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2024-06-23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精选6篇)

篇1: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在伦敦发布2011年版《世界能源前景》报告。IEA在报告中警告,如果政策不进行大胆的改革,那么全球将陷入不稳定的、低效的高碳能源困境中。

IEA总干事范德胡芬表示,经济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推高未来能源需求,政府需要出台力度更大的措施来促使节能和低碳技术领域的投资。福岛核电站事故、中东和北非部分地区动荡以及2010年能源需求的强劲反弹已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创下历史新的高点。

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快

IEA表示,根据报告假设的主要情景,2010年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1/3,其中90%将来自于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国将继续巩固其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位置,到2035年,其能源消费将比美国高出将近70%,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均能源需求仍将不到美国的一半。化石燃料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从当前的约81%降至2035年时的75%,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将从当前的13%增加至2035年时的18%。

石油更加依赖中东和北非

IEA指出,虽然在经济增长减速和利比亚石油行将重返市场的形势下,原油市场的短期压力正在缓解,但到2035年,国际平均油价仍将维持在接近120美元/桶的水平。石油市场对一小部分产油国的依赖程度将增加,2011~2035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逾90%将由中东和北非地区来满足。在此期间,如果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投资额较每年所需的1000亿美元低1/3的话,消费者可能在近期内面临150美元/桶的油价。

IEA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10年的8700万桶/天增加至2035年的9900万桶/天,所有净增长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交通运输需求。到2035年全球客车数量将翻倍至近17亿辆。

煤炭消费将超越石油

IEA指出,在过去的10年,煤炭满足了全球几乎一半的新增能源需求,到2035年煤炭需求将再增加65%,并超越石油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大的燃料。煤炭消费的前景对政策更加敏感,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煤炭消耗几乎占全球需求的一半。更高效的燃煤电厂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有利于煤炭的长期发展,但CCS技术仍然面临管理、政策和技术的壁垒。

IEA同时预测,印度的煤炭消费将翻番,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并在2020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天然气需求将快增

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将快速增长,俄罗斯将成为最大的受益国。IEA表示,俄罗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油气田开发成本增加以及能源效率的提升。

俄罗斯仍将维持欧洲天然气市场重要供应国的地位,不过其化石燃料的出口方向开始转向中国和亚太地区。如果俄罗斯将能效提高至经合组织成员国一样的水平,那么该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减少近1/3,仅天然气就可以节约1800亿立方米,接近该国2010年的天然气净出口量。

核电发展不会减速

虽然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核电的未来蒙上了阴影。但在最新的展望报告中,IEA预测,2011~2035年,全球核电能力将增长70%,比去年的预期略有下滑,因为多数拥有核电计划的国家已经再次确认将加强对核电安全性的监管,但不会减慢核电发展的步伐。不过考虑到不确定性增加,核电的未来仍有变数。

篇2: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地位有所巩固

报告显示,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去年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达到年度预期区间(7.0%—7.5%)上限。增速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低于江苏(7.8%)和山东(7.6%),与浙江相同。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的地位有所巩固,与江苏GDP增速差距由20的0.5个百分点缩小到0.3个百分点,总量差距从2696亿元扩大到3426亿元。

“2017年广东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中向好。”报告对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称,广东2017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3%左右,高于“十三五”规划纲要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结构预计调整为4.4:42.6:53.0,“十三五”规划纲要预期目标达成可期。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预计分别增长15%、15.5%,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62.5%。消费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0.5%。外贸趋稳向好,出口和进口额预计分别增长2%和1.5%。

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运行平稳

报告显示,广东20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2016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09亿元,同比增长10.0%。在全国投资增速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广东投资增速已由上半年明显领先于东部发达省份,下降到比浙江和山东分别低0.9和0.5个百分点,只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比江苏高2.5个百分点。

观察近几年粤、鲁、苏、浙四省投资增速变化,可以看到,年到20广东投资增速远低于全国及其他三省水平,则基本相当,年以来则总体上高于全国及其他三省,经2016年下半年快速回落后已与其他三省基本趋同。

消费平稳增长,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16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9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市场增长10.2%,农村市场增长10.6%。横向比较来看,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全国领先,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5%;但增速比全国低0.2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苏、浙江分别低0.2、0.7和0.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降幅收窄,出口占全国份额略有提升。得益于进口的较好恢复,全年广东完成进出口总额6.3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同比收窄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95万亿元,同比下降1.3%,占全国的.28.5%,提高0.2个百分点。横向看,广东的对外贸易运行略好于全国,其中出口降幅比全国低0.8个百分点,但比江苏、浙江和山东分别高1.2、3.8和2.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总量突破2万亿大关

民间投资是广东经济的一大亮点。报告显示,2016年,广东民间投资总量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504亿元,同比增长13.5%。从横向比较来看,2016年,全国民间投资仅增长3.2%,广东民间投资增速比全国高出10.3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苏分别高6.9和6.7个百分点,在东部地区居于首位。不过由于外源性投资比较发达,广东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只比全国略高,比江苏、山东分别低7个和16.4个百分点。

同时,广东投资效率维持较高水平,继续领先较发达省份,这也验证了广东民营经济颇具活力。投资效率是反映地区经济效率变化的重要维度。地区“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反映的是一个单位的GDP增量需要多少个单位的投资拉动,边际资本产出比率越大表示投资效率越低。报告称,广东ICOR指数从2015年的5.54上涨到2016年的6.05,说明广东短期内资本利用和资本配置效率出现下降态势。但与江苏、浙江、山东及全国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广东的投资效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继续领先于其他较发达省份。

