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市中考

2024-06-20

2023年南京市中考(通用8篇)

篇1:2023年南京市中考

八月的骄阳似火,但也无法阻挡游人的热情。这座跨越明清两朝的历史古都,与“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情怀是不同的,它的威严、神秘,和它悠久的历史无一不令人向往。

故宫博物馆

故宫,也称紫禁城,但我更喜欢“紫禁城”这个名字,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称“紫禁城”。

站在午门前,我仰视着这座威严气派的大门,不禁心生敬畏,这座大门有三座门洞,中间最大的那座在以往,只有皇帝才可使用,而如今,物是人非,游客们也可以从这座门洞中随意出入。

前面的三宝殿,气派非凡,但我最喜欢的并不是这里。往后走,东西六宫便没了三宝殿般的威严,这里是后宫嫔妃们居住的地方,千姿百态的假山,各式各样的阁楼,不亚于苏州园林。夏日里,御花园的各种奇花异草已开遍满园,无处不是赏心悦目的绿,衬着万春亭和千秋亭两座精致的小亭,也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但走着走着,我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放眼望去,宫墙外还是宫墙,仿佛所有的一切都会淹没在这望也望不到边的宫墙内,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都被因道道朱红宫墙,而淡化、消失,随之带来的,却是仇恨,和对权利与金钱的热切渴望。

最后走出神武门外,隔河回望,东西两座角楼,宛如两位美丽少女正在梳妆打扮,她们的影子投在清澈的河面上,一阵清风吹来,吹乱了她们乌黑的发丝,河面上的影子也模糊了……

别了,神武门。别了,故宫。

烟袋斜街

傍晚的火烧云衬着紫禁城朱红的城墙无疑是北京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漫步于什刹海地区无疑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在这里,你能看见这座古城的繁华。

相传,烟袋斜街原来叫鼓楼斜街,因清末时,这里开起了一家家烟袋铺,便改名叫烟道斜街。

后海波寒柳雾凉,一根烟袋点残阳。

银桥可载西山重,老店犹飞爆肚香。

梦落鼻壶闻烂醉,魂游瓦巷转悠扬。

斜街更比烟竿短,几

步明清岁月长。

篇2:2023年南京市中考

当车窗外出现一排排红高梁时,我知道,目的地就在在不远处了,此时,心头陡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庄严与喜悦,这不同于带着兴奋的心情去别的“胜地”游历,因为这次我所要踏上的是我心中的“圣地”。

在北京的几天里,虽然所去之处不算多,但所到之处,所观之景,都宛如一个个绵延不绝的梦一样美好。亲爱的北京,我寻觅到了你繁华背后的古朴与雄浑不绝的气势。

(一)冉冉升起的红旗

虽然只有凌晨5点多,但此时的天安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游客,大家都有说有笑,但此时的我是无心说笑的,手拿一面五星红旗,伫立在天安门前,静静地注视着这北京的中心---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向上望去,是毛爷爷的大幅照片,此时,他似乎正对着我微笑呢!虽然那时的我,年龄还小,但我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比艰辛的,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保家卫国,才筑成了我们今天美好的河山、幸福的生活。想到这里,我将红旗放在了心口,敬意油然而生。一个多小时后,耳边响起了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来了,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骄傲地举起了右手,回望____像。此时,在朝阳的映射下,那喜悦格外明朗,他似乎在对我说:“年轻人,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二)清华园 、未名湖

租上一辆脚踏车,行于清华园,绝对是一次美好的享受,穿过一条条林荫小道,探寻一代代伟人曾在这儿留下的足迹;停下车驻足于一尊尊石碑前,聆听它们向我们诉说一段段或光辉或艰难的“清华史”……我想,我对清华又有了新的认识:清华,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但踏入它,你决不会感到丝毫的压力,可以说,它是低调的,但这低调中,花花草草都散发着文人气息,让人心驰神往。

置身于北大,则别有一番韵味,哪怕只是迎面而来的一阵风,你都会感觉到那书卷的墨香正陶冶着你的内心,给你的精神以莫大的鼓舞与享受。未名湖,说它是北大最著名的风景决不为过,因为那天,突然下起了稀沥沥的小雨,但未名湖却依旧“波澜不惊”,它的那种“包容感”给了我莫大的启迪……。

篇3:200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评析

寻, 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 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 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 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 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不少于600字。

二、试题解说

“寻”有别于忽然间的感悟, 也有别于无意中的偶得, 是一种有方向、有意识的求索, 既然是求索, 就会有过程, 这个过程里肯定有努力, 也有曲折。题目在倡导执著追求精神的同时, 不露痕迹地启迪考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题意虽简明, 但要写好这篇作文, 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 在选材上, 要讲究“真”和“新”。所谓“真”, 即最好以“我”为中心, 写自己熟悉、有真切感受的材料;所谓“新”, 即要避俗求新, 忌人云亦云, 雷同撞车。如很多同学都写汶川大地震, 但是没有现场感, 只是依据媒体的报道, 泛泛罗列, 拼凑材料, 这样的文章, 不仅没有真实感, 没有“寻”的意味, 还出现了千人一面、雷同撞车的现象。

