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2024-06-28

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精选8篇)

篇1: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方面着力

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新知新觉)

王晓倩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8日

07 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业既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促进区域发展质量提升、产业融合、成果共享,以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个方面着力,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

在景区建设上,应改变封闭开发模式,以整体观念促进景区与社区融合发展。传统的景区建设大多属于自循环的封闭开发模式,景区方往往只顾内部建设,甚至圈景为区、竭泽而渔,对周边社区发展欠缺考虑,造成景区内外发展失衡和旅游经济收益分配不合理,形成旅游发展的孤岛效应,不时引发景区与社区的矛盾纠纷。全域旅游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它要求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景区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坚持景区与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明晰景区方与社区方的责任与义务,实现双方利益合理分配,从景区内外整体上优化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游客的旅游休憩体验,充分发挥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还应看到,在景区内外,人人都是旅游参与者,人人都代表旅游形象。人是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因素,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必须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旅游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凝聚旅游发展合力。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场大变革、大转型。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凝聚各方力量。这对旅游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旅游管理干部应自觉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着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自觉做到真抓实干、高度负责,深入开展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以思想统一破除行为偏差、促进部门协调,营造戮力同心、协作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氛围。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升级旅游消费体验。让游客身心愉悦、享受良好旅游体验,不仅要有优质的旅游产品,而且要有优质的旅游服务。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乃至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这就要求景区既为游客提供丰富、新颖、体验式、互动式的旅游产品,又为游客提供积极健康、热情周到、充满正能量的旅游服务。为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形成严谨规范的培训和上岗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保障和退出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坚决清除旅游潜规则,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避免旅游消费纠纷,杜绝旅游安全隐患。

提高全民旅游素养,树立国民旅游良好形象。当前,我国已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掀起全民旅游热潮。但有的游客在旅游中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改善国民旅游形象,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文明旅游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监 督,引导游客把文明旅游内化为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准则,形成思想情感上的认知认同,进而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篇2: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发布时间:2011-10-1

3信息来源:《振兴舟山》2006-02-10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而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试从分析舟山旅游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探索促进舟山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舟山旅游环境现状

旅游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环境指旅游区的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景区秩序、交通运输。广义的旅游环境还包括了旅游资源的条件及所处的区位优势、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等。我市的旅游环境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从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来看。舟山地处长江南侧入海口,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东缘,是上海等大都市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门户和主要通道。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自然风光秀丽,山海景观奇特、名胜古迹众多,目前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岛、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一个省级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普陀金三角综合旅游区、嵊泗列岛蓝色海岸休闲旅游区、岱山东海蓬莱海洋生态旅游区和定海海洋历史军事文化旅游区等独具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从旅游产品来看。舟山的旅游产品已从单纯的朝圣、观光型逐步向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不断适应旅游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舟山除传统的佛教文化旅游外,还开发出了空中揽胜、海滨探险、海上竞技、海洋科普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节庆活动有:国内首创的每年一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节”、“舟山海鲜美食节”、“国际海钓节”、“国际航海大赛”等。舟山旅游已成为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已初具规模。

(三)从旅游设施来看。舟山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已基本形成,海岛与国际间、大陆间、岛际间的飞机、邮轮、客轮、快艇、游船等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陆上交通可经多条海上“蓝色公路”直达上海、宁波至全国各地;航空有普陀山机场、岛际直升机停机坪,航线直达北京、上海、厦门等大中城市及各岛屿之间,舟山至香港的包机也已开通;市区、海岛和各景区交通便捷,已经动工兴建的“大陆连岛工程”将为舟山旅游与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网接轨,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5家,各类宾馆、饭店、接待中心、酒家700多家,近5万张床位,其中星级饭店51家,正在开发的临城新区将成为舟山旅游经济新的亮点。

(四)从其它方面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市的旅游服务质量、景区秩序、环境卫生、规范服务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应该成为舟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城市环境不断改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舟山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部分旅游景点开发缺乏高水平、高起点和统一性规划,导致旅游设施建设档次低,不能吸引游客;区域旅游合作概念淡薄,“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还缺乏实质性的行动。

(二)旅游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缺少对海洋文化的深度挖掘,游客参与性不够强,旅游淡旺季明显。

(三)我市部分景点野导和宰客现象依然存在,游客投诉时有发生,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由于大陆连岛工程尚未完工,每到周末处于交通高峰期时,鸭蛋山和白峰码头出现游客滞留现象,严重影响了舟山旅游的形象。

(五)连续几年的赤潮,严重响了我市的生态旅游环境,如果对生态环境问题不加足够的重视,舟山蓝天、碧海的旅游优势会逐步削弱。

三、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合作这篇文章。首先必须在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搞好旅游景点的规划,从舟山角度来谋划舟山旅游的整体规划布局,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联合与协作,使我市旅游逐步融人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之中。设想规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旅游线路,策划上海、杭州、宁波、舟山一线的旅游产品套餐,以陆上旅游大巴和海上游艇为主要工具,以线路串城市,充分利用资源的互补性优势,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针对洋山港开发的现状,可以就洋山、嵊泗岛和岱山等作区域性详细旅游策划,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以迎合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旅游需求。

