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06-20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精选6篇)

篇1: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明确想象力的范围

要准确界定想象力的范围,把想象力定位成基于科学或者现实的基础上发挥的思想延伸,不要贬低了想象力的价值,错把妖魔鬼神之类毫无理论依据的胡思乱想也纳入其中。

多看科幻名作

无论科幻电影、科幻小说还是科幻画,只要是大师级别的作品,都可以作为培养想象力的教材,特别要品味那些沿着现有的物理、化学、天文知识发散出去的想象力的精髓。

结交想象力丰富的朋友

你还可以在动漫设计、科幻创作等领域多活跃,结交一批想象力丰富的朋友,最好能加入一些聊天群,经常跟他们聊天学习,不断缩短自己在想象力方面与他们之间存在的距离。

从现实中合理取材

多看科学方面的新闻,并把这些新兴的科学与传统的事物相结合,让两者迸发出新的想象火花,比如镜子可能是反物质世界的入口,人类如果具备量子特性会怎么样等等。

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

1.鼓励好奇心

婴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他们不断地用身体和感官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积累着知识经验,发展着思维能力。对此,父母不能像对成人般地看待孩子,对他们作出种.种限制和随意斥责。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因好奇心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否则就会妨碍智能的发展。

2.培养首创性

为了培养婴幼儿的首创性,特别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关心和了解孩子,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对其微小的创造性表现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避免焦虑感

有的婴幼儿因好奇心而做了错事:如想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结果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坏了。对此,单纯的惩罚只能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父母既应该对他们讲明道理,指出其错误,又要鼓励他们试验探索的精神,以避免对所犯错误的焦虑感。

4.提倡多样性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限制和剥夺他们独立活动的机会。父母要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为其智能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诱发想象力

创造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之处在于有创造想像成分的参与。孩子天真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父母都要积极地诱导。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广泛而仔细地观察、比较和体验,使之头脑中形成丰富准确和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发展创造想象力。

篇2: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的母亲因不了解孩子的想象世界,当孩子用木片和纸盒等建筑城市、宫殿玩时,为了收拾屋子,就破坏孩子的游戏,无情地摧残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非常不对的。例如,当孩子问母亲,白雪公主现在在哪。母亲就会告诉孩子根本没有白雪公主,也没有小矮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有蓝色精灵,有梦幻仙子,还有女巫,他们都住在大森林深处。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他们一天的生活。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把自己想象的写下来。

重视和支持孩子的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女孩抱着娃娃、男孩坐在小木凳上做游戏,也是他们想象最活跃的时候,这时,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而完全沉浸在妈妈、司机的角色中。因此,孩子游戏玩得越好,想象力的发展也越好,父母应重视和支持孩子做孩子。

引导孩子自己制作玩具

篇3: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 他强调解放儿童, 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 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 发现儿童的想象力, 而后进一步将想象力挖掘出来, 让孩子自由、主动地学习和创造。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提高其艺术修养, 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那么, 怎样才能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幼儿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呢?

1 挖掘美术活动的审美源泉

1.1 让大自然成为孩子创造、想象的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 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因此, 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 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 创造也就随之迸发。例如:要孩子画树林的时候, 就可以引领孩子们走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 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 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 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 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 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美术活动,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如引导幼儿模仿波罗克的泼画, 产生偶然出现的艺术效果, 激发和唤起幼儿的创造兴趣。结果教师将会发现, 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 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在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 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 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 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 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 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 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 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1.2 通过作品欣赏,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 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 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 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 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 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 引导幼儿乐于观赏, 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 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 与大师直接对话, 使幼儿有高的起点, 眼界开阔, 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会更敏感。与此同时, 还能使幼儿吸收艺术大师们的构图, 线条, 作画方式, 对色彩的运用, 画面的总体感觉, 甚至某些艺术语言, 激发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凡·高、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当然现在是21世纪, 飞速发展的苏州充满了机遇, 这座现代化的古城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为美术展览,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幼儿前往参观, 或者请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参观, 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 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2 建构美术活动的审美方式

