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发展20年

2024-06-23

中国移动发展20年(精选6篇)

篇1:中国移动发展20年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20 世纪80 年 代。目前全国获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达到30 万hm2。但是, 在有机农业的发展上, 与有机农 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 中国无论是在产 品种类上还是在生产规模上, 都有一定的差距。

2004 年6 月,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 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 “三绿工程”工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 快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国进一步加 快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 机。借鉴法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

际,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有机农业提出如下建议。通过研究德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促进德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比较了中德两

国发展有机农业条件的主要差异。结合江苏省优质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指出了当前优质农产品发展上存在的关

键制约因子,提出了通过加强农民培训、协会组建、品牌创建、政府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以推动优质农产品生

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江苏省和全国一样,优质农产品生产有无 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AA 级绿色 农产品)等形式。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品质日益得 到人们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农产品品 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德国有机农业相比,我们 仍存在农民认识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标准体系 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知名品牌少、消费者信 任度不高等问题。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 产的经验,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优质农产 品生产的发展上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品 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农产品品质的认识并不完 全清楚,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 的认识仅局限于一些专业人员。特别是作为生产者 的农民对此更是知之甚少,因而农民对优质农产品 的生产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观能动性,制约了 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为了使我国生态农业制度创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一 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正式制度创新的规律。选择发达国家的有

机农业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有机农业和我国的生态农业的本质相同,都是为了保护资源和

生态环境,向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实现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达国

家的有机农业发展历史较长,发展迅速,其正式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我国的生态农业的

制度创新提供借鉴。

在日本和欧洲, 有机农业得到迅速发展。90 年代初, 日本和欧美国家就兴起发展有机农业的 热潮。日本农林水产省在1988 的《农业白皮 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有机农业问题。随后在 1993 年推出了有关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 并在地 方自治体和农业协会等团体兴起有机农业生产和 消费活动, 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目前, 日本 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0% 以上, 提供的有机农产品增加到130 多种, 其中 有40 多种出口到欧美国家。德国、丹麦、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很早就从事有机农业, 并实 施鼓励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 比如, 对放弃使用 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收入受到影响的农民给予适 当补助。1997 年, 在法国、德国、西班牙、荷 兰、丹麦和英国, 共有1.25 万个农场在55 万hm2 的农田里实行有机耕作法。美国从事有机农业生 产的农民从90 年代初的1 000 多户增加到当前的 数万户, 向市场提供的有机农产品也增加到200 多种。

除了工业化国家外, 一些发 展中国家也开始发展有机农业。新加坡目前拥有6 个农业科技 园, 占地面积达1 100hm2。在这 6 个农业科技园中, 有56 个绿色 蔬菜农场, 每年生产7 500t 有机 法国

法国农业及渔业部于1997 年12 月发布了“有 机农业发展中期规划”,以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这 一计划涉及建立国家范围内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以满

足消费者的需要,计划的目标是将有机农业的观念法国农业及渔业部于1997 年12 月发布了“有

机农业发展中期规划”,以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这 一计划涉及建立国家范围内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以满 足消费者的需要,计划的目标是将有机农业的观念

1.3 法国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伴随着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有机农产品食品 生产也在快速发展 法国发展有机农业所采取的保障措施 2.1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督实施

欧盟和法国有关有机农业的法律条文使法国有 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尤其对于有机农业及其 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有 机农业法律条文执行并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以保 证其质量和信誉。

法国在有机产品方面还有另外的法令来配合欧 盟的法令规定。法国的这项法令囊括了有机产品的 生产方式和欧盟法令里未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明确 了欧盟法令的执行条件,还颁布了一些更为严格的 条款。

2.2 发展规划

为了发展有机农业,国家制定了“法国有机农业 发展中期计划”、“有机农业绿色之光计划”等,从宏 观上对国家的有机农业加以规划和指导。各个地区 也制定了本地区相应的有机农业发展计划。2.3 财政补贴政策

从1998 年开始,国家对向有机农业转型的“转 型信贷”财政支持力度增加了四倍,1999 年财政支 持达到9 600万法郎,作为农业与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来进行的,从2000 年开始这一财政资助列于国土开 发合同里,国家每年有将近1 亿法郎的专款用于帮 助有机农民的转型。同时,为了促进法国有机农业 的发展,政府每年还针对有机农业促进社会协调和 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助等。2.4 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与信息都必须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法国还成立了有机农业观察所和有机农业共同利益 集团,以收集和分析有机农业信息,推广有机农业技 术等。

2.5 宣传与培训

在农业渔业部领导下设立有机农业培训机构, 负责协调和处理全法国有关有机农业的信息和培 训,基础教育方面一些农业教育机构在农业渔业部 的授权下可以发放各种有机农业毕业证书,成人教 育方面可以通过在地区专业培训中心学习或其他的 学习方式获得有关有机农业的证书。以提高有机农 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普及、推广有机农业技术。

德国 促进德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有力的政府财政支持

1989 年始,有机农场主可从欧盟得到广泛的支 持。1994 年起,按照欧盟农业环保法规2078/ 92 ,农 民转向有机农业经营可得到财政支持,即通过为他 们提供财政支持来弥补由此转变带来的损失。2002 年起,为了进一步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德国消费者保 护、营养与农业部(原农业部)推出了有机农业发展 计划。除了直接对农户进行补贴外,政府对市场营销、有机农业协会专业咨询活动等给予适当补贴。同时 作为解决欧盟农产品极度过剩的一种良策,有机农 业在德国已深入人心。

2.2 完善的有机农业协会组织

有机农业协会是德国有机农业发展极为重要的 因素,一般发展有机农业的农户都依托一个或两个 有机农业协会。有机农业协会与政府有机农业推广 工作互为补充,相对于政府的工作而言,协会的工作 更加细致、具体。主要负责新成员的入会申请,协会 成员的组织管理、监督、抽样检查、技术咨询、市场营 销等工作。

2.3 良好的农户职业培训

德国具有良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针对大众的 职业技术教育。绝大部分农民都受过良好的职业教 育,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据调查,德国仅有8 %的 农民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因为德国农民的职业教 育大部分是免费的,农民参加职业教育不会增加额 外的经济负担;农民也具有比较强烈的接受教育的 愿望。

2.4 健全的监测体系

德国的有机农业检测由独立的监测机构执行, 大部分监测机构为私营。政府对监测机构批准和管 理,监控监测机构的检查程序,通过监测站独立行驶 质检工作,并提交检测报告

2.5 成熟的有机农产品市场

德国有机农产品市场是欧洲最大的有机农产品 市场,占整个欧洲有机农产品的26 %。实现营销渠 道多元化,德国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往往以一业为 主、多种经营,凡有机农产品销售都贴有专门标志。由于有机农产品产量一般较常规产品低45 %左右, 因而,市场价格比普通农产品高1~2 倍

1.加强政府的支持与推动发展有机农业是 一个系统工程, 仅靠农民和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 够的, 政府应对有机农业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 统筹规划, 分类指导, 加快实施步伐。欧盟有机 农业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发展 和农产品的生产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在政府的引 导和支持下, 农户自觉、自愿地从事有机农业生 产, 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使农业 生态实现自我调节, 农业资源实现再利用。中国 政府需要尽快出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与优 惠政策, 鼓励各地、企业、农民发展有机农业, 开发有机食品, 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当 前, 农民自主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的能力仍然较 差, 政府应该在农民培训、有机农产品生产合作 组织的建立、知名品牌的创建等环节上给予必要 的扶持, 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与抗风险能 力。同时按照WTO 规则要求, 改变传统的支持 途径, 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力 度。因地制宜, 在有条件的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的 地区, 大力推广适宜的技术和品种, 逐步提升农 业的质量水平。

2.规范有机产品认证, 提高有机产品的质量 和管理水平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欧盟有机 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离不开第2092/91 号法案 对有机食品及有机农业标准的规定和法律保证作 用。当前中国应致力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机产 品认证体系, 推动有机产品产业的发展。2004 年, 国家认监委同商务部等11 个部委联合下发 了《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 见》。2004 年9 月27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于2005 年 4 月1 日正式实施。在管理办法中, 对有机产品 认证的机构管理、认证实施、认证证书和标志以 及监督检查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国家认监委将 根据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基本规范、规则, 统一 的合格评定程序, 统一的标准, 统一的标志, 对 全国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现在,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正式实施, 对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认证体 系, 实现有机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 规范有机产 品认证活动, 提高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具有重要 意义, 有利于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进入法制化、规范 化的轨道, 推动有机产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3.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有机农产品的生 产和消费可以利用各类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发 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的科 学文化知识, 倡导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 努力开拓 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 提高全民参与的自觉性和积 极性。并依托有机农业示范区以及农业产业化的龙 头企业, 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在 有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推广“标准+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4.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需要 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非常有利于农村人口就业, 中国在此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此外, 中国 地域广大, 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具有开发多品种 有机农产品的优势, 尤其是在中国中西部地区, 有着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地域优势。因此, 中国 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在劳动力资源和地域资源上 的优势, 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 从而达到农业发 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发展目标。启示与建议

2004 年6 月,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

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 “三绿工程”工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 快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国进一步加 快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 机。借鉴法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 际,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有机农业提出如下建议。

3.1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在法国,有机农业已深入人心。法国有机农业 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在政府的适当引导和支持下, 农户自觉、自愿地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其目的并不在 于纯粹地获取利益,而是旨在努力建立一种综合的、健康的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使农 业生态实现自我调节,农业资源实现再生利用。既 造福于今人,又泽惠与后代,真正做到人和自然的和 谐。我国由于经济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发展有机 农业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在尚不具备有 机农业生产的地区,可以先从要求不高,而又适应市 场需求的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入手,条件成熟 时,再转化为有机农产品生产。在区域布局上,可以 先从生态环境好的山区,以及对生态环境要求高的 饮用水源周边地区开展有机农业生产。

3.2 加快有机农业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由于有机农业基地禁用化学合成物质,因而势 必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相配套,只有通过先进 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好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才能使有 机农业基地稳定和健康发展。当前,可以通过秸秆 还田、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等技术应用,解 决生产所需。

3.3 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的标准体

系[4 ] 主要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加工包装标准等,并形成严格按标准要求 操作的管理监督体系,以确保有机农产品(有机食 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 量检测、质量认证和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监督,以推动优质 安全高效农业的发展。

3.4 加强政府扶持和资金支持

入世后仍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利用好WTO 的

“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建立起农业的支持和保 护体系。尤其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期间,以

及需要发展有机农业来改善生态环境的特定地区, 政府要对农户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同时按照

WTO 规则要求,改变传统的支持途径,加大对农业 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在有 条件的适宜生态环境地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广 适宜的技术和品种,逐步提升农业的质量水平。

