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

2024-06-09

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共8篇)

篇1: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

关于干旱的作文:西南干旱捐款作文

自从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就糟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灾害,直到现在干旱情况仍未缓解,现已导致两千多万人饮水困难,一亿多亩耕地干旱,大量土地减收甚至绝收,西南人民生产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危机。

五省区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云南省,云南全境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许多人一天只能喝上两三百毫升的水,农村地区还要靠人背马驼从好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水,所有云南人民都是干旱的受灾者,但他们都再不断自救,政府组织打水,各级党政机关都在带领人民坚苦奋斗力求将这次天灾的破坏降至最小!可以说,这次干旱灾害给云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看着网上一些云南的孩子喝不上水那种渴望的眼神,心中不禁颤抖,我们每天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但云南的人民在这次灾害面前却只能每天喝一点点水,这些水甚至是不能饮用的脏水,饮用水毕竟太少了,云南是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各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而当天公发了威,人是渺小的,再多水的地方都会因为缺水而倍受破坏和折磨!

但是,天虽无情人有情,水断了爱没断,地旱了心没旱!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身上流着一样的血,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手牵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云南人民有难,我们理应出手相助!捐一千块我们不嫌多,捐一块我们也不嫌少,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点滴爱心也是伟大!

请让我们伸出援手,踊跃捐款捐物帮助云南人民度过难关,我们也相信,伟大的云南人民一定能战胜这次干旱灾害重建那美丽的云南!云南人民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心,云南四千五百万各族人民将世世代代铭记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篇2: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

Southwest drought is China’s sou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aused a great deal of influence, this time of drought also launched our enormous human and material support. I saw their side of the area, the land above, stiff like a piece of the puzzle pieces to separate the same. One by one people are left to rely on water to maintain life. There are some places to have no remaining water, mud on the ground will be looking to drink, and temporary life support. In the absence of water support, most of the crops have withered, and people do not eat rice and vegetables, can barely eat the remaining vegetables to the ground for more than fill their stomachs.

Looking at these pictures, reports and written materials, my heart is really tremendous pain. We always think that water is renewable resource, often without use of waste water. But people do not know, there are many recycled water is already contaminated, have been unable to use by people. And determined to pull out all my Rare and water, do their best to not let water in to be destroyed.

篇3: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

关键词:西南地区,干旱,云南,大气环流异常

干旱作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1], 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 还会造成水资源缺乏、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诸多不利影响。Dai等利用1970—2002年Palmer指数的计算分析结果得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 全球极端干旱面积增加了近一倍, 这种干旱趋势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干旱化地区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造成的[2]。在我国, 干旱灾害发生频繁。频繁发生的干旱对社会和环境产生复杂和深远的影响[3]。不少专家学者对我国干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5,6,7,8,9,10,11,12]。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出现的冬季干旱, 给西南大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因此, 有必要对2011—2012年冬季影响西南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各种物理信号作分析诊断, 以提高对西南地区冬季干旱成因的认识。

笔者通过对西南地区2011—2012年冬季降水的分析发现, 云南省的干旱最严重, 具有典型的代表作用。

1 冬季西南干旱资料来源

1.1 资料说明

1) 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年1月至2012年2月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 用12月、1月、2月代表冬季, 文中的冬季降水量, 是通过对某站某年12月、1月、2月的降水量求和而得到。

2)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1951年1月至2012年2月月平均500 h Pa、100 h Pa高度场、相对湿度、风场、温度场, 网格距2.5°×2.5°, 美国NOAA向外射出长波辐射 (OLR) 资料1975年至2012年2月。

1.2 站点的选取

文中选取的西南地区代表站有26个, 即:遵义、贵阳、毕节、兴仁、榕江、恩施、达县、酉阳、重庆、南充、内江、绵阳、成都、宜宾、雅安、康定、西昌、会理、丽江、昆明、保山、大理、临沧、蒙自、景洪、得荣。南北跨越14个纬度, 东西跨越14个经度。而作为代表的云南地区的站点为:会理、丽江、昆明、保山、大理、临沧、蒙自、景洪、得荣。