■连线

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

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制造业

“广东投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投资比重较高,制造业投资比重较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低,应该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域和制造业。”课题组组长、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表示。

篇3:2013年经济展望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从两个方面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和法则的环境作出了客观的分析。会议指出, 综合判断, 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同时, 也要清醒看到, 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剧。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世界经济低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经济高增长的现实基础已不存在

从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规模, 到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是中国经济势在必行的转变, 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础。然而, 无论在理论界, 还是地方政府, 期待高增长的念想、推动高增长的行为, 一直没有停止过。前不久, 在国内一所著名高校召开的研讨会上, “重返高增长”成为会议主题, 并有专家作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8.5%或以上的预测。另有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机构甚至给出明年经济增速9.2%的预测。

尽管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 但其体制基础仍然存在, 因此, 笔者不敢断言, 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绝对不会达到8.5%及以上, 但一旦达到, 将是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讽刺, 是中国经济的悲哀。

所谓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体制基础, 一方面是指公司化的地方政府职能和行为。直到目前为止, 层层分解下达或变相下达地区生产总值、投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指标, 在地方政府仍较为普遍。以“十二五”规划中GDP增长指标为例, 中央政府预期7%, 各省 (市、区) 的指标加权平均为10.5%, 比中央的高出50%。另一方面是指, 扭曲的要素价格和仍然存在的各种“双轨制”, 它们也在推动着高代价的高增长。

这表明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增长, 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 同时也有某些体制性因素的不当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现在所要追求的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 最大限度上消除扭曲的体制性因素 (如地方政府的过度作为) 对增长的影响, 以期获得健康平稳的增长。

经济学用潜在增长率这个概念和指标, 表达一国 (或地区) 经济在一年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 或者说, 是一国 (或地区) 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最高经济增长率。决定潜在增长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是投入要素的增长, 二是劳动生产率水平。潜在增长率简单的估算方法, 就是按一个较长时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计算。因此,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条件的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内外机构和专家都下调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 低则下调2个百分点, 高则下调3.5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到2020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所要求的年均增长率略高于7%。一些重要的国际机构, 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增长率都在6%~7%之间。

那么,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现实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知道, 在过去三十多年, 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高投资推动的。然而, 恰恰在投资领域, 支撑高增长的可能性正全面式微。大部分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的一个共识是, 未来几年,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显露, 该领域广泛而严重的产能过剩将给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带来长期性的减速压力,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抑制。这是对高增长的一个主要制约。

如果试图利用残存的旧体制的因素, 或再加上刺激政策的作用, 重启高增长, 那么,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将遥遥无期, 资源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压力将更加严峻, 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亦将如影随形, 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 这无异于一场灾难。

我们的结论是, 惟有中国的高增长下移一个台阶, 并使其成为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它才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互动, 并为深化改革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 如生态建设, 创造更加宽松、更加健康的条件。因此, 在未来一个时期,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稳定, 保持7%~8%的适度增长, 既对结构调整形成一定的压力, 又为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空间, 这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的。

作出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始的判断为时过早

2012年10月已有多家机构发布了预测报告。IMF预测的增长速度为8.2%, 亚行为8.1%, 世界银行为8.1%, 中国社科院为8.2%, 瑞银为7.8%, 高盛为8%。主流的预测结果都认为201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2012年高。

如果经济出现了这样的回升, 那么它是一个短期的回升还是意味着下行周期已经结束、新一轮上升周期将开始呢?笔者觉得, 做出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始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判断此次经济下行周期是否结束要看四个信号:1、就业出现严重问题。2、政府不再强调房地产调控。3、宏观经济政策出现方向性调整, 而不再是微调。货币政策从目前的偏紧转向正常, 货币供应量能保持正常的增长。4、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偏离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内在下行动力减弱。对应的增长速度下降到7%以下。如果出现了这些信号, 本轮下行周期离结束就不会太远了。现在来看, 这个观点要修正。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中的趋势项发生了明显的向下位移 (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 因此, 从经济增长速度的数据上看, 很有可能好几年都观察不到经济下行周期结束。

中国经济内在的经济动力虽然减弱, 但保持6-8%增速的动力依然存在。这些动力来自于人口质量的提升, 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来自于技术的进步, 来自于改革带来的制度创新, 来自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因素。

调整经济政策促增长笔者仅提三点建议:

1.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向常态回归。当前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偏紧的货币政策, 并非中性的货币政策, 并没有回归到常态。虽然降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 降了2次利率, 但是存款准备金率仍然高达20%, 世所罕见。建议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缓解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 降低实际资金使用成本, 给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输血, 反哺利润给实体经济。

2.必须最大限度地解决腐败问题, 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平稳的社会环境。目前可行的一个办法是, 尽快建立新公务员收入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3.要高度重视股市长期下跌对民众心理的负面影响。事实上, 股市长期下跌培育中小股东对社会对政府的负面情绪, 积累了一股巨大的负面能量。建议采取措施,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上证指数2000点这个水平上, 如果政策得当, 股市已经具备走长期慢牛的条件。

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折期

预计2013年市场供求总量进一步趋于平衡, 经济增长和价格涨幅大体平稳。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来看, 有一下情况:

1.世界经济低位震荡调整, 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

2.投资增长趋稳, 全年增长预计在20%左右。受“持续健康发展”相关政策影响,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将恢复到18%左右;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影响, 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将继续恢复, 另一方面, 保障房建设规模预计将有一定收缩, 综合分析, 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18%左右;在经济增长趋稳, 企业转型升级活动增加的背景下, 制造业投资增长将大体平稳, 增长率预计在23%左右。综合分析, 全年投资增长可能在20%左右。

3.消费增长大体平稳, 实际增长率预计在11.5%左右。在继续控制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 支持自住型买房需求的背景下, 预计房地产需求增速大体平稳, 基本保持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水平;汽车市场需求将有一定恢复, 但不会很高。受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主导, 消费大体保持平稳增长, 实际增长率预计在11.5%左右。

综合需求因素分析, 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

篇4:世界经济图景与展望

亚健康的世界经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曾为2015年的全球经济大势精准把脉:“世界经济虽然平缓复苏,但基础并不牢固,存在较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他还指出,世界经济要从亚健康完全走向健康,很可能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七年多,但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危机阴影,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复苏力度正在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比2014年低0.3个百分点,是全球经济自进入复苏通道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2016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3.6%,比此前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

201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力度减弱的大背景下,不同经济体分化迹象日趋明显,发达经济体表现略好于新兴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复苏稳健,欧元区经济虽然渡过了债务危机难关但复苏力度偏弱,而日本经济全年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2015年经济增速则连续第5年下滑,虽然中国和印度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俄罗斯出现严重经济衰退。世界银行近期警告说,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或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这有可能标志着新兴经济体低增长时代的开启。

不过,在世界经济的困难时期,中国经济依然承担着拉动全球增长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2015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但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仍达30%左右。

除主要经济体复苏力度放缓外,全球经济亚健康的“症状”还包括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尤其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导致全球资本无序流动加剧,大量资本撤出新兴市场回流发达国家。这令2015年主要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和汇市出现剧烈波动。

2014年跌幅高居全球第一的俄罗斯股市2015年仍无起色,两年累计跌幅达50%左右。面临经济衰退、通胀加剧的巴西,2015年股票市场也表现羸弱,全年跌幅超10%。印度经济2015年表现尚可,但在2014年股市暴涨50%之后,2015年股市震荡回落,跌幅也达9%左右。而中国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大涨后一度大幅调整,但全年迄今涨幅仍超10%。

此外,大宗商品市场2015年持续低迷,也是全球经济亚健康的重要表征,这也导致依赖资源产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雪上加霜。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2015年原油、金属、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集体跳水,其中原油价格跌幅已超30%,铁矿石价格跌幅更是超过40%。由于大宗商品和全球贸易低迷,反映全球海运情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临近年底创下了自198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全球增长乏力探因

善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全球经济要摆脱亚健康,必须首先找准病因所在,唯此才能对症下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是目前经济复苏乏力的重要原因。发达经济体2008年至2014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已降至1.3%,远低于危机前2001年至2007年2.25%的平均值;新兴经济体同期平均潜在增长率为6.5%,也比金融危机前低了两个百分点。

造成全球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原因众多,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人口老龄化、投资放缓等。但有两点更深层次的原因尤其值得关注:一是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接近尾声,二是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

从历史来看,全球经济每一次大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在资源投入不变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大产出。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戈登的研究显示,上一轮科技革命(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发端于1960年代,并在1990年代达到顶峰,而近年来这一轮科技革命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逐步消退。

戈登认为,近年来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娱乐和通信设备方面。不过,智能手机显然不如汽车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全球经济要扭转潜在产出下滑趋势,必须有赖于新一轮科技创新。

和科技创新类似,制度创新也能提升潜在产出。新兴经济体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潜在增长率下滑,而结构不适应、体制机制不适应是造成这种下滑的主要原因。

世界银行在2015年12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内部结构性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应对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因此,对试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只有推动结构和制度变革,才能提高潜在产出,实现经济转型。

创新改革推动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实际和潜在产出应继续是各经济体的优先政策议程。而创新和改革是推动增长的利器。

其实,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期中,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孕育、新亮点初现端倪:以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大幕;集成电路行业从“硅时代”开始迈向“石墨烯”时代;移动通信全面进入4G,并开启5G;软件进入“云时代”;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

在中国,从《中国制造2025》到“互联网+”,创新在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新兴行业实现两翼突破;从“十三五”规划将创新视为第一大发展理念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在顶层设计和草根力量两端共同发力。

当前,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均已把推动科技创新当成头等大事。从美国2015年推出的“美国国家创新新战略”到日本发布的“科技创新综合战略2015”,从欧盟的“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到德国力推的“工业4.0”,创新已成为各主要经济体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

创新与改革是一体之两面,对在低迷期寻势的全球经济,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同样重要。2015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际,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多边领域,2015年全球改革议程不断推进,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终获美国国会批准、人民币被纳入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历时5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达成协议、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完成……这些改革措施都有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全球治理、全球经济的发展。

