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024-07-0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精选十篇)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1

一、“趣”是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而兴趣的培养, 一靠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靠可见的成功喜悦。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必须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 采用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词句, 体会课文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训练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训练方法为:

1. 运用直观道具, 激发认识兴趣。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 教师使用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春天, 了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 有了感性认识, 再结合文中所述, 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春天各景的特点理解更透彻了, 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更易于把握了。

2. 通过读中导思, 激发体验成功的兴趣。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文中昏庸、虚伪、自欺欺人的皇帝形象, 教者认真捕捉课文中的“导思点”, 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其次设计这样的提问: (1) 两个骗子为什么能行骗成功? (2) 皇帝为何慎重的点两名很诚实的大臣去查看新装的进度呢? (3) 皇帝在游行大典时听到人们议论他没穿衣服, 感到害怕了, 但为什么还要继续将“戏”演下去呢?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激发兴趣作为一种创设寓练于乐的手段, 尤其适应初一学生那种喜新好奇的心理。如何激发兴趣?怎样寓练于乐?在这方面完全可以百花齐放, 但在寓练于乐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1) 将“激趣”与阅读教学的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2) 将“激趣”与课文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等有机结合起来; (3) 将“激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二、“情”指情感, 也是学习的动因, 是形成能力, 发展智力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生在学习知识, 发展个性, 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由此看来, 教师要讲究情感激发的艺术, 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情感场景, 促进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微妙的情感效应的产生。

1. 以声传情, 诱发情感。

在教学《风筝》时, 用富有鲜明情感体验和直观性的朗读, 以声传情, 接着引导学生逐句的进行情感体验, 诱发学生深入体验的心理态势, 最后以情启思, 让学生真正理解“我”的愧疚心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的通过“激情——体情——悟情”的心理历程, 产生思想共鸣, 他们一句一句学老师的样子, 用胜利者的语气读“我”发现并毁掉小弟即将完成的风筝, 用悲凉、无奈、自责的语气读“我”未得到小弟宽恕后的文字。此时, 学生已进入角色, 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学生在读中思考并理解了课文为什么把毁掉小弟的风筝的“我”写成仿佛胜利者, 而且此过程写得很详细;为什么“我”在未得到“宽恕”时想“躲到肃杀和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寒威和冷气”中的“寒威和冷气”指什么。

2. 变换读法, 激发情感。

《醉翁亭记》一课, 教者采用了让学生听读、齐读、个别读、男女生分开读、随音乐 (古筝曲《高山流水》) 读等形式,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 这样, 大多学生均能当堂背诵下来这篇课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它是种十分微妙的心理活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感氛围, 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要注意两个问题: (1) 不要忽视情感的具体性, 不要脱离学生感情天地的具体性, 尤其是亲情、友情, 这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的, 必须充分利用。如读《岳阳楼记》时, 要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要特别重视情感内化。在《岳阳楼记》中, 要让范仲淹对国家的忧虑, 对人民的担心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三、“美”是人们产生愉悦追求的激励因素

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 还是教师运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 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让学生把上课当作一种礼物来享受。因此, 教师应该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整体构思的严谨巧妙、板书的简明美观、教具的精致玲珑、教学过程的张弛有致、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 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感到愉悦、感受到美。

教《三峡》一课时, 教者一上课就用幻灯片展示美丽的三峡图片, 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当学生带着向往的心情欣赏音画时, 教者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 领着学生在三峡中“漫游”。接着, 揭示主题。在优美的声响、画面刺激下, 激起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强的好奇心。我们除了运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创设美的氛围外, 还注意运用教师自身的感召力去影响学生, 如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师应先在学生面前“亮相”, 把课文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背诵一遍。此外, 在即将下课时, 我又让一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做示范背诵。此时, 学生个个伸长脖子, 睁大眼睛注视着他的“表演”, 有的还摇头晃脑的轻声跟读。然后, 老师要求大家课后也可以学着朗读, 下一节课比一比, 学生跃跃欲试。