2 冬季西南干旱实况

2.1 降水

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西南地区的降水总量偏少, 其降水距平百分率见第64页图1、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整个西南地区来说, 干旱程度并不明显, 结合西南地区降水分布图看, 西南地区的干旱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 其中干旱较严重的为云南, 因此, 下面以云南作为西南地区这次干旱的代表, 进行诊断分析。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 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1 mm, 比历年同期 (37.1 mm) 偏少6.1 mm, 偏少幅度为16.4%。其中滇中、滇东北、滇西及滇西北的东部大部不到25 mm。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1月14日以前。从1月15日以后, 除滇东和滇西北的边缘地区以外, 全省大部出现了连续近一个月的晴朗天气, 1月15日至2月15日, 全省平均累计降水量3.3 mm, 有101站降水小于1 mm, 76站无降水。

从1951年起计算云南全省9个站12月1日至2月28日的雨量距平百分率, 可以看出, 降水总的变化趋势与整个西南地区的较一致, 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但是, 对于2011—2012年冬季来说, 云南干旱程度较强, 降水距平达18.3 mm, 排在61年来历史上的第12位。

旱灾已造成云南昭通、曲靖、昆明等13州市91县 (市、区) 631.83万人受灾, 已有242.76万人、155.4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因干旱造成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51.08 khm2, 成灾面积达376.17 khm2、绝收面积达62.48 khm2;因灾造成全省需救助人口231.38万人, 其中, 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182.99万人;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42亿元, 其中农业损失22.19亿元。

2.2 气温

数据显示, 近百年来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非常明显:1920年以前云南偏冷;1920年至1960年云南偏暖;1960年至1990年云南又转入一个偏冷时期;1990年以后进入另一个偏暖时期。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 云南年平均气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年升温率为0.015℃/a, 平均每10年上升0.15℃。

3 冬季西南干旱成因

3.1 环流特征

根据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3个月的全球500 h Pa高度场演变趋势可知, 在欧洲东北部逐渐形成了一个阻塞高压, 这个阻塞高压在2月份达到鼎盛;在阻塞高压的西南侧为低压槽, 这反映出欧洲上空高空槽活动频繁。

根据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平均的500 h Pa位势高度场和其距平场分析可知, 在平均的500 h Pa位势高度上, 极涡中心偏西半球, 强度偏弱, 中高纬度环流呈3波型分布, 中低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在距平场上可以看到, 在欧亚60°N以北的高纬度地区为正距平, 正距平中心位于乌拉尔山以东的西西伯利亚一带, 正距平中心值为150 gmp。另外, 欧亚中高纬沿着30°~50°N的纬度带存在波列:大西洋中部、里海及日本海以东为正距平区控制;而西欧沿海岸至地中海、波斯湾地区和东亚沿海岸为负距平区。

2012年2月500 h 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 极区与北太平洋中部上空为正距平;北美东南部至地中海、欧洲中南部经贝加尔湖至太平洋北部为低于-40 gmp的负距平所控制, 其中太平洋北部的负距平中心值低于-90 gmp。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面积偏大, 强度偏强, 脊线位置偏北并且西伸,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持续偏北, 使得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对云南的影响都比常年偏弱。

综上所述,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部位的低纬高原地区, 只有位置比较偏南的冷空气才会对云南造成影响。2012年1月中旬以来, 尽管影响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偏强, 但是, 极涡中心偏西半球或强度较弱, 加上欧洲东部的阻塞高压阻挡作用, 冷空气位置比较偏北偏东, 东亚中低纬度地区主要为比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 加上南支波动处于偏弱状态, 不利于暖湿气流输送, 造成云南处于干暖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 天气持续晴朗少雨, 温度偏高。

3.2 温度场分析

通过700 h Pa气温在97.5°~107.5°E范围内求平均作时间纬度剖面图, 可知0线整个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都位于25°N以北的地区, 无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而850 h Pa图上, 几乎整个冬季, 20°~30°N都为大于271 K的较高温区控制, 特别是在2月份以后, 20°N出现了持续的升温, 最大中心达291 K。可见, 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冷空气活动偏北, 使得云南缺乏降水所需的冷空气, 从而形成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天气。

3.3 水汽输送条件

根据分析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97.5°~107.5°E范围内850 h Pa平均水汽通量散度, 可知整个冬季, 云南的水汽通量散度几乎为正值, 即有净的水汽辐散。与前面介绍的降水实况相一致的表现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中旬左右, 云南还是存在一定的水汽辐合的, 而从1月中旬左右开始, 云南表现为明显的水汽辐散, 呈现晴朗天气。