(二)充分发挥我市海洋海岛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完善和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游艇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荒岛探险旅游产品等)。要在景区多设计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如文艺演出、民间绝活表演和各种参与性比赛等),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要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可采用套票、联票等形式,提高旅游效益。

(三)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优化旅游环境。要着力塑造文明的旅游行业新形象,从强化市民“三德”教育、提高文明素质人手,组织旅游窗口单位及相关行业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和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力争更多的窗口单位评上国家、省“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和“青年文明号”,促进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及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旅游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营造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旅游新秩序,提高我市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快大陆连岛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景区、游览区内外旅游交通建设,在旅游景区和主要旅游线路上改造和建设一批达标旅游公厕,在飞机场、汽车站、客运站和各景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规范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结合市内交通秩序整顿,创造条件开通旅游专线和配备有导游服务的观光巴士,尽快在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车站设置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完善旅游住宿、餐饮设施以满足各种层次旅客的需要。另外,为迎接上海世博会7000万游客的高峰,我市可建设几家五星级大酒店,拓宽投资渠道开发海岛休闲娱乐城、高科技海洋主题馆、海洋高尔夫球场、海洋国际会展中心等娱乐商务、度假接待设施,提高我市的接待档次。

(五)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舟山旅游业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一些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要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对已经开发的资源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尽量不搞资源破坏性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如生态旅游等),强化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矫正旅游市场中的非持续性的生产行为。

(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对交通设施、接待设施、景点建设等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我市的旅游环境。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结合舟山海洋特色。如开发海上游艇项目,引资建造三星以上标准的从上海到舟山的海上游艇,组成“海上大巴”和“海上宾馆”,并配套建设游艇港口中心基地;开发港区旅游项目,要利用东海大桥、洋山港开发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等重点项目,把港区开发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开发荒岛项目,要引导和鼓励外商围绕休闲景观房产、生态主题公园等项目,开发无人小岛。

篇3: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一、把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 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旅游区的内涵和品位

发展旅游业, 离不开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硬件设施固然是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但高品位的人文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是决定因素。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必须着力发展旅游文化, 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 优化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 福建省旅游业在突出发挥区域优势和侨港台胞优势的同时, 注意开发旅游文化, 旅游区的完好含量有所提高。但是总的来说, 福建省旅游文化的数量、质量、规模都需要扩大和提高, 特别是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仍有待加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改进:一是旅游景点的文化氛围不浓厚;二是各地旅游文化景点零星散落;三是各地旅游景点普遍缺少明显文化特色;四是自然旅游文化资源类型开发较多, 较有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五是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这些问题, 极大地制约了福建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据了解, 一些地方的游客数量正在逐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年我们旅游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很大程度上是由侨情、台情关系带来的, 靠这种乡情的维系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旅游和文化结合好的事例可以给我们启发和借鉴。如埃及旅游文化的中心形象是金字塔, 凭着世人对金字塔的认识、向往和悬念, 构成了常年不断的旅游热潮。泰国借助佛教、泰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成为旅游大国。福建的旅游, 在增加文化含量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1. 确立新观念, 统筹规划

主要是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文化发展的新观念。首先要有需求观念。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设计上, 不要只盯着资源本身开发, 而忽视游客的需求, 推出的旅游项目要尽可能满足多数旅游者的需求。新加坡是个岛国, 没有什么名山大川和文物古迹, 但新加坡紧抓满足游客需求的环节, 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商业、金融业、信息业发达的优势, 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 服务质量年年提高,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回头客, 从而使旅游业成为新加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美国也是一个善于造景的国家, 其规模庞大的好莱坞影城、迪斯尼乐园每天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大量游客。其次要有效益观念。真正实现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必须把旅游文化当作产业来对待,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 创造良好效益。第三要有大局观念。在规划制定中, 应突出特色, 勇于创新。特色是旅游文化生命所在, 特色旅游文化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新趋势。因此, 在规划旅游文化项目时, 要着力研究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意蕴、结构、形式、特色等,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陈我新、人平我奇, 避免重复建设。对旅游文化的规划、开发要通盘考虑, 加强论证, 避免盲目决策, 同时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

2. 要强化原有景点的文化内涵

开发福建旅游文化必须以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据, 将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去, 让国内外游客在福建的旅游中, 吃的是福建风味, 住的是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旅社, 购的是地方特产, 观赏的是闽文化风情和有特色的田园山水美景。建阳水吉的陶瓷文化, 南宋时就名扬内外。日本加藤四郎就是在这里拜师学艺的, 回国后开辟了日本陶瓷业的先河, 在日本名声很大。像这样的文化旅游项目是可以挖掘的。主要旅游城市把富有地方特色的南音、高甲戏、芗剧、木偶戏、茶文化等包装推出晚间旅游活动项目为海内外游客演出, 一定会受到广大游客好评。武夷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2010年正式与游客见面, 填补了福建省大型旅游演艺活动空白, 提高了旅游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总体形象, 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 加强对旅游文化的宣传和促销力度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增加旅游文化的专题栏目, 努力营造福建省发展旅游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要抓住贸洽会、招商会、旅游博览会等机会, 积极宣传福建省的旅游文化时, 要顺应旅游趋势和游客的需要分别对待, 如对追求异国他乡独特风情的国际游客应积极推出客家民俗文化节、闽西南土楼风情节、厦门美食节、漳州荔枝品尝节、莆田龙眼品尝节等, 以满足他们寻求福建的民俗、民风、民趣的旅游兴致。而对寻求两岸文化认同的闽籍“三胞”应积极推出寻根探亲旅游 (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 、宗教朝圣旅游 (妈祖文化) 、访古考察旅游 (朱子文化和船政文化) 、风光揽胜旅游 (红土地文化) 、民俗风情旅游 (畲族文化) 等等。