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2

很多学生都抱怨数学课枯燥乏味,除了教师讲例题,就是学生做作业;很多教师也认为语文课容易营造课堂氛围,而数学课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学生心理和把握住教材内容,要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并非难事。下面就如何营造数学课堂氛围,谈谈我个人的见解,与同行商榷。

一、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逗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天真活泼是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天性,适时地用一些调侃的、风趣的话逗学生乐,课堂气氛会顿时活跃起来。例如,在学生练习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乘法后,我对学生们说:“从现在起,你们27位同学就是老师的27个„计算器‟,下面,请我的„计算器‟们帮我完成练习三的第七题,看哪个„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多数学生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开始做题,我又笑着对几个慢条斯理的学生说:“哎哟,有几个„计算器‟好像没电了,赶快„装上电池‟让它工作呀!”这样,全班同学都进入了紧张激烈的计算当中,不用说,他们都抢着给老师当一回漂亮的计算器。很快,一串串答案蜂拥而至,我听出有两个学生的答案有错,我又说:“哎呀,好像有两个„计算器‟出问题了,计算有误,你们再做一遍,帮我检查哪些„计算器‟坏了,好吗?”立即,同学们又开始计算起来。一转眼,有两个学生先后腼腆地望着我笑:“老师,是我把小数点点错了。”“老师,我没有四舍五入。”就这样,我和学生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真的是其乐无穷呀。

二、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数学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如果教师能适时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出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算,然后问问他们会小数的加减运算了吗,学生们会齐声回答“会计算了”,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市场购物,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需要用小数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逐一列出算式——小数乘法算式(我班学生素质普遍较高,能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用以前的小数加减法已经不能解决以上问题了,最后教师及时勉励并激趣,“你们遇到难题了吧,别怕,有我在,只要我把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教给你们,以上问题你们就会迎刃而解了,而且还能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难题呢。同学们,有信心吗?”同学们大声高呼:“有!”这时,趁着学生们高涨的士气,教师立即进入例1的教学,学生也体验到学以至用的现实意义,课堂气氛一下就轻松活跃起来。无庸质疑,这样的效果与教师直接交代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乘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三、巧妙处理“小插曲”,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我在教学完《图形的平移》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画平移后的图形,我下座位逐一检查时,发现有一个学生画错了,把图形旋转了90度,他左右看了看,旁边的好几个同学也正望着他,他顿时意识到全班只有他一人出错,很不好意思,课堂气氛出现僵局,我立即笑着对全班学生说:“某某同学画的是我们明天就要学习的《图形的旋转》,看来你们很喜欢旋转呀,明天我叫你们旋转时,可要小心别把头转晕了哟。”就在师生轻松的一笑中,那位出错的学生已经自觉地改正了错题。从他们那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上,我分明感到了他们如释重负的轻松愉悦和对明天充满的自信。果然,在第二天画旋转后的图形时,全班同学居然没有一人出错!这,就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结果;这,就是教师最大的享受!我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最后的教学成绩或考核分数,而在于课堂上师生是否经历了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并让学生们学有所获。

四、明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异同,创设轻松明朗的课堂氛围

这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异同。例如,我在出示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题时,学生们都抢着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轴对称图形了”“老师,我会认轴对称图形”“老师,我们还会画轴对称图形”。我立即顺势引导:“对,我们以前就会判断轴对称图形了,不仅会画对称轴,而且还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今天,我们同样要完成以上几项任务,不同的是,今天的图形比以往的可要稍微难一点哟,你们怕不怕?”全班学生一齐高呼“不怕”。课堂就在这样轻松明朗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教学效果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五、把握教学目标,走出营造课堂气氛的误区

我曾观摩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发生。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们做着一个又一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们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可谓热闹非凡,然而游戏主题却是“同学们,你们猜老师的哪个拳头里握着粉笔头?”“你们猜这两位同学划石头剪子布谁会赢呀?”“你们猜我从盒子里摸出的是红色球还是黄色球呀?”每一次猜对的学生都欢呼雀跃,不亦乐乎,老师也因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沾沾自喜。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除了感受赢家的欢喜就一无所获了,听课的教师也一脸茫然。这个例子深刻地反映了个别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哗众取宠,只重形式而不重实效,华而不实,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凡此种种,都是营造课堂气氛的误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引以为鉴。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3