为了更好地看清楚水汽输送分布情况, 笔者又计算了2012年1月份6个候的平均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 分析发现, 1月第四候前, 云南省部分地区有负的水汽通量散度, 而从第四候开始, 水汽输送带越过中南半岛到达华南一带, 云南省进入旱季。

3.4 低纬对流活动分析

向外长波辐射 (OLR) 是揭示热带低纬度地区对流活动较好的物理参数, 通过分析从2012年1月至2月OLR距平分, 可知, 1月OLR距平场在孟加拉湾西部及热带印度洋有正距平, 距平值都大于或等于10 W/m2, 云南大部处于正距平区, 因为1月中旬以前云南还是存在一定降水的。另外, 中南半岛及南海为OLR的负距平区, 其值最大达-20 W/m2, 说明该区域对流活跃。2月云南甚至整个西南地区都处于10W/m2的正距平区, 孟加拉湾北部也是, 这些地区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 降水较少, 而此时印度洋、孟加拉湾南部及南海都为负距平区, 对流发展旺盛。

4 结束语

通过对2011—2012年冬季西南降水量总变化趋势、干旱现状及成因的动力诊断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2011—2012年冬季西南地区降水总量偏少, 干旱不是很严重, 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 较严重的为云南, 其降水总的变化趋势与整个西南地区的较一致, 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干旱程度较强, 降水距平达18.3 mm, 排在61年来历史上的第12位。

2) 影响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偏强, 但是, 极涡中心偏西半球或强度较弱, 加上欧洲东部的阻塞高压阻挡作用, 冷空气位置比较偏北偏东, 东亚中低纬度地区主要为比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 加上南支波动处于偏弱状态, 不利于暖湿气流输送, 造成云南处于干暖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 天气持续晴朗少雨, 温度偏高。

3) 整个冬季, 云南地区的水汽通量散度几乎为正值, 即有净的水汽辐散, 具体如:1月第四候前, 云南部分地区有负的水汽通量散度, 而从第四候开始, 水汽输送带越过中南半岛到达华南一带, 云南地区进入旱季。

4) 1月云南大部处于OLR正距平区, 2月云南甚至整个西南地区都处于10 W/m2的正距平区, 对流活动受到抑制, 降水较少。

参考文献

[1]Woodhouse C A, Over peck J T.2000 years of drought variability in the central United States[J].Bull Amer Meteor soc, 1998 (79) :2693-2714.

[2]Dai A G, Trenberth K E, Qian T T.A Global data set of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for 1870—2002, Relationship with soil moisture and effects of surface warming[J].J Hydromereorology, 2004 (5) :1117-1130.

[3]张强.干旱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影响评价 (2002) [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4]邹旭恺, 张强.近半个世纪我国干旱变化的初步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 (6) :679-687.

[5]杨群, 周长志, 高红梅.2009年夏季铜仁地区高温干旱的诊断分析[J].贵州气象, 2010 (34) :10-13.

[6]刘瑜, 解明恩.1997年初夏云南严重干旱的诊断分析[J].气象, 1998, 24 (8) :50-56.

[7]刘瑜, 赵尔旭, 黄玮, 等.2005年初夏云南严重干旱的诊断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7, 23 (1) :35-40.

[8]解明恩, 程建刚, 范菠, 等.2003年云南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诊断研究[J].气象, 2004, 31 (7) :32-36.

[9]陶诗言, 卫捷, 孙建华, 等.2008/2009年秋冬季我国东部严重干旱分析[J].气象, 2009, 35 (4) :3-10.

[10]黄慧君, 李庆红, 高月忠, 等.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罕见干旱诊断分析[J].热带地理, 2011, 31 (1) :28-33.

[11]刘瑜, 赵尔旭, 陶云, 等.2005年春末初夏云南异常干旱与中高纬度环流[J].干旱气象, 2007 (1) :32-37.