其次, 在谋篇上, 要力求“好”和“巧”。要合理安排所写的材料, 思考详略安排、段落衔接等问题, 努力用一个好的结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文似看山不喜平”, 要“寻”得“巧妙”, 就不能平铺直叙, 就“寻”写“寻”, 应写出起伏曲折、高潮低谷。如:“你用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寻找一样东西, 可找到后却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在寻的过程中, 你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验吗……”

最后, 在立意上, 要做到“高”和“深”。立意有高下之别, “寻”一件物品, “寻”一般的学习做事的方法途径, 是肤浅的“寻”, 它注重的是“寻”的结果;应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 去“寻”高层次的东西, 比如:好心情、一方净土……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带着思考, 体现着人生境界。“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样的材料, 同样的事例, 人们对它的主观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应选择好一个角度, 挖掘事物的深层意蕴, 乃至于表现自己的逆向思维。例如:习惯性思维常常从正面表述“寻”到什么;如果从反面写什么也没“寻”到, 但不放弃“寻”的精神, 这样, 立意就显得深了。

三、佳作评析

例文一

相同的木料上, 只因标上不同的符号而地位大大不同, 发明象棋的人太险恶, 人生怎经得起如此挖苦?

而我, 是一个无名的“小卒”。别说同根生, 别说等质量, 我没有他们的能力, 我只是在寻找, 不停地寻找我的方向。

我不像他们:

标上个“将”便可以雄踞九宫, 士拥相卫!

标上个“车”便可以长驱直入, 所向披靡!

标上个“马”便可以横斜跨日, 卧槽挂角!

标上个“炮”便可以翻山越岭, 隔子叫将!

而我不过是为了给别人挡刀阻枪!对弈者从不为失去我而慨叹, 尽管下一次依旧把我派向楚河汉界的边疆!

不过, 幸存的卒们不要自卑, 我们也要寻找, 寻找我们的方向!

我拱!拱!只能前进, 不能后退!我按照方向进行下一步的搜寻, 我只会前进, 我不习惯投降, 在这一场不流血的仗中, 只有带着自尊去受伤, 等到时机成熟看满棋盘乱状!我的出场, 只会增添荣光!

也许寻找才是最终的良方, 寻着胜利的方向, 陪着执著与坚强, 我发光, 我发亮, 我的价值体现了最后一句“将———”

是方向, 是寻找, 才使我如此有力量;是方向, 是寻找, 才使我有如此荣光!

只要有方向, 卒可发光!

只要有寻找, 卒可为王!

点评

亮点:意蕴美。“千古文章意为高”。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选材独到, 立意巧妙。小作者别具匠心地将自己想象成象棋中最微不足道的“卒”, 从而突出自己的卑微, 而卑微中的“寻找”就更显得珍贵, 彰显了主旨。尤其结尾的两句“只要有方向, 卒可发光!只要有寻找, 卒可为王!”意蕴深刻, 让人回味。

例文二

滴答, 滴答, 表上的指针在一圈又一圈地走着。

我在朦胧中醒来, 现在, 是什么时候了?腿上传来阵阵钻心的痛, 巨大的石板压在我的身上, 让我不得动弹。这么久了, 救援队还是没有找到我。

迷茫中, 手臂传来一阵酥痒, 那是一只蚂蚁, 一步步挪动着它弱小的身躯。你也在找寻回家的路吗?第一次, 在冰冷的石板下, 我看到了生的希望;可是, 它, 爬到那个缝隙口, 差一点点。它, 撞上了那块石头。唉,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放弃吧!

起先, 我也满怀希望地寻找可以出去的办法。但是, 一次次的尝试只是让石板将我压得更紧, 石灰一片一片地落下, 洒在我的身上。滴答, 滴答, 手上的表又转了几圈。你是在提醒我, 我的死期更近了吗?缝隙间的寒风吹来, 像是一把尖刀。

我慢慢地合上眼:为什么, 妈妈, 你们怎么不来救我?这里好冷!叫嚣的风像在恐吓我, 我好害怕……我要睡觉了。

又是一阵酥痒。小蚂蚁, 你又来了吗?你还在寻找回家的路吗?

它一步步爬着, 很久, 它才爬到缝隙口的边缘, 可是, 又差一点, 它的路, 又被那巨大的石板挡住了。也许蚂蚁真的很“笨”, 它从来不会左右移动, 它又退回原处, 换个方向, 又朝石板撞去, 这一次, 差得更远了。你, 还会继续吗?

它又回来了, 又朝石板爬去。

再回来, 再去, 每一次, 都差一点。

小蚂蚁, 撞了那么多次石板, 想必你也遍体鳞伤, 你还不肯放弃吗?

又一阵睡意袭来, 我该睡觉吗?那样, 就不会痛了。可是, 那柔弱的蚂蚁都没有放弃回家的希望, 一遍又一遍寻找着出路, 我呢?我现在也是一只遍体鳞伤的“蚂蚁”, 我还该继续寻找那出去的渺小希望吗?还是……

顺着缝隙中的微光, 我清晰地看见, 蚂蚁, 还在爬……

近了, 近了, 就是这个方向, 我的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爬!爬!爬!终于, 小蚂蚁找到了出口, 望着那小黑点渐渐模糊。

我看见, 一缕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

滴答, 滴答, 时钟又走了一圈, 那声音仿佛在叫:别放弃!寻找希望, 一定会找到的!

