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024-06-30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通用8篇)

篇1: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认识世界,从畏惧自然到了解自然;人类又在不断地改造世界,从古代的都江堰到现代的三峡工程都蕴含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智慧。可以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人类了解自然之后不再畏惧,转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可见认识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毛泽东同志在《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也就是人的实践,人类往往先通过征服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向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进而从事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对比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的成功与人民公社运动的破灭,我们发现,改造世界必须在人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盲目的认识带来的是盲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造成的则是行动的失败,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世界。

二、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并重

(一)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例如当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主客观达到有机统一,正确解决两者的矛盾。

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对自身的主观世界做出正确认识并进行合理改造后,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高效完善,才能使社会整体达到和谐。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为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

(二)认识改造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重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而忽视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改造,因而导致人们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科学,重视个人眼前利益而忽视人类长远利益,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物质消费而轻视精神消费,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轻视精神财富积累。近一段时间,通过杀害小孩报复社会,媒体中出现的低级趣味的新闻,富二代网上“晒富”等现象的产生,都是由认识改造个人主观世界不足造成的。

另外,由于人是社会动物,因此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而一味改造主观世界。倘若忽视了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改造也会出现偏颇,这便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甚至出现轻生。再者,人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日新月异,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亦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永远不会完结。所以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不能停留在过去,要与时俱进。

三、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简单来说,唯物辩证法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就是:在“变”中认识世界,在“和”中改造世界。

(一)在“变”中认识世界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既是哲学方法论的需要,也是时代精神的需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客观世界变化的迅速,深圳特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有目共睹,这让我们不得不用“变”的思想认识客观世界。同时,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也并非一成不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们必须用“变”的思想看待自身。

在“变”中认识世界,要求将变化原则始终贯穿于各种认识之中,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随机应变,适时而动,在变化中把握变化。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把握:一是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因果性和连续性中观察事物的变化趋势,用历史的尺度衡量事物的发展前景;二是面向未来进行科学预测,要做到善于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善于投石问路、摸索尝试。

(二)在“和”中改造世界

“和”已经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用“和”的方法改造世界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让人类深受其害,产生矛盾之后想要寻求和谐更是难上加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让大国之间的矛盾放大,双方利益都会受损。只有用“和”的思想改造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才能协调,改造世界取得的成果才能长久,对世界的改造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在“和”中改造世界,一方面要在“和”中改造主观世界,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使自己的生态与心态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另一方面要在“和”中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不能为了追求社会的发展而抛弃自然的生态平衡,不能只看局部利益不管整体利益,不能牺牲他人利益、满足私人需求……当然,还要做到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和”,这样才能使二者稳步发展,相互促进。

篇2: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摘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唯物辩证法、马克思

正文: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辨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设一个人鱼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协调统一的和谐世界,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当然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改造的成功,错误的认识致使改造的失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的认识世界。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规则运行的,不可能自动满足主体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主客观达到有机统一,正确解决两者的矛盾。

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对自身的主观世界做出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合理改造后,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高效完善,才能使社会整体达到和谐。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这样才能经受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确定的。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的发展。实践使认识得以发生和发展。从根本来讲,实践使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实践,离开了实践认识就不可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马克认识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总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打趋势,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篇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人们能够千里传音, 能够克隆生物, 能够上天入地, 却为什么仍然无法预知死亡的时间, 无法精确预见和避免自然灾害, 甚至无法获得历史的真相? 这究竟是不是人类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的极限呢? 在我们做出种种安排和设计之后, 为什么总是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将计划打乱呢? 在我看来, 这些都是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因素导致的, 而这些因素的存在, 就注定了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带有偶然性的。

那么, 这些偶然性的因素又包括哪些呢?如果我们把研究方向对准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 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如果按照决定论的观点, 普遍的因果决定关系, 是诸存在者总体的基本法则。 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 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至于“偶然性”, 则是人类因为对某些必然规律无知而采取的遁词。

诚然, 在人与世界的接触中, 人们的确认识了世界的一些面貌, 但是, 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是否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这一点还未可知。 在自然界中, 有很多东西是人们无法预知的, 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这些东西原本就无规律可循, 只是突然发生, 是随机的, 因此人类没有可能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去预见;二是这些事物确实带有规律, 而人类的知识有限, 暂时还不能把握它们。 第一种情况, 能够明显地表明世界存在的偶然性, 对于第二种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 在人类知识有限的条件下, 偶然性的因素可以说是影响事物面貌的决定因素, 即便人类认为自身掌握了一些规律, 也有可能只是认识到有限的部分, 事物的变化总是有可能超出我们所掌握的领域。 人类可以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知识, 但是相信人类能够认识的那个部分永远都小于世界的真实面貌。