4. 增加对旅游文化建设的投入

旅游业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的旅游文化投资的路子, 提倡“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 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必须进一步挖掘潜力, 更好地吸引外商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兴办“三资”企业, 经营除国家规定限制以外的旅游业务, 相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旅游文化的集约经营水平。对各级政府来说, 应积极为旅游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扶持。

二、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旅游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

提高人的素质, 是决定旅游文化建设达到较高档次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是推动福建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福建省旅游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后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较快, 旅游业产值在全国总值中的比重也在增大, 2010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1337亿元, 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 中排名第11位。但与国内先进的省市比, 尤其与国际上较发达的地区比, 差距还很大。之所以形成差距, 除了各种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配套外, 更主要的是旅游软环境要跟上。

1. 优化旅游软环境

关键是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树立诚信、公平和服务的职业道德, 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我们旅游区从业人员应把服务的内容、标准、价格, 定时定量地事先向社会公开承诺, 并承担违约的经济责任, 从而把端正行业作风, 搞好职业道德建设推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创文明景区、卫生景区、安全景区等活动载体, 在旅游区工作中引进激励机制, 不断扩大先进面。

2. 要努力提高旅游区全体居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做文明有礼、热情好客的旅游区居民, 本身就能吸引游客。厦门除了它有“海上花园”的美景外, 高素质的岛上居民和“钢琴之乡”的美誉也是吸引众多游客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树立起“中国游客面前, 我就是武夷山;在外国游客面前, 我就是中国”的景观意识和爱国意识。对游客不尾随、不围观、不强买强卖、不强索小费、不推销假冒伪劣商品、不做有辱国格人格的事, 让游客感受到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3. 要尽快造就一支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能提供符合国际惯例服务的高标准的旅游企业家队伍

“十一五”期间, 福建接待旅游者累计达4.6亿人次, 年均增14.9%, 其中2010年福建累计接待游客1.18亿人次, 同比增长17.6%。福建省旅游入境人数大幅度增大, 同时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需要培养一批既精通旅游业务, 又懂外语, 熟悉经贸和国际惯例, 能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实现旅游从业人员以旅游院校培养的专门人才为主体的目标, 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骨干到国外培训, 掌握较丰富的国际旅游知识,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把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 保证旅游资源的长期使用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旅游区的建设中, 必须积极开发旅游资源, 但更要重视审慎保护资源和环境, 才能使旅游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道理很简单, 旅游资源, 尤其是自然景物、生态环境, 既不可再生, 又易受污染。为了一时的发展而不顾长远利益, 就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反过来也断送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要高瞻远瞩做到“山不能破坏, 水不能污染”。

1. 要做到开发和保护的高度统一

要深化改革, 理顺关系, 明确职责。福建省早在1996年通过了《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 国务院在2006年颁布了《风景名胜区条例》, 应按照这些规定和条例使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程做得健康有序。

2. 要强调旅游区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 局部效益服从整体效益。无论在景区还是在城区都要按旅游城市的整体设计来安排。要树立“大景区”, 还要严格抓好规划的实施, 做得规划、管理、建设一盘棋。

3. 要加强景区执法管理队伍的建设, 加大对破坏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时还要给某些有癖好的游客以宣泄的出路, 如我们现在的许多景点上一方面是“到此一游”到处刻画, 破坏了景观, 另一方面却没有各普通游客以留名的机会。亚特兰大澳运公司的留名地砖给我们一点启示。其实不仅亚特兰大, 据说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前都有“瓦上留名”的服务项目。人们排着队付一万元韩币, 就可以把自己一家人的姓名和留言刻在瓦坯上, 这些瓦坯烧制后专用于建景点的屋顶, 旅游区得到了一笔为数可观的建设资金, 游客也为留下永久的纪念而感到满意。一万元的韩币大约是韩国工薪阶层每月工资的百分之一, 以此比例计算, 如中国游客花五六元钱也能在瓦上留个名, 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不是一举两得吗?