篇5: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1-2013年国际石油工业及市场分析1

第一节国际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

一、全球石油工业发展历程1

二、2013年世界石油储量与产量增长状况

3三、2013年世界石油储量与产量增长状况4

四、后殴债危机时代世界石油工业发展格局6

第二节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0

一、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剖析10

二、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行情回顾13

三、2012年国际油价的阶段特点15

四、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行情简析16

五、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剖析18

第二章2011-2013年沙特石油工业运行形势透析23

第一节2011-2013年沙特石油工业发展概述23

一、沙特石油资源储量及行业发展概况23

二、沙特石油工业政策发展分析24

三、2013年沙特石油出口方向发生重大转移26

四、2013年沙特石油加工业开启新篇章31

第二节2011-2013年沙特石油工业动态分析31

一、沙特预计10-15年内将消耗本国40%石油产量31

二、沙特2013年石油产量超过欧佩克配额32

三、沙特2013年最后两月原油产量日增10万桶34

四、沙特原油需求2013年将继续升温37

第三节未来沙特石油出口预测分析40

第三章2011-2013年伊朗石油工业运行走势分析42

第一节2011-2013年伊朗石油工业发展综况42

一、伊朗石油工业发展寻求海外资金投入42

二、中国2013年伊朗原油进口量将维持在2013年水平

三、伊朗认为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供需平衡47

第二节2011-2013年伊朗石油工业运行形势分析49

一、伊朗原油储量增长9%达1500亿桶49

二、伊朗将建造中东第一大炼油厂51

三、伊朗油价走势分析52

四、伊朗各类石油产品日产量54

第三节2011-2013年伊朗石油行业面临的困境分析58

第四章2011-2013年美国石油行业运行动态研究60

第一节近年来美国石油工业基本概述60

一、2013年美国石油资源储量及市场供需分析60-1-45

三、2013年美国石油供需及进口状况6

5四、2013年美国石油需求形势透析67 第二节2011-2013年美国石油工业运行动态分析69

一、美国石油工业的应急管理机制剖析69

二、新技术有望大幅提高美国石油产量7

1三、美国2013年减少阿塞拜疆石油进口量72 第三节未来美国石油工业发展预测分析7

5一、美国EIA削减全球2013-2017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测7

5二、美国今后10年石油日产能预测76 第五章2011-2013年俄罗斯石油工业运行态势解析80第一节近年来俄罗斯石油工业运行动态分析80

一、俄罗斯石油行业发展简况80

二、2013年俄罗斯石油生产与出口状况8

2三、俄罗斯石油工业战略重心发生转移85第二节2011-2013年俄罗斯石油工业运行动态分析88

一、俄罗斯石油资源及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8

二、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激增90

三、俄罗斯石油产量同比增加93第三节俄罗斯制定中期石油行业发展规划96 第六章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工业运行局势分析98第一节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工业发展概述98

一、伊拉克石油工业近况98

二、伊拉克石油产业发展环境10

1三、伊拉克石油市场成为国际巨头抢滩热点10

3四、伊拉克石油产量10年内将翻番104第二节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工业出口分析107第三节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业振兴面临诸多挑战108 第七章2011-2013年其他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格局分析110第一节2011-2013年巴西石油行业发展综述110

一、巴西日开采深海石油量110

二、巴西石油生产增长迅,或加入欧佩克11

3三、2013年巴西国内石油产品需求量115第二节2011-2013年英国石油行业发展综述117

一、英国石油资源储量及行业发展概况117

二、英国石油公司不久重新启动西欧最大陆上油田119

三、英国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同意扩大合作120第三节2011-2013年其它国家石油工业运行分析12

3一、澳大利亚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2

3二、安哥拉石油资源储量与开发现状12

4三、未来印度石油需求形势分析126 第八章2011-2013年世界石油工业运行形势综述131第一节中国对海外石油市场的开发状况1

31二、2013年我国积极开拓石油进口渠道1

32三、国内石油企业加快拓展海外石油市场134 第二节2011-2013年国际主要原油交易市场简析138 第三节2011-2013年国际石油供需分析139

一、世界石油市场供需的三大变化139

二、国际石油供需特点剖析140

三、未来世界石油供需形势预测142 第九章2011-2013年原油定价机制分析147第一节世界石油价格体系147

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147

二、国际原油及成品油市场作价机制148

三、我国原油及成品油作价方法150 第二节2011-2013年石油定价机制发展分析1

54一、世界石油定价机制正发生重大转变1

54二、2013年我国首次公开石油定价机制157

三、调价窗口频现显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弊端159

四、我国石油巨头谋求增加企业对定价机制的主导权160

五、2020年前上期所有望建成亚太原油定价中心162 第三节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建议与措施166

一、原油定价机制改革要有商人思维166

二、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性169

三、改革与完善石油价格机制的措施171 第十章2011-2013年世界石油工业竞争态势分析174第一节世界石油竞争环境分析17

4一、国际石油竞争产生的原因17

4二、全球石油行业竞争态势分析177

三、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179

四、伊朗与伊拉克两个石油大国的竞争180第二节中国石油工业竞争综合分析18

3一、中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18

3二、我国石油工业专利竞争加剧18

4三、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解析186

四、中国石油行业竞争的宏观分析189第三节中国石油产业与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19

2一、中美石油竞争的暗战与合作19

2二、中印石油竞争与合作分析19

4三、贷款换石油使中巴由竞争转变为合作197

四、中资企业在非洲石油市场的竞争策略分析199 第十一章2011-2013年世界主要石油公司运行竞争力分析202第一节英国石油公司(BP)20

2一、英国石油公司(BP)简介20

2二、BP业务范围20

5四、BP在华的核心业务208 第二节俄罗斯石油公司21

1一、俄罗斯石油公司简介21

1二、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展战略21

2三、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展214 第三节挪威石油公司218

一、挪威石油公司简介218

二、挪威石油公司业务范围2

21三、挪威石油公司国际化发展223 第四节罗斯石油公司22

5一、罗斯石油公司简介22

5二、罗斯石油公司前景227 第五节太阳石油公司229

一、太阳石油公司简介229

二、太阳石油公司业务范围2

31三、太阳石油公司在中国232 第六节科威特石油公司23

5一、科威特石油公司简介23

5二、科威特石油公司业务范围236

三、科威特石油公司发展历程238 第十二章未来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43第一节2030年世界石油供应状况预测2