3.2 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70 %左右在农村,农民人 均经营规模小,千家万户的农民不可能进行市场营 销,农民在农产品价格的确定上只能处于被动接受 的不利局面。如何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 发言权,唯一的办法就是组建农民协会或合作组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不少农民协会组织,有的发挥 了很好的作用,但有的只是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形 式的农民协会,都应当由农民自己来组织,而目前不 少农民协会往往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协会的组建 不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工作人员大多也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并不能完全代表 农民的利益,农民和协会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起不 到协会应有的作用。当务之急是引导、培训农民,使 农民明确组建协会的目的,产生组建协会的内在需 求,然后由其自己来组建,协会的组织机构、领导人 员、工作人员由农民自己来确定。在起步阶段政府 可以给协会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以帮助其快速发 展,但绝不能包办代替

3.3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无论是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还是无公害农 产品,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消费者是否认可。而 我国目前缺少的就是消费者的信任,特别是近年来 连续出现毒月饼、毒火腿、毒香肠、毒粉丝等恶性事 件,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加重。目前的农产品生产,一 方面市场上有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在销售;但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环境恶化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 观,这就不能不让人们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产生 怀疑。并且部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往往影响整 个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信誉。因此,要使江苏省优质 农产品的生产良性发展,关键不是数量的迅速扩大, 而是质量的提高。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近年来,在农产品的基地、产品认证上已经做了大量的 工作,但对生产环节的监管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加强 已认证基地的跟踪管理,以确保基地的产品达到相 关优质农产品的标准。二要有消费者了解产品生产 的途径。可以借鉴德国Demeter 协会的经验,将优 质农产品的生产与旅游农业相结合(江苏省作为长 三角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应当更有潜力), 组织消费者免费参观其生产基地,了解生产过程,让 消费者亲身体会,通过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提高 优质农产品的可信度,加快知名品牌的打造。3.4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支农水平现阶段,我国不可能像德国那样给予有机农产 品生产者高额的财政支持,农民自发组织优质农产 品生产的能力仍然较差,要把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 用于关键环节的扶持上,使优质农产品生产形成一 种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农民培训、优质农 产品生产协会启动、知名品牌的创建等环节上给予 必要的扶持。由于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一 些开拓性的工作往往心存疑虑,通过在关键环节的 扶持,降低农民的风险成本,使农民的发展有一个较 高的起点,等发展成熟后,逐步减少支持力度,让其 自我发展,缩短优质农产品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对此, 为了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在中国 的发展, 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第一, 要从长期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角度制定 系统的有机农业发展计划。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和 有机食品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首先, 生态建设基 础好。生态农业在许多地区得到了重视和较普遍 的推广, 许多生态农业实践经验和技术, 如良性 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立体开发多层次利用技术等 都可以应用到有机农产品的开发中来, 一些地区 现在就已存在着许多有机农业产品, 只是没有经 过转换并得到认证, 如果加以适当的开发很快就 会见到效益。其次, 有机农业技术实力雄厚。一

方面, 农牧业、生态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学者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

果, 如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生物治虫、保护 天敌、节水灌溉等;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农业属 于典型的有机农业,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 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有机农业生产经验, 他们随 时都可以将其应用到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中 来。这些都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用技术和 指南。另外, 水陆空交通便利。便利的交通对于 建设走向世界的有机食品交易市场, 建立并完善 有机食品流通体系, 促进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和 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应把很多地 区单

一、分散自发的活动转为区域性有组织的活 动。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各地区根据自身 环境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 并且要制定 相关政策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第二, 制定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管理法规, 对其在法律上给予保护, 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根 据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的基本标准制定适合中 国的有机食品标准。设立专门机构对有机食品的 生产、物流、加工、销售和检测进行监管。对各 部门进行协调, 规范有机农业经济秩序和经营活 动。尤其要尽快建立完整配套的有机农业的标准 体系和认证体系, 这样除了可以规范中国有机产 业的发展, 还可以便于与国外标准早日接轨, 这 是为应对国外绿色壁垒所做的最好准备。第三, 加大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工业的资 金投入及研究力度。扶植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产 业, 建立有机农业基地, 开拓有机食品市场, 通 过综合措施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发展有机 农业。增加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科研投入, 成立专门机构, 进行充分准确的农业实地调研和 产品市场调研, 确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后, 由 政府或国内专业机构进行科研攻关。

第四, 对中国有机食品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 扩展。既要横向发展, 丰富有机食品的产品种 类, 扩大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 改变产品种类单 一的现状, 打造有一定影响力, 知名度和信誉的 有机产品品牌;还要纵向延伸, 通过政策或经济 手段促进企业对有机产品进行深加工。大力扩展 有机食品市场和有机产品流通渠道, 使有机食品 由现产现销转向批发销售。由于近些年在中国的 许多大城市已经形成了一股食用有机食品的潮 流, 所以国内有机食品消费市场会在今后几年内 高速发展, 对于国内生产经营有机食品的企业来 说, 应抓住机遇在国外品牌大量登陆之前充分发 掘国内相关市场并尽快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第五, 加强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引导, 教育和 宣传。要发挥高等农林水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 业优势, 依靠其完整的科研、开发及推广体系和 较强的科技队伍与先进的环境监控、监测和产品 检验手段, 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咨询机构, 为有 机农业生产、加工、贸易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 持和信息服务。通过各种载体和媒体, 包括科普 教育活动、科技下乡活动, 乃至广告宣传等形式 对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及认证制度进行宣传, 促成 全社会的共识, 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和人体 健康, 进而推动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第六,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及时、全面地介绍 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最新成 果、产品信息、贸易动态等。为国内企业走出去 牵线搭桥, 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鼓励企业 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利用当今互联网的资源优 势, 向境外发布国内有机产业及产品方面的信息 资料, 建立相关的产业资源数据库, 全面支持网 上交易和有机农产品的期货贸易。

篇2:中国移动发展20年

歌咏模式的形成年代是()时期。

1.0 分

    A、五四运动 B、文革 C、改革开放 D、21世纪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渔光曲》的曲作者是?

1.0 分

    A、任光 B、易伟斋 C、黄自 D、刘大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以下歌曲不属于齐秦的是?

1.0 分

  A、《狼》 B、《荒》   C、《大约在冬季》 D、《牵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20世纪中国歌曲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1.0 分

    A、大众歌曲 B、传统民歌 C、西方歌剧 D、戏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下列属于抒情歌曲范畴的是?

1.0 分

    A、《我爱你,中国》 B、《北京的金山上》 C、《当兵的人》 D、《摇船歌》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问》的曲作者是? 1.0 分

    A、保罗·罗伯特 B、易伟斋 C、肖友梅 D、聂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梁启超最初翻译而来的“革命”最初是什么意思?

1.0 分

    A、流血斗争 B、改良 C、改革 D、暴力冲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爱曾经是我也是你”出自歌曲()。

1.0 分

    A、《爱的箴言》 B、《第二道彩虹》 C、《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D、《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的校训。

1.0 分

   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浙江大学 D、人民大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三月里桃花红呦似海……七月里谷米黄呦似金……”出自歌曲()。

1.0 分

    A、《月亮代表我的心》 B、《盼红军》 C、《茉莉花开》 D、《送郎当红军》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巴金出生于哪一年?

1.0 分

  A、1900.0 B、1902.0   C、1904.0 D、1906.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1.0 分

    A、广州 B、深圳 C、上海 D、北京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黄河船夫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1.0 分

    A、苏皖江淮 B、陕北地区 C、河北地区 D、北京地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

文革后高考恢复的第一年是()年。1.0 分

    A、1976.0 B、1977.0 C、1978.0 D、1979.0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5

《泪洒天堂》的起源是什么歌曲?

1.0 分

    A、民族 B、通俗 C、宗教 D、纯音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

“新民歌”出现在什么时期?

1.0 分

    A、20世纪初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7

《我的祖国》作词是谁?

1.0 分

    A、乔羽 B、庄奴 C、雷振邦 D、刘白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8

《翻身农奴把歌唱》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1.0 分

    A、山西 B、陕西 C、西藏 D、河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9

赵元任是哪里人?

1.0 分

 A、山东

 B、江苏

 C、上海

 D、安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0

下列歌曲属于1980年群众喜欢的广播歌曲曲目的是?

1.0 分

 A、《大海啊故乡》

 B、《泉水叮咚响》

 C、《心中的玫瑰》

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1 1943年()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国际上广泛流传。

1.0 分

 A、田汉

 B、聂耳

 C、王洛宾

 D、萧友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2

下列歌曲属于抗日救亡歌曲的是?

1.0 分

 A、《大刀进行曲》

 B、《黄河船夫曲》

 C、《同桌的你》

 D、《五月的鲜花》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3

“太太发现秘书穿的裙子很短,她就买了八千块的耳环……”出自歌曲()。

1.0 分

 A、《我是一只小小鸟》

 B、《梦醒时分》

 C、《最近比较烦》

 D、《凡人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4

文革的时候,赋予()“四个伟大”——导师、领袖、统帅和舵手。

1.0 分

 A、邓小平

 B、周恩来  C、毛泽东

 D、刘少奇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5

李尧棠是谁的原名?

1.0 分

 A、曹禺

 B、巴金

 C、茅盾

 D、蒋子龙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6

《衡山里下来的游击队》是哪个省的民歌?

1.0 分

 A、苏皖江淮

 B、陕北地区

 C、河北地区

 D、北京地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7

高晓声的作品中大多关注谁的命运?

1.0 分

 A、学生

 B、工人

 C、农民

 D、知识分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8 以下歌曲不是邓丽君的是?

1.0 分

 A、《我只在乎你》

 B、《甜蜜蜜》

 C、《在水一方》

 D、《红豆》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9

《知识青年下乡来》是哪里的民歌?

1.0 分

 A、河北

 B、河南

 C、四川

 D、山西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0

下列()不是李宗盛创作的歌曲。

1.0 分

 A、《我是一只小小鸟》

 B、《梦醒时分》

 C、《凡人歌》

 D、《龙的传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1

《黄河大合唱》是在1939年由()作词。

1.0 分

 A、张光年

 B、田汉  C、冼星海

 D、聂耳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2

“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是出自歌曲()。

1.0 分

 A、《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B、《翻身农奴把歌唱》

 C、《交城山》

 D、《东方红》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3

以下不属于罗大佑歌曲的是?

1.0 分

 A、《光阴的故事》

 B、《鹿港小镇》

 C、《野百合也有春天》

 D、《大约在冬季》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4

《脚夫歌》是哪里的民歌?

1.0 分

 A、陕西

 B、山西

 C、河北

 D、辽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5 大学第一次实现统一招生是在哪一年?

1.0 分

 A、1952.0

 B、1956.0

 C、1977.0

 D、1978.0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6

“原生态民歌”兴起于哪个时代?

1.0 分

 A、20世纪末21世纪初

 B、21世纪20年代

 C、20世纪末

 D、20世纪50年代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7

以下不是我国摇滚乐队名字的是?