篇4:营造良好的捐赠环境

2005年,李书福出资210万元,定向资助100名家境贫寒的学生。为找到真实的贫困生,李书福派出了四支队伍,到江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贫困地区,为此花费了20万元路费、住宿费等。最近,李书福决定拿出5000万元,资助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完成大学学业。他为此准备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到全国各地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寒学子。

李书福为慈善捐赠亲历亲为,反映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捐赠制度的落后。按照国外的经验,在捐资人和受助人之间存在一个独立的慈善机构,对资金进行运作,把钱交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国也拥有不少慈善机构,但却得不到部分企业家、捐助人的信任。

不信任的结果是,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半数以上慈善家绕开慈善机构进行慈善捐赠,甚至会有像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这种民间自助捐赠组织的存在。

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国外慈善组织的善款被称为“玻璃钱包”,透明度很高,捐款人可以看到资金的使用方向。但在国内,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慈善机构不透明,特别是捐款不知所终、捐物被挪做他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慈善腐败”比较突出。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不少企业家不敢把钱放心交给慈善机构,也不相信慈善机构会把钱全部资助给真正的贫困人群。

如何营造良好的慈善环境,不让企业家出资又出力,确实应仔细斟酌。与此同时,还应该给行善的企业家们一个宽松的捐赠环境。

一位企业精英,资产过亿,他所在的社区、街道、区政府、市政府,凡是遇到要掏“银子”的事,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他开始抱怨:“银行提款机还有限制,我倒好,那些组织机构动辄上万、十万地漫天要价,说什么我是辖区最富有的人,我捐多少。我不成了提款机了吗?”如此筹款,再有经济基础的人也会因腻烦而“不堪重负”。

企业家捐赠应该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钞票。只有让企业家们从内心里接受公益事业,他们才会真正心甘情愿、尽自己所能地回报社会。行善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和真正的公益氛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任重道远。

如何看待慈善排行榜

《新财经》:您是否赞成现在媒体开展的富豪慈善榜的评选?为什么?它对社会责任导向将产生什么作用?

白长虹:赞成,有社会指向意义。这样做就是要告诉企业家和富豪们,企业家做善事是可以得到社会认可的,我们应该鼓励慈善攀比。做善事就是要褒奖,排行榜是一个社会褒奖的方式。社会褒奖的用意不在于挤压那些没有得到褒奖的企业,而是一个社会教化的过程,也带有一定的诱导意义。有些人不追求这种褒奖,做了好事也不希望上榜,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的一种表象。

宋军:我不赞成搞慈善榜,慈善与否不在于拿出多少钱,绝对值没有意义,不该以此来衡量。如果一个人卖毒品赚了十个亿,拿出五个亿做慈善,你能说他是一个慈善家吗?如果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是300元钱,他拿出200元钱资助他的邻居,我觉得他是更大的慈善家。搞排行榜正是很多企业家不开心的事情,反而破坏了慈善所营造的和谐。

篇5:为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一、纪律方面(组长记录,班长月统计)

(1)课堂纪律

1、上课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举手回答问题,不得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写作业、传纸条、讲闲话等等)。违纪被班干部登名扣1分,被老师点名扣2分。一天内被登名2次,放学留下帮忙扫除

2、上课被老师点名表扬纪律有进步者加1分。

3、顶撞老师或对老师不敬,扰乱课堂者扣3—10分。

4、课堂纪律优,全体同学加2分。

(2)课间纪律

1、带其他班同学进入本班教室,造成不良影响的,负责人每次2—5分。

2、骂人者扣2分,打人者扣3分。

(3)宿舍纪律

1.在学校规定时间外回宿舍的扣5分;

2.不按时值日扣2分,值日为差扣5分,评为优加3分

3.在休息时间做出违纪举动的扣3-10分,顶撞生活老师的扣5-10分。

二、完成学习及其他任务情况。(课代表监督,组长登记)

1、无故不按时完成作业者扣1分,并且利用课间时间不上。

2、早晨到校补作业或抄作业者扣5分,下午留下重做两遍。

3、凡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加2分,获奖者加5—10分。

三、清洁卫生(卫生委员负责监督)

1、值日要求:迟到者扣1分,不认真者扣2分,未参加者扣3分。上午上课前、下午大课间清扫完毕。到位情况请卫生委员检查。评优加3分,评可扣1分,差扣3分。

2、乱扔垃圾,扣2分并拣垃圾一天。

四、考勤(班长负责)

1、无故迟到扣1分,早退扣2分,旷课扣4分。

2、请假必须由家长请假并写请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五、仪容仪表(文艺委员记录)

1、仪容仪表检查,不合格者扣1分。

2、不按要求穿校服,每半天扣1分。

六、宣传(宣传委员负责)

每人每月需投稿2篇,完成加1分,被录用者每篇加2分,未完成任务扣3分。

七、两操(体育委员登记)

1、早操无故却席扣4分,不认真做,被老师点名批评的扣2分。

2、眼操睁眼扣1分,无故不做扣3分,被检查员扣分者加倍处罚。

八、其他

1、做好人好事、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为班级体争得荣誉,每人次加1—5分。

2、破坏班级体形象的人或事,每次扣2分,严重影响班级荣誉每人次扣5—10分,并本学期操

行分只能为合格以下。

3、不服从班干部按班规管理或不尊重同学,扣1—5分。

每人每大周原始分100分,一周累计扣分30分,次工作日家长到校。

一、全班同学

(一)文明礼仪

1、男生不留长发,中分发,如长发超过相关要求的标准,要及时修剪,否则将帮其强行修剪;