二、人与事物都随时处在变化之中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来形象地表达事物无休止的变化状态。 的确, 在世界展示它的面貌时, 永远都带着变化和对自身的否定。 人与事物这种随时处在变化之中的特点是事物偶然性的又一决定因素。

在探究事物规律的过程中, 人们总是要通过对一些确定对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在科学实验中, 实验者无论是解剖一只兔子还是化验一滴血液, 对样品的采集、保管和处理无一不在变化中。 在实验品中, 有生命的物体随时都在新陈代谢, 即使死亡之后, 微生物也会无孔不入地对其尸体进行分解;无生命的数据、模板也会以各种方式发生着变化。科学研究对象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 那么, 人类对永恒变化事物的研究, 得到的结论是否就只能是相对的了呢?

除此之外, 研究者自身、研究器材、研究方式、研究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也会对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 在可以考察到的因素中, 我们能够把这些变化导致的差别计入结论中, 但是, 相信仍然有很多细微的因素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甚至无法发现的, 例如研究者的某个习惯动作或者实验当天的气温升降。

从纵向来看, 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 其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 我们在研究时只能截取它的某个阶段作相对静止的研究;从横向来看, 事物在一个特定阶段, 它的各个部分也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相互影响和渗透,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的全貌。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变化, 在事前, 其变化的质和量都难以精确核定, 这也可以视作其偶然性的一个来源。

三、事物发展的随机性

在决定论者看来, 世界在时间中的进程就如一个从某一起端 (最初状况) 开始的因果链条, 这链条环环相扣, 没有空隙。18世纪的法国学者拉普拉斯把这一形而上学原理表达在其动力学的决定论中。 他指出, 只要我们能够用一组方程式描述这世界的力学关系, 那么, 如果给我们一个初始条件, 我们就能用方程式准确地推算出这个世界的一切未来状态。 然而, 我们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吗?

正如前文谈到的, 人类的认识只能是有限的, 那么, 拉普拉斯所谓的方程式是不是能够成立就难以证实, 甚至初始条件的界定也倍加困难。 如此一来, 要精确推算“世界的一切未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 事物发展变化的永恒性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使我们无法确定事物发展的必然状况;另一方面, 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也给事物的偶然性埋下了伏笔。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 在微观物理世界中, 运动电子的跃迁是处于无序状态的, 这种随机的运动方式是爱因斯坦到死都不相信的。电子跃迁的随机性会影响到事物性质的细微变化, 而这些细微变化继而又影响到事物的全貌甚至世界的全貌。 混沌学中有个比喻说,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偶然间扇动一下翅膀, 就有可能会引起美国德州的一场飓风, 这是1972年12月29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上提出的。这种蝴蝶效应应该能够说明随机性在事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混沌 (Chaos) , 原意是指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混沌学者认为, 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无规律、不可预测的现象, 实际上有它自己的规律, 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求这种规律, 并加以处理和应用———这看来有点像在做一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 目前混沌学的研究成果显示, 混沌现象总是会趋近某种看似规律的状态, 而这个中心坐标的确定正是区别混沌现象与随机性的指示牌。 无论如何, 在混沌现象与普遍规律的差距中, 发挥作用的还是随机性的事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和计算机专家指出, 太阳系是不可预测的, 在任一时刻, 我们根本无法推算出有关行星的速度及准确位置, 根据经典力学计算出的结果是不可信的。这与洛伦兹关于准确的长期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结论一致。 其他像太阳黑子的增减、传染病的发病规律、精神病的发病机理、脑电波和心率的变化、湍流、股票行情的变化、汇率的波动, 以及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 都在不规则变化的突发因素中以世人难以预测的面貌出现。

四、人无法控制自身情感

七情六欲使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但是, 也正因为人无法控制自身的各种情感, 使得人在面对事物时的反应难以捉摸, 使得一些看似笃定的事情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也可以视作事物存在的偶然性因素之一。

人类作为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劳动和生活也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世界状态的改变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喜怒哀乐的变化虽然是有原因的, 但一旦产生了某种情感之后, 人却无法用理智去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因此人的思维和行为就可能在这种不理智当中做出一些非常规的反应。