2.1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 就是动脑筋, 头脑用力去想;象, 就是图像、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 是主观灵性的东西, 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律、规则制度等的限制, 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 绝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 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 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 丧失了想象力。

在新《纲要》中提到:“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 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教师在绘画活动中, 就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 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画太阳这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 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 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形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进行一些提问, 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 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 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 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 他们天真的童趣, 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因此, 为幼儿创设自由表现的宽松环境, 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和表现技能, 而且将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

2.2 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 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 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 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 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 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源于视觉,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 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边闻边想象, 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 然后通过交流, 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 让孩子摸一摸, 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 让孩子们仔细倾听, 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 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 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儿童艺术教育加德纳博士所认定的“教师的人物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前期和后期给予更多的积极干预, 在学习某种艺术技巧和技术时给予更多的训练和指导”。因此,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基础, 充分体现尊重孩子的意愿, 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意识, 提供给幼儿学习的场所,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 提供给他们各自喜欢的材料, 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过程。因势利导, 激发幼儿学习美术兴趣, 积极发挥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就能大大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尊重每个幼儿的感受、想法和创造, 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方法, 一同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才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侯杰.廓清幼儿审美教育与艺术创造教育的关系[J].美育学刊, 2011, 9 (3) .

[2]边仕英.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3]毕圣男.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资源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 2011 (12) .

[4]方琛.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5) .

[5]武菊霞.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J].学周刊, 2013 (14) .

篇4:作文解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表达氛围

刚刚入学的孩子带着憧憬走进学校,对学校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在好奇与兴趣中学生会有一种学习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将促进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自由轻松,有利于这种期待的持续和发展。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更需要这种愉悦轻松的氛围。

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表达氛围就是让学生想说话,也愿意说话。这种轻松氛围的创设来自于教师的宽容和肯定。在學生表达时,教师要耐心地倾听他们说话,在学生表达中常常伴有这样的错误,如用词错误、语病多,甚至语无伦次让人听不懂等,而这些语病是初入学孩子的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微笑的面对,宽容的肯定,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和鼓励中增添勇气,产生自信,这样他们有话才敢说、也愿意说,让学生随心性自由表达这是解放嘴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表达和表达的深入中,学生最终会克服语病,达到会说。

二、再现生活情景

生活是个大课堂,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也是表达的源泉。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在各种信息中,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而且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为他们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再现生活情景就是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表述出来。可以说上学路上的见闻,可以说家里发生的事,可以说自己的心事……,任其选择。一句话、两句话,甚至更多,适学生能力让他们自由表达。初入学的孩子虽然能够运用较丰富的口头词汇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们还不善于进行连贯性的叙述,言语能力还不够完善,鉴于此,教师不提任何要求,就像与学生交流谈话一样,让他们无拘无束轻松表达,如实地描述。开始学生会出现语言不连贯、重复等现象,还习惯使用“后来后来”等词语来引出下一句,这时,教师依然要耐心听完,然后采用建议性的语言告诉他们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的深入,再加上教师适时地帮助、指导,孩子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他们的表达能力也逐渐增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的语言和思维随着学习活动的增多而逐渐发展,在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促进中,学生的语言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着质的变化。

在学生进行真实地描述中,教师对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因此学生表达起来没有顾虑,完全是原生态的,他们说的话都是他们平时最真实的语言,在真实的表达中,又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天性的自由释放,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从表述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感情是真实的。记得一年级第一学期一个冬天的早晨下起了大雾,很多孩子在课前说话中抓住了这个内容,其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说得:“早晨下雾了,妈妈出去买早点,我怎么望妈妈也看不到她”。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一样感人,因为担心妈妈是孩子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和盼望的真情实感。

三、巧妙利用教材,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例子。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低年级的课本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插图犹如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带有情感的言语,巧妙的启发,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入一个动画的世界。面对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学生自由驰骋在他们想象的世界中,在轻松的氛围中流露出表达的愿望。