43一、价格是影响未来石油生产的重要因素2

43二、石油产量将因需求和价格情况而变动24

4三、预计美国石油产量增长全球最快246

四、非欧佩克国家将成石油产量增长主力249

五、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将保持巨大份额2

51六、非常规石油在产量增长中将发挥重要作用252 第二节2013-2017年世界石油工业需求预测分析25

5一、中国石油需求2013-2017年增幅将减半25

5二、欧佩克提高对2013-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256

三、EIA下调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长258 第三节2013-2017年世界石油工业投资战略分析262第四节专家建议263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1 世界石油储量增长变化图表2 2013年世界石油储量地区分布图表3 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图表4 201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产量及在产油井数268图表5 2013年美国前20家大石油公司在全球和美国国内石油储量 单位:亿桶图表6 俄罗斯原油生产情况单位:百万吨图表7 2003-2013年俄罗斯原油加工量(单位:百万吨)

图表9 2003-2013年俄罗斯原油及油品出口价值情况(单位:百万美元)图表10 2013年西欧主要国家石油资源 图表11 英国大陆架主要油田石油产量(单位:万吨)图表12 英国油气产量、储量与消费量统计277 图表13 2012年和2013年英国投产的油田 图表14 英国石油生产和消费量 图表15 安哥拉油气储量、产量与消费统计281 图表16 安哥拉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变化 图表17 石油企业价值链图表18 石油安全链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篇6:2018年世界经济展望

前景更光明、市场乐观但未来仍面临挑战

 全球经济活动继续巩固。据估计,2017年全球产出增长3.7%,比秋季预测高出0.1个百分点,比2016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此轮经济增长基础广泛,特别是欧洲和亚洲地区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显著增长。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增长预测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3.9%。此次上调反映了全球增长势头加强以及最近批准的美国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预期影响。

预计美国的税收政策变化将刺激经济活动,短期影响主要来自公司所得税降低带来的投资增长。预计在2020年之前,税收政策变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将是积极的,到2020年累计影响达到1.2%,但围绕这一核心预测情景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由于一些条款具有临时性,预计这一揽子税收政策将导致2022年之后几年的经济增长放慢。2018-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累计上调的约一半来自一揽子税改措施对美国及其贸易伙伴产出带来的影响。

近期内,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风险看似大致平衡,但在中期内仍偏于下行。就上行风险而言,由于经济活动回升和更宽松的金融条件相互促进,短期内的周期性反弹将更强劲。就下行风险而言,资产估值过高和严重收缩的期限溢价提高了金融市场调整的可能性,从而可能抑制增长并挫伤信心。一个可能的触发因素是需求增长加快会导致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快于预期。如果全球情绪依然强劲,通货膨胀下降,那么中期内金融状况可能仍然宽松,这会导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脆弱性加剧。内向型政策的实施、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以及一些国家的政治不确定性也会带来下行风险。

目前的周期性上升为改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时机。所有经济体面临的共同重点工作包括实施结构性改革以提高潜在产出,以及提高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在金融市场乐观的环境下,确保金融稳健性至关重要。通货膨胀低迷表明,许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依然疲软,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宽松。但是,增长势头增强意味着财政政策应该越来越多地关注中期目标——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和支持潜在产出。多边合作对于确保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至关重要。全球复苏加强

自2016年中期以来,周期性上升势头不断加强。2017年,约120个经济体(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三)的年同比增速都出现上升,这是2010年以来最广泛的全球增长同步上扬。在发达经济体中,2017年第三季度的增长高于秋季预测,特别是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巴西、中国和南非等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第三季度的增长率也高于秋季预测。高频硬性数据和情绪指标显示,第四季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

 头。在投资(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投资)回升、亚洲制造业产出(推出新型智能手机之前)增长的支持下,世界贸易在近几个月强劲增长。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未来的制造业活动将加强,这与强劲的消费者信心(预示着健康的最终需求)是一致的。

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改善、美国的天气事件、OPEC+限制石油产量协议延期以及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对原油价格起到支持作用。在2017年8月(201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的参考期)与2017年12月中旬(2018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的参考期)之间,原油价格上涨了20%左右,超过60美元/桶。截至2018年1月初,油价出现进一步上涨。市场预计未来4-5年油价将逐渐下跌——截至12月中旬,中期期货价格大约为54美元/桶,略高于8月份的价格。燃料价格上涨提高了发达经济体的总体通胀水平,但是,工资和核心价格通胀依然疲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和核心通胀在2017年早些时候经历下滑之后,最近几个月略有上升。