艺术家会因为感伤而意志消沉, 自此一事无成, 但也可能会因此生出灵感, 创作出旷世名曲;军事家会因为下属的某个小差错而大发雷霆, 进而错误指挥, 遭遇滑铁卢, 但也可能会因此受到启发, 以弱胜强;老板会因为员工敢言善为而将其辞掉, 无意间使公司发展受阻, 当然, 他也可能采纳创见, 使公司面貌焕然一新……人们情绪上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可能使人脱离常规的思维, 或许激情澎湃, 或许黯然神伤, 或许变得阴险狠毒, 或许索性隐居山谷。 每当人被自己无法控制的情感驾驭时, 有可能使他们流芳千古, 也可能会使其遗臭万年。 正是因为人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 才使得人生富于变化, 使得世界在人的改造中富于变化, 而这些变化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突兀而偶然的。

世界存在的偶然与必然无疑是一个二律背反的论题, 但是我们在具体探讨的过程中却能够受到很多启发。

说到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因素, 就不得不谈到人的自由。 人类行为让我们相信人是有自由的, 但是, 关于事物之间有确定的因果联系的基本信念, 又使我们怀疑自由是不是假象。这种矛盾的思想即是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对立。 也许人类生存的乐趣就在于, 用自己能够驾驭的自由的人生去寻找人类心目中那些确定而永恒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2]张志伟, 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张再林.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M].人民出版社, 2004.

[4]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5]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6] (美) 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解密自然,认识生活,改造世界

化学,顾名思义,变化的科学。从电光火石的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一直通过化学手段,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共享着化学成果。食品化学会告诉你喜欢吃薯片将带来糟糕的结果——使人变得肥胖,加重各种并发症的隐患;无机化学会让你结识万能的家居助手——小苏打(NaHCO3),它可是烹饪调理菜肴、祛除蔬果农药残留、治疗胃酸过多等方面的万能通;生物化学会让你知道食用葡萄籽粉可以减肥,降低身体的胆固醇和脂肪率;海洋化学会让你惊奇地发现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海水温差发电或许将会提供相当于全世界需求4000倍的能量,而不产生污染和温室气体;材料化学会让你惊叹原来大到“辽宁舰”、“蛟龙号”潜艇、“神州”系列飞船的机身材料,小到苹果手机中的一块处理器芯片都与化学有关;环境化学会让你明白每天无以量计的污水,经过怎样的处理,流向了哪里,PM2.5究竟为什么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如此之大……

事实上,化学就是这样一门神奇的学科,与天文、物理、数学、生物、医学、地学等各个学科相互渗透,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法和研究手段,在今天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本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化学类专业,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篇5: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实践的主体是(c)A.绝对精神

B.人

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运动的人 D.人的意识

11、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12、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的活动

1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二、多项选择题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

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10、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11、实践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与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1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3、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5、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16、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C.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支探索真理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6、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7、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

8、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10、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1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12、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3、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篇6: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这是一个非富多彩的世界,这是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这还是一个风云莫测的世界……自从这个世界诞生人类那刻开始,人们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面对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世界,人类在想象着,思考着,行动着。

在我们想象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某些非理性的因素,而这些非理性因素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叙述: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非理性因素的确切的定义,即: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其次,在我们明确了非理性因素定义的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类通过自身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来改造世界。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非理性的认识和理性认识,我们应该全面的认识在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下我们对认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产生的作用,不能断然否定它是消极的。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很多理论的建立在最开始的研究过程中都是依靠非理性因素进行认识,实践,然后成功改造世界的: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伽德罗分子论、卢瑟福原子模型﹑波尔原子轨道模型等都是通过大胆的想象得到的结果。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历史告诉了我们非理性因素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作用,尤其是在科技发展前进的道路上非理性因素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了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它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对世界的正确的新的认识,使人类很够更加合理地去改造世界。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绝对的,非理性因素有其好的一面,必然也会有其不好的一面。既然说它是非理性因素,那么我们降此对比与理性因素,理性因素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之所以称为理性,就是因为它具有理性直观和理性思维,在做事的时候会去理性思考问题,这样会让人做事更趋于理性化,这时候对比理性思维的非理性因素就是与其相反,在考虑事情时,往往会出于不理性的自我断想,武断地去解决问题,最后把事情做得很糟糕,因而有时候非理性因素会导致世界向后退步,会导致人类认识世界不全面,改造世界不合理。因此,非理性因素也具有其消极的影响。

篇7:如何认识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

考查卷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成 绩:

醒醒吧西方世界!发展需要和平!