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语感。

儿童文艺作品是培养儿童想象和学习语言的最好材料,因为儿童文艺作品一般都是通过艺术的语言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应该积极关心和指导学生阅读良好的、适合儿童水平的文艺读物,借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文学作品语言规范,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适合儿童的诗歌、短文,篇幅不长,充满童趣,学生自然感兴趣,愿意阅读。除了教材,教师还搜集了很多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诗歌散文,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进行朗读、背诵,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诵读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在长期的诵读中,学生的语言变得丰富了,思维活跃了,想象更加富有情趣。在教学完《荷叶圆圆》一课后,教师留给学生一道想象的思考题:如果给你一片荷叶,你用它来干什么?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有的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封信,有的学生把它想象成包糖的糖纸,有的学生把它想象成邮递员手中的报纸、夹在书中的书签,其中还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到:“如果我是小白兔,我会让荷叶当我的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看早晨初升的太阳、傍晚落山的夕阳。这是多么美的享受。”一个刚刚上了一年级的孩子,有如此的想象与表达,这与平日的语言训练和语言积累不无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既然如此简单,为什么那么多学生要紧锁眉头,这当然有很多因素,而在众多的因素中,我想功利思想的驱使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改观现状,从低年级开始,解放学生的嘴让其自由表达;解放嘴,也解放了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长期的表达中,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在表达中,学生逐步学会了观察生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真实地再现生活,学会了真实地表达情感,这一切都为今后的写打下了基础。

篇5: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 、给以自由。就是不要让学习充塞他们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导致他们厌学甚至厌生。而是要顺从儿童的天性,珍惜并热情保护他们的好奇性,重视激励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兴趣。要做到这点,需要家长改变一元化教育观,相信“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鼓励孩子多元化地自我表现,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的好奇心不仅不被扼杀,而且能转化成求知(生活与学习各方面)欲再发展成学习兴趣。

2、要求独立思考。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学会逐渐放手,引导孩子试着靠自己的智慧去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事。要做到这点,需要家长与他们真正实现人格上的平等,这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希望孩子想象力丰富且有效能,就应培养他们好问的习惯,即首先尊重他们的提问:对他们的提问持认真倾听、回答的态度,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责,绝对不用“烦死了”、“走开”之类的词语。其次鼓励他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别用父母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更不应该把自己的答案强加给他们。要求孩子独立思考,并非父母可以甩手不管,而是应该花时间和精力,用可行的办法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既促进亲子交流,又让孩子学习思考。

3、鼓励实践。前面说过,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源于客观现实)和超脱现实(富有创造性)。所以,让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提供他们亲历亲为的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让他们勤看勤听勤动手勤动脚也很重要,比如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拆装一些物品、搞点小实验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积累,有利于增添想象的乐趣。

篇6: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孩子的童真童趣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允许孩子保留不完美,是保护

和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前提。

 在孩子尚未具备阅读能力时,选一些品味高的科幻作品,定期由父母读给孩子听。在孩

子具备阅读能力后,定期与孩子一到阅读科幻作品。

 回忆孩子的两个由于想象力丰富而制造出来的善意的谎言。

 孩子做游戏、玩耍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发现、实现完美的过程。老师和家长不应该时时

处处告诉孩子什么是完美。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完美。

 允许孩子保持自己的特征,不要认为的整齐划一,不要单纯追求简单的一致。去掉孩子的差异,就会去掉孩子的创造性。

 大人要放下架子,常常和孩子玩过家家,打野仗一类的幻想游戏。

 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特性,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

 如果孩子对闹钟有好奇心,和孩子一起拆闹钟,装闹钟。

 为孩子保留一段对独立的儿童天地。成人不要事事处处参与或指导孩子的活动。让孩子

在自己的游戏中用自己的童心去感受世界,这会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 如和孩子一起玩积木之类的玩具。再恰当的时候有意不按照说明或图样去创造自己的建

筑,引导和鼓励孩子打破常规。

 在游戏中,注意鼓励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发问,鼓励孩子的不一般。

 再恰当的时候,让孩子讲一两个想入非非的童话,鼓励孩子构思一两个异想天开的故事。 家长同孩子一起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好奇

上一篇:学校2014年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社区书记讲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