篇4:西南干旱牵动我心-作文500字

今天,我和妈妈在看西南干旱的新闻。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情开始沉重起来,西南地区的干旱非常严重。连世界旅游胜地---桂林都招河水干旱,露出了一片片裸露的土地。往日桂林山清水秀,现在穷山恶水。

云南的干蔗收成是去年的百分之七十。昔日水坝有几十米深的水,现在浅得能见底,以前大大的湖泊,现在成了黄黄的土地。湖泊里的干草,成了地上黑色的土地。往日雨水多得数不胜数,现在因为干旱,忙一天才能取一小桶水。

四川干旱也十分严重。它们都有共同的灾难,就是河水被强烈的太阳蒸发。连云南水量最多的地方也变成了一片片黄黄的土地。往日那含苞欲放的油菜花,现在已经调谢了。

在这种干旱的日子里,西南人们是怎样生存的呢?大家纷纷向他们支援,有的捐水,有的捐钱,还有的捐粮食。西南地区的人们有的跑到山上去找天然泉水,找地下水。西南地区的人们真坚强,能在这么恶烈的环境下生活。

西南地区的干旱是怎么引起的.呢?有的专家说全球气温上长引起的,有的专家说人们破坏树木引起的。西南地干革命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现在还说不清。

我们也要防止干旱。通过这则新闻,提示我们人类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主要是节约用水、电。节约地球的能源。

篇5:西南干旱给山西的警示

我国西南五省市近期遭遇了近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4月9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53万亩、占全国的78%,作物受旱7516万亩(重旱2464万亩、干枯164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037万亩;有2020万人、134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干旱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安全,更使每一个水利工作者深感肩负的使命重大。此次旱情同样给山西水利敲响了警钟,我们山西水利该从西南旱情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呢?

一.要重视完善和维护水利设施

我省是一个水资源非常匮乏的省份,并且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省出现了秋冬连旱,旱情非常严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启动了黄色、橙色预警,这在我省也尚属首次。另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共建了730座水库,而其中的63座都是1976年以前建的。近30年来没有建一座大型水库,全省水库的调蓄能力不及河川径流量的四分之一。有不少水库存在大坝单薄、泄洪能力差、渗漏严重、防洪标准低等问题,同时还有部分水库老化失修、疏于管理,已属于病险库的范围。可喜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高度重视,并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此项工作,工程建设效益显著,深得民心。一是提升了防洪抗震能力,二是增强了供水和灌溉能力,三是通过实施除险加固工作,拉动了内需,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水利工作者一定要巩固这个成果,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对水利设施的维护,使它们发挥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外,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对我省28263个村的农田水利灌溉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8.8%的村在正常年景下农业用水没有保障;50.6%的村没有灌溉水源;仅5%的村有排灌站;仅有5.2%的村能够利用水塘或水库进行农田灌溉;37.6%的村有机电井。到2006年末,我省还有近六成的农村农业用水没有保障,居全国之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灌溉发展缓慢,所以还需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灌溉有效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要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栽培技术

篇6:西南干旱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系旱区,节约用水》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鸟争鸣,大自然带给我们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就在这无限美好的时间里,我国风光秀丽的西南五省旱区,却正在经历着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八个月天不下雨,河床干了,井水枯了,大地裂了,庄稼死了。因为干旱,无数的牲畜渴死;因为干旱,美丽的贵州黄果树瀑布断流;因为干旱,很多的工厂停产;因为干旱,甚至出现了大批的老百姓饮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从报纸上、电视上、互联网上,我们看到了无数人用水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山区里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学生手捧大碗喝着盛满黄澄澄泥沙的浑水.......,这一幕幕场景让我们看了触目惊心。

同学们,无情的干旱给深在灾区的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当我们生活在温馨的校园,喝着可口的纯净水,吃着美味的饭菜时,是否想过那些渴望喝上一口甘甜的水的同学们呢?每当我想到我们洗脸、洗手、冲厕所时对水的不珍惜和浪费,我就会深深的感到惭愧和自责。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人类从现在开始再不节约用水,若干年后,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

所以我倡议: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爱护环境。为建设未来更加美好的家园携手努力!

最后,让我们祈福祖国的西南旱区早降甘露,祝愿远在灾区的人们生活和谐美好!