债券和股票市场。8月份以来,市场预计美联储的政策利率走势趋于上升,表明12月份的加息在意料之中。但是,市场预计2018年和2019年的加息将会是渐进的。鉴于产能闲置水平下降、英镑贬值带动通胀水平高于目标,英格兰银行首次上调了政策利率;欧洲央行宣布将从1月份开始减少净资产购买。然而,欧洲央行的计划是维持目前处于历史低位的政策利率,直到量化宽松结束,而且,如果通货膨胀低于预期,则将增加资产购买计划的金额并延长其期限。债券市场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减弱,随着短期利率上涨超过长期利率(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收益率曲线趋于平缓,这与市场认为通货膨胀不太可能出现持续上行意外的预期是一致的。由于市场对盈利前景普遍看好,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会非常渐进,并认为基本面波动幅度较小,因此,发达经济体的股票价格继续上涨。在近期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前景改善的带动下,8月份以来,新兴市场股票指数进一步上涨。在有些国家,长期收益率近几个月有所回升,但总体继续保持低位,利差继续缩小。

汇率和资本流动。截至2018年1月初,美元和欧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仍然接近于2017年8月份的水平。由于利差扩大,日元贬值了5%;英格兰银行11月份的加息以及对英国脱欧协议的预期上升导致英镑升值接近4%。就新兴市场货币而言,人民币升值了2%左右;在增长前景好转、大宗商品价格走强的带动下,马来西亚林吉特反弹约7% ;鉴于政治不确定性下降,南非兰特升值接近6%。与此相反,由于正在进行中的NAFTA谈判再次出现不确定性,墨西哥比索贬值了7%;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土耳其里拉贬值4.5%。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入保持弹性,非居民证券投资流入持续强劲。

预计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上升 根据目前的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7%,比秋季预测高出0.1个百分点。欧洲和亚洲地区出人意料的经济上行态势尤其突出,但全球增长基础广泛,发达和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均比秋季预测高出0.1个百分点。

预计2017年出现的更强劲增长势头将延续到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全球增长率上调至3.9%(比秋季预测高0.2个百分点)。

就未来两年的预测期而言,全球经济展望上调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预计2018年和2019年这些经济体的增长率将超过2%。这一预测反映了这样一种预期,即有利的全球金融环境和强劲的市场情绪有助于保持近期需求,特别是投资的加速增长,这将对有大量出口的经济体的增长带来显著影响。此外,预计美国的税收改革和相关财政刺激措施会暂时提高美国的增长率,并对美国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加拿大和墨西哥此期间的需求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预计将对全球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占2018年和2019年全球增长预测累计上调的一半左右,但围绕基线预测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

 鉴于2017年的经济活动强于预期,外部需求预期上升以及税制改革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影响,尤其是公司税率降低以及暂时允许全额投资作为支出处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作出上调。预测假设税收收入下降不会被近期的支出减少抵消。因此,预计税收改革将刺激美国近期的经济活动。附带影响是,预计国内需求增强将带动进口增加,导致经常账户逆差扩大。总体而言,直到2020年政策变化都将促进增长,因此,2020年美国的实际GDP将比没有税收政策变化的预测高出1.2%。对美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2.3%提高到2.7%,2019年的预测从1.9%提高到2.5%。鉴于财政赤字增加(因此未来需财政调整),以及一些条款是临时的,预计2022年之后的增长率将低于之前的预测,从而抵消早期的一些增长收益。由于核心价格压力对近年来的经济疲软程度变化敏感度较低,以及美联储政策利率上调的预期速度略快于秋季,通胀对内需回升的反应预计将放缓,期限溢价将适度收缩,美元不会发生大幅升值。根据美国国会税务联合委员会的报告,税制改革预计将使美国高收入家庭的平均税率相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平均税率下降,中期内尤其如此(惠及中低收入家庭的一些条款到期)。

欧元区许多经济体的增长率上调,特别是德国、意大利和荷兰,这反映了内需增长势头增强及外部需求上升。对于远远高于潜在水平的西班牙,其2018年的经济增速略有下调,反映出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对信心和需求的影响。

主要由于亚洲发达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前景尤其敏感),还上调了其他发达经济体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长预测。对日本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作出上调,这反映了对外部需求的上调、2018年的补充预算以及近期活动强于预期的后续影响。

 对2018年和201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增长预测不变,但是,各地区前景差异明显。

 2018-2019年,新兴亚洲发展中国家将增长6.5%左右,与2017年的增速基本持平。该地区继续对全球增长贡献一半以上。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尽管由于外部需求增强,相对于秋季预测,略微上调了对2018年和2019年的预测),印度经济将出现回升,东盟五国地区将基本保持稳定。

在新兴和发展中欧洲,预计2017年的增长率将超过5%,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活动将继续强于先前的预期,主要带动因素是波兰,尤其是土耳其高于预期的增长。这些修正反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宽松的金融条件、欧元区出口需求更加强劲以及土耳其宽松的政策态势。

预计拉丁美洲的经济复苏将加强,2018年(如秋季所预计的)将增长1.9%,2019年增长2.6%(上调了0.2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墨西哥前景改善(受益于美国需求增强)、巴西经济复苏进一步巩固、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和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融资条件更为有利。这些上调抵消了对委内瑞拉经济预测的进一步下调。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的增长预计在2018年和2019年也会有所回升,但仍然保持在3.5%左右的低迷水平。虽然石油价格上涨正在帮助石油出口国(包括沙特阿拉伯)的国内需求复苏,但仍需进行的财政调整将对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增长率(从2017年的2.7%上升到2018年的3.3%和2019年的3.5%)与秋季预测大致保持一致,对尼日利亚的增长预测有小幅提高,但南非的经济增长前景将更加低迷,目前预计2018-2019年的增长率仍将在1%以下,原因在于政治上不确定性加大给信心和投资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对俄罗斯2018年增长前景略微上调,预计独联体国家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速仍将高于2%。风险