1.0 分

 A、万李马王

 B、1989.0

 C、灵感

 D、鲍家街43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8

以下作品不是朱践耳作曲的是?

1.0 分

 A、《唱支山歌给党听》

 B、《打得好》  C、《翻身的日子》

 D、《摇船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9

下列()是孟庭苇的经典歌曲。

1.0 分

 A、《月亮代表我的心》

 B、《小城故事》

 C、《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 D、《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0

“群众”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国家?

1.0 分

 A、英国

 B、日本

 C、美国

 D、法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1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出自孟庭苇的歌曲()。

1.0 分

 A、《野百合也有春天》

 B、《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 C、《第二道彩虹》

 D、《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2 下列哪一词汇时刻影响着港台流行音乐发展轨迹?

1.0 分

 A、移民心态

 B、世界眼光

 C、多元风格

 D、文化碰撞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3

《围城》是谁的代表作?

1.0 分

 A、巴金

 B、曹禺

 C、钱钟书

 D、茅盾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4

《泪洒天堂》最初属于什么歌曲?

1.0 分

 A、宗教歌曲

 B、婚礼歌曲

 C、丧礼歌曲

 D、民族歌曲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5

《黄河大合唱》与时代的关系是?

1.0 分

 A、艺术的夸张

 B、艺术的写实  C、时代的必然产物

 D、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6

“pop”摇滚类型出现于哪个年代?

1.0 分

 A、50年代

 B、60-70年代

 C、70-80年代

 D、80-90年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7

下列歌曲体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风貌?

1.0 分

 A、《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

 B、《毕业歌》

 C、《盼红军》

 D、《到敌人后方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8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出自歌曲()。

1.0 分

 A、《跟着感觉走》

 B、《酒干倘卖无》

 C、《牵手》

 D、《亲爱的小孩》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9 《大海航行靠舵手》属于()歌曲类型。

1.0 分

 A、学堂乐歌

 B、民歌

 C、语录歌

 D、西洋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0

最能说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是重金属()。

1.0 分

 A、民歌

 B、摇滚

 C、抒情音乐

 D、离散歌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马丁·路德曾发动过一系列反对基督教的运动。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the eyes of truth》是纯东方元素的,由印度人作曲作词的新民歌形式。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90年代歌曲《牵手》是由著名歌手苏芮演唱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民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拜情节,是保证动荡度过的原因。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近现代革命是农业向工业转化的必然。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严阵以待紧握钢枪”出自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韩少功是中国一级作家。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黑馒头”在摇滚乐中代表重金属音乐。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创作于1978年。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玫瑰三愿》是由李叔同作曲。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我爱你中国》出现后在中国掀起了异常风暴,当时很多的电视节目、电视剧、纪录片都以此命名。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改良”具有全世界意义,而“革命”仅具有民族历史的演变意义。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离散之歌和爱国主义并没有太多联系。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新民歌”是我国本土歌曲适应西方歌曲相互融合的产物。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相较于《北大荒之歌》,《老三届》的政治色彩要更加淡一些,感情色彩更浓一些,所以层次较低。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到敌人后方去”中的“后方”指的是农村地区。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话剧和京剧的斗争,是传统京剧不断向着反应现实生活的道理前进。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茶馆小调》属于民风习俗的幽默讽刺歌曲,由冼星海作曲。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战乱时期也有刻画新女性的歌曲出现。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20世纪中国歌曲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从内容的变化上可以窥见一般。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社会经济水平和社会主义理想脱节,是形成文革的一个原因。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羚羊过山岗》的作者是何训田。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爱的力量》是席琳迪昂的作品。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顾城由于对文革时期有严重的心理阴影,最终是在回国之后自杀。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鼓词在开始时是只说不唱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邓丽君是一个艺名。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是保罗·罗伯特把《在那遥远的地方》带到了国际上。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武化”现象是新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最根本的的文化行为。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出自歌曲《爱的箴言》。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学院派的音乐是从黄自开始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麦当娜属于西方艺术摇滚乐的代表之一。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齐秦演唱过《月亮代表我的心》。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周杰伦是香港著名创作型歌手。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新民歌”主要体现在所有合奏乐都是电子电子合成器。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美丽城》是王磊的摇滚歌曲。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世纪90年代歌曲中感情疏远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选择。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8

易伟斋《玫瑰三愿》的曲作者。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印象派是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衰落的时候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独唱歌曲的产生表示歌曲情感由个人向集体转变。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70年代最为流行的地方是拉美国家。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的演唱是王洛宾。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学堂乐歌又叫做校园歌曲。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爱的箴言》是罗大佑作词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出自李宗盛的歌曲《红尘滚滚》。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双轮革命是指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是我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路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淡泊名利的人格境界》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

非常矛盾的地方在于,我们在接受西方文明的时候同时也在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视觉的听觉化是一种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一说法正确吗?

1.0 分

篇3:中国移动发展20年

然而, 危机是否已经过去?谁也不知道答案。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也无人敢做出肯定的结论。

答案到底在哪里?全球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触底?如果危机持续, 中国的经济还能继续一枝独秀吗?中国零售业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究竟将何去何从?

我们需要从一些规律与现象的分析中, 找寻到答案。

我们有坦然面对的准备, 不惧一切恶劣的环境与残酷的市场竞争, 我们也更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 去找寻前行的轨迹、脉络与趋势。

我们不停地画着一个圈, 圈的尽头是另一个起点——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2010年, 中国零售业正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

2010年, 今年春色更宜人!

预测1:企业开始发力拓展

零售企业是最有资格率先发力市场的。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 使得零售商开始放缓脚步, 睁大眼睛观望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及市场行情的变化。一来年, 零售企业受到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而且, 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销售业绩保持了增长, 当然, 2009年利润有所下滑, 但这并不会成为影响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反,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好转, 零售商的信心开始恢复, 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测向好, 零售企业将重新驶上开店快车道。随着以华润万家、物美为代表的零售商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大踏步行进, 2010年, 零售企业发力市场已成必然趋势。

预测2:“争夺”三、四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对于零售企业来说, 既有的网点和市场份额已基本被蚕食。目前在大卖场领域, 一、二线城市已基本被外资零售商、内资大型零售商及一部分区域零售龙头牢牢占据, 外来者现在再想切入已经很难。因此, 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主要战场。尤其是中部和西部一些三线城市, 已经吸引着诸多大型零售商的目光, 2008年一些外资零售商主要就围绕这些市场在扩张。

目前已经有更多的零售商制订好了进军这些市场的战略和计划, 箭已上弦。在这方面, 我们需要提醒的是, 外资零售商已经走在前头, 本土零售商需要审时度势, 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否则将与一、二线市场的发展轨迹一样, 在三、四线市场的拓展中仍然处于被动局面。

预测3:区域龙头异地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尤其是中小零售商从2006年底开始战略大转折, 即从一味注重规模的盲目扩张开始调整为做强区域市场。在当时很多零售商因盲目扩张的战略失误而倒在市场竞争中时, 这一战略及时“保”住并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中小零售商。

但这一战略在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后, 可能将于2010年迎来新变化。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再加上内外资零售巨头的围棋布局发展, 这些各地的“龙头”开始担忧, 如果不与时俱进, 创新变革发展, 就有可能固步自封, 再过几年就可能被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挤垮, 或者被自己打败。因此有实力的区域龙头企业将会重启异地扩张的步伐。

事实上, 从2008年起, 武汉中百和福建永辉就以进军重庆的成功向业界证明, 有足够的实力和理性、正确的战略, 区域零售商完全有能力走出去。2009年, 永辉甚至迈出了向北京市场进军的步伐, 而且成效斐然。山东的家家悦也从威海走向省会济南。中国区域零售商的走出去战略正在成形, 可以预测, 这一趋势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将更加凸显。

不过, 对于大多数中小零售商而言, 调整好企业的内部结构, 创新体制和机制, 练好内功, 做实、做精、做专区域市场仍将是其应该坚守的发展战略。

预测4:外资企业借机抄底

很多专家在2008年底时预测,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将会大为减速, 但一年即将过去, 这种预测被证实是错误的。事实上, 这些外资零售商减缓了其在本国市场上的扩张, 却唯独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

如沃尔玛在2009年一反常态, 1至9月就开出35家新店, 包括家乐福、TESCO等外资零售巨头都在中国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频繁选址, 密集开店。种种迹象显示, 外资零售商正从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线城市向内陆省份纵深挺进, 试图打造出一个网点的“包围圈”。借着金融危机的机会, 再加上中国经济的高挺和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 2010年, 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步伐只会更快, 抄底中国零售业的意图也将更加明显。

不过, 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也在发生变化。2009年, 台资零售企业大润发销售超过家乐福, 一举跃为外资零售在华霸主已无悬念。目前, 沃尔玛加上好又多的门店也已经超过家乐福。新一轮大卖场“老大”的残酷竞争也正在上演。

预测5:中外百货加速圈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回暖, 外资百货巨头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不仅已有的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增开新店, 一些新的中高端百货品牌也开始大举进入。2009年初, 日本知名百货品牌高岛屋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百盛集团则斥资11亿元收购了北京的双全大厦, 用于新开门店;今年下半年, 兰州百盛、常熟百盛和石家庄百盛也将陆续开业。菲律宾最大的零售企业SM集团近期也宣布, 今年计划在中国投资1.15亿美元, 在2015年之前将以每年开设3家店的速度进军中国市场。

本土百货企业也不甘落后。大商集团2009年继续逆市扩张。王府井百货更是决定向东亚银行北京分行贷款3亿元, 用于新门店所需的租金和装修费用, 巩固其在西北地区的发展优势。8月10日, 王府井百货正式入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此外, 王府井百货在昆明、兰州的新项目也已进入筹备期。大连万达旗下的万千百货也一路高歌, 目前在全国已开有19家店, 另有20多家正在筹备中。深圳天虹百货还在2009年成功登陆北京市场。

金融危机虽然给百货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但企业的开店速度并无明显放慢, 2010年仍然是中外资百货的鏖战之年。

预测6:并购整合蓄势待发

每一轮经济调整的周期, 都是各个行业的重新整合的阶段。同样, 金融危机给零售行业带来了新一轮洗牌的机会。2009年, 并购和整合仍在继续。

如5月, 华润万家并购无锡当地最大的零售商永安等。一些外资零售商如百盛、沃尔玛、TESCO、家乐福等, 都通过收购合资公司股份, 开出独资门店来加速整合其所据市场。而韩国乐天玛特也于10月正式宣布并购江苏时代超市。同样, 内资零售商物美在2009年8月引入战略投资2亿美元用于并购, 其旗下的浙江供销零售也在与浙江区域零售商就并购进行广泛接触并有望有所斩获。