一、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上通过直观形象演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过去死板的讲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变得更爱学习了。

二、教师的教学艺术决定着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精神振奋、博学多艺的老师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亲和地讲解,微笑地赞赏,焕发了学生的活力,使课堂充满了和谐与生机。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不是训斥,而是耐心指导。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与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玩中学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贪玩好动,课堂上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更易激發学生潜能。我在教低年级识字时,通过猜字谜,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参与到识字中来,开发了学生智力,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学习了语文。

四、师生关系融洽是营造良好气氛的关键

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时不感到有压力,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老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更佳。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4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氛围的要素有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才有可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1.保持最佳 的教学心 态。教师教学的心态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在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其次,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课堂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顺利形成。

2.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 ,彼此心理相容,学生学习才会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的距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 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 持最佳学 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氛围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听课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信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表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 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心理需求, 开阔学生思路, 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 篇5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的 教 学 策 略

教师: 薛红芳

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和激情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老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 如何让我们的舞台精彩起来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追求的一大目标

一、课堂氛围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课堂氛围的概念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境、情感体验、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1]在一定的条件下,课堂氛围会形成某种占优势的稳定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课堂氛围的类型。

课堂氛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积极的课堂氛围、消极的课堂氛围、对抗的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课堂发言踊跃,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时刻注意听取教师的讲授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深刻地思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默契的配合。课堂里听不到教师的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有的是教师适时的提醒、适当的点拨、积极的引导,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课堂氛围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总之,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统一。

消极的课堂氛围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明显缺陷的课堂氛围。在消极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淡如水”,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无精打采地讲,学生不假思索、木然接受;教师滔滔不绝,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启而不发,大有消极怠工之势;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害怕参与教学活动,每当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有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感觉。置身于这样沉闷、被动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对抗的课堂氛围是一种失控的混乱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大部分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师驾驭管理课堂和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讨厌上课,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轻视教师的存在,甚至制造混乱局面;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与学的任务常常不能完成;师生把教与学视为一种精神负担。

二、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气氛既热烈紧张、又轻松团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师生的教学积极性。总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了师生各自充分发挥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反,消极的或对抗的课堂氛围会使师生态度消极、关系疏远或对抗,使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甚至会出现学生破坏纪律或制造混乱的行为。这些必然严重制约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差。

与教学过程如影随形的课堂氛围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过程,还影响着教学的结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作为课堂氛围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我们应努力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和激情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氛围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也就是说,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影响课堂氛围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4]一个能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巧妙把握教师语言艺术、善于用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又善于处理课堂问题的教师,显然是更容易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来的。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和授课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形成引人入胜而又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通常有一下策略:一方面,巧设导语。巧妙的课堂导语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环节。[导入课时要激发兴趣,课堂导入好像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我在导入课堂时,有时播放一段音乐,有时从游戏开始,总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使学生带着好奇心,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所以授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语,往往是一堂具有良好课堂氛围的开端。于是,一堂课便在愉快的氛围中揭开了序幕。另一方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正如天天吃同一样菜会腻一样,教学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还有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通过巧设导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手段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必将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一个条件。

2、把握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首先,语言要有激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和教学内容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语言要讲究声调美,做到抑扬顿挫。教师课堂语言强调语音美。讲课声音要洪亮,穿透力要强,声调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使学生感到悦耳、仿佛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语言要有幽默感和趣味性。语言还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课堂语言启发性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激励性则可使每一个接近教师的学生都能感到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从而促使其更积极地去汲取知识。教师课堂语言的“快乐指数”高,课堂氛围就会轻松愉快。

3、用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人的情绪、情感具有相互感染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其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也不例外,但关键是不能让这种不好的情绪影响教学。因此,在上课前,老师应该想办法不要把自己内心的烦恼带进课堂。教师应把良好的情绪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让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心情,以共同创设和谐愉悦、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9]