前景风险在近期大体平衡,但正如201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预测的,风险在中期内仍然偏于下行。增长面临的一个显著威胁是全球融资条件从目前宽松状态收紧,无论是在近期还是之后均将如此。

短期内,如果不发生金融市场调整(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波动非常小,且近几个月似乎没有受到政策或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可能保持增长势头。如果对全球前景的信心和宽松的金融环境持续相互加强,这种势头可能会在短期内意外上行。

 迄今为止,长期债券收益率和美元对美国税收政策变化的反应似乎有限,目前市场预计货币政策收紧的步伐将比《世界经济展望》基线预测更为缓慢。例如,美国通货膨胀企稳迹象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调整,因为需求增长将对已经非常低的失业率造成下行压力。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加上美联储提高政策利率速度快于基线预测,可能导致美国的期限溢价较大幅度地收缩,美元走强和股价下跌。全球金融状况趋紧将影响全球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导致拥有较高的债务再融资需求和未对冲美元负债的经济体尤其可能陷入金融困境。

就下行风险而言,美国投资对税收政策变化的反应可能比基线设想更加温和,并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强劲的外部需求带来连带反应。

在中期内,如果金融环境仍然宽松,潜在的脆弱性将累积,可能采取的内向型政策以及非经济因素会带来明显的下行风险。

 金融脆弱性累积。如果金融宽松状况持续到中期,利率长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资产价格预期波动较低,脆弱性可能累积,因为寻求收益的投资者会增加对较低评级公司、主权借款人和信用较差家庭的风险敞口。正如2017年10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的,投资级别评级较低的公司在发达经济体债券指数中的占比近年来大幅上升。一些新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增长迅速,需采取相应政策加以解决。中国当局近期收紧了对非银行中介机构的监管,开启了令人欢迎的局面。这些风险敞口的信用风险可能被隐藏起来,同时近期全球经济增长势头保持不变,再融资需求依然较低。缺少短期警告信号反过来可能会加强寻求收益的行为,并放大中期内积累的金融脆弱性。内向型政策。重要的长期商业协议,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英国与其他欧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安排正在重新谈判之中。在这些谈判或其他类似安排的背景下,贸易壁垒增加和监管调整都将给全球投资造成压力,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从而拖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在增长。如不能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增长,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外失衡扩大都可能会导致采取内向型政策的压力增加。

非经济因素。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特别是东亚和中东地区,这给全球中期前景蒙上阴影。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包括几个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意大利和墨西哥)即将举行的选举可能给改革实施带来风险,并可能引起政策议程的方向发生转变。最近的极端天气事态发展,包括大西洋飓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干旱均表明发生经常性严重气候事件的风险,这些事件给受影响地区造成毁灭性的人道主义代价和经济损失。它们还可能导致移民流动增加,进一步使已经脆弱的移民接受国更加不稳定。政策 

 两个共同的政策目标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联系在一起。首先,需实施提高生产率的结构性改革,从而提高潜在的产出增长,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发达经济体;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同时确保增长带来的好处得到广泛分享。其次,必须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包括通过实施积极的金融监管以及在必要时修复资产负债表和加强财政缓冲。在可能导致破坏性的资产组合调整和资本流动逆转的低利率和低波动性环境下,采取行动尤其重要。当前的周期性上升为结构和治理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尽管各国面临共同的优先任务,但由于所处的周期性状况及可采用的政策空间各异,各国的最佳政策组合会有所不同:

 在发达经济体,由于产出接近潜在水平,工资和价格压力仍然较低,这要求采取谨慎的、以数据为支持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路径。但是,在失业率低,并预计会进一步下降的国家,如美国,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目前预期,则可能需加快政策正常化的速度。在仍然存在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低于中央银行目标水平的发达经济体,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可取的。在这两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均应侧重于中期目标,包括进行公共投资,以提高潜在产出,并采取举措以提高存在差距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同时确保公共债务动态可持续,并减少过度的外部失衡。在需要财政整顿的国家,应调整步伐,避免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拖累,同时将政策重点转向提高公共卫生和教育质量、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包括那些可能受结构性转型不利影响的群体。

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改善的货币政策框架有助于降低核心通货膨胀率,如果经济活动减弱,这将为利用货币政策支撑需求提供空间。逐步重建缓冲的必要性总体上使财政政策更加受到制约,特别是依赖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性反弹提供了近期的喘息机会,决策者应该防范推迟进行改革和预算调整的诱惑。通过防止相对价格持续失调、加快针对冲击的调整步伐,以及减少金融和外部失衡积累,实施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对国内的政策环境起到补充作用。

低收入国家面临的政策挑战尤为复杂,因为它们涉及多个有时相互冲突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支持近期活动;实现经济多样化、提高潜在产出以保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进展;建立缓冲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价格前景疲软环境下依赖大宗商品的经济体,以及许多国家还需应对居高不下的负债水平。政策举措应继续侧重于扩大税基、调动收入、改善债务管理、减少针对性不高的补贴以及将支出转向可提高潜在增长和改善所有人生活水平的领域(基础设施、健康和教育)。努力加强宏观审慎框架和提高汇率的灵活性,可以改善资源分配,减少脆弱性,并增强经济韧性。

多边合作努力对于维护近期全球经济活动势头、加强中期前景,确保技术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好处得到更广泛分享仍然至关重要。重点领域包括继续执行金融监管改革议程;避免竞相降低税率、劳工和环境标准;实现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框架现代化;