——如何认识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

摘要:2008年的经济危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切肤之痛。如果把西方经济比作考试的话,这一次“上帝”(特指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时说的最多的那句话“GOD bless America”中的“GOD”)阅卷人又给资本主义和西方经济体制打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再看一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答卷,哎呦!!也是一团糟,利比亚、叙利亚、伊朗深受战争威胁;日本、菲律宾充当炮灰,左右为难;当然还有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式拉开了帷幕!

关键词:新殖民主义、和平、发展

一、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1、政治格局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发战争之财,尤其是美国迅速充实了本国的国力。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以后形成了“雅尔塔体制”促进了两极格局形成。而两大阵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覆灭。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政治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也只能在曲折中发展,这就是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

2、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三大经济集团: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组织的新格局。当前世界经济格局:

用几个词来概括: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3、形成原因

究其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具体原因是第一,美国想建立单极

世界,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第二,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重新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第三,科技和经济因素影响单极世界的存在;第四,经济全球化进程降低了单极世界存在的可能性;第五,国家与地区集团力量的增长导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1、当前世界政治发展及问题

政治多极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上面我已经阐述过原因。世界政治的发展我以两大鲜明的对比来阐明当前世界政治的发展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两大鲜明的对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首先来谈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等等。自从二战以后,这几个国家就没有消停过。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控制欧洲各国,与英、法等国家缔结了所谓的北大西洋军事公约组织,这不可谓不是一个邪恶的军事同盟。

第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参与战争。

1992年——1995年的波黑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再一次直接参与战争,他们打着和解的旗号,实际上是搞垮南斯拉夫,是西方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整个欧洲的关键环节。

1999年3月24号,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的大使馆无辜受难,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这一时刻,北约无视《联合国宪章》,置世界人民于不顾,这一卑劣的行为,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2001年阿富汗战争,同样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以反恐为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在阿富汗发动了战争。

2003年以美英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发动战争,同样是以反恐为由。从上述事例可以体现出,1991年——2005年的世界上的战争都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直接参与。不管他们以何种理由加入战争,他们都是战争的直接制造者或者是参与者。

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实际上有着他们肮脏的目的。

第一、这是美国控制中东,进而控制世界石油的中东政策。

第二、从时间上再联系经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1992年、2003年正是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怎样才能短时间内恢复其经济,发动战争是最快也是最有效果的做法。郎咸平有句话:“和平时期美元的汇率与黄金的价格成反比,战争时期美元的汇率与黄金的价格成正比”。其实这句话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发现,伊拉克新的政权并不完全听从于美国的指挥,于是美国开始实行新殖民主义。

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一直再寻求战争的机会,来平息国内糟糕的经济局势。直到2011年美国以人权为由,在利比亚扶植的代理(称反对派)与利比亚政府军开战。这场战争美国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退到了幕后,英、法直接参与战争。美国向反对派提供战争物资,与利比亚政府军对抗。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卡扎菲被击毙,反对派利比亚建立过渡政府。

同样是2011年美国以同样的方式在叙利亚发展反动势力。现在的叙利亚

如果不是因为有中国和俄罗斯,恐怕局势早就和利比亚一样了。

伊朗局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打出的牌是“抑制核扩散”。

相反,我们再看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自从我国提出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之后,我国一直坚持这一基本外交原则,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和平发展的政策,比如:亚太经济合作、东盟经济区、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等,还有本来马上就能启动的中、日、韩三国贸易因为日本的外交失败(日本实行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而暂时搁置。我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从对比中不难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奉行的强权政治,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的和平外交大相径庭。

2、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及问题

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面已经阐述过。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从而对全世界的经济实行了经济殖民。欧洲为了防止美元的侵害组成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建立了以欧元为中心的欧元区。有效的遏制了美国的经济侵略。近几年东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为东亚人民摆脱美元统治提供了出路。

虽然欧洲建立了欧元区,但是他们自身体制的弊端却没有能够解决,以至于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深受危害。我国收到的损失同样不小,出口萎靡,内需不够。但是我们并不是危机的制造者,而是危机的受害者,美国欧洲才是危机的制造者。