滴答, 滴答……

点评

亮点:情节美。“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叙事曲折, 描写细腻。紧扣题目“寻”, 将小蚂蚁寻路和“我”的心理变化, 写得一波三折、生动细腻, 显示出作者较高的写作水平。另外, 本文角度新颖、立意深刻也是值得学习揣摩的。

例文三

上天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我用它来寻找人间真情。

———题记

往年的夏天闷热不堪, 今年的夏天却像个调皮的孩子, 这两天又下起了小雨。临近中考, 我的内心焦躁不安, 一直想用洗澡来缓解一丝紧张。可每次刚要进浴室, 妈妈总是找借口, 想自己先洗。我一直都不理解妈妈为何这样做, 直到有一次, 我在妈妈的床头柜里发现了秘密。原来, 妈妈从网上下载了一份“宝典”, 其中, “洗完澡后浴室温度能升高1摄氏度”被妈妈标了记号。心弦被轻轻地拨动, 我一直误解了妈妈, 妈妈其实是不想我在中考前感冒。

我找寻到了, 一摄氏度的温暖, 饱含着妈妈的情啊!

夜, 好静谧, 皎洁的月光洒了满地银白。窗外一盏盏柔和的灯, 伴着月光, 织成一曲和谐的催眠曲。我沉浸在题海中, 想忙里偷闲, 手中的笔却迟迟不肯落下。“咚咚咚”, 是爸爸, “已经很晚了, 早点睡吧, 这杯牛奶, 趁热喝了吧。”粗犷的眉, 挺拔的身姿, 一个大男人, 却对我关怀得无微不至……

我找寻到了, 一声叮嘱, 一杯热牛奶, 洋溢着爸爸的爱啊!

亲人永远爱我, 老师也一直付出关怀。学习上的低谷, 也曾使我灰心丧气, 是老师肯定的目光, 给了我继续向前的动力。“付出终有回报”, 临别的赠言, 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从未褪色。我知道, 千言万语都浓缩其中, 这里, 有老师对我们的信心与期待啊!

一摄氏度的温暖, 饱含着妈妈的情;一杯热牛奶, 洋溢着爸爸的爱;一句哲言, 透露着老师的信心与期待!一双慧眼, 我寻找到了人间的真爱。带着这些真爱, 带着感动出发, 我坚信, 我定能抓住梦想的翅膀!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 (1) 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题记作为全文总纲, 在三部分中有巧妙照应, 且在文末呼应, 有力地凸现了文章的主题。

篇4:2016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述评

原题回放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命题透视]

2016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让我想一想”是纯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提示语或材料,干净利落,考生无须纠缠于对提示语或材料的反复研读和揣摩。“让我想一想”也是一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口头禅,遇到某种情况需要我们停下来做些思考或抉择时,我们自然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这个题目不禁让我们想起去年的中考作文题“想想别人”。同样是“想”,“想想别人”是推己及人、由内而外的价值取舍,“让我想一想”则是反观自身、由外向内的自我完善,两者角度不同。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三思而后行,先安静地思考,再采取行动。

让我们来细究一下题目所隐含的信息:

“让”——事出有因,前有情境(为什么要停下来想一想?)。“让”是一个请求,是一种需求,当然,也可以是一种需要……对考生而言,很多事情都可以置于这样的情境中去“想一想”,比如对事事包办的教育环境的挣脱,对将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抗争,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索等。

“我”——既可指自己,亦可指主人公。它强调一种内在语境,要求回归自我,这是“想一想”发生的载体。它所考查的是考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尤其呼唤一种独立的体悟与见解、反思与质疑能力。

“想一想”——侧重于遇事处理的方法和分析思考的方式。这需要考生在文章中交代清楚具体而翔实的思考过程,而且,这一“想一想”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变化或结果。所以,这部分内容应该成为文章中最出彩的部分。

“让我想一想”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看似人人都有话可写,但是要想写得好,写得到位,则需要真功夫,即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思维品质等。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漫”思考。

阅卷中,最常见的是“漫谈式”作文,这是一种“懒人”作文,采用“板块拼凑式”。这样的文章无须思前想后,只需用几个片段进行堆砌,以“想一想”导入,最后由“想一想”收尾;或是在每个片段中穿插“让我想一想”,将零散的材料生硬地连接起来,刻意营造一种整体感,至于“想一想”的过程也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

例如,有的考生写自己面临人生的转折点,想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而自责,想到老师的严格与期待而振奋,想到自己的努力与挣扎而冷静;有的考生围绕李白(或其他某个人物)的诗歌,随意选择几首大谈特谈其作品风格、创作背景或内心情感,全然没有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体验,同时段落之间缺乏关联;还有的考生举了“填报志愿”“思考难题”“与朋友产生矛盾”等事例,因为某些外因导致自己没有思考的时间或机会,在每一段最后都发出“让我想一想”的呼吁……

这种“漫”思考式的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自然难以打动阅卷者。

2. “伪”思考。

有些考生脱离实际生活,杜撰故事。他们的文章中虽然不断地出现“想一想”之类的语句,但究其内容,根本找不到丝毫思考的痕迹,显然就是没有“想”。我们暂且称之为“伪”思考。