2、衣服穿戴整齐,不戴饰物,不穿奇装异服;

3、男生、女生不能染发,如有发现必须马上染黑;

4、见到老师和学校领导、客人要有礼貌并问好;

5、在教室里语言要文明,不能讲粗话、脏话;

6、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和睦相处,热心帮助他人,不出现打骂侮辱同学的行为。

(二)考勤制度

1、每天珍惜学习时间,早读课和下午上课,提前10分钟(以打预备铃为准)到教室;

2、课间和上课之间不允许迟到,如确实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值日班干部请假;(不能经常以上厕所作为借口而迟到)

3、每天按时到校,如在学校遇到有事或生病,必须向班主任书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离校;遇到在家时,请假必须由家长签字或电话,才可以不来校;课间中途请假必须以任课老师的签字为准,并告知值日班干部登记。

(三)、学风纪律

1、早晨和中午提前到教室后,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在走廊和教室追逐打闹和做学习无关的事情,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

2、上课过程中(包括自习课)要保持安静,专心听讲。不要出现以下与课堂不和谐的现象:说话;睡觉;看课外读物(任课老师同意情况除外);下位乱走动;做其他作业(任课老师同意情况除外)听音响设备;玩游戏机;做小动作;打闹、随意请假出教室等;

3、课堂上必须尊重老师,不得出现故意顶撞老师、打断老师讲课、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等不尊重老师的行为;

4、每天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相关学习任务(包括背书、单词)

5、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能抄别人的作业,也不能把作业给别人抄,早晨来学校不得补写昨天的作业,各类考试不得出现舞弊现象;

6、早读课时间必须用于读书和背诵,不得干其他的事;

7、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持教室和走廊的清洁,不得乱扔纸屑和其他垃圾,乱挪动桌椅,桌椅保持横竖一条线;

8、不得进入网吧、游戏室、溜冰场、桌球室、茶座等其他各类不适合的娱乐场所;从健康和成长的角度出发;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听、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和相关音响制品;

9、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不要出现打骂现象,如遇到不可调解的问题和矛盾,要及时告知班主任,当班主任不在时,要及时告知任课老师请求帮助;

10、爱护班级一切公共财物。

(四)、卫生方面:按班级相关的值日制度执行。

二、班干部

1、班干部要带头认真遵守本班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有违反班规者,一律按要求处罚,不能有特权,要一视同仁。

2、班干部所负责执行班级的各项制度及行使各自的职责时,必须公开、公正、公平,如不认真执行,或徇私舞弊,包庇他人,按相关要求处罚。

3、班干部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不能侮辱同学,语言要文明,否则将写道歉书。

4、班干部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反映给班主任,既不处理又不反映给班主任的,要写认识书。

三、班主任

1、班主任不能无故批评学生,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学生,不准体罚学生;

2、班主任不能无故缺课,早读第二次铃响之后,必须到教室(特殊情况除外);

3、班主任在班上不能无故发脾气,讲话不能太凶,要多点笑容;

4、班主任上课不可以拖堂,不能占用自习课上语文课,特殊情况,必须经过全班同学表决一半以上通过才行;

5、班主任要做到言而有信,不能欺骗同学;

6、班主任不可以在教室抽烟、上课不得接听手机和干其他无关的工作;

7、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中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篇6: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

“细雨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这句话用在处理好每个人的工作环境,更确切地说是工作岗位上的人际关系上最贴切不过了。要想营造和谐的工作人际氛围,就得像这句诗所说的那样画面,才会感到工作是一件快乐事,那怕工作非常的辛苦,也会感到辛苦并快乐着,所以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充满工作热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充满热情才能把工作做好。工作中要事无大小,认真对待,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将来的事提前准备,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同时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同事、客户充满热情,充分享受努力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营造积极、快乐的工作氛围

二、要对公司忠心,处处维护公司利益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对公司忠心,处处维护公司的形象,公司发展了,个人才机会发展。

三、要增强责任心,分工不分家

工作中份内事尽力做好,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公司的事是大家的事,有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不找借口,不互相推诿、推卸责任,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工作氛围,共同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四、要有感恩心,珍惜工作机会

常怀感恩之心,才懂得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才会有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因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五、要有上进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把每一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当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积极对待,乐观向上。面对公司的快速发展,如何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始终紧跟快发展的步伐不被淘汰,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面,勇于尝试新事物,发现新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得人心者,得天下,人际关系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帮助,公司的制度多完善,亦需要各同事配合。和睦的工作环境,同事间亲和融洽,上下一心,直接促成业务的成功。能否成功,关键亦在于能否跟同事打成一片,和睦共处,尽得人心。知

道自己属于哪类人,就必须积极努力改善不足之处,与同事打好关系。

1.合作和分享: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意见,这样你才能获得众人接纳和支持,方能顺利推展工作大计。

2.微笑:无论他是茶水阿姨、暑期练习生或总经理,无时无刻向人展示灿烂友善的笑容,必能赢取公司上下的好感。年轻的同事视你为大师姐,年长的把你当女儿看待,如此亲和的人事关系必有利事业的发展。