同时教师必须增加情感投入。应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倾注自己积极的情感,实行情感式教学,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氛围的重要变量,教师的良好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4、善于处理课堂问题。课堂问题是指任何一种干扰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有效作用的行为,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课堂问题处理得好就会很快息事宁人、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处理得不好就会使问题复杂化,使课堂紧张的气氛进一步升级,甚至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有的教师因为学生很小的违纪言行就会大发雷霆,轻则唠叨没完、讽刺、挖苦,重则罚站、面壁;有的甚至摔粉笔、摔教案、踢讲桌等;还有个别教师动手打学生或将学生驱逐出教室。这样做不但会使课堂问题复杂化,可能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使教师在整个班级的形象大打折扣,使以后的教学更难开展。在处理课堂问题时,教师要懂得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对学生要有包容的心理和谅解的胸怀,并要有矫正的策略。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化解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使课堂恢复正常的秩序和良好的氛围,保证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内化,同时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心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13]在不同的学习心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地听课,课堂氛围热烈而愉悦。当学生的学习心态欠佳时,思想走神、做小动作的现象常常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心态,自觉激发学生保持其最佳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的学习心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激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例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再次,教师应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学习心态。分析产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同时消除师生双方在情感、动机、注意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教师通过这些努力,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影响课堂氛围。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14]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师生民主平等。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让甜美的微笑装点你的面容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

在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微笑来代替语言。比如,对于发言较好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赞赏;对于想发言而又不敢说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鼓励;对发言不够好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安慰。

二、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新课改,特别是在我们卓越的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中心,老师成了组织者、促进者,因此,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课堂才会成为他们的乐园。

2、建立一定的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16]它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威信是教师综合素质内化后的外显,通常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才可能树立起来。教师威信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高尚的道德与思想品质,二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有威信的教师让学生感到心悦诚服、亲切而不失威严,对其所授知识及其思想观点深信不疑;让学生感到安全,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表扬让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使学生产生更大的信心与激情;对其批评,学生也会欣然接受,并将其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相反,对于缺乏威信的老师,很多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轻视、不信任,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他人学习,干扰教师工作,破坏课堂纪律。

教师威信是一种人格魅力,它一旦形成将会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崇高的威信影响全体学生,给全体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学会赏识学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其自尊心尤为强烈,他们的内心都有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忽略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习惯于“我教你学”。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氛围会让学生倍感压抑和“逆反”。[18]如果教师能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对话交流,对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如“你说得真好!”、“你回答得很精彩!”,那么这些激励的话语作用于学生的心里,就会使其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同时学生也会更快地亲近老师、亲近课堂,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课堂氛围自然也就好了。此外,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一个表现。教师对学生有期望,说明教师善于发现、懂得赏识学生的学习潜能,相信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坚信“只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19]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学生在内心深处能够感觉到老师是重视自己的,自然对老师也就有了好感,师生关系也就更加亲近了。

4、关心爱护学生。

三、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

自尊心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可贵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它就像一张白纸,一旦你捅破了它,他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同学们面前的形象。

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有进步,要即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真爱之心

学生大多非常敏感,教师是否真的爱他们,他们一眼都看得出来。所以,要想和学生搞好关系,光靠表面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做朋友。除了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关爱他们,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这样,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噤若寒蝉,哪还敢畅所欲言,平等对话呢?

(四)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

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通常有以下做法:

1、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

2、维持和谐有序的课堂纪律。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营造

康尼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曾经提出过教师实现良好的课程运作所必须具备的六个要素。其中,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是最重要的元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语文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但是,如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课堂的教学活力,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创建小学语文良好的课堂氛围展开讨论。

一、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打破局限性,选取具有开放性以及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进行,还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探究等教学思想,这样才能够优化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述《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苏轼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的交谈内容进行想象,让学生各自讲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会说他们可能在谈论晚饭的味道,这时候教师可以向他提问,“你为什么这么想啊?”,学生会回答“我平时吃完饭后就喜欢评论饭的味道”,这样的回答会显得更加有趣味性,也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课文背景以及文章主旨,更加准确的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填补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敢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迸发出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所要具备的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还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讨论法。它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集体对话与互相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共同分享信息。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不仅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教学形式,还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