毫无疑问, 2010年的并购整合将会更加凸显, 这一点从上述零售商的动作中就能感受到, 而从沃尔玛最近的动向中更是可见一斑——沃尔玛甚至开始觊觎家乐福在中国的业务, 并发出了收购要约, 尽管被家乐福明确拒绝, 但无风不起浪, 这依然显现出表面平静下的中国零售市场是暗流激涌。

预测7:联合之路亟需突破

目前, 一个以SPAR、IGA等外资自愿连锁, 浙江连锁零售采购联盟、四方联采、中国零售采购联席会等本土自愿连锁组织为主的内外资联合体系正初步形成, 尤其是内资联合体, 除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中永通泰等, 一些目前较为成功的组织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 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几年的联合之路, 自愿连锁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目前大部分中小零售商面临的共同桎梏是, 如何将联合之路, 继续推向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层次。如果不能逾越这一障碍, 联合的生命力将在未来受到严峻挑战。很多企业老总和专家学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并已经有所行动, 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状况。如山西美特好总裁储德群, 就希望通过资本的合作, 把山西零售商统一起来, 大家共用一个品牌, 共同成立一个股份制企业, 形成合力, 应对外部竞争。也有部分老总认为, 中小零售商迫切需要有机构或人牵头成立一个零售研究机构, 专门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等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联合机构或是联合企业, 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合作、分享。

2010年, 实现联合上的突破与创新是零售业尤其是中小零售商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预测8:便利业态稳中有进

便利店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太大影响, 是出乎意料的。按常理而言, 当经济发展减速, 人们收入增长减缓时, 便利业态由于价格较大卖场高而多少会受到消费者的“抛弃”。但中国市场的便利店企业如可的、联华快客、河北国大36524、7-11、全家便利的发展却依然平稳有序。尤其是全球便利巨头7-11也逆市加快了开店步伐, 将进军上海、天津等市场, 并计划1年后开始吸引加盟店, 未来5年在上海和天津分别开设300家及200家便利店。而四川的WOWO便利更是脱颖而出, 有望登陆资本市场。可以预见, 2010年,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好转, 便利店企业的发展将愈加成熟和稳定。

值得重视的是, 沃尔玛、TESCO等外资大卖场零售商也瞄准了便利业态, 今年上半年已有3家“惠选”便利店在深圳开业。而2008年底, TESCO的新业态TESCOEXPRESS (乐购快捷店) 登陆上海, 目前在上海已有6家分店。日本零售巨头永旺也宣传旗下的便利店品牌ministop进军中国青岛, 并计划5年内在山东开店200家。这意味着外资零售巨头开始注重渗透细分市场, 这将给中国本土的便利店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预测9:社区商业或受追捧

几年来, 社区商业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但在区域市场大卖场业态已经饱和、区域零售商又难以外围突破的情况下, 如何避免从“区域之王”沦为“瓮中之王”, 重新重视并做好社区商业, 或是一条新路子。

在这方面, 天津津工零售可谓典范。不过, 津工董事长兼总经理卢代盛的一席话, 值得想尝试社区商业的企业借鉴:社区零售一站式服务, 不是做零售, 而是做服务。另外, 一定要注定对量本利——规模、成本、利润的控制, 否则, 社区商业的成功便无从谈起。

预测10:专业连锁风头正劲

专业连锁在2010年将继续目前的势头。

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专业连锁, 正在实施由规模扩张向单店效益与盈利能力的战略转变。苏宁还开始了国际化的步伐。事实上, 中国市场上家电连锁的寡头时代已经到来。尽管有百思买这样的外资巨头, 但短期内还难以撼动国美与苏宁在市场中的地位。此外, 各地区域市场也有家电连锁零售商, 仍占据不小的份额。不过这也为国美和苏宁在区域市场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机会。

而其他专业连锁在中国市场正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周期。以屈臣氏、万宁、莎莎、娇兰佳人等为代表的药妆专卖连锁近几年发展迅速。服装专业连锁品牌也大肆开店, 如来自瑞典的H&M以及本土的美特斯邦威等。但在高速扩张后, 与传统的连锁零售商一样需要面对的问题是, 企业的管理和供应链建设仍然会成为其在突破与创新征途上的枷锁。

预测11:“农超对接”更加深入

生鲜食品经营能力的提升是中国零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 也是打破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瓶颈的突破口。不仅是未来一年, 生鲜经营应该是零售长期坚持的重中之重。而“农超对接”给了零售经营生鲜商品一种新的思路和利润突破口。很多企业, 如福建永辉、家家悦、物美等, 或是建立农超之间的产业链, 或通过与供销合作社等组织的密切合作, 拓宽了产品的鲜度和广角, 且提升了利润, 赢得了消费者。

随着商务部加大力度推进“农超对接”, 企业从“农超对接”获得实质效益, 零售商参与并深入“农超对接”将会成为2010年的主流。而企业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 以及作为零售灵魂的生鲜经营, 也有望在“农超对接”的实践过程中找寻到更大的突破。

预测12:加强改善销利平衡

这是零售商在2010年尤其要重视的。2009年的促销的确提升了销量, 但与此同时, 包括京客隆、大商、新华都等零售商的净利润都有所下降。在保证市场份额不萎缩的情况下, 如何平衡销售业绩与利润的双增长, 是零售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盈利能力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大型零售商如此, 中小零售商就更突出, 因为光有销售业绩而没有强大的利润支撑, 很难维持一个实力并不强大的中小企业长期可持续的拓展。当然, 在零售卖场逐步由规模效益转为精细化运作, 向单店效益转变的过程中, 销售与利润是可以通过调整商品结构、压缩开支、降低损耗等各种方式达到双丰收的。

预测13:品类结构调整深入

调整商品结构将是零售企业的一大重点。零售的百货化已经收到效果, 模糊零售与百货店的界限的策略吸引了很多客流。2009年, 出口的严峻形势迫使很多外贸制造企业转向内销, 而在内资零售商的呼吁下, 一向只对外贸企业开放的广交会也首度向内资企业开放, 零售商也抓住时机, 一方面为制造业分忧, 另一方面引进许多以前不销国内的新品, 完善品类结构。目前, 尽管外贸制造企业对与国内零售商的合作还存在一些衔接上的问题, 但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已经达成, 零售商将迎来更为丰富的品类。

另外, 自有品牌是零售竞争的一大利器, 也是零售利润的新增长点。2009年, 零售企业都加大了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甚至有的外资零售企业开始推出蔬菜类的自有品牌, 这标志着零售商在自有品牌的开拓上新的突破。2010年, 除了外资企业, 内资零售商也将在自有品牌上大做文章。

预测14:店铺改造渐入佳境

零售企业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节能改造、系统节能和智能控制技术三类。

经过几年的铺垫和实践, 对店铺进行节能升级改造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 由于节能店比传统店面整体节能20%至30%。以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为例, 12万多家门店仅用电量将可减少166825万度, 减少二氧化碳碳排放160万吨。可见, 零售企业节能不仅仅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不可否认, 节能降耗将是零售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 零售企业已从局部照明、空调等见效快的节能设备更新, 逐渐进入到门店全局架构节能统筹改造阶段。对零售企业而言, 尽管初期投入较大, 但经过节能改造后的店铺基本能在2至3年内收回投资成本, 此后的节能费用将成为净利。因此, 节能是纯粹增加投资的观念将逐渐改观, 零售企业的节能降耗将渐入佳境。

预测15:盈利模式加速转型

这并非一种新的趋势, 只是迫于金融危机的压力, 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会更加积极主动。

首先, 大规模、长时间的促销虽然增加了销售额, 但却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 甚至反而出现下降势头, 这显然不符合零售商的心理预期。著名零售业专家黄国雄就指出, 降价促销可以提高总体销售额, 但是利润反而下降了, 而且以低价位满足社会的需求, 会影响未来的消费增长, 这就等于透支了以后的消费。一些零售企业开始转变一味打价格战的做法, 比如超市发就通过亲情服务、绿色营销等新的促销手段, 显著促进了销售业绩, 且大幅提升了利润。这种做法值得业界效仿。

此外, 无论是超市、百货、家电还是其他专业连锁, 自营能力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危机下, 自营能力的高低, 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 很多超市企业都在调整联营策略, 将生鲜等品类逐渐纳入自营体系, 促进利润直线上升。而百货企业也在培育品牌和买断品牌方面有了新尝试, 内资百货业对“买手”的重视程度日渐凸出。依靠盘剥供应商、当个二房东这样的盈利模式将被逐渐淘汰。

预测16:零售人才门槛提高

受益于金融危机, 很多制造企业裁员, 大批人才流向社会, 再加上大学生的求职期望降低, 使得许多原本瞧不上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才开始向零售企业抛“绣球”, 零售企业自然乐得其成, 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零售业从业人员学历低的状况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根本改观, 这也将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而提升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水平。包括TESCO、物美、步步高等内外资零售商, 都在2009年借机大量储备人才, 为将来经济转好后的“春播”作准备, 步步高甚至还在10月引进了一支专业的外籍高管, 专门负责超市业态的运营管理。

不过, 需要指出的是, 大学生与零售企业对上眼, 既有零售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吸引因素, 也有目前就业大环境并不乐观的因素。零售业从基层人员的招聘就能够走“高端”路线, 自然是一件好事, 也是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但问题是, 招人易, 留人难。零售商还需妥善处理好人才与其职业规划的问题, 以及教育程度高的员工与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员工在彼此融合与发展中的问题。

预测17:供应链成竞逐热点

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中, 商品陈列、布局、环境这些我们样样都能模仿, 只有供应链我们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与其比肩。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 对零售业而言, 供应链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 这将成为企业的竞逐热点。

外资零售巨头最具优势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供应链。因为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它能控制供应商做到最低价进货, 将供应链压到最短, 而这一点却是内资企业的短板。而在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需要快速回笼资金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零售商还面临着缩短供应商账期的压力, 这也会给零售商的现金流和经营成本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 内资零售企业如何通过物流配送、信息技术、与供应商携手合作等既有方式和其他创新, 压缩自己的供应链, 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 是2010年尤其需要重视的。

预测18:配送中心建设高潮

SPAR广东物流中心4月全面动工, 山西美特好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配送中心年底可投入使用, 物美新的生鲜配送中心即将投用, 福建永辉将在北京建立物流中心, 武汉中百7月募集了6.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新物流和配送中心的建设, 步步高、山东家佳乐等超市也都在开建物流配送中心……随着连锁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迎来高潮。

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部门也从前几年起, 就一直安排专项资金, 支持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据统计, 目前全国较大型的连锁企业都在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 一些中小零售商也在筹建物流配送中心, 以提高商品的自给配送率。中国连锁零售企业都在着眼于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2010年, 一大批零售区域配送中心将应运而生。物流配送中心的成功制胜将使零售商在商品结构、周转以及缺断货现象等方面得到极大改观。同时, 大量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也给提供这方面技术支持的供应商带来了难得的商机。