篇7:西南干旱情况调查表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5日

调查地点: 楚雄师院新老校区、校园附近地区、尹家嘴水库和武定县 调查对象:师院在校学生、学校附近楚雄市民、尹家嘴周边农田及武

定县各受灾地区

调查方法:制作问卷调查表分发到调查对象手中,自由填写;现场访

谈、实验法等

调查人: 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协会成员。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分别在不同地点对各行各业市民展开调查。

一、灾情简介

最近以来,楚雄、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其中楚雄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旱情。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6日18时,楚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034万亩,重旱2539万亩、干枯148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重庆 长江及嘉陵江水位持续下降,自2月下旬以来,干旱又有加重趋势,本月下旬,降水总趋势仍以偏少为主,预计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

贵州 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6个发生旱情,1700多万人出现吃水困难。

广西 14个市中已有12个市出现旱情,176万人、8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四川 自去年冬春以来的持续旱情已使四川6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楚雄、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严重干旱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期楚雄州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楚雄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楚雄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为楚雄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干旱多发。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楚雄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这也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气象专家分析说,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是造成楚雄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楚雄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楚雄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楚雄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二、调查目的:

西南地区的旱情可以说无人不知晓,西南五省2千万人饮水困难,旱情百年一遇。为了让楚雄市民进一步了解灾情和提高节水意识。

缓解我们的灾情,特对市区各个场所进行调查。同时这次调查也将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

三 原因分析

目前的情况看,气候专家大多认为,高温少雨是出现干旱的直接原因,但又是什么造成高温少雨的呢?今年我国西南的干旱至今未有缓解迹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从中原因众说纷纭。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王劲松表示,去年6月以来,中东太平洋海一直增暖,处于厄尔尼诺状态,这种海温异常影响印度季风减弱,导致西南干旱发生。去年入秋以来,西南气流偏弱、水汽输送少造成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这是楚雄等地产生持续气象干旱的直接原因。

“高温少雨是西南地区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则认为,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省内出现干旱。另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走,将热带水汽

带走,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与之相反,热带水汽减少,由南方进入到西南的水汽也偏少了。

这些年,西南地区农业水利设施薄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而病险水库主要就是中小型水库,约占总病险水库的99.9%,楚雄也不例外,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境内的水库大多为中小型水库,且多数年久失修。近两年来,尽管中央和楚雄省政府都在逐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但是由于病险水库基数太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四、调查问卷的汇总情况: 我所在的小组分别学生、农牧民、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调查得出一下结论:对所住地是否缺水问题:有33%人紧缺水,58%的人少量缺水,仅有0.8%的人不缺水。

结论—楚雄市大多地方缺水,只有少数地区供水正常。对灾情关注问题:60%的人十分关注灾情,30%的人偶尔关心。10%的人从不关注。

结论----大多数市民都是很关心灾情的,从中可看出他们对社会的则任感。

3是否因灾情而改变生活方式:90%更加注意节约用水,10%主动参与一些生态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

结论—大多数人已经身体力行参与到这次抗灾行动中了。献爱心问题:25%捐了钱,17%没有捐献,58%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找不到途径。结论—面对灾情,市民们还是有爱心的,只是社会缺乏一些有效地途径致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5导致干旱原因问题:42%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33%认为是人类自己的行为导致。

结论—气候变暖和人类的破坏导致了旱灾。

6干旱是否会对中国粮食造成影响的问题:75%认为造成了较大影响,25%认为没多大影响。

结论—旱灾对粮食产量是有较大影响的。

7对饮用水来源、关注程度:17%的人很关注,67%的人一般关注,17%从不观注。

结论—人们还是很关心饮用水问题,从中看出他们对生命、生活质量的追求。

五、解决策施:

政府民间都在积极行动,共渡难关。旱情发生后,只能保证人、畜饮水,农业生产被迫停止。

一、对外输送农村劳动力,以减少干旱对农民的损失。

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寻找水源,打深井,尽力解决灾民的饮水问题。

三、组织驻地部队给山区的农村、学校等单位送水。

四、组织对口支援,互帮互助。

作为一名深处灾区的人来说,每天正常的刷牙洗脸吃饭...日常生活已被打乱,渴望着老天赶快下雨....另外,政府方面已经决定从今年起,加大楚雄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慢慢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篇8:2010年西南干旱及农业保险

2010年5月,长达9个月的中国西南5省旱情结束不久,9月华北8省的旱灾又接连而至。截至2011年2月9日,华北八省冬小麦受旱面积已占播种面积的42.4%,严重受旱面积达2 536万亩。持续发展的旱情,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稳定物价、抑制通胀目标的实现,同时牵动着国际食品价格走势和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受旱灾导致粮食减产预期的影响,期货市场上小麦价格一路飙升,玉米、早籼稻等品种也呈现一定涨幅。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称,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连续7个月上升之后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峰值,为1990年以来最高,并就中国干旱可能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发出预警。以下为西南五省旱灾造成的损失:

重庆 34个区县出现旱情 农作物受害270万亩,其中重旱65万亩、干枯9万亩、水田缺水230万亩、旱地缺墒150万亩

94万人和42万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重庆市要求中小型水库在抗旱期间要减少或暂停为配套电站提供发电用水。

四川 13个市(州)71个县、市(区)受灾 222.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51.1万公顷,成灾面积24.8公顷,绝收面积5.7万公顷 受灾人口828.8万人,184.9万人饮水困难,全省138.2万群众需救济 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 攀枝花、凉山两市州用于增雨作业的187门高炮、21套车载火箭、350套火箭全都处于应急作战状态。

云南 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旱情为100年以上一遇 3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小春作物基本绝收。农业部门预测,粮食产量将下降50%,甘蔗将减产20% 700万人饮水困难,缺粮人数也达到700多万 直接经济损失达130多亿 云南省委、省政府派出16个督办组,确保受灾群众“不断水、不断粮”。

贵州 84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 农作物受旱面积1244.5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其中轻旱632.8万亩,重旱434.2万亩,干枯177.5万亩 受灾总人口1728万人,有557万人、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口粮救济的人口为312.9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28.77亿元。贵州省民政部门已下达救灾救济款9029万元,用于解决受灾困难群众的饮水和口粮问题,并及时下拨第二季度农村低保资金5.81亿元

广西 77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8个,重旱21个,中旱12个,轻旱36个。重旱和特旱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柳州、桂林四市 农作物受旱面积1126.38万亩,其中轻旱733.84万亩,重旱358.52万亩,干枯34.02万亩;水田缺水227.65万亩,旱地缺墒 508.17万亩 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百色市饮水困难人数88.6万人、河池市69.76万人,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 31.86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2.97万人 因旱农业经济损失4.66亿元 全区各地投入抗旱人数263.05万人,投入抗旱资金9865.44万元

五地综合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 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然后中国的农业缺一直都受干旱严重影响 时间 涉及省市

我国历年旱情灾情 2009年

华北、黄淮等15个省市

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都是因为一个字:水。2008年 云南

连续近三个月干旱,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2007年

全国22个省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2006年 重庆

旱灾达百年一遇,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

旱灾的历史特征:

从历史维度看,旱灾有几个方面属性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灾害:第一,复杂性。旱灾的出现通常与年际相关,其影响程度、受影响的中心区域及范围大小都会随年际的不同而不同。而这种影响又是非结构性的、分散的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和损失面积比洪水、热带风暴和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更大,使得量化旱灾的负面影响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第二,缓发性。旱灾是一种缓慢发作的自然灾害,其形成是渐进的,影响更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缓慢累积过程。通常情况下很难预料到旱灾何时发生,更难估测旱灾何时结束,因为旱灾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第三,相对性。旱灾是一种相对事件而非一种绝对事件,因为它可能在任何气候区、任何季节发生。一般认为旱灾往往应该更多地发生在气候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的地区,然而事实证明,它几乎在所有国家、地区、季节都发生过。第四,后延性。旱灾的后延性主要是针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言。旱灾的负面影响在降水恢复正常后仍会持续,社会生产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饮水安全、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都需要相当长时间来解决。旱灾所引发的饥荒、大规模迁移以及内部冲突更是会给一个国家、地区的人民带来深远影响。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农业保险则是推进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对于减轻农业因遭受自然灾害所受到的损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在灾后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以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我国农业保险

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5省(区、市)遭受重大旱灾,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止3月23日,上述5省(区、市)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36.6亿元。对此,财政部、民政部及时下拨中央旱灾救灾补助资金1.85亿元。但是,相对于236.6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的救助资金可谓杯水车薪。由此,依靠农业保险来分散农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则显示出了积极的意义。

一.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业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提出,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2004年,中国保监会一方面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先后批设了安信、安华和阳光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在江苏、四川、辽宁、新疆等省份开展了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险试点,实行国家、地方财政补贴、农户投入的形式。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支柱作用、开办历史较长、具有一定保费规模的险种,如海南的橡胶树保险、陕西和山东的苹果保险云南的烤烟保险、广西的甘蔗保险等进行试点,逐步推广特色农作物保险业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截止2009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的粮油棉产区和畜禽主产省,试点险种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中央政策性险种扩大到了9个。去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3.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812亿元同比增长59%;参保农户1.33亿户,同比增长48%。西南旱灾后,我国农业保险暴露出农业保险赔付占农业经济损失比例小的问题。以重庆为例,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60多亿元,保险赔付仅有10多万元,仅为六万分之一。旱区的绝大部分作物并未投保,暴露了我国农业保险的“软肋”,凸显了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缺位。