例如,有的考生写小说,杜撰一个故事来表现“思考很重要”;有的考生写童话,首先想象自己是一个椰子、一只黑猫或一棵树,然后生硬地插入“想”的内容,得出结论,空洞的说教让文章不堪卒读;还有一位考生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描写很细致,结尾很突然地写道:“突然,我的思绪被惊醒。看着室外那正在上升的太阳,你有没有想过是谁给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主体部分的故事和结尾部分的所谓“点睛之笔”缺乏必要的因果关系,令人啼笑皆非。

“顿悟式”的作文更是举不胜举。这些文章,顿悟前没有合理的交代,思考中没有细致的过程,思考后也没有变化,而且转变过于突兀,让人觉得很突然。

还有的考生不认真审题,穿靴戴帽,全文没有“思考”,只是“搬运”。

3. “浅”思考。

阅卷中我们发现,重复多年的作文素材依然屹立不倒,学骑车、学做饭、迷路找出路等比比皆是;九年级的学生甚至还要为“要不要让座”而思考半天,为“吃梨子选大的还是小的”而烦恼不已,为“闯不闯红灯”而纠结。还有的考生胡编乱造,硬生生地把自己写成“问题孩子”“刺儿头”“白眼狼”等,最后在懊悔不迭中发出“想一想就不会这么做”“不应该这么做”之类的心声。如此低幼的文章自然不会获得较高的评价。

迷津指点

1. 多读多写多思考,提升思维的有效性。

首先,要多读书。读书少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而且会影响写作的胸襟,毕竟个人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而别人的故事往往会给我们很多启发。看多了,自然就会比较;会比较了,也就开始走向思考了。同学们如果能够多读书,一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开阔处理问题的胸襟。

其次,要多练笔。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多写,只有在写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教训,才可能不断地提高写作水平。例如细节描写,课堂上老师固然会选择几个例子让同学们分析、讨论、模仿,但仅靠几节课,仅靠几句经验之谈,效果并不会很好,只有平时多写多思,才有可能提高。

第三,要多思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作文考查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语文素养,除却遣词造句等基本功,文字背后的思维品质才是决定文章高下的关键。书写卷面只是“颜值”,文章的“气质”则需要思维水平来支撑。多思考,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去思考别人想不到、想不深的角度,去辨析别人都信以为真的假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同学们,如果你们能一直坚持下去,进步肯定会显而易见。

2. 多看多想多归纳,优化思维的逻辑性。

首先,要有根据地想。平时不管在哪里,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进行思考。透过细微的事情和环境的变化来揣测人的内心世界,是有根据的思考,而不是无中生有的空想、乱想。不用怕想错,对熟悉的人和事物,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接触中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思考,这样,思考水平和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其次,要有条理地想。例如,做每件事情之前,要充分地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每当遇到问题时,要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这样,既有助于帮助自己处理好事情,也可以提升思维能力。

第三,要“聚合”起来想,即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篇5:上海中考报名时间2023年

◆ 学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同时本人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的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或学生所持有的《上海市居住证》上登记地址所在区报名。

◆ 学生父母一方及本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或学生属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定的“本市户籍留学人员其持外国护照子女”,学生为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说明:

1.《上海市居住证》《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须至2023年5月7日仍有效。

2. 本市户籍信息及《上海市居住证》等部分证明材料通过市大数中心在线核验。

2023年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名对象及报名条件

一、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9月1日及以后出生,下同)往届初中毕业生、结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或原初中毕业学校,下同)或户口所在区报名。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非本市常住户口学生可在本市参加中招报名:

1.学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同时本人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的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或学生所持有的《上海市居住证》上登记地址所在区报名。

2.学生父母一方及本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或学生属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定的“本市户籍留学人员其持外国护照子女”,学生为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3.学生父母一方现属本市常住户口(其中现属本市常住户口为学生继父母或养父母的,须依法与学生建立抚养关系或收养关系连续满3年)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往届生须取得2022年本市中招报名资格),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符合此类情况的学生须具有连续3年本市初中学籍;学生本人有效期内连续满3年《上海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地址与现属本市常住户口父(或母)实际居住地址一致。

4.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学生为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或设站单位所在区报名。

5.学生父母一方为经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审核登记的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市)政府驻沪办事机构有关工作人员,学生为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6.学生属在沪台胞,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身份,且为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7.学生属经市政府侨办认定华侨身份,且为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8.学生为在沪定居并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且为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三、学生属过渡期内锁定名单梅山后方基地职工子女,且为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往届初中毕业生,可在梅山后方基地报名。

四、持有效签证的外国护照并合法在本市居留的18周岁以下学生,如继续在本市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就读,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区报名。

持外国护照报名的学生参照其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报名所在区教育局根据相关政策统筹安排入学。

五、本市部分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收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条件另行通知。

六、符合第(一)(二)款的本市特殊教育学校(含普通学校特教班)应届初三残疾学生和本市初中学校随班就读的应届初三残疾学生,可参加本市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含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附设特教班,下同)招生,由学籍学校统一组织报名。

本市初中学校随班就读的应届初三残疾学生,如确需参加本市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的,须通过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以下简称“市特殊教育评估中心”)组织的评估。

篇6:2023年上海中考考试时间

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延期至 6月 18 日至 19 日举行;中考延期至 7 月 11 日至 12 日举行,取消初中理化实验考试、外语听说测试,相关成绩以满分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由此我们大致能推算出2023年上海中考考试时间在2023年6月11日-12日举行。

2023年上海市中考总分是多少分?