预测19:供应商迎来新商机

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零售业的软硬件设施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口。目前, 大量的店铺升级改造、外资零售商的借机抄底、节能设备的广泛采用、零售商开店的重新发力等诸多因素, 将使商品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迎来新一轮宝贵的商机。

我们建议, 广大供应商尤其是设备供应商, 应该更多关注二、三、四线市场。一线城市的卖场已经饱和, 改造也基本走在前列。而二、三、四线市场的零售商, 大多正处于卖场设备、信息系统、环境提升的时期, 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企业自身的微观处境, 都已经迫使他们必须对此进行投资。而新店的拓展, 更是需要大量的设备设施的采购, 尤其是外资零售企业目前正在三、四线市场密集布点, 并且所开门店都将以节能为重要原则, 历经2009年零售业短暂沉寂后的低潮, 供应商在2010年乃至未来数年, 商机无限, 只待发掘。

预测20:外包服务更加凸显

随着规模逐步增大, 区域零售商也再度向异地省份扩张, 外包服务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首先得益的应该零售物流外包。之前其在国内应用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零售企业规模不够大, 无法产生外包本应带来的规模效应。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物流外包, 如福建永辉在北京市场的物流配送, 就外包给了北京快行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不过, 对外包物流来说, 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足以支撑零售流通业大量的信息传递需求,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配送延误等问题, 而这对零售商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供应链的外包也受到零售商的重视。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授权鸿骏讯息设计开发了供应商电子数据交换 (EDI) 系统, 该平台将成为沃尔玛与供应商之间在订单、合同、商品信息及货款结算等方面即时沟通的工具。这种合作为软件提供商与零售商之间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选址和拓展的外包也备受商家青睐。零售商异地扩张, 如果全都亲力亲为,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 效果未必就好。把这些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完成, 既能充分利用资源, 节约成本, 还能集中精力做好市场和经营。这方面, 福建永辉在北京的几家网点, 全是由专业的商业地产顾问公司北京东方国泰负责完成选址前期工作的。截至目前, 双方合作可谓业界典范。

此外, 包括富基融通的软件外包、华士盘点的第三方盘点外包等各项外包服务, 都呈蓬勃发展之势。毫无疑问, 2010年, 外包服务的趋势将进一步凸显。

篇4:中国航油辉煌发展20年孙立

1990-2009年的20年间,中国航油的供油量、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4.7%、27%、14.8%和20.5%。特别是集团公司成立8年来的发展及对社会的贡献更为显现,油品销量、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年均分别增长21%、26%、21%和12%。在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从2005年第111位,提升到2009年第52位。

确保了油品质量和民航飞行安全

中国航油成立以来,始终把保障安全供油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扭转了公司成立之初事故频发、重大事故隐患严重的不利局面,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品检测、化验中心,开展了国际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标准的认证达标工作,并在全系统建立实施了SMS安全管理体系。公司成立20年来,累计为飞机加油1600万架次,从未发生过影响飞行安全的重大事故,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航油卓有成效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还将民航特有工种第18鉴定站设在我公司,负责承担六大油料特有工种鉴定及职业培训相关工作。目前,中国航油已正式加入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航煤联合检查集团、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英国石油协会、美国石油协会等多个影响显著的国际组织,并与BP石油公司共同创办了“技术大学”及定期技术年会,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及安全管理与技术水平同步提高,为确保民航飞行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效解决了供油保障能力不足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民航油料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欠账较多,供油保障能力远远跟不上民航运输的发展速度。中国航油成立之初,总储油能力只有40万立方米,致使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航油供应频繁告急,严重制约了民航发展。中国航油成立后,充分发挥集中管理优势,统一筹措资金,投资上百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库容近150万立方米,比新中国成立40年的总和翻了两番,使储油能力增至200多万立方米。投资建设了十多个专用卸油码头、上千公里输油管线和一百多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在全国枢纽和干线机场建设了机坪加油管网,购置各种飞机加运油车近千辆,并成立了中国航油物流公司,航油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有效解决了油料制约民航发展的瓶颈问题。

形成运转高效、有序的资源配送格局

由于我国航油资源生产布局与需求不平衡,总体上航油资源集中在东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既没有航油资源,也没有航油生产基地,形成了北油南调、东油西调的资源配置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油品运输方式较落后,航油配送70%要靠铁路运输,运输距离最长达4000多公里,管线运输仅占2%,导致航油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给中国航油统一协调配置资源、确保全国机场供油稳定带来诸多困难。为了履行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稳定的使命,中国航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方面加强与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增加国内供应;一方面通过组织进口航油,积极拓展境外航油资源供应渠道。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航油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航油供应体系,铁路、水运、管线、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得到优化,形成了供应体系更完善、运转高效有序的资源配送格局。如果没有中国航油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统一调控、优化配置资源,航空运输高速发展的局面必将难以维系。

促进了中西部和边远落后地区航空运输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航油消耗的不平衡,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的航油加油量占总消耗量的80%,而国内大多数机场供油规模普遍偏小。同时,由于我国航油资源分布不平衡,各机场航油运输成本差距很大,全国约有80%的机场供油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中国航油通过内部平衡成本差别,“抽肥补瘦”、以盈补亏,支持和保证了资源紧缺及经济落后地区的航油供应。中国航油还主动为偏远地区机场和小机场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针对小机场供油在资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责任出发,先后接收了30多个小机场航油业务,为支持偏远地区发展和保障航油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航油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中国航油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航油企业的变革,先后在华东和华南地区成立了合资、参股公司。2001年12月6日,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成功地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完全利用自有资产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2005年9月,中国航油又将核心业务企业——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改制成为集团公司控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参股的中国航油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加强与两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优化航油配送网络,降低供应成本,联手打造航油领域的“国家队”,而且通过公司制改造,使中国航油在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稳步运行,更加有利于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

战略调整与实施取得积极进展

为适应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要求,增强集团国际竞争力,中国航油于2006年调整了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了“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的公司使命,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目标,确定了以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为核心的“三大战略”,以加快建立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战略性区域油品储运基地为龙头,以航油板块为核心,协同发展物流板块和国际业务板块,积极培育油化贸易板块,最终构建成具有高度战略协同效应的业务格局。经过三年多来的战略推进与实施,取得较好成效。

2009年下半年,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团公司党委在认真审视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制约公司持续发展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打造国际航油公司的主题,经过科学谋划,进一步完善了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具体是到2015年,实现公司销售收入、商品销量、资产规模与2008年相比翻一番,商品销售量达到3000万吨,销售收入2000亿元,资产总额5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努力将中国航油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国际航油公司。

通过加快推进战略部署与保障措施的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巩固拓展了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一方面不断巩固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集团的战略合作,一方面开辟了多元化的进口航油贸易方式;二是积极拓展国内外航油市场,先后与国内外180多家航空公司签订了供油合同,获得了国内航空公司在美国、欧洲机场的供油业务,以及英国航空和印度航空等在香港的供油合同;三是注重发挥四大板块的协同效应,在巩固拓展航油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油化贸易、物流和国际业务板块的拓展力度,努力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2009年航油及其他油化品销售量突破2000万吨;四是着力推进天津、广东、浙江和上海等区域性油品储运基地建设,实施物流专业化管理,提高了资源的控制能力和配送效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基地建设网络布局。在新战略的指引下,中国航油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形象、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集约化经营和“三基”工作得到加强

为了实现中国航油战略目标,深入汲取新加坡公司期权亏损事件教训,集中资源做强做大主营业务,中国航油新的领导班子大力推进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从战略规划和投资项目审查、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设备采购、进出口业务,以及资金、审计、法律、信息化等方面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增强了集团控制力,降低了运营成本。先后撤并了40家主业不突出、效益差、风险大的二、三、四级企业,堵塞了管理漏洞,并将19家成员企业整合为四个业务板块,减少了管理层次,形成了突出主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加强风险管控工作,建立了以防范经营风险、杜绝重大风险事件为重点的有效运行的风险管控体系。目前,新加坡公司各项风险管控工作到位,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结合建设国际航油公司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以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和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工作。三年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81部,建立了企业综合业绩考核体系,增加经济技术指标和EVA指标考核,加强员工培训,有4000多名员工取得相关专业技能资格,夯实了管理基础。认真对照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标、达标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手段在企业中的作用,先后开展了ERP项目在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启动了中国航油信息平台项目,搭建了SAP财务模块、人力资源、客户关系、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航油公司分油品、分机场核算项目顺利上线实施,在航油精细化管理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中国航油是一个起点较低的企业,这个低不仅是设施设备的落后,而且是公司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进入市场较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中国航油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狠抓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解决人才不足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问题。先后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培养了大批中高级管理人员。为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水平,经劳动部批准,民航特有工种第18鉴定站设在了我公司,承担起六大油料特有工种鉴定及职业培训相关工作。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人才总量持续增加、人才结构逐步改善、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人才引进有所突破,并逐步建立了人才发展支撑体系和激励机制,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中国航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认真履行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航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认真履行好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国内资源紧张、成品油与进口油价格倒挂严重的情况下,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共同克服困难,确保了全国机场供油稳定。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奥运保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中国航油更是以确保供油安全为己任,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保障救灾运输用油,为抗击灾害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国航油还认真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先后为井冈山革命老区、四川理塘县等地区安排扶贫资金,提升了中国航油的社会形象。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中国航油党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积极培育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办了《中国航油杂志》、《中国航油报》,有效利用中国航油内外网、报刊等多种媒体,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对外宣传。制定了《中国航油企业文化建设纲要》,颁布使用了中国航油新标识,统一了视觉形象。创造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12345工程”。20年来,公司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兴虎、李果武、杨水福、陈留才、龚复义、郑国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刘成虎,龚复义同志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被评为中央企业和集团公司的先进党组织337个,优秀共产党员124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97名。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的基层库站以及省市级“精神文明共建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更是数不胜数。公司通过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基金、实施薪酬制度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增加全员统筹补充医疗保险和建立企业年金等员工“关爱工程”,积极改善了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为维护队伍稳定、增强企业凝聚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链接:

中国航油发展的四段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航油供应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军队建制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民航脱离军队建制前,航油供应经历了缓慢发展时期。30年间累计供应航空煤油200多万吨,与快速发展的世界航空运输业拉下巨大的差距。

二是分散管理阶段。1980年民航划归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政企合一管理,航油业务涉及的人财物由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和省局油料处(科)负责。1980年到1989年10年间,累计供应航油600多万吨,年均增长12%,比新中国成立30年供油总量增长近2倍。

三是集中管理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航油供应体制已难以适应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2月成立了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形成了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加注一体化的航油供应集中管理体制。1990年到2001年12年间,累计供应航油3000多万吨,年均增长15%,比新中国成立40年来的供油总量增长3倍。