3.善解人意:同事感冒你体贴地递上药丸,路过饼店顺道给同事买下午茶,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你对人好人对你好,在公司才不会陷于孤立无援之境。

4.不搞小圈子:跟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尽量不要被人卷标为你是属于哪个圈子的人,这无意中缩窄了你的人际网络,对你没好处。尽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牵涉入办公室政治或斗争,不搬事弄非,自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5.有原则而不固执:应以真诚待人,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人识破的。处事手腕灵活,有原则,但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采纳他人的意见。切勿万事躬迎,毫无主见,这样只会给人留下懦弱、办事能力不足的坏印象。

6.勿阿谀奉承:只懂奉迎上司的势利眼一定犯众憎。完全没把同事放在眼里,苛待同事下属,你无疑是在到处给自己树敌。

7.勿太严厉:

也许你态度严厉的目的只为把工作做好,然而看在别人眼里,却是刻薄的表现。你平日连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个,跟同事间的唯一接触就是开会或交待工作,试问这样的你又怎会得人心?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在很多企业都明白,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而这里所讲的环境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是指物质报酬硬件主要是指物质报酬、办公设施等。合理的薪酬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提高良好的办公环境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软件主要是指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激励员工产生更大的协同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管理者要着力为员工营造三种环境,即“学习环境、和谐处境、清新佳境”。

首先,要营造学习环境。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其次要营造和谐处境。

工作环境是影响职工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工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职工中间创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良好风气,建立互相信任的沟通交流平台,才能形成共创事业的团队精神。

一是倡导以团结互助促和谐。大力倡导团结的文化理念,充分运用互补原则,合理按排员工岗位,形成在工作和学习上互帮互学,相互支持,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二是倡导以平等促和谐。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以平等的人格、诚恳的态度、礼貌的做法,一视同仁地对待你的员工,要倡导同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人品赢得人心,以才华折服人心折。

三倡导以人才促和谐。创建公平、公正的晋级制度,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四是倡导以公心待人促和偕。有句俗语:“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意思是说,办事情出于公心,就是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出于私心,即使母子也会相互埋怨。为此,要倡导员工工作中说话和办事都要以公心待人,不得以权压人,以权欺人。否则只能使工作氛围更紧张,使大家每天怨气连天,最终影响工作效率。

再次,要营造清新佳境。清新的工作环境能使人赏心悦目,让人有一种清新自然,轻松愉悦的感觉,可以减轻员工工作中的疲劳,有效放松员工的工作心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要注意加强工作环境的布置与打扫工作,让员工每天都能工作一个整洁卫生、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中。

因此营造一个宽松、和气、和谐、清新的环境对发挥员工工作能力的最大值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每天加班身体上很累,但是精神上却是愉悦的、快乐的,只有

篇7: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育人似润物,倾力打造“文化园”。育人似春雨润物。xx中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今年开学伊始,学校新刷了大黑板,并精心创设了“每周一晒”栏目。通过“晒一晒”、“赛一赛”表达学生的心声,展示学生的才能。这个栏目面向全体学生,联系时政或学校实际,每周推出一个精心设计的话题。以学校的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和学生身边小事等作为材料,每周一话题,每周一赛事,每周一更新,“优秀晒手”名单每周一公示,加分情况每月一通报。如学校操场投入使用之前,学校组织各班讨论怎样爱护操场,并以“操场美了,我该怎么做”为题开展晒事。除此之外,还有“榜样”、“安全在我心”、“爱护校园,你我的责任”、“文明伴我行”、“祖国在我心中”、“我运动,我健康”等十几个晒题。话题亲切实在,新颖别致,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不少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搜集素材、整理思路和进行创作。百余篇精彩征文和精美手抄报新鲜出炉,一百多名优秀晒手脱颖而出!坚持十几周之后,更惊喜的局面出现了:由于“晒事”活动生动鲜明、润物无声的思想导向性,校园环境更美了,学生积极性更高了,班级工作更有活力了。“晒一晒”,给校园新增灿烂阳光几缕;“赛一赛”,为学生更添向上激情无数!

为营造洁净幽雅的育人环境,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将公共地段划分到班级,班主任为卫生区责任人。学生会干部每天至少两次对各班卫生区进行检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学校还坚持一天四扫两查制度,要求学生不要随地扔纸屑,自觉地保持校园干净整洁,绿化地内无垃圾,养成见垃圾就捡的习惯。政教处还开展“督查值周”活动,每班20人佩戴“督查员”袖标,对校园文明、安全、卫生等进行督查,形成校园一景。每月的文明班级评选都将卫生作为重要依据,营造了洁净、清净的校园环境,促使全校师生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育人是大事,时刻牢记“主旋律”。“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也是教育的“主旋律”。xx中组织学生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手抄报比赛,优秀作品在学校“晒场”展出。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光辉的旗帜”征文比赛,六年级的蒋静怡、八年级郑瑜坤同学获xx赛区二、三等奖。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一篇征文获二等奖,九年级黄锦鹏同学获演讲比赛市初中组第一名,并代表xx市参加省演讲比赛。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开展了“首义精神耀千秋”评书活动,全校xx名学生参加;组织开展了“弘扬廉洁文化,构建清风校园”演讲比赛,xx等12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庆“七一”优秀节目展演中,我校排演的舞蹈《xx》获二等奖。学校开辟“理想墙”,学生填写理想卡,为实现远大理想发奋学习。学校还开展了“无邪教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切实维护教育环境安全稳定。