2.研究法。它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研究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师讲述之前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掌握自身不理解的知识点后就能够抓住听课重点,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性,更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这些教学方法在运用时要注意运用方法,要学会分析学生以及课本内容等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够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内在能力。此外,教师要注意适当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不要忘记其本身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发挥出教与学结合的威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特别的常见,通过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自身于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亲身体会处于当前情境中主人公的心情与感受,逐渐体会到课文的主旨,学会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思想性以及情感性,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语文知识,最终掌握语文知识。小学生虽然处于低龄段,但是相比于抽象性的知识来说更加喜爱生动化的知识,而语文学科正是由众多生动化知识组成的,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充分的运用语文知识的生动性特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例如,教师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喜欢下雪天吗?”这时候学生就会回答喜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没有御寒的衣服,那么你还会喜欢下雪天吗?这时候小学生就逐渐的体会到冷的概念,然后意识到一些穷孩子没有御寒的衣服,在下雪天一定很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视频,让学生们置身于小女孩身处的情境中,逐渐感受小女孩的悲伤与无奈,在音频绘声绘色的朗读下,小学生会逐渐的体会到小女孩所向往的美好,显现出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引导小学生在今后做一个善良的人。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全能型人才。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改革进行时要转换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秉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进行语文教学,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这样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应该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胥福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新课程,2011,(01).

论语文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 篇7

一、开展情感交流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

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一些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不尽人意,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溜号, 并且不时的会搞一些小动作, 这些现象看起来是偶然的, 其实不然, 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些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教学的形式过于刻板, 缺乏生气, 更重要的是教学中欠缺一个“情”字, 感情生硬、冷漠, 这是在语文课中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也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的重要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条件。因此,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中, 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具体的情感交流的实施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展开情感的交流, 例如: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 是一种充满欢快气息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表现也应该是欢快而充满激情的, 这样的教学状态, 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学生在这种欢快的情感气氛中, 在师生间的情感碰撞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 教学的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教学效率也会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要尊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中, 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实施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中, 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对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有了正面的心理体验时, 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会极大的提高, 相反, 当学生对所才从事的学习活动有了负面的心理体验时, 学习的效率便会显著的下降, 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不同学生的心理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 要善于激励学生, 要适时的给学生以正面的评价, 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学习的困难, 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并能够根据已有的问题, 提出自己创新性的发现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的提出探寻问题突破的有效路径。教师要善于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以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 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把握课堂节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节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能够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以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开展教学活动, 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良好课堂教学节奏的营造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1:35]初中生正是求知欲与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情绪的变化也是起伏不定的,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不重视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课堂教学的节奏就有可能出现失控, 或者教学节奏过于紧张, 或者教学的节奏过于松弛, 这样的教学节奏都不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所能适应的, 过于紧张与过于松弛的教学节奏, 会让教学的气氛也会变的压抑,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的降低, 这对于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来控制教学的节奏, 具体来说, 教师在调控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时, 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当大部分的学生思维活跃、心情愉快、参与学习的活动热情较高时, 此时教师教学的节奏也应该是比较轻快的, 这样的教学节奏, 可以营造出较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当学生们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表现的情绪低落而昏昏欲睡时, 教师还可以适时的加快教学的节奏, 以此节奏营造出一种高效的教学氛围, 促进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的环境对教学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好的教学环境, 可以有效的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主要是因为教学实施物理环境的影响, 此种环境主要是指教学实施周围环境的情况, 这既包括教室周围的环境情况, 包括周围的噪音情况, 空气情况等等, 也包括班级内部的教学环境情况, 如座椅摆放的美观、教室的干净整洁等等, 这些环境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教学的实施氛围。因此,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中, 要充分的考虑教学环境的因素,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此营造有利于教学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除此之外, 教师自身也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教师的服装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境因素,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仪表, 经常是不修边幅的上讲台讲课, 这样的教师多数认为, 教师的仪表与教学的成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其实不是这样, 学生在听这样的教师讲课时, 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其对教师的尊重, 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更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这种状态对教学环境的破坏是隐性的, 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

五、结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

康尼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他曾经提出过教师实现良好的课程运作所必须具备的六个要素。其中, 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是最重要的元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语文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但是, 如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激发课堂的教学活力, 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创建小学语文良好的课堂氛围展开讨论。