四是政企分开、组建集团公司阶段。为进一步深化民航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根据国务院《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民航总局与所属企业脱钩,2002年10月11日,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2005年,集团公司将核心业务企业——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改制成为集团控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为国内航油供应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2002至2009年,累计供应航油7000多万吨,年均增长13.5%,比新中国成立40年的供油总量增长8倍,比1990年总公司成立12年的供油总量翻了一番。2007年,航油供应突破1000万吨,中国已跻身全球航油消耗第二大国行列。中国航油在国内市场的控制率也大幅提升,目前已在全国150多个机场为国内外18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加油服务。在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形成了以航油业务为核心,发展相关成品油贸易、物流以及国际贸易业务的新格局,在中央企业的地位有了大幅度提升。

中国航油20年八大经验

回顾中国航油20年走过的道路,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艰辛。这20年征程,是中国航油供应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是建立起航油领域“国家队”、保障全国民航机场供油安全稳定的20年,是中国航油整体实力、信誉品牌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的20年,也是中国航油干部职工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团结拼搏的20年。实践充分证明,航油供应从分散走向集中,成立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集团公司是民航体制改革的一项成功举措。回顾中国航油2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必须持续打造航油领域的“国家队”。

航空油料属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特种油品,直接影响民航飞行安全,具有行业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中国航油成立以来,特别是将航油核心业务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合资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完整的航油供应体系,充分发挥统一管理、整体协调与配置资源的优势,在确保油品质量和民航飞行安全,平衡地区供油成本差别,保证资源紧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航油供应,有效促进民航整体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经历了抗震救灾、奥运供油保障等关键时期的考验,充分证明了现行航油供应体制,可以举全国之力,有效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确保全国机场供油稳定。实践再次证明中国航油不愧为“航油国家队”的称号,是一支能够肩负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重任的队伍。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持续安全”的理念。

航油是民航发展的基础,安全又是中国航油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航油自身的安全对整个民航的安全至关重要。20年来,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从“确保行业的持续安全”出发,狠抓安全不动摇,通过完善的措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从而维护了民航供油形势安全稳定的局面,保证了民航飞行安全,也有力推动了公司的全面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安全是中国航油永恒的主题,抓安全一定要做到持续安全、过程安全、系统安全,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发展。

中国航油成立20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完善公司发展战略,破解发展难题,就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能实现企业快速增长与安全形势平稳、职工队伍稳定的协调统一,从而促进公司形成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必须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

中国航油改革发展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过程。每当公司发展面临重大抉择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是依靠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从中国航油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主板挂牌上市,再到航油核心业务引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资源供应商的合作,每一次改革举措的出台,都是创新体制机制的结果,不仅引进了资金和技术,而且将先进的经营机制、管理理念带入中国航油,使员工精神面貌、思想观念、敬业精神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中国航油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第五,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中国航油作为中央企业,在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的同时,还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为此,公司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始终坚持围绕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展各项工作,充分挖掘增效潜力,加大经营责任制考核与监督力度,努力降低成本费用,保证效益指标的实现,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促进了中国航油自身的发展,还为民航运输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六,必须抓好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建立一支一流的队伍,这是中国航油事业发展壮大的源头和根本。没有好的队伍,再好的业务发展也没有根基。公司成立以来,在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和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航油队伍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七,必须积极培育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

中国航油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我们通过内外刊物媒体,持续不断地宣传中国航油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鼓励员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为公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成为凝聚职工力量、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八,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航油能够不断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从而为中国航油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还勇于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和深化改革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员工关爱工程,努力把公司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职工,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为公司加快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思想保障。

打造中国航油国际竞争力

中国民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中国也成为全球航油消耗第二大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航空运输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根据民航局预测,到2020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500亿吨公里以上,旅客运输量7.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1600万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都将超过1亿人次,航空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20%。东部与西部、干线与支线、客运与货运、国内与国际、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发展均衡,民航将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由民航大国转变为民航强国的新阶段。

民航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我国航油供应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实现“打造国际航油公司、进入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2015年航油总需求量将达到2700万吨,集团公司油化品销量将达到4200万吨。中国航油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为了应对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满足适应民航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公司发展的全局,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将中国航油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稳步实施中国航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集团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建设国际航油公司、进入世界500强的战略部署,细化战略目标实施的步骤与措施,以航油业务为核心,积极拓展油化贸易,着力加快物流基地建设,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集团公司国际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提升战略的总体效应,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创造条件,从思想上、制度上向公司制管理模式过渡。充分利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搭建国内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员业绩考核工作,健全领导班子和关键岗位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为企业科学发展奠定体制机制基础。

——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控制力。通过建立指导、协调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工作机制,强化战略规划、工程建设、重大财务事项和审计工作集中统一管控、物资设备采购和物流业务的集中管理、信息化的统一建设,全面提高集团公司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大力加强“三基”工作。深入开展以基层建设、基础管理和基本素质为核心的“三基”工作,大力实施低成本战略,通过整合业务流程,优化供应链,减少管理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创效能力。

——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推进对标达标工作。航油公司要按照“亚洲排头、世界一流”的标准建立对标体系,石油、物流公司等企业,要按照国内同类一流企业的标准,建立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逐步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对接,形成不断进步、创新的局面。

——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选拔、评价、引进、使用机制,全面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国际化人才库和专业技术人才库,有计划地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形成领导干部的梯队结构,打造一支适应国际竞争力需要的优秀人才队伍。

——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培育与打造“国际航油公司”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作风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表现,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

篇5:网吧20年发展历程

2014年02月24日03:17 人民网 我有话说(46人参与)

有没有那么一段时间,有一个黑黑的房间人头攒动,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回首,那年,那夜,那人,你已有多久没去过网吧

最初,中国只有62万网民,如今,中国网民数量破六亿。然而,在手机的攻城略地下,网络向上,网吧却在向下。

网吧的黄金时代【1996~2002】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 见习记者 李杨/文

【编者按】

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省文化厅宣布,今年,我省将降低网吧市场准入标准,放开单体网吧的审批。“冰封”10年的审批突然要解冻,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

当年,开网吧办证免费、日进斗金;当年,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万元;当年,去网吧总是“人等机”;当年,花近半工资也要去体会“高大上”的生活„„辉煌的都是当年。

如今,孩童都会拿着智能手机打游戏、刷微博、聊微信,我们不得不承认,网吧已经走过了它的黄金年代、白银岁月、青铜光阴,它的未来,会如何?

1971年出生的杨前,家住郑州市中原区,以前是上班族,现在自己创业。“十几年前,我是网吧里的常客。”他介绍,可以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网吧,每个月都会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百元。

开网吧的人

每晚全家人都一箱子一箱子地数钱

2000年左右,网吧开始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那里,聊天有QQ、ICQ,游戏有CS、魔兽,无聊了还有最新最快的电影,着实让人乐不思蜀。那时候,拥有一家网吧,就等于有了一棵摇钱树。因为看到了网吧的红火,刘峰开了一家网吧,红火得不得了,后又开了5家网吧,一年收入几百万。

【缘起】网吧真火 小煤矿主都改行了

在郑州市天明路中段的一座家属楼下,有一个经营了多年的网吧,虽然是双休日,但里边的人只有七八个,收银员坐在椅子上,打着瞌睡。

“十几年前,开网吧绝对是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经营了多年网吧生意的刘峰说,郑州最早的网吧大概出现在1996年,那时上网的价格基本是每小时10元左右,但那时上网的人比较少,网吧更少,全郑州也不过十来家。

“‘要想发、开网吧’是当时叫得比较响的一句口号。”1998年,河南开始对小煤矿实施专项治理整顿,在登封开了一家小煤矿的刘峰,就把煤矿转让给了郑煤集团,拿到了几百万现金。“闲下来没事干,看到自己正上初中的儿子天天痴迷去网吧,就去网吧一看,乖乖,一台机子后面有几个人,机子几乎24小时不闲,我就动了心,准备开一家网吧。”

【经营】 办证免费 每天毛收入几千块

当时因为网吧刚起步,各方面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最早办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还是免费的。“办证很容易,到那儿把材料一交,过了十来天证就拿回来了。”刘峰介绍,开的第一家网吧规模不大,有50台机器,花了50多万。“生意好极了,平均每天的毛收入都有两三千块钱,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我算是郑州开网吧比较早的一批人,那时候郑州的网吧只有几十家,生意也真是好做。”刘峰说,他的网吧开业后,因为靠近两所中专和两个中学,加上还有两个都市村庄,流动人口多,网吧几乎天天爆满。

【火爆】 又开5家 总收入“你放开猜吧”

2000年到2001年,刘峰一口气在郑州市东风路、大铺村、白庙村又开了5家网吧,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和亲戚派去管理,“投资了200多万元。”他回忆说,每天晚上,弟弟妹妹和亲戚把一天收到的现金都用箱子提回来,全家人坐在一起数钱,“因为好多钱都是一元、五元的,数起来不容易,真是数钱数到手软。”

“2002年,网络游戏也兴起了,除了上网和包夜收费,还卖些游戏点卡和Q币,一个网吧一天收入过万,那都不是个稀罕事。”问起这些年刘峰开网吧的总收入,他没有回答,只是说“你放开猜吧”!

【转折】 一场大火让网吧管理严格起来

转折发生在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光”网吧遭人为纵火,造成24人死亡。后来经过调查,这家网吧没有任何经营许可执照,网吧老板违规经营,开放“包夜”把上网者锁在网吧内是造成多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刘峰说:“就是‘蓝极光’这个事之后,对网吧的监管越来越严了,消防、工商、文化、公安这些部门经常会过来检查,包夜也不让开放了,支出增加了,收入减少了,但相对于其他生意,还是个相当不错的行业。”

泡网吧的70后

网吧十块钱一小时

发邮件老掉线

上郑大才接触电脑

“1995年,我考入郑州大学,那时候还没听说过网吧。当时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一般会配一台电脑,用的还是DOS系统,全靠键盘操作,没有鼠标。”杨前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不禁感慨起来。“记不清是大三还是大四的时候,郑大东门开了家网吧,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100多块钱,去网吧10块钱一个小时,太贵了!”