2023年,上海中考改革第三年,中考总分750分:

语数外各150分,其中英语分为笔试(含听力25分)140分+听说测试10分

理化综合测试150分,分为物理70分+化学50分+实验操作15分+跨学科案例分析15分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各60分,分为日常考核30分+统一考试30分

体育30分,分为日常考核15分+统一测试15分

2023上海中考报名条件+材料

类型资格相关材料报考地备注

本市常住户口学生

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往届初中毕业生、结业生

大数据中心在线核验(提供学生本人户口本复印件留档)

学籍(原毕业)学校或户口所在区

非本市户口学生

学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

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

1.学生父母一方《上海市居住证》和身份证、积分通知单;

2.学生本人《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户籍材料、出生材料等(必要时再提供其他亲子关系材料);

3.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学籍(原毕业)学校或学生持有的《上海市居住证》上登记地址所在区

今后如需参加本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报名以及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报名的,按当年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相关政策执行。

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效期内《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或学生属于市人保局认定的“本市户籍留学人员其持外国护照子女”

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

1.学生父母一方及本人的身份证等材料;

2.学生父母一方及本人《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或市人保局出具的“本市户籍留学人员其持外国护照子女”等。

学籍(原毕业)学校所在区

学生父母一方现属本市常住户口(其中现属本市常住户口为学生继父母或养父母的,须依法与学生建立抚养关系或收养关系连续满3年)

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往届生须取得本市中招报名资格)

1.学生现属本市常住户口方父(或母)及学生本人户口证明和关系材料(必要时提供亲子关系材料),其中学生与本市现属常住户口父(或母)为继子女关系的,需提供学生父母结婚证(需在8月31日之前)等婚姻关系材料。学生与本市现属常住户口父(或母)为养子女关系的,需提供学生本人合法的收养证(需在208月31日之前)等收养关系材料;

2.学生本人连续三年本市初中学籍;

3.学生本人有效期内连续满3年《上海市居住证》(须在年8月31日之前办出),或者学生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地址与现属本市常住户口父(或母)实际居住地址一致材料。

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

1.学生户口本;

2.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出具证明等。

学籍(原毕业)学校或设站单位所在区

学生父母一方为经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审核登记的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市)政府驻沪办事机构有关工作人员

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

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和市教委共同核定名单等。

学籍(原毕业)学校所在区

学生属在沪台胞,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

在沪台胞(以下两类符合其一):

1.学生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居住证》;

2.学生本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本市境外人员住宿登记。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以下两类符合其一):

1.学生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居民居住证》及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身份证;

2.学生本人港澳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本市境外人员住宿登记表及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身份证。

学生属经市政府侨办认定的本市华侨

市政府侨办国内处证明等。

学生为在沪定居并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有效期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等。

过渡期内锁定名单的非本市户口学生

学生属大屯、梅山、鲁矿后方基地职工子女

后方基地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后方基地往届初中毕业生

锁定的名单。

大屯、梅山、鲁矿

外籍

学生

学生持有效签证的外国护照

本市应届初三学生或18周岁以下本市往届初中毕业生

学生本人的有效签证外国护照(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居留许可页)和境外人员住宿登记表等(必要时提供户口注销材料)。

学籍(原毕业)学校所在区

注意:

1.《上海市居住证》《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须至2023年5月7日仍有效。

2. 本市户籍信息及《上海市居住证》等部分证明材料通过市大数中心在线核验。

篇7:2023年中考有关家风的作文

爷爷常说,他们七、八十多岁的人,对五六十年代的物资极度匮乏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记忆犹新。甚至想起来都害怕。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吃的,就去田野挖野菜吃。甚至冬天没有衣服穿,就裹着被子在炕上过冬。爷爷说的这些话,我就像听天书一样,根本理解不了。爷爷说起这些的时候,他都会感叹一声:“哎!那时候难啊,过的真是苦日子啊。你们这一代多好,是有福的一代。”怪不得呢,爷爷那代人真不容易啊!我们这一代要珍惜幸福生活才对啊。

我在爷爷家吃饭,碗里的饭从来不敢剩下。看到我想剩饭时,我爷爷就给我讲那“粒粒皆辛苦”的故事。有段时间,我最愁去爷爷家吃饭。看到他那威严的眼睛逼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见我的碗干干净净了,就显出很满意的神情;不的话,脸色就立刻阴沉下来,就像我干了天大的坏事似的,吓得我快扒拉完,逃离饭桌。

不仅我爷爷奶奶节俭,我爸爸妈妈也很节俭。我家里的家用电器等都用了十多年了,如果坏了的话,爸爸就修,能修好就用,修不好再换新的。这不,用了10多年的洗衣机彻底罢工了,我爸爸才买回来一台新的洗衣机。我爸妈自己节俭,但,在人情世事上,在对我的抚养教育上,从来都是肯花钱的。

每到换季的时候,妈妈都给爷爷、奶奶等老辈亲人买些衣服。爷爷总是推辞不要,并说不要再买了,衣服有的是,都还新着呢。就是过年,他们也不穿新买的衣服。总是把新衣服放在那里。总是经过我们的再三劝说,才换上新衣服。但仍不忘告诫妈妈:你们工作不容易,起早贪黑的,孩子上学花费大,不要管我们。孩子大了,吃穿上别太由着她,叫她艰苦一点,朴素一点,懂得大人的辛苦,才能持家立业。