这体现了中国农业保险的几个问题

(一)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农民自身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够深刻,转嫁风险的意识还不高,西南地区的受灾农民普遍认为农业保险意义不大,遇上自然灾害会有民政部门的救济金解决缺粮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费有一定比例补贴,但由于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性质,保险公司出于防范风险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制定的保费依然偏高,影响了农民自愿参与投保的积极性。

(二)农业保险覆盖面狭窄

种植业保险险种只限于四大粮食作物和养殖业两类。种植业品种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养殖业为能繁母猪、育肥猪。在有些地区,一些效益较好的农产品并未纳入保险范围。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粮食作物的承保比重只有0.01%,棉花0.02%,大牲畜1.1%,奶牛3.6%,生猪0.8%,家禽1.3%,水产养殖2.5%。同时,一些地区对参保农产品的规模作了规定,设置了高门槛。如此一来,基本上全是农业龙头企业投保并受益,而广大散户农民则无法参保并通过农业保险得到补偿,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以重庆试点农业保险为例,在重庆市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区县,仅对一些形成产业规模的农产品投保,如生猪、奶牛、柑橘。还规定生猪出栏要达到50头以上、奶牛养殖5头以上,柑橘种植面积达5亩以上,才能成为获财政保费补助的投保人。而种植面积较大、在旱灾中受灾最严重的稻谷等粮食作物,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大多由单家独户种植,政府实行直补政策但没有参保。

(三)农业保险的赔付制度存在缺陷

如河南省某县农民与当地保险公司签订了农业保险合同,每亩玉米的保费为11元,其中,个人支付2.2元,政府补贴8.8元。去年9月中旬,当地遭遇大强度降雨,部分农户损失近七成,有的甚至绝收,但保险公司确定每亩只赔10元。对平均每亩损失达到数百元的农民来讲,这10元的赔付实在是杯水车薪。还有部分农民反映,2009年他们也保了玉米的险种,也遭了涝灾,比去年还严重,而得到的赔付只有每亩8元,比去年还要少。对此,县保险公司的解释是,根据相关规定,农业保险有30%是免赔的。也就是说,损失在30%以内的,保险公司无须赔付,而损失超过30%的,扣除免赔的30%后再进行赔偿。去年根据县农业局的抽查结果,每亩定损不到32%,扣除30%的免赔,换算下来每亩只有3、4元的赔金,后来为了照顾受灾农户的生活,经过多方协调,才将赔金增加到每亩10元。

11元保费赔付10元,这显然有悖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初衷。无独有偶。显示,2010年,云南盈江县的24万亩甘蔗遭遇旱灾,最终得到了230万元的保险赔付,平均每亩的赔付不足10元,甚至低于保费。而2006年至2009年6月,吉林省白山市因自然灾害等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约1.6亿元的直接损失,保险赔偿仅仅0.076亿元,仅占损失额度的0.48%。

(四)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参与度低

我国的商业性保险公司一方面迫于国家政策性,不得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成本、高风险、高赔付问题,这个矛盾极大地影响了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纵观世界,有很多国家在开展农业保险时都建立了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者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而我国的农业再保险制度显然是一个“短板”,不仅导致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增大,也影响了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扩大和经营稳定性,从而使得很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时畏首畏尾。在今年4月19日举行的“首届亚太区农业保险再保险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表示:“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公司超赔数额巨大,是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五)当前农业保险领域中存在法律空白

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4年至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我国农业保险至今仍未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法规体系,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农业法》有原则性规定以外,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而一般适用于各种商业保险的《保险法》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于农业保险;《农业法》也只是“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没有新的条文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和作用,致使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工作随意性大,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使农民对农业保险认识上有误解,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对策鉴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上述不足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政府支持,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充分利用一切舆论工具进行宣传,逐步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覆盖率和参保率;大力开展以农户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等形式整体参保的同时,协调发展散户农民参保。中央及地方财政应在允许范围内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对保费的补贴比率,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户参保的积极性,提高保险的覆盖面。