他推了推眼镜,思绪回到了15年前。“再后来,郑大图书馆、计算机系还有我们化学系也都开了自己的电脑室,让学生们使用。当时拿着学生证去办个卡,交几十块钱,一个小时也就是三四块钱,去上一次网在卡上打一个勾。因为便宜,经常要排队。”

发个邮件需要几十分钟

“网吧真正兴起是在我刚上班的头两三年,记得工人路上有家网吧,当时是128K的网络专线,这个速度在当时已经是不得了了!去网吧就是聊聊天,给朋友发发电子邮件,当时我们都叫‘伊妹儿’。比较常上的一个网站是商都信息港,里面有陌生人聊天室。”杨前介绍。

“网速很慢,有时为了发个邮件需要等几十分钟,还经常掉线。”杨前回忆,大家已经习惯了,掉线了就抽根烟,慢慢等。打游戏更是卡得要命,正在关键处老是掉链子。

上网太贵 轻松花掉两成工资

“当时家里没电脑,手机也不普及,常去的那家网吧有四五十台电脑,都是爆满。”杨前说,“价格很贵,我都不敢多上。每次都是上一小时,到点儿就走,要不然,超过1分钟就按一个小时收费。”

杨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网的价格,2000年左右,网吧上网费降了不少:一般的都是星期一到星期五9:00~13:00每小时4元,两小时6元,13:00以后每小时5元。如果买“上机票”,90元可以上机30个小时。每个月都要花个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因为自己那时的工资也就三四百元,2002年才涨到1100元。”

网吧的白银时代【2003~2009】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 见习记者 李杨/文

10年前,走进网吧是一件很潮的事儿。如果天天有机会去网吧,还会被身边的朋友高看一眼。作为一名资深网民,刘爱华至今都要感谢网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网吧成就了他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网吧还给了他美好的姻缘。

开网吧的人

月利三四万 牌照停批时果断转手了

“那时候的生意,就一个字:火!”38岁的赵志林谈起当年开网吧的经历,至今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那时候上网的人多,挣钱快,随之而来的是黑网吧也多,而当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炒到三四十万元的时候,他果断退出了网吧领域。至今,他依然为当年的抉择而庆幸。

【机遇】

辞职因为“要想发家,得开网吧”

“2000年时,郑州街头的网吧不是太多,由于工作需要,我要经常到网吧给单位传些资料。有时候,为了找网吧,跑好几道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上网的人也非常多。”赵志林说,网吧内人满为患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要想发家,得开网吧。于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他,决定辞职向网吧进军。

为此,他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做通了家人的工作,2003年,27岁的赵志林和朋友一起,在父母的帮助下,在郑州市大学路上开了一家网吧。

“当时只有50台机器,加上房租和其他各项费用,总投资才40多万元。”赵志林说,那时候开网吧,也没有统一的门槛,很容易就办理了各种证件。而网吧一开张,就吸引了很多人来上网。

【火爆】天天满座 每月净利润好几万元

“那时候,网吧的生意都很好,更何况,我们的网吧临近学校,生意更好。”在赵志林看来,当时,网吧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谓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很多年轻人都去上网,尤其是谈恋爱的年轻人。

50台机器,上座率总是百分之百。这个顾客走了,其他顾客就顶上来了。

顾客多,网吧的收入自然十分可观。“加上卖饮料的钱,每天都有几千元的收入,除了房租、工人工资、电费等其他费用,每个月净利润三四万元”。

“那时候,小日子过得相当刺激。”此后,赵志林又扩大了规模,将机器扩展到150台。

【退出】网吧牌照停批 “黑网吧”涌现

“2003年至2006年,是郑州网吧大发展时期。我的感觉,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基本上都能看到网吧的影子”。尽管如此,赵志林的生意也不受什么影响,因为他也在不停地提升网吧档次,改善网吧环境。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6年,从这一年的6月30日起,河南省内网吧牌照停止审批。2007年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再次冰封。

“这一时期,网吧的生意依旧很好,想开网吧的人不在少数。然而,我国停止了新网吧的审批。于是,大量的黑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隐藏在城中村、居民楼内。”赵志林说,随之而来的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对有证网吧的严格监管,各种规章制度陆续出台,“金箍”越来越紧。

在这种情况下,机灵的赵志林觉得,市场进入了饱和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于是,他果断将网吧转让,当时,身边不少朋友都觉得可惜。

泡网吧的80后

去网吧 天天都得“人等机”

在网吧写稿成常事儿

2002年,21岁的刘爱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成为一家行业报的记者。

“当时,我们采访完回到单位,需要手写稿子。在稿纸上写好后,交给编辑修改,编辑修改后再交给打字员输入电脑。”刘爱华说,那时候还是原始的工作方式。到了2003年,他们单位配置了电脑,要求用电脑写作。由于电脑少,工作人员多,大家总是抢着用电脑。

经常在外采访的刘爱华,很少去单位,总是就近找网吧写稿子。“一小时1.5元,还有2元的,三个小时下来五六元钱,挺划算。”刘爱华说,如果没有网吧,在那个时代连工作都没法完成。

想上网经常“人等机”

单位的电脑不够用,而当刘爱华走进网吧时,也常常崩溃。“是个网吧,人都可多,要想上网,就得‘人等机’”。

“有一次,我连续跑了三家网吧,都没有一个空闲的机器。后来,我干脆不动了,就在网吧里等,好在20多分钟后,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一对小情侣离开后,才轮到我。”刘爱华说,那时候“人等机”是常事儿。

刘爱华还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一位摄影记者需要传几张照片,跑了两家网吧都没有空位,后来,这位摄影记者只好跟一位正在上网的年轻人说:让我用一下网络吧,就传几张照片,就五分钟,我给你两块钱。

网吧成就美好“姻缘”

10年前,网吧是地地道道的热门场所。

“现在去网吧的人,大都是打游戏的;那时候上网的人,都是网上聊天的。”说到这里,刘爱华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那时候,下班没事就去网吧,在网上和很多网友聊天,俺媳妇儿就是那时候在网上认识的。

和刘爱华一样,在那个时代,上网成了很多人最大的业余爱好。由于上网需求大,而正规网吧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一大批黑网吧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说实话,我也去过黑网吧。”刘爱华说,当时黑网吧里有很多中小学生,经常看到家长找到黑网吧,将自己的孩子强行拉走,而家长和网吧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网吧的青铜时代【2010~2013】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当年,70后、80后是网吧的主力军,为了上网,他们不惜排队等候。而对于90后的赵涛来说,网吧对他没啥吸引力。他说,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变得越来越方便,自己一年能去一次网吧就不错了。他甚至认为,网吧数量的缩减将呈不可逆转之势。

开网吧的人

卖盒饭比开网吧还赚钱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10年,网吧市场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当年,为了开这个网吧,我通过各种关系,找了很多熟人,花了将近40万元,才从别人手中‘购买’了一个网络经营许可证,本想着大干一场,没想到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说起这几年的经历,网吧老板李胜利透露,他这几年不但白干了,还赔了不少钱。

【投资】为了拿到网吧牌照 花了38万元转让费

2007年,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进入“冰封”时期。“当时网吧生意好得很,我和两个朋友一直都想开网吧,但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到了2009年,民间盛传针对网吧的政策将有大调整。为此,李胜利一直等待着国家政策的出台,结果,当年9月,他等来了文化部的《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而该通知和他的关系并不大。

“该通知只是对网吧连锁企业的认定,对我来说,只有两条路:要么加盟连锁网吧,要么自己开网吧。而自己开网吧的前提则是要搞到网络经营许可证”。

于是,通过各种关系,李胜利花大价钱从别人手里买来了网络经营许可证。“为了这张纸,我花了38万元。当时在广州一些城市,这张纸更贵,能卖到100万元左右。”李胜利说。

【焦心】网吧生意下滑 一年不如一年

李胜利的网吧开在郑州市花园路上,2010年开业初期,生意还不错。

“总共有100台电脑,上座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每个月的纯利润也有几万元。不过,由于是三个人合伙投资,平均每个人每个月的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李胜利说。

然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

“进入2011年,我发现生意开始下滑,上座率在逐渐降低。”李胜利说,为此,他和他的合伙人开始更新网络设备,还对网吧进行了改扩建,换了清一色的皮质靠背座椅和液晶显示屏,传输也从刚开店时的宽带换成了光纤„„然而,他们的付出和改变,并没有吸引太多的人气,平常工作日的上座率只有50%左右。

“4个小时的网费,才10元钱;而卖一份10元的盒饭就能挣7元。”李胜利说,上网的人都要吃饭,后来,他们就在网吧内推出了盒饭套餐,结果,卖盒饭挣的钱比网吧的收入还高。

【尴尬】 低价转让网吧牌照 等了俩月乏人问津

网吧生意越来越惨淡,而房租年年涨,人员成本、宽带费用也是年年涨,这让李胜利苦不堪言。

“从开网吧这几年来,不但没有盈利,还一直在赔钱。”李胜利说,如果继续干下去,说不定还得继续赔钱。而谈及网吧生意惨淡的原因,李胜利直接归咎于“宽带入户”的普及和3G智能手机的热卖。

去年,恰好赶上拆迁,李胜利的网吧也在拆迁范围。于是,他和合伙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退出网吧经营领域。

将相关资产变卖后,他们手中还有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当年花了38万元才买来的,现在的转让价格是15万元,如果真心要,最低14万元”。

“转让信息在网上挂出去俩月了,只接到了几个咨询电话,至今还没有卖出去呢!”李胜利感慨,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只不过三年,这张纸的命运就发生了巨变,真是赶上网吧的“青铜时代”了。

泡网吧的90后

一年能去一次网吧就不错了

初中时和同学偷偷跑到网吧

“说实在的,我对网吧有着很深的感情。”说起网吧,今年23岁的赵涛觉得,上初中时偷偷跑到网吧上网,是很难忘的人生经历。

赵涛的老家在洛阳,10多年前,洛阳的网吧发展迅猛,而当时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那时候,我们还在上初中,一到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就偷偷跑到网吧玩儿。不用出示证件,只要付钱就行”。

当时网吧还是新兴事物,监管政策还不完善,丰富多彩的网络深深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

“有一个周末,我爸将我从网吧里拽出来,狠狠揍了我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去网吧了。”赵涛笑着说。

网吧渐渐丧失了吸引力

2009年,赵涛进入大学。学校里有着宽敞明亮的网络教室,他能够经常在这里上网。

“这时候,智能手机出现了,上网变得更方便了。”赵涛说,同学们一回到宿舍,就会拿出手机上网,和朋友们聊聊天,看看新闻。

“很少去网吧了,网吧里太嘈杂,吸烟的人又多,空气糟糕。”赵涛说,于是大家都不咋去网吧了。

今天,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赵涛认为,网吧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家里有电脑,出门有笔记本,手中有智能手机,根本不用去网吧了!”