可见,虽然现在日子过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之道,已经和他“如影随形”了,并且还不忘把这优良的家风传给我们。

篇8:201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述评

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 有我, 也有他 (它)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 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命题透视

201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呈现的是“材料+提示语+命题”的形式, 题型“稳”中有“变”, 给人似曾相识、小步轻迈的感觉, 考生不会觉得突然, 不会觉得很难。

“稳”主要体现在:这道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南京市中考作文以命题为主的做法, 让教师教有方向, 让学生学有目标。2011年的“也是一堂语文课”是“纯命题”;2012年的“带一本书去旅行”是“提示语+命题”;2013年的“书里有个我”是“提示语+命题”;2014年的“只是因为那本书 (那个人、那条路) ”是“半命题”, 或者也能算是“纯命题”。

“变”主要体现在:文体走向丰富。2011年至2014年的几道作文题均比较适合写记叙文, 考生如果想写议论文并不容易;而这道“想想别人”则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 考生的写作空间大大拓宽了。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节选自巴勒斯坦诗人穆罕默德·达维什的诗歌《想想别人》的开头两句, 原诗如下: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当你与人争斗时想想别人/别忘了那些想要和平的人/当你付水费单时想想别人/想想那些只能从云中饮水的人/当你回家, 回你自己的家时想想别人/别忘了那些住在帐篷里的人/当你入睡点数星辰的时候想想别人/还有人没有地方睡觉/当你用隐喻释放自己的时候想想别人/那些丧失说话权利的人/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想想你自己/然后说:“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

尽管材料只是节选了这首诗的开头两句,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诗中的“别人”“鸽子”与“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那就是“别人”“鸽子”的处境不如“你”, 他们是弱势的, 是需要“你”这“黑暗中的蜡烛”去照亮的。材料提示了“想想”的含义, 暗示了“想想”的对象特征, 这是审题时需要注意的。

提示语“因为这世界有你, 有我, 也有他 (它) ”则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想想别人, 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大家庭, 不仅有“我”, 有“你”, 还有“别人”。我们不仅要关注自我, 还要关注身边的人和物, 要有推己及“人”之心。

题意把握上, “想想”是关键, 是写作的重点。它不只是“想到”, 不是“想起”, 而是强调应该有一个“比量”的思维过程, 即先“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 或者叫“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体悟他人”。

题目中的“别人”既可以理解为“他人”,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群体”, 或别的生物, 甚至是自然万物。这从材料中的“鸽子”和提示语中的“它”可以看出。

从作文命题的视角看, 这道题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包容性, 让所有考生都有话说。这主要体现为题目的亲切度和文体选择的多样性。如果从呈现故事的角度写, 可以写出生动感人的记叙文;如果从阐述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价值性的角度写, 可以写出富有见地的议论文, 实现感性认识的理性化深入和思想认识的个性化成长的目标。

二是差异性, 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这道作文题能充分看出考生的写作功底, 主要原因在于, 题目对考生的审题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这是一道需要考生读懂材料、细审文题的命题, 而审题就是一道分水岭, 可以分出高下。

三是人文性, 紧贴考生生活, 引导他们适度地反思与思考, 点亮孩子的心灵。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大多自私,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需要拨乱反正的就是这种“自私”。其实, 在“自私”和“无私”之间还存在着“有私”。这道题就是倡导考生在“有私”的情况下想想别人、推己及人、体悟别人, 努力走向“无私”。

另外, 这道题还突破了南京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偏于感性的局限, 可以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 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评卷扫描

这道作文题加入了材料和提示语, 对考生审题、立意和选材的要求均提高了, 但不少考生的文章还是出现了“随意”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审题“随意”, 写作跑题。

不少考生忽略了对作为材料的达维什的诗歌的分析, 忽视了对“想想”的揣摩, 导致写作时跑题。材料及文题都强调了要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从而获得对个人的存在价值的领悟。但是, 这些考生在实际写作时, 对题目只是匆匆一瞥, 只注意到了标题里有个“想”字, 结果, 有的将写作内容变成了“想念别人”, 通篇只写某一个亲人或朋友与自己的关系如何亲密、融洽;有的则将写作内容变成了“想起他人”, 通篇都在回忆自己与某人的交往过程。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算作切题, 从而严重影响了得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大部分考生都没有意识到“想想”的对象其实处于弱势这一点, 如写自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想到还有人比自己好, 于是“见贤思齐”;或者写自己处境不好、条件不好, 但一想到还有不少人与自己一样, 心中就释然了。这样的文章, 也是跑题的。