学校把德育基地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少先队、学生会干部到渔梁洲考察,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保护汉江,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学生到烈士塔祭奠烈士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活动等。

“六.一”期间开展“xx,激情飞扬”庆祝建党xx周年暨庆“六一”文艺大赛。九个年级的21个节目展示了学校特色,展示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参加xx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大型文艺表演,一百多名学生以整齐的动作、昂扬的精神表演了校园广播操《放飞理想》,赢得了专家及观众好评,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此外,学校代表市直学校参加团市委举行的汇演,有《xx》、《xx》等五个节目,分获特金奖、金奖、银奖。代表xx市参加xx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舞蹈《xx》、《xx》获优秀节目奖。育人无小事,努力追求“终身制”。xx中本着为学生的终身负责,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开展了“文明伴我行”、“十大不文明行为”曝光、“我班整改措施”、“课间不疯打”、“上下楼梯靠右行”、“平安校园,你我的责任”等主题班会系列教育活动,学生安全教育始终被学校放在重要地位,常抓不懈。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教育网络,书写“家校联系册”,发挥其桥梁作用已成为学校的传统工作内容。为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创建平安快乐校园,组织班主任、家长、学生层层签订安全承诺书,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校2000多名学生以及家长、xx个班主任都认真学习承诺书内容并签字,达到了多方入手,齐抓共管,共创平安的效果。学校特别重视校园内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每班每日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卫生,消毒制度,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并存档。学年中政教处利用广播会、班队会组织开展各种疾病预防宣传教育,如:手足口病、流感、腮腺炎、艾滋病等,认真落实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了《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抓好学习培训与演练,建立快速反应的应急管理机制。

篇8:良好住区环境的邻里环境营造

关键词:邻里环境,住区环境,公众主体性,半公共活动空间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 城乡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 涉及面之广。城镇化不仅是盖房子, 而是在塑造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随着住区建筑的规模壮大, 住区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充分关注, 在水、电、暖等基本硬件设施陆续得到解决后, 人们的关注点向自己生活的环境品质和交往空间转移, 也就是邻里这种软环境的提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人为邻意味着什么, 是交几个好朋友, 是向对方借点零碎东西, 或者在街上跟对方打个招呼, 难道点头之交这样十分淡弱的联系在一般情况下也很重要。海宁和里伯格 (Henning and Lieberg, 1990) 两位学者受格兰诺 (Granovetter, 1973) 研究的启发, 考察了邻居间弱联系的功能, 邻居间的弱联系就是“发生于邻里环境中的平时的日常接触”。两位学者强调邻里对于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人群的重要意义, 因为和全职或兼职工作的人群相比, 这些人群在家里或家居周围度过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样的弱联系需要适合的空间以及尺度来创造, 类似于胡同里小伙伴们随时吆喝两声就能三五成群的组成一个游戏小团队, 老人们有固定的玩伴, 而其他人群也可以仅作为一个“看客”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消磨时光, 弄堂里在自家门口可以与人进行闲适、高频率接触, 增强个人存在感和归属感, 回家的路上随时可以与人闲聊就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 总会同社会广泛接触, 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 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纽带, 而且是形成舆论、时尚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 同时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正是由于人们不断进行人际交往, 传播社会思想, 吸收相关信息, 才使得个体心理由低级走向高级。邻里就是这样一个提供广泛接触的环境。

1 失落的邻里环境

1.1 邻里环境的衰退

还记得小时候回家时路过邻居家, 闻到饭香味就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夕阳下老奶奶们坐在门前闲聊着还不时招呼着嘻戏的孩子们跑慢点, 门前小伙伴在跳着皮筋、打着沙包, 自己便回家扔下书包匆匆扒了几口饭加入小伙伴的行列中, 饭后妈妈们也迅速做完家务到邻居家聊聊孩子、工作、织毛衣的新花样。而今日走在小区里甚至楼道里遇到的都是一些仅仅见过几面的人, 同乘一个电梯没有交流, 到自己的楼层就匆匆下去, 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电脑, 想要闲聊几句拿起手机却不知道应该打给谁。为了弥补人们交往需求空间的不足, 居住区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及商场电影院等出现了, 由于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人们自娱自乐的能力也加强了, 但是通过这些渠道人们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答案是否定的。