 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保持代理银行关系;遏制跨境洗钱、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以及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

表 1.《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概览

(百分比变化,除非另有说明)

年同比

与2017年

10月《世界

经济展望》

估计 预测

预测的差异

1/

估计 预测

第四季度同比 2/ 世界产出

2016 2017 2018 2019

2018 2019

2017 2018 2019

3.2 3.7 3.9 3.9

0.2 0.2

3.9 3.9 3.8 发达经济体 1.7 2.3 2.3 2.2

0.3 0.4

2.4 2.3 2.0 美国 1.5 2.3 2.7 2.5

0.4 0.6

2.5 2.7 2.4 欧元区 1.8 2.4 2.2 2.0

0.3 0.3

2.4 2.1 2.0 德国 1.9 2.5 2.3 2.0

0.5 0.5

2.8 2.1 2.1 法国 1.2 1.8 1.9 1.9

0.1 0.0

2.2 1.8 1.9 意大利 0.9 1.6 1.4 1.1

0.3 0.2

1.5 1.4 0.9 西班牙 3.3 3.1 2.4 2.1

–0.1 0.1

3.0 2.2 2.0 日本 0.9 1.8 1.2 0.9

0.5 0.1

2.0 0.9 –0.3 英国 1.9 1.7 1.5 1.5

0.0 –0.1

1.3 1.5 1.5 加拿大 1.4 3.0 2.3 2.0

0.2 0.3

3.0 2.2 1.9 其他发达经济体 3/ 2.3 2.7 2.6 2.6

0.1 0.1

2.7 2.5 2.9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4.4 4.7 4.9 5.0

0.0 0.0

5.2 5.3 5.3 独立国家联合体 0.4 2.2 2.2 2.1

0.1 0.0

2.2 2.1 1.7 俄罗斯 –0.2 1.8 1.7 1.5

0.1 0.0

2.3 1.9 1.6 俄罗斯以外的独联体国家 1.9 3.1 3.4 3.5

0.1 0.0

.........新兴和发展中亚洲 6.4 6.5 6.5 6.6

0.0 0.1

6.8 6.5 6.5 中国 6.7 6.8 6.6 6.4

0.1 0.1

6.7 6.5 6.4 印度 4/ 7.1 6.7 7.4 7.8

0.0 0.0

7.9 7.4 7.8 东盟五国 5/ 4.9 5.3 5.3 5.3

0.1 0.0

5.4 5.4 5.3 新兴和发展中欧洲 3.2 5.2 4.0 3.8

0.5 0.5

4.0 4.8 3.7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0.7 1.3 1.9 2.6

0.0 0.2

2.2 2.3 2.6 巴西 –3.5 1.1 1.9 2.1

0.4 0.1

2.5 2.2 2.0 墨西哥 2.9 2.0 2.3 3.0

0.4 0.7

1.4 2.9 2.8 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4.9 2.5 3.6 3.5

0.1 0.0

.........沙特阿拉伯 1.7 –0.7 1.6 2.2

0.5 0.6

–1.4 2.5 2.2 撒哈拉以南非洲 1.4 2.7 3.3 3.5

–0.1 0.1

.........尼日利亚 –1.6 0.8 2.1 1.9

0.2 0.2

.........南非 0.3 0.9 0.9 0.9

–0.2 –0.7

1.2 0.5 1.1 备忘项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3.6

4.7

5.2

5.3

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

2.5

3.2

3.3

3.2

全球贸易量(货物和服务)6/

2.5

4.7

4.6

4.4

发达经济体

2.6

4.1

4.3

4.2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2.3

5.9

5.1

4.8

大宗商品价格(美元)

石油 7/

0.0

0.1

.........0.2 0.2

3.3 3.3 3.0

0.6 0.5

.........0.6 0.7

.........0.4 0.2

.........–15.7 23.1 11.7 –4.3

11.9 –5.0

19.0 –0.9 –3.9 非燃料商品(根据世界商品出口权重计算的平均值)–1.6 6.5 –0.5 1.0

–1.0 1.5

1.2 1.2 1.0 消费者价格

发达经济体

0.8

1.7

1.9

2.1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8/

4.3

4.1

4.5

4.3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百分比)

美元存款(6个月)

1.1

1.5

2.3

3.4

欧元存款(3个月)

–0.3

–0.3 –0.3 –0.1

日元存款(6个月)

0.0

0.0

0.0

0.1

0.4

0.5

.........0.2

0.1

1.6

2.1

2.1

0.1 0.2

3.7 3.9 3.6

0.0 –0.1

.........–0.2 –0.1

.........注:假设实际有效汇率保持在2017年11月13日至12月11日的水平不变。经济体按照其经济规模进行排序。加总的季度数据经季节调整。

1/差异是基于当前和201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预测的四舍五入后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衡量,相较201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预测更新的国家占到全球GDP的94%。

2/对于世界产出,季度估计和预测占按购买力平价权重计算的世界年产出的90%左右。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季度估计和预测占按购买力平价权重计算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年产出的80%左右。

3/ 不包括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和欧元区国家。

4/ 对于印度,数据和预测是按财政列示,2011年及以后年份的GDP基于按市场价计算的GDP,2011/2012财年作为基年。5/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6/进出口量(货物和服务)增长率的简单平均。

上一篇:中国移动发展20年下一篇:临床专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