2. 选材“随意”, 内容老套。

如果仔细审题, 不难发现这是一道明显带有人文关怀色彩的题目, 它要求考生对看似平凡的身边事有洞察, 对看似普通的小人物有理解, 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色人等乃至世间万物, 写出对他 (它) 的理解、体谅与关怀。但是, 有的考生并没有深入挖掘自己的生活积淀, 作文内容仍选择了“爸爸妈妈为我雨中送伞”“我与友人产生矛盾, 最终言归于好”等情节, 选材陈旧, 行文落于俗套。比如写自己考试失利后心情烦躁, 无视亲人的安慰鼓励, 亲人好意关怀反遭自己冲撞, 看到亲人伤心后, 连忙后悔道歉, 表示应该多“想想别人”。这样的文章让人“一望便知”, 自然也就没有了阅读的价值。还有的文章没有着眼于生活中的某一段特殊经历, 没有挖掘蕴含于某一次经历中的特定情感, 而是信马由缰, “想”一路“写”一路, “想”到哪“写”到哪。如写在人生的各个场合都应该想想别人:在汽车上要想想别人, 记得给老人、儿童让座;在课堂上要想想别人, 不能插嘴破坏纪律;在餐桌上要想想别人, 不能浪费粮食……文章变成了大杂烩, 内容浮泛, 流于说教。

3. 立意“随意”, 认识肤浅。

有的考生在文章里大写自己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 只顾与朋友开心玩耍, 全然不顾父母辛苦地照顾自己;有的考生写自己和朋友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后, 内心的种种不满与不平衡;有的考生写自己在食堂就餐时很浪费, 忽然想起学过的《悯农》一诗, 于是幡然悔悟……这些文章, 写自己的种种不快时常常是“言之凿凿”, 但一提及思想的转变便“语焉不详”, 转折生硬。这恰恰暴露了他们在生活中一直只“想想自己”, 很少“想想别人”, 因而这样的“想想别人”的文章也只能是应景式的, 难以做到深沉、感人。

迷津指点

针对“评卷扫描”中表现出的问题, 并梳理日常写作训练的过程, 建议同学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1. 细心审题。

对这道题, 审题时要分四步走, 即审材料→审提示语→审标题→审要求。

首先是审材料。这道题的材料部分节选了诗歌《想想别人》中的句子来提醒我们要能够换位思考, 给予周遭看似平凡的人或物以人文关怀。

接下来的提示语特地用了“他 (它) ”来提示我们不仅可以关注人, 也可以关注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 把他 (它) 们视为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员。

在审标题时, 我们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成分, 将其展开成句的方式来完善思维。比如“我”要“想想别人”, “别人”是谁呢?“我”为什么要“想想别人”?“我”怎样“想想别人”?“想想别人”后给“我”带来了怎样的领悟?……至此我们就能明白, 题目是要我们搜寻记忆中曾经打动自己的“别人”, 通过换位思考来追问他 (它) 带给自己的心灵的震撼, 从而表达悲悯、敬畏、尊重之情等。

最后别忘了审要求。这道题的写作要求有两条:一是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二是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前者是关于文体和字数的要求, 后者是关于保密信息的要求。这两条都是考场作文的常规要求, 同学们只要注意, 就基本不会犯错。

2. 精心选材。

本次作文选材的随意和陈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 可能忽视了文化关怀的视角, 没有关注自己在社会性环境中生活的灵魂支撑点, 没有把我们对社会、生活、人生的文化性感觉挖掘出来, 精力主要放在了应试和分数上, 由应试到应试, 结果必然导致文章“假大空”。

我们常说,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如今, 同学们虽然几乎每天都在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间奔波着, 但并不等于没有生活体验。生活是琐碎的, 如果你能丢开从实用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 那么, 即便墙角艰难生长的一枝开得并不茂盛的花儿, 树林里的一片无声无息凋落的树叶, 妈妈穿久了却不舍得扔掉的高跟鞋, 爸爸戒了多少年也没能戒掉的香烟等寻常的人、事、物, 也会现出奇姿异彩来。

3. 潜心立意。

立意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潜心立意必须考虑文章的“四度”, 即尺度、高度、角度、温度。“尺度”就是切题要准, 不偏题;“高度”就是文章不仅要“有意思”, 而且要“有意义”;“角度”就是切入点要独特、新颖;“温度”则是指文章要感人、服人。

要想在立意上有所突破, 我们就要根据提示语的内容, 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人或物, 从而使自己的心灵与他 (它) 更加贴近。本道作文题并没有规定不可以写父母, 但同学们仔细想想, 父母在生活中其实不太容易被我们忽视, 因而视父母为“别人”是多少有点别扭的。相反, 如果我们能够关注生活中那些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或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人, 写出他 (它) 带给自己的震撼和思考, 才更符合题意, 更容易激发全新的、深刻的思考, 也能给予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例文点评

一类文:

想想别人

烈日炎炎, 蝉鸣四起, 焦灼的热浪中夹杂着的一缕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 使我不经意间, 想起了一个卖花人。 (相似的情境, 引出了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我坐在开着空调的车里, 有些犯困。车行驶平稳, 却猛然停下, 随着副驾驶的车窗摇下,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我不禁皱了皱眉。我向外打量着和妈妈交易的那个人:她那精瘦的身形显得有些矮小;黝黑的皮肤由于汗水的流淌, 变得油亮亮的;白色的帽子遮住了她的脸庞, 太阳在她脑后发出耀眼的白光, 使人看不清她的侧脸———我也不愿多看。 (“不愿多看”既是源于天气, 更是源于高高在上的心态)