(二)扩大险种,做到“应保尽保”

农险公司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保险条款,适当提高赔付标准;逐步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险种,对农业保险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将地方主导、特色产业、经济作物、易受损作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

(三)商业保险公司积极介入和推进

在现阶段,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商业保险公司的行动尤其重要。从国际经验看,只要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足够的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仍然乐于开拓农业保险市场。至于具体的支持措施则有很多,比如目前学者热烈讨论的“以险养险”机制,实行保费(纯保费和经营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更多的保险公司承保,支持多种形式的保险主体形式,督促奖励保险公司进行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条款设计等。借鉴西方国家开展农业保险的先进经验,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者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

(四)加快完善已有的法律体制

由于缺乏长效机制推动和保障,各地做法不一,程度不同,极不利于农业保险的规范发展。为巩固成果,扬长避短,形成合力,当前亟需通过立法,建立长效、规范的制度体系。2007年1月,《农业保险条例》就已经被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由保监会负责起草,但至今仍未出台。应加快立法进程,就农业保险的目标、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政府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农业保险依法实施,保险机构依法经营,农民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农业是容易受到巨灾侵害的脆弱产业。在中国、在亚洲、在全球,巨灾风险造成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财产的损失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对于农业再保险制度的需求以及巨灾风险转移机制的需求非常迫切。”

在日前举行的“2010年亚太区农业保险再保险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高连表示,中再集团将加强境内外农业保险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农业风险和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以下附一份金融时报报道

缺失风险分散机制 全球第二大市场遭遇尴尬

“200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3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800多亿元,参保农户超过1.33亿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据吴高连介绍,连续七年,党中央、国务院都把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持农业、农村地区的发展当作核心任务来抓,而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正是支农惠农政策中的一项。尤其是在2007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后,我国农业保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但当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面临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公司超配数额巨大。”谈及我国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政法司副司长黄延信表示,农业保险要遵循大数法则,只有众多的具有类似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共同投保,并能够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分散风险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政策性农险主要是由政府出钱给农民补贴保费,多家保险公司经营,全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而单个保险公司又难以在全国较大范围分散风险。此外,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因而也难以在不同年份分散风险。

黄延信认为,实现政策性农业健康发展和稳步推进,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割据局面,通过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实现资源整合,将财政投入的补贴资金与再保险风险分散机制相结合,形成在全国范围、不同年份分散农业风险的机制。

再保险规模日益扩大 政府支持与参与必不可少

据中再集团副总裁余青介绍,随着近年来农业直接保险业务的迅速扩大,农业再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以商业合作的模式向为国内开办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成数分保和超赔再保险服务。据统计,目前中国农业再保险保费收入约占农险保费总收入的20%,农业再保险业务已成为再保险业务第三大保费险种,排名仅次于机动车险和财产险。仅2004年至2009年六年间,中再集团依托自有资本开展商业性再保险业务,累计支付农险赔款22亿元,累计转移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风险责任1200亿元。

“我国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保险公司农险业务的承保能力,降低了保险公司对农业巨灾保险接受度,难以提升巨灾损失补偿水平。”对于政府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设立中的作用,余青称,没有一个强大的农业再保险市场和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安排,农业保险将难以持久健康运转。而国际经验也表明,无论是农业再保险还是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都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参与和必要的政策支持。

创新业务运行机制 打造多层次风险分散体系

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再保险市场,激发民间再保险主体承保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在农业灾害融资方面的核心用。

余青称,目前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现状、困难与当年国内航天保险与核电站保险对外分保渠道有限、风险集中的情况类似,因而可以借鉴分摊航天发射和核电站运营风险的经验,组建农业再保险共同体,通过引进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再保险共同体,增强农业保险再保险的市场调节功能,有效解决农业保险再保险承保能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通过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这一平台,还可以整合行业资源和技术力量,建立起农险信息和数据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农险承保理赔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农业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余青同时建议,由于农业巨灾保险业务“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的特点,再保险公司仅靠自身的能力难以支撑应对农业巨灾风险的责任,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农业保险巨灾保障基金。“通过建立政府资金支持、保险再保险公司自有储备、社会各界捐助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为农业保险再保险提供巨灾超赔保障,从而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再保险的承保能力,推进我国农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2班

孟潇

上一篇: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下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