一、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打破局限性, 选取具有开放性以及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进行, 还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探究等教学思想, 这样才能够优化教学方法。例如, 在讲述《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苏轼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的交谈内容进行想象, 让学生各自讲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会说他们可能在谈论晚饭的味道, 这时候教师可以向他提问, “你为什么这么想啊?”, 学生会回答“我平时吃完饭后就喜欢评论饭的味道”, 这样的回答会显得更加有趣味性, 也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课文背景以及文章主旨, 更加准确的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填补学生的求知欲, 还能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样学生才敢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迸发出来, 激发学习兴趣。

二、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所要具备的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方法, 不仅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 还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讨论法。它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集体对话与互相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 共同分享信息。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不仅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教学形式, 还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 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

2. 研究法。它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研究的方法,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师讲述之前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预习, 这样学生在掌握自身不理解的知识点后就能够抓住听课重点,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性, 更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这些教学方法在运用时要注意运用方法, 要学会分析学生以及课本内容等情况, 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够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内在能力。此外, 教师要注意适当使用这些教学方法, 不要忘记其本身的教育功能, 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发挥出教与学结合的威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成绩,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特别的常见, 通过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置自身于教师所设置的情境, 亲身体会处于当前情境中主人公的心情与感受, 逐渐体会到课文的主旨, 学会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思想性以及情感性, 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 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语文知识, 最终掌握语文知识。小学生虽然处于低龄段, 但是相比于抽象性的知识来说更加喜爱生动化的知识, 而语文学科正是由众多生动化知识组成的, 所以, 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充分的运用语文知识的生动性特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小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例如, 教师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时候,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喜欢下雪天吗?”这时候学生就会回答喜欢,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你没有御寒的衣服, 那么你还会喜欢下雪天吗? 这时候小学生就逐渐的体会到冷的概念, 然后意识到一些穷孩子没有御寒的衣服, 在下雪天一定很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视频, 让学生们置身于小女孩身处的情境中, 逐渐感受小女孩的悲伤与无奈, 在音频绘声绘色的朗读下, 小学生会逐渐的体会到小女孩所向往的美好, 显现出孩子们善良的童心, 引导小学生在今后做一个善良的人。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 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全能型人才。在新课改的号召下, 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在教学改革进行时要转换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 秉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进行语文教学, 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 这样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应该有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培养, 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胥福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新课程, 2011, (01) .

语文课堂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篇9

关键词:课堂心理氛围,留守儿童,健康人格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活动, 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是一个由教与学双方活动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双方认知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 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也是培养留守儿童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那么, 教师该如何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俗语说:尊其师、重其道;亲共师, 信其道。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 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直接体现。而敏感、自卑的留守儿童更需要老师的和同学的关注与鼓励,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如让留守儿童对课文分析后, 使用柔和肯定的语气对话:“这位同学真是个独具慧眼的评论家, 对本文中字词的把握与分析很到位, 文中平凡的文字符号被他这么一说, 字字是金, 熠熠生辉了。同学们也当一次评论家, 点评一下他的分析, 如果你有不同理解就大方的表达出来。”这种恰当地鼓励与赞赏不仅对被鼓励的人起到培养自信的作用, 对同环境的其人也具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留守儿童的自我表现欲望得以满足, 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 健康的人格在课堂中逐渐形成。

二.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 既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 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 弥补智能不足。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通过精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满足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求知需要, 都能学有所得, 从而形成群体的心理优势, 达到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佳境;另一方面为留守儿童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快乐, 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他们愿学、好学、乐学, 从而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精心组织活动, 塑造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各种各样的心理训练活动, 让留守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动手、动脑, 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一些留守儿童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赋予某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时, 能使留守儿童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娱乐需要而欢“心”, 增强能力,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 在各年级的英语教学中, 都可以通过唱外语歌, 组织情景对话、排练短剧、小品等游戏和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 留守儿童在此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习, 必然是乐学不疲, 事半功倍。

