及与电力安全有关的其他规程制度, 熟悉供电专业技术, 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变电检修室管理人员:熟悉该车间的生产流程和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标准、规程、制度;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熟悉检修工作项目化安全管理的流程和具体执行措施, 具备必要的信息化应用知识,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负责检修工作项目化安全管理培训及现场安全指导、监督。

各班组成员:各班组成员:熟练掌握检修工作具体流程,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以及信息化应用基础, 熟悉变电站内所负责的相关设备。

2.3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绩效考核与控制

2.3.1 绩效考核的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 运维检修部、人力资源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考核小组, 对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进行考评。

2.3.2 绩效考核细则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实行绩效考核, 按照绩效考核细则由车间自查和运维检修部专业考核相结合,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公司的月度绩效考核。

2.3.3 绩效评价方法

依据日照供电公司的检修工作专项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法, 由运维检修部牵头组织, 运维检修部运行专工、继电保护专工、高压监督专工负责实施, 对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主要指标进行定期检查, 同时对各班组的自查结果进行考评, 将检查和考评结果汇结成考核意见, 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纳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

2.3.4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通过运维检修部 (检修公司) 对检修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 对检修试验工作数据网络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最终与变电检修室管理人员及各班组一线生产人员效益结合,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业绩目标和个人能力水平。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调整, 促进持续提升个人、班组和工区的绩效, 形成工区和员工个人的“双赢”局面。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积累的工作, 运维检修部、车间和各班组根据变电站内不同的设备类型进行分类评估。

一是公司内部评估, 根据设备类型、电压等级不同进行关键指标评估。二是借助兄弟单位优秀的典型经验、同业对标等活动, 交流经验, 查找自身不足, 不断努力学习, 争取提高检修试验数据管理水平, 以优秀的管理理念引导现场作业, 提高检修质量。

3.2 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目前并未实现所有变电站现场检修试验工作的覆盖, 诸如更改二次设备定值、保护压板投退等二种票工作。检修试验数据网络化管理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宽。

(2) 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老员工, 工作现场对网络数据化应用知识匮乏, 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技能培训, 提高网络化应用业务素质, 以更便捷的管理理念提升现场作业工质量。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

3.3.1重视现场检修试验纪录的积累与网络化应用

以智能化变电检修管理系统为载体, 不断深化检修试验记录积累和网络化的应用, 提高变电站设备的检修试验记录网络化应用覆盖率。

3.3.2努力培养高素质检修人员

加大培训力度, 重点对车间管理人员和班组工作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加强检修试验纪录网络化管理培训, 注重网络化应用的便捷性管理理念与数字化管理方法的理解, 提升检修技能, 提高检修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令, 封孝成, 王冶宇, 等.基于试验检修的电力设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J].天津冶金, 2013 (2) :28-32.

[2]丁柏林.变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安徽电力, 2007, 24 (2) :60-63.

上一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下一篇:修改语病专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