“叮叮叮———”随着风铃声响起, 车窗再次摇上, 热气很快散去。凉风袭来, 我又有了些许困意, 便闭上双眼, 任思绪发散。隐隐约约的, 微凉的空气中飘散着缕缕清香, 那香气不似香水般浓烈华丽, 不似香薰般精致奢华, 分明是花的清淡雅致。我睁开眼一看, 那窗前的风铃上挂着的, 可不就是妈妈刚才买的栀子花么? (突出了栀子花香的清淡雅致, 为下文由物及人, 赞美卖花人做了铺垫)

雪白的花瓣微微张开, 像是羞涩的少女遮面一笑, 朴实素雅的气质给人以美的体验。这清香像是一位姑娘朴素的内心, 令人赞不绝口。

我想起了那个我未曾看清面目的卖花人。在这炎炎夏日中, 她为何苦苦坚守呢?是否为了家中待哺的孩子而奔波?是否为了给夏日中忙碌的人们带来芬芳?……我无从知晓。 (再次点明“未曾看清面目”, 强调了前后心态的变化, 突出了“想想别人”应该采用平视的视角)

我想, 她那素白的帽子下一定是张朴素的脸, 不出众, 不白嫩, 不精致, 但看着令人舒心。她忍受着烈日, 忍受着嘈杂, 是源于她的信念。她只是个平凡的卖花人, 但她在烈日下的这份坚守, 不由得使我心生敬佩。花香四溢, 我想, 一定是花儿对她的赞颂吧。

想想别人的艰辛, 想想别人的努力, 想想别人的付出……那么, 人与人之间, 便能随着这花香般的温柔连在一起。 (结尾呼应开头, 在花香中蕴含了赞美和思考)

总评: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写出了对生活中的平凡人的观照与赞美。小作者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另辟蹊径, 关注了一位平凡的卖花小贩, 捕捉到了花香, 并把花香作为文章的切入点, 在匆匆一瞥中, 体察、揣摩小人物的心声, 体现了较为深沉的人文关怀。同时, 小作者的文笔细腻且富有表现力, 文章情感变化自然、富有层次感。

二类文:

想想别人

组成这个世界的有70亿人, 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经常想想别人, 他们与你一样,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样有着享受幸福的权利。 (开头就体现出对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深沉思考, 先声夺人)

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 我选择了住校。每天太阳落山时, 便是住宿生最快乐的洗澡时间。

在家中, 热水一开即来。但学校的热水来得慢, 总要先放好一会儿的冷水, 然后才会有热水。时间一长, 我们都嫌麻烦, 于是, 我们总是先把水龙头拧开放着冷水, 然后悠闲地回宿舍拿洗浴用品, 磨蹭半天再去浴室。这时, 整个浴室已经热气腾腾, 热水源源而来, 我们便可以心情愉悦地安心洗澡, 在温暖中享受水汽的蒸腾。 (首句略显赘余, 可以删去)

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们, 从未体验过缺水的感觉, 我们拧开水龙头时从未想过别人。 (笔锋一转, 承接简洁, 自然流畅)

去年, 我们一家人坐上最原始的绿皮火车, 踏上了新疆之旅。飞驰而过的列车一路呼啸着跨过长江, 告别江南, 奔向北方, 熟悉的钢筋水泥森林和清秀的水乡风情渐渐地从视线中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黄土和零星的人家, 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单调。我合上眼睛, 沉沉地睡去, 猛然醒来, 看见的还是黄色的大地。 (“飞驰而过的列车”中应删去“而过”两字)

是的, 只有土地。一片片裸露的黄土, 一寸寸碎裂的大地。“到甘肃了。别看了, 多少年来一直就是这样。这里的人, 想喝上一口干净的水都不容易呢。有时候, 机井打下去很深都打不到水。听说, 这里的孩子常常个把月才洗一次澡。”爸爸看出了我的诧异, 用手轻轻地拍拍我。我听出了他话语中的悲伤, 淡淡的。 (爸爸的话及时出现, 颇具构思, 使本段的所闻与上一段的所见连成一片, 突出了小作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接下来的旅程, 我都有点恍惚, 满脑子全是那一幅幅令我震撼的画面, 惶然, 亦赧然。

回到学校, 我向宿舍的同学讲述了自己旅行的见闻。再洗澡时, 大家都默默地用水桶接着冷水。 (“默默地”一词突出了“我”的见闻带给大家的心灵震撼, 也暗合“想想别人”的题意)

这世上不仅有水草丰美的江南, 也有荒凉干燥的北国, 想想那里, 也有和我们一样生活着的人。想想他们, 就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总评:本文选取“洗澡放水”这一生活细节, 通过写旅行见闻带给“我”的思考与改变, 表达了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主题。感情的真实丰富也是文章的一个亮点。略显不足的是, 个别词语及短语可以再做推敲, 使其更加精美、准确。

新题预测

题一:诗人蔡其矫在《波浪》一诗中写道:“没有你, 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没有你, 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你是航海者最亲密的伙伴, 波浪啊!”

请以“因你而生动”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

题二:驻足于小石潭边, 柳宗元看到了“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的鱼儿, 排解了抑郁的情绪;伫立于《洞庭晚秋图》前, 范仲淹仿佛看到了洞庭湖畔的阴晴明暗, 抒发了内心的情怀;徜徉于紫藤萝花间, 宗璞想起了十多年前家门口紫藤萝花的不幸, 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仔细琢磨身边的人、事、景、物, 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上一篇:南江乡乡情简介下一篇:工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