四.及时评价、鼓励, 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 反映在人们头脑中, 便体现为成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 留守儿童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检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 更能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因此,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留守儿童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评价和鼓励, 使他们在成功中体验欢乐, 得到满足, 提高自信心, 进而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

五.用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情绪感染留守儿童

教师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满面春风、情绪高昂的走进课堂, 才能激发出留守儿童愉悦、兴奋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留守儿童心灵的火花, 要用饱满的情绪去调动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交流, 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留守儿童, 使留守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 学习氛围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氛围是否适宜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师的讲授状态, 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呢?笔者从自身的经验与经历出发,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总结, 现总结如下, 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某种程度上讲, 课堂气氛的创设基本上是由教师来一手把握的。现实情境下, 教师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有自己的交际圈子, 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课前, 教师可能会遇到种种或令人兴奋或令人沮丧的事情, 但我们教师一走上讲台, 就应该把自己的心情归入到具体的教材文本与教室环境之中, 不应该受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琐事烦扰。要知道,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虽小, 但天性敏感, 会随着教师教态的阴晴不定来察言观色, 如果教师喜怒无常, 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 他们就一定会偏离教材文本, 把自己的思想重心放在揣摩教师的心理之上,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的教态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就如一位艺术表演家一样, 应该随着教材内容文本而或喜或悲, 在讲到有关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时, 就应当气势昂扬, 蓬勃向上, 透露出对于祖国由衷的热爱与自豪;当讲到相关缅怀革命先烈的时候, 教师就应当韵味悠长, 余韵无穷, 充满对于这些革命先哲的怀念与崇敬;讲到相关屈辱的历史时, 我们自然也就应当充满无限的愤懑与感慨, 让学生在教师教态的影响下随着课文内容或喜或悲, 让他们在文章内容的洗礼之下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升华。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很多年以来,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桎梏之下, 我们的语文课堂逐渐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变得有些本末倒置, 其具体表现之一便是课堂上死气沉沉, 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是写就是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再从学生的年龄规律与认知特点出发, 而是施以一味的强硬灌输与反复练习, 不是分析主题思想就是概括大意, 这样一来, 严重影响着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这种现状, 从小学阶段学生爱玩的天性出发, 笔者建议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多多引进游戏活动,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效果。譬如, 在声母与韵母的搭配教学过程中, 笔者组织班里的男生充当声母, 女生充当韵母, 通过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的音节, 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搭配组合。这样一来, 学生在活跃兴奋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将课堂知识进行了深化, 优化了课堂效果, 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生字教学中, 也同样可以利用这样的办法进行教学, 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方面, 笔者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有很多教师怕影响了教学成绩, 便把所有的课时上成了讲授课, 在不断挖掘与反复练习中进行教学。笔者以为, 我们大可不必如此, 语文学科不同于理科, 不能仅靠反复练习来提升教学成绩与学生能力。我们要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 重视口语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内容由于形式新颖, 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大有裨益, 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这些活动本身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极佳途径, 让它们与阅读课程配合开来, 一定会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三、从不同角度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改善课堂气氛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语文就是生活。既然语文就是生活, 那么生活的五颜六色与光怪陆离自然会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多样性上下工夫,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改善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效果。譬如, 在讲到《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 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掐指算算泸定桥建成于什么年代, 距离现在已经有多少年, 并让学生根据教材文本对于狮子的情态描摹进行画画儿, 看看比比谁画得最好, 等等。这一系列教学措施进行下来, 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文本内容, 而且还使学生不会感到困意与乏味, 反而希望这样的课堂时间越长越好。这就是我们教学手段多样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它对于改善课堂氛围十分有好处。这方面, 笔者以为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课程整合也非常重要, 譬如, 让语文教学与社会学科进行整合, 讲到《三棵银杏树》这一篇文章的时候, 联系社会书本上对于银杏树的介绍展开讨论, 分析比较社会课本与语文课本对银杏树的不同描绘, 深化了课堂效果, 升华了课堂气氛。

四、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理解别人的思想, 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应当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表达机会,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在他们的表现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表达的能力与语文素养。笔者的做法就是尽量多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与课堂表达中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自信, 改善自己的性格, 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上一篇: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下一篇:锚节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