网吧环境像咖啡厅就好了

“我觉得,网吧数量的减少,肯定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但网吧还有其市场需求,也不可能消失。”赵涛说,他从来不打游戏,因此,网吧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喜欢打游戏的年轻人来说,网吧还是首选场所。

赵涛说,他的一个朋友是个游戏迷,总是七八个人一起去网吧玩大型网游,“我的朋友说,只有在网吧里打网游,才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吧肯定不会消失。尽管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但网吧需要在自身设施、服务上不断下功夫。”赵涛说,如果网吧就像咖啡厅一样干净、整洁、舒适,他还是很愿意带着朋友去休闲的。

网吧的黑铁时代?【2014~?】

2004年,我省新建网吧的审批全面停止,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万元。10年过去,不少网吧从业者决定“金盆洗手”,就在这时,“冰封”了10年的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为何要放开单体网吧审批权限?在网吧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推出这一政策,会起到什么作用?我省网吧行业现状如何?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现状】

网吧老板备受“煎熬”

2月21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郑州市黄河路上一家网吧。工作人员说,该网吧已经经营了10余年。“2009年之前都很火爆,从来都是人等机,现在成了机等人。”

记者发现,该网吧有120多台机器,当天上午的上座率只有50%。前来上网的网友大多在玩《英雄联盟》、《地下城》等游戏。

而在文化路上的一家网吧,王姓老板大倒苦水,说网吧本来分布在两层楼,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索性将二楼变成餐馆,用来补贴网吧。“基本上不赔钱,但和前几年相比,生意确实不好做了。”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网吧中,多数老板都表示,网吧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备受煎熬。他们的状况在58同城网上得到了体现,记者发现,有几十家郑州网吧挂出了“网吧转让”的信息。东方今报记者试着联系了多位老板,他们几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要投资其他行业,顾不上网吧了。而熟悉内情的人说,关键原因是网吧利润急剧下滑,老板们纷纷改行。

【趋势】

网吧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河南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张松涛说,我国的网吧数量从2011年到2012年开始出现下滑,结束了自2004年以来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12年约有1万家网吧停业。截至2012年底,全国网吧总数降至13.6万家,我省网吧总数基本上还算稳定,保持在8000家左右,但城乡比例有所调整。

“前些年,网吧主要分布在城市里,乡镇甚至农村根本看不到网吧的影子,这几年,城市市区的网吧减少,出现了向城乡接合部乃至农村转移的趋势。”

在网吧逐渐走向没落的同时,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口比例从2012年的20%增长至去年的近50%,涨幅超过一倍。

同时,安装宽带网络的中国家庭用户数量也在2012年大幅提升,达到了1.91亿户,是5年前的3倍。

【转机】

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就在不少网吧从业者准备改行的时候,一个利好消息传来。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透露,今年,我省将优化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网吧市场准入标准,放开单体网吧的审批。据悉,这是我省文化部门首次透露这一信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我省之所以放开网吧的审批,这和文化部等四部委的一个通知有关。”张松涛说,去年11月初,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可根据地区和城乡差异,在确保场所每台计算机占地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的前提下,分别设立网吧台数标准,依法开展单体网吧审批。这意味着“不新批一个单体网吧”的政策被废止。

【作用】

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一边是网吧的经营困境,一边是政府审批解禁的救场。政府为何在此时放开单体网吧审批,新政能解救网吧吗?

张松涛分析,从大的方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因此,文化部门要“减少审批,放开文化市场”。从具体现实来说,此次对网吧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目的是希望使网吧市场准入与管理工作能够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

有不少连锁网吧的负责人担心,网吧生意本来就不好,如果放开单体网吧审批,会对他们的经营造成影响。对此,张松涛说,网吧政策调整,对连锁企业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放宽准入有利于制度上消除地方保护,给连锁网吧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给那些“连而不锁”以及靠收取加盟费生存的连锁企业带来冲击,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未来】

要想存活必须转型升级

据悉,此番政策调整后,各地网吧的总量和布局规划不再报文化部备案。针对解禁后网吧会不会因此泛滥,四部委要求各地要及时调整网吧总量和布局规划。

“城市的网吧市场已经日趋饱和,甚至部分地方出现萎缩,而那些外来务工人员比较聚集的城乡接合部、小城镇、农村地区等,市场需求依然很旺盛,这些因素在整个网吧总量布局规划中都将全面考虑到。因此,农村地区和外来人口多的地区网吧数量会多一些,而城市里的现有网吧,要想继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张松涛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网吧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除了提供网络服务外,还有桌游、咖啡、餐饮等。

“我希望网吧更具‘个性’,而不仅仅是一个上网的地方。”网友赵涛建议,网吧需要用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来吸引顾客,而不同装修风格、不同文化内涵的主题网吧也会吸引上网族的光临。

相关链接

河南网吧大事记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网吧在我省出现。

2002年以前,网吧行业几乎没有市场门槛。

2004年,新建网吧的审批全面停止。

2006年6月30日,河南停止网吧牌照全面审批。

2007年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再次“冰封”。

2008年,解禁传闻再次出现。

2009年9月,文化部印发《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0年4月,河南三家连锁企业获得网吧经营许可证审批。

2013年11月,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今评弹

放开网吧审批

是政府管理思维在转变

□东方今报评论员 路治欧

网吧是服务型行业,但在兴盛时代,因为带着“原罪”,被停止一切审批;在败落时期却被有限解禁审批。这种历史变迁富有戏剧性,这对一些从业者或想从事该行业的人来说,是迟到的春天。

十几年来,网吧之所以会被打压、批判、指责、抵制,不外乎网吧内发生了斗殴、烧死了人,涉嫌传播违规信息内容、促发青少年沉溺。网吧的这些洗脱不掉的“原罪”,是在家长“救救孩子”的呼声下形成的,也是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的常年批判下形成的。

没有网吧,就没有“原罪”了吗?没有网吧,青少年就不会沉迷于网络吗?不。

冻结网吧审批这些年,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仍未彻底解决,青少年在家上网也能产生网瘾。执法不严、多头管理使黑网吧更难发现和查处。因此,不管是网吧当年的“藏污纳垢”,还是黑网吧生生不息,根本原因还在于法律约束和政府监管没有及时跟上。

有市场需求就有某个行业的生存空间。对于合法的行业来说,一味强制会使一些经营者从明转暗,更难监管;会造就垄断市场,使既得利益者不思进取,阻碍市场发展。

篇6: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不同时期的歌曲分析

韩晗 2011010254 水利系

歌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评判一首歌曲的价值,不仅要从歌曲本身的旋律、填词以及演绎它的唱功和声音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它的情感。每一首歌曲都是有自己的情感的,情感是一首歌曲的灵魂,而情感的来源往往决定于那个特定的时代,所以说歌曲是时代的歌曲,它总是及时而忠实的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民族的悲欢和人民的心声。因而,一首首产生于不同时期的歌曲,往往会激活人们沉积的记忆,使得被时光的江河冲刷得淡漠了的历史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从这个角度说,对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歌曲进行分析与论述,不仅能引发一代又一代人对往事的回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折射出人们内心不同的声音。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今六十余载的时光中,一代代歌曲作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创作精神,将时代的节奏与人民群众的心声,倾注于动听的歌声之中,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歌声中成长,也使得新中国历史进程的每一个脚步,都始终有歌声相伴随。这些被时代打上深深烙印的歌曲是不可忘却的,更是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在心的歌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厚重的史册是从1949年10月1日正式翻开的,一直到1966年6月初的“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经历了十七年的时光,就其所经历的社会历史变革而言,主要由三个阶段。成立之初的三年里,百废待兴,恢复国民经济为重中之重,期间又经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与镇压反革命运动;从1954至1957年是第二个阶段,斗争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再从1958年到1966年5月,是这一时期的第三阶段,严重自然灾害的袭扰使经济极为困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十七年的歌曲艺术不可避免的经历了一个在“左”思想干扰下的阴晴无常的曲折历程。在前五六年里,歌曲作者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化成对新中国、新生活烈火般燃烧的情感,所创作出来的歌曲的共同点是格调明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满着朝气,给人以美的感染和力的激发,这是一些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歌曲作品;比如《勘探队之歌》《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但在后来的几年里,由于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整个文艺界处于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北京,除了一些歌颂领袖内容的歌曲作品之外,不少数量的歌曲只是以配合各行各业的中心任务为宗旨,已进行政治宣传为己任,而那些个性化鲜明的抒情歌曲实际上便被排斥在外了,歌曲从多彩性与丰富性滑向了单一化。1966至1976十年间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极“左”思潮又一次迅速蔓延,在音乐界,当以往所有歌曲由于产生于“文艺黑线”下而被统统埋葬,其他题材又被一律予以排斥时,对领袖的“神化”与对文化大革命的赞美,成了唯一的歌唱内容。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当正常的社会生活内容被一种狂热的革命热潮取代之后,歌曲除了被动地、机械地去配合不是变化着的政治运动,鼓励人们去造反之外,便难有作为了。于是,“语录歌”与“红太阳”颂歌的出现成了必然,正是这种从思维模式、情感模式到语言模式都千篇一律的创作方式,使得歌曲创作的路子越走越窄,最后竟至无歌可唱。

八十年代初,港台之风开始盛行,流行音乐正式复苏。在这个年代,改革开放让内地经济迅速腾飞,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但是国内的精神层面却未能给国人们带来洗礼,正是这个时候,港台地区较为成熟的流行音乐开始进入大陆人们的视野,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爱情歌曲开始在内地竞相传播,这些在当时一直被当作“糜烂之音”而严格禁止的都市流行曲,通过歌星们的演绎,以录音带为媒介,在内地拥有了广泛的听众,同时,无论是歌词创作、音乐创作还是配器延长等等方面,都对我们当时还处于半睡半醒的歌坛,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冲击甚至是强烈的刺激。人们开始对于流行音乐痴迷,被它们变化多端的风格所吸引。于是,音乐开始步入了来之不易的自由,音乐创作和演唱水平以及录音水平都达到了巅峰,中国的音乐开始走上自由的、蓬勃的发展之路。而这一切又未尝不是有政治因素呢?香港、澳门回归在望,但是与内陆之间的文化差异甚至是时代差异感都未能消除,这之间差了多少,从歌曲中便可以看出,这样意义下的回归不是真正的回归。于是,以歌曲为代表的艺术与文化开始融合,为港澳台与大陆的回归做铺垫,这样的形势造就了无数划时代的歌星,并且在中国的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地位,王菲、beyond、四大天王、每一个名字都是传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文化快餐的兴起。当今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的全新景观已经生成,所谓网络歌曲随之出现。物质需求的满足达到了高峰,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多品种的期待之情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心理下,歌曲传播的多方式、多途径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网络自在其中。网络歌曲反应的是一种“亚文化”,它所体现出的作者自身的情感往往是真实的,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引起普通听众的共鸣,也正是这种原创性使得它容易在淡化歌曲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甚至是审美功能上区别于主流歌曲,因此也会引发一些非议。自然不可否认,网络歌曲问世的时间比较短促,其创作队伍也比较年轻,作品会存在一些反叛情绪,有意趋向于另类,易走入低俗与怪异。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关注其创作走向、艺术倾向,并认真进行研究与分析,警惕金钱在其中的异化,让网络歌曲成功的成为我国歌曲艺术的一方园林。

歌曲艺术天地里的春夏秋冬,深深镶嵌着我国社会的风雨阴晴。歌曲是对社会有使命的,有责任的,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乃至全社会的变革,都应该而且已经在歌曲上留下烙印。只有我们认真去研究了,认真去感悟了新中国六十年余载的歌曲发展变化,才能听到共和国前进途中的脚步声和人民群众的心灵颤动。

上一篇:秋分时想说的话语下一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