事实证明,资本制度周期性的生产过剩是造成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其实是资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世界经济遇到的挑战并不比政治挑战简单。我会在第三大部分阐述我的观点。

3、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其中的利害关系极其复杂。

在这之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国家:委内瑞拉。

2012年10月7日,委内瑞拉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总统查韦斯第三次连任总统。委内瑞拉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实际上摒弃了资本主义民主,实行了社会主义变革。

上世纪9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政府奉行西方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已全面市场化推卸社会责任,结果纷纷掉进中等收入发展陷阱,贫富悬殊拉大,社会动荡加剧,接连发生的金融危机更是重创拉美地区经济。大部分拉美国家民众不仅没有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反而处于日益边缘化的困境。要求改变国家发展模式和方向的呼声持续高涨。

正式这样的政治土壤,成就了拉美左翼政党上台的时代机遇。面对时代机遇,拉美左翼及时转身,放弃暴力和军事手段,打出“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政治口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左翼政党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拉美国家先后上台执政,拉美“向左转”引起全世界震动和关注。

不难看出,拉美“向左转”的国家政治稳定的同时,带来的是经济的繁荣,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和谐!

经济关系的改变正在影响世界政治格局。作为爱好和平的我们中国应该抓好时机,大力发展经济,突破西方的经济、科技、军事封锁,创造一个崭新的和平、和谐、可持续、生态文明的世界。

三、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新力量以及出路

当前的世界政治与经济问题,首先要解决文化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异己文化的态度是消灭。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军事。怎么样去对付外来文化。而文化是人类最美丽的财富,是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最终载体。虽然文明起源于野蛮,但绝对不等同于野蛮!

如果你知道斯巴达,那么你就会了解为什么要解决文化问题。在斯巴达统治希腊的300年间,只关心军事的发展,他的军事很强盛,但是在希腊文化这块人类的瑰宝中,斯巴达这300年的历史对文化的贡献几乎为零!

同样现在的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心只想扩张,对异己文化很排斥。他们是该醒醒的时候了,只有文化认同,才能和平共处。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亚非拉第三世界作为新的爱好和平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世界政治需要和平,不需要强权,不需要干涉!这是时代的呐喊!

至于经济问题,亚当·斯密以及凯恩斯的理论并没有真正给出解决西方经济衰退的答案。其实,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理论西方可以借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我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也相当严峻,过去我们太过于限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以失去了活力。现在十八大对于加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我国就是在平衡市场与宏观调控。

篇8:蒋文姿对《公关世界》的认识

公共关系最早是用在政治领域,而如今在经济领域,甚至在娱乐圈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独树一帜,独特但并不奇特,符合大众口味,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这就是公共关系所需要做的(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在看到《公关教育创新与责任意识》这篇文章时,我想起了我在大学的第一节外教课。我们的外教老师是一位菲律宾人。第一节课,当他出现在讲台的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外国人那样,身形高大,有坚挺的鼻子,反而他和我们中国人的外形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别。然后,他也没有像其他的老师一样让我们每个人用英文作自我介绍(因为当时刚进入大学,大家都只会用高中时所学的东西,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来自哪里。之前其他的任课老师都是让我们做这样的自我介绍,大家一点激情都没有了),而是给我们上了一节自由课。他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校园。图书馆,自习室,食堂……用简单的我们能听懂的英语,加上他丰富的肢体动作,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介绍食堂的时候,他给我们讲他第一次用筷子,第一次吃饺子的经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菲律宾国家的风土人情。在介绍自习室的时候,他还会风趣的对我们说,在大学的自习室常常会看到情侣,那是合法的哦。之后,他又自掏腰包给我们每个人买了冰激凌和糖果。回到教室,我们开心地吃着,他突然拿着糖果的包装袋问到:“你们知道这个糖果——上好佳这个牌子是哪个国家的吗?”有人说是国产的,有人说是美国产的,他不紧不慢的说:“这个牌子是菲律宾的,我们国家的。”顿时,大家对菲律宾的认识得到了一个升华。

这位外教的上课方式和我们中国老师的上课方式很不一样,给我的印象很深,通过他的这一节课我才发现和外国人的交谈不会很困难,他不会介意我们的语法错误,只要敢说,能听懂就可以。我认为这就算是一种公关,有创意的公关,以这种轻松的方式让我们对菲律宾有了认识,对他也有了解,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把师生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

上一篇:让我记忆尤深的事-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说明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