1.2 邻里环境衰退的原因

随着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多的转向了工作关系、同学关系或者其他社会关系。除社会因素之外, 过于追求图面效果的设计对人本身的需要有所忽视, 人们的生活环境往往被简单的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即使是面积不大的居住小区为体现图面效果也要分出中心区、居住区和服务区等, 导致图面整体实际零散缺乏有机联系;往往把活动场所限定于小区固定的公共中心, 缺乏近距离、小尺度交往空间, 组团绿地的利用缺乏创造性和人的自主选择性而使组团空间仅仅是交通空间;居住方式由以前简单自然的住屋形式演变为现在的“鸽子楼”形式, 行走路线由多姿多彩的胡同转向电梯、楼梯, 过程单调、乏味, 楼房的排列形式几乎以排排坐的形式为主, 不能营造让人有安全感的半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缺乏联系和过渡, 而大尺度、远距离的活动中心不能增加熟悉人群的频繁接触;儿童的活动方式缺乏多样性、老年人的活动交集有限, 致儿童缺乏交流, 老人缺乏伙伴, 因此人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却失去了邻里的关系、减弱了邻里的交往。

2 营造良好邻里环境

2.1 营造良好邻里环境的重要性

英国卫生部的一份报告特别指出邻里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构成影响。这份报告把身体健康同一个地方的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本质联系起来。报告称:邻里是群众彼此了解和信任的地方, 社区该如何经营, 群众是有发言权的;所以, 在应付有损于健康的日常生活压力时, 邻里可以提供有力的帮助。社区兴衰我有份儿, 让群众有了自尊感, 感觉更好。

因此, 作为社会场所的邻里可以从多方面独立影响人们的生活际遇。邻里交往是居住环境和社区生活中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人们可以在工作、学习以及其他社会环境中获得所需要的社会关系, 但是人们更愿意在工作学习之外的居住区获得闲适轻松的交往环境, 尤其对于老人和儿童这些活动范围有限的人群, 他们也更需要一个安全、归属感较强的交往环境。

2.2 营造良好邻里环境的措施

在邻里环境日渐衰落的今天, 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有直接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是居住区邻里环境的营建不够合理, 使得小区规划忽视了社区感和家居感。人们的活动空间被人为局限在一个小区的中心广场而缺乏离居住地点更近的半公共活动空间, 仅仅解决了设计功能的需要, 却忽视了邻里交往的社会生活质量。有限的居住区外环境正是现代居住区邻里交往的重要渠道及物质载体, 因此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设计与居民邻里间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设计的公众主体性。随着汽车的普及, 城市的设计越来越脱离人的尺度和需求, 在居住区这样私人的区域里, 人的表达和诉求更应该充分得到重视, 设计师的单方面设计有很大的个人逐利性和非客观性而不能对居民的实际需要考虑周全, 使现在的小区环境是千篇一律的铺装和绿化。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原因在于他的设计方法, 设计师直接在公园里撒下草种, 让行人踩踏, 再按足迹铺设道路, 根据人们走的最多的足迹来设计道路。功能分区把人们的生活分割的失去乐趣之后开始意识到空间功能多样性的重要性, 但如何能使功能呈现多样性往往使设计师感觉黔驴技穷, 因此即使在设计了秋千和健身器材等也难使一个区域长期保有活力, 老北京胡同和老上海里弄那种能在家门口看别人下一下午棋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活动的空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去活动什么, 非固定的活动设施设置能让人们更有兴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不愿意被束缚的儿童只给他们提供一块空地他们就能有很多种活动方式方法, 把公众置于设计的主体地位同样能解决公共空间功能的多样性问题。

2) 半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扬·盖尔把人的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必要性活动是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的 (上学、上班、购物、候车等行为) , 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 (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晒太阳等行为) , 社会性活动是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 (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 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 , 而这三种活动是“连锁式”的关系。半公共空间则是这种连锁关系的起点, 半公共空间通常是楼前范围内的半围合区域, 研究发现人们更愿意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里, 住房的商品化使小区楼房呈排排坐的模式, 使楼前的区域仅仅作为一个交通空间, 而这个区域是人们活动的必经区域, 是进行偶然接触的场所, 偶然的接触可以使人们建立一种认识与熟悉的模糊感情, 人们在这个区域活动既能保有一定的安全归属感也能满足与别人交流的需要, 因此把这个区域设计为一个有意思的半围合空间可以把人们偶然性的经过变为长时间的驻足和停留, 因为人们可能看清别人和活动过程的距离在20 m~100 m范围内, 在居民楼上能看到活动的人们也会自主地加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闲聊, 从而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空间。半公共空间同时也可以充当过渡的空间, 这个空间是一个信息集合与传播的初始场所, 通过这个介质, 公共空间 (小区公共活动中心) 的大型活动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 使整个小区的公共空间呈系统性、关联性。

3 结语

邻里的失落作为共同经历的地理空间, 重要的因素很多, 包括新的家庭形态、传统亲情关系的消解、新的休闲活动。尽管如此, 邻里仍旧保留着一些传统功能;比如, 邻里是开展浅表性社会互动的区域, 是我们和伙伴或孩子们交流的地方, 是我们感觉最放松的地方;邻里这种功能的连续性依然是很强的。我们也许拥有空间上散漫的、互相交叠的社会网络, 但邻里仍不失为一个开展日常生活、日常事务的关键场所, 如何更好的营造良好的邻里环境仍需要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朱锡金.重视居住环境设计中的社会因素[J].城市规划汇刊, 2010 (33) :59-61.

上一篇: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下一篇:无线局域网入门基础知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